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河涌)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为巩固提高全市流域治污成果,保障水生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重点污染河流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一)调查范围。
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重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
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调查工作自年2月开始,至年5月结束。
(一)初步调查阶段(年2月至年3月)。
在省控重点污染河流调查的基础上,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开展我市重点污染河流初步调查。
(二)重点调查阶段(年4月至年5月)。
由市环保局汇总我市调查情况,分析底泥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四、预期调查结果(一)建立资料库。
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制作污染状况电子分布图。
(二)形成调查报告。
形成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含污染源解析、处理处置方案等)。
五、工作要求(一)密切协调配合。
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由市环保局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健全工作制度。
市环保局要建立调查人员培训制度,参与调查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建立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和调查成果抽查验收制度,并研究制定质量奖惩措施;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个人要逐级签订保密协议。
河流底泥排除方案

河流底泥排除方案
问题描述
当城市河流底泥淤积严重时,会影响水流畅通,妨碍水环境建设。
为了保护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需要制定河流底泥排除方案。
方案设计
1. 底泥测量:首先进行河流底泥的测量,确定底泥的总量和淤
积程度。
2. 底泥分类:对河流底泥进行分类,确定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
根据不同类型的底泥,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 排除方式:采用机械耙、吸泥船等方式进行河流底泥的排除。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较多的底泥,采用生物降解技术或化学处理技术
等方式进行处理。
4. 底泥处置:将排除的河流底泥运往废弃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或回填。
实施建议
1. 底泥排除期间,应尽可能减少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在排除底
泥时,应限制搅拌底泥,避免造成底泥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
2. 选用合适的底泥排除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底泥排除后,还应加强对河流水质的监测,确保水质不受底泥排除带来的影响。
以上是针对城市河流底泥排除的基本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底泥排除工作顺利进行,并对环境造成最小的影响。
河道治理专项检测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治理已成为地方政府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的重要任务。
为确保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对河道治理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专项检测。
本方案旨在明确河道治理专项检测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科学、可靠的检测依据。
二、检测目的1. 了解河道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评估治理效果;2. 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3. 为河道治理工程验收提供数据支持;4. 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三、检测内容1. 河道工程实体检测:包括河道疏浚、护岸工程、生态修复等;2. 河道水质检测: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3. 河道底泥检测: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4. 河道生物检测:包括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5. 河道周边环境检测:包括土地利用、污染源、景观等。
四、检测方法1. 工程实体检测:采用现场勘查、仪器检测、抽样检测等方法;2. 河道水质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利用水质监测仪器进行现场快速检测;3. 河道底泥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利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检测;4. 河道生物检测: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培养、鉴定等方法;5. 河道周边环境检测:采用现场勘查、遥感技术、问卷调查等方法。
五、检测步骤1. 制定检测方案:明确检测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2. 组建检测团队:选择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测人员;3. 检测前准备:确定检测地点、时间、仪器设备、样品采集等;4. 检测实施:按照检测方案进行现场勘查、采样、实验等;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治理效果;6. 编制检测报告:总结检测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六、注意事项1.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2. 检测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3. 检测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4. 检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河流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河流底泥污染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河流底泥污染对于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的生存情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河流底泥污染进行调查,以制定适当的措施来消除污染。
本文将提出一份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以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污染问题。
