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比较、变化类练习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五部分选择题七大热考题型(3)比较、变化类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五部分选择题七大热考题型(3)比较、变化类

题型(3)比较、变化类1.(2023·山东菏泽一模)战国时期,儒墨并称“世之显学”。

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强调“兼相爱,交相利”。

这反映二者思想的共同点是()A.天人合一的观念B.主张义利并重C.对人与物的关爱D.民本思想倾向2.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们都有专门的匠籍,一入匠籍便终身不得改业;唐朝时期,“纳资代役”(缴纳一定量的货币代替服役)逐渐普遍化,“和雇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得到推广。

这一变化()A.扩大了官营手工业的规模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提高了私营手工业的地位D.反映出重农政策的松动3.明朝设通政司负责向皇帝转呈百官奏章,并负责在奏章和外封上书写奏章摘要和条目要点以便皇帝御览。

清朝各种奏章直送内阁,密折连内阁都不用经过,通政司只负责核对公文程式和转呈。

这一变化反映出()A.内阁实权的加强B.君主专制的强化C.行政体制的僵化D.通政司名存实亡4.(2023·山东临沂一模)唐朝之前,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

两宋时期,政府推出了“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产分等进行征税,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

这反映出()A.房税有序传承B.城市经济发展C.税收体系完备D.社会治理混乱5.(2023·安徽合肥一模)明清君臣、官民关系与父子关系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

但黄宗羲从“父子一气”而“君臣不同气”的气本论哲学层面否定了君臣之间的天然血缘联系,王夫之同样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的非血缘属性。

他们的认识()A.推动传统伦理秩序的崩解B.体现了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C.源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D.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6.(2023·福建莆田二模)1890—1894年,清政府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1.4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亿多海关两。

而1895—1900年,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2.1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5亿多海关两。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五)比较、变化类练习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五)比较、变化类练习

(五)比较、变化类(建议用时:40分钟)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2.(2019·宿迁一模)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3.(2019·滨州二模)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4.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 )A.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B.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D.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6.(2019·济宁二模)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

”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7.(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7 历史现象比较类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7 历史现象比较类

训练7 历史现象比较类1.(2018·徐州模考)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B.提出“仁政”思想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答案 C解析孔、孟重视礼义道德的教育,故A项错误;“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结合所学,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吸收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符合社会实际,故C项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2.(2018·盐城质检)下表是结合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整理的关于雅典民主和现代民主比较表,据此可知( )A.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B.雅典不受制约的体制将社会精英排斥殆尽C.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均被现代民主所克服D.雅典民主为现代民主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答案 A解析从上表对比中可知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故A项正确。

3.(2018·郑州月考)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 )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者虽有不同的主张,但是他们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挽救民族危亡,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角度不同,目的与效果相似,故B项正确。

4.(2018·南京模考)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 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

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A.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B.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答案 A解析苏联的两次主动对华贷款与当时世界格局下苏日关系、苏美关系有重大关联,故A项正确;苏联贷款的主要意图不是帮助中国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苏联的贷款不能够明显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故C项错误;第二次贷款在一段时期内,影响了中国许多决策的制定,故D项错误。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秘笈一题型突破类别二常规型材料题题型突破题型4比较异同类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秘笈一题型突破类别二常规型材料题题型突破题型4比较异同类

题型4 比较异同类类型问题呈现形式求异型概括(指出、说明、分析、比较)……与……相比……不同之处(差异、发展、变化、特点)求同型概括(指出、说明、分析、比较)……相同点(共同/共通之处、相似之处)求异同型概括(指出、说明、分析、比较)……异同(异同点、对……进行比较)1.审设问。

(1)确定是根据材料还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明确比较对象和比较方向。

(3)确定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

(4)确定是限定性设问还是宽泛性设问。

①对于限定性设问,只对所限定的角度进行比较,这一类在审题上难度不大。

②对于宽泛性设问,要自己找比较角度,这需要思路开阔、角度尽量全面。

如历史事件类的比较可以从性质、方式、特点、影响(包括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和消极影响)等角度去思考。

2.组织答案:这一类题目作答时除了非选择题均应注意的几点外,还要注意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如背景、方式等,在具体叙述时要加上“都”来表示回答的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对不同点的答语也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在行文中也要加上“不同”等辅助性词语来强化答题旨意。

1.(2022·湖北卷·节选)古代农书与农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耕田》:“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

