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084ea3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3.png)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那么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意义是什么呢?血常规检查有什么重要作用?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店铺为您介绍。
血常规检查的定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2c776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b.png)
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以下是血常规检查中常见的各项指标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携带氧气到人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太高或太低都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计数异常可能表明出血、骨髓功能异常等疾病。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意味着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问题。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过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过低则可能引发出血风险。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MCV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类型或疾病。
6. 血红蛋白浓度(MCH)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MCH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类型或疾病。
7.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平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MCHC 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类型或疾病。
8.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表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范围。
RDW异常可能意味着贫血类型或疾病。
9.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指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
NEUT%的变化可能与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问题有关。
10.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指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的比例。
LYMPH%的变化可能与免疫系统问题有关。
11. 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单核细胞百分比是指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的比例。
MONO%的变化可能与感染或免疫系统问题有关。
12. 嗜酸细胞百分比(EO%)嗜酸细胞百分比是指白细胞中嗜酸细胞的比例。
EO%的变化可能与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f80da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d.png)
血常规检验项目及意义血常规检验是指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评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况的一种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其他参数如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这些指标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抗炎、抗感染和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
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通过红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排除贫血的疾病。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
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暗示有感染或者炎症的存在。
3.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含量。
通过血红蛋白浓度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有助于发现和诊断贫血疾病。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与血液凝固和止血有关。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通过检测MCV可以评估红细胞体积的分布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
6.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血液中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MCHC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7. 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单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血液中单个红细胞中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类型。
8.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在白细胞计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数量。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最新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17a3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e.png)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感染恢 复期等
d.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
?
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 核变性
2)巨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3)棒状小体(Auer小体)
只见于白血病细胞中
(三)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HDW)的临床意义
用于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 镰刀状红细胞贫血 β -海洋性贫血
(四)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测定 的临床意义 鉴别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鉴别骨髓增生性疾病与反应性 血小板增多 提示骨髓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与血小板体外功能明显相关
二 白细胞分类技术的进展
多症)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CMV感染和其它病毒感染
b.淋巴细胞减少症
见于何杰金氏病;SLE;AIDS等。
c.异形淋巴细胞
见于感染;药物过敏;免疫性疾病等
E.单核细胞(monocyte)
正常值 2-6% 100-600/ mm3
?功能 抵抗感染;吞噬功能;产生干扰素
诱导免疫反应;调节白细胞生成等
临床意义
4)球形包涵体
见于严重感染
5)其它:与遗传有关的异常
B.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 正? 常值 0.5-5% 临床意义 a.增多 >5%或 >0.5x109/L b.减少 影响因素
C.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正常值 0-1% 临床意义 a.增多 白血病 b.减少
C. 组织肥大细胞的存在 过敏 哮 喘等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e4952ba216147916112816.png)
2. 参考值范围:
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 (15.0~20.0) ×109/L 6个月~2岁 (11.0~12.0) ×109/L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27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1)生理变化:
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 (2)病理变化: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28
29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造血异常、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
35
36
3. 白细胞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的诊断
疾病治疗的监测
疾病的预后
WBC N
预后较好 ↑
↑
病情较重 ↑
↑
病情危重 ↑/↓
↑
恢复期
N
N
E
+ -
+
L
核象
/ 轻度左移
↓ 中度左移
↓ 重度左移
↑ 恢复正常
37
血小板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BPC) 及相关指标:
