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
浅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
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
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
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现就这本人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
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
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
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六、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展
1.启动:以2001年7月5日—7日北京京台饭店“普通
高中课程计划专题研讨会”为标志。
研讨的热点问题:普通高中的定位、性质与任务,
培养目标,高中阶段的独特价值,学生的共同基础
与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
“双重任务”与“单一任务”的弊端,课程的多样化 与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4.大一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与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 衡的地区差异之间存在的张力
(1)单位制和行政化的学校运作方式极大阻碍了学校教育 对社会需求反应的灵敏度和适应力。 (2)经济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予 以支持,同时也为学校变革提供了财力保障。 (3)同质化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良性竞争的学校教育带来 的生源的流失与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留学生人数猛增成 为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学校试图通过教育改革缓解这 一危机。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3.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和人的多样化需求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经济时代发展到以 信息技术支持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观念和学习 方式发生迥然的变化。 (2)社会层级化之后的教育需要已经从机会需求 发展到质量优先,这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 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次契机。 (3)人的需求的产生和欲望的表达与人所处的环 境密切相关。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3)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发展有益, 但参加的机会很少。 (4)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但普遍反 映学校并未开设。 (5)高中生普遍喜欢亲身实践、讨论交流、实验探 究等教学方式,但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 动参与的机会,作业主要以联系、记忆或背诵为主。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2024年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3篇)
2024年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____年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
因此,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了当前的任务之一。
尤其在教育部实施“新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的高中教育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此,____年新课程改革将在现有基础上推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改革目标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2.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实践素养;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5. 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改革内容1. 课程设置:(1) 中学课程设置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精简课程,提高教学效果。
(2) 开展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个人发展兴趣。
(3) 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开设,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1) 推行问题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推行项目化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3. 教育评价:(1) 转变教育评价方式,弃用传统的笔试成绩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引入多元评价方法,包括平时表现评价、项目评价、口头表述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等。
(3) 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减少评价结果对学生择校、升学和就业的影响。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计划:(1) 成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初中数学差怎么补
初中数学差怎么补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
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
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
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教师教的转变和学生学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
例如,在讲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给学生提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思考每一个式子,并且.用自己思考的方法解一下,最后结合全班人的方法总结出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将其类型归类。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转变学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
中小学新课标改革
中小学新课标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中小学新课标改革(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Refor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是中国教育部门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措施。
本文将从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情况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改革背景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因此,中小学新课标改革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主要内容1. 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新课标改革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鼓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学科整合:改革倡导跨学科的学习方式,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评价方式的改革:改革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改革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实施情况自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各地区和学校积极响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特色课程,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得到了加强,许多教师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面临的挑战1. 资源配置不均: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限制,新课标改革的实施面临一定的困难。
2. 教师专业发展: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标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近年来,我县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这一主题,坚持规范办学,注重改革创新,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机制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突破口,以抓实教学细节为增长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全县基础教育工作呈现出崭新面貌。
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全县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塑造教育良好形象。
为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县教育局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
对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课程安排、课时计划、学生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统一全县中小学的作息时间。
为使各学校校长明确各自在规范办学行为中的责任,我们组织各学校校长分别签订了《校长规范办学行为承诺书》,校长承诺书张贴在学校大门或宣传栏等醒目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不准随意增减课程科目、难度和课时;严格禁止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严格控制作业量,不准将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及各类评奖活动。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各学校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育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
1、随着我县“1751”“跟进结伴同行”工程的推进,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园地、黑板报、宣传栏、墙体标语等布置得当,各具特色,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浅谈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一
魏 勇伍
下 可 以一起 研究 。”如 果教 师 错 了 ,就应 该勇 敢 地向 学生 承认 错误 ,放 下架 子 ,这样 教 师反 而会 觉 得很 轻松 。有些 课虽 然没
