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产养殖 保护生态文明
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补水产养殖业发展之短板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21.04.011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补水产养殖业发展之短板王祖峰,于航盛,王紫阳,宋晨光,郑圆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100125)摘要:从水产养殖模式、尾水、用药、饲料、种业等五个方面梳理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分析当前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论述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短板;“五大行动”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
据统计,2019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5079万t,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78%以上,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6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渔业系统把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不断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2019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指导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两大重点任务,其中一个任务便是要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并要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5$1水产养殖业面临的短板对照《意见》内容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梳理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短板,主要有五个方面$1■1水产养殖绿色健康模式推广方面存在短板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养殖模式粗放,生态化养殖观念滞后,多数仍为“经验主义”和“人放天养”。
水产养殖业本身具有生产和生态两大属性,而在实际生产中,生态属性不仅未被挖掘,反之,部分从业者忽视生态环境承载力;过度开发利用水域滩涂资源;过度使用投入品;片面追求高产等现象比较普遍,加剧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
水产养殖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其生态化、健康化的基础$虽然目前已初步总结出一些现代养殖模式,但受困于观念、资金、资源、技术等方面制约,示范应用与大范围推广仍有局限,尚未形成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模式$1.2水产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推广方面存在短板传统水产养殖大多不具备养殖尾水处理或生态化治理设施设备,养殖尾水直排或未经生态化治理是目前导致水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3-15晚会曝光的青岛即墨区海参养殖清塘用药问题就是养殖尾水直排的典型案例。
浅谈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措施及意义
浅谈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措施及意义发布时间:2023-03-06T03:55:39.27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0月19期作者:普壮[导读] 近些年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深入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普壮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异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产站)云南石屏 662200摘要:近些年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深入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全国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各层级都对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减少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污染降到更低,做到绿色、生态、安全发展。
水产养殖由于与自然水体相连,极易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从而影响自然生态环境。
目前,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及药残等问题,这部分养殖用水如不经处理直接外排,必将对水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许多地方政府对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问题只是一味地要求减少污染、达标排放,甚至“不准养殖、一禁了之”,这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影响了广大群众对丰富高质水产品的需求。
减少水产养殖尾水对环境的污染作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加快推进养殖节水减排,要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是保障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长久之策。
关键词: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措施;意义引言水产养殖尾水若不及时处理,排放后会使周边水环境状况恶化,影响自然生态水体水质和水环境安全,并造成养殖产品的品质下降,进一步导致消费者对水产养殖产品和水产养殖业的信任降低。
目前,消费者对水产养殖产品的营养和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对水产养殖的环境安全也越来越重视,集中体现在对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养殖标准化、绿色原生态养殖等多个方面的关注。
政府应加强对水产养殖户的质量安全管制,提高养殖户的质量安全意识,并针对不同经营特征的养殖户推荐差异化的尾水防控措施以确保养殖尾水得到有效处理,能够达到排放标准,最大程度减少水产养殖尾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与生态文明建设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与生态文明建设养殖渔业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为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养殖渔业工作中,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与生态文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一、养殖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在养殖渔业工作中,养殖模式是关键环节。
传统的养殖模式常常存在着水质污染、养殖密度过高、饲料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养殖模式。
首先,可以引入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水质处理设备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此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导致的疾病传播和水质恶化。
同时,通过科学饲料配比和饲料品质的提高,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和对饲料资源的过度开发。
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在养殖渔业工作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是至关重要的。
养殖活动对水体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确保养殖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治理。
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污染问题。
此外,可以采用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技术,修复受损的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提升生态功能,改善水体质量。