一、调查目标本项调查的目标是确定目标河流的底泥污染状况,并对污染物进行初步的识别,为后续的河流治理工作提供数据和参考依据。
二、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包括目标河流右、左、上、下游水域的底泥样品采集。
三、调查内容(1)选择调查点位根据目标河流的流域特性及其水质监测结果、环境监测站的分布、附近的人口密度和工业布局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点位。
(2)底泥采集在选择的调查点位周围半径100m范围内建立底泥采集站,采用方形样品器对底泥进行采集,每个采样器采集30个钻孔样品,深度为底泥下层约3mm的表层,每个钻孔样品之间距离至少保持50cm。
将采集到的底泥样品放入密闭的采样袋中,进行标识记录。
(3)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底泥样品送往专业的水质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物质。
四、调查方法(1)调查前应查看环境监测站的历史数据、了解该流域的污染物来源和分布情况,以便判断采样点的位置。
(2)采集底泥样品时,采用方形样品器或者土壤钻,利用采样器在底泥表层钻孔采集样品。
采样器长度要足以达到底泥表面下3毫米左右。
(3)通过现场和实验室测试,确定底泥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
五、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室分析,确认底泥中主要的污染物种类和含量。
根据污染物种类和含量,以及采样点的位置和其附近污染源的分布情况,进行污染物来源的初步分析,制定消除污染的建议措施和方案。
六、调查结论通过河流底泥污染调查,得出底泥的污染状况和具体的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物来源的情况,为后续的河流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参考依据。
底泥监测方案

底泥监测方案1. 概述底泥是水体底部的沉积物,其组成和性质对水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底泥监测是评估水体质量和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底泥监测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科学、可操作的方法来监测和评估水体底泥的状况。
2. 监测目的底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底泥的组成、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以便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的监测目的包括:•评估底泥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评估底泥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监测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了解水体的沉积作用。
3. 监测内容底泥监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底泥采样底泥采样是底泥监测的基础工作。
采样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包括典型区域、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以及需要了解变化趋势的区域。
采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如底泥采样器或底泥柱。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底泥表层的污染,最好采集底泥的较深层。
•根据采样点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数量和采样深度。
3.2 底泥物理化学性质检测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了解其组成和污染程度非常重要。
常见的物理化学性质指标包括底泥的颜色、致密度、粒径分布、有机质含量、pH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或现场测试得到。
3.3 底泥污染物分析底泥污染物分析是底泥监测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底泥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分析方法可以包括物理提取、化学分析和生物监测等。
分析结果应与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底泥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
3.4 底泥生态风险评估底泥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底泥监测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底泥样品的毒性测试和生态风险评估,可以评估底泥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
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生物多样性评估、物种敏感度评估等。
3.5 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反映了底泥在水体中的沉积作用,也是底泥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定期监测底泥沉积速率和泥沙通量可以了解水体的沉积状况和底泥的输送过程。
河道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变得愈发重要。
河道治理工程的质量对于保护河道环境、提高水质以及预防洪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河道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确保河道治理工程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2.原则: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全面细致、安全可靠。
三、检测内容和指标1.检测内容:包括河道水质、土地利用、土壤质量、水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检测内容。
2.指标: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适用的检测指标,如COD、BOD、氨氮等水质指标,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土壤质量指标,河道生态指数等生态系统指标。
四、质量检测方法和工具1.水质检测方法:采用现场水质采样,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专业仪器,进行COD、BOD、氨氮等水质指标的检测。
2.土地利用检测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测量,结合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面积计算。
3.土壤质量检测方法:采集土壤样品,使用PH仪、扩散式养分盒等设备,进行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4.水生态系统检测方法:通过样本采集和观测,使用生态浮标、水生态监测车等工具,进行河道生态指数等指标的检测。
五、质量检测流程1.制定检测计划:根据项目要求和工程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内容、指标和方法。
2.全面采集样品:根据检测计划,采集水质、土壤和生态系统样品,确保样品代表性和数量充足。
3.实施现场检测:根据检测方法,使用专业仪器和工具,对样品进行现场检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分析处理检测结果: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编制检测报告,评估工程质量和达标情况。
