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 课外古诗鉴赏
九下古诗赏析
亲爱的同学,九(下)的古诗共七首,它们非常重要.下面老师帮你们把各首诗进行了整理,希望它们能对你有所帮助!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背熟了,加油!爱你们的,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背景: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虽订立过屈辱的和约,可是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的。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1、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2、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3、“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2、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也可写成“自喻”),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这句话写出了苏轼虽然被贬、但他仍希望自己能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游山西村1、简述全诗思想内容。
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民风,流露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画面:山西村山形水势幽深曲折,处处宜人的美景。
远眺,重峦叠嶂,溪流潺潺,山水挡住了去路,仿佛前面无路可走了。
可是走到跟前,峰回路转,在柳树掩映的地方,又是一个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的村庄。
哲理: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现在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梳理
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梳理一、《从军行》唐代,杨炯1、主题:这首诗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
表现了作者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
2、名句赏析:①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运用景物烘托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来描写这场战斗。
前句从视觉着笔: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也暗然失色。
后句从听觉出发:狂风的呼啸声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特别是诗人将象征军队的“旗”、“鼓”二字同时用上,便把战士们冒雪战斗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场面,表现的更加真切感人。
3、理解默写①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借“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委婉的表现了当时军情的紧急。
②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既表达出唐军奉命出征,辞别京城,奔赴疆场之意,又显示了出师场面的威严和庄重。
③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二、《月下独酌》唐代,李白1、主题:全诗表现了诗人月下独酌时孤寂之感,和希望超脱现实,消除内心痛苦的情怀。
2、名句赏析: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这两句点题,写花间独酌。
写出了诗人因理想破灭,对政治失望而产生的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消极思想。
“一”字和“独”字,渲染出了一种孤独寂寞的冷清气氛,和后面的“无相亲”三字配合,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在政治上独清无友,无人理解的悲凉处境。
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两句写邀月同饮。
诗人只觉得只有天上的那一轮明月和最忠实于自身的影子,才是高洁的,是能和自己心灵相通的知心朋友。
于是,在孤独寂寞中,诗人决定邀它们一同共饮取乐。
这两句通过奇妙的想象拟物为人,让诗人得到了一丝慰藉,感情看似扬起,实则含蓄地反衬出诗人孤独苦闷,无人理解的悲凉处境,让人更觉心酸。
3、理解默写:①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描绘一幅诗人与月、影共同歌舞狂欢,及时行乐的美妙图景。
②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用奇特的想象,通过与明月相约天上欢会,反衬出诗人因自己和世人的格格不入,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都将难找到共饮之人的凄凉孤独处境。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赏析
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默写语句⑴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⑵①化用王之焕《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⑶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⑷①表现守边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的句子:②揭示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既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③表现守边将士坚持抗敌的英雄气概和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④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⑸①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语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炼字】“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
概括地写出了秋季边塞和中原地区风光的不同,总领下面的写景内容。
【衬托】“雁去无留意”衬托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景】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透露出严峻的军事形势;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动静结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化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
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部编版九下古诗鉴赏(含课外古诗诵读篇目)
九下古诗鉴赏第68首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炼字:“塞下”点明地点,“秋”点明季节,“异”字统领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大雁、边声、长烟、落曰、孤城等景象描绘出苍凉、孤寂的边塞风光。
“无留意”托物寄兴,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出边地的萧索荒凉。
二、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表达技巧:风吼、马嘶混杂着军中的号角声营造出悲凉的气氛;“千嶂里”指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狐城;“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幕霭生成,夕西下,城门紧闭,反映了当时西北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动静结合,为下阕抒情蓄势。
三、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达技巧/情感::全词的核心,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
“一杯”与“万里”对比悬殊,诉尽杯酒难消之乡愁。
后句化用典故(勒石燕然),表现了征人虽然思念家乡,但因战事未平、功业未成而欲归无计的复杂感情。
四、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技巧:“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大地上铺满的秋霜,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加重了人的愁思。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用悲怆的情调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主旨: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词人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守边将士的慷慨悲凉的思乡报国之情。
第69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炼字:一个“狂”字贯全篇、摄全词,写出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一个“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以及出猎场面的壮观,从中可以看出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二、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表达技巧:运用用典故,写词人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狩猎的盛情,要亲自挽弓射虎,突出表现词人的“狂气”三、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技巧:以“鬓微霜”的“何妨”衬托“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己的英雄本色。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一)《从军行》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二)《月下独酌》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
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文背诵赏析
课外古诗词背诵上(后5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赏析: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
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马不前”其实是人望月有感名句:“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赏析: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雁门太守行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赏析:“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
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象征敌军。
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
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
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名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赏析: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简析汇总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简析汇总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简析(一)《从军行》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二)《月下独酌》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 ),时李白在长安。
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九年级下册六单元五首诗原文主旨赏析
九年级下册六单元五首诗原文主旨赏析以下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和《过零丁洋》五首诗的原文、主旨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将军和士兵们的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赏析:这首诗以景起句,以情结句,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诗中通过对边塞景色的描绘,突出了将士们身处边关的孤独与艰辛,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坚毅、刚强的品质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密州出猎的场景,表达了词人抗击外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赏析:这首词以出猎为背景,用词精炼、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
