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调查与预防对策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3年12月鱼肌和腓肠肌并做踝关节屈伸运动,指导家属用单手掌沿小腿自下而上环形按摩并轻捏小腿肌肉,并鼓励督促患者1小时翻身一次,胭窝处避免垫枕,以免影响静脉回流。
术后6小时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主动活动,如用力蹬床足背屈伸、深呼吸、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术后48小时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3.2.2 要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如果必须选择下肢静脉,须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在穿刺时,避免在同一血管上反复穿刺,要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 注意保护血管。
研究认为,留置针按输入的药物、血液制 品、输液速度等要求,应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的形成[4]。
持续静脉输液不超过48 h,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3.2.3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饮水,改善血液黏稠状态,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易消化 、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3 特殊护理3.3.1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科室应加强护理力度。
全科护理人员对此类病人作为全科的护理重点,科室有醒目提示,有特殊交班各班护士应经常下病房,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肤色、温度、感觉,询问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症状,便于及早发现病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指导病人注意下肢保暖 保暖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回流,如用热水泡脚。
如发现病人有咳嗽、咯血、胸闷、发绀、烦躁等症状,首先考虑发生肺栓塞,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3.3.2 使用抗凝、溶栓治疗时护理上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生活规律,掌握抗凝、溶栓药物的用药时间、方法、用量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
3.3.3 休息与体位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严格制动,切忌按摩、热敷、理疗,禁止有压迫的检查,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原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周极不稳定,极易脱落,故从发病开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周,体位可采取床头、床尾均抬高l5-20度以控制血流,减轻下肢肿胀 ,防止脱落的栓子向上行。
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
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护士作为医疗保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人员,承担着繁重的责任和工作压力。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经常遭受到针刺伤等职业伤害的风险,这给医疗保健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对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进行探讨。
一、护士针刺伤的现状护士针刺伤是医疗保健行业中比较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的护士针刺伤达600多万起,其中近90%发生在医院工作场所中。
在我国,护士针刺伤情况也非常严重。
一项调查发现,全国各地医院中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64.4%,尤其在手术室、急诊室、ICU等高危科室,护士针刺伤的风险更大。
二、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1. 技能不够娴熟:护士在处理医疗器械时,技能不够娴熟会导致针头突然偏移,从而刺伤护士本人或同事。
2. 手术器械问题:手术器械可能损坏、锈蚀等问题,导致使用时折断或突然抽出,伤及护士。
3. 紧张和疲劳:医护人员经常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常常处于极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错误地使用针头。
4. 手套问题:护士佩戴手套不合规范或有破损,常常会导致针头穿过手套刺伤护士。
三、护士针刺伤的预防1. 增强职业素养:医疗保健人员应该对职业风险有充分认识,增强职业素养,学习正确的使用医疗器械技能和遵守操作规范。
2. 加强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针刺伤预防培训,并加强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以便护士合理使用针头和手套。
3. 使用高质量器械:手术器械等医疗器械应该具有良好的质量与安全性,同时要定期检测与维护,以保障护士和患者的安全。
4. 加强管理:医院应该加强管理,建立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并设置专人负责器械的维护管理以及配备必要的保护用品。
5. 检测疫苗: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测疫苗,及时补充和更新。
四、结论护士针刺伤的风险对医疗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医疗机构应该认真研究并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加强护士的针刺伤预防教育和管理,提高其职业素养,并注重器械设备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以减少护士针刺伤发生的概率。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急诊科是出现针刺伤问题的高风险科室,这是由于急诊科工作较为特殊,收治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治疗,所以治疗中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针刺伤问题发生。
为了最大化的减小急诊科针刺伤问题出现,需要分析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合理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急诊科,针刺伤,危险因素,对策分析一、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和突发疾病的患者进行抢救。
抢救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各种紧急穿刺,由于护理工作具有紧急性,所以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对护士造成意外伤害,常见的意外伤害有针刺伤。
