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岩石与地貌ppt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3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3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湖南株洲一模)平槽流量是河槽(又称河床)在水位与滩面齐平情况 下的过流能力,能综合反映河流主槽的形态和大小。河床的“驼峰”河段(指 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会使水流和泥沙沉积 发生改变。下图为黄河下游典型年份依次从花园口到利津四个观测点河 流平槽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1~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河北唐山统考模拟预测)河道中心滩、沙洲、沙坝等造成河床分汊, 多形成辫状河道,其形态常常不稳定。下图为某河段内辫状河道的一次演 变过程。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河段最适宜发育 辫状河道的是( A ) A.长江河源区 B.黄河中游 C.珠江中下游 D.塔里木河下游 14.图示辫状河道的演变期间,中心沙坝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和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风力搬运和流水侵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第3题,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积水风化而成,壶穴坑是河流挟带沙粒侵 蚀而成。图中②③点位于河谷地区,受河水侵蚀作用强,可能有较多壶穴坑 分布,但不易出露。①④点分布海拔较高,但①位于山脊处,风化作用更强 烈,所以图中风化坑可能主要分布在①研究点。故选A。第4题,壶穴坑是 河流挟带沙粒侵蚀而成,由于旋转水流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坑平面形态和口 径边缘更圆,A、C错误;壶穴因河水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 河流中断层、岩性不同或是跌水的下方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 深的坑穴,因此壶穴坑的宽深比更小,B错误;由于旋转水流挟带沙粒不断侵 蚀壶穴坑底部,不少壶穴底部不平,往往向下凹陷,因此风化坑底部更平,D 正确。综上所述,选D。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8讲 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8讲 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岩溶作用进一步 加强形成峰林
峰林发育晚期残 存的孤立山峰
孤峰发育晚期
图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 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 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 形成过程:喀斯特地面经溶蚀及岩溶塌陷后,形成口大底小 的倒锥状的封闭洼地景观。地表水沿可溶岩裂隙密集地段溶 蚀而成的是溶蚀漏斗,其深度不大,斗壁和缓,斗缘不明显, 外形多成碟状,当进一步向下加深时,斗壁逐渐陡峻并且有 明显的斗缘,成为漏斗状;地下可溶性岩溶蚀后会形成大小不 一的洞穴,在重力作用下,覆盖在洞顶上的土层或岩层崩塌, 进而形成的则是塌陷漏斗。漏斗底部通常有通道(或落水洞) 通往地下,起着集水和消水的作用,并伴有积土、碎石堆积。
1.地表喀斯特地貌: 2.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 帘
资料来源:VCG
(6)石幔或石帘:
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 淀而成,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特别提醒】:喀斯特作用的基本特征
喀斯特作用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其特征表现为发展过程中 的“三主三辅”,即以地下水为主,以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 械过程为辅;以溶蚀为主,以淀积为辅。
小结:喀斯特的类型——喀斯特地貌景观发育顺序
构造运动的稳定性决定着喀斯特地貌演化的进程。在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条件下,如果气候因素无重 大变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可按以下阶段进行: 1、早期,地表水沿着岩层表面的裂隙向下流动,形成大量溶沟和石芽、少量落水洞和溶斗,出现地下河道; 2、中期,溶斗和落水洞扩大,地表密布着规模不等的喀斯特洼地、干谷。除主要河道外,地表水流大都进 入地下河道,形成完整的地下水系; 3、晚期,溶洞进一步扩大,地下河及溶洞的顶部不断坍塌,地面破碎,许多地下河变成明流,形成溶蚀谷、 天然桥、喀斯特洼地以及峰林; 4、末期,溶洞顶部进一步坍塌,地下河均转变为地表水系,地面高程降低,残留少数孤峰或残丘,出现喀 斯特平原。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2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2  鲁教版必修1