有 完成 教 学任 务 ,但 学生 在某 一方 面 获得 了充 分 发展 ,也 是值 得 肯定 的。 3 . 教 学 活 动 流 于形 式 主 义 。 数 学 教 学 是 数 学 活 动 的 教 学 ,是 师 生之 间 合作 交流 与共 同发展 的过 程 。新 课标 要求 下 的 新 课 堂必 须体 现 师生 之 间 、学生 之 间的合 作化 ,教师 是学 生 数 学 活动 的 组织 者 、引 导 者与 合作 者 ,应 根 据学 生 的具 体情 况 , 对 教材 进 行再 加 工 ,有创 造 地设计 教 学过 程 ;根 据学 生 的个 别 差 异 巧 设 合 作 情 景 ,让 学 生 在具 体 的操 作 活 动 中进 行 独 立 思 考 ,鼓 励 学生 大 胆发 表 自已意见 ,并 与 同伴进 行 合作 交 流 。教 师 也 应提 供适 当的帮 助 和指 导 ,善 于选择 学生 中有价 值 的 问题 或 意 见 ,引导 学 生开 展讨 论 ,以寻 找 问题 的答 案 。教 师 已经 有 意识 地把 新课 程 引入 课 堂 ,但是 ,仔 细观 察就 会 发现 ,在部 分 教 师 的课 堂上 ,只是 一 种形 式 ,缺 乏实质 性 改 变 。学 生 的参 与
将实 际问题 抽象 成 数学 模 型并 进行 解 释与 应用 的过 程 ,进 而使 学生 获 得对 数学 理 解 的 同时 ,在思 维 能力 、情 感态 度 与价 值观 等多 方 面得 到进 步 和发 展 。 当前社 会 是科 技社 会 ,数 字社 会 , 教 育 社会 。 现 在 社会 最 需要 的人 才 是 富有 开 拓 创 新 思 想 的人 才 。 而在传 统模 式 教育 下 的学 生是 不 能满 足 当前社 会 需 要 的 , 这就 要 求 我们学 校 要改 变 传统 教育 模 式 ,培养 适应 当前社 会需 求 的人才进 行 新课程 改革 。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意义、现状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在小学校本课程中,可以注重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开展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校本课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校本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打造富有个性的教育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我国各地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地区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取得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而另一些地区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由于缺乏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一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只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024年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参考范本(二篇)
2024年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参考范本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2024年将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实施。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参考范本,旨在指导相关教育机构和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改革目标1. 调整课程结构,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通过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强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置学科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新课程改革将加强教育公平,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实施方案1. 调整课程结构(1)设置跨学科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将设置跨学科课程,如科学探究、社会实践等。
这些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宽选修课程为了提供更多的学科选择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拓宽选修课程的种类。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关课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强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1)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优化学科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
课程的设置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校要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活动场地,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3. 提高教育质量(1)培训教师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知识和教学能力。
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等方式,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学校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是什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是什么?1.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这是我国对高中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
这种转化意味着高中课程不再是为少数精英服务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
这种转化也意味着,在高中教育中原有的重点、示范和普通高中的界限被打破,所有的学校都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促进所有学生成功的优质高中。
高中课程改革的这种理念旨在满足社会和个体对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
2.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任务被认为是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
从实质上说,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是工具主义教育倾向在高中教育中的反应。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我国发展上来看,高中教育要超越工具性,转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格。
这种公民素质和人格培养并不排斥升学和就业的任务,而是为学生打好终身教育的基础,为学生升学、就业或者今后的发展打基础,它是一个更为宽泛科学的任务目标:根据高中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高中培养目标,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为:(一)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和实践繁、难、偏、旧是高中课程内容的基本描述。
课程内容之所以如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升学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学校为了应付高考,随意拔高教学大纲的要求,使课程内容超出原有国家课程内容的要求。
二是知识取向价值观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一致在强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对知识过于重视以及高考以纸笔考试为主的方式在客观上强化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价值,使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与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被排除在课程内容之外。
这样一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排斥现代知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课程知识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课程内容的陈旧也就不足为怪了。
全面解读“新课改”: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全面解读“新课改”: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什么是新课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
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
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1、改革的背景、2、改革的目标、3、改革理念、4、改革的内容1、改革的背景一、国际背景1.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1)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正改变了人类的传递方式,也正改变着教育(2)教育突破了现有时空,实现了资源共享。
(3)引起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组织的重大变革。
(4)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需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5)中国要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和竞争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增强国民素质和竞争实力,针对原有基础教育的弊端,进行课程改革是必然选择。
2.世界各国以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二、国内背景1.近二十年来的课程改革必须进行总结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经历了数次改革,形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有的体系和框架,取得了以下的新进展:①初步改变了国家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引入了地方课程,形成地方和国家二级管理的方式。
②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程、活动课程③初步实行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仿真,推动教材多样化发展。
④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涌现出一些好的教学改革典型,为新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基础教育课程现有的体系和框架也存在一些问: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情况4)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5)学生死记硬背,题难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6)学科课程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学习,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起来,原因主要是:课程观念落后,课程体制僵化,课程目标偏颇,课程编制滞后,教师缺乏训练。
2.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不容忽视(1)科学技术的新变革是推动中小学课程改的的根本动因(2)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3)素质教育仿真的提出(4)基础教育的滞后三、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总目标:?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现 在 很 多学 校 都 进 行 新 课 程 改 革 , 个人 都 讲 新 课 1新课程改革的必要 性 每
改, 似乎 成 了一种 时 尚。 可为 什 么要进 行 新 课 程 改 革 呢?
