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高二地理必修三
教学工作计划高二地理必修三导语:工作计划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遵循学校、科教科和教务科的指示和安排,认真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夯实基础,提高成效。
2、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难度,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重抓基础,又要突出重点,适当补充难点,向45分钟要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特别是根据学科特点,注意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地理文字的表达,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
4、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教学班3个,3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的不多.总的来说,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地理学习,高二文科班学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高二第一学期,文科班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中选修教材第一册全部内容和区域地理的复习,学习地图,经纬网等工具,分析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学习任务重。
区域地理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用高中学习的原理来分析初中的知识,加深难度。
四、教学任务及要求1、学习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掌握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使学生拓宽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图文结合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经纬网,地图,等值线等知识,地形,世界气候等知识,用于分析区域地理(世界和中国地理)。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1、天圆地方2、浑天说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5、地球是圆的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附:板书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3、纬线和经线4、经纬网定位环节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篇2)教材分析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高二学生掌握地理必修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 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和防治措施;- 理解全球化的原因、影响和挑战;- 掌握我国的人口分布和迁移规律;- 熟悉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过程和影响;- 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证研究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按照地理必修三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第二单元:全球化与地域发展差异- 全球化的概念和原因;- 全球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和挑战;- 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与全球化的关系。
3. 第三单元: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 我国人口的分布和迁移规律;- 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第四单元:城市化与农村转型- 城市化的概念、过程和影响;- 农村转型的特点和挑战;-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第五单元:地理实证研究- 地理实证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进行地理实证研究的步骤和技巧;- 分析和解读地理实证研究结果。
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讲解: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探究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研究和实证分析,培养创新思维;- 讨论和合作研究: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和交流。
3. 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学评估是本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形ative评估和summative评估。
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其对知识掌握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活动中的表现;- 考试和测试:进行定期的考试和测试,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必修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地理必修三教学工作计划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遵循“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强化探究”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必修三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阶段(第1-8周):复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为必修三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 第二阶段(第9-16周):学习必修三地理第一、二单元,包括区域地理和环境地理。
3. 第三阶段(第17-24周):学习必修三地理第三、四单元,包括城市地理和旅游地理。
4. 第四阶段(第25-32周):复习必修三地理内容,进行模拟考试,为高考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时反馈。
3.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保障1. 教师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教材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学校支持:争取学校对地理教学工作的支持,为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密续,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大幅帮助!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
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德育目标: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环流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各地自然环境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结合点。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获季风环流的影响,用于从而能将研习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将近地面称谓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画板图和读图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难点。
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增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
教具准备:投影仪(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气前夜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资产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洪涝性运动,像上能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那么,全球性的臭氧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词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文句。
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模板
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模板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地壳运动的分类;2.理解地壳运动对地球表层形态和地貌的影响;3.掌握地壳运动的主要地震体制和地震波传播规律;4.能够分析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5.引导学生对地震灾害进行防治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地壳运动的分类;2.地壳运动对地球表层形态和地貌的影响;3.地壳运动的主要地震体制和地震波传播规律;4.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5.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0分钟)1.介绍地壳构造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简要介绍地壳运动的分类,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运动。
第二步:地壳运动对地球表层形态和地貌的影响(30分钟)1.讲解地壳运动对地球表层形态和地貌的影响;2.分析抬升、下沉、错动等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塑造作用。
第三步:地壳运动的主要地震体制和地震波传播规律(30分钟)1.介绍地壳运动的主要地震体制,包括构造地震和地壳运动地震;2.解释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四步: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20分钟)1.分析地震的发生原因,包括构造应力和地壳断层;2.讲解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包括地震烈度和震源深度等因素。
第五步: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3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测地震,包括实地观测和地震监测技术;2.讲解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包括建筑物抗震设计和紧急疏散措施。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地壳构造运动和地震的相关知识;2.示范法:教师可结合实际地质图和实践案例,进行示范教学;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地壳运动和地震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地质图、地震监测数据等教学资料;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质图和地震监测数据。
六、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地壳构造运动和地震的掌握程度;2.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3.布置作业,测试学生对地震灾害防治措施的理解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区域发展差异。