三、科学养殖与病害防控科学养殖和病害防控是保证养殖渔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控措施,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损失。
首先,要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科学养殖水平。
保持养殖设施的清洁和良好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同时,要加强对养殖病害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四、生态补偿与可持续发展在养殖渔业工作中,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补偿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让养殖渔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养殖渔业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进行补偿,鼓励养殖业采取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
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 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要转变大水面渔业发展方式,通过发展生态渔业,实现大水面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充分融合,促进水域生态、生产和生活协调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禁止和允许渔业发展的空间予以明确,对允许发展渔业的大水面要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合理发展生态渔业,防止一刀切、不加区分地禁止所有渔业活动。
要坚持“一水一策”,合理选择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方式,以发挥渔业生态功能为导向开展增殖渔业,以严格资源管理为基础发展传统捕捞渔业,以科学合理为前提发展网箱网围养殖。
要加强监测和执法监管,维护大水面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大水面生物多样。
要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加强资金支持、规划引导、科技支撑、宣传推广等保障工作,形成环境优美、产品优质、产业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相得益彰的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格局。
据初步统计,当前湖泊和水库的养殖面积约占全国淡水养殖面积的52%,产量占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20%左右。
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对于建设水域生态文明、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推动产业融合、促进渔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
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是我国内陆渔业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水面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水域生态文明、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推动产业融合、促进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大水面渔业发展空间大幅萎缩,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亟需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根据大水面生态系统健康和渔业发展需要,通过开展渔业生产调控活动,促进水域生态、生产和生活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满足人民对优美水域生态环境和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为目标,有效发挥大水面渔业生态功能,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水域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相协调的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保护淡水渔业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浅谈
保护淡水渔业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浅谈在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保护淡水渔业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淡水渔业资源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维护水生态平衡、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淡水渔业资源是淡水渔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淡水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淡水渔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资源之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水生物资源。
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于保障我国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和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水环境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建立健全淡水渔业资源管理体系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规范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淡水渔业资源管理体系需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并且建立科学、规范的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确保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持续性。
2.加强淡水渔业资源的科学研究与监测淡水渔业资源的科学研究与监测对于保护和利用淡水渔业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加强对淡水生态系统、淡水渔业资源的研究,掌握淡水生态系统和淡水渔业资源的变化趋势,为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需要加强管控,规范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需要加强对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监管,打击非法捕捞和非法交易,防止滥捕滥卖淡水渔业资源,确保淡水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推广淡水渔业资源的生态养殖推广淡水渔业资源的生态养殖是淡水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方式。
生态养殖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优化饲料、改善养殖条件等手段,促进淡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治理,并实现淡水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需要加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大力推广淡水渔业资源的生态养殖模式。
2.维护生态平衡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淡水生态系统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有助于维护淡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水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85号 (资源环境类140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85号(资源环境类14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8.30•【文号】农办案〔2021〕108号•【施行日期】2021.08.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85号(资源环境类140号)提案答复的函农办案〔2021〕108号潘碧灵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生态养殖,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提案”收悉。
经商科技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法规体系,严格管控措施我国现行法律已对水产养殖污染防控进行了规定。
