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

合集下载

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31页PPT

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31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EBiblioteka D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三、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三、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 1、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批判精神。
• 汉乐府民歌源于民间,所反映的都是社会 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喜怒怨愤,与汉代 文人文学以反映上流社会生活为主有天壤 之别,因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 1、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批判精神。
• 同时汉乐府民歌以叙事的手法反映生活,强化了 诗歌的生活气息。 • 汉乐府民歌所反映的生活事实早已存在,而且后 来也长期存在,这不仅使读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也为后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内容极其广泛的题材。 尤其是在表现社会生活时,汉乐府民歌体现出关 注民生疾苦的忧患意识和揭露社会黑暗的现实批 判精神。
• • • • • • • • • • • •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 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十五从军行》汉乐府
•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升旅谷,井上升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 ②乐府民歌展现了战争和劳役给民众带来 的深重苦难。
• 《战城南》: • 直接描绘战死的士卒横尸疆场听任乌鸦啄 食的惨烈场景,这是民生的悲剧。 • 《古歌》、《悲歌》抒发出远离家乡的征 夫浓厚而沉重的乡愁和怨愤。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从汉乐府到文人五言诗资料

从汉乐府到文人五言诗资料

2)婚恋家庭:
①爱之真率: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 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 合,乃敢与君绝!
《孔雀东南飞》
菩萨蛮(唐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shēn]辰现,北斗回南 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第十讲 从汉乐府到文人五言诗
第一节 汉乐府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乐府机关的设立与乐府诗
1.乐府的含义 汉初,朝廷设有“乐府令”,负责掌管 音乐。武帝时,正式设立了乐府机构。 《汉书· 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 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
2.乐府诗的含义 汉代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和演奏 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 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者“乐 府诗”。于是乐府便成为一种与音 乐有关的诗体名。乐府诗包括民间、 封建统治者、文人和乐工的作品。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 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 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 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 人从閤[ɡé]去。”“新人工织 缣jiān,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 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 如故。”
③相思之苦:《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 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 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 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 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 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3)贵族楚歌: 帝王、藩王、公主都做过楚歌。 乌孙公主《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 孙王。庐为室兮旃[zhān]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 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
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汉乐府诗现存四十余首,主要分布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中。大多数乐府诗都是东汉的民歌。
第二节 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乐府诗的产生用“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来概括,指出了汉代乐府诗植根于汉代的社会现实,抒写了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的特点。汉乐府诗是汉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
西汉乐府自武帝始规模日益庞大,空前繁盛。虽经汉宣帝、元帝两度下令裁减乐府人员[ ],但至成帝末年人员最多时仍达八百多人[ ]。汉哀帝登基之初,改革朝政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罢去乐府机构[ ]。东汉虽然没有乐府名称的音乐机构,搜集和制作演唱歌诗由黄门鼓吹署负责[ ],但人们习惯上仍沿用乐府旧名称之,其采集的歌诗仍被后人称之为乐府。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题写作的诗也称为“乐府”。唐代的“新乐府”具有乐府诗的某些特点,但不用旧乐府题而自创新题。宋元以后又将乐府作为词、曲的别称。我们所说汉乐府诗常指采自民间的乐府民歌。
四、婚姻恋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幸哀唱
乐府诗的恋爱婚姻诗与《诗经》一样,多数为女性作者,但却缺少《诗经》中的恋爱欢歌,大多数是由爱至恨的哀唱。《上邪》是中国爱情诗歌中的一朵奇葩。“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细嚼语气,这是女子被人误解后的自誓之词,作者指老天为证,一气排列五件自然界绝无可能产生的现象来以示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虽对爱人情真意挚,但仍可读出誓言后面恋爱关系中的裂痕。《有所思》中女主人对其爱人一往情深,精心准备了信物,“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然当听说对方有二心时,由爱生恨,将礼物“拉杂摧烧之”,还不解恨,更要“当风扬其灰”。《白头吟》中的女主人虽然心志高洁,忠于爱情,“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但其只重钱刀不重爱情的爱人仍然三心二意,所以她在与之“相决绝”,指责他“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的同时,又发出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心灵的呼唤。《上山采蘼芜》是一位弃妇与故夫偶遇时的对话,构思奇特,不是正面写弃妇的无辜与哀怨,而是从故夫言中说出两次娶妇的对比和体会,写出了前妻的勤劳、善良、无辜,颇有喜剧色彩,但笑中有泪,在弃妇平淡的问话中透示着心中的怨恨与不平。1765字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所揭示的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并非来自男性的二三其德,而是封建家长制。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两情弥笃,然焦母不喜儿媳,苛刻挑剔。焦难违母意,要刘暂回娘家,与刘盟誓决不相负,相机再娶。兰芝归家后,其兄嫂逼其嫁给太守,兰芝不屈投水而亡,仲卿闻之亦自缢。作者不是从兰芝的角度来诉说不幸,而是从第三人称角度详细完整地叙述了这个婚姻悲剧,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不仅给女性带来不幸,而且也使男性成为受害者,扼杀了真情,吞噬了生命。有力地控拆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优质课件

