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敬语的特点与异同比较

合集下载

中日两国见面时礼仪的区别表格

中日两国见面时礼仪的区别表格

中日两国见面时礼仪的区别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中日见面时的礼仪差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礼仪规范,因此在见面时的礼仪行为上存在一些差异和特点。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在见面时的礼仪行为进行对比分析,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和礼仪规范。

一、问候方式我国:中文见面时通常会用“你好”、“您好”、“你好吗?”等语言进行问候,通常以握手作为问候的方式,但在一些正式场合也会使用鞠躬的方式表示问候,尤其是面对长辈或者领导人的时候。

日本:日语见面时通常会使用“你好”、“您好”、“你好吗?”等语言进行问候,但问候的方式比较注重礼节性,通常使用鞠躬的方式,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鞠躬的深度也会有所不同。

二、穿着礼仪我国:中文一般在见面时会穿着正式的衣服,如西装、正装等,对于女性来说,一般会穿着裙子或者正装,但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也可以穿着休闲装。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时非常注重穿着礼仪,通常会选择正式的日本传统服装“和服”或者穿着西装进行见面,女性也会穿着正式的和服或者正装。

三、交流方式我国:中文在见面时交流比较直接,通常会用比较直接的方式进行交谈,对于不熟悉的人也会比较友好地介绍自己。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时会比较注重交流的礼仪,通常会比较谨慎地进行交谈,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立场,即便对方是年长的人或者地位较低的人。

四、礼物赠送我国:在见面时,中文通常会赠送礼物以示对对方的尊重,礼物的选择往往比较注重对方的喜好,并且在接受礼物时也会表达谦虚和感谢之情。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时也会赠送礼物,礼物的选择比较考究,通常会选择有寓意的礼物,并且在接受礼物时也会表达深深的谢意。

五、结束方式我国:在结束见面时,中文通常会用比较亲切的语言和姿态进行告别,如“再见”、“欢迎再来”等,如果与对方关系亲近,则经常会用拥抱的方式进行告别。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结束时也注重礼仪,通常会用比较有礼貌的语言和姿态进行告别,如“失陪”、“期待下次再见”等,除非与对方关系非常亲密,一般不会使用拥抱的方式进行告别。

中日礼貌用语比较(2)

中日礼貌用语比较(2)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学 术 论 坛1 研究目的及意义汉语称谓词蕴含礼貌意义的特征尤为明显,对其进行描写与分析的论文、书籍颇多,如陈月明《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1992),陈月明先生认为,社会称谓的语用方面主要是称呼者和被称呼者的关系,以及称呼者希望自己与被称呼者保持怎样的关系。

影响其关系的主要因素为“亲近”和“尊敬”。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日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兴起,罗国忠《现代中日敬语比较》文章视点,从一般称呼看中日敬语的差异,从人称代名词看中日敬语的差异,从亲族名称用语看中日敬语的差异。

中国是重视“伦理”、“孝义”的国家,因此,自古以来汉语的家族内的称谓是汉语礼貌用语的重要表达形式。

现代汉语中秉承了古代汉语中以中国的“伦理”、“孝义”为重的精神实质,经常使用“您”这个第二人称的敬称,来表示说话者对于听话者的尊敬、礼貌。

亲族称谓与拟亲族称谓予以保存,诸如以上汉语礼貌用语的敬称的特征,如若被日语学习者径直带入日语中加以运用,会出现日语敬称的语言误用。

例如:鈴木さん、あなた 今、ご都合が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

例句中「~さん」是日式的敬称接尾词,而「あなた」是中国日语学习者意会汉语的敬称“您”加上去的。

这样的中式、日式的敬称混用,更会贻笑大方。

本文就日汉敬称的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意在避免学习者受母语影响误用日语敬称,加强敬称互译的准确性。

2 汉语的“敬称”构成及其特征汉语的“敬称”表达形式多样、应用广泛的礼貌用语现象。

现代汉语“敬称”为特定的称谓语。

多与“礼貌语”的句式合用,或与“单字”、“短语”组成礼貌词语、礼貌短语。

使言语表达的礼貌信息、表敬信息增多。

这是汉语“敬称”的总体特称与作用。

2.1人称代词敬称汉语中最常用的人称代词敬称为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敬称形式“您”。

“您们”是您的复数敬称。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作者:曲爽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11期摘要一个民族特定的语言行为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特质。