《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第二十二条、第五十七条、第六十五条和第七十三条等对科学合理养殖、水源保护禁止养殖、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监管等方面都作了规定。
《长江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第五十八条和第六十九条等对长江流域开放水域养殖、湖泊生态环境修复、养殖水域滩涂“三区”划定及规范管理等方面均已作出明确规定。
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以下称《绿色发展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法加强养殖水域滩涂统一规划,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要改善养殖环境,推进养殖尾水和养殖废弃物治理。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文件要求,会同生态环境部,依法依职能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管控措施,共同保护水产养殖生态环境。
二、关于加大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科技攻关力度为推进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十三五”期间,科技部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围绕水产生物种质创新、健康养殖和资源养护等关键技术环节都部署了项目,为推进我国水产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今年我部印发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的通知》(以下称“五大行动”),决定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12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12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19.11.26•【字号】鲁农渔字〔2019〕43号•【施行日期】2019.1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12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大数据局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2019年11月26日山东省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落实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精神,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到2022年,水产养殖业生产空间布局得到优化,主产区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达到40个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县达到6个以上,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新增100处以上,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到68%以上,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到2035年,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和监督体系健全,基本实现现代化,水产养殖业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主要任务(一)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
统筹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避让生态保护红线。
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
严格限制养殖水域滩涂占用,严禁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用途,保障养殖生产空间。
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倡议书(通用3篇)
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倡议书(通用3篇)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篇1针对当前水产养殖业存在的资源利用不合理、病害频发、产品质量不高、良种化水平低等突出问题,今年县水产站渔业生产指导工作开展了三个转变。
一是推行了水产健康养殖方式,从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商品鱼基地和渔业生产合作社入手,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创办试点、探索方向,提高水产养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水产养殖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
二是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在完善鱼种场良种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对水产良种的推广、扶持力度,提高水产苗种自主创新和选种保种能力。
做好渔业科技入户,普及科技知识,提高渔民利用先进科技增产增收的能力,促进水产养殖向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
三是实施水产养殖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在对养殖渔民提供健康养殖技术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对养殖生产过程中苗种、渔药、饲料等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强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病害测报等公益服务职能,提高水产养殖生产过程质量监管能力,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倡议书篇2当前,XX市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渔业在推动XX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市渔业产业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无公害、富硒渔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转变思维,立足于生态保护和长效发展,树立人水和谐、共生共赢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之路。
为此,我们向所有养殖户发出以下倡议:一、用生态理念经营渔业。
XX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任务决定了我市渔业发展必须在保护水质的前提下发展。
因此,我们要围绕水质保护,生态发展做好调结构、转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在优化养殖结构、品种结构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虑食性鱼类,严格控制投食性鱼类。
每一户虑食性鱼类必须达到90%以上。
少量投食性必须普及推广粪便回收技术,减少直排,净化水质。
2024年水产养殖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
2024年水产养殖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切实整治水产养殖存在的生态损害问题,促进我县水产养殖产业有序、健康和生态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按照“生态优先、依法依规、分类施策、谁污染谁治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对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水产养殖场所,依法依规有序实施关停转产,推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
二、整治目标相关镇街(单位)对辖区范围内全部养殖场所(含稻渔综合种养和藕虾共作)开展整治,重点打击新建、改建和复养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整治期间严禁新增各种水产养殖行为,对尾水直排或经处理后达不到《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要求的予以取缔,符合要求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整治范围尾水排入叮当河、通榆河及善后河和车轴河(242省道向西)等沿线及其支流、汉河的所有水产养殖场所。
四、整治时间水产养殖专项清理整治时间: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分为排查摸底、宣传发动、集中整治、建章立制四个阶段。
L调查摸底(2022年3月底前)。
各相关镇街组织专职人员对本辖区内的水产养殖情况统一进行调查核实,实行“一户一档”,全面登记养殖业主的基本情况、养殖方式、养殖进排水、尾水处理、养殖用地性质等基础情况,制定养殖位置图和现状图,形成具体实施方案。
2.宣传发动(2022年4月底前)。