5.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长期监测机制,根据工程性质和要求,定期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质量检测组织和管理1.组织架构:由项目负责人、技术专家、检测人员等组成的检测团队负责具体的质量检测工作。
河涌整治工程设计方案

河涌整治工程设计方案一、前言河涌整治工程是指对城市内的河涌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通过改变原有的河涌形态、水质、环境等,提高河涌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使之成为城市绿色生态廊道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增长,城市内的河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压力,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不仅影响了城市的风貌、环境质量,还对市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通过整治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实施,对河涌整治工程进行适当治理,将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结合工程实际,在此提出一份河涌整治工程设计方案,旨在提高河涌水环境质量、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项目概况河涌整治工程项目位于某市中心区域,项目范围包括某河涌沿线的整治设计与施工,总长度约10公里,其中泵站建设2座,道桥拆重建3座,码头整改4处。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清淤、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岸线绿化以及污水处理等。
三、技术方案1. 河道清淤河道清淤是本次整治工程的首要任务之一。
由于长期不加治理,河涌河道淤泥已经严重,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流动,水位上涨,也对附近的建筑物和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首先需要对河道进行清淤工作,清除底泥和淤泥,恢复河道的正常断面和底床。
清淤工程中需要对淤泥进行分类处理,对河道中的垃圾及时清理,以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2. 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是本次整治工程的核心部分。
针对河涌水质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水环境治理方案:(1)生态滤池建设在河涌沿线建设一定数量的生态滤池,用于对河涌水质进行净化。
生态滤池通过人工建设,模拟自然沼泽、湿地等生态环境,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对河水进行过滤,净化水质。
(2)污水处理厂建设针对沿线居民区的生活污水,我们计划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能够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去除污染物质,减轻对河道的污染。
(3)河涌水质监测网建设在整治完成后,我们将建设河涌水质监测网,定期对河涌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word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为巩固提高全市流域治污成果,保障水生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重点污染河流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一)调查范围。
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重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
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调查工作自年2月开始,至年5月结束。
(一)初步调查阶段(年2月至年3月)。
在省控重点污染河流调查的基础上,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开展我市重点污染河流初步调查。
(二)重点调查阶段(年4月至年5月)。
由市环保局汇总我市调查情况,分析底泥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四、预期调查结果(一)建立资料库。
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制作污染状况电子分布图。
(二)形成调查报告。
形成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含污染源解析、处理处置方案等)。
五、工作要求(一)密切协调配合。
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由市环保局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健全工作制度。
市环保局要建立调查人员培训制度,参与调查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建立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和调查成果抽查验收制度,并研究制定质量奖惩措施;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个人要逐级签订保密协议。
河道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河道底泥检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河道底泥是指河流中沉积的泥沙颗粒,它对水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底泥中可能富集了多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河道底泥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检测目的。
1. 了解河道底泥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评估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状况;2. 为制定底泥治理和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3. 为相关部门监管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检测内容。
1. 底泥样品采集,根据河道特点和污染源分布,确定采样点位,采用现场采样或定点采样方式获取底泥样品;2. 有害物质分析,对底泥样品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进行分析检测,包括总量和可溶态等;3. 物理化学性质测试,对底泥的颗粒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4. 生物毒性评价,通过生物毒性测试,评估底泥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四、检测方法。
1. 采样方法,采用不锈钢采样器或其他合适的采样工具,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2. 分析检测方法,采用标准的化学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可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生物累积测试等方法,综合评价底泥的毒性效应。
五、检测实施步骤。
