文学类文本刘亮程《后父的老》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后继》阅读理解
刘亮程《后继》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后继刘亮程那年我带母亲回甘肃老家。
母亲逃荒到新疆40年,第一次回老家。
我们从父亲工作过的金塔县城,到他出生长大的山下村,在叔叔刘四德家落脚。
我们一到叔叔家,叔叔便带着我们去上祖坟。
我们刘家的祖坟,我父亲这一支的都迁到叔叔家的耕地中间,爷爷辈以上先人合到一座墓里,祖先归到一处,墓前有祖先灵位,剩下爷爷辈的、父亲辈的坟都单个有墓。
叔叔带着我走进坟地,说这是归到一起的祖先灵位。
我跪下,磕头,上香。
叔叔说,后面是你爷爷的坟,旁边是你二爷的,你二爷因为膝下无子,从另外一个兄弟那里过了一个儿子过来,顶了脚后跟。
顶脚后跟原来是这么回事。
一个人膝下无子会从自家兄弟那里过继一个儿子来,待你百年后埋在地下,有人给你上坟扫墓,将来过继来的儿于去世。
就头顶你的脚后跟埋在一起,这叫“后继有人”。
我这才知道后继有人的人不是活人,是顶脚后跟的那个土里的后人。
叔叔又指着我爷爷的坟说,你看你爷爷就你父亲一个独子,逃荒到新疆,把命丢在新疆没回来,后面这个地方还留着。
叔叔接着说,你父亲后面那块地就是留给你的。
这句话一说,我的头突然轰的一下,空掉了。
觉得自己在外面跑那么多年,父亲带着我们逃荒千里到新疆,父亲把命丢在了新疆,但是我爷爷后面的位置还给他留着。
我在新疆出生又在外求学,好像把甘肃酒泉那个家乡给忘掉了,那个家乡好像跟自己没有关系了,但是祖坟上还有一个位置给我留着,当我过完此生还有一段地下的生活。
在地下的祖先还需要我,等着我顶脚后跟,后继有人。
我们要走的时候,叔叔拉着我的手说,我是你最老的叔叔了,你的爷爷辈已经没人,叔叔辈里面剩下的人也不多了,等你下次来,我不在家里,就在地里。
我明白,他说的是跟祖先埋在一起的那个地里,我叔叔说这些话的时候轻松自若,仿佛生和死没有界限,不在家里就在地里,只是挪了个地方,在我叔叔对死亡轻描淡写的聊天中,死亡是温暖..的,死和生不是隔着一层土,只是隔着一层被他轻易捅破又瞬间糊住的窗户纸。
2018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散文阅读(2)Word版含答案
2018 届二轮复习散文阅读训练(江苏)一、叙事写人散文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文后题目。
先父刘亮程我比年少时更需要一个父亲,他住在我近邻,夜里我听他打呼噜,很费力地喘息。
看他弓腰推门进来,一脸皱纹,眼皮耷拉,张开剩下两颗牙齿的嘴,对我说一句话。
我们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他坐上席,我在他旁边,看着他颤巍巍伸出一只青筋裸露的手,已经抓不住什么,又抖抖地勉力去抓住。
听他咳嗽,大口喘气——这就是数年以后的我自己。
一个父亲,把所有的老年展现给儿子。
一如我把整个童年、青年带回到他眼前。
在一个家里,儿子守着父亲老去,就像父亲看着儿子长大成人。
这个过程中儿子慢慢懂得总是怎么回事。
父亲在前方趟路。
父亲走开后儿子会知道自己 40 岁时该做什么, 50 岁、 60 岁时要考虑什么。
到了七八十岁,该放下什么,去着手操劳什么。
但是,我没有这样一个老父亲。
我活得比你还老的时候,身心的一部分依旧是一个孩子。
我叫你爹,叫你父亲,你再不答应。
我叫你爹的那部分永久地长不大了。
多少年后,我活到你死亡的年龄: 37 岁。
我想,我能过去这一年,就比你都老了。
作为一个女儿的父亲,我会活得更老。
那时想起年龄轻轻就离开的你,就像怀念一个早夭的儿子。
你给我童年,我自己走向青年、中年。
我的女儿只看见过你的墓地。
我清明带着她上坟,让她跪在你的墓前磕头,叫你爷爷。
你这个没福分的人,没有活到她张口叫你爷爷的年龄。
假如你能够,在那个几乎活不下去的年代,想到多少年后,会有一个孙女伏在耳边轻声叫你爷爷,亲你胡须拉碴的脸,或许你会为此活下去。
但你没有。
我需要一个父亲,在我成年以后,把我最先的那段人生讲给我。
就像你需要一个儿子,当你死后,我还在人间流传你的种子。
你把我的童年全带走了,连一点影子都没留下。
我只知道有过一个父亲。
在我前头,隐约走过这样一个人。
我的有一脚踩在他的脚迹上,隔着厚厚的灰尘。
我的有一声追上他的声。
我吸的有一口气,是他呼出的。
你逝世后我所有的童年之梦全幻灭了。
2020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散文
2020一模汇编—散文宝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母亲刘醒龙②过年回家,有一种东西总在堵着我的喉咙。
②我们是在黄昏时刻到家的。
从车窗里望见系着旧抹腰的母亲,孤单地等候在院门外的那一刻,我第一次发觉,一生中最先学会、叫得最多、最了不起的称谓,竟然无法叫出声来。
取后还是女儿趴在怀里,冲着奶奶,响亮而又深情地替我叫了一声生命中最爱的母亲。
母亲灿烂的笑容,分明是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
我的心却紧得很,阵阵酸楚直往眼底涌:国庆节放长假我们曾经回来过,才3个月时间,母亲又老了,并且老得格外厉害,许多次,我在电话中一边同母亲说话,一边想象母亲苍老的模样,眼见为实的母亲让我惊讶不已。
在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去看女儿绕在奶奶膝前撒娇并撒欢的模样,只用耳朵去听她们一声声“好奶奶——好孙女”地相互叫着,并相互说着:我好想你呀!在听来的这些动静中,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母亲的笑声,在女儿的亲昵下,其至还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
③这么多年,记忆中惟一没变的是系在母亲身上的抹腰。
母亲四十几岁时就病退在家,此后的三十年中,一件又一件的抹腰,也就是别处称之为的围裙,就成了她日常生中主要的时装。
回家之前,妻子拉着我特意去商场为母亲买了一件枣红色绣花中长棉外套,我们非常满意,拿给母亲试穿,母亲也非常满意。
初一早上,母亲在穿上新衣服的同时,亦随手系上那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的抹腰。
④母亲过分的苍老,主要原因在于父亲。
八十一岁的父亲在所有事情上越来越任性而为,完全是母亲宠坏的。
父亲将自己可以有些作为的岁月,全部献给了他曾百般信任的乡村政治。
如今回过头去看,父亲这辈子从未弄懂得过什么是政治。
于是,已到了“现在的事记不得、过去的事记得清”阶段的父亲,就用那貌似清醒明白的糊涂,开始了对母亲仿佛不近情理的导演。
譬如他不让母亲洗被子,母亲没有听信,父亲便夺过被子,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剁得稀烂。
⑤母亲是天下最常见的那种任劳但不一定任怨的妻子,心里有委屈,就会在儿女的面前一一数落。
刘亮程《后父的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后父的老刘亮程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
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
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
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
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