1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 以皮克(pg)为单位 。 MCH = Hb/RBC
参考值:手工法27~31pg 仪器法27~34 pg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 血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 血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d0eb22802020740be1e9b53.png)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血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血常规检查做为常规检查项目的一种,就说明一般检查都会涉及到这个项目。
那么你知道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血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的疾病非常多,常见有贫血、白血病、败血症、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各种血液疾病,还能对造血功能进行有效评估。
如果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异常,并不能单凭一项检查就确诊,如果白血病的确诊还要结合骨髓检查才能下定论,血常规多为辅助检查,能发现一些疾病早期病变,意义重大,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体检都有血常规的原因。
无论你身体健康还是有不适,都要检查每年做一次体检,这样才能对身体健康做科学有效的管理。
专家介绍说,血常规检查既然是和血液有关,当然重点检查的是血液方面的疾病。
血液是由大量的有形细胞和液体组成的,血常规检查的就是血液里的细胞这个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中细胞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种。
要判断是否患病,就要通过这些细胞的指数是否正常。
血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
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
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
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
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是(9~30)×109/L,平均是20×109/L。
血常规标准参考表及意义
![血常规标准参考表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fdbe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4.png)
血常规标准参考表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规的一项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成分的检测,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对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态、诊断疾病、监测疾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血常规的标准参考表及其意义。
1.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而正常成年女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3.8-5.1×10^12/L。
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患有高原病、慢性心肺疾病等,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贫血、失血等疾病。
2.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是人体内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感染、炎症、白血病等,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骨髓功能减低、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3.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负责携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g/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15-150g/L。
血红蛋白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慢性缺氧、多发性骨髓瘤等,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贫血、出血等疾病。
4.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是人体内重要的凝血细胞,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而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到个体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疾病,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因此,血常规的标准参考表及其意义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e4eb3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a.png)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测定,可以提供关于个体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等重要信息。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的测定。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状况评估: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个体的健康状况评估,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贫血程度,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症状,评估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
2. 疾病诊断:血常规检查在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个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或者炎症等疾病。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个体的凝血功能,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可能提示存在出血或者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
3. 疾病监测:血常规检查可以用于监测某些疾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例如,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监测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发展情况。
4. 药物治疗监测:血常规检查可以用于监测某些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对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监测血液指标的变化,评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5. 健康体检:血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中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
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前采取干预措施,保持身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结果仅仅是一项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凭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对于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血液指标信息,匡助医生判断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a2cd7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a.png)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机体正在发生感染,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低下。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部位和炎症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的供氧能力,而血红蛋白浓度则反映了血液中携氧能力的强弱。
这两个指标的异常往往与贫血相关。
贫血是指机体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促使医生进一步查找可能的病因,如缺铁性贫血、骨髓病等。
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贫血病症,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与止血功能密切相关。
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容易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鼻出血等。
血小板计数过高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因此,通过血小板计数的检查,可以对机体血液凝固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的疾病。
