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第四节

孝南区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编制:涂云清审核:高宗权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培养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收集材料和观察日常、实验的现象。

【预习案】

阅读教材第64~65页,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由直接变为的现象叫升华。

(2)升华需要热。

(3)物质由直接变为的现象叫凝华。

(4)凝华需要热。

【探究案】

教学点1:升华和凝华

人工造“雪”

【做一做】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

大家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态。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上析出的碘外形像雪(人造雪)。【小结归纳】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应用】让你举例说出生活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卫生球变小;③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凝华现象:①冰棒表面的“白粉”;②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③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学点训练】

1.用久的灯光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变化(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教学点 2: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1.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

的,温度可达零下78.5℃,如果将它放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所示的冰状胡须。

解析: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发生升华现象时,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被吸后,就发生了凝华现象。

2.干冰的应用: (1)

(2)舞台“烟雾”: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婚庆、庆典、晚会等放“烟”效果的制作。

(3)制冷防腐:当用火车运载鲜鱼时,它就守卫在鲜鱼的旁边,起制冷防腐的作用。干冰外表像冰,可作为防腐剂,它比冰优越得多。干冰熔化时不会像冰那样为成液体,它全部升华,四周干干净净。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抵制细菌的繁殖生长。 【学点训练】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因态CO 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当堂评价】

1.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当对烧瓶微微加热时,观察到碘没有 ,而是直接 ,停止加热,碘蒸气没有 ,而是直接 。

2.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 的小水滴和水蒸气 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3.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

4.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干 冰

升华吸热 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

高空中 的水蒸 气遇冷

凝华

小冰粒

熔化 小水滴

5.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草木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铸成工件

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

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

7.冷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B.冰花结在玻璃上室内的一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面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成成的

8.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层冰花,这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液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9.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

C.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凝华

10.如图所示是小华同不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

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高度固定的;(填“酒精

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课后作业】

1.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曾经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2.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枝棒冰,小林发觉硬梆梆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态“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冒“白气”;他把这枝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态“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粉”是水蒸气

所形成的;“白气”是水蒸气所形成的;“汗”是水蒸气所形成的。

3.为了除去洗手间的异味,常在卫生间放入卫生球,卫生球发出刺激气味的同时体积变小,最后消失,则卫生球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4.去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现象,“霜”的形成属于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填“高”或“低”)。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练习

第四节有机合成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①置换反应②化合反应③分解反应④取代反应⑤加成反应⑥消去反应⑦加聚 反应⑧缩聚反应等反应类型中,能体现这一原子最经济原则的是( )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②⑤⑦ C.只有⑦⑧ D.只有⑦ 2.已知:乙醇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乙酸。BrCH2CH CHCH2Br经三步反应可制取HOOCCH(Cl)CH2COOH, 发生反应的类型依次是( ) A.水解、加成、氧化 B.加成、水解、氧化 C.水解、氧化、加成 D.加成、氧化、水解 解析BrCH2CH CHCH2Br先发生水解得到HOCH2CH CHCH2OH,然后和氯化氢加成,最后用强氧化剂将醇 氧化为羧酸即可。发生的反应类型依次为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故A正确。 3.已知RCHO+R'CHO。在此条件下下列烯烃被氧化后,产物中可能有乙醛的 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信息分析可知,反应物分子中存在“”结构的物质,被氧化后可生成CH3CHO。 4.乙烯酮(CH2C O)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反应可表示为 CH2C O+H—A。乙烯酮在一定条件下与下列试剂加成。其产物不正确的是( ) A.与HCl加成生成 B.与H2O加成生成 C.与CH3OH加成生成 D.与CH3COOH加成生成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加成时活泼氢加到CH2原子团上,试剂中的剩余部分直接连在上, 故C项错误,应生成。 5.用溴乙烷为主要原料制备乙二醇,下列方案最合理的是( ) A.CH3CH2Br CH3CH2OH CH2BrCH2Br乙二醇 B.CH3CH2Br CH2BrCH2Br乙二醇 C.CH3CH2Br CH2BrCH3 CH2BrCH2Br乙二醇 D.CH3CH2Br CH2BrCH2Br乙二醇 、C两项都应用了取代反应,难以得到纯净的有机取代产物;而A项设计过程的前两步可以合并成一步,即CH3CH2Br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制乙烯,即A项过程不是最合理的。 6.已知:,其中甲、乙、丁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乙为( ) A.甲醇 B.甲醛 C.甲酸 D.乙醛 ,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为甲酸酯,结合转化关系,可知甲为甲醛,乙为甲酸,丙为甲醇,丁为 甲酸甲酯。 7.下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关于反应①~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反应③是氧化反应 B.只有反应②是加聚反应 C.只有反应⑦是取代反应 D.反应④⑤⑥⑦是取代反应

