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分配方法的发展

合集下载

可靠性指标分配报告

可靠性指标分配报告

可靠性指标分配报告:可靠性分配指标报告可靠性分配方法可靠性设计指标分配gjb 可靠性指标分配公式篇一:可靠性分配第三章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3.1 概述3.2 AGREE可靠性指标分配法3.3 可靠性工程加权分配法3.4 维修性工程加权分配法3.5 进行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在工程实施上应注意事项第三章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3.1 概述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是为了把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定量要求按照一定的准则分配给系统各组成单元而进行的工作。

其目的是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要求转换为每一个分系统或单元的可靠性与维修性要求,使之协调一致。

它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的分解过程。

通过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把设计目标落实到相应层次的设计人员身上。

各相应层次的设计人员通过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预计,当感到采用常规的设计不能达到系统的要求时,可以采取特殊设计措施。

比如:采取降额设计、冗余设计、动态设计、热设计、优选元器件、最大的减少元器件数量等措施,以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

采取可接近性设计、可更换性设计、模块化设计、故障定位(BIT)设计等措施以满足系统维修性要求。

通过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还可以暴露系统设计汇总的薄弱环节及关键单元和部位,为指标监控和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为管理提供所需的人力、时间和资源等信息。

因而,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是可靠性设计中不可靠缺少的工作项目,也是可靠性工程与维修性工程决策点。

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应在系统研制的早期进行,可按可靠性结构模型进行分配,使各分系统、单元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值随着研制任务同时下达,在获得较充分的信息后进行再分配。

随着系统研制的进展和设计的更动,可靠性与维修性分配要逐步完善和进行再分配。

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方法很多,在这里仅将工程实用、科学合理方法予以介绍。

3.2 AGREE 可靠性指标分配法这是美国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组在一份报告中所推荐的分配方法。

可靠性的技术的应用及其评价方法

可靠性的技术的应用及其评价方法

可靠性的技术的应用及其评价方法2007-07-02 22:34:05| 分类:知识仓储| 标签:嵌入式|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可靠性评价分析技术的应用由于设计阶段对产品的可靠性将起到奠基作用,故在设计过程中,应不断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以便及时了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是否有了保证,所采取的各种可靠性设计措施是否有效,有效程度如何,设计中是否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潜在缺陷,产品在今后使用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障,以及故障一旦发生时,其影响和危害程度如何等等。

弄清以上问题将有助于及时发现缺陷,及时改进设计,防止“带病”投产,保证预定的可靠性指标得到满足。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评价分析技术的应用:1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可靠性预计是在设计阶段,根据设计中所选用的电路程式、元器件、可靠性结构模型、工作环境、工作应力以及过去积累的统计数据,推测产品可能达到的可靠性水平。

预计的目的不是在于了解在什么时候将发生什么样的失效,而是在于从设计开始就采取措施以防止失效的发生,并用定量的方法评价可靠性设计的效果。

可靠性分配是将可靠性指标或预计所能达到的目标值加以分解,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给分系统、设备、部件直至各元器件和每一个连接点、焊接点,以保证可靠性既定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分配,不仅可以层层落实设计指标,还可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和尚能挖掘的潜力。

可靠性预计的方法一般有相似设备法、相似电路法。

有源器件法、元器件计数法及元器件应力分析法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当产品处于方论证阶段时,可用相似设备法、相似电路法、有源器件法等快速预计法进行可行性预计,以评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当产品处于旱期的详细设计阶段时,可用元器件计数法进行初步设计预计,以了解元器件的初步选择是否恰当,并为可靠性分配打下预计的基础,而当产品处于详细设计阶段的中期和后期,可用元器件应力分析法进行详细的设计预计,以便及时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或潜在能力,及时改进设计,以期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可靠度分配