沉积岩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ppt课件
堆积 沉积岩
侵蚀 搬运
变质岩 岩浆
ppt课件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变质岩的形成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ppt课件
三类岩石的成因
硅铝层(密度约2.7)
地壳 硅镁层(密度约2.9)
平原
浅海
海平面
0深
度 千
10 米
20
()
30
地幔(密度约3.3)
40
地壳结构示意图 ppt课件
在地壳中的 组成成分 位置
密度
分布特点
硅铝层
上部
氧硅铝为主 较小 钠钾也较多 (约2.7)
分布不连续
硅镁层
下部
镁铁钙成分 较大 相对较多 (约2.9)
连续分布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ppt课件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ppt课件
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ppt课件
堆积 沉积岩
侵蚀 搬运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ppt课件
沉积岩及特点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 石 圈 与 地 表 形 态
ppt课件
本节的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 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021届高考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课件(共30张ppt)

2021届高考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课件(共30张ppt)

D
8.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018·高考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 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 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 8~9题。
9.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 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 石的岩层新。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 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形成谷地 或盆地。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地 质地貌的形成过程
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只能由岩浆生成 花岗岩(侵入岩) 玄武岩(喷出岩) 侵入岩坚硬致密 喷出岩常有气孔
沉积岩
外力作用生成 如石灰岩/砂岩/页岩 有明显层理,可能
含有化石
变质岩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 变质生成 如大理岩/板岩/ 石英岩/片麻岩
(高考经典题)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❶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 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❷。据此完成(1)~(2)题。
4.看变质岩:变质岩受岩浆岩影响而形成,变质岩 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5.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 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 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6.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C
5.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

【高中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二:岩石圈与地形ppt

【高中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二:岩石圈与地形ppt

一、知识整理
5、我国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来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内陆较远处,改善了水
分条件。 大河的流向,沟通了东西交通。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复杂多样的地形:有利于综合开发。
山区面积广大:林业发展、矿产丰富、名山旅游、沿海丘陵海岸
线曲折,有利于航运和开发海洋资源。
(联系实例:如太平洋两岸)
一、知识整理
3、内外力作用下的地形分布 (1)地形的划分(地形与地貌都是指的地表形态) 大陆与海洋(地球上最大的地貌单元)
海洋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盆、海岭等
一、知识整理
陆地地形:五种地形 山地(群山连绵,岭谷交错。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 于200米) 丘陵(坡度较缓,连绵的低矮山丘。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 高度小于200米)
一、知识整理
(3)中国地形(熟悉、判读中国地形图) ①地形基本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②多山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 -武夷山、台湾山脉) 其它走向(贺兰山和横断山、阿尔泰山和祁连山、喜马拉雅山 脉)
一、知识整理
(4)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道路建设:山区工程量大(如西南铁路、青藏铁路的冻土层)
水利工程:坝址选择宜在狭窄的河谷段、为防漏则尽量避开断层 或石灰岩地层。(如南水北调的地势影响、三峡工程的坝址选 择) (5)旅游资源
山地、峡谷、喀斯特地貌等
(6)人口与城市的分布 平原、沿河、河口等地,人口与城市集中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广布:江南丘陵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9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9