第三章第四节

第四节离子晶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数据和信息,能说明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2、通过自学岩浆晶出规则与晶格能拓展视野。 【重点、难点】 晶格能的定义和应用。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1.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自学思疑: 1.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理解晶格能的概念。 2.分析教科书表3—8和3—9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对你判断晶格能的大小有何启示? 3. 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晶格能大小与晶体的性质有什么关系? 1 / 5

4.什么是岩浆晶出?岩浆晶出顺序与晶格能有什么关系? 合作交流: 1.如何判断晶体的类型? 2.总结四种晶体熔、沸点的比较规律。 四、自主测评: 1.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熔点:NaF>MgF2>AlF3 B.晶格能:NaF>NaCl>NaBr C.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 D.硬度:MgO>CaO>BaO 2.X、Y都是IIA(Be除外)的元素,已知它们的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T(XCO3)>T(YCO3),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晶格能: XCO3>YCO3 B.阳离子半径: X2+>Y2+ C.金属性: X>Y D.氧化物的熔点: XO>YO 3.NaF、NaI、MgO晶体均为离子晶体,根据下列数据,这三种晶体的熔点高低顺序是( ) 物质①NaF ②NaI ③MgO 2 / 5

离子电荷数 1 1 2 离子间距离/10-10m 2.31 3.18 2.10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4.下表是几种碳酸盐的分解温度和阳离子半径 碳酸盐MgCO3CaCO3SrCO3BaCO3热分解温度/℃402 900 1172 1360 阳离子半径/pm 66 99 112 135 分析上表可以得出( ) A.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大,越易分解 B.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小,越易分解 C.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大,结合碳酸根中的氧离子越容易 D.离子晶体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结合碳酸根中的氧离子越容易 5.如图所示,食盐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的“●”)和氯离子(图中的“○”)组成的,且均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 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最接近() A.3.0×10—8cm B.3.5×10—8cm C.4.0×10—8cm D.5.0×10—8cm 6.下列离子晶体中,离子键最不稳定的是() A.MgCl2 B.CaF2 C.NaBr D.CsI 7.溴化钠、氯化钠和氧化镁等离子晶体的核间距和晶格能(部分)如下表所示。 NaBr NaCl MgO 3 / 5

第三章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常有氢和氧,还含有氮、磷、硫、卤素等元素。【注意】(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碳的金属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烃: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甲烷是最简单的烃。 ) 2、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 于水。(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甲烷) 3、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 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 应。 1)燃烧反应:CH4+2O2CO2+2H2O 。(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 2)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条件:光照) 五种产物(两种气体: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其他三种均为液体)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现象: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有油状液滴出现,同时试管上方有白雾生成,试管内液面逐渐降低。 二、烷烃:(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也称为烷烃)。分子通式为C n H2n+2 1、烷烃的命名:烷烃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时,以“汉字数字”代表。例如:十一烷。 2、烷烃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的状态(设碳原子数为n),当n ≤4 时为气态;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依次升高,烷烃的密度依次增大。 3. 烷烃的化学性质:

最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四节 有机合成 作业 (1)

第四节有机合成 1.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下反应中符合绿色化学原理的是() 2.下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关于反应①~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 B.只有反应②是加聚反应 C.只有反应⑦是取代反应 D.反应④⑤⑥是取代反应 【解析】乙酸乙酯的水解及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均为取代反应。 【答案】 C 3.已知卤代烃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碳链较长的烃:R—X+2Na+R′—X―→R—R′+2NaX,现有碘乙烷和碘丙烷的混合物,使其与金属钠反应,不可能生成的烃是( ) A.戊烷B.丁烷 C.2-甲基己烷D.己烷 【解析】只有碘乙烷反应生成丁烷,只有碘丙烷反应生成己烷,碘乙烷和碘丙烷反应