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优质课件















凝练


、 焦












刘兄




和 刘兄







(三)艺术特色
1、人物的对话富于个性 2、注意动作的刻画 3、抒情性的穿插 4、关于利用环境或景物描写作衬托渲染 5、写实与浪漫手法的结合
三、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汉乐府民歌来自民间,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 主义优良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对后 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孔雀东南飞》
(一)《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分析 (二) 人物分析 (三) 艺术特色
1、刘兰芝
刘兰芝忠于爱情,不为富贵荣华所动,以及被遣回家的无辜。全诗最集中地写了她的反抗 行动,从中表现出她的倔强性格。无论是面对婆婆要遣送她归家,还是面对兄长逼她再嫁,她从 没说过半句乞求的话。相反,面对“三日断五匹,大人帮嫌迟”的恶意驱使,她预感到”徒劳无所施“ 便毅然向仲卿提出“遣归”的要求。在“上堂拜母”之前,是那样从容打扮,在“阿母怒不止”的情况 又是那么镇定地陈词,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丝哀怜。阿兄的逼嫁让她倍受打击,走投无路,可 她表现得仍是异常镇定,并立刻应允再嫁,实际上已下定以一死而反抗到底的决心。可见兰芝在 反抗封建礼教降压迫上是坚定的、倔强的,而在对待丈夫身上却是温顺善良的,这是她性格的另 一面。她理解仲卿对她的感情,也深知仲卿的处境:“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因此在自己遭 到被遣归的不幸命运时还在安慰他:“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正因如此,她的以死反抗才更 具有典型意义,更博得了众人的同情。

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1--打印

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1--打印
1)、郊庙歌辞 祭祀所用,祀天地、太庙、明堂、藉田、社稷。 2)、燕射歌辞 宴会所用。 3)、鼓吹曲辞 用短箫饶鼓的军乐。 4)、横吹曲辞 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5)、相和歌辞 用丝竹相和,人声相和,都是 汉时的街陌讴谣。 6)、清商曲辞 源出于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古调及魏曹操、曹丕、曹叡所作。 7)、舞曲歌辞 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朝飨,杂曲用于宴会。 8)、琴曲歌辞 有五曲、九引、十二操。 9)、杂曲歌辞 多种内容兼收并载。 10)、近代曲辞 也是杂曲,因是隋唐杂曲,故称近代。 11)、杂歌谣辞 徒歌、谣、谶、谚语。 12)、新乐府辞 唐代新歌,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或寓意古题、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 敢与君绝!
4、表达了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薤露》《蒿里》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名篇赏析 1、 《陌上桑》 《陌上桑》创作的时代背景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西汉的乐府民歌就有 138 篇,东汉的尚不在内。 但现存的东汉乐府民歌部共不过三四十篇。它们最早见录于南朝人沈约的《宋
书•乐志》,后来郭茂倩有所增广。保存中国古代乐府诗歌最完备的一部书是宋 代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本书把收集了唐以前的乐府诗歌与一些文
人的拟作。将这些诗歌分为十二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本诗原是民歌,经过文人再加工之后,就融入了 文人的审美情趣。
主题:
反抗强暴说
维护伦理说
反动主题说
2、《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 本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人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

第四章汉代乐府和文人五言诗

第四章汉代乐府和文人五言诗

七出
本为残酷教条,内 则这条更始毫无人 性。在这些封建教 条的条条框框之下, 妇女动辄得咎,处 于一种被压迫、被 奴役的地位。它是 封建社会吃人的本 质。兰芝悲剧的根 源就在于此。
社会意义:
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兰芝与 焦仲卿的婚姻悲剧,以血的 事实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 家长的罪恶,揭露了封建婚 姻关系、封建家庭关系的本 质:“父母之命,媒约之 言”。妇女在婚姻上无保障, 受压迫、奴役。同时,作品 热烈的歌颂了兰芝夫妇为了 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反抗 封建恶势力的叛逆精神。寄 托了青年男女对不愉的爱情、 幸福的婚姻的热烈向往,作 品具有强烈的民主性。
二、五言诗的起源和特点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和其 他的诗歌形式一样,都是起源于民间,五言诗萌 芽可上溯到《诗经》时代,在三百篇中有五言的 句子。
《沧浪》(战国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 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五言句式虽然出现很早,但真正作 为一种诗体,为文人所拟作,并达到成 熟阶段却在东汉时期,完整的五言诗首 先在汉代名民歌出现。如《陌上桑》 《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 芜》等。在乐府民歌影响下,文人创作 的五言诗也出现了。最早的是班固的 《咏史》,接着有张衡的《同声歌》, 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刺世嫉邪 诗》,辛延年的《羽村郎》
后人把乐府机关所写的诗叫“乐府诗”, 简称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名称,有自 己的特点: (1)入乐,即谱上曲子可以演唱。 (2)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 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出现的第三次高 峰(一次:诗经;二次:楚辞),现实主义 精神和《诗经-国风》中一脉相承。楚辞是浪 漫主义。
汉乐府的思想内容:
乐府现实主义精神:感于哀乐,缘 事而发。即:有感于喜怒哀乐,因此 而抒发。 乐府机关职能:采集民歌谣,谱写 歌曲,训练乐工。 乐府作用、目的:为统治阶级服务, 提供统治阶级各种需要。如:祭祀、 朝会、军旅等。也可了解民间意愿, “观风俗,知厚薄”,以达到巩固封 建统治的目的。乐府机关客观上起到 保存民歌的作用,使民歌得以集中记 录、流传。

