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概念的辨析
中产阶层标准

中产阶层标准中国的中产阶层标准一直是个令人困惑的话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标准的划分仍然受到不同的国家的政策、社会结构、收入和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但当前在中国解释和定义中产阶层的等级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
一般来说,中国有三个主要的定义,都是建立在人均国民收入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对中产阶层的经济学定义,中国的中产阶级被定义为人们的年收入为1.2万元到30万元之间的消费者群体;根据实际收入,中国的中产阶层被定义为收入为3.7万元到75万元之间的消费者群体;根据结构,中产阶层被定义为拥有至少一名主要劳动力(在全职岗位上工作,收入为5万元到50万元之间)以及家庭收入为8万元到155万元之间的家庭组成的消费者群体。
虽然上述定义表明中国有各种不同的中产阶层标准,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产阶层的定义仍然多种多样。
针对该话题,印度麦克斯韦所提出的三大指标,可以有效地将中产阶层群体划分为低级中产阶层、高级中产阶层、富裕中产阶层和现代富裕阶层。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美国的中产阶层群体主要被划分为“消费者阶层”(收入大于2万美元,但小于80万美元)和“投资阶层”(收入大于100万美元)。
欧洲各国也有不同的标准,比如,西班牙将中产阶层定义为收入在16万欧元到45万欧元之间的家庭。
当前,中国正在一步步建立自己的中产阶层标准体系,但理解这一标准并不容易。
尽管受中国当前经济状况的影响,定义中产阶层标准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采取更加温和的措施,但是定义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一个明确的定义对于确认中产阶层群体至关重要。
为了明确确定中产阶层标准,中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政府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实行整顿等改革。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权利,消除不合理的收费,提高消费者的保障。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通过实行相关的政策,限制垄断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垄断行为,维护中产阶层在消费上的权益。
中产阶级与中等收入者有很多差别

笔者认为中产阶级与中等收入者有很多差别,看法如下,请大家讨论。
一:中产阶级人士一般受过中等以上国民系列教育,有一技之长,大多拥有一个国家注册资格的职业证书,所以无失业之忧。
二:在长期工作地,工资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时间不超过法定每月180小时。
夫妇靠公积金或房贷能够在十年内购得自住房;有能力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过上体面的生活。
三: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借助于律师,或行业协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四:有读书,健身,旅游等爱好。
中产阶级的界定及其功能

中产阶级的界定及其功能
中产阶级是社会上力量和地位较大的社会阶层,他们具备中等收入水平,有较高的收入和购买力,具备较多的政治影响力。
一、界定
国内有多家社会学机构已就中产阶级的界定进行了具体研究,一般界定中产阶级时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收入水平:一般界定为收入水平在年收入2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家庭。
(2)资产水平:中产阶级家庭按土地、房屋、汽车、股票等财产总价值较高。
(3)教育程度:中产阶级家庭通常是高等教育人数较多的家庭。
二、功能
(1)社会风向标:中产阶级拥有一定的财富和文化资本,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往往会受大众的影响,成为社会风向标。
(2)社会重要矩阵:中产阶级具有较高的购买力和政治影响力,是关
键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组织者,如何利用社会资源,使中产阶级发挥更
大的活力。
(3)市场推动力:中产阶级具有较高的消费潜力,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成为消费市场活动的推动力。
(4)社会保障体系:中产阶级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较为完善的依靠
体系,可以建立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保障类事项提供更多服务。
中产阶级的界定及其功能

中产阶级的界定及其功能作者:葛小抱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有关中产阶级的界定多种多样,在不同时期、不同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划分中产阶级的标准不尽相同。
社会学界流行一种说法:有多少个阶级理论家便有多少种阶级概念的定义,对中产阶级的功能的认知也是如此。
文章从国内知名学者关于中产阶级的众多研究中梳理出针对中产阶级的界定、主体构成和政治功能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产阶级界定政治功能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加速转型。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加紧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在全面推进。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逐渐被打破,新的社会格局在慢慢形成。
在利益调整中逐渐发展壮大的中产阶层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尽管有关中产阶级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是学者们对中产阶级的界定及其发挥的功能并未达成共识。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领域纷繁复杂的成果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
文章的贡献在于,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整理,并从中得出较为客观和中肯的结论及启示,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1 中产阶级的界定及主体构成1.1 中产阶级的界定标准李春玲(2011)指出,当前人们通常用四个标准来界定中国的中产阶级。
首先是收入标准,其次是职业标准,再次是教育标准,最后是消费及生活方式。
张宛丽(2002)在200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上对中间阶层的概念做出了界定:中间阶层是指占有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及条件的职业就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的社会关怀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
李培林和张翼(2008)认为中产阶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应该用收入水平、职业类别和教育资本来衡量中产阶级。
中产阶层标准