除了上述几个指标外,血常规检查还包括血沉、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异常往往与炎症、感染、免疫功能等密切相关。
在临床医学中,血常规检查是一项相对简单、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监测中。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
血常规检查对于提前发现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1cb45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f.png)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是指通过检测全血中的各种参数来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内的疾病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是4.2-5.8×10^12/L,女性为3.9-5.6×10^12/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心病、高原适应、肺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出血等疾病。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其正常范围是120-160g/L。
血红蛋白异常可以反映贫血程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失血、贫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血小板生成障碍、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炎症、感染、白血病等疾病的常见表现,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范围是82-92fL。
MCV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如果MCV增高可能是宏细胞性贫血的表现,而MCV降低可能是微细胞性贫血的表现。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范围是11.5-14.5%。
RDW表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如果RDW增高可能是由于不同大小的红细胞比例的改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范围是7.2-11.0fL。
MPV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如果MPV增高可能是由于血小板产生增加,例如炎症、感染等。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感染等病情,提供有关疾病的初步诊断依据。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1555c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2.png)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医生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和诊断的依据。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分类计数等项目。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贫血情况: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失血、骨髓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
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和类型,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检测感染和炎症: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指标,可以提供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和感染程度的信息。
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侵袭时,白细胞数量会增加,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监测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指标等信息,有助于监测和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
例如,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出血倾向。
另外,红细胞指标的异常也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贫血、骨髓疾病等问题。
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监测患者的血液系统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4. 评估器官功能:血常规检查还可以提供一些间接的信息,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
例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肾脏功能,因为肾脏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器官。
另外,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也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因为肝脏是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清除的地方。
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脏和肝脏功能是否正常,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提供参考。
总之,血常规检查是一项简单而重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医生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和诊断的依据。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39d20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d.png)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有关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其他参数的测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和各项指标的解读。
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常用指标为血红蛋白浓度(Hb)。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可以评估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脱水或者其他疾病有关。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用于反抗感染和炎症。
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10^9/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者炎症。
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主要参预止血和血栓形成。
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00×10^9/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出血倾向,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炎症或者其他疾病有关。
除了上述常规指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的测定,如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匡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炎症、血液病等。
通过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和疾病监测。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临床血常规检测方法
![临床血常规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ba7d0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9.png)
临床血常规检测方法一、引言临床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临床血常规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
二、临床血常规检测的目的临床血常规检测是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的分析,了解患者的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以及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和白细胞分布等形态学特征,从而判断患者的贫血、感染、出血等病情,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三、临床血常规检测的方法1. 血液采集临床血常规检测一般采用静脉血采集方法,常用的采集部位有前臂静脉和手背静脉。
在采集前,护士应先检查患者的采血部位是否适合,避免有炎症、淤血或静脉曲张等情况。
采集时应采用无菌操作,避免血样受到污染。
2. 血液分析仪器临床血常规检测主要依靠血液分析仪器进行,常用的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血液样本的分析,且具有高通量和高精度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检测。
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则需要人工操作,适用于小规模检测。
3. 检测指标临床血常规检测的主要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感染情况和免疫功能等。