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

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诗名句欣赏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东汉时期,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开始 学习写作五言诗。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 是班固的《咏史》,钟嵘说它“质木无文” (《诗品》)。其后有张衡的《同声歌》、炎 的《见志诗》、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 《刺世疾诗》、蔡邕的《翠鸟》、秦嘉的《赠 妇诗》等。尚有模仿乐府民歌的作品,如辛延 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娆》等。直 至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文人五言 诗的创作才完全进入了成熟的时期。
(《越中览古》)
汉代乐府诗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就 是它的叙事性增强
汉乐府无论是短制还是长篇,则多是叙事诗, 并且出现了《孔雀东南飞》那样成熟的叙事诗。 其叙事基本上呈现着两种情况:一是捕捉生活 中的一两个片断镜头加以描写,如《上山采蘼 芜》选择了弃妇遇故夫的场景,《十五从军征》 则截取了一个老兵归乡时的情景;二是叙述了 比较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如《孤儿行》写了 孤儿经商、汲水、收瓜等情节,《孔雀东南飞》 更是以曲折跌宕的情节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完 成了一个悲剧故事的叙述。汉乐府叙事详略得 当,详者则浓墨重彩地进行铺排渲染,略者则 一带而过。如《孔雀东南飞》就体现了这一特 点。
汉代乐府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 汉代社会经济强盛,但贫富差距悬殊,
上层贵族富足,下层百姓困苦。因此, 民歌中的这类题材常吟出生活的悲歌, 传达出反抗的呼声。如《陌上桑》、 《平陵东》、《妇病行》、《东门行》 等。