中产阶层标准
中产阶层的概念最早源于欧洲的贵族,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概念也由此得来。
虽然相比洲,中产阶级概念在中国发展得迟缓,但是由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革命性变化,中国中产阶级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发展起来,中产阶级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中产阶级标准的核心概念是基于个人收入和财富的。
通常,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介于下层阶级和上层阶级之间。
其财富水平一般会在百万元以上,但并不像富裕阶层那样太过于宽裕,一般只够和家人过得比较好,满足生活所需。
从收入水平上看,中产阶级一般是指全国有职业工作,每月家庭收入在6000元人民币以上,有一定积蓄,但是没有财产投资收益,也没有稳定性收入的家庭。
从财富水平上看,中产阶级一般是指全国有财产投资,每月家庭收入在6000元人民币以上,积蓄资产达到百万元以上,但是收入以及财富的累积的方式是通过中产阶级的自身努力获得的,而不是继承家族财产。
此外,除了收入和财富上的标准,中产阶级也需要具备某些特质和能力才能被确定为中产阶级,其中包括具备自由思考的能力,善于运用科学技术,以及能够合理计划资源和经营财产投资。
进一步说,中产阶级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动力来源。
他们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民主运动、参加政治活动等,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讲,中产阶级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政府应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定期制定中产阶级标准,以促进社会和阶级的稳定发展,使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共同发展。
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

中产阶级最新十大标准出炉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或家庭才算中产?中产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小融整理了10个中产阶级的标准给大家作为参考,一起来看看你符合几个吧。
一、月收入4.5万,年收入在50以上提到中产,收入肯定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中产阶级最大的特征就是收入稳定丰富、未来可预期。
最新一份关于北亚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中产阶级调查则显示,中国大陆自认为是中产的家庭月收入在45202元。
小融默默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工资卡,呵呵,我岂止是拖了后腿啊,我连中产的裤衩子都拖掉了…二、除了稳定的收入,还要有百万级的资产除了稳定的收入,要想挤进中产阶级的队伍,平时你的流动资产要有百万级别的流动资产。
调查显示,自认自己是成功的中产阶级的被调查者中,流动资产达到人民币150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流动资产达不到150万,呵呵,对不起,那你不是一个成功的中产阶级。
三、除了票子还要有房子和车子提到中产,多数人首先都会想到三大件:票子、房子和车子。
除了钱,中产阶级还有一套潜在的物质标准——他们至少要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别墅或者房子,以及一辆一线品牌的汽车,当然这些都是全额付款的,还在还房贷、车贷的统统out.四、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或者较高的社会地位除了经济收入、房子车子这些硬件,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软性因素也是中产阶级的判定标准。
比如有一流高校毕业、海外留学、EMBA(高级经理工商管理硕士)等高大上的教育背景,或者成为某个公司的CEO、做知名企业家、当名牌大学的博导、某领域的权威专业人士等金光闪闪的经历。
五、追求健康,注重运动调查显示,高达七成的中国内地中产阶级把健康列为首要人生目标。
当然,中产阶级平时必须是很注重运动的,每个人至少有一张健身卡或者高夫球俱乐部会员卡,还要常常展示骑马、潜水、登山、滑雪等一类高逼格运动的特长,不得不说爱运动绝对是当下中产阶级的重要标签之一。
六、旅游、购物、娱乐一个不能少定期出去旅游度假是中产家庭不能缺少的活动之一,钱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世界那么大,想去哪就去哪。
中产阶级富人划分标准