生成戊烷,不可能生成的是2-甲基己烷。 【答案】 C 4.乙醇在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反应过程中,受反应条件的影响,可发生两类不同类型的反应: 其中A 可能是( ) A .乙烯 B .乙醇 C .乙二醇 D .乙酸 【解析】 由A 的类别“烃类A ”可得答案为A 。 【答案】 A 5.(双选)在有机合成中,常需要将官能团消除或增加,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反应类型及相关产物不合理的是( ) A .乙烯→乙二醇:CH 2===CH 2――→加成CH 2Br —CH 2Br ――→取代 HOCH 2CH 2OH B .溴乙烷→乙醇:CH 3CH 2Br ――→消去CH 2===CH 2――→加成CH 3CH 2OH C .1-溴丁烷→1,3-丁二烯:CH 3CH 2CH 2CH 2Br ――→消去CH 3CH 2CH===CH 2――→加成CH 3CH 2CHBr —CH 2Br ――→消去CH 2===CH —CH===CH 2 D .乙烯→乙炔:CH 2===CH 2――→加成CH 2Br —CH 2Br ――→消去 CH ≡CH 【解析】 B 项由溴乙烷→乙醇,只需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可,路线不合理;C 项合成过程中CH 3CH 2CHBr —CH 2Br 发生消去反应所得产物应为CH 3CH 2C ≡CH(CH 3CH===C===CH 2不稳定),合成路线及相关产物不合理。 【答案】 BC 6.A(C 2H 2)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由A 制备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顺式聚异戊二烯的合成路线(8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下所示:

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梳理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一、醇 1、定义和分类 定义: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分类: (1)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2)根据烃基饱和与否,分为饱和醇与不饱和醇。 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2n+2O(n>=1) 2、命名 (1)将含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主链,根据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2)从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羟基的个数用“二”、“三”等表示。 如:(CH3)3CCH2OH 2,2-二甲基-1-丙醇 3、物理性质 (1)沸点:随着碳原子数和羟基数的增加而升高;醇的沸点高于相同碳原子数的卤代烃或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 (2)密度:比水小 (3)溶解性:甲醇、乙醇、乙二醇等可与水任意比混溶。一般地,随着醇分子中烃基碳原子数的增加,溶解度降低。 4、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 (1)与金属反应 乙醇与钠反应较钠与水反应缓和,钠块在乙醇溶液下,有气泡冒出。 (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与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饱和碳酸钠溶液作用: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长导管作用:导气兼冷凝作用。导管末端不能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 (3)氧化反应 ①燃烧:淡蓝色火焰 ②催化氧化反应: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 结构要求: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反应原理:第一步反应2Cu+O2=(加热)2CuO 第二步反应CH3CH2OH+CuO→CH3CHO+H2O+Cu(该步反应机理为去氢氧化:羟基上的氢原子和与羟基相连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脱去,与CUO中的O结合成H2O)总反应为:2 CH3CH2OH+O2→(Cu或Ag,加热)2 CH3CHO+2H2O) ③强氧化剂氧化: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最终生成乙酸。 说明: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的反应被应用于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现象为橙色变为绿色。 (4)取代反应 与浓氢溴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可用浓硫酸和溴化钠代替HBr)。该反应用于制取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烷烃烯烃苯 通式C n H2n+2C n H2n—— 代表物甲烷(CH4) 乙烯(C2H4) 苯(C6H6) 结构简式CH4 CH2=CH2 或 (官能团) 结构特点单键,链状,饱和烃 双键,链状,不饱和烃(证 明:加成、加聚反应) 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 独特的键(证明:邻二位取 代物只有一种),环状 空间结构正四面体(证明:其二氯 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六原子共平面平面正六边形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 气轻,难溶于水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 气略轻,难溶于水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 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用途优良燃料,化工原料石化工业原料,植物生长调 节剂,催熟剂 有机溶剂,化工原料 3、烃类有机物化学性质 有机物主要化学性质 甲烷1、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性质比较稳定。 2、氧化反应(燃烧)注: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 CH4+2O2? ?→ ?点燃CO2+2H2O(淡蓝色火焰) 3、取代反应(条件:光;气态卤素单质;以下四反应同时进行,产物有5种)CH4+Cl2?→ ?光CH3Cl+HCl CH3Cl +Cl2?→ ?光CH2Cl2+HCl CH2Cl2+Cl2?→ ?光CHCl3+HCl CHCl3+Cl2?→ ?光CCl4+HCl 注意事项: ①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分子里的四个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 ②反应能生成五种产物,四种有机取代产物都不溶于水,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是液体,三氯甲烷称氯仿,四氯甲烷可作灭火剂;产物中HCl气体产量最多; ③取代关系:1H~~Cl2; ④烷烃取代反应是连锁反应,产物复杂,多种取代物同时存在。 4、高温分解: 2 1000 4 2H C CH C+ ? ?→ ?