敬语,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符号,而语言的发展与演化史及其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浅析中日敬语的差异性,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关于敬语的理解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敬语;发展;差异性1 中国古代敬语的性质与特点中国古代敬语,是指从远古时代到“五四”运动之间的历史时期内,汉语中带有谦己敬人色彩的词语。

古代汉语中的敬语丰富繁杂,有着完备的体系,受到了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敬语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1 原生性汉语在上古时期,就是已经相当发达的语言了。

中国古代敬语是我国先民在使用古代汉语的几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以当时的语言文字为基础独立创造的。

原生性,就是指它以汉语为母体独立发展而来。

由于对外交流很少,古代敬语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封闭性状态,通过古代汉语的一般词汇进行引申、生发,从而形成语言交际中的敬语形式。

1.2 典雅性中国古代敬语可以说是属于古代汉语词汇范畴的。

因此,其一大特点就是庄重与典雅。

当然,中国古代敬语受到了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的深刻的影响,因此,古代敬语文化底蕴深厚。

这与当时人们深厚的语言造诣也是密不可分的。

而现代敬语通俗简单、浅显易懂,并在数量和体系上远不如古代汉语系统、复杂。

相信对于能够正常使用中国古代敬语的人而言学习日语敬语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吧。

1.3 尊卑性中国古代敬语形成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当时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别。

基于这种情况,在日常交流中,人们都必须选用适合各自的社会地位、阶级身份的敬语。

因此,中国古代敬语的尊卑性是相当突出的。

1.4 丰富性中国古代敬语有着完备的体系。

按照语义性质特点可以分为表敬性敬语、美化性敬语、婉曲性敬语、祈请性敬语、寒暄性敬语等。

并且,敬语按照施、受对象的不同,在语言交际中都享有不同的敬语使用和受用的权利,使得敬语体系繁杂、语言丰富。

从日语敬语表现看中日文化差异

从日语敬语表现看中日文化差异
为什 么 பைடு நூலகம் 有 这样 的情 感 呢 ?这 和 日本 的气 候 风 土 、历
史、 文 化等 有关 。 日 本 的群 岛不 管是 从天 空俯 瞰还 是从 海 眺 望都 能看 出像 r 远离 大 陆漂 泊 的群 岛 ,在 自然 条 件 中被过 分地说 成 r 三 多一少 。所 谓 的 『 三 多一 少 ,即是地 震 多 、
接头语使用的语言定义为美化语。 在日 语 中像这样的使用有
很多。 例如 r 手纸 j r 挡茶 J r 酒J 『 子 芒尢 J r 案内J r :提案J等,使用这些词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之意。 例 如想 知道 别人 的名字 时用 r 名前 c 土 何 L 上 加 进 行 询 问。 这 样 问了 以后 , 对 方 马上就 明 白你 的尊敬 。 这 样用 r 挡J 和 r 的单词 在 日语学 习 中经常见 到 , 可 见 日本人 的 日常 生活 中使 用敬 语 的频繁 程度 。 但 日语初 学者 对此 却是 很 困惑
面有着 同根 同源的关系。 但通过对 日语的多年接触 , 渐渐感 觉到现在的中日两个民族虽然使用同样的汉字, 但究其内在 还是有些差别 , 特别是在敬语的使用上有很大差别 。日 语的
敬 语相 对 中文来 说更 为复 杂 , 而 且也 是 日 本 人生 活 中常用 的 表 现手 法 , 对于 日语学 习者 来说 是个 难点 。 学 习外语 就是 学 习对方 的文 化 。 文 化模式 和 生活 习惯 等是 随着一 个 国家所 处 的自 然 条件 及历史 条件 等形 成 的 。 将 这些文 化模 式及 生 活习 惯 等结 合起 来就 产生 了语 言意识 及语 言 习惯 , 然 后就 形成 了 具 体 的语言 表现 。也 就是 说 ,一 门语言 的语 言心 理 、语 言意 识 和语 言 习惯和 这个 国家 的 国民性有 很 大 的关 系 。 本 文通 过 中日 敬 语 的不 同表现 , 深 人分 析造 成这 种不 同的深层 文化 差 异, 希望 能够 帮助 日 语 学 习者 了解 日 本 人 的语 言心 理 , 加 深 对 敬语使 用 的理解 ,进 而达 到正 确熟 练使 用敬 语 的 目的。