1. 制定检测方案,根据河道特点和检测目的,制定底泥检测实施方案,明确检测内容、方法和采样点位;2. 采样计划编制,编制底泥采样计划,确定采样时间、频次和点位,确保样品代表性;3. 采样实施,按照采样计划,进行底泥样品采集,注意采样过程中的样品保存和标识;4. 检测分析,将采集到的底泥样品送至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 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编制检测报告,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六、质量控制。
1. 采样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进行,避免外界污染;2. 检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质控,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3. 数据质量控制,对检测数据进行核查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河涌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河涌整治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XXX河涌整治工程2. 项目地点:XXX市3. 项目背景:XXX河涌是XXX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但长期以来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河涌的水质,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XXX市政府决定对XXX河涌进行整治工程。
4. 项目目标:通过实施整治工程,改善XXX河涌水质,提升周边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内容1. 水质改善:对XXX河涌的底泥、水体和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和治理,消除污染源头,提升水质。
2. 水生态恢复:修复XXX河涌周边的湿地和生态植被,恢复自然生态平衡,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河道整治:清淤、疏浚XXX河涌,修复河道形态,提高水流通畅性,减少洪涝风险。
4. 水环境治理:修复沿岸环境,改善河涌周边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对水体的影响。
5. 景观优化:在整治工程中充分考虑河涌的景观效果,提升河涌周边的景观价值,创造更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三、实施方案1. 项目规划:明确整治工程的总体方向、目标和实施路径,确定具体的整治范围和时间节点。
2. 资金筹措:制定资金筹措方案,确定资金来源和使用规划,保障整治工程的资金需求。
3. 项目设计:聘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整治工程的详细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河涌整治的需求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4. 施工实施:组织施工团队进行整治工程的施工和监理,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
5. 环境监测:建立河涌整治工程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生态和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保障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
6.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整治工程的宣传推广,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四、组织机构1. 项目领导小组:设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整治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决策,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工程实施。
2. 项目办公室: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具体工程的实施管理和协调,协同各相关单位,推动整治工程的实施。
3. 专家顾问团队:邀请水利、环境等领域的专家顾问团队,对整治工程进行评估和指导,提出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底泥监测方案

底泥监测方案1. 引言底泥监测是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底泥是水体底部的沉积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无机物和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吸附作用。
因此,底泥的污染状况直接关系到水体的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种底泥监测方案,旨在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底泥监测方法。
2. 底泥监测目标底泥监测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底泥的污染程度,明确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通过底泥监测,可以了解水体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过程,并为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底泥采样方案3.1 采样地点的选择采样地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水体特征、流动条件和污染源分布等因素。
一般来说,采样点应选择在可能受到底泥污染的区域,如工业排污口、城市污水排放口等。
3.2 采样工具和方法底泥采样需要使用专用的采样器具,如底泥采样管。
采样前,应准备好清洁的采样工具,并将其消毒,以避免外源性污染。
在采样过程中,应采集足够量的底泥,并保证采样器具与底泥充分接触,避免采样过程中的氧化或微生物附着。
3.3 采样频次和数量底泥监测的频次和采样数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根据底泥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污染程度的变化,确定采样点和采样频次。
采样时,应尽量采集多个不同深度和位置的底泥样品,以获取全面的监测信息。
4. 底泥样品处理和分析4.1 样品保存采集到的底泥样品应迅速进行保存和处理,以防止污染物的变化和丢失。
样品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冰冻等不利条件,同时应尽量避免样品接触空气,以减少氧化作用。
4.2 样品制备底泥样品制备包括样品的干燥、研磨和过筛等步骤。
样品的干燥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或低温干燥的方法,以保持样品的原始结构和污染物的稳定性。
干燥后,样品可以进行研磨和过筛,以获得均匀的颗粒大小。
4.3 污染物分析底泥样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等。
对于污染物的分析,可以采用化学分析、生物监测和物理分析等方法。
河道清淤施工测量试验检验方案

河道清淤施工测量试验检验方案河道清淤施工测量试验检验方案1.1 施工测量1.1.1 施工测量范围依据盘溪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清淤部分)招标文件的规定,施工测量任务包括: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复核及加密;淤泥开挖放样及验收测量;混凝土浇筑测量放样及验收测量;各单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竣工测量和竣工资料的整编。