针刺伤简单来说就是护理人员采用注射针、缝合针以及各种穿刺针为患者实施护理时所造成的意外伤害[1]。
由于这些医疗工具较为尖利,所以会造成护理人员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一些疾病的传染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染,因此在出现针刺伤时就会提升感染概率,也会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通过对我国当前急诊科护理工作研究发现,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急诊科特殊性强通过研究可以得知,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都需要紧急抢救的人员,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护理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并完成血标本采集工作。
如果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护理人员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合理佩戴防护设施,也不能将使用的注射器、头皮针等医疗器械进行二次分解,这些原因都会提升针刺伤的发生概率。
其次,护理人员抢救过程中,如果受到家属的干扰,也会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针刺伤问题出现。
除此之外,一些患者手术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缝合,为了保障缝合质量,进行缝合时护理人员需要频繁接触缝合针,该情况也会增加针刺伤的发生概率[2]。
(二)护理人员操作习惯不合理急诊科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如果缺少安全意识进行护理时就会由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而导致针刺伤发生。
造成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并没有做好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所以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中不但不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也存在多种不良习惯。
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调查
3 讨论 3 1 加 强针刺伤 管理 ,建立健全 相关 规章制 度 . 3 1 1 建立职业暴露管理小组 .. 由院长、业务 副院长 、医
6 2
务 科 、护理 部 、院感 科 、防保科 人员组 成 ,明确 职责 。
3 1 2 制 定针刺伤 管理制度 .. ①标 准预 防 :强调患者 和
( 1 5 表 ) 6名护士 均参加 了院内组织 的针 刺伤培训 。由表 1可见 ,护士对 “ 标准预 防措施 ”和 “ 针刺 伤的预 防”认 知
方 面 ,“ 知道 ”所 占比例分别 为 3 4 和 2 . %;对 “ 0.% 86 针
将 不 合格 的筛 除 ,数 据 输入 电脑 ,运用 Ex e 进 行 统计 cl
分析 。
刺伤处 理流程”认知 ,“ 知道 ”者所 占比例仅为 6 .%。总 43
体上 ,临床护士虽参加 了针刺伤培训 ,但对针刺伤防护认知 的程度 不够 。 发出问卷 5 , 6份 收回 5 ,回收率 10 6份 0 %,
表 1 5 名护士对针刺伤 防护认 知情况 6 [ %】 名( )
( 9 ,肌 内注射 6次( .%) 4. %) 1 6 ,抽血 3次( . %) 08 。 2 4 操作后重新回套针头帽情况 . 每 次回套 1 4 ,偶尔 回套 3 3 . %) 1名 ( 5 4 ,不 回 5 . %) 套 7名(2 5 。单手 回套 2 1 . %) 1名(7.%) 双 手回套 2 3 5 , 7名
生的针刺伤情 况。自行设 计调 查表 ,于 2 1 0 0年 5月 由院感 科对全体调查对象集 中讲解调查 问卷的填写方法、要求 ,现 场发放 问卷 ,现场填 写后 收 回。共 2 0余项相 关问题 ,内容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
1. 工作环境:护士在接触病人时可能会面临繁忙和拥挤的环境,容易导致操作失误或不慎碰到针头。
2. 操作不当:护士在使用针头时,如果不正确地处理或处置针头,容易导致自己被针头刺伤。
3. 病人行为:某些病人可能会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抓挠自己的皮肤或试图夺取护士手中的针头,导致护士被刺伤。
4. 高风险操作:某些高风险操作,如血液透析或手术,可能会增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护士针刺伤的防范措施:
1. 提供培训:为所有的护士提供必要的培训,了解使用和处置针头的正确方法。
2. 提供安全设备:为护士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以减少被针刺的风险。
3. 提供工作环境支持:确保工作环境整洁有序,减少拥挤和混乱的情况,以帮助护士在操作时更注意安全细节。
4. 识别高风险操作:针对高风险的操作,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提供额外的安全措施,如特殊的手术室设备或专门的培训。
5. 鼓励报告:建立一个鼓励护士报告针刺伤事件的制度,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伤员和评估风险。
6. 宣传宣教:定期对所有护士进行宣传教育,提醒他们注意使用针头的安全性和正确的处置方法。
预防护士针刺伤的关键是正确的培训和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同时要督促护士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宣传教育和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摘要:总结了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现状、危害、危险因素、处理及防护措施。
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包括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特殊的工作环境。
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日常操作程序。
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及监督,增强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防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如安瓿、玻璃碎片、手术器械等造成的意外伤害,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暴露性损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随着针头进入受伤者体内,可引起伤者感染某些疾病,如艾滋病(HIV)、乙型肝炎(HBV)及丙型肝炎(HC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10】。
近年来,随着人们职业防护意识的增强,针刺伤作为一种由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
1、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意外伤害,关于针刺伤的发生率,据毛秀英等【10】在2000年对1075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情况调查,针刺伤率高达80.6%,2003年英格兰国家稽查办公室等机构报道,针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17%【13】,景莉【8】等在2008年1月-2014年12月对200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200名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者128名,发生率为64.0%。