各相关镇街在组织调查摸底的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组织人员登门入户,开展相关政策及法规宣传,并组织指导养殖户完成自查自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专项整治工作,营造全面参与、合力整治的浓厚氛围。
3.集中整治(2022年7月底前)。
各相关镇街要按照整治原则和要求全面组织开展整治工作,有效规范水产养殖行为,根据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的不同和改造能力的大小、养殖尾水污染程度,可因地制宜选用以异位修复为基础或以原位修复为基础的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经验交流
12 2பைடு நூலகம்19年第11期
本期 聚焦
聚力生态倒逼,提升渔业治理 体系能力水平。始终坚持“治水倒逼 促转型、生态优先兴渔业”,推动养 殖尾水循环利用、达标排放,提升渔 业水域生态环境。一是完成治理全覆 盖。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推进水产养 殖尾水治理工作,建成省级尾水治理 示范点180个,占浙江省总量的36%, 今年底前,湖州市将全面完成60万亩 治理任务。二是自我加压提标杆。制 定《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等 政策措施,提出比农业农村部更严的 排放标准,形成“三池两坝一渠一湿 地”等高效治理模式。三是落实责任 管长效。明确“谁污染谁治理”“属 地管理”的主体责任,夯实市、区 县、乡镇、村四级网格化管理,创新 水产养殖“塘长制”管理模式,开展 全域尾水治理智能化监管,推动尾水 科学治理和长效管控。
聚力平台优化,促进渔业绿色发 展集聚集约。坚持“集聚、集约、集 成”,全面调优区域布局、产业结构 和要素配置。一是抓产业平台。在浙 江省率先完成县域《养殖水域滩涂规 划 》, 全 力 推 进 吴 兴 、 南 浔 、 德 清 、 长兴等4个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 建设、创建率列浙江省第一。二是抓 科研平台。强化与大院名校合作,打 造南太湖渔业科技创新平台等一批科 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罗氏沼 虾遗传育种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
聚力模式创新,推动渔业绿色 发展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 态高效养殖模式,推进渔业增效增 收。一是稻渔综合养。探索推广“稻虾”“稻-鳖”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建成各类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示范区 9.2万亩,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 比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增加90%以上。 二是生态跑道养。推行池塘循环水跑 道养鱼等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建成 养鱼跑道300多条。如南浔区“跑道 鱼”产品实行订单销售,售价高于市 场价格20%。三是物联智慧养。创新 研发应用物联网智能养鱼模式,推广 运用渔业物联网4909户,养殖主体实 现生产信息动态监测、设施装备自动 控制。四是产业融合养。推动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扩宽渔业产业链增值 空间,建成产值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 范性渔业全产业链2条、全国休闲渔业 示范基地1个、省级休闲渔业精品基地 7个,休闲渔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
中国水产学会2024年工作要点7篇
中国水产学会2024年工作要点7篇篇1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水产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推动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水产学会在2024年的工作中,将围绕以下几个要点展开。
二、工作要点1. 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学会将继续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论坛及培训班,促进国内外水产学术交流和合作。
重点围绕水产养殖、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健康、渔业经济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提升我国水产科研水平。
2. 推动水产科技创新学会将积极联合相关单位和企业,推动水产科技创新,提高水产良种选育和养殖技术水平。
加强智能渔业装备研发与应用,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学会将积极参与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价,推动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
4. 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学会将深入研究渔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加强渔业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渔业产业化水平和竞争力。
5. 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学会将加强内部管理和团队建设,提高学会服务会员和行业的能力。
完善学会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学会宣传和信息发布,提高学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重点任务1. 实施水产科技创新计划学会将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实施水产科技创新计划,推动水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重点支持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与推广,提高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加强渔业人才培养学会将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渔业人才。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水产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 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会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水产技术和经验。
加强与国外相关学术组织的联系,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提高我国水产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学会将积极向政府反映行业诉求,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水产养殖环保的措施
水产养殖环保的措施1. 加强环保意识水产养殖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引导员工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按照规定要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向公众传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消费者选购环保型产品。
2. 循环利用资源水产养殖企业应重视资源利用的循环和再利用,在养殖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生态滤池和生物处理技术,利用水草等生态资源对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加强废弃物处理水产养殖企业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水,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处理,就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
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应加强废弃物的分类收集与处理,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环保法规,对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同时可以采用压缩和沼气发电等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
4. 生态种养结合水产养殖企业应倡导生态种养结合的经营模式,推广生态休闲渔业。
通过与环保组织合作,引导农民开发观光园区,种植水草、沿湖种树等,努力打造环境美丽,空气清新的生态园区。
同时,引导农民由单一水产养殖向多元种植、生态园区开发等多种经营模式转变。
5. 实施环保管理水产养殖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和管理,推行责任制,实现环保和安全生产的双重目标。
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建立企业环保档案,逐步实现企业绿色发展。