可靠度分配

Q D = QE = 0.005 = 0.0707, 即得分配的结果为 : A, B, C 的可靠性为 : 1-0.005=0.995; D,E 的可靠性为 : 1-0.0707=0.9293; (当各组成单元的预计失效概率较大时的可靠性分配) 对于串联系统,组成单元失效分布均服从指数分布的情况。 λ sy = λ1 y + λ2 y + L + λ ny
E
2
B3
7
C3
求 A 到 E 的最短距离 (用逆推法 ), 令各阶段目标函数 (距离 ) 为 f n ( s ) , s 为状态变量, x n 为决策变量 , f n ( s) = xn . 第一阶段: f 1 ( D1 ) = 1 (从 D1 到终点 E 的距离等于 1), f 1 ( D2 ) = 2 .
* (2). 给定系统可靠性为 RS ; 使所需的努力总代价为最小 . 努力代价函数 G ( x, y ) 满足一定(常规 )的条件, 即 ( y > x ≥ 0) . (a). G ( x, y) ≥ 0; (b). G ( x, y ) ≤ G ( x, y + ∆y ), ∆ y > 0; G ( x, y ) ≥ G( x + ∆x, y ), ∆x > 0 ; (c). G ( x, y ) + G ( y, z ) = G ( x, z), x < y < z ; (d). 及其它性质 . 问题的数学形式 : n Min G ( R i , Ri* ), ∑ i =1 s.t . n R * ≥ R* , * * to find R1* , R2 ,L , R n S ∏ i i =1 * * 0 < R1* ≤ R2 ≤ L ≤ Rn ≤ 1, * R1 , R2 ,L , R n , RS are known values; R * ≥ R , i = 1,2,L , n. i i 可以证明, 这个最优化问题有如下的唯一解 :

产品可靠性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案例

产品可靠性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案例

产品可靠性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案例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产品可靠性设计方法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了解和运用可靠性设计方法,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满足用户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可靠性设计方法介绍可靠性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方法,以确保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不发生故障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1. 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该方法旨在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合理分配可靠性指标,以达到满足用户可靠性需求的目标。

通过合理分配指标,不仅能够在设计初期确定产品的可靠性目标,还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评估和比较。

2. 可靠性分析方法可靠性分析是通过对产品的结构、部件、材料等进行可靠性评估,识别潜在的故障模式和故障影响,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失效模式、影响与临界ity分析(FMECA)以及故障树分析(FTA)等。

3. 可靠性测试方法可靠性测试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实际使用环境下的负载试验、加速老化试验等,检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是否能够满足可靠性要求。

常用的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可靠性试验(Reliability Test)、持久性试验(Endurance Test)以及可靠性拟态试验(Reliability Simulation Test)等。

二、工程应用案例分析以下将介绍一个实际的工程应用案例,以展示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应用效果。

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了提高其某款汽车的可靠性,通过对汽车的关键部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并利用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为该产品设定了合理的可靠性目标。

针对制约可靠性的关键部件,在设计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优化措施。

经过多次可靠性测试,汽车的故障率得到明显降低,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

根据市场反馈和用户满意度调查,该款汽车的可靠性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结论可靠性设计方法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应用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可靠性分析方法和可靠性测试方法等,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满足用户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

4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

4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

例 某项设备由发射机、接收机、信息处理 与控制机、监控台监测信号源、射频分机、 天线等七部分组成,其中发射机所用的元 器件及失效率估计如下表所示。试估计发 射机的故障。
4.相似设备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与所研究的新设备相似的老设备的可靠性, 考虑到新设备在可靠性方面的特点,用比较的方法估计新 设备可靠性的方法。经验公式为



例: 系统可靠性逻辑框图如下图所示, 已知各单元的失效概率为:FA=0.0247; FB=0.0344; FC=0.062; FD=0.0488; FE=0.0979;FF=0.044; FG=0.0373; FH=0.0685;试用上下限法求系统的可靠 度,并与数学模型法的结果比较。
3.元件计数法
n

F j Fk R j Rk
n—系统中的单元总数; n1—系统中的并联单元数目; Rj,Fj—单元j,j=1,2,…,nl,的可靠度,不可靠度; RjRk,FjFk—并联子系统中的单元对的可靠度,不可靠 度,这种单元对的两个单元同时失效时,系统仍能正 常工作; n2—上述单元对数。
(1)上限值的计算
当系统中的并联子系统可靠性很高时,可以
认为这些并联部件或冗余部分的可靠度都近 似于1,而系统失效主要是由串联单元引起的, 因此在计算系统可靠度的上限值时,只考虑 系统中的串联单元。
RU 0 R1 R2 Rm Ri
i 1
m
系统应取m=2,即 RU 0 R1R2 当系统中的并联子系统的可靠性较差时,若 只考虑串联单元则所算得的系统可靠度的上限值 会偏高,因而应当考虑并联子系统对系统可靠度 上限值的影响。但对于由3个以上的单元组成的并 联子系统,一般可认为其可靠性很高,也就不考 虑其影响。