悉皆五、六月中种,七月、八月犁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

”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

《大小麦》:“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

后雪,复如此。

则麦耐旱,多实。

”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

——据《齐民要术》材料二《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

”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粪如用药”的思想。

《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浅深得宜乃善。

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4 客观题之比较变化类

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4 客观题之比较变化类

作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审题,明确材料 的要求是“求同”还是“求异”;其次,分清比较类型,明确是异同 比较还是变化比较;第三,结合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运用唯物 史观将相关事件或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变化的历史过程中进 行比较和分析。
PART THREE
题型专练
1.(2023·福州适应性检测)商代青铜器的纹样流行饕餮纹和夔纹,比较繁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加速了小农经 济破产的速度,进而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故选D项; 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A项; 材料不能体现资本输出的情况,排除B项;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项。
6.(2023·南通四模)如图展示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家的主要来源。对图中 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B.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
考前增分练 题型专练
训练4 客观题之比较变化类
PART ONE
技法指要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以考查比较能力为主。所谓比较就是类似事物 的对照,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不同时期 不 同 地 域 间 相 似 事 件 之 间 进 行 比 较 , 常 用 的 设 问 语 是 “ 相 同 ”“ 相 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二是同类现 象或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进行比较,一般通过“但是(但)”“而 且(而)”“然而”或标点符号联系起来。
缛、神秘;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纹样流行窃曲纹和重环纹,这些纹样截取
龙、蛇等动物的鳞甲,使原来完整变化反映了
A.神权统治色彩浓厚 C.审美观念的世俗化
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D.人文精神思想发展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本资料收集整理了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丰台区、顺义区、昌平区、怀柔区、通州区及部分重点学校xx年10月份以来期中、期末、综合素质检测、模拟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专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1.(xx·通州摸底·10)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

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

”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 )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思想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2.(xx·西城一模·13)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

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尤。

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3.(xx·丰台期末·15)据民国史籍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

”据此可见(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C.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D.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4.(xx·丰台期末·13)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表述有误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B.通商口岸出现外资企业C.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5.(xx·昌平期末·10)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魏源撰写《海国图志》——主张向西方学习B.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揭开了近代工业的序幕C.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设厂——使列强势力侵入到内地D.义和团运动打击侵略者——反映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6.(xx·昌平期末·9)下表是海关统计的中国进口净值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 1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 1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

解密1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1.(2022年广西北海一模)二战后,美国就是否向苏联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展开讨论,决策层大多数人把苏联看作一个破旧的售货机,声称:“你要是不理它,它是不会给你东西的;如果你使劲地摇晃它,它肯定就能够出来一些东西,但未必是你需要的。

”这反映出()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形成B.战时的同盟关系正式破裂C.美苏对峙延伸到经济领域D.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内部就是否向苏联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展开讨论,决策层大多数成员把苏联看作一个破旧的售货机”等信息可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是要扶植西欧,抗衡苏联,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体现,C项正确;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意味着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B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美苏对峙,不能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D项错误。

故选C 项。

2.(2022年青海西宁一模)在美国的推动下,美国流行的棒球运动被列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比赛项目。

美国国务院还组织来自美国棒球大联盟和美国棒球名人堂的球星,赴墨西哥城及其他一些国家(地区)向当地年轻人传授棒球经验。

美国此举旨在()A.增进跨地区文化交流B.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C.增强自身软实力影响D.推动棒球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2年在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前提下,美国通过棒球运动来笼络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意在扩大美国的影响,拉拢这些国家和地区,增强自身影响力,C 项正确;增进文化交流只是表面现象,不是美国的本意,排除A项;1992年苏联已经解体,排除B项;美国只是把棒球运动作为其扩大影响的工具,并不以推动棒球运动发展为目的,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2年江西省安义中学一模)1970年4月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航天员陷入危险之中……在“阿波罗13号”号即将重返地球大气层时,为防止出现任何可能的干扰,苏联关闭了境内所有与阿波罗计划频道相同的无线电通讯。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专题作业一、选择题 1.(2018•广东肇庆三模)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 C.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 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答案 B 解析棉花是传统手工纺纱业的原料,从鸦片战争前后的进口到六十年代以后的大量出口,反映出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败,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项错误,B项正确;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小农经济模式,A项错误;材料现象是经济作用的结果,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C项错误。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

当时的地租额很高,一般是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

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

上述材料表明( ) A.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C.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 D.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许多资金用于投资土地而没有投入到工业中,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是军事工业;而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转向民用工业。