1.1.2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控制测量按不同的施工部位和施工进程分阶段实施,其具体工作有:施工控制网的加密测量、控制测量。
在施工合同签订后40天内,将加密施工测量控制网资料(含电子文件)报送监理人审批。
施工控制网平差软件采用平差易20__5版,采用AutoCAD绘制控制网图。
(1)控制测量接收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后,采用Lea TCA20__3全站仪(标称测角精度?0.5″,测边精度?(1mm+1mm/km×D)),按《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中的精度要求对平面基准点进行检测,采用Lea DNA03数字水准仪配铟瓦条码尺(标称精度?0.3mm/km)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对高程基准点进行检测,校核其测量精度,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并将校测结果报送监理人。
以基准点线为加密施工控制网的起算点,按照测绘规程规范标准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加密控制网,按时将施工测量加密控制网资料报送监理人审批。
平面加密控制网点采用测边网的形式进行测量,将观测边长投影到指定的高程面上,其点位中误差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高程控制网点按相应等级水准测量精度技术要求,采用Lea DNA03数字水准仪施测。
重要施工部位附近至少留2个高程控制点,并布设成环线或附合路线。
(2)施工测量控制点的检测施工测量控制网建成后,承包人制定措施保护好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自行增设的控制网点,必要时修筑通向网点的道路和防护栏杆。
测量网点的缺失和损坏应及时上报监理人并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补充修复。
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1. 引言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是指为了确保河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施工阶段进行各项试验和检测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用以指导施工单位进行试验和检测工作。
2. 试验准备2.1 试验设备在进行河道工程试验之前,需要准备相应的试验设备。
常见的试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水质监测设备、测量设备、试验台和模型等。
2.2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的准备包括常见的河道工程材料,如混凝土、石材、沙土等。
根据试验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试验。
2.3 试验环境试验环境的准备包括对试验场地的清理和准备工作。
尽量确保试验场地的干净整洁,并根据试验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如恒定的温度、湿度等。
3. 试验内容3.1 水质测试由于河道工程常与水体相关,水质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试验内容。
通过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测试,可以了解水质的基本情况,为河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3.2 土壤力学试验土壤力学试验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压缩性等。
通过对河道工程所涉及的土壤进行力学试验,可以评估土壤的稳定性,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3 材料试验为了确保河道工程所使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材料试验。
常见的材料试验包括混凝土强度试验、石材抗压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4 结构试验结构试验是对河道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的过程。
常见的结构试验包括振动试验、荷载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试验报告每项试验完成后,应制作相应的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的基本信息、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及分析等。
试验报告的编制要求准确、清晰,便于阅读和理解。
5.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河道工程试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论河道工程试验检测方案是确保河道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水质、土壤力学、材料和结构等方面进行试验和检测,可以评估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河道底泥检测标准

河道底泥检测标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其中河道
底泥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底泥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底泥污染不仅影响河流水质,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甚至
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河道底泥检测标准至关重要。
1. 确定监测指标
河道底泥污染程度需要有科学的监测数据来支撑,因此需要确定
一套合理的监测指标。
底泥中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
物等,监测指标应当覆盖这些污染物。
同时,应当结合具体的污染源
情况和当前的排放标准来确定监测指标的合理范围。
2. 制定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是河道底泥检测的基础,采样方法的不规范可能导致监
测数据的失真。
河流的形态、水流速度、沉积物的性质等因素都需要
考虑进去。
采样时应当充分混合,避免“表层现象”,确保样品的代
表性。
3. 确定分析方法
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底泥样品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检测方法的
选择应当符合当前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并且能够满足监测指标的要求。
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和保护,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失真。
4. 制定评价标准
底泥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评估河道底泥的污染程度,因此,需
要制定一套可靠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考虑污染物的毒性、污染
来源、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以确定底泥的限值和判定标准。
总之,河道底泥检测标准的制定需要系统、科学和全面考虑多方
面因素,只有制定出令人信服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保护水生态环境和