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中日礼貌语言对国际关系 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礼貌语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
通过学习和理解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也可以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中日礼貌语言对个人修养 的影响
中日礼貌语言的使 用,有助于增进两 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和理解。
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
语言表达方式:中文更注重委婉,日语更直接 敬语使用:中文敬语较少,日语敬语丰富 礼貌程度:日语更注重礼貌,中文相对较为随意 文化背景:中日文化差异影响礼貌语言的使用
达语中
第 三
方言日 章
式的礼
表貌
中日礼貌语言的共同点
道歉:中日两国在工作场合的道歉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日本常见的“すみません”,中国常见 的“对不起”。
中日礼貌语言在商务场合 的应用
问候:中日两国在商务场合中,都 会使用礼貌语言进行问候,如“早 上好”、“您好”等。
感谢:在商务场合中,中日两国都 会使用礼貌语言表示感谢,如“非 常感谢”、“给您添麻烦了”等。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赅入
礼 的 你
阐的
比 述 正
观文
貌 点 , 文 研 字 语 是 您 究 思 想 言 的
提 炼 ,

汇 报 人 :


壹 目 录 标 题
肆 用场景语言的应中日礼貌
贰 语中 言日 概礼 述貌
伍 展趋势语言的发中日礼貌
叁 达方式语言的表中日礼貌
陆 响语中 与言日 启的礼 示影貌
日本:在公共场合,日 本人也会使用礼貌用语, 如“すみません”(对 不起)、“ありがとう” (谢谢)等。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通过比较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别。

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语言的变化,而且表现在它们的文化之中。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

在中国,汉语言文化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从尊重老人到尊重客人,我们都是以家庭中祖先和后代之间的关系为基础。

在表达敬意方面,中国人使用不同的称呼来表达敬意,例如,男性称呼面前的女性为“姑娘”,女性称呼面前的男性为“先生”。

而在较老的人的地位更高的情况下,男性可能会称呼自己的岳父为“爷爷”,而女性可能会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奶奶”。

另外,“师傅”通常被用来称呼老师或者上司,而“大爷”则是在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例如,服务员。

而在日本,它的语言文化是以尊重礼仪为基础的,例如,在街头或者礼仪会上,日本人通常都会以“您”或者“恭喜”来称呼对方,以此表达敬意。

日语中提到家庭成员时,也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例如,男性会称呼自己的岳父为“岳父”,而女性则会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岳母”。

另外,“先生”和“小姐”在日本是非常常见的称呼,主要用于称呼陌生人或者对上司表示尊重。

在中日之间的文化上,这种敬语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文化强调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而日本的文化则强调的是以尊重礼仪为基础的社会。

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关系,敬语用以表达尊重老人和祖先,而在日本,人们则更加强调遵守礼仪,用尊重的称呼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总而言之,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有着很多显著的不同,但两者的共同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以尊重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也反映在两国的文化之中。

另外,当我们熟悉了这些敬语形式之后,也可以培养出一种正确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在中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和联系。

中日语敬语用法以及异同

中日语敬语用法以及异同

浅析中日语敬语的用法以及异同摘要:敬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给我们人际交往和对话中带来方便和愉悦,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敬语一度是中日国家礼法的一部分,表示对长官,前辈等的尊敬之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敬语里出现了很多违背敬语传统规则的新说法,但这些新说法得到了广泛运用。

有不少学者批评这种现象是敬语用法的混乱。

同时也有学者把它看作是敬语新说法的出现而给予关注。

中国的敬语也在推翻封建王朝时随着新文化的浪潮很多渐渐地消失在我们的交际中。

关键词:中日;敬语;异同一、敬语的定义敬语[honorific,respectword],含恭敬口吻的语言,就是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

通过尊人与谦己两种表达手段,来表示对他人的谦恭以及礼貌。

敬语体系发达,是汉语与日语语言体系的共同特征,两国敬语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也曾互相影响,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

二、日语敬语的用法日语的敬语分成:敬他语、自谦语、郑重语和美化语4种。

(1)敬他语,这是为了尊敬对方或者话题人物而使用的描述对方或者话题人物的行为的语言。

a名词,表示尊敬的接头词和结尾词,用接头词お(后加和语词)和ご(御)(后加汉语词)接在与对方有关的名词前面,以此表示尊敬。

b动词,常见的尊敬语动词和自谦语动词。

敬语句形是用固定的句形表示的敬他语。

如,お+和语动词(五段动词或一段动词第一中止形)+になるご(御)+汉语动词(さ变动词词干)+になる。

お+和语动词(五段动词或一段动词第一中止形)+なさるご(御)+汉语动词(さ变动词词干)+なさる这里要注意なさる(连用形)+ます时,变成:なさいます,其否定形是:なさいません。