2、针刺伤的危害2.1 身体的危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如皮肤、粘膜)。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过针刺伤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HIV、HBC、HCV。
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2.2 心理危害护理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和阴影,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
尤其是在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心里产生极度的恐慌和悲观情绪。
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原因及防护措施
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原因及防护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危害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预防针刺伤的重要性和实施情况。
针刺伤给护理人员带来的伤害不可忽视,因此加强防护意识和完善预防措施体系至关重要。
文章指出,临床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安全意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针头安全设备等。
应加强对防护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及时调整改进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水平,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针刺伤、临床护理人员、原因、危害、预防、防护措施、有效性评估、加强意识、预防措施体系、安全意识。
1. 引言1.1 针刺伤的定义针刺伤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过程中使用的器械或设备造成的刺伤。
这类创伤通常发生在注射、静脉输液、血肝脉管置管、采血、皮内注射等操作中。
针头可能携带患者的感染性体液,如果护理人员受伤时,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针刺伤口进入护理人员的血液,带来传染疾病的风险。
针刺伤的定义并不仅限于针头对皮肤的刺伤,还包括针头碰触粘液膜或破损的皮肤。
在医疗环境中,针刺伤是十分常见的意外事件,尤其是在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密切的情况下。
针刺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感染、传播疾病等。
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预防针刺伤至关重要。
建立正确的操作规范和健康的工作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发生针刺伤的风险,保障护理人员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1.2 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的危害包括直接传播血液传染病的危险,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这些疾病都是严重的传染病,一旦感染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针刺伤还可能导致其他感染性病原体的传播,如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
临床护理人员一旦发生针刺伤,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健康,还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及其他护理人员,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针刺伤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如恐惧、焦虑等。
临床护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针刺伤的危害,严格遵守防护规程,做好预防工作,以保障自身及患者的安全健康。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
小心处理废弃物
将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物 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 ,避免直接接触。
有效防护用品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手套
在接触患者体液或处理废 弃物时,应佩戴合适的手 套和面罩
在进行可能导致飞溅或喷 溅的医疗操作时,应佩戴 护目镜或面罩,以保护面 部和眼睛。
隔离衣和防护服
针刺伤不仅会对护士的身体健 康产生威胁,还可能对其心理
造成创伤。
研究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 因及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对于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降低针刺伤 的发生率。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和 分析,了解其针刺伤发生的情况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04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预防及 控制策略
提高安全意识及防护技能
增强防护意识
临床护士应接受系统的防护知识培训,了解针刺伤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掌握防护技能
培训临床护士掌握正确的防护技能,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规范操作医疗设备等,提高防护能力。
规范操作流程及使用标准预防措施
制定操作流程
医院应制定临床护士操作流程和标准预防 措施,明确规定针刺伤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确保护士能够遵循规范操作。
VS
实施标准预防
临床护士在接触患者、处理医疗废物等过 程中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如佩戴手套、 使用锐器盒等,降低针刺伤的风险。
加强监管及改进医疗环境
加强监管力度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临床护士 的防护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 施得到有效执行。
改善医疗环境
我国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研究现状
我国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研究现状针刺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伤害,特别是在医疗护理行业中。