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
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
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老。
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
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
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
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1 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
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
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
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
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老上了。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刘亮程散文
散文专题训练----刘亮程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一个村庄的认识刘亮程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
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
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
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
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
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
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
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
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
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
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
当他们因一个鸡蛋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
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铁锨和你拼命呢。
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
比如王家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
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
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
在村里溜达一圈走掉的人,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除此他们能得到什么呢?那些季节中悠然成熟的麦子,并不为谁而熟,我们收回它们,我们并不是收获者。
后父的老
品情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
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
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
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
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
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
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
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到老。
我8岁时父亲去世,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
我1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
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
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
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老上了。
老有老样子,留胡须,背手,吃饭坐上席.大声说话。
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干重活。
装老的目的,一是在家里和村里塑造尊严,让人敬;二是躲清闲,有些重活累活,动动嘴使唤儿女干就可以了。
也是我18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
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
刘亮程《父亲》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父亲》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父亲刘亮程①我们家搬进这个院子的第二年,家里的重活开始逐渐落到我们兄弟几个身上,父亲过早地显出了老相,背稍重点的东西便显得很吃力,嘴里不时嘟囔一句:我都50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大力气。
②他觉得自己早该闲坐到墙根晒太阳了。
③母亲却认为他是装的。
他看上去那么高大壮实,一只胳膊上的劲,比我们浑身的劲都大得多。
一次他发脾气,一只手一拨,老三就飞出去3米。
我见他发过两次火,都是对着老三、老四。
我和大哥不怎么怕他,时常不听他的话。
我们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一到这个家,他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母亲。
家里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是母亲说了算。
他看上去只是个干活的人,和我们一起起早贪黑。
每天下地都是他赶车,坐在辕木上,很少挥鞭子。
他嫌我们赶不好,只会用鞭子打牛,跑起来平路颠路不分。
他试着让我赶过几次车。
往前走叫“呔球”,往左拐叫“嗷”,往右拐叫“唷”,往后退叫“缩”。
我一慌就叫反。