请求用なさい或なさいませ。

(2)郑重语,这一类敬语不是对话题人物的尊敬,也不是对自己的自谦,而是用郑重地说话来表示对听话人的尊重。

也是表示自己有高雅教养的表现。

郑重语的最基本的表现是「です」和「ます」。

其他还有「ござる」「まいる」「いたす」「おる」等。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近年来,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内容更加深入。

交谈中,中日两国之间的礼貌用语也受到了很多关注。

无论中国或日本,都把敬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都反映着当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

因此,对比中日敬语,有助于深入了解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的敬语。

中国的敬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有令语,也有大礼,并且有很多不同表达方式。

令语是指在按照一定语法规则表达出来的礼貌用语,它可以彰显出谁对谁的尊重,避免了双方之间的隔阂。

大礼则指传统的内容,它用于表达自己的敬意或感谢,表达的是对方的尊重和赞扬。

在中国的敬语中,最重要的是展现出尊重的态度,以表示尊重对方。

相比之下,日本的敬语有着更加繁复的内容。

日本把敬语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尊敬语、尊重语和礼貌语。

尊敬语一般用于尊敬老人或者长辈,以表达礼貌、敬意和礼品。

尊重语用于礼貌地表达对普通人的敬意。

而礼貌语可以用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

在日本,敬语不仅仅是一个表达敬意的方式,更是形成了一种文化礼仪,突显出日本人坚定的道德义务。

最后,两国的敬语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对比中日敬语,可以发现它们都强调个人在交往中的礼貌用语,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而且,两国的敬语也有一定的类似之处,比如使用“您”、“你”等称呼以及“请”等语言。

另外,当一个人被称为“您”或者“准”时,它也表达出尊重。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的敬语都是反映其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比中日敬语,不仅可以了解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还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因此,我们可以从敬语中学习到如何礼貌地处理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
今天,日常沟通中,敬语已经变得很普遍,而用于某人之间沟通表达敬意时,中国和日本使用的敬语是有差别的,那么中日两国的敬语各自都存在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语言类型上来讲,中日两国的敬语有一定的不同。

中国的敬语采用的是“尊称”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利用词语来表达尊重。

比如在汉语中称呼别人,表示尊重时,会使用“您”、”您们”等来代替“你”、“你们”;而日本的敬语采用的是“奉语”语言,它的关键在于一种施加阶层意识的用词方法,通常低让时会使用“御”字,比如“御厨”。

其次,以语言形式上来讲,中日两国的敬语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敬语采用的是称呼语,比如“您好”“您们好”等;而日本的敬语采用的是加语,比如用“请”“请恕我提出”等。

而在使用场合上,中日两国的敬语也有一定的差异。

日本讲究的是敬语礼仪,而且在公共场合中使用敬语是比较普遍的;而中国更多是根据具体的情形及主观因素来决定使用敬语的时机,很多时候,也是根据双方的关系来决定是否使用敬语的。

最后,从内容上看,中日两国的敬语也有一定的差异。

中文敬语的内容往往比较客气,比如“您好”“您们好”“请问您有什么事情”等;而日语敬语的内容则比较礼貌,比如“准备已经完成”“我将尽力做到”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的敬语在类型、形式以及内
容等三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其差异反映在中文和日语对语言表达的不同文化理念之中,因此,在日常沟通中,我们应当注意分别使用中日两国的敬语,以免招致不必要的误会。

浅析日汉敬语体系的异同

浅析日汉敬语体系的异同

浅析日汉敬语体系的异同作者:郭静楠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4期摘要:敬语是日语中最复杂、最难把握的部分,因此对日语敬语的掌握一直是困扰日语学习者的难点。

文章将从敬语体系的角度出发,对日汉各具特点的敬语体系进行比较与分析,希望能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敬语体系;日语;汉语;对比;异同日语在很多方面都受到汉语的影响,在敬语方面也能看出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汉语和日语的敬语也有很大差异。

文章将从敬语体系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比较与分析,使日语学习者能更好的了解两者的差异性,进而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日汉敬语最基本的特点与表现形式,以便在实际中能更好的运用。