培训_课件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培训_课件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本篇写一城市贫民因饥寒交 迫而铤而走险,到东门去充当绿 林好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和人民群众的走投无路。本诗属 杂言歌行体,叙事性强,语言古 朴刚健。运用对话的形式,把贫 民夫妇的性格和心理都刻划得活 灵活现。
2.男女间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上邪》(作品选第363页)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
而略写首尾始末。 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
形体。
5.寓言诗的创作 两汉寓言诗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假托动植物之口进行自 述 。 如 《 雉 子 班 》《 乌 生 》 《豫章行》
一种是植物和人对话。如 宋子侯的《董娇娆》。
四、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1.楚声与三言、七言体 高祖乐楚声。《大风歌》即骚 体诗,用楚声演唱。 骚体诗是杂言诗,六言、七言 为主。六言拆开即为两个三言,七 言的句式(最后一字往往是语气词) 很容易变为七言句。汉代楚声的流 行,对三言和七言诗句的大量出现
两汉乐府诗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 乐府诗两个部分。
乐府民歌是从民间采集的,只有 为数不多的几首是西汉的,大多数是 东汉的。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孔 雀东南飞》。
文人乐府诗是创作出来的,都是 西汉的,有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汉高祖妃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 (又名《房中乐》)十七章,司马相
二、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孤儿行》:行贾、行汲、收瓜、运瓜 《孔雀东南飞》:开端兰芝被遣归——发
展夫 妻誓别、兰芝抗婚——
高潮
3.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如《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刚强,
备受压迫而具有反抗封建家长统治的妇 女的典型;
焦仲卿:忠于爱情、明辨是非,迫 于母亲威逼性格软弱,但又有所发展的 反抗封建家长统治的典型人物;
本篇最早见于陈朝时徐陵编的《玉台 新咏》,原题《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 作》。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 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 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 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 呼唏!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孔雀东南飞》
(一)思想内容 《孔雀东南飞》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 和思想意义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 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同时热烈地歌颂了兰芝夫妇为了忠于爱情宁 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并最 后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
1、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如《十五从军 征》。
2、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 始末。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
3、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如《妇 病行》《孤儿行》等。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一,个性化的对话; 第二,注意人物行动的刻画; 第三,利用环境或景物描写作 衬托、渲染。 第四,运用抒情性的穿插。
三、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 如丧歌《薤露行》《蒿里行》表现了对生命短促、 人生无常的悲哀。铙歌《战城南》通过对阵亡将 士的哀悼来表现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对死亡的 疏远和拒斥。
(二)艺术成就
《孔雀东南飞》最大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 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 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
1、刘兰芝 1)天生丽质的形象美; 2)勤劳善慧不屈的人格美;
4)情笃意深的女性美
6)毅然殉情的悲壮美
新 妇 起 严 妆 。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汉乐府及文人五言诗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汉乐府及文人五言诗
宿瘤女者,齐东郭采桑之女,闵王之后也。——项有大瘤,故 号曰“宿瘤”。闵王出游,至东郭,百姓尽观,宿瘤采桑如 故。闵王怪之,召问曰:“……”封曰:“妾受父母教采桑,不 受教观大王。”王曰:“此奇女也!”……命后乘载之……以为 后。(《齐宿瘤女传》)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 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思考题:对比《诗经·氓》与《上山采蘼芜》
(四)讽刺政治黑暗、揭露权贵荒淫。汉代谣谚多 为史书所录,旨在反映社会、政治问题。
• 汉乐府一经文人的改造,就从里到外发生了变化, 从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就与民歌大相径庭。文人 们自不必“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而是更 多地体现自我,表现自我,多抒发羁旅他乡的哀 愁,人生苦闷,及时行乐的情感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
萌芽于《诗经》五言句式 • 五言诗的萌芽可上溯到《诗经》中的一些五言句式,如《召
辩女者,陈国采桑之女也。晋大夫解居甫使于宋,道过陈, 遇采桑之女,止而戏之,曰:“汝为我歌,我将舍汝”。采 桑女乃为之歌曰:“……”大夫曰:“为我歌其二。”女曰: “墓门有梅,有鹗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 颠倒思予!”大夫曰:“其梅则有,其鹗安在?”女曰:“陈, 小国也,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饿,加之以师旅,其人且 亡,而况鹗乎!”大夫乃服而释之。(《陈辩女传》)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国殇》)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整理上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1~3章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第二章汉代辞赋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第四章两汉乐府诗第五章东汉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着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着名的四大神话是、、和 ,它保存在中;4、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5、“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2、诗经本来只称 ,或连其诗篇数称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5、诗经中的“雅”分和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 ,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着作是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第五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篇;4、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5、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6、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 ;7、7、“天问”意思是 ;8、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汉宣帝时, 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着作;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 , 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 ,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 中主张诗歌“ , ”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12、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 , 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 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期和期四个阶段;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1、秦统一全国之前,秦相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全书分、、 ,再加一篇序文,共篇,二十多万言;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其中主要包含了、、等家的思想;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 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有的文风;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了“”、“”和“刻舟求剑”三个寓言;3、先生曾言:“秦代文章, 一人而已”; 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段,最精彩部分是段;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着文 12 篇纵论秦汉之得失等内容,号为 ;汉书·艺文志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篇,收录于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 ,他的作品可分为、、三类,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和 ;论贵粟疏是的作品,它上承而发,进一步指陈了务民贵粟的主张;6、过秦论是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内容分为篇,全文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叫“ , ”;7、淮南子原称 ,东汉评此书,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显然是汉初思想的继续;其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句子,与陆贾、等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之先河;8、董仲舒的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 一文则艰涩枯燥;刘向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等,整理古籍时写成的也见解深刻,文笔生动;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如的 ,东方朔的、桓宽的及扬雄的、等俱为名篇;10、、和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 ,全书共篇,现存少一篇 ;此书以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等篇;12、王符的政论散文成书于 ,是一部之作,其篇与汉代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第二章汉代辞赋1、“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 ,此文是以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作者的另一篇赋作 ,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倾向;2、枚乘是群体的杰出代表, 载乘赋九篇,其、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最为着名;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找出;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的和 ,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因素加以了处理;七发一文中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和 ,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赋;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6、去世和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等;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和 ,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 ,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 ,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 ,还有、难蜀父老等等作品;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和三人;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领起,中间用铺叙,篇末又用结尾;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 ,并间杂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 ,如描写游猎主要用 ,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9、汉武帝以后至、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 , 、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乃至的讨论;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和 ;扬雄赋作中, 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四篇是他的代表作;刘向的赋多不出窠臼,刘歆的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上述赋中,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论, 作了 ,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的 , 的也占有一席之地, 的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和两类;前者开了后代文学的先声,其殿军人物是 ,代表作品为 ;另外, 的和的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 ,除了大赋作品,他也写了、等抒情之作;此类作品中, 的是东汉早期的重要作品, 的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东汉末年, 创作的、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一、解释:1、司马迁 2、史记 3、汉书 4、吴越春秋 4封禅仪记;1、现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篇,大都出自之手;它们分别是、、、、、、 ;其中除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为一韵;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体散文,代表着作有邹阳的、枚乘的、司马迁的和杨恽的等;3、刘向一生有着作多种,其中、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实开了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4、史记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称它是“”;5、司马迁,字 ,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少年时曾随学习古文 ,向学习公羊派 ;后任 ,并参与制定了 ,因案被处以宫刑;征和二年前91年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共历时年;6、司马迁曾在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 ,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为中心的通史,全书由、、、、组成,记述了从至年间大约年的兴衰沿革史;8、东汉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它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9、和史记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 ,行文 ,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10、吴越春秋是成书于的一部散文,作者是 ;其书今存卷,主要叙述的故事;它在体例上兼有和史书的特点,是的雏形;11、成书于的历史散文内容许多与吴越春秋相同;它们都以为主线索,又都出自文人之手,因而也都带有鲜明的的特点;12、东汉碑文和代文有渊源关系;崔瑗的用简洁的文字展示了的学问品格; 的则短小精悍,多用偶语,妙语天成; 的碑文在东汉最为着名,代表作是和 ;13、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在笔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处;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一、背诵默写篇目: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羽林郎;三、填空 1、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或相当于职能的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 ;2、乐府的行政长官叫 ,隶属于 ;西汉另一掌管音乐的机构是 ,隶属于 ,主管 ;3、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十七章,另外, 的在祭祀沛宫原庙时也用楚声演唱;4、乐府的职能、地位在时进一步加强,至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 登基后,下诏罢乐府官,裁减乐府人员;5、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 ,一个是 ,后者在时已有,实际上发挥了西汉的作用;6、沈约编篡时,其篇收录了大量两汉乐府诗;宋人编的 ,把汉代至的乐府诗搜集起来,共分为十二类;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和中,而以数量最多;7、现在所能见到的两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作品的有:、 17章、 19章和 18首等等; 8、相和歌辞中对人民苦与乐的反差进行了深刻揭示,其代表作分别是:苦有、、等,乐有、、等; 中“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的描写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9、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影响较深,有、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的愿望时,主要继承了的传统,是、的遗响;10、两汉乐府诗都是“、”的,诗中既有诗,也有诗,其中以诗的成就最为突出;11、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类型,主要作品有:、、、、等;12、汉高祖刘邦的鸿鹄歌是言诗,安世房中歌是诗,铙歌十八首各篇则均为 ;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和 ,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13、从西汉到 ,再到 ,这就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四、简答 1、简述汉乐府的成立及其兴废历程;2、简析陌上桑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五、论述 1、试析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 2、试析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点;3、试析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4、试析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第五章东汉文人诗一、背诵默写篇目: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三、填空 1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的 ,他的其他五言诗则收录在和的篇中;另外,他的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赋末附诗,当始见于 ;2、张衡的五言诗描写了一新婚女子,它明显借鉴了的表现手法;张衡的是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另外,附于结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诗;3、班固、张衡对诗都有所继承,不过班固诗继承了的风格,而张衡诗则继承了的特点;二人诗班固长于 ,张衡则长于 ;从张衡起,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为主的基本走势, 的三首,成为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4、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向、由到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没有太大变化;诗人们表现的是的之美;5、时期、、的五言诗具有典型乱世文学的特征;他们的代表诗歌分别是二首、二首和 ,其中后者又是一篇诗歌;6、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被收录在之中,它代表了的最高成就,产生的年代大约不晚于时期;7、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称它“ , ”,刘勰文心雕龙也称东汉“古诗”实“”;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着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 ,“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表作有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 ,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 ;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 ,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 3首;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 ;阮籍的代表作是 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第二章两晋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1、西晋太康时代最着名的作家有、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 ;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追求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3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它开创了咏史诗借的新路;4、刘琨的代表作是 ,郭璞的代表作是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第三章陶渊明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1、陶渊明,又名 ,字 ,号 ,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其诗可分为五类:、、、、 ;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和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天道幽且远;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其二白日沦西阿、其十精卫衔微木等;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 ,朴素中见 ;苏轼概括为“、”;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 ,其中 326首, 142首, 18首;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和居多;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今湖北江陵、今江陵县附近、今湖北襄樊市、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中游和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的居多;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丝”双关“”;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余首;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一、默写: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1、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 ”登池上楼等;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文学的传统;、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体诗;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体;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 ,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 ,梁诗人和陈诗人等;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或“”,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 ,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 ,他们都是南朝最着名的山水诗诗人;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灞涘望长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夕殿下珠帘和绿草蔓如丝等;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一、背诵默写:渡河北、寄王琳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 ,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的和有“邢魏”之称的 ;还有由南入北,着有颜氏家训的 ,被强留西魏和北周,写有渡河北的和“暮年诗赋动乡关”的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 ,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诗人,后羁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 27首;其五言小诗的名作是和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一、背诵默写:登楼赋、归去来辞;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甚具异彩,有之风;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 ;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王粲的、陶渊明的等;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 ,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 ,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吴均的和陶宏景的 ;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 ,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追寻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 ,其次是 ,第三是 ;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和两类,代表前者的是干宝的 ;代表后者的是刘义庆的 ;3、世说新语共分门,其内容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的故事集;为世说新语作注的是梁代 ;。