材 料 安排 的 顺序 、材 料 的 详 略 、材 料 的 内在 关 系与 表 达
注意。
一
这 种 关系 的 语 言形 式上 ,所 以学生 在 评 改 的时 候尤 其 要 持 之 以恒 、坚持 不 懈 ,能 在评 改 的过 程 中 赏识 学生 ,激 励 学 生 ,调 动其 写 作和 评 改 的积 极性 ,那么 ,一段 时 间
学 生 ,但 是如 何还 给 学 生 ,仍 然 需要 正确 的方法 。任 何 可 以把 学 生分 成 几个 小 组 ,每 组几 位 学生 ,每 个 学生 根 事物 都 有其 存在 的 内容和 形 式 ,作 文 也是 如此 ,教给 学 据写 作 要求 给 同学 评 价作 文 ,把 同学作 文 中优 美和 欠 缺 生评 改作 文 ,也 要 首先 教 给学 生 从 内容 和形 式 两个 方 面 的地 方 写一 些分 析 性 的文 字 ,像 教 师那 样在 作 文 的旁边
数 学 是 人 们 对 客 观 世 界 定 性 把 握 和 定 量 刻 画 、逐
很 多家长 不能 理解 , 误认 为 减 轻了教 师 的负担 。 至一 些 渐 抽 象概 括 、 形 成 方 法 和 理 论 , 并 进 行 广 泛 应 用 的过 甚 教 师也 有 困惑 ,总觉 的现在 的学生 素 质反 而 下 降了, 且 程 。义务 教 育 阶段 的数 学 课程 ,其基 本 出发 点是 促 进学 而 越 来 越 难 教 。难 道 是 新 课 改本 身存 在 问题 吗 ?答 案 显 然 生 全 面 、持续 、和 谐地 发 展 。它 不仅 要考 虑 数 学 自身 的
数学新课程改革初探
数学新课程改革初探摘要: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改革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
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
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
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
本人从去年开始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尝试,现就这一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
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
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通用12篇)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通用12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大全(通用12篇)新课改的实施,对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说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精神以及新的教育要求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精选篇1高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
为了进一步推进老店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我校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巧家县老店中学“善学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引领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特制定此方案:一、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现状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在借鉴它校的基础上已有雏形,如巧家县第三中的教学六环节“一导、二标、三学、四练、五展、六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为深化高效课堂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引领课堂改革,决定实施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全县的高效课堂建设。
二、《“善学八步”导学案》指导思想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立足全县物理教学实际,反思课堂教学的实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结构、融洽师生关系、深化实验、自主学习、当堂达标等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几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创建高效课堂。
三、《“善学八步”导学案》的基本理念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
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
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探究,深化思维。
教育部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
教育部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部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为此,教育部近年来开始积极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育部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目标以及实施情况。
一、改革的重要性中小学课程改革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尤为重要。
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通过改革,可以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中小学课程改革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改革的目标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全面发展。
2. 强化学科知识的建构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通过探究和实践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中小学课程改革,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情况教育部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教育部对各个学科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加强了科学、文化、艺术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此外,教育部还鼓励各地区和学校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然而,教育部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需要加强,以适应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的理念转变也需要时间,要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支持。
新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哎呀,话说新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它关乎着咱们孩子的未来,可你要问我怎么看呢?我呀,说实话,心里五味杂陈,有点激动,又有点担心。
不过呀,咱们还是得捋一捋,聊一聊,说不定能碰撞出点儿新火花。
你看,这年头,教育改革可不只是停留在“换教材”或者“换考试形式”这么简单。
现在搞的是一个大变革,不单是教室里的“教学改革”,还有更深层的“观念改革”,是不是听着就有点意思?咱们得聊聊这课程改革的方向。
以前啊,大家都说“读书就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这话听着好像没错,可是,孩子的眼睛里那可不仅仅是试卷上的分数呀。
现在可不行了!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不单单是让他们背个满口成语、公式,做个数学机器,现在要求的是孩子有能力“动脑筋”,有创造力,会批判性思维,能独立思考,甚至能在讨论中,和别人“唇枪舌战”一番。
这不,课堂上老是见到学生和老师一起互动,讨论问题。
哎呦,老师还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了,倒是变成了“引导者”和“激发者”,这不就是个大转变吗?别忘了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这种改革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哦。
放眼整个社会,现在可没有哪家单位还在要求你“背书”就能上得了岗了。
你去看看,哪个成功的人不是多才多艺?他们要有沟通能力,得能处理复杂的问题,做个团队协作的高手。
教育改革就是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不能单纯地靠“死读书”那套去捞未来的。
这个道理可不能不懂。
所以啊,课程改革的未来趋势,肯定是要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光看他们数学学得好不好,语文写得多漂亮。
现在的教育理念,基本上就是在告诉我们:孩子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才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再说到技术的加入。
哎呀,这下子,新课程改革可真是风头劲了。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什么?老是以“书本”为主,到了现在呢,什么在线教育啊,人工智能啊,都加入了教育的大舞台。
这可是给教育带来了一股“科技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4.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
会很感兴趣的,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
.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
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
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本人从去年开始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尝试,现就这一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
。在教学中,教
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
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
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
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
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
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
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5
.教师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
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
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
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
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3.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
新课标
”
下没有优质的
“
新课堂
”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
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
工作方式,
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
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
”
。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
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
“
差生
”
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
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
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
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
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
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学生
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
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
在学习活动之中,
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
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
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