一次右边有个土疙瘩,应该喊“嗷”让牛向左拐绕过去。
我却喊成“唷”。
牛愣了一下,突然停住,扭头看着我。
我一下不好意思,“嗷、嗷”了好几声。
④我一个人赶车时就没这么紧张。
其实根本用不着多操心,牛会自己往好路上走,遇到坑坎会自觉躲过。
它知道车轱辘碰到疙瘩陷进坑里都会让自己多费劲。
⑤我们在太平渠使唤老了3头牛。
有一头是黑母牛,我们到这个家时它已不小岁数了,走路肉肉的,没一点脾气。
父亲说它8岁了。
8岁,跟我同岁,还是个孩子呢。
可牛只有十几岁的寿命,活到这个年龄就得考虑卖还是宰。
黑母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副木讷神情。
鞭子抽在身上也没反应。
抽急了猛走几步,鞭子一停便慢下来,缓缓悠悠地挪着步子。
父亲已经适应了这个慢劲。
我们不行,老想快点走到想去的地方,担心去晚了柴被人砍光草被人割光。
一见飞奔的马车牛车擦身而过,便禁不住抡起鞭子,“呔球、呔球”地叫喊一阵。
可是没用,鞭子抽在它身上就像抽在地上一样,只腾起一股白土。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继父》练习及答案
继父张亚凌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
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
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
我呢,一直在旁边玩。
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
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
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
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
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
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
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
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
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皮包骨头了!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
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
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
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
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
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
”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
“再能顶个屁,还不是在人家地里不下种光流汗?不就是不掏钱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撅着屁股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更有甚者给他说话直接带味儿。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刘亮程散文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刘亮程散文专练刘亮程作品:《守夜人》《柴禾》《老皇渠村的地窝子》《风把人刮歪》《逃跑的马》《留下这个村庄》《树会记住许多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夜人刘亮程每个夜晚都有一个醒着的人守着村子。
①他眼睁睁看着人一个个走光,房子空了,路空了,田里的庄稼空了。
人们走到各自的遥远处,仿佛义无反顾,又把一切留在村里。
醒着的人,看见一场一场的梦把人带向远处,他自己坐在房顶,背靠一截渐渐变凉的黑烟囱。
每个路口都被月光照亮,每棵树上的叶子都泛着荧荧青光。
那样的夜晚,那样的年月,我从老奇台回来。
我没有让守夜人看见。
我绕开路,爬过草滩和麦地溜进村子。
守夜人若发现了,会把我送出村子。
认识也没用。
他会让我天亮后再进村。
夜里多出一个人,他无法向村子交代。
也不能去说明白。
没有天大的事情,守夜人不能轻易在白天出现。
守夜人在鸡叫三遍后睡着。
整个白天,守夜人独自做梦,其他人在田野劳忙。
村庄依旧空空的,在守夜人的梦境里太阳照热墙壁。
路上的溏土发烫了。
他醒来又是一个长夜,忙累的人们全睡着了。
地里的庄稼也睡着了。
按说,守夜人要在天亮时,向最早醒来的人交代夜里发生的事。
早先还有人查夜,半夜起来,看看守夜人是否睡着了。
后来人懒,想了另外一个办法,白天查。
守夜人白天不能醒来干别的。
只要白天睡够睡足,晚上就会睡不着。
再后来也不让守夜人天亮时汇报了。
夜里发生的事,守夜人在夜里自己了结掉。
贼来了把贼撵跑,羊丢了把羊找回来。
没有天大的事情,守夜人绝不能和其他人见面。
从那时起守夜人独自看守夜晚,开始一个人看守,后来村子越来越大,夜里的事情多起来,守夜人便把村庄的夜晚承包了,一家六口人一同守夜。
父亲依旧坐在房顶,背靠一截渐渐变凉的黑烟囱,眼睛盯着每个院子每片庄稼地。
四个儿子把守东南西北四个路口。
他们的母亲摸黑扫院子,洗锅做饭。
一家人从此没在白天醒来过。
白天发生了什么他们全然不知。
当然,夜里发生了什么村里人也不知道。
他们再不用种地,吃粮村里给。
新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含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父亲梁晓声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房的一家之主,这个三颜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也是令我惧怕的人。
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
我常常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声叹气。
照我天真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就会少发脾气了。
母亲属羊,像羊那么刷服,完全被父亲所“统治”。
她是一位私垫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
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惶憬。
关于“出息”,父亲有他独到的理解。
一天吃饭时,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
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盛满!”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我十岁那年,父亲随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