中产阶级富人划分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
在中产阶级的定义中,我们通常会关注收入、资产、教育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中产阶级富人的划分标准,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群体。
一、经济实力首先,中产阶级富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一般来说,他们的年收入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这是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自由支配的重要基础。
此外,他们的家庭财富也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房产、股票、基金等投资。
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高收入和高净值家庭的特征,那么他很可能是中产阶级富人。
二、社会地位和社交圈层其次,中产阶级富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也是他们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他们的职业通常都是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或成功的企业家,这也让他们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活跃于各种高端社交场合,与相同的社会阶层交朋友。
通过这种社会互动,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
三、生活品质和享受作为中产阶级富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这可能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的精致追求上,比如美食、旅游、健身、艺术欣赏等方面。
另外,由于他们有着较强的购买力和多样化的消费渠道,因此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高档购物或者尝试新的娱乐项目。
所以当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周围的人时,他也很有可能会被归为中产阶级富人这一类。
四、精神需求满足程度除了物质上的富有外,中产阶级富人也非常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
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这不仅包括在职场上的专业技能提升,也包括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提高。
一个在生活中能够不断地汲取新知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人很可能被认为是中产阶级富人。
五、教育背景和职业发展中产阶级富人通常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成功的职业生涯。
他们可能在名牌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素质的教育经历。
中产阶层的内涵和划分标准

中产阶层的内涵和划分标准
中产阶层的内涵和划分标准如下:
•内涵。
中产阶级是指学历高、收入好、消费能力强的群体。
•划分标准。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
1.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劳动;
2.收入水平高;
3.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4.对工作有支配权,还能追求生活品质。
此外,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还有:
1.老中产阶层,即小企业主或小老板;
2.私营企业主群体,一般指的是雇员在20人以上的老板;
3.新中产阶层,即专业人士群体;
4.边缘中产阶层,即小白领们,他们是网上声音最大的准中产。
1。
中产阶层的概念

中产阶层的概念
中产阶级(Middle Class),也被称为中产阶层,是指在社会
经济分层中处于中等水平的社会阶层,相对于富裕阶级和贫困阶级而言。
中产阶级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收入和财富,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享有一定的经济安全感。
他们通常有稳定的工作和相对良好的教育背景,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交网络。
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也较为稳定,注重稳定的就业、退休保障、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投资。
中产阶级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经济的消费主力,能够推动经济增长。
他们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具有相对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参与度较高,常常是社会变革和改革的推动者。
然而,中产阶级的范围和定义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异。
在发达国家,中产阶级通常占据相对较大的比例,并享受较高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而在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的规模相对较小,面临着经济不稳定、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等挑战。
中产阶级的三个标准

中产阶级的三个标准
中产阶级是社会的基石,它代表了稳定、安全和正常的生活。
中产阶级是社会和政策中重要的角色,它包含了政治和经济中的丰富多彩。
因此,这里有三个标准来定义中产阶级。
首先是收入水平的标准,即月收入在一定范围内。
对于中产阶级而言,收入必须高于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费,而低于一定非常高的水平。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个收入水平的定义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是地位。
中产阶级不仅拥有充裕的收入,而且拥有受欢迎的社会地位。
这个地位是社会赞扬和誉赞的,所以它不仅能享受到社会必需品,而且有充足的自由来选择休闲、娱乐和投资。
最后是精神上的标准。
中产阶级拥有比较丰富的知识,也拥有更宽敞的想象力。
他们有能力理解进步中所有的文化,他们持客观和开放的态度,且表现出正义的观念。
他们在人类的文明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三个标准为定义中产阶级提供了很多参考。
在收入端,中产阶级必须获得足够的收入来完成家庭的日常开支;在社会地位方面,中产阶级获得政府、企业和社会赞誉和支持;最后,中产阶级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具有正义、客观和开放的态度。
只有综合考虑以上三个标准,才能获得中产阶级的真正身份。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中国当代社会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其特点和问题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对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的简要分析:城市中产阶层:这一阶层在中国的城市中日益壮大,通常包括高级白领、中高层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他们通常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相对高的收入。
这一阶层的生活水平较高,享受着现代城市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他们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工作压力、高房价、教育成本等问题。
城市中产阶层是中国当代社会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社会群体,其特点和影响力日益显著。
这个阶层的崛起反映了中国长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变革。
城市中产阶层,通常被定义为在城市中拥有相对高收入、高学历、较稳定职业的人群。
他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中产阶层的崛起源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这一政策改变了中国的经济体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私人企业和外资进入中国创造了机会。
许多城市中产阶层成员是创业者、企业家,他们通过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获得了成功。
同时,改革开放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这有助于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白领人才。
其次,城市中产阶层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中国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为中产阶层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们通常能够享受到现代城市生活的便捷,包括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
这一阶层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们可以购买房产、汽车、国际旅行等,这些在过去是奢侈品。
第三,城市中产阶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贡献巨大,还在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方面积极参与。
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富豪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支持教育、环保、贫困帮扶等领域的项目。
他们的社会参与度有助于缓解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城市中产阶层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引发了贫富差距扩大的担忧。
社会不平等问题逐渐凸显,这引发了一些社会不满情绪。
中产阶级社会