产品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

产品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

产品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
产品可靠性分配是指将产品可靠性指标分配给各个部件或子系统,以保证整个产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产品可靠性分配是保
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也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之一。

产品可靠性分配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1. 直接分配法:直接将产品可靠性要求分配给各个部件或子系统,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结构简单、各部件的可靠性指标已知或易
计算的情况。

2. 经验分配法:通过历史数据或类似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对各
部件或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经验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结
构复杂、缺乏相关可靠性数据的情况。

3. 权重分配法:根据各部件或子系统对整个产品可靠性的贡献
程度,给出相应的权重,再将产品可靠性要求按权重分配给各部件
或子系统,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复杂、各部件或子系统的重要
性不同的情况。

4.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通过分析各部件或子系统的故障模式
及其影响,评估各部件或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然后将产品可靠性
要求分配给各部件或子系统,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复杂、各部
件或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

总之,选择合适的产品可靠性分配方法,能够为产品质量和可
靠性的保证提供有力的保障。

复杂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方法

复杂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方法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2期 2 07 正 0 4月




VO . 7 No 2 12 .
AI RAFT DE I RC S GN
Ap r
20 07
文章编号 :1 3 4 9 ( 07 0 - 0 10 6 — 59 20 )2 0 5 - 3 7
法基础上 ,提 出了一种更易于设计 实验及现场 记录获取 数据的适 用于复 杂串 、并联 系统 的可靠性 分配 方法。 基于此方法开发的软件 已经应用于工 程实际工作 ,并获得了 良好的效果 。
关键词 :复杂系统 ;可靠性 分配 ;相对重要度 ;相对复杂度
中图分类号 :N 4 .7 9 5 1 文献标识码 :A
Ke r s:c mp i ae y tm ; r l blt l c t n;r l t e i o a c y wo d o lc td s se e i ii al a i a y o o ea i mp r n e; r ltv o lx t v t e aie c mp e i y
A l b l y Al c to e h d f r Co Rei i t l a in M t o o mp ia e a i o l td c
Se is re —pa a lSy t m s r Ue se
S A a -e g U og jn H N u gn H O Y n f ,X E H n -u ,Z A G Y - a g n
复杂 串、并联 系统 的可 靠 性分 配方 法
邵延峰 ,薛红军 ,张玉刚
( 西北工业大学 航 空学 院,陕西 西安 摘 7 07 ) 10 2
要 :根据 串联系统 中分系统相对 复杂度越低 ,对其可靠性要求 也就越高 ;并联 系统 中分 系统相对重 要程

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再分配方法及应用探讨

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再分配方法及应用探讨
因 此

ⅡR
以及它们组 装 的难易 程度 来评 定 。复 杂度 高 的系 统评 高
分 , 之评 低分 。 反
( ) 窖
ⅡR

( 6 )
k+l 0
2 )技术发展水 平 。根据 历史 数据 和经 验评定 设 备发 生故障 的可能性 , 系统的技术 发展水 平按 组成 系统 的各 分
2 2 1 专 家评 分 法 ..
如果 R <聪 ( 定 的 可 靠 度 指 标 ) 即所 设 计 的 系 统 s 规 ,
不能满足规定 的可靠 度指标 的要求 , 么就需 要进一 步改 那 进原设计 以提高其 可靠度 , 也就 是要对各 分 系统 的可靠性
指标进行再分配 。 根 据 以往 的经 验 , 靠 性 越 低 的 单 元 ( 系 统 ) 进 起 可 分 改 来 越 容易 , 之 则 困 难 。因此 , 小 工 作 量 算 法 的基 本 思 想 反 最
加研制费用 ;
4 )对 于 处 于 恶 劣 环 境 条 件 下 工 作 的 产 品 , 分 配 较 低 应
的可靠性指标 。因为恶劣 的环境会增加产 品的故障率 ; 5 )当把可靠度作为分配参数时 , 于需 要长期 工作 的 对 产品, 应分配较低的可 靠性指标 。因为 产 品的可靠 性随着 工作 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 6 )对于重要度 高 的产 品, 分配 较高 的可靠 性指 标 。 应 因为重要 度高 的产 品的故 障会 影 响人 身安 全或 任 务 的完
权衡再分配 。
2 )对 于 复 杂 度 高 的 分 系 统 、 备 等 , 分 配 较 低 的 可 设 应
靠性指标 , 因为产 品越 复杂 , 其组 成单 元就走 越多 , 达到 要