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
父亲第一次探家,攒的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只剩下一百多元。
为了节省,父亲始终三年才探一次家。
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
我们家的生活,恰需要这样一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父亲第三次探家那年,哥号正要考大学。
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
“我供不起你上大学!”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
卖十斤菜可挣五分钱,哥哥每天回家交给父亲五角钱。
那五角,是母亲给给哥的,哥哥实则是到江边温习功课了,父亲发现后大发雷定,用水杯碎了镜于。
他气得当天就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去送父亲。
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裹和哀哀的恳求。
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
哥哥还是参加了高考,母亲和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知情不举”,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了。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附答案)(1)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附答案)(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告别白鸽陈忠实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谈到他还可以干翻扎麦地这种最重的农活儿,很自豪的神情;又说起他还养着一群鸽子,到山坡上放羊时或每月进城领取退休金时,顺路都要放飞自己的鸽子。
我当时饶有趣味地询问了几句,没想到一周后舅舅竟带了一对白鸽来,说要让它们直接把蛋下在家里,以后孵出来的小鸽便认我这儿为家。
我就这么望眼欲穿地等待了几个月,终于等来了一对通体纯白、如天宫降临的仙女般圣洁的小白鸽。
于是,在我家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多了一道四只白鸽们亭亭玉立的风景。
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
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
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
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
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
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
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
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
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
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这一夜我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有两只白色的精灵在飞翔,早晨也就起来晚了。
专题14散文阅读(原卷版+解析)
①当独自一个人,再次踏上曾经奔跑过的道路,感受着清风拂过发梢的温和,轻嗅着田野花香的芬芳,回想起以往的经历时,思绪就如一曲笛音,婉转而悠扬,向那记忆深处、那年故里,飘散,飘散……
②清晨,我在家门前,独自玩耍,听着学校里传来的嬉闹声与读书声,心里有几许羡慕,又有几许落寞。
③翌日恰逢周末,堂姐来找我玩。她说:“你想听歌吗?老师教给我们的呢!”我点点头。“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首《兰花草》,我听得如痴如醉。我说:“姐,我想学认字,你可以教我吗?”她微微一笑,说:“好啊,走,现在就教你。”她给我一支笔和一张纸,写了我的名字,让我照着写。我先观察她拿笔的姿势,然后从拿笔练起,一笔一划的写着,虽然很难看,但是我没有放弃,只因心中有渴望: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
⑪当故乡的槐花,再一次四野芬芳、香飘天涯时,我已步入高中。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我坚持着自己的文学梦想。高中的教室里有很多条幅,比如“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如果你心头的火光不灭,谁还能浇熄你的梦想呢?”“坚持了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便可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催促着梦想之花的怒放!在宁静的深夜,我依然在桌边,看着英语资料、记着化学实验、默背着政治概念……当星月都沉睡了,我也困了,但还是会再看一些文章,每天都看几页,所谓的天赋,都源于日积月累吧!并非不累,而是我心中有信念,有拼搏的意识。
高一12月月考试题1 7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广益中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般来讲,“礼〞“正〞“和〞既是孔子的哲学思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那么。
从古至今,孔子的哲学思想深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中国人的建筑审美观。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设计,处处蕴含着孔子的哲学思想。
首先是“礼〞的哲学思想。
孔子主张“约之以礼〞“为国以礼〞“克己复礼〞,这里的“礼〞即礼法、礼仪、礼俗。
孔子认为,只要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标准,国家便可久安。
按照孔子所倡导的人伦秩序,古人在建统的设计、造型中融入了“重伦守礼〞“主从秩序〞等思想,以表达人伦秩序感。
比方,中国传統的四合院就是在“礼〞的伦理要求下进展美学设计的,反映出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与亲疏、贵贱、尊卑、男女有刚、长幼有序的伦理思想。
设计者通过空间布局、尺寸规格、造型装饰等方式,使整个四合院秩序井然,主次清楚。
可以说,中国古代建筑自觉地以建筑形式来区分人的等级,以表达宗法等级的贵贱尊卑,维护阶级社会的人伦秩序。
其次是“正〞的哲学思想。