3、板块移动与地貌: (1)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2)板块挤压(消亡边界)
①陆块与洋块聚合,形成海沟、岛弧 和海 岸山脉 ②陆块与陆块碰撞,形成山脉 总结:地球上的海陆分布,陆地上的宏观格局, 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阿 尔 卑 斯 山 脉
安 第 斯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3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3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网络自建 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提素养关键能力
考点一 风成地貌
核心归纳 1.影响风蚀强弱的因素
2.雅丹地貌的形成
3.根据雅丹地貌的垄脊走向判断风向 垄脊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如下 图。
真题剖析
(2021·湖南卷,节选)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 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该 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一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 成下题。
(2)在海岸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 提示 上部自左向右: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蚀柱 下部:海蚀崖
四、冰川地貌 1.冰川分类
依据是冰川的形态与规模
类型 分布
特征
大陆 主要分布在 南极洲 冰川
和 格陵兰岛
上 面积大,冰层厚
山岳 主要分布在
中低纬度高海拔
冰川
地区 规模远较大陆冰川小,是 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
推测L月和M月可能
分别是( D )
A.3月、5月 B.9月、7月 C.8月、6月 D.5月、9月
命题 流经干旱、半干旱区的河流是“生命之河”,为荒漠区的人类与其他各 解读 种生物提供水源。研究风沙活动与河流宽窄变化的关系,有助于人类
更好地认识荒漠区的河流演变,保护好生命之源
我国西北地区 调用
冬春
季节多大风,风沙活动频繁,此时河流径流量小,
过重构人地时空,增强学生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增强人地协调的观念 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 地下 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 调用 特地貌主要有溶洞、 石钟乳 、石柱、石笋及地下河等。形成 知识 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作用的实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 的溶蚀和 淀积 作用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3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3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4.图中乙、丙代表的钙华沉积模式是( C )
A.泉水沉积、河流沉积 B.湖泊沉积、沼泽沉积
C.泉水沉积、溶洞沉积 D.河流沉积、湖泊沉积
5.图甲中的钙华沉积模式若发生在暖热地区,则河流最可能演变成( A )
A.湖泊
B.沙地
C.洞穴
D.急滩
6.钙华沉积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分异特征,推测我国西南地区河流相钙
华冬、夏季分别形成( D )
A.致密层、致密层 B.疏松层、疏松层
C.致密层、疏松层 D.疏松层、致密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第4题,据图可知,钙华的沉积模式与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乙代表 泉水沉积;丙在岩溶发育地区,普遍存在着溶洞中钙华沉积的现象,属于溶 洞钙华沉积模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5题,河流系统中形成 的钙华坝在暖热地区由于沉积速率快,易形成较高的坝,高坝可能阻断河流, 从而形成较大的湖泊,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6题,钙华在温暖 气候环境沉积速率较快,而在寒冷气候环境沉积速率较慢,表现出明显的季 节分异规律,由此可推知,我国西南地区河流相钙华夏季沉积速率较快,冬 季沉积速率较慢,普遍发育夏季致密层和冬季疏松层,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巫头剖面的风暴潮沉积物最多,主要原因是( C )
A.距海较远,保存较好
B.沙丘低矮,利于沉积
C.接近湾顶,潮位较高
D.迎风一侧,风大浪高
8.与沙丘砂相比,风暴潮沉积物( D )
A.平均粒径较小 B.磨圆度较高
C.分选性较好
D.含有海洋动物碎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共30张PPT)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共30张PPT)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复习课
课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课本文字、图片,准确掌握地球内部圈层 结构及岩石圈构成,对比阐述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 特征,并能准确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2、通过复习课本图文,正确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
2、读下面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问题 (1)填出地壳物质循环运动的四个组成部分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岩浆 D 和E 均属于 岩浆岩 (2)C 经过上升冷却凝固 转化为 D,B 经过 重熔再生转化为C (3)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的是 A (字母)
二、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 外力作用
2、三大类岩石对比
岩浆岩
岩浆上升 冷却凝固
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
侵入岩:结晶度好 喷出岩:具有气孔构 造
沉积岩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石灰岩、 砂岩、页岩
常含有化石
变质作用
大理岩、板岩、 石英岩、片麻岩
具有片理结构
能力提升:
⑤ ⑥
图中②为石灰岩, ④
1、④为——岩,