一、日语敬语体系日语中的敬语很发达,也很系统,除了很多词汇以外,相应较多的句式也是日语敬语的一个特点。

大致分为四类,即尊敬语、谦逊语、郑重语和美化语。

尊敬语:说话人对话中提及的人表示尊敬的语言表达。

(1)体言的尊敬语①本身就是尊敬语的体言。

如:どなた、このかた、どのかた;こちら、どちら、先生②通过前缀或后缀构成敬语。

前缀——お、ご、おん、贵等。

如:お仕事、ご都合、贵社后缀——くん、さん、氏、(2)动词的尊敬语①敬语动词。

例:いらっしゃる;おっしゃる;なさる;くださる;召し上がる等动词。

②将一般动词变成敬语。

如:“お/ご~になる”、“お/ご~くださる”、“お/ご~です”、“~れる/られる”等形式。

③将一般动词改换成敬语。

如:お求めになる、お休みになる、お召しになる、ご覧になる、ご存じだ、お気に召す等。

(3)其他词的尊敬语形容词、形容动词、一部分副词也可以冠以前缀“お/ご”构成尊敬语。

如:お苦しいですか。

(您觉得不舒服吗?)ごゆっくりお楽しみください。

(请您慢慢欣赏吧。

)二、汉语敬语体系在表敬方式上,汉语主要依赖词汇手段,此外,礼貌词语中出现的“请”、“能不能”与相应的句式配合在一起,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敬意。

汉语敬语系统包括三部分:由词构成的敬辞、谦辞以及由词和语构成的礼貌语。

浅说中日敬语

浅说中日敬语
1.敬辞:含有尊敬意义和态度色彩的词。用于指称他人(主要是对 方)或与他人有关的人或事。
1)直接称呼对方 单数:您、您老、这位、先生、一老、师傅、师兄、师姐、小姐、女士 复数:您二位、您几位位公等、诸公、诸位、诸老 称呼对方的职业:医生、律师、老师、导演
称呼对方的职称职位:博士、教授、经理、董事长、部长 称呼对方的亲属:大哥、大姐、嫂子、叔叔、大伯、大爷、大娘 注意:不一定是自己的亲属,体现了汉语敬语中亲密性的这一特 点 2)指称与对方有关的人物、事物、行为
“贵”:用在名词前,表示对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的敬意。如:贵 友、贵国、贵姓、贵公司、贵校。
“高”: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论、高作、高足、高寿、高龄。’
““华惠””::称用跟于对舫方对有自关己的的事行物动。。如如::华惠诞临、、华惠厦顾、、华惠篇赠、、华惠章允.。
“垂”: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垂爱
。尊”:主要用于对方的辈分高或平辈的直系亲属。如:尊公、尊夫 人。
“贤”:主要用于比对方辈分低或与对方平辈的对方亲属.还可以 指称对方。如:

贤郎、贤子:对方儿子(辈分低)
贤息、贤女:对方女JL(辈分低) 贤配、贤内助、贤夫:对方配偶(平辈) 贤弟、贤妹、贤侄:既可指对方亲属。也可用作直接称呼对方 “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 意思,无年龄和辈分之别。如:令尊、令堂、令兄、令弟、令郎、令爱。
1)体言谦让语:
固定说法:扣允<L、奄扎妒L
通过增加前缀、后缀
前缀:小,、愚。、拙一、弊一、当一等,大多为书面语。如:小生、小渝、
愚兄、拙作、拙者、弊社、弊店、当社、当店
后缀:一匕屯等
2)动词谦让语
①固定说法

中日餐桌礼仪的异同点

中日餐桌礼仪的异同点

中日餐桌礼仪的异同点中日两国都是文化古国,餐桌礼仪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正常的个人和商务餐桌,可以了解到以下这些中日餐桌礼仪的异同点。

一、座位的分配在日本,宴会上会以“坐次”来安排座位。

需要注意的是,坐次会以就职、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等因素为准。

而在中国,座位的分配通常是按照聚会人数、客人的身份等方面来考虑。

不过无论在中日两国,主宾总是坐在主位上。

二、进餐礼仪日本人在进餐时通常会在口前说一句“itadakimasu”。

这个意思相当于“我将食用它”并表示感激。

在中国,我们则通常会刻意规定“开席”,并且主宾首先动筷才开始进餐。

三、利用餐巾在日语中,“餐巾”的汉字与“湿巾”相似,因此日本人会选择将餐巾叠成小块悬挂在粥碗边缘,以吸掉一口两口过多的汤汁等东西。

而中国人会将餐巾铺在腿上,如果只是轻揉嘴角或擦拭唾液的时候,则会轻轻握成一团然后折好谨放在餐盘口部旁。

四、餐桌会话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尽可能地让宴会变得轻松愉快,所以会话很热闹。

