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幼儿教育心理学(第5章 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一、重视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

(一)个别差异的定义

1.普通心理学上的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2.幼儿教育心理学上的个别差异:着重分析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具体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教学情景下,在智力、能力、性别、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志向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3.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曾指出,教师在决定什么样的教育对幼儿有益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以下三种重要知识:

(1)幼儿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都会有不同的发展及学习特质。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对各个年龄层的孩子有概括性的了解,知道什么样的活动、教材、互动对他们是安全、健康、有趣的,并且能力所及,同时还具有挑战性。

(2)幼儿的个别发展状况——了解群体里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及需要,以针对不可避免的个别差异调整教育方式。

(3)幼儿所处的社会及文化——了解幼儿的生活背景,才能确保孩子的学习经验是有意义、有相关性的,并能显示对幼儿及其家庭的尊重。

(二)重视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的必要性

尊重幼儿学习中的个别差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认为个体的成长既有规律性,又有特殊性,每个个体的发展在遵循人类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有其独特性。

二、幼儿学习中的个别差异

(一)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

1.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先前知识、创造能力等。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表5-1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

(二)幼儿学习类型的差异

1.学习类型的含义

(1)学习类型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并影响学习效果。

(2)学习类型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3)学习类型的差异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意、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4)学习类型具有独特性、稳定性。

2.学习风格的两种类型

(1)序列性学习者(Serialist):偏爱以序列步骤的方式学习;

(2)整体性学习者(Holist):喜欢以分层的方式学习。

3.儿童的五种学习类型

(1)视觉型:当学习内容以图像的形式出现时,学习得最好;

(2)听觉型:通过音乐和谈话,学习得最好;

(3)身体型:当他们能全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学习得最好;

(4)书面型:喜欢阅读,从书本上吸取知识,偏好自己阅读而不愿别人为他们解释;(5)群体互动型:偏好讨论或其他需要大家一起参与的活动,他们喜欢交换意见。(三)幼儿学习的性别差异

1.性别差异更多是社会建构的,而非生物遗传的单一影响。

2.性别差异不仅会影响幼儿学习某些技能的速度,还会影响到学习的方式。

3.在社会性学习领域同样也存在着性别差异。

4.在社会交往学习方面,不同性别幼儿的社会交往学习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四)学习类型的代表性理论

1.按活动状态区分的学习类型理论

(1)学习的四种活动状态

①具体经验化(Concrete Experience,CE)

②抽象概念化(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AC)

③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RO)

④积极实验(Active Experimentation,AE)

(2)四种学习类型

①四种类型的形成

上述四种活动中,具体(CE)、抽象(AC)在特性上是相对立的,观察(RO)、实验(AE)也是相对立的。因此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因活动对立而形成的张力,造成儿童会停留在一个他比较偏好的象限中,即形成其学习类型(类型Ⅰ,Ⅱ,Ⅲ,Ⅳ)。

②四种类型的侧重点

a.类型Ⅰ的儿童喜欢问为什么(why);

b.类型Ⅱ的儿童喜欢问是什么(what);

c.类型Ⅲ的儿童喜欢问怎样做(how);

d.类型Ⅳ的儿童喜欢问如果这样,会有什么结果(what if)。

2.邓恩(Dunn)的学习类型理论

邓恩夫妇将学习类型分为五大类要素.

(1)环境类要素:包括儿童对学习环境安静或热闹的偏爱;对光线强弱的偏爱;温度高低的偏爱;坐姿正规或随便的偏爱。

(2)情绪类要素:包括自我激发动机;家长激发动机;教师激发动机;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坚持性强弱;学习责任感强弱;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爱等。

(3)社会性要素:包括儿童是否喜欢独立学习;喜欢结伴学习;喜欢与成人一起学习;喜欢与各种不同的人一起学习。

(4)生理性要素:包括喜欢听觉刺激,还是喜欢视觉或动觉刺激;学习时是否爱吃零食;清晨学习还是下午或晚上学习效果最佳;学习时是否喜欢活动。

(5)心理性要素:包括大脑的分析和综合;对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偏爱;沉思与冲动等因素。

三、针对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

(一)适宜性教学

1.简介

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的发展适宜性教学主张。它认为,适宜性包括两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个别差异应该受到尊重。老师在规划课程以及与孩子互动时,必须尽可能因人施教,不能单纯以孩子的年龄作为施教的考虑,也不应期望他们的表现一定要达到某个预定的标准,更不应该有任何其他忽略个别差异的状况。

2.按照NAEYC的观点,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差异:能力差异、文化差异、兴趣差异、发展差异。

(二)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

1.资源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

2.补偿模式:通常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这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以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治疗模式:针对儿童某一方面能力缺陷,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

这一理论也译为“教学相适”理论,由克隆巴赫提出。他指出教学(T)应配合儿童的性向(A),教师对不同性向的儿童,应提供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5.个别化教育方案

(1)个别化教育的定义

个别化教育即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个别化的、适宜的教育方案。

(2)个别化教学的策略

①调整儿童的学习速度;

②提供多样性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