关于中产阶级问题
除了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种变化以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还有一 批人,他们是股票持有者、小投资者和股东,还有医生、教授、记 者、演员、会计师、工程师、一部分政府官员等。这些人收入不菲, 生活富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形成了一个富裕阶层,西方有些学者 把他们叫做“新中间阶层”,或叫做“新的城市中间阶层”。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
一、资产阶级
二、无产阶级
三、关于中产阶级问题
关于中产阶级问题
一、什么是中产阶级
二、中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三、关于“中产阶级社会”
关于中产阶级问题
中产阶级问题是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
化而提出的一个新问题。这些年来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成了当今
新就业者中占了90%。他们的工作涉及生产、管理、商业、投资、政治、军
事、科研、教育、娱乐、文化等领域;他们使用的工具是计算机和其他相 关的信息技术设备;他们的工作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处
理、综合和传送。这些人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有更丰富的科技、
经济、管理和其他专业知识,他们的收入远远高于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工 人。
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从接触到资料来看,意见很不一致。分歧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第一,什么是中产阶级?根据什么标准去划分中产阶级?社会是
否真正存在一个中产阶级?第二,中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的性质是 什么?怎样估量这种作用?第三,会不会出现一个中产阶级的社 会?
关于中产阶级问题
《宣言》指出,由于工业革命和大工业的出现,当时工业中的百
关于中产阶级问题
现代人们所说的中产阶级大致包括两部分社会成员。第一部分是现 代社会中的小企业主、自由职业者、小商人、手工业者、小农场主 等,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等阶级,或小资产阶级。
中产阶级特征

现代社会中,个体通常依靠阶层、年龄、性别等关键性的身份认同锚定自我。
商业世界面向消费者的诸多价值主张,同样也建立在这样的认知框架之上。
保罗福赛尔的代表作《格调》中,详尽剖析了上个世界美国各个阶级的穿戴打扮、举止礼仪、吃饭特点、社交习惯等林林总总,算是美国阶层的深度解读。
在书中,有一个迷人的阶层:中上层阶级:有钱、有趣味、喜欢游戏人生,所有比这个阶层低的阶级,都渴望成为中上层阶级。
中上层阶级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带有明显的中产阶级消费烙印,但更精致,更有情趣,充满智慧的生活,又不像上层阶级那么刻板而无趣。
而在中国庞大的阶层上行浪潮中,这个阶级所对应的正是,最近十年间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
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生活有独特的品质追求,对一些事物的理解和观念有能力影响到身边的人。
那个中产阶级族群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说下我的浅薄认知:1、生活更有细节,注重自我取悦而不是对外炫耀,享受的东西不赢在价格而赢在逼格,他们习惯阅读但绝不靠网络囫囵;穿的衣服上不会有巨大无比的logo,但是翻领、内衬、衣角会有精细的暗纹印花。
2、小众社群的创造者,对冷门旅地和生僻艺术都有涉猎,并愿意为之付出精力,他们让社会文化形成森林般的多样化生态,普通人旅行去东京北海道,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然后买点纪念品回家;他们去巴塞罗那斯里兰卡深度游,读得懂艺术,赏得来红茶。
3、中产阶级群体也是主流文化的引领者,他们不仅看热闹也看门道,擅长钻研主流文化的深层部分,比如,打游戏就得追求极致体验,外出游玩喜欢挑战极端风景,连吃饭恐怕也得讲究到每一粒米的风味嚼头。
4、中产阶级广告触达率高,受内容影响大,最重要的是这群人不仅看广告,还看得懂广告,对广告还有自己的判断,他们分辨得出有品位的和有名气的,他们也许会因为一个打动人的创意爱上一个品牌,却对优惠打折兴趣寡淡。
5、中产阶级购物不盲从,能力以内,追求最好,宽厚的知识面和见闻,让他们能很容易找到质感级别贴合身份的产品,他们看产地看技术背景看品牌文化,不是看够不够高级能不能装逼。
中产阶级的定义