可靠性分析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可靠性分析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可靠性分析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确保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

可靠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在产品的设计、生产、测试和维护等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可靠性分析的概念和意义可靠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产品的故障模式、故障原因、故障影响以及故障发生的概率等进行研究和评估,以确定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预测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

可靠性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2、降低成本:提前发现和解决产品的故障问题,可以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和返修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还可以减少售后服务成本和客户投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增强客户满意度:可靠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从而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4、缩短研发周期:在产品研发阶段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问题,避免在后期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和调整,从而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产品上市的速度。

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1、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FMEA 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评估其对产品整体性能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FMEA 通常包括故障模式识别、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影响评估、风险优先数计算等步骤。

2、故障树分析(FTA)FTA 是一种以故障为顶事件,通过逻辑推理和图形表示的方法,找出导致故障发生的所有可能的原因和组合。

故障树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产品故障的因果关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3、可靠性预计可靠性预计是根据产品的组成结构、零部件的可靠性数据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预测和评估。

现代设计理论之可靠性分配方法简介

现代设计理论之可靠性分配方法简介

可靠性分配方法(一)等分配法(无约束分配法)等分配法(Equal Apportionment Technique )是对全部的单元分配以相同的可靠度的方法。

按照系统结构和复杂程度,可分为串联系统可靠度分配、并联系统可靠度分配、串并联系统可靠度分配等。

(1)串联系统可靠度分配当系统中n 个单元具有近似的复杂程度、重要性以及制造成本时,则可用等分配法分配系统各单元的可靠度。

这种分配法的另一出发点考虑到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往往取决于系统中最弱的单元。

当系统的可靠度为s R ,而各分配单元的可靠度为i R 时因此单元的可靠度i R 为(2)并联系统可靠度分配当系统的可靠度指标要求很高(例如Rs>0.99)而选用已有的单元又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可选用n 个相同单元的并联系统,这时单元的可靠度远远大于系统的可靠度。

当系统的可靠度为s R ,而各分配单元的可靠度为i R因此单元的可靠度i R 为(3)串并联系统可靠度分配先将串并联系统化简为“等效串联系统”和“等效单元”,再给同级等效单元分配以相同的可靠度。

优缺点:等分配法适用于方案论证与方案设计阶段,主要优点是计算简单,应用方便。

主要缺点是未考虑各分系统的实际差别。

(二)按相对失效率和相对失效概率分配(无约束分配法)相对失效率法和相对失效概率法统称为“比例分配法”。

相对失效率法是使系统中各单元容许失效率正比于该单元的预计失效率值,并根据这一原则来分配系统中各单元的可靠度。

此法适用于失效率为常数的串联系统。

对于冗余系统,可将他们化简为串联系统候再按此法进行。

相对失效概率法是根据使系统中各单nini i s R R R ==∏=11/ 1,2,,ni s R R i n==()11ns i R R =--()1/11,1,2,,ni s R R i n=--=()元的容许失效概率正比于该单元的预计失效概率的原则来分配系统中各单元的可靠度。

重要度是指用一个定量的指标来表示各设备的故障对系统故障的影响,按重要度考虑的分配方法的实质即是:某个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可靠性指标)应该与该设备的重要度成正比。

基于权衡分析的汽车产品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

基于权衡分析的汽车产品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

基于权衡分析的汽车产品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汽车产品可靠性是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故障或性能下降的能力,在汽车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评估汽车产品可靠性,必须确定适当的指标和标准。