在日本,人们通常会保持宴会安静,以此来表达对美食的敬重。

因此,日本人通常会吃饭时相安无事地吃饭,而不说话。

五、装饰和点缀在日本,人们通常会用非常慷慨而漂亮的食品装饰餐桌。

菜肴的末尾也会用一份食品花束点缀。

与日本不同的是,在中国,人们更重视的是餐厅装修和陈设,通常不会对食物进行修饰和点缀。

综上所述,在中国和日本的餐桌礼仪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不同之处。

对于商业场合,多了解了解不同文化的志愿者礼仪和商务礼仪,有助于交际活动的成败。

中日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

中日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

中日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礼貌用语。

中国人在交流中,通常使用较为直接的语言,但在某些场合,为了避免尴尬或冲突,常常会使用一些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中国人会说“我考虑一下”或者“有点困难”,而不是直接说“不”。

这显示了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圆滑和谨慎。

而在日本,礼貌用语的使用则更为复杂。

日本人的语言中充满了敬语和谦词,他们习惯在交流中互相降低自己的身份,以示尊重对方。

即使是同样一句话,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因素,表达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与长辈交谈时,日本人会使用更为尊敬的语言,甚至在称呼对方时,都会使用对方的职务或尊称。

除了以上的差异外,中日在礼貌用语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特色。

例如,在中国,熟人之间常用“你吃了吗”、“你去哪儿”等话语来打招呼,但在日本,这样的问候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干涉私人生活的不礼貌行为。

相反,日本人更倾向于用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话来打招呼,如“今天天气真好啊”或者“您最近身体好吗”。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随着敬语对比的发展,中日敬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来就中日敬语的对比,加以比较。

在中国,敬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至今,敬语的用法是不断发展的。

根据古籍《语言五经》中的记载,可以分为古代和现代两大类:古代敬语包括称呼词、景物称呼词和叙述词,而现代敬语主要有中国汉语中的尊重称谓,尊称代词,尊称谓词等。

古代敬语特别重视“以礼相待”,敬语主要用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具有仪式化的特点,如果用非敬语,将被认为是“不敬”的。

而在日本,敬语传统也十分悠久。

根据日语学者的记载,从古至今,日本的敬语语法也不断发展,有合成助词、接近语、社会敬语和形式助词等几种形式,但与中国大不相同,日本敬语只在社会关系颇为密切或年长者有较强约束力,其他场合通常不采用敬语,通常人们之间交流习惯用普通话,也不会使用敬语。

总结而言,中日敬语在用法上大相径庭,中国以尊重表达对方的态度,日本则是用作社会化的手段。

中国的敬语既可以表示尊重,又能给对话赋予仪式化的美感,而日本的敬语则更多的是用来表示社会地位的不同。

- 1 -。

浅议中日敬语之异同

浅议中日敬语之异同

2013年第4期总第126期No.4. 2013Sum 126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浅议中日敬语之异同何 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东中山 542800)摘 要:敬语是日语语言的一大特征之一,与庞大而又系统的日语敬语体系相比,中文的敬语则显得那么零乱。

很多人认为中文没有敬语可言,实际上中文的敬语虽然没有日语那么完善,但是它的存在和社会作用却同样不可小觑。

本文就从书信中的敬语,人称、称呼的使用等几个方面入手,浅议中日敬语在以上几方面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书信用语;人称;敬语词汇;接头词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3)04-0204-01收稿日期:2013-03-26作者简介:何 婷(1985-),女,甘肃平凉人,助教,从事日本语言与教育方向的研究。

一、前言中日文化源远流长,日本敬语的存在和使用最初也是从中国传入,收到中国古代语言以及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中日敬语本为同源。

然而从中国引入敬语之后,由于有肥沃的文化土壤,日语敬语开始茁壮成长,体系发达,敬语词汇以及敬语表达形式也逐渐丰富和完善。

如今敬语已经成为日语语言的最大特点,在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之相比,中文的敬语则日渐萎缩,了解敬语并能完美使用敬语的人也越来越少,本文通过对中日书信中的敬语,人称以及日常称呼,中日敬语词汇以及接头词的简单介绍,能让大家对这一语言现象有更好的理解。

二、书信中的敬语随着现代生活和通信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书信的存在,书信的交换对于日本来来说仍然是一个无法放弃的习惯。