6. 与政府合作推进环保水产养殖企业应与政府联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法合规经营,通过政府渠道了解行业动态和环境政策,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并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企业环保工作,为实现环保水产养殖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实施水产养殖环保的措施对维护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加强环保意识,采取循环利用资源、加强废弃物处理、生态种养结合、实施环保管理和与政府合作等措施,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二)加强政策保障。各镇要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在我县镇村已基本办理养殖证的基础上,对于符合海洋功 能区划且没有权属争议的,应加快海域使用证申请办理,加强海域的使用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海上养殖 有证、有偿、有序、有度,有效保障养殖生产空间,保护养殖渔民的合法权益。要落实海上养殖保险保费补贴资金,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相关部门要围绕“增品、扩面、提标”,落实完善养殖保险具体政策,满足各镇养殖户参保需求 ,提高渔民海上养殖抵御风险能力。要结合实际,制定养殖主体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与经营权、承包权相匹配的 政策措施,强化升级改造的推动力。结合诏安湾综合整治和八尺门海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相关工作要求,将我 县在诏安湾所辖海域列为海上养殖转型升级重点区域,由前楼镇、陈城镇、杏陈镇加大推进力度,以点带面、重点突 破,推动全县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工作。
水域滩涂养殖证办理环节,可由乡镇直接申请办理,发挥其管理作用。各镇统一规划布局管理养殖用海,有效 解决海上养殖持证少、规范难的问题。通过证件管理,推动属地镇政府、村(社区)管理职责,协调整合调配乡镇 船管员、管理船艇、村(社区)等管理资源,组建镇、村(社区)海区日常管理队伍,辅助乡镇综合执法,集中开 展海域养殖管理,提高属地镇政府、村(社区)海域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率。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工信局、海洋与渔业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科技局
(九)探索发展“渔旅结合”。探索养殖+产业模式,以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为契机,通过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塑胶 渔排、塑胶浮球,与发展休闲渔业相结合,实现渔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有机融合,培育出 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有效地为养殖转型提供出路。在湾、苏峰湾等地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海区,配套建设 观光摄影点、休闲垂钓点等设施,发展渔家乐、休闲垂钓、渔事体验、研学等渔旅融合业态,实现海上养殖和生态 旅游紧密融合,推动“渔旅结合”高质量发展。
发展水产养殖 保护生态文明
哈密瓜是一类优良甜瓜品种,果型圆形或卵圆形,出产于新疆。
发展水产养殖 保护生态文明杨中宏(德宏州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芒市 678400)水产养殖即水产生物的养殖,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
水产养殖高密度、高德宏州自然资源丰富,河流多、水库多、水质好。
由于立体气候明显,使得高海拔水库一般在1200 m,低海拔水库也在600~800 m。
水资源丰富,热区优势显著,发展渔业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依洛瓦底江水系有土著鱼类75种,经济鱼类20种,稀有鱼类6种,国家级水生动物4种。
通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渔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州内每年生产的水产品除满足当地市场供应外,还有1/3的产品销往邻近的州、市及缅甸北部边境地区。
全州丰富的渔业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渔业发展潜力较大。
一、水产养殖业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建设,科学规划水产养殖,既要保护水体及生态环境,又要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还要维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一)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1.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主要是以稻鱼共生理论为指导,利用人工新建的稻田鱼凼工程,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促进稻鱼共生关系,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截至2018年,全州稻田养殖面积 7953.33 hm 2,价格达50元/kg,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努力整合教育、农业、林业、党校、双创中心、基层党校、双创学校等平台资源,结合澄江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需求,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相关村委会的支持下,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和就业技能。
注重学用结合,采取入户回访、电话询问、班级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及时答疑,到田间地头现场查看并进行跟踪调查服务,巩固培训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社会影响力。
(四)多渠道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后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等问题,按照《澄江县深入推进抚仙湖径流区土地休耕轮作及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鼓励外出流转耕地承包经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建各种类型合作社、引入来料加工企业、扶持自主创业、拓宽群众外出务工渠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措施等7个方面,全力解决抚仙湖径流区土地流转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拓宽土地流转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提供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基本条件
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基本条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是指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水产品养殖并推广养殖示范,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保护水环境的一种特殊区域。
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优越的地理环境: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选择的地理位置应具备良好的水质和气候条件,如清澈的水源和充足的阳光资源,以便为养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丰富的水产资源:示范区选择的水域应具备丰富的水产资源,包括各种优质的鱼类、虾类、蟹类等,以便开展高效的养殖和示范工作。
3.先进的养殖技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要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养殖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家和人才,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水产品养殖的效益和品质。
4.完善的管理体制:示范区应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包括养殖场的规范化管理、水质安全监测和疫病防控等,确保养殖过程的健康和安全。