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这就使该节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国、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考虑到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发现问题→合作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范文2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范文2篇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范文2篇在学习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上都依赖老师:课前等老师来,课上等老师讲,课后等老师布置作业,这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范文2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二地理必修三优秀教案(一)【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材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节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在区域的研究中不仅有定性的研究方法,还有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及其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板书】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4.通过图表的分析,概括出煤炭和天然气的优缺点,领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性。
5.评价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平衡资源合理分配,及促进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13
11.26~12.2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补充相关背景知识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计划1课时。。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并说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描述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5
3
9.17~9.23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课时。
作业处理1课时,单元检测1课时。
1.结合实例,说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能够举例说明。
4
9.24~9.30
预习第二章,熟悉知识体系。
8
10.22~10.28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单元检测1课时。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通过地图和统计图,能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和范围,描述该流域的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资源的特点,分析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5.针对东北地区建立模板,能够迁移到其他区域。举一反三,能够举例说明。
高二地理必修三优秀教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优秀教案高二地理必修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4、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交通运输对于沟通各地区联系、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阔、资源密集、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区位条件1、相对位置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
2、经济地理位置⑴属于我国边疆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较落后。
⑵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⑶为我国战略大后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⑷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该区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⑸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明显增加。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1、自然条件:⑴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⑵受地形地势影响,区内气候多样,差异很大。
有亚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等。
⑶区内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⑷河流众多,但航运条件差。
2、资源条件(1)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分析西南区(不包括西藏)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23.3%,人均超过全国19.2%,潜在价值高。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12.10~12.16
如果地理要会考,则复习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内容,如果不会考则复习初中的中国地理。
16
12.17~12.23
中国地理概述
1.中国的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2.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7
12.24~12.30
3.中国的地形
4.中国的气候
18
12.31~1.6
5中国的河流
元旦放假
19
1.7~1.13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计划1课时。
单元检测1课时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理解国内转移和国际转移的区别与联系。
2.领会产业转移的方式以及目的,指导学生分析领会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的产物,也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3.通过图表及数据,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理解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等各因素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方式。
4.评价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5.理解国际产业转移是在成本推动下发生的大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活动。
14
12.3~12.9
进行摸底测验;全面梳理教材脉络和和强化主干知识,使学生明确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对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把握及在高考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系统、细致的讲述教材内容;进行跟踪训练;及时进行点拨辅导;师生互动,由学生事先准备、自主提问,当堂解决;进行针对性、总结性训练与试卷分析。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5.针对东北地区建立模板,能够迁移到其他区域。举一反三,能够举例说明。
11
11.12~11.18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3课时。
高二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必修三教学计划高二必修三教学规划1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本钱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规划:一、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纳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局部,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根底学问、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展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把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局部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根底,选取了与人类社会进展亲密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进展的思想。
与此同时,把握地理问题思索、分析的方法,特殊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熟悉,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从上期期末考试状况看,六个班的成绩比拟趋于统一,但抽象思维和规律思维力量都比拟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学问、学科力量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展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而且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局部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学问点。
四、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表达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效劳学生全面进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进展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育良好习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根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根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根底学问梳理。
发觉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预备。
②上课时,活泼思索,仔细听讲,踊跃发言,使怀疑在分钟内真正排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殊是对预习过程消失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
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学问水平,将大力推动教材活动实践。
高二地理3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3 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高二本期五个班。
独生子女逐步成为学生主体,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增大,及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环境,很多学生从很小就受到了多方面不利于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学习的动机目的、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或多或少的存在许多不利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东西,尤其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总是以一种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心理来对待,缺少大无畏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来战胜之。
整个上一学期,全体地理老师一直感觉学生分科倾向明显,课堂教学困难,教学效果较差。
并且很多学生在没有经过自己努力。
二、新学期教学任务分析新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地理3必修1和必修2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学习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因此,从必修1、必修2到必修3,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在面上拓展的过程,更是一个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更有利。