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B.国内局势走向稳定和平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答案 B 解析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即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到19世纪7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国内局势相对稳定,洋务企业的发展重心随之发生变化,故B 项正确。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拟训练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1(含详解)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拟训练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1(含详解)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模拟训练(含详解)一.选择题1.(精选考题·安徽高考)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GkStK高[考∴试﹤题∴库]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青花瓷开始出现于元朝,汉朝墓葬中不可能出现该物品,C符合题意;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先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A可能出现在汉墓中;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已经很发达,B可能出现在汉墓中;我国漆器制造开始于原始社会,商周时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D可能出现在汉墓中。

答案:C2.(精选考题·重庆高考)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灌钢法,该法发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答案为C。

答案:C3.(精选考题·江苏高考)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解析:本题考查水排的功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和“铸为农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冶铁的工具,故选D。

答案:D4.(精选考题·湖南高考)下面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上表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高[考∴试﹤题∴库] GkStK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本题考查明代货币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

B、C、D 均不符合史实,只有A项符合题目材料的内容。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5比较类选择题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5比较类选择题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解析: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与“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相违背,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时代,希腊的奴隶主统治并未没落,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苏格拉底提倡“知识即美德”,两人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孔子的思想是中国的本土思想,不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解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改变原来的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凯恩斯主义,故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危机的发生,西方国家开始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出一种国家干预与私人垄断相结合的“混合经济”,这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C项错误;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D
6.20xx·北京海淀高三期中]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与以往的近代化思潮相比,它的超越之处表现在( )
①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 ②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 ③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 ④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超越”是指超出其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故①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提出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故②错误;而新文化运动在以上两项内容之外还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即主张批判旧道德和文学革命等,故③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C
8.20xx·湖北荆州一模]古代雅典民主实践尽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二者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 )
A.民主的实现方式B.有限制的选举权利
C.民主的基本原则D.权力的监督形式
解析:雅典民主属于直接民主制,而近现代西方国家实行间接民主代议制,故A项正确;雅典民主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近现代西方代议制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故B项错误;二者都是少数人的民主,故C项错误;二者都有对权力的监督,故D项错误。

2021年高考历史比较变化类选择题专项训练

2021年高考历史比较变化类选择题专项训练

2021年高考历史比较变化类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型特点】比较变化类选择题就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异同或变化的选择题。

比较就是将同类或者相近的事物进行对照,同类现象对照,也可以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比较,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还可以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比较,找出它们各种的异同。

具体来说,比较是指事件之间关于本质、影响、同一阶段的趋向、不同阶段的差异等方面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观点的对比等,常用的设问是“相同”“相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

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比较题在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相同”“相似”“一致”“共同”“不同”“新发展”“新变化”等;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显的提示语。

近几年高考中,该类题型呈大幅度增加趋势。

试题的呈现方式有二:一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异同比较。

二是同类现象或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变化比较,一般通过列举不同朝代;表格、图片对比;特殊连接词如“前……之后”、“但是”(但)、“而且”(而)、“然而”、“与……相比”或特殊标点符号(;)、(……)等方式联系起来。

【用语阐释】比较就是将同类或者相近之间事物的对照,同类现象对照,也可以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社会现象的比较,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还可以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间相似事件之间的比较,找出它们各种的异同。

具体来说,比较是指事件之间关于本质、影响、同一阶段的趋向、不同阶段的差异等方面的对比以及人物之间观点的对比等。

【解题秘籍】“历史事物的比较要放在特点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不是静止的、孤立的,都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做到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深入的分析。

从具体步骤上看,一是注意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求同存异”还是“发展变化”;二是分清比较类型,明确是异同比较还是变化比较;三是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在全面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确立比较项,找到比较的着力点(正确答案往往隐藏在后半段材料中)。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10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10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

题型10 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1.2016·福建厦门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材料二: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演讲词材料三: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护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1863年林肯葛底斯堡演讲词材料四: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不过当时只是见之于言论,没有形于事实。

现在欧美既是成立民国,实现民权,有了一百五十年,中国古人也有这种思想,所以我们要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乐,顺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权不可。

——孙中山演讲词(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基本的政治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根本目的上的区别。

(7分)(2)材料三中林肯所说“新的国家”后来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新之处?指出古希腊与美国在民主形式上的主要不同。

(10分)(3)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分析它与材料一、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8分)解析:第(1)问,归纳材料一中《尚书》《礼记》的主要思想是民本、天下为公。