5.绿色环境:示范区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环保措施,降低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持水体的清洁和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6.产业链的完善:示范区应建立起完善的水产品产业链,包括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调和有机连接,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7.养殖员的素质提升:示范区要注重培养养殖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高其行业素质,同时加强对养殖员的执法和管理。
8.科研与创新:示范区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研究和创新工作,推动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技术的进步,提高示范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9.社会支持和参与:示范区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共同打造的合力,确保示范区的健康发展。
总之,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需要具备良好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体制等条件。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创新,才能实现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水产站的工作总结
2024年水产站的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2024年是水产站的发展与改革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水产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水产站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
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体员工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绩。
二、技术创新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积极探索水产养殖新模式、新技术,促进养殖效益的提高。
在2024年,我们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如智能养殖、水质监测与控制等,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和示范项目。
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我们成功研发了一套适应当地水产养殖条件的科学养殖模式,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益,为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引领。
三、水产资源保护在水产资源保护方面,我们坚持科学管理,严格限制捕捞与养殖的规模,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培育,推进生态恢复和重建。
同时,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减少水产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为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质量安全监管我们高度重视水产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了对水产养殖、捕捞、加工等环节的监管。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排查和处理质量安全隐患,提高了水产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水产站的日常巡查和监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协作合作在2024年,我们充分发挥水产站作为水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平台的作用,加强了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农民合作社等的合作交流。
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推动技术和经验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和产业联盟,促进了水产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六、员工培训和队伍建设我们始终把员工的素质提升和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了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注重对员工的关怀和激励,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团结向上的水产站工作队伍。
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有何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有何关系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乡村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肥沃的土地等。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为乡村的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保护好山林资源,可以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特色中药材或养殖家禽;保护好水资源,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或者开发乡村旅游中的水上项目。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
如今,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宁静、美丽的乡村生活。
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不仅能留住本土的人才,还能吸引城市里的人才前来创业、居住。
他们带来新的理念、技术和资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推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农民的收入增加,他们就有更多的资金和意愿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比如,农民可以购买更环保的农业生产资料,采用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例如,修建更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改善乡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随着乡村产业的发展,农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会逐渐提高。
他们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方面也有着密切的融合。
生态农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又能保护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比如,采用有机种植方式,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业也是两者结合的重要领域。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阳府函〔2019〕95号
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阳府函〔2019〕9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专项督察反馈意见,加强我市水产养殖业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现对加强我市水产养殖监督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水产养殖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做好水产养殖监督管理工作是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现有水产养殖业的养殖模式影响水体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现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等。
按照国家海洋督察的要求,我市要以问题为导向,落实整改措施,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依法规范水产养殖项目建设和健康生产管理,促进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以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发展现代化养殖产业为动力、以整改现有水产养殖行业和加强监督管理为抓手,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打造我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品牌,实现养殖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措施以属地管理为基本原则,以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主体开展水产养殖监督管理工作,市直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开展指导工作。