中国古代文学之:两汉乐府诗

中国古代文学之:两汉乐府诗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西汉乐府歌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两汉乐府诗内容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两汉乐府诗在表现平民百姓疾苦时,兼顾到 表现对象物质生活的饥寒交 迫和精神、情感 世界的严重创伤,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 三诗, 与《东门行》对富贵之家气象的展现, 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具有示范性。
龙所 龙 汉 得乐 , 应 其, 仙 劭 调独 而 曰 ,乘 升 : 使六 天 『 我龙 , 武 心。 曰 帝 若然 : 愿 。御 「 乘 」六 吾 六 』
两汉乐府诗在表达长生幻想时,有时还写神 界的精灵来到人间,和作者生活在同一世界。 通过人的神仙化、神仙的世俗化,表达作者 沟通天人的理想。 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 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有国 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愿望时, 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 统,是《庄》、《骚》 的遗响。
第四节 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两汉乐府诗推动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由四言诗 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既是诗歌本身发展 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冀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墩,尚安所施?
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除了来源于中土各地的 乐曲外,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歌曲。
汉代乐府诗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 直接的坦露和表白,诗风大胆泼辣,毫不掩 饰。 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
郊祀歌· 日出入
日出入安穷? 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 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 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tiá o调训),使我心若, 訾,黄(乘黄,龙翼马身)其何不倈下!

第四章-汉代乐府诗与文人诗

第四章-汉代乐府诗与文人诗

富贵之家气象的展现:
• 《鸡鸣》:黄金为君门,碧玉为轩阑。 • 《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 知何年少,夹毂问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 难忘。……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 《长安有狭斜行》: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 车。适逢两少年,挟毂问君家。君家新市旁, 易知复难忘。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 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2、 乐府:
•(1)作为音乐管理机构,乐府正式设立于汉武 帝时期,废弃于汉哀帝时期(参看《汉书礼乐 志》《艺文志》),此为西汉乐府情况。东汉 的黄门鼓吹署实际上相当于西汉的乐府。 • (2)乐府的职责主要是搜集诗歌、制定乐谱、 训练乐工。所搜集的乐府诗歌既包括民歌,也 包括文人诗歌。
(3)乐府与太乐:
二、乐府诗的内容
• 《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 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 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 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 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 人生态度。
▪ B、相和歌辞、清商曲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主要是常乐,民 间之作。入乐。
▪ C、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多为拟作,部分不入乐。 ▪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
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 《汉书·艺文志》着录西汉歌诗28家,314篇,基本都是乐 府诗。
• 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的作品有 《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 《铙歌》18首,以及另外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其他乐府 诗都作于东汉。
1、 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 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 • 《东门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白发时下难久居。 • 《妇病行》:病妇临终嘱托丈夫照顾孩子,丈夫 穷苦,无法达成,“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 《孤儿行》: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 泉。……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 久居。