中产阶级的定义提要:中国中产阶级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城市,只有达到如此收入,才有可能在这些地方买得起一套象样的“中产阶级标准”的商品房,满足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的隐性标准。
关于中产阶级的流行定义是这样的 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
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
就是这样含混的定义,也仍旧有人表示不同意。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职业(职务)和经济收入,而作家王朔就说,“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
”对王朔的定义,当然同意的人就更少。
按王朔的说法,中国最大数量的中产阶级应该出现在10来亿安分守己的农民中间,众所周知,中国农民中的大多数,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中产”,而是温饱和小康。
自十六大报告提出未来若干年在我国要大力发展中等收入阶层,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经济学人就将中等收入阶层与时髦的中产阶级划上了等号。
这样的倡论,其作秀成分多过严肃的学术探讨。
一篇文章提出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志 1、年收入20万元以上。
2、持有已经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权,至少有希望于近期内上市。
3、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合买的也算。
4、有丰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总会或者打麻将,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
5、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呆过三年以上。
6、对一些时髦的文化,如MP3或者彩信均不感兴趣,但对于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对各个国家的古文明有一定知识,特别是有古玩方面的知识。
7、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
中产阶级的界定及其功能

中产阶级的界定及其功能有关中产阶级的界定多种多样,在不同时期、不同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划分中产阶级的标准不尽相同。
社会学界流行一种说法:有多少个阶级理论家便有多少种阶级概念的定义,对中产阶级的功能的认知也是如此。
文章从国内知名学者关于中产阶级的众多研究中梳理出针对中产阶级的界定、主体构成和政治功能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标签:中产阶级界定政治功能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加速转型。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加紧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在全面推进。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逐渐被打破,新的社会格局在慢慢形成。
在利益调整中逐渐发展壮大的中产阶层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尽管有关中产阶级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是学者们对中产阶级的界定及其发挥的功能并未达成共识。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领域纷繁复杂的成果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
文章的贡献在于,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整理,并从中得出较为客观和中肯的结论及启示,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1 中产阶级的界定及主体构成1.1 中产阶级的界定标准李春玲(2011)指出,当前人们通常用四个标准来界定中国的中产阶级。
首先是收入标准,其次是职业标准,再次是教育标准,最后是消费及生活方式。
张宛丽(2002)在200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上对中间阶层的概念做出了界定:中间阶层是指占有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及条件的职业就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的社会关怀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
李培林和张翼(2008)认为中产阶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应该用收入水平、职业类别和教育资本来衡量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概念研究的若干问题

层” 、 “ 新 中产 阶级 ” 等词 汇 。出现 这些 界定 不 清 、 含
义不 明 的称 谓 并 不奇 怪 。因 为 除 了语 言 学 上 的差 异之外 , “ 中产 阶级 ” 、 “ 中产 阶层 ” 、 “ 中 间 阶层 ” 之
员、 自由职业人 员 等 。从 中西方 中产 阶级指 称对 象
一
、
中产 阶 级概 念 的 历 史 演 变
的变 化 可 以看 出 .在不 同地 区 和不 同时 期人 们 对
“ Mi d d l e C l a s s ” 的表述是有差异 的, 有 时 候 是 基 于
“ 中产 阶级 ” 、 “ 中产 阶层 ” 、 “ 中 间 阶层 ” 等概 念
办公室人员 、 专业 人 员 、 技术人 员 、 推 销 员 和办 事 员 等“ 白领 阶层 ” 。 也称 “ 新 中 间层 ” 。在 中 国语 境
下. “ Mi d d l e C l a s s ” 的 内涵也是 不 断发 展变化 的。大
革 命 时期 ,毛 泽东 从 寻 找 政 治盟 友 的 角 度 指 m : “ 中产 阶级 主要 是 指 民族 资 产 阶 级 , 他们 对 于 中 国 革命 具 有 矛盾 的态 度 … …” I 2 J e i ' 4 ) 在我 国, 2 0世纪 5 0
通过 对 “ 中产 阶级 ” 一词进 行 辨析 和 界 定 . 以探 究其 准确 的 内涵和 定 义
[ 关键 词]中产 阶级 ; 中间阶层 ; 历 史演 变 ; 界 定标 准 [ 作 者简 介】 代艳 红 , 信 阳师 范 学院华锐 学院社 会科 学 系教 师 , 硕 士研 究 生 , 河南 信 阳 4 6 4 0 0 0
中间阶层与中等收入群体辨析