(一)加快海域使用权证和滩涂养殖证的发放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完成《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编制工作,划定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区域范围,2019年6月前完成辖区内水产养殖行业的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本地区水产养殖行业的区域分布、养殖面积、养殖模式(含精养、粗养、工厂化养殖和高位池等)、养殖品种、养殖用水取水和排放情况等内容并建立台帐。
渔业养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渔业养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渔业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渔业养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渔业养殖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种植农作物的收益有限,难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
而渔业养殖具有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可以提供稳定且可观的收益。
农民通过养殖各类经济效益较高的水产品,如鱼、虾、蟹等,不仅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还能减少农村人口流失,稳定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渔业养殖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渔业养殖的发展离不开养殖设备、饲料、养殖技术等配套产业的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养殖设备制造业、饲料生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兴起,刺激了农村投资和创业的热情,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同时,渔业养殖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带动了水产销售、加工等环节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再次,渔业养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由于渔业养殖需要一定的鱼塘或水域作为栖息地,这就要求农村地区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
养殖水域的建设和管理不仅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包括水质监测、饲料管理等方面。
这种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促使农村地区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
渔业养殖的发展使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变得更加清洁,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农民和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渔业养殖的发展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渔业养殖也为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供了新的资源支持,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渔业养殖的发展还丰富了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创造了更多的社交活动和体验机会,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融合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生态文明作者:杨中宏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6期杨中宏(德宏州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芒市 678400)水产养殖即水产生物的养殖,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
水产养殖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导致了水质环境污染。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优化水产养殖业空间布局,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现质量兴渔的关键在于合理布局生产空间,同时也是推进水产养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
德宏州自然资源丰富,河流多、水库多、水质好。
由于立体气候明显,使得高海拔水库一般在1200 m,低海拔水库也在600~800 m。
水资源丰富,热区优势显著,发展渔业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依洛瓦底江水系有土著鱼类75种,经济鱼类20种,稀有鱼类6种,国家级水生动物4种。
通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渔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州内每年生产的水产品除满足当地市场供应外,还有1/3的产品销往邻近的州、市及缅甸北部边境地区。
全州丰富的渔业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渔业发展潜力较大。
一、水产养殖业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建设,科学规划水产养殖,既要保护水体及生态环境,又要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还要维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一)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1.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主要是以稻鱼共生理论为指导,利用人工新建的稻田鱼凼工程,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促进稻鱼共生关系,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截至2018年,全州稻田养殖面积7953.33 hm2,价格达50元/kg,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2.革新养殖结构。
在稻田养鱼发展初期,可以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较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相应试点的不断增加,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建设“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生态渔业,现在的稻田养殖是水稻种植与多种水产(鱼、虾、蟹、鳖、泥鳅等)共同养殖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形成人们所需求的优质稻米和名优水产品等物质财富,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稻田养殖取得了较高的产品收益,使得稻田养鱼的养殖结构不断革新。
3.提高科技投入,改善管理质量。
一是相关部门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科学养殖方案,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优惠,减少农民发展成本,解决其后顾之忧,进而提高其养殖的积极性,改善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是进行定期的渔业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农民专业知识和养殖技术水平,促使稻田养鱼产业形成高标准的产业管理模式和销售模式。
为了维护养殖户的权益,相关部门制定相应制度,用于严惩偷鱼者及恶意造成稻田毁坏的人员。
三是对于稻田养鱼技术方面,组织技术咨询活动,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依据当地产业中出现的情况,制定适宜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于鱼苗病害防治方面,加大治理力度,改善鱼苗成活率,为农民的收益提供保证。
(二)养殖现状2018年全州水产养殖面积747.6 hm2(主要是滩涂、塘坝、小水库和低凹农田开挖的池塘等),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860 hm2,水库养殖面积561.6 hm2,还有稻田养鱼7953.33 hm2。