4. 结果解读临床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疾病,而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表示贫血症等。
在解读结果时,还应注意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
五、临床血常规检测的意义临床血常规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增高可以提示感染的存在,而减少的血小板计数则可能导致出血等并发症。
血常规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的指标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1c147a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6.png)
pg(1.5 ~ 2.0 fmol) 。 具体的临床意义是如果检查出来的数值
疫缺陷病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况。
这一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的范围为( 100 ~ 300) × 109 个 /
就称之为血小板减少症。 如果说患者的血小板低数值于了
床休息,或者在急诊室进行留观,在对患者排出了病毒感染、
这一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男性:120 ~ 160g / L;女性:
围是贫血,并且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贫血的情况就会越严重。
体内有炎症、肿瘤等因素。
五、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十一、 结语
临床意义:如果数值不在这一范围内,患者可能患有缺铁性
血常规的相关数值和临床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旦出现血
贫血。
常规数值出现异常的情况,患者要及时地就医,进行针对性
六、 嗜中性杆状粒细胞数
可能会存在尿毒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白血病等情况。
八、 单核细胞计数
这一指标的正常百分比为 3% ~ 8% 。 具体的临床意义:
如果数值是超过这一范围,就可能存在某些细菌感染或者是
单核细胞白血病,如果数值是低于这一范围则没有什么重要
的临床意义。
九、 淋巴细胞计数( L)
这一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 0.2 ~ 0.4( 20% ~ 40% ) 。
检查出来的数值偏离这一范围,患可能存在血液病、恶性肿
作者简介:
王兰,成都新华医院。
·161·
具体的临床意义:如果数值出现增多的情况,患者可能存在
结核病、病毒感染、淋巴肉瘤等情况;如果数值出现了减少的
二、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情况,患者就可能存在淋巴细胞减少症、传染病的急性期、免
意义是,贫血患者若 MCV 低于或高于此值,就需要考虑患者
血液检验及血常规检验的意义
![血液检验及血常规检验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7665cd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5.png)
的增加、眼轴的进行性增长,巩膜的胶原纤维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巩膜的坚固性下降、对扩展的敏感性降低,造成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均进一步变薄、萎缩,致使其易发生视网膜退行性病变、视网膜裂孔、脉络膜新生血管及其他眼底病变。
由于近视眼的治疗方法有限,并且无法逆转视觉上的损伤,因此对高度近视眼眼底并发症需要从预防源头做起,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尽量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针对于已发生的近视要尽量延缓其快速发展,即便成年后通过近视手术的方式来矫正近视,也需要排除眼部疾病后才可手术,另外,控制好度数才能有手术方式的多种选择性。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学的新模式逐步展开,线上教育不仅打破了时空壁垒,让学习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降低了学习成本,其优势不容忽略。
然而专家表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很可能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网课带来的另一个不良影响则是,增加了孩子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性。
日常生活中除了学习以外,更多情况下手机、iPad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新玩具”。
在眼科医院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许多孩子即便在候诊过程中,依然不断在低头玩手机。
虽然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日渐增加,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近视防控依然没有科学系统的了解,甚至存在一定误区。
其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以为只有近视了才需要进行干预,同时一度认为戴眼镜会导致近视增长。
有些家长在孩子出现近视问题时,非但没能及时带领孩子前往医院进行配镜矫正,反而道听途说尝试一些民间偏方试图治愈近视,致使孩子错过了最佳干预治疗时机。
众所周知近视一旦发生便具有不可逆性,同时由于孩子的眼球仍然处于发育阶段,如不能及时干预,伴随孩子的成长近视度数也会随之增长,严重高度近视眼患者甚至存在致盲的风险。
因此视高度近视眼科普工作,提升人们对于近视眼的认识,并在早期对近视眼进行干预和预防,能有效的降低近视率,从而达到最佳的近视控制效果。
如何有效对近视进行预防呢?主要方式如下:(1)针对新模式,加强日常督促。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033bc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c.png)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的测定。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在于:1. 评估贫血情况: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
贫血可能是由于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等营养素不足,或者是由于失血、溶血等原因引起。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确定贫血的原因,并指导治疗。
2. 检测感染和炎症: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的感染或炎症程度。
白细胞计数异常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而白细胞计数异常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了解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异常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而血小板计数异常低可能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 监测治疗效果: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效果。
例如,在化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在贫血治疗中,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5. 发现潜在疾病: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
例如,白细胞计数异常高可能提示白血病的存在,血小板计数异常低可能提示血液系统疾病。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这些疾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血常规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并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40558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4.png)
关于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常见的一项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测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
以下是血常规检测的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血红蛋白含量(Hb)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重要分子,它能反映人体贫血和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贫血是急性或慢性,以及其原因是失血、缺铁性贫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范围:4-10×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其测定可以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状况。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应激反应或骨髓增生异常;而低白细胞计数可能与骨髓抑制、化疗、病毒感染以及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等相关。
3.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范围:150-400×10^9/L临床意义:血小板是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的细胞片段,血小板计数的改变可以提示血液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高血小板计数可能与炎症、感染、骨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液肿瘤等有关。