⑤为——岩,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共30张PPT)
1.右图为某地层示意图。从P点向下钻井,当 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 测到( )
A. 天然气、水、石油
B. 水、石油、天然气
C. 石.洫、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比较右图中河流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2~3题。 2.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4)图中五个部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D ,良好的储水构造 是 C。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演变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其形成与演变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密 切相关。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巨大高度。该 案例将探讨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如何影响山脉的形成与演变。
案例二: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与形成原因
地表形态的演变可以改变岩石圈 的结构和组成,例如河流侵蚀和 搬运作用可以改变岩层的原始结
构。
地表形态对岩石圈的热状态和热 传导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影响地
球内部能量的传递和分布。
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可以影响 地壳的运动方式和速度,从而影 响地球的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和地表形态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地球表面的环境和生态 系统。
详细描述
地质勘查涉及到对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地质现象进行观 察、分析和解释,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评估矿产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等地下资源的分布和价值。在地质勘查 过程中,需要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进行深入研究,了 解不同岩石的成分、结构和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在地 表和地下的分布规律。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 态课件
目录
• 岩石圈的组成与结构 • 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变 •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实际应用 • 案例分析
01
岩石圈的组成与结构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 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特点
岩石圈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对地球的物理性质、化学 性质和生物活动等方面都有重要 影响。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3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3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与图丙中山脉成因一致的是( A )
A.安第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乞力马扎罗山
D.阿尔卑斯山脉
2.按照板块碰撞挤压的演变过程,四幅图的正确排序是( D )
A.甲、丙、丁、乙 B.丙、甲、丁、乙
C.丙、甲、乙、丁 D.甲、丙、乙、丁
解析 第1题,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即一个大 洋板块和一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与图丙中山脉的成因一致;喜马拉雅 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乞力马扎罗 山是火山。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随着大洋板块碰撞挤压 (甲)的持续,大洋板块会逐渐和大陆板块相遇并挤压(丙),之后演变成大陆 板块和大陆板块相遇并碰撞(乙),最后其中一大陆板块俯冲到了另一大陆 板块的下方(丁)。排除A、B、C,故选D。
(2)判断箭头含义
真题剖析
(2022·江苏卷,节选)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 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D )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 (2)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 最接近的是( D )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
命题 解读
调用 知识
信息 解读
世界那么大,不同地区岩石类型与地表形态千差万别。放眼世界,领
略不同的风景,有助于开阔胸襟,培育世界眼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
好情感
花岗岩属于 侵入 岩;属于喷出岩的常见岩石有玄武岩、安山岩
等; 沉积 岩由沉积作用形成,常见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变质 岩,常见岩石有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岩石与地貌ppt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岩石与地貌ppt

有机质。 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 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
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 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 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陆地环境的
火山
D
C
A B
花岗岩的形成年代在地层 A
之后。
玄武岩:比重大,有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 西南地区各省都有分布。 花岗岩:比重小,好的建筑材料。华山、黄山、北京 八达岭等。
提问:
1、同一条河流从上游至下 游沉积物颗粒大小有何变 化?同一河段在垂直方向, 由上至下沉积物有何变化?
地壳运动
性质 方向 概 念 结 果 关系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 水平 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 运动 有的断裂张开,形成 相伴发生, 以水平运 裂谷和海洋 动为主, 沿垂直于 升降运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 垂直运动 地球表面 动( 垂 下沉,引起地表高低 为辅 方向的运 直运动) 起伏和海陆变迁 动
沿平行于 地球表面 方向的运 动
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海底岩石年龄由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①巨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 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生长边界。 ④安地斯山脉:中美地峡以北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中美地峡 及其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大陆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漂移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3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湘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3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 调用 列的波状弯曲,叫作 褶皱 。背斜顶部因受 拉张力 ,裂隙发育, 知识 易形成一些小断层。背斜是良好的 储油 构造,油气可沿着背斜顶部
的小断层泄漏
信息:图示构造甲、乙、丙及断层 信息 F1~F4的位置
解读:图示整体上岩层向上拱 起,为背斜。图中的三处构造 与四处断层位于背斜的顶部
本课结束
2025
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
GAO KAO ZONG FU XI YI LUN FU XI
第一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时2 地质构造与火山喷发
目录索引
强基础必备知识
基础落实
一、地质构造 1.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使得岩层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褶皱 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背斜和 向斜 两种基本形态。
地质作用是( B )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
(2)构造甲、乙、丙会导致
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D )
A.F1~F4疏导性能好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B.F1~F4延伸到地表 D.F1~F4断至含油层
命题 石油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石油的形成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了解石油 解读 的蕴藏、开采及利用过程,有助于形成节能意识,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思维拓展·再提升 如何区分火山裂隙式喷发与中心式喷发? 提示 岩浆从在地面上延伸很长的裂隙中喷出,称为裂隙式喷发。岩浆物质 经过地壳中火山通道(类似于一条管道)喷出地表的活动称为中心式喷发, 喷出物在喷口周围堆积成截头圆锥状火山锥,锥顶有主火山口。
实践应用
1.探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北美洲阿巴拉契亚山脉由多条低缓平行 的褶皱山脉组成,平均海拔1 000~1 500米。 该山脉在4亿多年前开始隆升,地质历史时 期其最高海拔可比肩目前较年轻的落基 山脉(平均海拔2 000~3 000米)。图1示意 北美洲主要山脉,图2示意阿巴拉契亚山脉 某处地貌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
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 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 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 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读等高线图,回答: N
Q
820 840
P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是( B)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Q、P两点相对高度最大(H)可以达到多少米?( A )
A、H=39.9
B、H=40.9
C、H=41.9
D、H=38.9
冰川侵蚀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形式
从形态 上看
从岩层新老 关系上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 因