社会李炜I中间阶层与中等收入群体辨析中间阶层与中等收入群体辨析文/李炜问题的缘起:为何要辨析中间阶层和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异同?中间阶层(Middle Classes,中文通常译做"中产阶级")和中等收入群体(the Middle Income Groups)是源 自西方社会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社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两个概念。
它们不仅是学术术语,也是公众热议的公共话题之一,并已进入到政府政策的话语体系中。
中间阶层,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学说中“中等阶级”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拥有少量生产资料.小规模雇佣,以家庭经营方式直接参与劳动生产,在阶级谱系中居于资本家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
这一“中等阶级”为后来的社会分层研究者称为“I日中间(产)阶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企业管理革命中,又产生了一批以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等人力资本为生存技能,经济社会地位居于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群体(即“白领”),被冠以“新中间(产)阶级”的称谓。
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中间阶层的产生主要源于2()世纪8()年代涌现的私营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大量的白领群体,如企业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
中间阶层被社会结构研究者们赋予颇为正向的社会功能.如对民主化具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社会制度的优化,还被视为促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角色,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注重人力资本.注重消费和投资,国内学者则认为中间阶层具有理性、温和、保守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上下层之间的“缓冲层”“稳定器”,降低了社会冲突的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社会学家们认为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占据多数的“橄榄型社会”是现代社会的结构形态。
中等收入群体,是以经济学视角对社会成员经济资源(如收入、财产、消费)占有或支配的程度差异来划分阶层的产物。
目前较为常用的划分指标以收入为主,具体 而言有基于绝对收入指标的世界银行日收入10—50美元标准、家庭收入6万一5()万元人民币标准、人均年收入3万一 8万元人民币标准、人均年收入3.5万一12万元人民币标准等,以及基于相对指标的中位数区间标准。
中产阶级:概念的界定及其边界

中产阶级:概念的界定及其边界
王建平
【期刊名称】《学术论坛》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中产阶级正在成为学术界理论研究和社会时尚生活中的流行用语,但它却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界定的术语.中产阶级是一个具有文化和社会时空差异性的概念,因此它具有文化上的不可通约性和社会结构变迁上的特异性;在界定中产阶级这一社会群体时,应该注意到社会分层的界定标准、阶层的客观存在与主观建构、符号化概念的能指与所指、阶层的分化与连续等方面的问题,这是确立中产阶级这一概念的边界的关键所在.
【总页数】5页(P146-150)
【作者】王建平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中产阶级":数字化界定? [J], 李琳
2.消费方式:中国中产阶级之界定标准 [J], 范成杰;彭远春
3.英国维多利亚初期中产阶级女性角色再界定——从《北方与南方》谈起 [J], 傅燕晖
4.中产阶级的界定及其功能 [J], 葛小抱;胡乘铭
5.审计治理与审计管理:概念辨析和边界界定 [J], 田利军;张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定义中国中产阶级:划分中国中产阶级的三个标准