材料二伯利克里的话强调了民主;第二小问,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古希腊的民主思想的根本目的角度思考。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实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从古希腊实行直接民主,而美国实行间接民主的角度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的关键信息在最后一句“非用民权不可”,可知此处体现了三民主义之中的民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又学习了西方民主思想,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强化练训练4比较变化类选择题(含答案)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强化练训练4比较变化类选择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4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1.(2023河南开封二模)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内部衍生出一种通过熟读古典文本,掌握断章取义的言谈技巧、进行表达志向的言谈方式;平民则通过歌谣来抒发感情、提出建议、评论政治。

这种差异( )A.推动此时思想文化开始转型B.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C.体现两个阶层不同的处世态度D.反映贵族的没落与平民的进取2.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

汉武帝则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出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

这一变化反映出(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B.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C.经商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D.财税来源发生了重大转变3.魏晋时期的士族是指门阀贵族,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士族是指读书应举的布衣之家,或指进士出身的家族,也指公卿百官,虽然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含义,但无论如何都不是用来指称魏晋时期的旧士族,也不是用来指称他们的后裔。

这种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赋予士族新的内涵B.封建四民结构得以重建C.门阀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D.九品中正制走向了衰落4.元朝,正史中出现了西南土司地区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著述,《元史》用钦赐之名为播州土司杨汉英立传,称《杨赛因不花传》。

明朝,土司职衔列入正史的《职官志》中。

这反映了( )A.中央王朝大一统的需要B.正史编撰体例的变化C.边疆与内地实现一体化D.土司制度的逐渐完备5.下表是1820—1911年广东省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统计情况。

该地区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的变化( )时间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A.反映了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流动趋势B.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关C.说明该地区的居民受外来压迫最重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6.1927年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工人出身、农民出身的党员分别占53.8%、18.7%;在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工人出身、农民出身的党员分别占10%、76%。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专题)课后习题 题型强化训练4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 (3)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专题)课后习题 题型强化训练4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 (3)

训练4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1.(湖南衡阳三模)下表是先秦典籍中的大禹形象,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形象逐渐被神化B.传统政治秩序的崩塌C.各学派的交流与融合D.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八省八校联考)对比下图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这一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图1 汉武帝时期农牧分界线图2 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C.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D.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3.(广东茂名一模)据清末中国民族工业厂矿数及资本统计的数据,1872—1894年间,官办、官督商办企业的资本额占总资本之77.6%,商办企业占22.4%,但到1895—1900年,商办占76.9%,官办、官督商办只占23.1%。

这一变化( )A.说明洋务运动彻底失败B.源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导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D.扩大了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4.(福建泉州质测)20世纪80年代,国企改革经历了从“利润分成”到“利改税”的过程。

利润分成是指国营企业按照国家核定的比例提留一部分利润归自己支配;“利改税”是指通过法律把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

这一变化( )A.增强了企业自主权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调整了所有制形式D.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5.(山东潍坊期末)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换取列强支持,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宣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两种不同态度( )A.都是基于国情的务实正确选择B.均得益于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C.是决定现代化道路成败的前提D.都争取到了更有利的外交环境6.(河南洛阳统考)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所有交易都以家族作为交易对象,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十二铜表法》颁布以后,罗马逐步承认平民是权利义务的主体,家长的男性子孙开始普遍享有公民权和财产权,妇女和部分外国人也取得了部分公权和私权。

高考历史题型演练提升——变化、趋势类

高考历史题型演练提升——变化、趋势类

训练3变化、趋势类1.(2021·德州高三模拟)北朝民歌《木兰诗》最早记录了花木兰的形象。

此后,木兰形象在文艺作品中不断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根据材料概括“花木兰”形象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答案变化:从忠勇孝女形象到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再到爱国女英雄形象。

原因: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社会安定;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忠孝观念。

木兰忠勇孝女形象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为适应市民的文化需要,便于舞台演出,文艺作品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并增加了细节描写;同时,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理学束缚人性,则出现了反对束缚,寻求女性解放的思想。

这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极大了调动了女子参加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悍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掀起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运动。

这些都为木兰形象的再创造提供了新的素材。

2.(2021·漳州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魏晋初期曹操所推行的“唯才是举”政策和随后的“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察举制的变种。

九品官人法的选择标准为家世、德、才三项,然在实际操作中,家世逐渐成为选人的最关键者。

在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势力被摧折,察举和学校入仕之途又开始恢复。

而察举的方式也逐渐由举荐向通过考试转变,士人得官主要依据于策试和“明经”考试。

察举的标准也逐渐由孝悌、吏能、经术并重,转向以考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的文化考试为主。