背斜
向上 拱起

褶 皱
向斜
向下 弯曲
岩层中心 老、两翼新
岩层中心 新、两翼老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 被侵蚀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结 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反 而成山岭。
断 层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 地,如庐山、泰山、华山
变质 沉积岩
作用
变质岩
高温熔化
地貌
地质作用的分类
分 类
能量来源
内 地球本身,主 力 要是放射性元 作 素衰变产生热 用能
外 力 作 用
地球外部太阳 辐射能和重力 能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地壳运动、岩 内力作用形成
浆活动、变质 高山盆地,外
作用
力作用把高山
削低凹地填
平,两者同时
风化、侵蚀、 进行,一般内
陆地环境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与地貌
火山
A B DC
花岗岩的形成年代在地层 A 之后。
玄武岩:比重大,有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 西南地区各省都有分布。
花岗岩:比重小,好的建筑材料。华山、黄山、北京 八达岭等。
提问:
1、同一条河流从上游至下 游沉积物颗粒大小有何变 化?同一河段在垂直方向, 由上至下沉积物有何变化?
①地点3海拔高没有形成B层,后下沉形成C、 D层;
②地点3先形成B层,后抬升,B层被侵蚀,后 又下沉形成C、D层。
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的部位是石灰岩与岩浆 的交界处。
原因:已生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性 质发生改变形成
地壳由岩石组 成,岩石由矿 物组成
变质作用
岩浆
冷却 凝固
岩浆岩
外力 作用
2、为什么岩层是分层的?
化石与古环境: 珊瑚组成的石灰岩——温暖广阔的浅海 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 生物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在正 常情况下,地层总是按顺序排列的,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 岩层古老。
各地质年代的典型代表
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 有机质。
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
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 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 条件
侵蚀:黄土高原由于岩性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多 遭破坏,侵蚀严重,形成千沟万壑
流水作用沉积:在流出山口时形成山麓冲积扇;河 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③冰岛、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生长边界。
④安地斯山脉:中美地峡以北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中美地峡
及其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大陆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漂移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 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 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断 层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 带,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注意:教材P99储水、储油构造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 于岩石破碎,易受风 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河流、泉。
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铁路隧道。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 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 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 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 后果。
动为主, 垂直运动 为辅
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海底岩石年龄由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①巨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风力作用侵蚀: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城 堡、风蚀蘑菇等
堆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流水的侵蚀、沉积
冲积扇
三角洲
在沙漠,冲积扇边 缘往往形成绿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 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 的冲积扇。
风力堆积作用
戈壁 沙漠 黄土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 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 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 通.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搬运、沉积、 固积沉岩
力作用起主导 作用
地壳运动
性质 概 念 方向
结果
关系
沿平行于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
水平 地球表面 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
运动 方向的运 有的断裂张开,形成 相伴发生,

裂谷和海洋
以水平运
升降运 动(垂 直运动)
沿垂直于 地球表面 方向的运 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 下沉,引起地表高低 起伏和海陆变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