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乐府诗歌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两汉乐府诗歌是由朝廷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一.乐府的兴废:
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的《宋书·乐志》,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这个分类很全面,也系统。汉贵族乐章载在“郊庙”一类,全是文人所作,其中惟《郊祀歌》的某些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如《练时日》之创为三言体,《景星》等篇之多用七言句,《日出入》之通首作杂言。
二.两汉乐府诗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汉书.艺文志》说西汉乐府诗歌:“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歌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两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的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生活层面。也体现了许多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首先,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这更多的体现于相和歌辞中,典型的诗篇是《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以及表现富贵之家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诗歌。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麋。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孤儿行
孤儿生,孤儿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霞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非。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蝶蝶,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着少,啗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心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妇病行
妇病连连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涕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
尔耳!弃置勿复道。”
其次,汉代乐府诗歌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歌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些诗篇多来自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两汉乐府诗歌中还有像《陌上桑》和《羽林郎》这样的诗,在这两篇作品中,男女双方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男方企图依靠权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女方,于是出现了秦罗敷巧对使君、胡姬誓死回绝羽林郎的场面。
再次、两汉乐府诗歌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在超越个体生命有限性的重要课题上,两汉乐府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大的开掘。最典型的是《韮露》、《蒿里》、《日出入》《战城南》等篇章。《韮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丧歌,送葬时所唱,都收录在《相和歌词中》。《战城南》表现的是对阵亡将士的哀悼。《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个体寿命。《艳歌》描绘出一副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同类诗篇还有相和歌辞中的《长歌行》、《董逃行》,不过这两首诗的长生之乡是靠神药延年益寿。两汉乐府诗歌在表达长生幻想时,有时还写神界的精灵来到人间,和创作主体生活在同一世界。如郊祀歌《练时日》、《华烨烨》。《练时日》通过对灵之游、灵之车、灵之下、灵之来、灵之至、灵已坐、灵安流等多方面的依次铺陈,展示出神灵逐渐向自己趋近的过程及风采,以及自己得以和神灵交接的喜悦心情。《华烨烨》在写法上和《练时日》极为相似。
两汉乐府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时,受《诗经》影响较深,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恶生乐死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统,是《庄》、《骚》的影响。
班固虽曾对这些民歌作了很好的概括,这就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些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它们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同时还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思想感情。这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汉代土地兼并剧烈,阶级剥削和压迫又极惨重,农民生活异常痛苦。如《妇病行》所反映的便是在残酷的剥削下父子不能相保的悲剧。“塞牖舍”之“舍”即徘徊空舍之“舍”。牖舍连文,看似重复,但正是汉魏古诗朴拙处,象舟船、觞杯、餐饭、晨朝、门户等连用的例子是很多的(诗歌中的这种复词,唐以后始告绝迹)。
由于破产,大量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有的兄弟三人同在一个地主家干活,他们终岁劳动,却仍然衣不蔽体,如《艳歌行》:“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还有《孤儿行》中的控诉:“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乌生》和《枯鱼过河泣》是两首奇特的寓言诗。通过乌鸦和枯鱼的遭遇曲折地表达了受迫害者的悲惨命运。
在汉乐府民歌中也反映了人民对统治阶级尖锐的实际斗争行为。如《东门行》和《陌上桑》《东门行》写的是一个“犯上作乱”的穷老汉: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