词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气概,表达了自己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信念。
整首词情感真挚、气势磅礴。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主旨:这首词通过描绘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赏析:这首词以军旅生活为背景,用浓烈的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气概。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词人通过对军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场面的壮丽与惨烈,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词气势磅礴、语言生动形象。
部编教材九下必备古诗词鉴赏
第1首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内容理解:“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
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
典故:化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塞的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内容理解: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渲染出悲凉的气氛;长烟、落日、孤城等描绘出苍凉、孤寂的边塞风光,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写作手法:边声、号角声是所听,千嶂、长烟、落日、孤城是所见,视听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为下阕抒情蓄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内容理解:这两句为全词核心,词人正面揭示自己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即他们思念家乡,却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其中“一杯”和“万里”对比强烈,写出了如词人一般的征夫们只能用一杯浊酒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着对成就功业的向往,悲壮又满怀豪情。
用典: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现手法:“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借景抒情之句。
“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大地铺满的秋霜,从视觉、听觉方面加重了征夫的愁思。
修辞、情感:最后一句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用悲怆的情调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全词主旨】这首词上阕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阕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
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语言质朴凝练,感情抑郁诚挚,词人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第2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九下古诗词赏析总结
语文版九下诗歌赏析总结《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文散译老夫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色的猎犬,右臂托起苍鹰。
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岗。
为酬谢追随同太守来观猎的全城士兵,我要亲自射杀猛虎,就像昔日的孙权一样。
我开怀畅饮,精神豪迈。
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皇帝派人手持符节,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一样,再次重用我,我定把雕花的大弓拉得像满月一样圆,朝着西北瞄望,射向侵扰太平的天狼星。
二、赏析题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哪个字统领全篇,为什么?“狂”统领全诗。
“狂”表在: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
苏轼当时胸怀报国志向,虽然暂时受挫,但并未彻底灰心,仍旧对建功立业抱有希望。
年岁不算太大,还来得及发一发少年一般的“狂”傲之气,作出一番事业来。
一个“狂”字,写尽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过人的胆识和豪气。
2.词中“狂、卷、挽”三个词语均体现苏词的豪放气势,请从其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风格的?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
3.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次众多、气氛热闹的打猎场面。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为何以老夫自称?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以老夫自称,“聊发少年狂”。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勾勒出作者老当益壮,表达了作者的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情怀,愿为国出力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的慷慨激昂的形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解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解读一、宋词《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以元夕之夜为背景,描绘了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通过抒发词人的感情与心境,词中展示了美好的元宵节氛围和人们的祝愿。
二、唐诗《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眺望远方的美景,表达了对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词藻和生动的意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元曲《蝶恋花·此恨绵绵无绝期》《蝶恋花·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元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曲子。
这首曲子以花下蝶恋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情感的执着。
通过描绘婉约的景物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曲子深情地表达了爱情的美好与难舍。
四、南宋小学士题跋《画梁山伯祭祀墙》南宋小学士题跋《画梁山伯祭祀墙》是戴复古创作的一篇古代骈文。
文章以梁山伯与祭祀墙为主题,通过描述悲剧般的爱情故事和墙上的画像来展现词人的激动之情。
文章中既有对爱情的赞美,也有对命运的感慨,给人留下思索爱情与命运的余韵。
五、明末清初名著《红楼梦》抄本《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此处提到的抄本是明末清初的版本,较为贴近原稿。
《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生动刻画,揭示了封建社会内外因素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这一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的解读,通过对各篇作品的简要介绍,读者能够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些作品展示了古代文人对情感、人生、社会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初中语文(语文版)古代诗词名句赏析(九年级下)
初中语文(语文版)古代诗词名句赏析(九年级下)1、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
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2、解析《黄鹤楼》这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七言律诗,首、颔、颈、尾四联成起承转合之势,得格律诗要领。
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所留下来的,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其实黄鹤楼乃是由于建在武昌的黄鹤山上而得名。
关于仙人乘鹤而去的故事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此地(见《齐谐志》);二是说三国时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
颔联紧承首联,是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仙人一去都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
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
尾联写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
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
诗作以一“愁”收(合)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3、崔颢《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之由: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律,前四句豪爽俊利,显出大气磅礴的狂放气质,雄浑的气势,令李白读之罢笔。
“晴川”、“芳草”一联对仗工整的律句,不仅使流走的气势得以顿蓄,也因“鹦鹉洲”一典的隐喻使全诗意脉贯通,潜气内转,余势鼓荡,溢为尾联的唱叹。
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声谐句对的律句更显清拔隐秀,开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4、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九年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九年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九年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一、从军行杨炯【简析】: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评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
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九下课外古诗词赏析(定稿含答案)
九下课外古诗词赏析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从视觉和听觉方面,3.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诗人月下独酌的情景。
2.“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渲染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渲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羌村三首·(唐代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1. 简要概括这首叙事诗的主要内容。
描写了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诗人怎样的情感?表现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及对动荡时局的悲叹。
登楼(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这是一首借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2、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中“来”和“变”字的表达效果。
“来”是“来临”的意思,是说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变”是“变化”的意思。