护理实习生作为医疗队伍的新生力量,面临着更大的职业风险。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国内关于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研究逐渐增多。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针刺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以往研究显示,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实习环境、操作技能、防护意识等。
针刺伤会对护理实习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引起感染、乙肝、丙肝等疾病。
然而,目前国内针对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如研究方法单样本量小、缺乏长期追踪研究等。
同时,由于护理实习生普遍存在操作技能不熟练和防护意识薄弱等问题,使得针刺伤的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全国范围内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相关文献,整理出现状及影响因素。
同时,针对护理实习生这一特定群体发放问卷,以了解他们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和认知程度。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地区的发生率超过80%。
影响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主要因素包括操作技能不熟练、防护意识薄弱、实习环境不理想等。
针刺伤对护理实习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以及感染、乙肝、丙肝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针对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操作技能水平,降低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强化防护意识教育:加强护理实习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优化实习环境:通过改善实习教学设施和提高医疗废物处理水平等措施,为护理实习生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建立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针刺伤发生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态恶化。
本文通过对我国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针刺伤对护理实习生的危害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
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摘要】目的:分析护士针刺伤情况及探讨防护对策。
方法:对我院104人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
结果:护士在过去一年里发生过针刺伤的占98.08%;发生针刺伤的时机主要为注射和抽血后、浸泡针头前,分别占40.20%、41.18%;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偶尔戴手套、不戴手套者分别占53.85%、17.31%;对正确处理伤口不清楚,占47.06%;在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仅占0.98%;有40.38%的护士没有掌握预防和处理针刺伤的知识。
结论:护士面临着针刺伤的危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对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
在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
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的高危职业群体[1]。
笔者调查了我院部分临床护士针刺伤的情况,探讨应对措施,旨在为有效减少护士针刺伤提供思路。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7年1月对临床第一线104人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
了解她们在过去一年里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有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年龄19~40岁,平均29.61岁;学历:中专50人,大专44人,本科10人。
1.2 方法:问卷为回顾性调查问卷,由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参考大量相关文献设计,经专家审核。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年累计针刺伤次数、针刺伤发生的时机、戴手套的人数、被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及心理反应、获取预防和处理针刺伤的知识情况。
要求每个调查对象根据自己情况对答案作肯定回答。
统计时按每张的肯定回答计算比例。
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94.55%。
2结果2.1 累计发生针刺伤的次数及构成比见表1。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102人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头刺伤过,占98.08%,针头刺伤发生的频率见表1。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临床护理人员受自身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自身的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自身的工作环境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中意外针刺伤就是一大重要因素,极易导致护理人员感染疾病的剂量增加,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需要做好相关方面原因的探究并加强预防。
基于此,文章对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关工作的进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引言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面对多种注射针头、缝合针、穿刺针等医疗锐器,极易造成皮肤损伤。
当前针刺伤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一大职业危险因素。
为有效避免出现意外伤害,应该给予重视,加强防控。
一、针刺伤产生的原理及危害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到多种医疗锐器,一旦这些尖锐型医疗器械刺入皮肤表层或是深层,极易造成医护人员受伤,出现局部出血或存在皮肤受创,严重时,还容易出现病原体血液或体液的感染,造成疾病传播。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日常护理是可能难以完全的避免。
当前,针刺伤医护人员是艾滋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传播的一大原因,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200万左右的医务人员遭受经皮损伤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且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表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医护人员安全的一大因素。