在实际生产中,汽车制造商通常会设计一系列的可靠性指标,以帮助评估和改进产品的可靠性。

然而,如何分配这些可靠性指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权衡分析,以确保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首先,汽车制造商需要确定适当的可靠性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分为技术指标和商业指标两类。

技术指标包括故障率、平均修复时间、故障成本等,用于评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

商业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品牌声誉等,用于评估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确定可靠性指标时,汽车制造商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权衡,确保产品在技术和商业上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其次,汽车制造商需要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需求,合理分配可靠性指标。

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政府监管机构、供应商、投资者等,他们对产品的可靠性有不同的关注点和需求。

例如,消费者更关心产品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政府监管机构更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供应商更关注产品的质量标准和交付周期,投资者更关注产品的市场表现和盈利能力。

因此,汽车制造商需要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合理分配可靠性指标,确保满足各方的期望。

最后,汽车制造商需要进行权衡分析,以确定可靠性指标的优先级和权重。

在实际生产中,汽车制造商通常会设计一套评估系统,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和关联性,确定其在评估过程中的相对权重。

例如,如果产品的故障率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更大,那么在分配可靠性指标时,故障率指标的权重应该设置得更高。

通过权衡分析,汽车制造商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可靠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评估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基于权衡分析的汽车产品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是汽车制造商在确定和优化产品可靠性指标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详解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详解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详解什么是可靠性预测和分配可靠性预测和分配是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方法,用于评估和预测产品或设备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以及将可靠性信息分配到不同组件或系统上。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在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制定测试和维修计划,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可靠性预测可靠性预测是一种根据过去的测试数据或经验数据预测产品或设备在未来运行中的表现的方法。

可靠性预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数据–从过去的测试和运行中收集到与产品或设备有关的数据。

• 数据清洗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可靠性建模和其他数学方法,确定与产品或设备有关的因素,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分析。

• 建立模型–根据已分析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产品或设备的可靠性。

• 预测可靠性–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产品或设备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

可靠性预测的关键是正确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如果数据不准确或模型不充分,预测的可靠性也会不准确。

可靠性分配可靠性分配是一种将可靠性信息分配到不同组件或系统上的方法,以确定每个组件或系统的贡献和重要性。

可靠性分配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可靠性需求–确定整个系统或特定组件的可靠性需求。

• 确定组件或系统结构–确定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 确定贡献和重要性–根据组件或系统的结构和可靠性需求,确定每个组件或系统的贡献和重要性。

• 分配可靠性–通过数学方法将整个系统可靠性分配到各组件或系统上,以确定每个组件或系统的可靠性目标。

可靠性分配的关键是准确地确定贡献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可靠性分配到不同的组件或系统上。

如果贡献和重要性不准确,或者分配不合理,最终的可靠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的应用可靠性预测和分配在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 产品设计和开发–可靠性预测和分配可以帮助制定测试和维修计划,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

• 维修和保养–可靠性预测和分配可以帮助制定维修计划,准确预测系统或组件的故障率,以及优化维修时间和成本。

可靠性理论及其发展

可靠性理论及其发展

1、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历程•可靠性的准备及萌芽期–上世纪30~40 年代期间开始形成可靠性概念,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德国和美国•可靠性理论的兴起及形成–20 世纪50 年代初,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发现不可靠的电子设备不仅影响战争的进行,而且需要大量的维修费用。

以1957 年发表了第一份可靠性研究报告《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为标志•可靠性理论迅速发展阶段–上世纪60 年代是美国航空及航天工业迅速发展的年代,故被称为“宇航年代”。

以《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的颁布为标志•可靠性工程深入发展的阶段–航空、航天及军事装备的需求•技术的深入发展•广泛的工程应用4、目前可靠性工作的反思•难以制定有效维修保障方案–由于可靠性工作结果的输出对故障的预计或分析的故障信息不准确,使得难以制定有效的维修和保障计划,比如会出现“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的情况,保障资源的配备也困难。

•仅根据内外场故障数据的统计推断是不够的。

•必须在可靠性数学基础上,强调对可靠性故障物理学的研究,发展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技术,以充分了解产品的故障模式、故障机理和故障位置等信息,才能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这些潜在故障的发生,并对产品可靠性进行有效设计和正确评价。