7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

7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
是谓声依永。又患其不和也,而以六律六吕和之, 是谓律和声。”



(3)唐乐府:撇开音乐,着眼于内容,指 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 皮日休《正乐府》等。 (4)宋元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入 乐即称乐府。
2、汉乐府民歌的保存


据《汉书· 艺文志》所载篇目,西汉乐府民 歌有138首,但现存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首。 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宋书· 乐志》,郭 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
战城南(明· 胡应麟)

战城南,日无色。 壮士长征死,愿作乌鸢食。
请谓乌与鸢:“壮士死,国家委。身丧其 元,汝食其肉,一胡忍且残。……”
战城南(明· 徐熥)

战城南,死城北,枯骨累累弃路侧。 为我谓乌,游魂不归。 臭腐将焉用,饲汝安足悲。 阴云漠漠,寒雨潇潇。黄昏古城下,新鬼 声号咷。阳九厄,战城南,空裹革。七尺 微躯我不惜,老死蓬蒿竟何益。



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12类: 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 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 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 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相和歌辞:是流行在当时江南的世俗乐歌。 相合是一种演唱方式,含有“丝竹更相 和”、“人声相和”两种意思。
朝争刃上功,暮作泉下鬼。
悲风吊枯骨,明日照荒垒。
千载留长声,呜咽城南水。
战城南(明· 朱诚泳)





战城南,死城北,满地僵尸污青血。 马蹄蹀躞,骨肉狼藉。 地远无人收,乌鸢飞飞下来食。 黄沙漠漠,黑水潺潺。 日暮一回首,壮士彫朱颜。 兵事凶,战事危,匈奴桀骜谁制之。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章汉乐府民歌 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章汉乐府民歌  课件

堂,行(复)取(趋)殿下堂。孤儿泪 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 为错(皵què,皮肤皲裂),足下无菲 (屝fèi草鞋)。怆怆履霜,中多蒺
藜;拔断蒺藜肠(脚胫骨后的肉)月
(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xiè流 泪不断貌),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 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 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
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 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 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
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想必) 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 蒲苇冥冥;枭(骁)骑战斗死,驽马徘 徊
鸣。梁(桥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民间乐府时期。自东汉中叶迄建安,为
文人乐府时期。第一期作品无全篇五言, 第二期五言与杂言参半,第三期则几纯 属五言。”
乐府:
两汉所谓的“乐府”指音乐机关,魏晋
六朝把“乐府”里所唱的诗叫做“乐 府”,把机关名变为诗歌名。唐人习惯 把批判现实的讽刺诗称作“乐府”,宋 元以后,曲子本位的文体也称“乐府”。
二、《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
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 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诗)》并
称“乐府双璧”。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全
诗中的作用: (1)借孔雀起兴是汉乐府常见手法。 (2)“飞”喻夫妻离散,暗示焦仲卿 与刘兰芝婚姻有变,二人离散。
以人物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注意人 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陌上桑》截取事件发展中最富戏剧性
的一个横断面,作横向展开,以罗敷为 中心,所有冲突都围绕罗敷与观者、罗 敷与使君的关系产生,在冲突达到高潮 时,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其中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四类包含有汉 乐府。“郊庙”一类中都是由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章,民歌则主 要保存在“相和”、“鼓吹”、“杂歌”这三类中,尤以“相和” 类中为多。 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 庙堂,有的采自民间,像司马相如这样著名的文人也曾参与乐府歌 诗的创作。《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歌诗28家314篇,基本都是 乐府诗。 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的作品有《大风 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 章、《铙歌》18首, 以及另外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其他乐府诗都作于东汉。
(1)郊庙歌辞:是朝廷用于祭祀的乐章。存12卷。 (2)燕射歌辞:是朝廷举行宴会和射礼时所用的乐歌。存3卷。 (3)鼓吹曲辞:鼓吹曲原是军乐,其主要乐器是鼓、箫和笳。汉 代的鼓吹曲也用于朝廷盛会和帝王出行道路等场合。存5卷。 (4)横吹曲辞:是从北方少数民族传来的军乐,其乐器有鼓有角, 又叫鼓角横吹曲。存5卷。 (5)相和歌辞:用是弦乐和管乐伴奏的歌辞,取“丝竹更相和” 和“人声相和”的意思。存18卷。 (6)清商曲辞:是南朝入乐的歌辞。存8卷。 (7)舞曲歌辞:是配合歌舞演唱的歌辞。存5卷。 (8)琴曲歌辞:是用琴演唱的歌辞.存4卷。 (9)杂曲歌辞:是声调失传的杂牌曲辞。所收诗歌配乐情况到唐 宋已不明,因数量多,内容杂,故称杂曲歌辞。存18卷。 (10)近代曲辞:是隋唐配合新兴燕乐演唱的歌辞。这类曲辞是唐 五代词的先声。存4卷。 (11)杂歌谣辞:是不配乐的歌辞。存7卷。 (12)新乐府辞:是唐人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不配乐演唱。存 11卷。
第一节
乐府与乐府诗
一、汉代音乐管理机关的演变
乐府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秦代。1977年陕西临潼 秦始皇陵墓附近出土的秦代编钟上,刻有秦篆“乐府” 二字。《汉书·百官公卿表》和唐代杜佑的《通典·职 官七》中都有秦代设有乐府的记载。 汉承秦制,汉代的乐府机关是由秦代沿袭而来。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礼乐文化,国家设立音乐机关的历史非常 悠久。《尚书·舜典》中记述舜的命令:“夔,命汝典乐。”可以 说是我国最早的设立乐官的记载。到周代,由太师所辖的音乐机构 已经相当庞大。秦汉时期音乐机构的设立,是对前代文化传统的继 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汉代乐府诗歌是继以四言为主的《诗经》、骚体为主的《楚辞》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