4.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范围: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临床意义:红细胞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的改变可以反映贫血、失血、骨髓异常以及其他疾病。
红细胞计数低可能表示贫血,而高红细胞计数可能与肺部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以及高海拔等因素相关。
5.血细胞比容(HCT)正常参考范围:男性:40-54%;女性:37-47%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反映红细胞的含量和血液的稠度,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液的输送功能。
血细胞比容低可能与贫血、失液、骨髓问题和营养不良相关,而高血细胞比容可能与脱水、肝病、骨髓增生异常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指标的正常值以及其临床意义对于诊断和监测疾病非常重要。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9f4581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3.png)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及其相关指标。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血常规检查中的Hb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如贫血则说明红细胞中的Hb含量减少,可能与缺铁、营养不良、出血等因素有关。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常规检查中的RBC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偏高可能与脱水、肺疾病、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偏低可能与贫血、出血、骨髓问题等因素有关。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血液凝结过程。
血常规检查中的PLT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偏高可能与炎症、感染、骨髓问题等因素有关,偏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问题、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抵抗感染和炎症。
血常规检查中的WBC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偏高可能与感染、炎症、应激等因素有关,偏低可能与骨髓问题、免疫缺陷等因素有关。
5. 血液分类:血常规检查还可以通过观察血涂片来判断血液中不同细胞类型的比例和形态,如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分类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白血病等疾病。
6. 其他指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包括血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液信息,帮助医生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血常规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实验报告 血常规
![实验报告 血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a4438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a.png)
实验报告血常规实验报告:血常规引言: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提供关于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血常规的基本原理、检验项目及其意义,并对一些常见的异常结果进行解释。
一、血常规的基本原理血常规是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组成,每种成分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获得有关这些成分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的信息。
二、血常规的检验项目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可以评估个体的贫血程度。
2.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它与氧气的结合和释放密切相关。
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个体的贫血情况。
3.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它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贫血情况。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个体的免疫功能。
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它参与身体对抗细菌感染的过程。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反映个体的感染程度。
6.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它参与身体对抗病毒感染的过程。
淋巴细胞百分比可以反映个体的免疫功能。
7.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个体的凝血功能。
8.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它在贫血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血常规结果的意义1. 贫血:如果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个体存在贫血。
贫血可以是由于营养不良、失血、骨髓疾病或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2. 白细胞异常: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异常可以提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异常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血常规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3599b2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3.png)
血常规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测常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它可以提供有关血液成分和状态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血常规检测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 红细胞计数(RBC):
- 临床意义:红细胞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可能暗示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
2. 血红蛋白浓度(Hb):
-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浓度的异常可以提示贫血或体液紊乱。
3. 红细胞压积(Hct):
- 临床意义:红细胞压积的异常可以指示贫血、脱水或其他疾病。
4. 白细胞计数(WBC):
- 临床意义:白细胞数量的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过敏或恶性肿瘤的存在。
5. 血小板计数(PLT):
- 临床意义:血小板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疾病。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 临床意义: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异常可以提示贫血类型和其他疾病情况。
7.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 临床意义: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异常可以指示贫血类型和其他疾病情况。
8.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 临床意义: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异常可以提示贫血类型和其他疾病情况。
9.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 临床意义: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异常可以指示贫血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血常规检测的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测的指标结果只是一个起点,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以上是血常规检测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简要介绍。
请在具体情况下,咨询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 -度左移 重度左移
恢复期
N
N
+
↑
恢复正常
血小板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BPC)
及相关指标:
1. 血小板计数:
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范围:(100.0-300.0)×109/L
2. 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反映贫血的病理变化,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一
定的价值。
○诊断缺铁性贫血:IDA的病人95%以上RDW增