子路曾问孔子:“假设卫国的国君请您去治理国家,您将会先从什么事情做起〞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意思是先要从匡正社会等级、名分入手,理由是:“名不正那么言不顺,言不顺那么事不成,事不成那么礼乐不兴……〞孔子的“正名〞思想与“礼〞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也强调“君臣父子〞应各遵其位,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得僭越伦常底线。
这一思想使中国建筑的美学设计大都讲求方正秋序——主次,对称、平衡、和谐,特别是在一些宏大建筑群的设计上,整体布局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安排主体建筑,两旁是整齐划一、两相对称的建筑物,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
比方紫禁城(故宫)、文庙等,其建筑物的平面布局非常符合孔子“正〞的哲学思想。
这种庄严宏伟、整齐对称、陪衬衬托的建筑方式,表现出封闭、严谨、合蓄的民族气质,同时也表达出封建等级制度和正统观念。
高考文学类文本刘亮程《后父的老》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后父的老》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后父的老刘亮程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
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
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
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
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
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
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
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老。
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
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
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
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1 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
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
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
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
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先父刘亮程阅读答案
篇一:先父刘亮程阅读答案您现在的位置:>>> > 刘亮程《先父》阅读练习及答案感谢 3lian12 的投递时间:2015-05-13 来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先父(刘亮程)①我比年少时更需要一个父亲,他住在我隔壁,夜里我听他打呼噜,很费劲的喘气。
看他躬腰推门进来,一脸皱纹,眼皮耷拉,张开剩下两颗牙齿的嘴,对我说一句话。
我们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他坐上席,我在他旁边,看着他颤巍巍伸出一只青筋暴露的手,已经抓不住什么,又抖抖地勉力去抓住。
听他咳嗽,大口喘气――这就是数年之后的我自己。
一个父亲,把全部的老年展示给儿子。
一如我把整个童年、青年带回到他眼前。
②在一个家里,儿子守着父亲老去,就像父亲看着儿子长大成人。
这个过程中儿子慢慢懂得老是怎么回事。
父亲在前面趟路。
父亲离开后儿子会知道自己40岁时该做什么,50岁、60岁时要考虑什么。
到了七八十岁,该放下什么,去着手操劳什么。
③可是,我没有这样一个老父亲。
④我活得比你还老的时候,身心的一部分仍旧是一个孩子。
我叫你爹,叫你父亲,你再不答应。
我叫你爹的那部分永远地长不大了。
⑤多少年后,我活到你死亡的年龄:37岁。
我想,我能过去这一年,就比你都老了。
作为一个女儿的父亲,我会活得更老。
那时想起年纪轻轻就离去的你,就像怀想一个早夭的儿子。
你给我童年,我自己走向青年、中年。
⑥我的女儿只看见过你的坟墓。
我清明带着她上坟,让她跪在你的墓前磕头,叫你爷爷。
你这个没福气的人,没有活到她张口叫你爷爷的年龄。
如果你能够,在那个几乎活不下去的年月,想到多少年后,会有一个孙女伏在耳边轻声叫你爷爷,亲你胡子拉碴的脸,或许你会为此活下去。
但你没有。
⑦我需要一个父亲,在我成年之后,把我最初的那段人生讲给我。
就像你需要一个儿子,当你死后,我还在世间传播你的种子。
你把我的童年全带走了,连一点影子都没留下。
⑧我只知道有过一个父亲。
在我前头,隐约走过这样一个人。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精品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精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告别白鸽陈忠实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谈到他还可以干翻扎麦地这种最重的农活儿,很自豪的神情;又说起他还养着一群鸽子,到山坡上放羊时或每月进城领取退休金时,顺路都要放飞自己的鸽子。
我当时饶有趣味地询问了几句,没想到一周后舅舅竟带了一对白鸽来,说要让它们直接把蛋下在家里,以后孵出来的小鸽便认我这儿为家。
我就这么望眼欲穿地等待了几个月,终于等来了一对通体纯白、如天宫降临的仙女般圣洁的小白鸽。
于是,在我家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多了一道四只白鸽们亭亭玉立的风景。
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
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
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
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
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
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
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
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
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