是指古今世事如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一语双关,使人浮想联翩,表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九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áo)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1、请对词的上阙进行赏析。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思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他们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有深厚的情感。
九年级下册课外诗歌赏析
《从军行》杨炯
1、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和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雪拥蓝关马不前”一句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雪拥蓝关马不前”写南行途中的艰辛情景,首先以弥漫的大雪抒发自己难以言状的愁思,兴起恋家念国之感;其次“马不前”即写风雪之大,天气严寒,山高路远,前途迷茫,自己被贬谪之后何时才能重归长安,为国除弊啊?景阔情悲,苍凉悲壮,意境深远。
《望月有感》白居易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请你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艺术特色。
颈联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做了形象贴切的比喻,以吊影伴飞与辞根离散这样的描述,赋予他们孤苦凄惶的情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下古诗赏析《从军行》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3、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 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 的修辞方法。
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
“牙璋”代指奉命出征的将帅。
“凤阕”代指长安宫阙。
“铁骑”代指精锐的唐军。
“龙城”代指敌人的要塞。
4、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作简要分析。
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
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
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
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表现了战事的激烈,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炼。
5、第三联两句写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这两句描绘了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艰苦、壮烈的景象;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
6、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投笔从戎、保边卫国、欲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月下独酌》1、请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独”字的表达作用。
“独”是孤独、独自的意思。
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
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
使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词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独酌”。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3、请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邀”字的表达作用。
“邀”是“邀请”的意思,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
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4、结合诗句,分析“既”和“徒”的表达效果。
因“无相亲”故“邀明月”但也“不解饮”,“既”和“徒”显示出作者再次失望的心境,和下文所表达的解脱豁达的心怀形成对比。
5、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7、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和善于自我排遣寂寞的旷达情怀。
8、结合全诗,谈一谈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诗人邀来天上明月,与自己的身影一同饮酒,并在月下唱歌起舞的情景,表达了他孤独苦闷的思想感情和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羌村三首》(之三)1.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2.诗中“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生产的破坏,时世的艰难,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现实。
3、群鸡正乱叫,一乱字,活化了群鸡一片乱哄哄东跑西蹿的景象。
4、《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句中体现出来。
5、《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登楼》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
2、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本诗首联具体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
一是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二是看到国家多灾多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3、结合你的想象和联想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
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诗人借远眺美景,表现一种欲澄清天下的气概。
4、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来”,烘托锦江春色逼人、气势浩荡,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觉;“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无穷的联想。
5、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
6、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
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7、联系尾联内容,分析“聊”字的作用。
“聊”字是姑且的意思,诗人感慨,可叹那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而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
苦于报国无门,诗人只能在黄昏的时候姑且吟诵那《梁甫吟》,以表现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伤感。
8、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借古讽今)。
本诗最后两句主要使用了后主刘禅和诸葛亮两个典故。
使用后主的典故主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的担忧。
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感伤。
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运用夸张反衬等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突出表现了边防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2、结合本诗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所展现的画面。
彪悍强劲的匈奴军队利用草荒马正肥的时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烟尘弥漫。
唐军早有戒备,烽烟四起,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沙一起飞扬。
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飒爽英姿,沉着应战。
尽显“汉家大将”的从容果敢,镇静的风姿。
又显示出充满必胜的信心!3、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艺术特点。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
诗人抓住了马毛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反衬出将士不避艰险、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恶劣与艰苦。
作用: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首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对比手法。
“朝”“夕”对比,“九重天”与“路八千”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进谏前后急剧变化,和无罪遭贬的悲愤之情。
2、结合内容谈谈对第二联的理解。
本想替皇上除去弊事,哪顾得我年老体衰力不支。
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3、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有异曲同工之妙。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
5、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受的?这一两句借景抒情。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望月有感》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影、雁、根、蓬)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
(1分)“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和对战乱的不满。
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1分)。
3、“羁旅”、“寥落”分别是什么意思?羁旅:漂泊他乡。
寥落:稀少。
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
同:都是巧借明月寄托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挂念;异:“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表达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
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雁门太守行》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用夸张手法,渲染了边塞惨烈的战斗气氛,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这首七律诗,作者用浓墨重彩描绘了守城将士及友军奋勇杀敌的场面,赞颂了边塞将士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忠于朝廷,誓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2、首联写了什么?首联写景叙事,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以及守城将士的严阵以待。
“黑云”象征敌军,形容敌军来势汹汹。
“甲光”与“黑云”构成对比,显示了守城将士的雄姿勃发和威武雄壮,含欣喜赞美之情。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试从“炼字”的角度,对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作一点赏析。
压,运用夸张手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双方交战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5、赏析颔联答:颔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渲染了战争的残酷。
“满”勾画出战争规模之大,“秋”点名了战斗的时间,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名了交战时间之长,“凝夜紫”的特写,特有表现力,用胭脂比塞上泥土,侧面烘托了战地的悲壮画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仍处于不利地位,为友军的驰援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