在日本人们在表达婚礼祝福、向上司致谢、委托别人重要事情的时候,书信总是最正式的表达方法,因为书信也被认为是一种社交礼仪。

在中国,现代生活中书信的作用已经见见退去,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曾留下了著名的书信作品,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而古代的墓志铭的书写,其中大多都使用敬语词汇。

在日语的书信语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系列性的固有表达,比如说,(1)头语:拝啓、謹啓、粛啓、謹呈、謹んで申し上げます、一筆申し上げます、早速ですが、重ねて申し上げます、拝復、軽復等等;还会有表示时令的固定表达,比如说,(2)节气问候语:日ごとに寒さが加えてまいります、立春と申しまして、一雨ごとに春らしくなってまいります、向夏のみぎり、新秋のみぎり、お正月を迎える準備でお忙しいこの頃等等;当然结尾也会有去头语相呼应的一些固定表达,比如说,(3)结语:敬具、謹語、謹上、拝具等等。

试析中日敬语系统特征的异同

试析中日敬语系统特征的异同

[收稿日期]2009-11-22[作者简介]杭菊(1981-),女,江苏盐城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 e2010年2月第10卷第1期Feb.2010Vol.10No.1【语言文学与历史研究】试析中日敬语系统特征的异同杭菊(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外语系,江苏无锡2141532)[摘要]“贬己尊人”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中日敬语系统的共性,而共性之外两国敬语系统又存在着众多的差异性。

文章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日语教学及企业实践经验,试对中日敬语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为日语学习者能掌握日语敬语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语;汉语;敬语系统;特征[中图分类号]H 3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06(2010)01-0097-03中日两国在地理上一衣带水,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曾深受我国的影响。

众所周知,日本人在社会交往中极其注重礼仪,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日语的敬语系统极其复杂,但论其核心无外乎就是四个字“贬己尊人”,“贬己”就是在社会交往中降低自己的地位,以向他人表达敬意;“尊人”就是在社会交往中抬高他人地位,以表达敬意。

事实上,“贬己尊人”正是出自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汉语敬语系统灵魂之所在。

然而,有渊源关系的两国敬语,在现在人看来却有着巨大的区别。

在其大相径庭的表象背后,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本文试通过对中日敬语系统的异同进行比较,以分析其各自的特征。

一、日语敬语系统1.尊他语敬语系统的构成尊他语是“说话人对话题人或听话人给予高级礼遇,对话题人或听话人的言行、性质、状态及其所属事物表示恭敬时使用的一种敬语表达形式”。

也就是“贬己尊人”四个字中的“尊人”。

尊他语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使用尊敬词语:日语中,有专门用作尊他语的名词和动词。

如:名词:貴下、閣下、父上;动词:いらっしゃる、おっしゃる、召し上がる。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是地理上相邻且文化底蕴深厚的两个国家。

虽然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过矛盾和摩擦,但在一些方面却又存在着相似之处。

以下将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子,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礼节与礼仪中日两国都注重礼节与礼仪,但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在中国,尊重长辈是一种传统的社会习俗,人们通常会向长辈鞠躬,称呼带有敬意的称谓,比如“爷爷”、“奶奶”等。

而在日本,扭头低下身子是一种尊敬的姿势,人们称呼长辈时会有“先生”、“小姐”等敬称。

二、婚礼仪式中日两国的婚礼仪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婚礼往往是一种家庭团聚的场合,除了新娘和新郎,还有很多亲戚朋友一同参加。

而在日本,婚礼往往是一种简约而庄重的仪式,只有亲近的家人和好友会受邀出席。

三、餐桌礼仪中日两国在餐桌礼仪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使用筷子进食,用勺子吃汤。

大家都会用公共筷夹菜,表示团结和尊重。

而在日本,人们使用筷子吃饭的方式和中国类似,但是同一道菜通常只有一个筷子夹取,表示个人的尊重。

在日本进餐时会用手扶住碗而不是直接端起来。

四、沟通方式中日两国在沟通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喜欢展示个人的才华和能力。

而在日本,人们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保持和谐。

他们通常会用间接的方式提出问题或意见,并习惯以团队的名义行事。

五、节日庆典中日两国的节日庆典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烟花表演和舞狮等庆祝活动。

而在日本的新年期间,人们会进行“年糕”捏制和“铃”敲击等传统活动。

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体现在礼节与礼仪、婚礼仪式、餐桌礼仪、沟通方式以及节日庆典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的不同。