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这一夜我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有两只白色的精灵在飞翔,早晨也就起来晚了。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3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棠湖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总分值是150分)本卷须知: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需要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之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照应着“一带一路〞建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HY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拓出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
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历,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历的更新。
②海洋意象与海洋经历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生疏。
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包容:“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
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然是坚实的陆地。
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回绝了直接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辽阔。
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历与生存经历的双重自闭。
在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
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③如今,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
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
“一带一路〞建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抒怀诗遇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HY,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
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历。
刘亮程《父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父亲》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父亲 刘亮程①我们家搬进这个院子的第二年,家里的重活开始逐渐落到我们兄弟几个身上,父亲过早地显出了老相,背稍重点的东西便显得很吃力,嘴里不时嘟囔一句:我都50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大力气。
②他觉得自己早该闲坐到墙根晒太阳了。
③母亲却认为他是装的。
他看上去那么高大壮实,一只胳膊上的劲,比我们浑身的劲都大得多。
一次他发脾气,一只手一拨,老三就飞出去3米。
我见他发过两次火,都是对着老三、老四。
我和大哥不怎么怕他,时常不听他的话。
我们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一到这个家,他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母亲。
家里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是母亲说了算。
他看上去只是个干活的人,和我们一起起早贪黑。
每天下地都是他赶车,坐在辕木上,很少挥鞭子。
他嫌我们赶不好,只会用鞭子打牛,跑起来平路颠路不分。
他试着让我赶过几次车。
往前走叫“呔球”,往左拐叫“嗷”,往右拐叫“唷”,往后退叫“缩”。
我一慌就叫反。
一次右边有个土疙瘩,应该喊“嗷”让牛向左拐绕过去。
我却喊成“唷”。
牛愣了一下,突然停住,扭头看着我。
我一下不好意思,“嗷、嗷”了好几声。
④我一个人赶车时就没这么紧张。
其实根本用不着多操心,牛会自己往好路上走,遇到坑坎会自觉躲过。
它知道车轱辘碰到疙瘩陷进坑里都会让自己多费劲。
⑤我们在太平渠使唤老了3头牛。
有一头是黑母牛,我们到这个家时它已不小岁数了,走路肉肉的,没一点脾气。
父亲说它8岁了。
8岁,跟我同岁,还是个孩子呢。
可牛只有十几岁的寿命,活到这个年龄就得考虑卖还是宰。
黑母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副木讷神情。
鞭子抽在身上也没反应。
抽急了猛走几步,鞭子一停便慢下来,缓缓悠悠地挪着步子。
父亲已经适应了这个慢劲。
我们不行,老想快点走到想去的地方,担心去晚了柴被人砍光草被人割光。
一见飞奔的马车牛车擦身而过,便禁不住抡起鞭子,“呔球、呔球”地叫喊一阵。
可是没用,鞭子抽在它身上就像抽在地上一样,只腾起一股白土。
山西省吕梁市育星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山西省吕梁市育星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 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各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学创作也迎来崭新面貌。
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重视并尝试这一题材的创作,他们以文学笔触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艺术化再现。
生态文学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较以往有所突破。
它们在文学版图中的重要性也获得提升。
去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就有散文《流水似的走马》《遥远的向日葵地》、报告文学《大森林》、中篇小说《蘑菇圈》等多部生态题材作品。
从作品思想内涵来看,早期生态文学创作者往往直接指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以此呼吁人们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在近年涌现的生态文学作品中,作家更多地把生态保护话题放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不断深化,作家写作姿态更加理性。