器件对电子设备,其故障可能发生在器件内部元器件-PCB的互连位置等处。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故障模型模型基本输入:产品设计信息、局部位置的应力历程ACEL ACEL ACEL ACEL ACEL1、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理论基础•产品强度分布-双峰模型使用初期:早期故障率较高稳定期:故障率最低,随机性;寿命后期:故障率也会高,故障主要是由疲劳导致;早期故障不能用传统的晚期故障可靠性模型来解释。

解释早期故障的强度分布也不能解释晚期故障特性;一种简单统计分布不能完全解释浴盆曲线。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 ACEL障机理。

可靠性工程师模拟题及答案2

可靠性工程师模拟题及答案2

可靠性工程师模拟题及答案21.关于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两者都与装备所遇到的环境密切相关,而环境条件不仅指寿命期遇到的极端环境条件,还包括整个寿命周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

2.关于平均修复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修复时间不是一个确定量,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一般只作为使用参数参考。

维修总时间与被修复产品的故障总数之比可以用来评估维修效率,而维修级别也会影响修复时间。

3.关于可靠性强化试验中高/低温试验剖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每步保持时间应包括产品完全热/冷透的时间和产品检测所需时间。

步长通常为10℃,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增加到20℃或减小到5℃。

起始点温度一般在室温或接近室温的条件下开始,而步长在高/低温工作极限后调整为15℃或更长。

4.关于可靠性增长试验(RGT)的说法,错误的是()。

RGT是产品工程研发阶段中的一个可靠性工作项目,但受试产品必须经过环境应力筛选才能进行试验。

RGT一般安排在工程研发基本完成之后和可靠性鉴定(确认)试验之前,其目的是通过近似于工作环境条件下的试验来暴露设备的故障。

5.下列不属于“通用质量特性”的是()。

舒适性不属于通用质量特性,而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都是通用质量特性。

6.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寿命试验是为了验证产品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可靠性或寿命要求的。

而可靠性增长试验是通过暴露设备的故障来逐步提高其可靠性。

7.制定综合保障计划的是订购方,其目的是确保装备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中得到有效的支持和维护。

8.制定综合保障工作计划的是承制方,其目的是根据综合保障计划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和工作计划。

9.纠正措施报告中必需包含截止日期、责任部门和故障证据,而故障费用不是必需的。

10.关于分布参数点估计解析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而矩法只适用于完全样本情况。

最好线性无偏和最好线性不变估计法只适用于定数截尾情况,而极大似然法适用于定数截尾情况,并且求解方法相对简单。

2024年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3篇)

2024年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3篇)

2024年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发展导语:数控机床是制造业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的可靠性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需求,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稳定的生产能力。

一、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是提升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2024年,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应用,一些新型材料将被广泛用于数控机床的制造中。

比如,高强度、高耐磨的合金材料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高温合金材料可以用于加热元件,提高加热效率和稳定性;耐腐蚀材料可以用于数控机床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将大大提升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并延长其寿命。

二、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将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2024年,预计数控机床将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操作,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控机床的自动监测、故障诊断和维修等功能,减少操作人员的负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机床故障率,提高可靠性。

三、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的应用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可以为数控机床提供更为精确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服务。

通过对数控机床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机床状态、运行状况和维护需求的准确预测。

这使得企业可以在机床出现故障之前进行预防性维修,避免因故障造成的生产停工和维修成本的增加。

同时,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合理和精确的维护计划,并及时分配维修资源,提高机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远程监控与维护技术的创新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监控和维护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将数控机床与互联网相连接,可以实现对机床进行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维修,降低机床维修和保养的成本和时间。

2024年,预计远程监控与维护技术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提供更全面、更精确的监控和维护服务,为企业提供更高可靠性的数控机床使用体验。