乐府是秦代设置的政府机构,一九七七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编钟上铸有“乐府”二字,可见它是执掌音乐的部门。

西汉设立的乐府职能是管理音乐、舞蹈、杂戏等工作[ ],负责朝廷典礼时歌舞音乐杂戏的编集、排演和演出工作。

乐府所用的乐章一部分是帝王后妃以及文人所作,如汉高祖的《大风歌》,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17章[ ],还有武帝时文人所作《郊祀歌》19章等,很大一部分是采自民间,《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

”《汉书?艺文志》也载:“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

”这些记载说明乐府除负责组织文人制作歌诗,采集各地民谣加工制作成供朝廷宴飨、朝会、祭祀等各种礼仪活动所用的音乐外,还通过“采风观政”、“观风俗、知薄厚”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及思想情绪,修正统治政策的得失。

西汉乐府自武帝始规模日益庞大,空前繁盛。

虽经汉宣帝、元帝两度下令裁减乐府人员[ ],但至成帝末年人员最多时仍达八百多人[ ]。

汉哀帝登基之初,改革朝政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罢去乐府机构[ ]。

东汉虽然没有乐府名称的音乐机构,搜集和制作演唱歌诗由黄门鼓吹署负责[ ],但人们习惯上仍沿用乐府旧名称之,其采集的歌诗仍被后人称之为乐府。

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题写作的诗也称为“乐府”。

唐代的“新乐府”具有乐府诗的某些特点,但不用旧乐府题而自创新题。

宋元以后又将乐府作为词、曲的别称。

我们所说汉乐府诗常指采自民间的乐府民歌。

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汉乐府诗现存四十余首,主要分布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中。

大多数乐府诗都是东汉的民歌。

第二节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乐府诗的产生用“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来概括,指出了汉代乐府诗植根于汉代的社会现实,抒写了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的特点。

汉乐府诗是汉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

一、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汉书?食货志》记载了汉代下层人民贫困无助,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事实:“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

”乐府诗中的一些诗正与这些史实相映照。

《妇病行》中那个连年累岁卧病的贫妇行将告别人生时最不放心是身后孩子无依无靠,嘱托丈夫:“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孤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

”然其担心却成现实,家中孩子“抱时无衣,襦复无里,”丈夫只好“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去沿街乞讨,归家“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丈夫无可奈何,无路可走“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令人不忍卒睹。

《孤儿行》中的孤儿“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将他视同奴婢,令其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头多虮虱,面目多尘,”还“不敢自言苦”。

兄嫂命其冬天行汲“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夏日收瓜,“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孤儿无告,只得“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

”反映了封建剥削奴役关系也渗透到家庭伦理中来。

封建的官僚统治更是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平陵东》中的义公,被官吏逮至大堂下,要他“交钱百万两走马”,因“顾见追吏心中恻,”只好“归告我家卖黄犊。

”人民不堪忍受非人的生活境况和残酷的欺压,不得不铤而走险。

《东门行》中的汉子,想追随造反的队伍,但转念家人,又回家来,看到的却是“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面对家徒四壁、坐以待毙的现实,随即想到“白发时下难久居”,于是不顾妻子牵衣啼劝,义无反顾地“拔剑东门去,”走上反抗的道路。

二、丑恶腐朽的揭露讽刺一边是人民在生死线上痛苦挣扎、呻吟呼号,一边却是权贵富豪的骄奢淫逸、腐朽丑恶。

在汉乐府诗中,两种人的生活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鸡鸣》、《相逢行》、《狭斜行》等诗铺排了权贵们的糜烂的生活。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相逢行》)富丽堂皇、灯红酒绿、左拥右抱,一幅贵族豪绅淫乐图。

“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傍。

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

”(《鸡鸣》)“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长安有狭斜行》)高官显宦,高头大马,衣冠楚楚,一幅纨绔膏梁出行图。

“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贷。

”(《鸣鸣》)作者警告他们不要任意胡为,以身试法。

依仗权势富贵对民女侵犯骚扰正是这些人常干的勾当。

《陌上桑》一诗中的五马太守,因见采桑女罗敷美貌,欲将其占为己有,罗敷巧妙机智地夸说自己夫婿的才华、相貌、官位、风度,让太守自惭形秽才保护了自己。

《羽林郎》的那位“依倚将军势”的霍家奴,对当垆卖酒的胡女死缠硬磨百般调戏,“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