第3章 第4节

第4节几类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 [学习目标定位]知道物质除有三种基本的聚集状态外,还有晶体、非晶体、液晶、纳米材料和等离子体等其他聚集状态,知道非晶体、液晶、纳米材料和等离子体的概念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一、非晶体、液晶 1.非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最大区别在于物质内部的微粒能否有序地规则排列。 (2)非晶体的概念是内部原子或分子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 玻璃、石蜡、沥青等物质内部微粒的排列是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它们没有晶体结构所具有的对称性、各向异性和自范性。 (3)某些非晶体的优异性能 某些非晶态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高、耐腐蚀性好;非晶态硅对阳光的吸收系数比单晶硅大得多。2.液晶 (1)液晶的概念是物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既具有液体的可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人们形象地称这类物质为液态晶体,简称液晶。 (2)液晶在折射率、磁化率、电导率等宏观性质方面之所以表现出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是因为其内部分子的排列沿分子长轴方向呈现出有序的排列。 (3)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能够沿电场方向排列,而在移去电场之后,液晶分子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就是电子手表和笔记本电脑上数字或图像得以显示的原因。 (1)晶体与非晶体必须是固体,二者本质的区别是物质内部的微粒能否有序地规则排列。 (2)液晶为液态晶体,既具有液体的可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例1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玻璃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内部微粒排列是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 B.玻璃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C.光纤和玻璃的主要成分都可看成SiO2,二者都是非晶体 D.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鉴别玻璃和水晶

有机化学第三章

第三章 问题3-1 写出分子式为C5H10(戊烯)的链状单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构造式和键线式。 解:构造简式键线式 H 2C C H C H 2 C H 2 C H 3 H 2 C C H C H C H 3 C H 3 H2C CCH2CH 3 CH3 C C CH2CH 3 H H3C H H H CH2CH3 H 3 C C C H 3 CC CHCH3 CH 3 问题3-2 试排列下列基团的优先次序:-CH=CH2,-C(CH3)3,-CH(CH3)2,-C≡CH 解:基团的优先顺序: C CH C(CH3)3CH CH2CH(CH3)2 >>> 问题3-3 1.命名下列各烯烃,构造式以键线式表示之,键线式以构造式表示 之。

(1) ( CH 3) 3CCCH 2CH 3 CH 2 (2) H C CH 3 C 2H 5 C CH 3 (3) (4) 2. 试判断下列化合物有无顺反异构,如果有则写出其构型和名称: 异丁烯 (2)4-甲基-3-庚烯 (3)2-己烯 解:(1) 3,3-二甲基-2-乙基-1-丁烯 (2) (Z )-3-甲基-2-戊烯 (3) 2,4-二甲基-1-己烯 CH 3 CH 3CCH 2CHCH 2CH 3H 2C (4) (E )-2,3-二甲基-3-己烯 2CH 3 H 3C (CH 3)2H C H C C CHCH 2CH 3 HCC )2(H 3C 2. 解:(1)无顺反异构。 H 2C C CH 3 CH 3 (2)

CH 2CH 2CH 3 CH 3 H 3CH 2C H C CH 2CH 2CH 3 H H 3C H 2C C CH 3 C (Z )-4-甲基-3-庚烯 (E )-4-甲基-3-庚烯 (3) C C CH 2CH 2CH 3 H 3C H H CH 2CH 2CH 3C C H 3C H H (Z )-2-己烯 (E )-2-己烯 或 顺-2-己烯 或 反-2-己烯 问题3-4 为什么顺-2-丁烯的沸点比反-2-丁烯高? 解:液体沸点的高低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引力包括了静电引力,诱导引力和色散力。烯烃是弱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引力主要由色散力所产生。色散力是由于原子核和电子在不断运动过程中,产生一瞬间的相对位移,使分子的正电荷中心暂时不相重合,从而产生分子间的一种很弱的吸引力。范-2-丁烯有较高的对称性,产生色散力的趋势较小,因此沸点比顺-2-丁烯低。 问题3-5 下列化合物与溴化氢起加成反应时,主要产物是什么? 异丁烯,3-甲基-1-丁烯,2,4-二甲基-2-戊烯 解: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加成,加成取向符合马氏规则: H 2C C CH 3 CH 3 HBr H 3C C CH 3 Br CH 3 2-甲基-2-溴丙烷

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三章不饱和烃(20200513211205)