水产品产量达到46 524 t,其中淡水养殖产量29 836 t,占水产品总量的64.13%;水库养殖产量1796 t,占水产品总量的3.9%;稻田养殖4249 t,占水产品总量的9.13%。
目前,在全州已建成的小(二)型以上水库66座,19座小(一)型、42座小(二)型水库分属农村集体,占小型水库总数的73.7%。
从功能管理上讲,有饮水、灌溉、旅游、发电、水产养殖的不同功能;从行业管理上讲,有企业、旅游、水利、农民等分别对其进行管理,农业部门不负责对其具体管理,只是对养殖户(单位)进行水产养殖技术指导。
如何解决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渔业部门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水库水产养殖主要还是由水库业主进行粗放散养,即年初投放一定的鱼种,到年底或几年后拉网或撤水收获。
芒究水库及其他水库开展的库区网箱养鱼,养殖户收益十分明显。
只因芒究水库是饮用水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通过调查全州开展网箱养殖情况来看,网箱养殖使得水库水体变黑,恶化加速,所以才取缔水库网箱养殖。
(三)增殖放流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并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重点行动和举措,保护和恢复原有鱼类种质资源,增加江河、库区经济鱼类种群数量,维护生态平衡。
渔业资源保护增殖放流地点分别在瑞丽江上游龙江水利枢纽电站库区、芒市大河风平江段、瑞丽江畹瑞大桥江段、陇川南宛河章凤段、大盈江太平江段5个增殖放流点。
这些增殖放流点水面宽阔、水流平稳、生物饵料丰富,有利于增殖放流鱼类栖息生长并形成规模产量。
增殖放流,前后共开展30次放流鱼700多万尾,放流品种多达10种以上。
其作用:1.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的群体。
通过增殖放流,人工补充鱼类资源到水里,这样就增加了数量,改善了生物的种群结构,同时也能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有些濒危的物种就是现在水里面很少需要受到保护的品种,通过增殖放流可以增加其数量,起到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作用。
2.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
根据放流的品种不一样,其作用也不一样,现在放流一些滤食性的品种如一些鱼类、贝壳类,它们可以滤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通过这种作用可以净化和改善水质。
3.促进渔民增收。
近几年大规模放流水生生物经济物种,放流之后经过一段时间鱼类生长,渔民再去捕捞,渔民捕捞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如鲫鱼、胡子鲶、鲤鱼、鲮鱼这些品种投入和产出比是很高的。
另一个方面是增殖放流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扩大社会影响,让各界人士都来关注,水生生物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来支持帮助并提高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社会效益显著。
二、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工作是推进水产养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优化水产养殖业空间布局,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一)加快《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要将养殖水域滩涂纳入当地国土总体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统筹安排。
按照农业农村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有关要求,依法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二)科学调整水产养殖生产布局要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水平,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确定养殖水域滩涂利用总体布局。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要水域,要彻底清理“三网”(网箱、网围、网拦)养殖,在限制养殖区要科学确定养殖容量,严格控制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强度,禁止在湖库投放无机肥、有机肥和生物复合肥,要稳定池塘养殖,发展工厂化等人工可控环境水产养殖,保持水产养殖基本生产能力,保障市场基本供给。
(三)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模式要重视养殖技术模式的创新,大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技术,并依据不同养殖水域有针对性的推广不同类型的生态化养殖技术。
对于宜渔稻田,要依据其区域性和资源性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不同类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实施种养结合,为减少稻田化肥和农药用量发挥水产养殖的作用,实现稻渔绿色发展目标。
(四)推动渔业信息化管理方式创新各地要以“互联网+渔业”为抓手,打造行业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价格信息、市场分析预警、渔需物资服务、在线监测等为一体的渔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完善渔业生产主体动态数据库、水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发布平台、渔需物资服务信息等功能,提升渔业管理信息化手段,以服务促管理。
三、发展建议过去的几年,虽然渔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由于渔业基础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低、投入不足、渔业服务和监管手段落后,使得全州广阔的宜渔水域、优越的生态环境等优势或潜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特别是水库水产养殖水域利用率低、单产低,产业类型单一、产业特色不够凸显、产业带动消费层次低等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人流、物流的不断增多,水产养殖业应进一步有效推进,丝毫不得放松。
要走产业化开发之路,对水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把产业带动消费层次提升起来。
(一)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目前,全州人均占有水产品已达18 kg,已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多。
也就是说水产品鲜活市场上“供过于求”,若任其发展,会造成渔业价格低,最终导致渔农收入降低。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对水产品进行精深加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二)多层次开发产品将罗非鱼的开发作为重点,同时兼顾名、特、优、新和土著鱼类的开发。
德宏州作为全省罗非鱼出口创汇重点渔业基地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人流物流将会大幅提升。
要顺势而上,将罗非鱼的开发作为重点,加大罗非鱼产业化开发力度,扶持罗非鱼加工厂建设,在水产品出口创汇方面有所作为。
同时,加大名特优新和土著鱼类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力度,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三)将水库库区养殖作为首选突破口对罗非鱼进行产业化开发,先充分利用好现有库区水面,建设罗非鱼库区网箱养殖基地。
另外,充分利用库后地理和水源优势,开展库后标准化池塘水产养殖基地建设,进行无公害、规模化水产养殖。
再根据水库的海拔、水温等,因地制宜养殖鱼种。
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对水库进行重新定位、高水平规划、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政府、开发商和水库周边群众共赢,实现农业、电力、渔业和旅游业四兴。
凯邦亚湖、麻粟坝水库以旅游为主兼以生态养鱼;对现有较大的龙江电站库区、弄令电站库区、芒里电站库区水面,可在3‰的水质污染安全系数内实行限制网箱养鱼并兼生态养鱼;小(二)型以下水库除险加固后,原则上可定为养鱼库区。
(四)延伸产业链面对人流、物流不断增大。
要将家庭式的农家乐进行企业式运作,形成以第一产业(水产养殖)带动第二产业(运输、加工)和第三产业(休闲服务)。
在养殖环节上,培育市场需求较大供给缺乏的名特优鱼类;在运输环节上,由加工厂牵头组建运鱼合作社;在加工环节上,除加工鲜鱼片、胶原蛋白、鱼油等高副加值出口产品外,加工生产一些旅游和鱼粉等产品;并扩大现有的家庭式的农家乐休闲垂钓项目,引入企业运作模式,应对多种人群、多种层资消费并实现产业延伸。
(五)改善水质环境通过增殖放流来恢复渔业资源、修复水生生物资源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共赢。
同时,让渔民们熟知渔业法律,有效掌握捕捞作业所需的基本技能,掌握安全救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切实保障广大渔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范渔业安全生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