基于重要度的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

基于重要度的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
第 20
16 09
卷 年
第 4 7
期 月
Saf
et
安全与环境
y and Enviro nmental
工程
En gi nee ri
ng
Vol . 16 J ul .
No . 2 0 0
4 9
基于重要度的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
何明礼1 ,向晓东1 ,郭尹亮2
(1. 武汉科技大学冶金资源高效利用与造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81 ; 2.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 110004)
Abstract : The reliabilit y dist ributio n of co mplex system is o ne of unsolved issues in system safet y engineer2 ing. In t his paper ,t he Fault Tree A nalysis ( F TA) is int roduced into t he system reliabilit y dist ributio n. It wo uld be more reaso nable to dist ribute t he reliabilit y f ro m system to basic event s (co mpo nent s) acco rding to t he value of t he co mpo nent importance. There are t wo steep s to achieve t he reliabilit y dist ributio n. Fir st , t he target reliabilit y of a system is dist ributed to all t he minimum cut set s based o n reliabilit y dist ributio n t heory. The reliabilit y of a minimum cut set is t hen dist ributed to t he basic event s in t his cut set if t he relia2 bilit y of t his cut needs to be adjusted. This reliabilit y dist ributio n met hod can be used not o nly for a simple system where t he co mpo nent s are co nnected in series or in parallel s ,or bot h , but also fo r a co mplex sys2 tem , such as t he bridge co nnectio n p resented in t his system. Key words : reliabilit y dist ributio n ; F TA ;co mplex system ;co mpo nent importance ; minimum cut set