第三章不饱和烃 学习指导: 1.烯烃的异构和命名:构造异构和顺反异构(顺式、反式和Z、E表示法); 2. 烯烃的化学性质:双键的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和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不对称加成规则,诱 导效应,过氧化物效应、双键的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化,催化氧化)、?—氢原子的反应(氯化); 3、炔烃的命名和异构; 4、炔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化);炔烃的 活泼氢反应(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5、烯烃的制备(醇脱水,氯代烷脱氯化氢);炔烃的制备(二卤代烷脱卤化氢,炔烃的烷基化)。 6.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7.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的系统名称。 2、写出(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的构型式。 3、写出的系统名称。 写出的系统名称。 4、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2、( ) 3、 4、 5、 6、 7、 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排列下列烯烃与HCl加成的活性次序: (A) (CH3)2C == CH2 (B) CH 2 == CH2 (C) CH3CH == CH2 (D) CF3CH == CH2 2、将下列碳正离子按稳定性大小排序: 3、将下列碳正离子按稳定性大小排列: 4、排列与下列化合物进行双烯加成的活性次序:

5、比较下列化合物与1, 3-丁二烯进行Diels-Alder反应的活性大小: 6、由下列哪一组试剂经Diels-Alder反应生成产物? 四、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 异丁烯 (B) 甲基环己烷 (C) 1, 2-二甲基环丙烷 2、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 己烷 (B) 1-己烯 (C) 1-己炔 (D) 2-己炔 五、用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化学方法除去2-丁烯中的少量1-丁炔。 2、用化学方法除去环己烷中的少量3-己炔和3-己烯。 六、有机合成题(完成题意要求)。 1、用C2以下的烃类为原料合成1-丁烯(无机试剂任选)。 2、用C4以下的不饱和烃为原料合成1, 4-壬二烯(其它试剂任选)。 七、推结构 1、分子式为C6H12的化合物,能使溴褪色,能溶于浓硫酸,能催化加氢生成正己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氧化生成两种不同的羧酸。推测该化合物的构造。 2、有两种烯烃A和B,经催化加氢都得到烷烃C。A与臭氧作用后在锌粉存在下水解得CH3CHO和(CH3)2CHCHO;B在同样条件下反应得CH3CH2CHO和CH3COCH3。请写出A,B,C的构造式。 3、三种烃A,B,C的分子式均为C5H10,并具有如下性质: 1. A和B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其中A生成(CH3)2CBrCH2CH2Br, C不与Br2/CCl4溶液反应。 2. A和C都不能使稀KMnO4水溶液褪色,也不发生臭氧化反应。 3. B经臭氧化及锌粉水解后生成CH3COCH3和一个醛。 求A,B,C的构造式。 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2, 3, 5-三甲基-4-乙基-3-己烯 2、 3、 3, 5, 5-三甲基环己烯 4、(E)-3, 5-二甲基-2-己烯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2、 3、

最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 作业

第四节有机合成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用丙醛(CH3—CH2—CHO)制聚丙烯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C ) ①取代②消去 ③加聚④缩聚 ⑤氧化⑥还原 A.①④⑥B.⑤②③ C.⑥②③D.②④⑤ 解析:可逆推反应流程:―→CH2===CH—CH3―→ HO—CH2—CH2—CH3―→CH3—CH2—CHO,则从后往前推断可发生加成(还原)、消去、加聚反应,C正确。 2.如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关于反应①~⑩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Br2 B.反应②④⑥是氧化反应,其中④是去氢氧化 C.反应⑦⑧⑨⑩是取代反应,其中⑧是酯化反应 D.反应③是消去反应,反应的副产物中有SO2气体 解析:反应①是乙烯与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H2BrCH2Br,故A错误;反应②是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故B错误;反应⑦是乙酸的还原反应,故C错误;反应③是乙醇的消去反应,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时能够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气体,故D正确。 3.由1,3-丁二烯合成2-氯-1,3-丁二烯的路线如下: 各步反应类型为( A )