尽管存在文化的差异,中日两国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交流与合作中可以加深互相的了解和友谊。

日语敬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

日语敬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

日语敬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尊敬的读者,本文将探讨日语敬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

敬语在各种语言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然而,不同语言对于敬语的运用方式却各不相同。

接下来,我们将以日语为例,与其他几种主要语言的敬语用法进行对比。

一、中文敬语中文敬语与日语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文敬语通常通过使用尊称、姓氏加称谓、尊敬的动词等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例如,在对长辈或上级进行称呼时,会使用“您”、“阁下”等敬语词汇。

此外,中文中还有一些固定的敬语用语,如“尊敬的先生/女士”等。

总的来说,中文敬语在正式场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一些非正式的情境下,敬语的使用程度相对较低。

二、英文敬语相对于日语和中文而言,英文的敬语用法较为灵活简洁。

英语中使用尊称较少,通常通过使用礼貌的称呼、礼貌用语以及礼貌的语气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例如,在称呼对方时,使用“先生”、“女士”等词汇即可。

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非常感谢”等,用于表示尊重和感激。

总体而言,英文的敬语用法相对简洁,但在正式场合仍然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

三、德文敬语德语中的敬语用法与日语有着明显的不同。

德语敬语主要通过对名字的称呼和使用第二人称代词来表达。

在正式场合,一般使用“Sie”作为对陌生人或长辈的敬称。

而对于朋友、熟人或平辈之间,可以使用“Du”作为称呼。

此外,德语中会使用尊敬的动词形式,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总的来说,德语的敬语用法相对明确简洁,但在较为正式的环境中,对敬语的运用要更为慎重。

四、法文敬语法语的敬语用法与英语和德语有些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法语中,使用“Vous”作为对陌生人或长辈的敬称,使用“Tu”作为称呼朋友、熟人或平辈之间。

此外,法语中还会使用一些敬语代词,如“Monsieur”、“Madame”等,以及一些礼貌用语,如“S'il vous plaît”(请)、“Merci”(谢谢)等。

中国与日本礼貌语言用语异同分析-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中国与日本礼貌语言用语异同分析-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中国与日本礼貌语言用语异同分析-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礼貌用语是维持良好社会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能在合适的语境正确地运用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礼貌语言文化是必要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貌文化丰富发达,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拥有丰富的汉语礼貌语言。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以礼仪着名。

同处在东方儒家文化圈,中日两国在礼貌语言以及礼貌文化上有非常多相似之处,两国人民进行交际时,在这些相似的地方能很好地理解彼此,可是中国和日本毕竟是不相同的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礼貌语言,这些礼貌语言在用法上虽有相似,可更多的是两国文化体现出的不同,这便是本文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介绍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第一部分为绪论之文献综述部分。

在文献综述这部分,第一讨论此课题的研究意义;第二详细地叙述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这个平台上,将汉日礼貌用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与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相比,汉日礼貌用语的相关研究少多了,所以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部分为礼貌用语的概论。

这部分叙述了礼貌用语的理论支撑,礼貌用语的定义、功能、特点以及形式。

其中,礼貌用语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感谢语、道歉语、敬语以及寒暄语。

第三部分就分别从这五类语言展开分析中日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这是本论文着重研究的部分。

第一类是中日感谢语的对比研究。

重点介绍了汉语感谢语用责备和关心的方式来表达感谢的特点以及日语感谢语用道歉来表示感谢的习惯。

然后论述了中日感谢语文化。

第二类是中日道歉语的对比研究。

汉语中直接表达道歉的词语寥寥无几,笔者重点介绍了对不起和不好意思,并挖掘为什么直接道歉语这样稀少的原因,这与中国人爱重面子的心态有关。

跟中国相反,日语中的道歉语特别多,它们使用的范围广,使用的频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两国敬语的特点与异同比较
作者:曹春玲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刊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NUIVERSITY
年,卷(期):2012,25(7)
1.任继愈道藏提要 1991
2.朱越利道藏分类解题 1996
3.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 1995
4.丁培仁新编道藏目录 2007
5.明正统道藏 1998
6.周祖谟魏晋南北朝韵部之演变 1996
7.赤松佑子《真诰》诗文押韵中所见的吴语现象 1995
8.虞万里《黄庭经》用韵时代新考 2001
9.何大安南北朝韵部研究 1981
引用本文格式:曹春玲中日两国敬语的特点与异同比较[期刊论文]-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