人民群众的健康。
清淤检测修复实施方案

清淤检测修复实施方案一、清淤检测方案。
1.水体淤积情况调查。
首先,需要对水体的淤积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淤积位置、深度、面积等情况的详细了解。
通过测量、取样等方式,获取准确的淤积数据,为后续的清淤工作提供依据。
2.水质监测。
清淤前后,需要对水体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水体的PH值、浊度、溶解氧含量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淤积对水质的影响,并为后续的水质改善提供依据。
3.生态环境调查。
清淤工作可能会对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清淤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生物群落的情况,以制定保护措施。
二、清淤修复方案。
1.机械清淤。
针对水体淤积情况,可以采用挖掘机、抽泥船等机械设备进行清淤作业,将淤积物清除,恢复水体原有的容积和流动能力。
2.生物清淤。
在一些生态脆弱区域,可以尝试利用生物清淤的方法,通过引入特定的水生植物或生物,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和淤积物的分解,达到清淤的效果。
3.水质改善。
清淤后,需要对水体的水质进行改善,可以采用生物修复、人工增氧等方式,提高水体的水质,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4.生态修复。
清淤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清淤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包括植被的恢复、生物的引种等工作,以保护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
三、清淤实施方案。
1.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在清淤工作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清淤的时间安排、工作流程、人员配备等,确保清淤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监督管理。
在清淤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清淤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宣传教育。
清淤工作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清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4.加强技术研究。
清淤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究,提高清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上述清淤检测修复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水体淤积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水质,为城市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清淤方案,推动清淤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河道(河涌)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底泥检测实施方案目录第1章检测依据.............................................. - 1 -第2章工程概况.............................................. - 1 -第3章检测任务及目标........................................ - 2 -第4章取样点设置............................................ - 2 -4.1 采样断面的选择........................................ - 2 -4.2 采样垂线的设置........................................ - 2 -4.3 采样点的设置.......................................... - 3 -4.4 采样频次.............................................. - 3 -第5章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3 -第6章水上作业安全措施...................................... - 6 -附件:底泥采集现场图......................................... - 8 -底泥检测实施方案第1章检测依据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 221-2005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249-2007)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CJ/T362-2011)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5-2009)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3486-2009)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GB/T 24600-2009)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GB/T 25031-2010)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1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第2章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2、建设地点:3、建设单位:4、运营单位:5、勘察单位:6、设计单位:7、监理单位:8、施工单位:9、建设范围:第3章检测任务及目标为满足************在河涌底泥清淤、处理与处置设计与施工阶段的要求,底泥检测的主要任务与目标:1、调查****************范围内河涌受污底泥的厚度、存量与分布情况;解决河涌受污底泥清淤深度、清淤量及清淤部位问题。
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测量组织实施方案

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测量组织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多种原因,河道淤积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水域的运输能力、水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恢复和改善水域的通畅性和生态功能,保护水资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有必要实施河道清淤工程。
二、工程目标1.清淤范围:根据调查评估结果,确定清淤范围为XX河段。
2.清理程度:清除有效物质淤积,恢复河道原有设计断面形态。
3.施工要求:确保施工过程安全、环保,并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三、施工测量组织1.组织机构:施工测量组由项目部负责人、测量工程师、勘测人员组成,负责河道清淤工程的测量、设计和监测工作。
2.测量任务:测量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河道断面地形测量、淤泥量测量、挖泥区域勘测、挖泥物料运输管道测量等。
3.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所需工具与设备包括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测量标杆等)、水下摄像设备、航空无人机等。