A .加成、水解、加成、消去 B .取代、水解、取代、消去 C .加成、取代、取代、消去 D .取代、取代、加成、氧化 4.某同学设计了由乙醇合成乙二醇的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乙醇――→①X ――→Br 2CCl 4Y ――→②乙二醇 A .X 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B .等物质的量的乙醇、X 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同 C .步骤②需要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反应 D .步骤①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 解析:乙醇在步骤①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步骤②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X 为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故A 正确;乙醇燃烧耗氧部分为C 2H 4,因此等物质的量的乙醇、乙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故B 错误;步骤②为1,2-二溴乙烷水解生成乙二醇,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水溶液,故C 错误;步骤①为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故D 错误。 5.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取1,2-二溴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D ) A .CH 3CH 2Br ――→HBr 溶液△ CH 2BrCH 2Br B .CH 3CH 2Br ――→Br 2CH 2BrCH 2Br C .CH 3CH 2Br ――→NaOH 的乙醇溶液△CH 2===CH 2――→HBr CH 2BrCH 3――→Br 2CH 2BrCH 2Br D .CH 3CH 2Br ――→NaOH 的乙醇溶液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解析:溴乙烷在加热条件下,与HBr 溶液不能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原理错误,故A 错误;CH 3CH 2Br 和Br 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太复杂,不易分离,故B 错误;不能保证CH 3CH 2Br 和Br 2发生取代反应时只生成1,2-二溴乙烷,生成物太复杂,不易分离,故C 错误;溴乙烷在加热条件下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原理正确,不存在其他副反应产物,故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6.《茉莉花》是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乙酸苯甲酯可以从茉莉花中提取,也可用如下路线合成: (1)乙酸苯甲酯的分子式为_C 9H 10O 2__,C 的结构简式为___,B 中所含官能团的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聚乙烯)(溴苯)+ Br 2 FeBr 3 +HBr 反应条件:液溴(纯溴);FeBr 反应物必须是液溴,不能是溴水。+ HO -NO 2 浓H 2SO 455℃~60℃ -NO 2 + H 2O 反应条件:加热(水浴加热)、浓硫酸(作用: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 3H 2 Ni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同系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2CH 现象: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变为 反应断键情况: ,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乙醇可以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之相似的物质有

CH 5 CH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是可逆反应2 mL 中的液体发生暴沸,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加碎瓷片(或沸三、烷烃 1、烷烃的概念: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的饱和链烃,或称烷烃。呈锯齿状。 2、烷烃物理性质: 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气态,5-16个碳原子为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为固态。 溶解性:烷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逐渐升高;相同碳原子数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增大,但都比水的密度小。 3、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不反应。②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③取代反应(烷烃特征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高二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共3课时教案

第四节有机合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 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入: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很多有机物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如何得到这些有用的有机化合物呢? 一.有机合成 1.概念:它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 能的有机化合物。如:以电石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 2.有机合成的过程 (1)知识准备: ①各类烃及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取代反应:甲烷、苯、醇的卤代,苯的硝化、磺化,醇与活泼金属反应,醇的分子间脱水,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等。 2)加成反应:烯烃、苯、醛、油脂等分子中含有C C或C O 可与H 2 、HX、 X 2、H 2 O等加 3)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如:醛基的氧化、醇的催化氧 化。 4)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如:烯烃、苯、醛、油脂等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5)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 (如H 2 O),而形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如乙醇的分子内脱水。 6)酯化反应:醇和含氧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7)如:①酯的水解反应:酯与水发生作用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或羧酸盐)的反应,②糖类物质的水解反应,③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8)注意: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 (2)、有机合成的任务:对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测试(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3章 有机化合物 综合检测卷 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 A.将苯和汽油的混合物放在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后可分为两层 B.在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KMnO 4溶液,可观察到紫色褪去 C.将石蕊试液滴入醋酸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试液变红 D.用灯光照射盛有CH 4与Cl 2(体积之比1∶4)的集气瓶后,可观察到瓶内壁附有油状物 2.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B.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烯和甲烷 3.下列有关反应类型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甲醇与乙酸制取乙酸甲酯的反应属于酯化反应 B.由苯制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基酸属于水解反应 D.乙烷制溴乙烷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4.某化工厂以丙烯、乙烯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丙烯――→Cl 2?500??s\do4(?)A ――→Br 2②C 3H 5Br 2Cl 乙烯――→浓硫酸③C 2H 5—O —SO 3H ――→H 2O ④H 2SO 4+C 2H 5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①与反应④均属于取代反应 B .反应②与反应③均属于加成反应 C .丙烯不可能转化为CH 3CH 2CH 2OH D .反应③、④表明浓硫酸是乙烯与水反应的催化剂 5.下列有关HOOC —CH===CH —CH 2OH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4H 6O 3,1 mol 该有机物完全燃烧需消耗4 mol O 2 B .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 C .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Na 、NaOH 、Na 2CO 3反应,生成物均为NaOOC —CH===CH —CH 2OH D .该有机物分子内和分子间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6.下列各项中的两种有机物不属于... 同分异构的是( ) A.葡萄糖与果糖B.CH 3CH 2COOH 和CH 3COOCH 3C.正丁烷和异丁烷D.淀粉和纤维素 7.下列有机物不能.. 通过加成反应制取的是( ) A.CH 3CH 2Cl B.CH 3CH 2Br C.CH 3CH 2OH D.CH 3COOH 8.下列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 A.酒精和碘水 B.苯和水 C.乙酸和乙酸乙酯 D.乙酸和水 9.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苯、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且二者的原理相同 B .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与甲烷和氯气的反应反应类型相同 C .乙烯、氯乙烯、聚乙烯中均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D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均为营养物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有机化学第三章