高,可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88%RDW正 常)鉴别。
贫血类型
大细胞均一性
大细胞不均一性 正细胞均一性 正细胞不均一性 小细胞均一性 小细胞不均一性
常见疾病
部分再障
巨幼细胞性贫血 急性失血 再障、部分溶贫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MPV N
MPV↑ MPV↓
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
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 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
2.病情判断:
(1)动态观察:MPV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
恢复;MPV持续下降,表示造血功能抑制更严重。 (2)比较观察:MPV越低,越不易止血,越易出 血。 (3)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增加。
三、实验结果的评价:
Female RBC>5.5×1012/L Hb>160g/L ○相对增多(脱水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 (polycythemia) 继发性(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原发性(polycythemia vera)
(骨髓增生性疾病)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生理性:
新生儿 高原居民
病理性:严重慢性心、肺疾患;
特征,进行贫血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
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可使红细胞产生形态的变 化。反之,如果用实验的手段检查红细胞形态特 点可协助临床寻找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正常细胞性
病因
再障、急性失血、
骨髓病性贫血等
大细胞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 小细胞正色素性
缺铁性贫血、地
中海性贫血等
临床意义:
常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结合有关指数变化可 推断贫血病因,并对贫血进行分类。
●增高
绝对增加
相对增加
●降低
贫血
三、红细胞平均指数(MCV、MCH、MCHC):
1. 概述:
平均红细胞体积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以飞升(fl)为单位。
相对增多
2)减少( lymphocytopenia):
相对减少 绝对减少(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某些药物、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单核细胞
增多(monocytosis)
某些感染
某些血液病
2. 外周血常见的白细胞形态异常:
(1)核象变化:
核左移(hyposegmentation),杆状核粒
3. 参考值:
RBC Hb
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3.5-5.0)×1012/L (110-150)g/L
初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
(二)临床意义:(多RBC和Hb一同观察)
1.影响因素:
○全身血液容量 ○全身血浆容量
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棘状红细胞增多、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②红细胞酶缺
乏: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等;③血红蛋 白合成或结构异常: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在因素:①免疫因素: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②非免疫因素:如感染、 物理化学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
减少:
○贫血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循环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 白和红细胞比积减少,低于该地区、该年龄及性别组的 参考范围低限时称贫血。 <110g/L <90g/L 轻度 中度 <60g/L <30g/L 重度 极重度
○贫血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定义:单位容积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 =
Hb Hct
参考值:320-360g/L
2.临床意义:MCV、MCH、MCHC可从不同侧面反映 红细胞的病理变化。有利于分析病人红细胞形态
前的影响因素: MPV的参考值范围是随群体中血小板量而变化: 取血时间和取血部位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影响: 仪器的固有误差:
病例分析:
某女性患者,45岁。血常规检测结果: RBC 2.96×1012/L Hb 52g/L MCV 64.2fl MCH 17.6pg MCHC 274g/L; WBC 12.1 ×109/L 中性分叶核细胞47% 中性杆 核细胞3% 淋巴细胞25% 单核细胞2% 嗜酸性 粒细胞23%;PLT 123 ×109/L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eosinophilia):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basophilia):
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过敏性疾病
★淋巴细胞
1)增多(lymphocytosis):
感染性疾病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其他 :免疫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2)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理化损伤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
2. 生理变化:
○年龄及性别 ○精神因素 ○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
○生理性贫血
新生儿:红细胞明显增
高、两周后下降,6-7 岁最低 男性:25岁-35岁达高 峰 女性:13岁-15岁达高 值,21岁-35岁低水平, 以后渐渐增高
3.病理变化:
增多:
Male RBC>6.0×1012/L Hb>170g/L
白细胞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DC)
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1.定义:
WBC 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DC 测定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2. 参考值范围:
WBC 成人 新生儿 (4.0~10.0)×109/L (15.0~20.0) ×109/L
MCV =
Hct×1000 RBC 仪器法80~100fl
参考值:手工法 80~92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 以皮克(pg)为单位 。 MCH = Hb/RBC
参考值:手工法27~31pg 仪器法27~34 pg
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BC Distribution Width,RDW):
1. 概述: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 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 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指标。(以变异系数或标准差 表示)
2. 临床意义:
○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这种分类法更能
血 液 一 般 检 查及其意义
海信科龙门诊 刘东胜
血液的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 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全血细胞计
数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CBC+DF+Ret
红细胞检查
一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 Concentration,Hb)测定:
6个月~2岁 (11.0~12.0) ×109/L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1)生理变化: 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 (2)病理变化: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三、红细胞丢失(失血)
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红细胞形态:
二、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 Hct/ PCV):
定义:
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占的体积比例(L/L)。
方法:
手工法(微量高速离心法) 仪器法(阻抗法)
参考值:
微量法 男性0.42~0.52 女性0.37~0.48
仪器法 男性0.40~0.52 女性0.37~0.48
请问该患者血常规检测有何异常?
进一步检测的方向:
请问该患者血常规检测有何异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白细胞总数增加,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进一步检测的方向:
贫血的原因(如是否为失血引起缺铁性贫血)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如是否为寄生虫病)
生素B6缺乏性贫血、铜缺乏、维生素C缺乏、蛋白质缺乏等。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3)其他: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慢性肾病所致贫血,铅中毒,癌症性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