很多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其是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较比较频繁的一类医护工作人员,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所接触的患者为高危症状,其在工作时,会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采集血液等,是最容易出现针刺伤的群体,需要在新时期对该现状给予重视,提高认知,维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二、原因分析(一)医护人员缺口大,导致工作任务重当前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均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所面对的病患多,工作任务繁重,同时精神比较紧张,一旦没有高度集中注意力,则非常容易出现针刺伤的情况。
162名护理人员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
物注入到液体中这一环节却还是脱离了生物安全柜以外完成,此间,
化疗药 物形成的气溶胶 或气雾对周 围的环境 以及操作的护士产 生的危 害是显 而易见的 。③医护人员防护用 品缺乏,致使防护严重不 到位 ,
的 发生 。
【 关键词 】 临床护 士 ;针刺 伤 ;防护对 策
中图分类号 :R 9 . 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7— 14 (0 1 6 0 3 — 2 8 1 8 9 2 1 )3— 28 0
护士是 发生针刺伤 、感染以及经血液传播疾病 的高危职业群体Ⅲ ,
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1年4 我县二 甲医院的12 01 月对 6名临床 护士进行 了针刺伤 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 ,现报道如下 。
2 . 1增强医护人员的 自我 防护意识
认 真做好操作人 员上岗前的 自我 防护的宣传教育 工作 ,营造安全
操作的浓厚氛围,使每一位操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不规范操作将会给 自 己和他人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上岗后,要定期进行自我防护教育 , 并要根据不同操作人员、不同时段的工作特点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 自我防护教育。 2 . 2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操作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操作人员都能熟悉 安全防护措施的内容 , 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并为上岗后能自 觉遵守 操作规范奠定 良 好基础。上岗后,也要定期组织操作人员进行理论学 习和技术操作演练,进一步熟练并提高操作技能,避免操作过程中因 出现失误而导致风险的发生。
2 ・管理 ・ 3 8 教育 ・ 教学 ・
Dcm e21,o9N . ee br01V1,o 6 . 3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7 3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i 0 0 1 — 7 5 8 5 ( 2 0 1 2 ) 2 0 — 2 5 8 1 — 0 3
护士在临床护理 工作 及技 能训 练过程 中面临多 种职业
器伤及感染经 血液传播 疾病的高危人 群[ 4 ] 。因此 , 采取有 效 的防护措施 , 避免临床护士在使用各类针 头过程 中发生针 刺
上 开 展 了大 量 的 有 关 研 究 , 其 研究 证 实 : 护 士 是 发 生 医 疗 锐
1 . 1 对 象 选择我院 1 0 0名临床护士进行 针刺伤 的现场 调
查 和资料 分析 , 工作年限 : 毕业 l ~3 年 5 8 人, 3 ~6年 2 5 人,
7 年 以上 1 7 人; 职称分 布 : 护士 4 6人 , 护师 4 4人 , 主 管 护 师
人或便于毁形时误伤 , 套 回针 帽 具 有 危 害 性 , 因此 , 采取措施
1 - 2 3 张海鹏 , 张燕萍.血液学检验 中的安全 问题 [ J ] .中华医学 检验
杂志 , 1 9 9 8 , 2 1 ( 3 ) : 2 6 .
E 3 ] 美 国疾 病控 制 中心.洗 手 指南 ( J ] .中国临 床医 生, 2 0 0 3 , 3 1
调查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 对 象 与 方 法
种病原体可经针 刺伤 传播[ 1 ] 。其 中最常见 威胁 最大 的是 乙
型肝炎 、 丙 型 肝 炎 及 艾 滋 病『 = 。针 刺 伤 发 生 时 一 般 只需 0 . 0 0 4 ml 血液就足 以使受伤 者感染 HB V[ 引。自 1 9 8 1年 Mc — C o r n i t c k等首次报道 了针刺伤对 医务 人员 的危 害 以来 , 国际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调查分析与防护措施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调查分析与防护措施【摘要】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是一个常见但严重的职业伤害问题,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本研究在调查分析了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原因及对健康的危害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结果表明,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加强对防护措施的意识。
未来的研究应该着重在探索更有效的防护策略和培训机制,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并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范意识,保障其职业健康。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调查、分析、防护措施、风险、健康、原因、危害、应急处理、意识、研究方向、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意外事件,一旦发生针刺伤,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研究发现,针刺伤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健康问题,还可能会引起传染病的传播,对整个医疗机构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
深入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针刺伤情况,分析其原因和危害,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对于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针刺伤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事故事件,其风险和危害性不容忽视。
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和可能的影响。
通过对针刺伤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人员受到针刺伤的风险,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造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分析针刺伤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危害程度,总结现有的防护措施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以此为基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定提供参考,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一、原因分析1、人力资源不足我国临床一线护士存在严重缺编现象。