第三章 问题3-1 写出分子式为C 5H 10(戊烯)的链状单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构造式和键线式。 解: 构造简式 键线式 H 2C CHCH 2CH 2CH 3 H 2C CHCHCH 3 CH 3 H 2C CCH 2CH 3 CH 3 C C CH 2CH 3H H 3C H H H CH 2CH 3 H 3C C C H 3CC CHCH3 CH 3 问题3-2 试排列下列基团的优先次序:-CH=CH 2,-C(CH 3)3,-CH(CH 3)2,-C ≡CH 解:基团的优先顺序: C CH C(CH 3)3 CH CH 2 CH(CH 3)2 > > > 问题3-3 1. 命名下列各烯烃,构造式以键线式表示之,键线式以构造式表示之。

(1) ( CH 3) 3CCCH 2CH 3 CH 2 (2) H C CH 3 C 2H 5 C CH 3 (3) (4) 2. 试判断下列化合物有无顺反异构,如果有则写出其构型和名称: 异丁烯 (2)4-甲基-3-庚烯 (3)2-己烯 解:(1) 3,3-二甲基-2-乙基-1-丁烯 (2) (Z )-3-甲基-2-戊烯 (3) 2,4-二甲基-1-己烯 CH 3 CH 3CCH 2CHCH 2CH 3H 2C (4) (E )-2,3-二甲基-3-己烯 CH 2CH 3 H 3C (CH 3)2HC H C C CHCH 2CH 3 HCC )2(H 3C 2. 解:(1)无顺反异构。 H 2C C 3CH 3 (2)

CH 2CH 2CH 3 CH 3 H 3CH 2C H C C CH 2CH 2CH 3 H H 3C H 2C C CH 3 C (Z )-4-甲基-3-庚烯 (E )-4-甲基-3-庚烯 (3) C C CH 2CH 2CH 3 H 3C H H CH 2CH 2CH 3C C H 3C H H (Z )-2-己烯 (E )-2-己烯 或 顺-2-己烯 或 反-2-己烯 问题3-4 为什么顺-2-丁烯的沸点比反-2-丁烯高 解:液体沸点的高低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引力包括了静电引力,诱导引力和色散力。烯烃是弱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引力主要由色散力所产生。色散力是由于原子核和电子在不断运动过程中,产生一瞬间的相对位移,使分子的正电荷中心暂时不相重合,从而产生分子间的一种很弱的吸引力。范-2-丁烯有较高的对称性,产生色散力的趋势较小,因此沸点比顺-2-丁烯低。 问题3-5 下列化合物与溴化氢起加成反应时,主要产物是什么 异丁烯,3-甲基-1-丁烯,2,4-二甲基-2-戊烯 解: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加成,加成取向符合马氏规则: H 2C C CH 3 CH 3 HBr H 3C C CH 3 Br CH 3 2-甲基-2-溴丙烷

新课标必修二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示范教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1 一、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既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碳碳之间可以形成长的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拓展]我们知道,当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n时,其中氢原子个数的最大数值为2n+2,这是氢原子个数的上限值。以链状烷烃分子结构和分子组成通式CnH2n+2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比较:在结构中,若增加一个C=C或C=O双键,就少2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C≡C 就少4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环状结构也少2H;所以,烯烃和环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炔烃和二烯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中有苯环结构,苯环可以看成是具有3个C=C双键和一个环状结构,氢原子个数应在烷烃的基础上减去4×2=8个,故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2-4×2)即CnH2n-6 (n≥6)。 2、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1)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个数与连接方式相同,分子组成通式相同。 (2)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 (3)同系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 [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CH4和C2H4B.烷烃和环烷烃C.C2H4和C4H8 D.C5H12和C2H6 3、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也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可以属于同一类物质,也可以属于不同类物质。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是无机物。 中学阶段涉及的同分异构体常见的有三类: (1)碳链异构(2)位置(官能团位置)异构(3)异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 [练习2]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①CuSO4·3H2O和CuSO4·5H2O②NH4CNO和CO(NH2)2 ③C2H5NO2和NH2CH2COOH④[Pu(H2O)4]Cl3和[Pu(H2O)2Cl2]·2H2O·C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二、几种重要的有机反应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区别: [练习3]1mol某烷烃可与8molCl2完全取代,求此烷烃的分子式。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五导练练习: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有机合成 选题表 基础过关(20分钟) 1.下面是有机合成的三个步骤:①对不同的合成路线进行优选;②由目标分子逆推原料分子并设计合成路线;③观察目标分子的结构。逆合成分析法正确的顺序为( B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解析:逆合成分析时应先观察目标分子结构,再由目标分子逆推原料分子并设计合成路线,同时对不同的合成路线进行优选。 2.下列反应过程中能引入卤素原子的是( C ) ①消去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加成反应④水解反应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烷烃与卤素单质、醇类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均可引入卤素原子,烯烃、炔烃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加成也能引入卤素原子。