第三节可靠性分配

第三节可靠性分配
特点:反复进行,直至满意。
第三节 可靠性分配
优点:考虑了各部件的复杂性、重要程度和工作时间等差别,明确考虑了部件和系统失效之间的关系。 特征:串联系统,单元失效,系统失效,部件工作时间等于系统工作时间。
分配原则: 设整个系统可靠度为R,按等同分配法,Ai部件可靠度
优点:考虑部件得重要度。
故最后分配给第I分系统的可靠度为
假设:各部件互不相干,串联系统,系统可靠度已知为R。 则第i个分系统组件有ni单元,则分配给第I个分系统的失效率 实质是某个部件的失效率占整个系统失效率的比例,故该法也叫按比例分配法
假设:各部件互不相干,串联系统,系统可靠 分配原则:分配给每个部件的失效率正比于预测的失效率,即预测失效率大,分配给它的失效率也大;
R i( ti) e iti 1 iti
n部件Ai重要度为 i
则系统分配给Ai的可靠度 Ri*(ti )
R i * ( t i) e i i t i 1 ii Ri*(ti)eiiti
n设整个系统可靠度为R,按等同分配法,Ai部件 可靠度
工作时间等于系统工作时间。
二、可靠性分配的方法
n方法要点:
n假定系统为串联系统,n个部件失效率为常数,
系 容统 许的 失容 效许率失计效算率步为骤如下,:则s 分配到各单元的
n(1)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或手册确定出部件 的预测失效率(基本失效率)
i bi
n(2)依 i 定出作失效率分配时应赋予各个部件得 加权因子 i (其实就是百分比),因子计算方法
3、AGREE分配法 (3)计算出各部件分配的容许失效率
A2工作10小时的重要度、组件数和A4工作12小时的重要度、组件数分别为 缺点:未考虑元件已有的预计值(及再分配问题);未考虑各单元的重要度,复杂程度; (1)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或手册确定出部件的预测失效率(基本失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均可认为服从指数分布,分配给该发动机工作系统的可靠度
≤0.906(工作时间为200h),现用上述方法将其分配给各个分系统。
1建立航空发动机的层次模型 可以将某型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系统建立如下层次结构。这是一个两 层的结构,对设计水平对应的第二层结构进行评价。在这个结构中, 可以把设计水平看成新的目标层,将设计理论、设计经验和试验水 平看作准则层。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单层层次结构。
然后得到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指标,一致性指标率。
• 黄洪钟教授提出“串联系统可靠性的优化分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 响,本质上是一个模糊优化问题”
• 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能力的提高,对于这些基本 方法,如agree法,加权因子法,评分分配法等人们也相继提出了 一些改进的方案,使它们的工程实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 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兴起。 • 学者们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方法,这类的分配方法虽然适用范围 减小了,但求解精度却增加了。张科施就专为飞机顶层的设计提 出一种新的设计指标最优分配方法一协同分配法。利用可靠性分
U
i 1
m
i
U
U i U j i j
分别确定类因素和子因素的权重值。
为了便于专家给因素赋权,将评分等级设八级:特别重要(15)、很
重要(13)、重要(11)、较重要(11)、一般重要(7)、较不重要(5)、不 重要(3)、很不重要(1)、括号内的模糊数为基准分,专家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给出任意两个等级之间的模糊数的值。
配技术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第一篇论文的思路:
1.结合可靠性数据,用了3种可靠度函数(威布尔、指数、正态分 布)拟合,得出威布尔分布效果最好。 2.在计算过程中,主要考虑部件的故障率、维修性、部件在发动机 中的重要性和可得性4个方面的影响,在权值计算基础上得出该部 件的权重分数。 3.基于保障率的后续备件保障模型,建立了最小数量要求的目标函 数和约束函数,得出最优备件数。 4.再将目标函数改为基于最小费用的函数,约束函数不变得到最优 部件费用和相应备件数。
可靠性分配方法的发展
90年代以前,基于优化理论的最小努力函数法(花费
最小法) (1962年由Lioyd和Lipow提出的)。本质是一个单
目标的约束问题。在这时的分配系统也都比较简单,通常 是一些如桁架结构的系统。
• 进入90年代后,主要有模糊优化法和模糊评分分配法两方面。至 今,模糊评分分配法依然是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进行一级层次评判
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理论、设计经验和试验水平的相对重要度情况是
C₂和C₃相对C₁处在稍微重要和明显重要之间,并且C₃比C₂更重要。
得到专家评价表。
接下来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权向量的计算这里采用较为通
用的方法法。先将矩阵的列向量归一化,然后按行求和,最后再将
行向量归一化,得其权向量。
第二篇论文的思路:
1、用模糊的可靠性分配法对发动机进行可靠度分配。 2、用层次可靠性分配法对发动机进行可靠度分配。 3、建立了费用函数,对模糊分配法和层次分配法的分配结果做了 比较。
可靠性分配通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将可靠性指标分配给各个分系统,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要根据各个分系统 的复杂性、重要性等因素进行权衡。 2对比较复杂的分系统,分配的指标应低一点,因为复杂度愈高,要实现高 可靠度就愈困难。 3对工作环境恶劣的分系统或分机,分配的指标应低一点。 4对系统的关键部件,分配的指标应高一些,以保证系统能比较可靠地工作。 5对于在现场使用中便于维修或人工补救的分系统或部件,分配的指标可以 低一些。因为万一失效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工作能力,或采取补救 措施,不会影响使用。 6根据实践经验,对改进潜力大的分系统或部件,分配的指标可以高一点。 7对技术成熟的分系统,能实现较高的可靠性,或预期投入使用时可靠性有 把握增长到较高水平,则可分配较高的可靠度。
将计算得的平均值归一化。
最后,确定备择集。备择集的元素为各个分系统。故有: V={控制,润滑,防喘,防冰,指示及监控,防火} ={v1,v2,v3,v4,v5,v6}
2 求出相对失效系数 首先,分别对因素子集U1,U2,U3,U备选集元素的隶属度。
水平,制造水平,系统属性,使用维护四个方面对发动机进行全面的评定。即:
U={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系统属性,使用维护} ={U1,U2,U3,U4}
U1={设计理论,设计经验,试验水平}={u11,u12,u13} U2={力口工工艺,材料,质保水平}={u21,u22,u23} U3={技术难度,重要程度,工作时间}={u31,u32,u33} U4={环境条件,维修水平}={u41,u42}
航空发动机的模糊的可靠性分配
某型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系统是由控制、润滑、防喘、防冰、指示
及监控、防火六个分系统串联组成,其寿命均可认为服从指数分布,
分配给该发动机工作系统的可靠度度= 0.906(工作时间为200h),
现用上述方法将其分配给各个分系统。
1.建立因素集和因素子集。
由于对航空发动机研究比较成熟,认识也很深入根据大量可信的数据,可以从设计
计算一级评定向量,可得二级评判矩阵,得到分系统的相对失效系

3 目标可靠度的分配 将系统失效率指标λi和分系统的相对失效系数代入公式,即可求 出各分系统的失效率指标,进而得各分系统的可靠度指标。
航空发动机的层次可靠性分配
采用与上一次同样的系统。某型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系统是由控制、
润滑、防喘、防冰、指示及监控、防火六个分系统串联组成,其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