4.测量方法: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常规的测量手段(如全站仪法、水准仪法等)结合现代技术(如水下摄像、无人机等)进行测量,并采用GPS定位技术获取测量数据的坐标信息。
5.测量精度:根据工程要求,测量精度应满足国家标准或项目要求,测绘作业应有监理单位进行监督和验收。
6.测量时间:测量工作应在开工之前进行,根据工程进度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施工过程中及时获取测量数据进行监控和调整。
四、施工测量工作流程1.测量前准备:测量前应充分了解工程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施工设计要求等,并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工作任务和时间计划。
2.施工前测量:施工前进行河道断面的测量,包括水深、河床高程、岸边地形等数据的收集和记录,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3.施工中测量:在清淤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测量,例如清淤区域的深度测量、挖泥物料运输管道线路测量等,及时掌握施工情况。
4.施工后测量:施工完成后,对清淤工程进行测量,验证清淤效果和施工质量,并形成测量成果报告,作为验收和后续工作的依据。
河道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河道底泥检测实施方案一、背景。
河道底泥是河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水质的稳定。
因此,对河道底泥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二、检测目的。
1. 了解河道底泥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掌握其对水环境的影响;2. 发现底泥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评估对水生生物和人体的潜在危害;3. 为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检测内容。
1. 底泥样品采集,根据河道长度和水深分布,确定采样点位,并按照规定方法采集底泥样品;2. 底泥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底泥样品进行干燥、研磨等处理,以便后续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3. 底泥物理性质测试,包括颗粒度分析、含水率测试、密度测定等;4. 底泥化学成分分析,对底泥样品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质等成分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5. 底泥毒性测试,通过生物毒性测试,了解底泥中是否存在对水生生物有害的物质。
四、检测方法。
1. 底泥采样,采用不锈钢采样器进行底泥样品的采集,避免外界污染;2. 底泥样品处理,样品干燥后,进行颗粒度分析、含水率测试等物理性质测试;3. 底泥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质等进行分析;4. 底泥毒性测试,采用水生生物(如藻类、水蚤等)进行底泥毒性测试,评估底泥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
五、检测报告。
1. 底泥检测报告应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内容;2.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和措施;3. 检测报告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为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六、检测注意事项。
1. 底泥采样和处理过程中,应避免外界污染;2. 底泥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底泥检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河道治理。
七、结论。
河道底泥检测是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为河道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河道(河涌)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目录第 1 章检测依据. ........................................ - 1 -第 2 章工程概况. ........................................ - 1 -第 3 章检测任务及目标. .................................. - 2 -第 4 章取样点设置. ...................................... - 2 -4.1 采样断面的选择. ................................... - 2 -4.2 采样垂线的设置. ................................... - 2 -4.3 采样点的设置. ...................................... - 3 -4.4 采样频次. .......................................... - 3 -第 5 章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 4 -第 6 章水上作业安全措施. ................................. - 6 -附件:底泥采集现场图. ..................................... - 8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底泥检测实施方案第 1 章检测依据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 221-2005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249-2007)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CJ/T362-2011)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5-2009)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3486-2009)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GB/T 24600-2009)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GB/T 25031-2010)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1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第 2 章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2 、建设地点:3、建设单位:4、运营单位:5、勘察单位: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1 -6、设计单位:7、监理单位:8、施工单位:9、建设范围:第 3 章检测任务及目标为满足************ 在河涌底泥清淤、处理与处置设计与施工阶段的要求,底泥检测的主要任务与目标:1、调查**************** 范围内河涌受污底泥的厚度、存量与分布情况;解决河涌受污底泥清淤深度、清淤量及清淤部位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 1 章检测依据. ........................................ - 1 -
第 2 章工程概况. ........................................ - 1 -