输液室、病房护士日夜不停的工作,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常常使她们感到精力不足、头昏眼花、腰背酸痛,而多数人在超负荷状态下应激反应能力往往较差,因而容易发生针刺伤。
据调查的结果分析,针刺伤多发生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如上午输液高峰时和中午护士值班人少时,因这时期或因病人较多,或因护士人手少,而此时又是部分病人已输完液体需要拔针的时间,护士往往拔完一个病人的针后不能及时处理销毁输液器而又要给另一个病人拔针,造成最后集中处理这些病人用过的输液器时被刺伤。
2、护理人员某些操作不规范护士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未严格遵守程序、技术不熟练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因素之一。
42%的针刺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针刺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
有不少刺伤是护士给病人拔完针后,因为又要急着为另一位病人拔针,就把拔出的输液器的针头插进输液管中,在插针头的过程中,就极易被针头刺伤另一个用来固定输液管的手上。
还有一定比例的刺伤是在回套针头的针帽时发生的。
这些都是护理人员本身违反操作规范而致刺伤的。
另外,徒手分离针头与注射器,用过的针头暴露于周围环境中等,也是造成针刺伤的常见原因。
因此,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卫生部门关于一次性物品处理的要求,是避免针刺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3、防护意识淡薄首先是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时不认真学习,比如护理部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尽量不进行针头复帽的操作,必需时要“单手复帽”操作。
但在对针刺伤的护士询问中,还有护士不知道“单手复帽”是怎么操作的。
再次护士学校教育中缺乏职业防护课程,临床护士的防护教育也未受到重视,护士从业后缓慢形成的职业防护意识模糊,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而防护意识的淡漠又导致其防护行为不到位,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增大。
4、护理对象不合作护理对象的不合作是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之一。
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
加强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专 业水平,使护士能够熟练、准确地 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1 2
提供安全器具
为临床护士提供安全、可靠的针具和器械,采 用安全型针具和器械,降低因使用不安全器具 导致的针刺伤风险。
设立安全操作区域
设立专门的注射、采血区域,并配备相应的防 护设施,为护士提供安全的操作环境。
。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了 解针刺伤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共同促进
安全护理工作的开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临床护 士面临较大的职业暴露风险。
针刺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如工作环境、操作规范、防 护措施等。
针刺伤对临床护士的健康和心 理状况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引 起关注和重视。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以回顾性为主,未能对针刺伤的实 时过程进行深入探讨。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针刺伤的预防和干 预措施,为临床护士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
保护。
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抽样 误差和偏倚。
在对策方面,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个人和医院 层面,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政策和社会层面 的解决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加强监管
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违反操作规程的 行为进行惩罚和纠正。
预防措施实施效果
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减少针刺伤发生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护士对针刺伤的 防范意识明显提高。
在实施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提供安全设备后, 针刺伤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医院形象
通过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 的满意度。
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置
针刺伤旳防护及针刺伤处理流程
一、树立“关爱你旳病人, 关爱你自己”旳观念。
增强防护意识。
我们必须采用……
二、规范安全旳操作规程
1)禁止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则用单手操 作。
2)拔下旳针头,禁手持针,随意走动或随意 放置。
3)用后旳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 针头禁止混入其他垃圾
4)确保充分旳光线, 稳定旳情绪。
❖ 心理影响
产生焦急、紧张、悲观、恐惊心理等。 少部分怀有侥幸心理。
锐器刺伤旳危害
❖ 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 所致,被刺伤旳务人员中护士占80%
❖ 有调查显示:5.7%造成全身感染;46%造成局 部感染; 75%有心理承担
锐器刺伤旳危害
今日中国60%旳人都是B型肝炎病菌携带者, 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大约1.5亿都有慢性 肝炎,最终造成肝衰竭或肝癌”。
针刺伤旳防范与处理
内容Content
一、针刺伤旳概念及危害 二、针刺伤旳有关原因 ☆三、针刺伤旳防护及针刺伤处理流程
定义
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多种
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旳意外伤害,造成 皮肤深部旳足以使受伤者出血旳皮肤损伤。是护 理工作中最常见旳一种职业性伤害。
锐器刺伤旳现状
❖ WHO估计,全球每年12亿次注射量, 其中10%为免疫接种,90%为治疗性注 射
❖ 有研究表白在一次性锐器误伤旳调查中 40%旳受检者有过注射针头误伤史
❖ 另一份国内护士旳调查显示:75%紧张 工作中被刺伤;96%被刺伤过
锐器刺伤旳危害
❖ 现已证明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