由此察举制和学校制度的关联也更为密切,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后来科举的根本性特征的自由投考制度在北朝开始萌芽。

——摘编自干春松《知识与权力的互动:科举制度与儒家的制度化建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比较、变化类(建议用时:40分钟)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2.(2019·宿迁一模)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3.(2019·滨州二模)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4.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 )A.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B.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D.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6.(2019·济宁二模)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

”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7.(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

到明代后期,“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绸绢色衣”“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宋明理学正统地位动摇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D.下层民众易染奢靡风气8.下表反映的是中国主要出口物的数据变化(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

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社会( )主要出口物1871—1873年1891—1893年茶叶 1 022 159 公担 1 055 064 公担蚕丝37 529 公担59 946 公担大豆57 506 公担760 522 公担棉花8 486 公担290 417 公担A.市镇经济开始应运而生B.已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C.商品经济已占主导地位D.商贸型农业成为农村生产主导9.下面是我国近代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示意图,这两类企业的主要不同在于( )A.近代化的程度B.企业分布的区域C.所有制的形式D.对外国经济的态度10.(2019·江阴高三月考)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上述两则评论都旨在强调( )A.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历史趋势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11.据统计,1913年英国与法国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为九千六百余万两和五百多万两;到了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下降为四千九百万两和一百五十余万两。

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B.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C.西方经济侵略受到华资抵制D.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12.(2019·德州二模)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这一改变(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C.遏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缓和了与国民政府的对立13.下图是某国1927-1936年的一项数据统计。

根据此图变化趋势判断该统计是( )A.美国社会的失业人口B.苏联工业的产值增长C.中国大豆的外销总额D.日本侵华事件的次数14.1978-199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经历了从不要包产到户到包产到户再到包干到户的过程。

1984-1991年,国企改革经历了“利改税”再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过程。

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都(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把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C.强调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D.政府由统一监管到放手不管15.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并迅速执行。

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选举法律编纂委员会,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年公民大会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

雅典的这一转变( )A.推动了社会治理科学化B.强化了民主参与的意识C.确立了法律的绝对权威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16.(2019·淄博模拟)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

两则故事都( )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B.提倡男女平等思想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17.梭伦改革时规定,国家就政治事务发生党争时,公民不得袖手旁观;陈独秀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抗争,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据此可知梭伦和陈独秀都强调( )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B.应该限制个人权利与自由C.党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D.公民意识对国家至关重要18.(2019·菏泽一模)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

两者( )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19.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

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20.(2019·连云港一模)阅读表格,表格内容反映出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D.民族解放运动的大发展21.(2019·河北“名校联盟”高三质监)“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 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22.(2019·泰州二诊)列宁曾说:我们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的,我们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中的。

1952年,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这一观点的转变( )A.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的深入B.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C.导致西方对苏联的孤立与遏制D.不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23.(2019·石家庄二模)图一和图二分别为1956年和1970年欧洲冷战示意图。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 )A.美国丧失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B.世界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C.大国放松了对阵营内小国的控制D.苏联在对峙中的优势地位24.(2019·泰安二模)下图漫画刻画了两任美国总统在应对地区局势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反映出美国( )A.摒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B.外交策略由谨慎到鲁莽C.国际控制力的逐渐减弱D.处理国际事务主观随意(五)比较、变化类1.解析:选B。

“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是人文化的体现,故选B项;“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说明增加了和现实的联系,更贴近生活,排除A项;“《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不能说明宗法等级观念淡化,排除C项;“《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体现颂词向生活化的变化,但不能说明伦理与天道完全分离,排除D项。

2.解析:选C。

材料主要反映了《国语》和《战国策》内容上的不同,不能体现出史书编写体例上的创新,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语》和《战国策》的内容都体现不出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反映出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士阶层兴起,故C项正确;《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两者都不能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故D项错误。

3.解析:选B。

题干中爵位由先秦时期是政治权力的标志到秦以后不再具备行政职能,联系所学秦朝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的知识可知,爵位制依时而变,故选B项;爵位制与宗法制有关系,但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密切相连,题干强调的是爵位制依时而变,排除C项;爵位制的变化根本上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且无法反映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变化,排除D项。

4.解析:选A。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显示了写书的目的是了解古今社会变迁,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参考;古希腊希罗多德写作《历史》的背景是希波战争,其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表明是要让后人记住为保护希腊民主和城邦制度、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功业。

这表明两者的史学思想都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故选A项。

5.解析: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