如何定义中国中产阶级:划分中国中产阶级的三个标准
李春玲
【期刊名称】《学海》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中国中产阶级迅速成长,但如何定义和划分中产阶级,却成为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考查了西方中产阶级概念的源起和当代新中产阶级概念的内涵,以及中国人对中产阶级概念的理解,参照西方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状况,设定划分中国中产阶级和中间阶层的三个标准,并采取2011年CASS-CGSS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估计了中国中间阶层和中产阶级的规模.
【总页数】10页(P62-71)
【作者】李春玲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中产阶级真相——面目模糊的中国中产阶级 [J], 辛保平
2.中国中产阶级现象的解读——基于中产阶级涵义辨析 [J], 李阳
3.美国中产阶级比中国中产阶级幸福 [J], 叶檀;
4.论中国的中产阶级——基于赖特的中产阶级理论 [J], 周桥;
5.中国5年后有多少中产阶级?--中国5年后将有5亿中产阶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用法有一个问题,在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区别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时候,用的标准是生产资料占有状况;而在区分无产阶级与中间阶级的时候,依据的标准是职业类型等状况。为了克服这一矛盾,很多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罗默和赖特等人的处理办法是,对生产资料的理解不再限于物质生产资料,而是扩大到组织资源、技术知识等非物质性生产资源。剥削的含义也就因此而被扩展,不再单纯指由对物质性生产资源的占有和利用而形成的对他人资源的无偿占有。不仅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人可以将其作为资本来对他人进行剥削,一切拥有某种生产资源的人都可以将其作为资本来对他人进行剥削。这样,白领工作者就可以由他们在生产资源占有方面的特点,顺理成章被定义为中产阶级。比如说,资产阶级是通过占有物质或者资源来进行剥削的群体,工人阶级是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源因而只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来维持生存的群体,中间阶级则处于上述两者之间,是一个因不占有物质和货币资本而受资产阶级剥削,同时又因占有组织和技术资源而可以剥削工人阶级的阶级。所以,在阶级划分标准不变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被认定为是中间阶级。
有一些文献在下定义时可能会将中产阶级界定为白领雇员,可在论述中产阶级的演变时实际上却是依据人们的收入水平来进行,这意味着这些文献所使用的“中产阶级”一词的含义在同一文章中发生了变化。当然,这种用法可能也有一个依据,即假定说人们的职业属性大体会决定人们的收入水平,因此白领雇员的收入一般会高于蓝领,低于有产者。所以如果以白领阶层作为中产阶级的定义,便隐含着他的收入属于中间水平。但是,这种预设从长远来看是不恰当的,因为职业属性与收入水平不见得相关。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里,白领雇员内部已经开始分化,出现了体力化的白领和脑力化的白领,有些人干的是脑力活,有的是体力活。这些体力化的白领虽然还是西装革履,在办公室工作,但是工资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按照这种用法,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是否属于中间阶级,只与他的收入水平相关,而跟他的资本占有状况和职业状况无关。也就是说,只要他的收入介于最高20%与最低20%之间,或者是处在中间层次,无论他是白领雇员还是蓝领雇员,都属于中产阶级。这是以收入水平来界定Middle Class的。换句话说,在这种意义上,社会的各类成员,无论其财产占有和职业状况,都有可能成为中间阶级的一员,只要他的收入水平处在社会的中间水平。
关于Middle Class,还有一种用法,即分别依据收入和财产等级、权力等级、声望等级来对人们进行分层,每一种分层都有上中下三层,这样会有三类中层。这个用法目前也是有的,并有它的意义。
总的来讲,我们看到,关于Middle Class有不同的用法。其实我一直在想,这几种不同的用法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不是这几种不同的用法中只有某一种是真的,其他是假的;或有某一种是好的,其他几种是不好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感觉很难做这样一个区分。所以我自己现在的一个结论是,中产阶级不是一种独立于我们话语之外的、不以我们的话语体系为转移的、等待我们去揭示和呈现的东西。实际上,Middle Class是人类话语体系建构出来的一种对象,不同的定义为我们建构出不同的“middle class”,这些不同的定义具有相同的真实性和各自的价值,相互之间不可混用,但也难以综合和分出真假来。
中产阶级概念的辨析
谢立中 2010-07-01 15:31: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立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我发言的题目是“中产阶级概念辨析”。刚才李路路讲的是他自己的研究心得,我现在所要讲的东西,不算是我的研究心得。我以前做的很多研究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关系不太密切,但是今天的会议主题是“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学的发展”,我不能跑题,所以我就想了“Middle Class词义辨析”这个题目来和打大家交流一下。在座有很多研究这个问题的专家,我有点班门弄斧了。
讲到资本主义的时候,马克思也分为了两大阶级。一个是资产阶级,即占有生产资料并将其作为“资本”来使用的人群;一个是无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只拥有劳动力,并且靠将自身劳动力出卖给资产家来维持生存的阶级,就是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刚刚出现的时候,还有一些老中产阶级存在。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这些老中产阶级要么上升要么下降,会逐渐分化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产党宣言》对此有所论述。但是在另外一些地方,马克思的看法似乎有一些改变,他写道“介于以工人为一方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为另一方之间的中间阶级不断增加”,这句话意味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还会有中间阶级。按照马克思后来的看法,如果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有中间阶级,那么他们主要是处在资本家与无产者之间的群体,他们是既不占有资本又不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的阶级,比如不雇佣他人工商业者、自我开业的医生、律师、艺人等自由职业者、农民等等。按照这样一种看法,一个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否属于中产阶级,只在于他是否占有资本或者出卖劳动力,而与收入高低无关。假如他占有资本而使他人为其劳动,他就是资产阶级,即使其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数;如果他靠出卖自身劳动力为生,那么他就属于无产阶级,即使他的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数;假如他既不占有资本也不出卖自身劳动力,那么他就属于中间阶级,而不论他的收入处在什么水平。这是马克思的用法,根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占有以及出卖还是不出卖劳动力来划分阶级。