”但被酒家女坚辞拒绝:“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这两首诗对坚贞美丽的秦罗敷和酒家胡进行了赞扬,鞭笞了权贵好色之徒。

三、战争徭役的凄惨控拆汉代虽号治平强盛之朝,然开拓疆土的战争,抗击匈奴的战争,镇压反抗的战争连绵不断,无论是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滥肆征伐,还是反抗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只有家破人亡,生灵涂炭,《战城南》真实描绘了大战后“野死不葬乌可食”,死尸横野,乌鸦任意啄食,“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的凄惨悲凉的场面。

作者只得求乌鸦在啄吃尸体前替死者哀嚎几声,为之送葬,也对战争造成“朝行出攻,暮不夜归”的戮杀生命的残酷进行了诅咒。

比起战死疆场的人,《十五从军征》中的那位十五从军,八十始归的老士兵还算是幸运的,然而迎接他的却是“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一片废墟。

自己仍是年迈无依,孑然一身。

这诗控诉了征役不仅给士兵本身带来伤害,而且还殃及家人。

此外《古歌》写道:“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是一位在北方服役的人抒写乡愁的诗,思乡之情,使得他坐立不安,难言之愁好象车轮在心上回环围绕辗来复去。

征役给人们心灵上的痛楚是难以言尽的。

四、婚姻恋爱的不幸哀唱乐府诗的恋爱婚姻诗与《诗经》一样,多数为女性作者,但却缺少《诗经》中的恋爱欢歌,大多数是由爱至恨的哀唱。

《上邪》是中国爱情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细嚼语气,这是女子被人误解后的自誓之词,作者指老天为证,一气排列五件自然界绝无可能产生的现象来以示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虽对爱人情真意挚,但仍可读出誓言后面恋爱关系中的裂痕。

《有所思》中女主人对其爱人一往情深,精心准备了信物,“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然当听说对方有二心时,由爱生恨,将礼物“拉杂摧烧之”,还不解恨,更要“当风扬其灰”。

《白头吟》中的女主人虽然心志高洁,忠于爱情,“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但其只重钱刀不重爱情的爱人仍然三心二意,所以她在与之“相决绝”,指责他“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的同时,又发出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心灵的呼唤。

《上山采蘼芜》是一位弃妇与故夫偶遇时的对话,构思奇特,不是正面写弃妇的无辜与哀怨,而是从故夫言中说出两次娶妇的对比和体会,写出了前妻的勤劳、善良、无辜,颇有喜剧色彩,但笑中有泪,在弃妇平淡的问话中透示着心中的怨恨与不平。

1765字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所揭示的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并非来自男性的二三其德,而是封建家长制。

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两情弥笃,然焦母不喜儿媳,苛刻挑剔。

焦难违母意,要刘暂回娘家,与刘盟誓决不相负,相机再娶。

兰芝归家后,其兄嫂逼其嫁给太守,兰芝不屈投水而亡,仲卿闻之亦自缢。

作者不是从兰芝的角度来诉说不幸,而是从第三人称角度详细完整地叙述了这个婚姻悲剧,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不仅给女性带来不幸,而且也使男性成为受害者,扼杀了真情,吞噬了生命。

有力地控拆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第三节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特点汉乐府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并将它发扬光大,并在诗歌叙事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

汉乐府诗中的叙事诗,特别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汉乐府叙事诗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的短篇叙事诗则注意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断和画面突出矛盾,并注意提炼具有个性的语言和行动等细节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叙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爱情悲剧的整个过程。

通过“辞归”、“送别”、“逼婚”、“殉情”四个情节的设置,展现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又以刘、焦夫妇关系线索与刘兰芝与焦母、刘兄关系线索双线并进,将矛盾不断推向前进。

人物的形象和思想也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陌上桑》、《羽林郎》等诗则将秦罗敷机智巧妙地戏弄五马太守的骚扰,胡姬严辞拒绝了羽林郎的调戏的整个故事过程叙述出来。

《孤儿行》则选取了孤儿腊月行贾归来,“头多虮虱,面目多尘”,还未洗理自己,“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差使孤儿干活;孤儿汲水归来,“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孤儿收瓜,瓜车翻覆,无人帮助却有人抢瓜吃,孤儿求吃瓜者留下瓜蒂等三个生活片断揭示了孤儿过着非人般地生活。

《东门行》则象一出场景设在家中的独幕剧,选取了男主人出去造反后有所顾忌,再次回来的片断,集中表现了他还顾家中境况,思前想后,终于不顾妻子的拦阻,拔剑而去的思想斗争过程。

《十五从军征》也是选取了老兵问道、做饭、泪眼东望三个片断,将老兵回家经过及见到的凄惨景象与心理感受表现得非常充分。

细节描写在汉乐府叙事诗中比比皆是。

《孤儿行》中孤儿哀告抢瓜者:“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表现了孤儿的无助与心中恐惧。

《东门行》中男主人“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个性化语言表现了他毅然决然去造反的态度。

《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三种人的带有喜剧色彩的动作细节,以形写神,展现了不同年龄个性的人见到美女后的心理特征,也从侧面写了罗敷的美丽。

《艳歌行》中选取女主人为游子补衣,却遭到男主人的猜疑,“斜柯西北眄”的细节,更突出了在外受委屈,不如回家好的游子思乡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