第 3 章检测任务及目标. .................................. - 2 -
第 4 章取样点设置. ...................................... - 2 -
4.1 采样断面的选择. ................................... - 2 -
4.2 采样垂线的设置. ................................... - 2 -
4.3 采样点的设置. ...................................... - 3 -
4.4 采样频次. .......................................... - 3 -
第 5 章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 4 -
第 6 章水上作业安全措施. ................................. - 6 -
附件:底泥采集现场图. ..................................... - 8 -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第 1 章检测依据
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 221-2005 )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249-2007)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
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CJ/T362-2011)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5-2009)
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3486-2009)
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GB/T 24600-2009)
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GB/T 25031-2010)
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1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第 2 章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2 、建设地点:
3、建设单位:
4、运营单位:
5、勘察单位: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1 -6、设计单位:
7、监理单位:
8、施工单位:
9、建设范围:
第 3 章检测任务及目标
为满足************ 在河涌底泥清淤、处理与处置设计与施工阶段的要求,底泥检测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1、调查**************** 范围内河涌受污底泥的厚度、存量与分布情
况;
解决河涌受污底泥清淤深度、清淤量及清淤部位问题。
2、检测**************** 范围内河涌受污底泥的污染物类型、含量与分
布情况;弄清并确定河涌底泥主要污染源、污染量大小及主要污染部位。
3、分析**************** 范围内河涌受污底泥污染程度与储量风险;估
算分析河涌底泥内源污染对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风险。
第 4 章取样点设置
4.1 采样断面的选择
河涌淤泥的检测断面根据清淤河段长度以不少于 3 个为宜,一般布置在河涌上、中、下游以及河道水流变缓容易淤积的位置,并根据清淤河段长度设检测断面,一般200m~500m测一个横断面。
勘探点深度以穿透污染层进入正常层为宜。
4.2 采样垂线的设置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2
河流在检测断面上采样垂线的设置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表 4.2-1 采样垂线的设置
4.3 采样点的设置
近岸处采样点应选在距离湿岸线2~10m处。
如砾石等采集不到样品,可略作移动。
布设排污水区检测断面时,应在其上游50m不受污水影响的区域设对照采样点。
在排污口下游50~1000m处布设若干检测断面或采样点,也可以按放射式布设。
取样点及取样断面个数详见表 4.3-1 。
表 4.3-1 河涌采样断面、采样垂线及采样点统计表
4.4 采样频次
各项指标各检测 1 次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3
第5章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为保证底泥调查复核工作既能满足实用性,又满足经济性要求,根河涌水面面积与重要性不同,将河涌分类、并设置不同的底泥检测层数,见表5-1
表5-1 底泥检测层数及检测项目
************6 条大河水面面积共占所有河涌水面面积70%以上,与清淤总量直接相关,最为重要,将这 6 条河涌作为I 类河涌,对于Ⅰ类河涌,原则上每隔500m设置一个采样点。
6条Ⅰ类河涌总长****km ,共布置*** 个点位,*** 个点位中,按照检测层数分为A级与B级点位,A级点分表、中、底 3 层检测,B级点位检测表层处底泥,A级点原则上每2000m布置一个,共布置*** 个,其余点位为B级点,共*** 个。
除上述 6 条Ⅰ河涌外,其余河涌作为Ⅱ类河涌。
一方面,Ⅱ类河涌原则上按照200~500m间隔布置点位,每条河涌不宜少于 3 个点,对于长度小于600m的河涌,只在河涌起点与终点各布置 1 个点位;另一方面,当Ⅱ类河涌最终汇入并终止于Ⅰ类河涌时,则此时Ⅰ类河涌与Ⅱ类河涌的采样点位可能重复或相隔太紧,因此,合并两个相隔较近的点位。
根据中山市河道分布情况,预计Ⅱ类河涌共布置**** 个点,每个点位均检测表层底泥。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4
综上所述,本项目采样点**** 个(具体数量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底泥样
品检测数量*** 。
河涌底泥检测项目及方法详见表5-2 。
表5-2 河涌底泥检测项目及方法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5
第 6 章水上作业安全措施
1、船舶驾驶人员应持证上岗,要了解、熟悉本河段作业区情况,熟知本
机船的修理方法、技术要求,做到操作熟练,发现故障做到及时排除。
2、采样作业前了解采样区域的水深、流速、河床地质等有关情况,为船
舶行驶、抛锚定位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3、水上作业生产调度人员必须掌握和及时了解当地的气象和水文情况。
遇有大风天气、雨、雾天视线不清时,船只应显示规定的信号,必要时停止航行或作业。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6
4、采样期间必须正确穿戴好救生衣,按要求配备足够的救生圈,并放置指定的地点;检测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帽和其他防护用品。
5、船舶必须锚固可靠,有足够的抗风浪、水流能力,工作面四周要设栏杆或安全网;停靠船必须系好缆绳,并加保险缆,跳板要搭设牢固,并要有防滑设施。
6、检测作业期间,严禁嬉戏打闹,严禁酒后上班,严禁单人操作。
7、水上作业工作面整洁,无油垢、杂物等。
8、杜绝非作业人员上船。
9、夜间施工必须配足灯光照明,并按航运规则正确设置安全警示灯、警示牌等信号,并由专人进行安全信号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10、大(雷)雨、大雾或风力大于六级以上的恶劣天气,严禁作业,遇有台风警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避风措施。
11、外部救援联系电话:
急救电话:120 交通事故:122
报警电话:110 火警电话:119
水上求救专用:12395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
底泥检测实施方案
附件:底泥采集现场
图
现场底泥样品采
集
底泥样品整理及编
号
中国一冶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三)项目经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