我们已经看到几种不同的Middle Class,尤其是前三种分别属于不同的话语系统,分别属于经典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只有将它们置于各自所属的话语系统之中,我们才能对这几种用法背后隐含的社会本体论及有关的价值预设和实践效果作出适当的理解。
因此,当我们要对Middle Class这类现象进行研究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我们所说的Middle Class一词的含义进行确定。而Middle Class一词含义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可能要取决于我们进行这项研究所取的社会政治立场和所欲达到的实践目的,比如是要消除狭义的剥削(马克思意义上的剥削,一个人通过对物质生产资料的占有对他人进行剥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剥削含义),还是要消除广义的剥削,即类似罗默讲的,通过对任何一种资源,组织资源、知识资源占有来实现的对他人的剥削?或者第三,不是想要消除任何剥削,只是想平均一下收入水平,使社会达到稳定的局面。你的研究取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立场,想达到什么样的实践目的,就要选择哪个Middle Class概念。如果你只是想要消除狭义的剥削,选择经典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Middle Class就比较好,选择其他两种就完全不搭界。所以对马克思来讲,新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是不合适的,新马克思主义是要消除对一切资源占有的剥削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平等,连斯大林他们都说这是荒唐的。他们要消灭的不平等仅仅是基于物质资源占有不平等而产生的社会不平等,其他的不平等对马克思来讲似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Middle Class一词含义的确定,最终可能还是取决于我们自觉或不自觉所属的话语体系。因为,正是你自觉或不自觉所属的话语体系决定了你的社会政治立场和实践目的。如果你自觉不自觉地服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系统,你就会选取与经典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相应的社会政治立场和实践目的来作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实践目的;如果你自觉不自觉地服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系统,你就会选取与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相应的社会政治立场和实践目的来作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实践目的;而如果你自觉不自觉地服膺于社会民主主义的话语系统,你就自然会选取与社会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相应的政治立场和实践目的来作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实践目的。所以,最终是我们自觉不自觉所属的话语体系决定了我们在Middle Class一词含义方面所做的选择。
第二种用法是伯恩斯坦和米尔斯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划分。他们划分了三种阶级。第一种是资产阶级,是占有生产资料并将其作为资本来使用的人群。第二种是无产阶级,等于蓝领工作者,是不占有生产资料,只拥有体力劳动力,并靠将自身体力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来维持生存的人群。第三种是中间阶级,是拥有一定的知识和脑力劳动力,并且能借此受资本家或政府雇用以维持生存的人群。这与马克思的用法有所区别,因为按照马克思的用法,这些白领阶级就属于无产阶级了。而按照这种用法,一个人是否属于中产阶级,只与他是否占有资本或者出卖劳动力的类型有关,而与他的收入高低无关。即假如他占有资本因而雇用他人为其劳动,那么他就属于资产阶级,即使他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数;假如他是靠出卖体力为生,那么他就属于无产阶级,即使他的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数;假如他是靠出卖自身脑力为生,那么他就属于中间阶级,而不论他的收入是否高于或者是低于社会平均数。
这些年看了很多关于Middle Class研究的文献,感觉这些文献对Middle Class一词的用法非常不同,有很多歧义甚至是感觉不清楚的地方,我就想理理这个概念。我归纳了一下,发现现有相关文献中关于Middle Class一词的用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用法。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划分标准是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差异。马克思用这个标准来描述不同社会形态下的阶级结构,认为每个社会大体都有两大基本阶级,除了这两大基本阶级之外的阶级可以称之为中间阶级。比如,马克思在对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划分的时候,首先提出了两大类阶级,一类是统治阶级,一类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是封建主和行会师傅,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封建主义的方式使用;另外一类是被统治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只有劳动力并以封建主义方式提供给前者来使用。在这两个阶级之间有一种中间阶级,如小工业者、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农民等等,他们是介于统治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
第三种是当前比较流行的用法,在学术文献中也有,但是更多是在一些官方或者是新闻媒体中使用比较多。当前流行的所谓中产阶级的用法,实际是根据收入水平来确定阶级的属性。有的把收入水平介于最高20%与最低20%之间的人群确定为中产阶级,这样的界定虽然比较少见,但是也有。这样的人群就恒等于居民的60%。有的则把其收入处于社会中间水平的那些人群界定为中产阶级,离中间收入不远的就是中产阶级。这是比较多见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