3.在有机合成中,常会将官能团消除或增加,下列相关过程中反应类型及相关产物不合理的是( B ) A.乙烯→乙二醇: B.溴乙烷→乙醇:CH3CH2Br CH2CH2CH3CH2OH C.1溴丁烷→1丁炔:CH3CH2CH2CH2Br CH3CH2CH CH2 CH3CH2C≡CH D.乙烯→乙炔:CH≡CH 解析:B项,由溴乙烷→乙醇,只需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可,路线不合理,且由溴乙烷→乙烯为消去反应。 4.(2018·山东济南一中高二期末)制备异戊二烯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甲只有1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B.乙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C.丙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羟基 D.上述三步反应分别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解析:甲中结构对称,含有1种H,只有1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正确;乙含有碳碳三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消去反应,B正确;由转化关系可知,乙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丙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C正确;反应①②属

高一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有机化学 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2 第二次月考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赵明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60分。) 1.关于烃和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烃的组成均符合通式CnH2n+2 B.烃类均不溶于水 C.甲烷在同系物中含碳量最高,因而是清洁能源 D.甲烷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2.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C2H6 B.C4H10 C.C3H6. D.C 3.某气态烷烃30mL,完全燃烧时,正好消耗同温同压下的氧气150mL,该烃的化学式是:() A.C2H6 B.C3H8 C.C4H10 D.C5H12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苯 B.聚乙烯 C.汽油 D.煤 5.下列有机物不能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制取的是 ( ) A.CH3CH2Cl B.CH2Cl—CH2Cl C.CH3—CH2OH D.CH3—COOH 6.是谁第一个想到苯是环状结构的 ( ) A.拉瓦锡 B.维勒 C.阿佛加德罗 D.凯库勒7.下列变化,是通过取代反应来实现的是 ( ) A.CH3CH2OH ─→CH3CHO B.CH2=CH2 ─→ CH3-CH2Br C NO2 D.CH3COOH 2 8.在150摄氏度时,将某气态烃和氧气混合气体点燃,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发现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试推断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A. 乙烷 B.乙烯 C.丁烷 D.苯 9.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底下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溶液变红 10.不能用溴水鉴别的是()。 A.甲烷、乙烯 B.苯、乙醇 C.乙醇、乙酸 D.苯、四氯化碳 11.用30 g乙酸与46 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67%,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 A.29.5 g B.44 g C.74.8 g D.88 g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B.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C.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D.油脂不能使溴水褪色 13.某有机物的结构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跟NaOH溶液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 14.0.01mol某种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0.54g H2O,则该有机物不.可能 ..是()A.丙烯B.乙烷C.乙醇D.乙酸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氨基酸与蛋白质B.淀粉与纤维素 C.蛋白质与果糖 D.蔗糖与葡萄糖

高考化学 第3章第四节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高考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 一、教材分析 在前三节中,以乙醇、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为例,介绍了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质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合成是本章的最后一节。通过复习再现、资料给予、课件激发、课题探究等形式,分析有机合成过程,复习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关系。教学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教育;通过有机物逆合成法的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烃及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性质、有机合成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本节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要在帮助学生复习再现归纳烃以及烃的衍生物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机合成的方法:即目标产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 法。 ②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基本原则。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加强学生对官能团性质和转化 关系的把握,形成知识网路。 ②通过阶梯式的与生活、科技、社会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 学生的正、逆向逻辑思维能力。 ③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学生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 成中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结合生产实际选择 适当的合成路线。 ②通过有机合成中原料的选择,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 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 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概括和总结。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中的应用。 难点逆合成分析法中官能团的逆向转化。 五、教学方法、手段 ①新闻材料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启发、激发思考,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 ②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让学生由浅入 深,由表及里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掌握正逆合成分析法 的思维过程。 六、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第一、二自然段。 [板书]第4节有机合成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