如阿来中篇小说《三只虫草》,没有单纯渲染挖掘虫草的行为对草原植被的破坏,而是更加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是孤立的,应该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扎实推进基础教育等民生举措紧密联系起来。
在文学表现力方面,生态文学创作也获得进展,生态文学作品正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谱系、多样化的社会视角,带给读者更加丰富新鲜的阅读体验。
此前生态文学作家的笔墨往往倾注于对原始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的奇观化赞美,对栖居于原始自然环境中人们生活的传奇式讲述,进而与当代现实生活形成对比。
简单地说,即通过渲染某种陌生化经验激发读者对破坏自然生态行为进行反思,及对原始自然环境产生向往。
在近年来的生态文学作品中,更多的作家开始用多样化笔触表达丰富立体的情感,展现良性生态环境带给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上的变化。
很多作家也开始在生态文学写作中重视融入多学科知识,更加全面与系统地还原生态环境获得改善、科学生态观念建立的过程。
如艾平中篇小说《包·哈斯三回科右中旗》,通过老牧民在不同牧区的现场感受,呈现当前经济政策在保护草原生态、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蒋蓝散文《豹典》串连整合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知识,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入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父的老
刘亮程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
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
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
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
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
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
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
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老。
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
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
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
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1 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
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
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
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
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老上了。
老有老样子,留胡须,背手,吃饭坐上席,大声说话。
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干重活。
装老的目的,一是在家里在村里
塑造尊严,让人敬;二是躲清闲,有些重活累活,动动嘴使唤儿女干就可以了。
也是我18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
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
其实我们两个的劲加起来,也没他大。
我后父打定主意,要盘腿坐在炕上,享一个老人的福了。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
后父吩咐我们备的老房,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
后父活到84岁,走了。
距他给我和大哥交代备老房那年,已经过去34年。
后父去世时我在乌鲁木齐,晚上12点,家人打来电话,说后父走了。
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
回到沙湾已是半夜,后父的遗体被安置在殡仪馆,他老人家躺在新买来的棺材里,面容祥和,嘴角略带微笑,像是笑着离开的。
听母亲说,半下午的时候,后父把自己的衣物全收拾起来,打了包,说要走了。
母亲问,你走哪去,活糊涂了。
后父在生产队时赶过马车。
在临终前的时光里,他看见来接他的马车,要把他接回到村里。
可是,我们没有让马车把他接回村里。
我们把他葬在了县城边的公墓。
但我知道,他的魂,一定被那辆马车接走,回到了故乡。
在离县城70公里的老沙湾太平渠村,后父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17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理想中的父子关系就是像文中他的叔叔与其父亲那样,到年老时还能像“兄弟”那样一起劳动,不离不弃。
B. “老房”就摆在院子里,家庭可储物、小孩可玩耍、老人可试躺,可见村民不避讳“老”,从容面对“老”。
C. 后父在我18岁时就郑重交代我和哥哥为其备老房,并开始装老,体现了后父为培养我们担当意识的良苦用心。
D. 文章写奶奶、父母、后父的老,以及老家备老房的习俗,意在告诉读者要传承“养老敬
老送老”的优良家风。
8. 文章蕴含了作者对后父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9. 为什么说“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B 8. ①悲痛之情,后父去世的时候,作者在乌鲁木齐,晚上漫天飞雪,作者依旧往回赶。
②怀念之情,虽然作者最后没有把他后父葬在老家,但是他依然知道他父亲会随着那一-串串的脚步声,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
9. “老”虽然只是一个字,但是想要真正明白却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每个人都害怕老去,同时又不能避免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只能从容的去面对,不避讳。
只要在一个家庭中养成一一个良好的家风,养成养老敬老送老的优良传统就行。
只要有这样的优良家风,那么老,相对来说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