必修3的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对这一核心内容的表述是“以……为例,分析……,了解……”,各个版本的教材也都是采用具体的案例来呈现这部分内容的,可以看出必修3的教学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
因此,必修度和方法问题,未来新学期的地理教学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全组地理老师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用自己的严谨态度和认真教的教学作风感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逐步形成认真的地理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为新的一学期取得更大的教学成绩打下继续学习的基础。
3、针对学习课时少,教学要求不降反而提高的情况,未来新学期应从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总的要求出发,加强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通过多途径、多方法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关注学法指导,完成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岷县一中高二地理备课组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对自然地理和人为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地理基础弱,底子薄,还不能过达到熟练并应用的高二的学习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科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本学期高二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三(新人教版),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3课时(理科2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
现在把工作计划安排如下:二、学科工作计划1、组织认真学习。
学习是一切事物前进的动力。
学期初和本学科组教师一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
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八个精心,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认真实施低重心教学。
本着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的小坡度、小跨度、慢节奏的讲课模式,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一一落到实处。
坚持八个‘精心’,加强集体备课。
3、加强教研活动。
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研讨,组织教学组成员展开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同课异构、兴趣小组的研究。
研究高一实行上课五分钟左右学科知识讲练活动,总结好的方面,找出不足之处,在全年级展开。
研究高一个别班实行的小组合作探究,待时机成熟后进行年级推广。
4、认真组织和参与兴趣小组建设,积极开展学科知识竞赛。
11份组织一次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兴趣,培养有地理兴趣的人才。
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建设。
5、加强学科组的专业学习。
认真组织学科组对学科理论、学科知识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资料,研究学业水平测试。
认真组织老师参加创新课与优质课的评比,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科教师建设,把年轻教师带起来,业务强起来。
6、坚持教学反思。
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一: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3”是在“地理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
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
二、基本情况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基础明显偏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较差,教学难度增大。
一个班级内部,仅少部分同学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较高,多数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较大。
二、教学任务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主要措施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活动安排1、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
2、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
3、地理教学要加强训练,提高地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理科班课时较少,所以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如果不会考,则放慢进度。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亚马孙热带雨林教学目的: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4.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5.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利用课文中图“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提问:1巴西人的潜台词是什么?2双方争论的主题其实是什么?引出课题“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提问:有人说“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为什么?: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森林的作用【学生活动:】分析回答下列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河流中上游、坡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平原农田周围——保护农田、繁衍物种荒漠地区——防风固沙园林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道路两旁——吸烟除尘、净化空气【补充:】森林还具有稳定大气成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学生活动:】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讲解: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两极冰川融化森林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2含量增加【讲解:】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
【进一步提问:】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学生回答:】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总结:】森林的破坏会引起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2.世界森林现状【出示数据:】⑴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年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年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高二地理文理分科,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学工作。
而理科班面临6 月份的会考,这将是他们参加高考的一个资格考试,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 我倍感压力;理科班的学生主要有2个问题,一个是初中和高一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个是他们对地理的重视不够。
如何加强他们对地理的重视以及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是本学年的教学重点。
这一切都要求老师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好教研组、集备组整体优势。
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教学班4个,4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2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点.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六. 教学措施: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
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
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高二地理文理分科,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学工作。
而理科班面临6 月份的会考,这将是他们参加高考的一个资格考试,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 我倍感压力;理科班的学生主要有2个问题,一个是初中和高一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个是他们对地理的重视不够。
如何加强他们对地理的重视以及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是本学年的教学重点。
这一切都要求老师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好教研组、集备组整体优势。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4个,4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2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点.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六. 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
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
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
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七、具体措施: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
《课程标准》是教学、命题的标准和依据,教学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落实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要求,为会考和高考打下牢固的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材中学科知识点的落实,也要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视教材的整合,树立“用教材教”的新的教材使用价值观,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来源,根据《课标》
要求选取恰当的案例,弥补教材的不足。
改变传统地理教材观,由单一教材向多元素材转化,由依赖教材向主动构建教材转化。
3、重视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关键性目标。
要在教学中倡导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是建立在稳固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的重视备课环节
备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处理好“量”与“时间”的关系,合理取舍和整合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校内备课组的活动,开展校际交流,寻求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