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五大颠覆性问题及其改革路径

合集下载

中国制度改革的新方向与挑战

中国制度改革的新方向与挑战

中国制度改革的新方向与挑战近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面对新的挑战和变革形势,中国必须不断探索制度改革的新方向。

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制度改革的新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应的应对策略。

一、新方向:深化改革开放中国迄今为止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亟需转变方向。

新的方向应该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中国需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强民生福利保障等。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才能适应和引领全球化进程,并在新的时代中保持竞争力。

二、挑战:经济转型和不平等问题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中国需要实现经济转型,从传统的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以创新和消费拉动的经济形态。

这涉及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和加大科研投入等方面的改革。

另外,中国还需要解决不平等问题。

虽然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也依然存在。

因此,在制度改革中,应该注重构建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力度,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三、应对策略:加强法治建设和加强国际合作为了应对新的挑战,中国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法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是中国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司法独立和改善法律执行力度,中国可以提升法治水平,为制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中国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面对全球性挑战,中国不能孤立地应对,而应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对话与合作。

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有助于推动中国制度改革的进程。

最后,中国还需要注重民主和公众参与。

民主与权力制衡、公众参与是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政府的透明度、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加强公众教育,中国可以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公众对制度改革的支持和参与度。

中国社会颠覆性问题

中国社会颠覆性问题

中国社会颠覆性问题:贫富差距大腐败趋于恶化今天的中国已进入转型社会,转型就意味着风险,未来5-10年的改革举步维艰,政府责任也在加大。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走?要了解中国现实,必须认清转型与战略这两个关键词。

未来30年的改革,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使每个人都有温馨感和安全感。

四大挑战“转型”意味着风险社会来临,包括对未来改革预期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

转型意味着风险社会来临。

我国风险社会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包括对未来改革预期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

未来5B10年中国改革举步维艰,政府责任也在加大。

我国进入转型社会,主要有四大标志,或者说挑战。

第一,政府威信在不断下降。

政府公信力下降必然造成治理能力和成效的下降,我国未来的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等,都面临着严峻考验,需要花更大力气。

第二,有组织地不负责任现象比较突出。

一些部门、组织、公共机构,以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为重,置国家、民族、人民和集体利益于不顾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食品安全事故、拆迁事故等。

一旦组织不负责任,社会治理的难度就会加大。

所以,要抓责任机制。

第三,理论的不在状态和现实的不在场。

国外的思想家是出思想的,比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斯·韦伯,等等。

现在我们研究问题,好多部门的领导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基本上是顾左右而言他。

社会主义又到了一个需要理论创新的时候,但是我们的学术界基本上是解释派。

在很多学者的研究实验里,把中国的现实系统排除在理论思维之外。

不能只有一个人在说真理性的话,其他人只对真理性的话做注释。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我们的理论不在状态和现实的不在场有关。

第四,主体意识的崛起。

中国社会过去的一致性正在向多样性转化,特别是微博出现后,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见解。

80后、90后的主体意识比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强得多。

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强大,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表征。

可是,很多人认为出现不一致会把社会搞乱。

古语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和改革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和改革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和改革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本文将会分别探讨几种不同的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教育问题在当代中国,教育问题已成为一大难题。

高考制度的存在,使得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放弃其他有益的学习与锻炼。

另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也十分普遍。

在一些偏远地区,学生缺少好的教材和优质的老师。

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而且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改革必不可少。

首先,我们需要改革评价制度。

现有的考试制度不仅过于偏重成绩,而且也对学生的能力不够全面地考量。

应该尝试培养一些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吸纳不同角色和方向的人才。

此外,我们也应该重视基础教育,注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尤其是在财务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向欠缺资源的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二、医疗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费用也变得越来越高。

很多人即使有医保,也难以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另外,由于医生和药物价格的高昂,一些医院和药房采取了种种不正当手段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导致医疗服务价值的下降。

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人对医疗服务失去信心,难以得到应有的治疗。

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根据以下措施。

首先,应该完善医保制度。

政府应该在医保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充分帮助那些需要医疗服务的人们。

另外,我们也应该更加严格地监管医院和药房,禁止虚假诊断和诈骗行为的存在。

对于这些不良行为的违法行为,必须进行严厉的打击。

三、环境问题在当代中国,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都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问题,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以中国为主要的现代工业国家,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被广泛关注。

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基本的环境保护。

首先,应该加强环境监管,以便更好地追踪和控制环境污染。

改革的发展道路及未来方向

改革的发展道路及未来方向

中国推进、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领域及当前进展摘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仍相当艰巨。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

第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第二,企业改革。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自主创新、优化结构、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第三,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四,文化改革。

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根据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明确不同的改革要求。

第五,财税、金融、投资改革。

完善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政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六,民生领域的改革。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

总之,最近的国际局势再一次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及其带来的发展,为中国的政治社会稳定创造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

让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注意把握改革的节奏和改革措施的出台时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又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5年改革实践,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高超的智慧不断探索改革路径,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创造了推进中国改革大业的方法论。

改革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特征,今天中国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今非昔比;今天中国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攻坚克难。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改革经历五大危机

中国改革经历五大危机

中国改革经历五大危机在1978年以前,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府控制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满足人民基本物质需求之后,尽可能地增加投资,加快经济增长,赶上发达国家;事实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反而比市场化改革以后的投资率更低。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首先在农村允许自主经营,不再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其次是在东南沿海设立几个经济特区,允许私营企业和外资经营,也允许企业自主定价和生产决策。

这样一条市场化的改革路径,要取得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这改革过程中,中国度过和避免多次危机。

一、价格改革危机改革初期,商品价格部分由政府定价,部分由企业根据市场自主定价,这叫价格双轨制。

它在不破坏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保障经济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促进新生的市场力量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中国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步骤。

不过,价格双轨制对同一商品产生价格差,政府定价远远低于市场价格,这就产生很大的套利空间。

当政府和国有企业人员能决定把多少产品以市场价格出售时,就增加腐败的机会。

这个时候,如果完全放开价格,就会产生很高的通胀,因为市场价格比政府定价更高,如果继续维持双轨制,就会导致腐败盛行。

这两者均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幸运的是,中国选择承受通胀,通过分阶段价格改革的方式,坚定而成功地完成价格市场化。

二、国企改革危机中国的改革是增量改革式的,即初期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允许非国有经济发展起来,然后放开所有价格控制,让国企和非国企在同样的市场下竞争。

国企的竞争力远远比不上按照市场原则组织起来的私企和外资企业,因此国企出现大面积亏损。

最终,中国再次坚持市场原则,让财务上不可持续的国企破产或重组,将大量的国企民营化,政府只保留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企;国企释放的失业员工或由政府承担部分社会保障,或由新兴非国有经济雇用,部分下岗职工还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三、财政危机改革前,政府的财政收入建基于国企之上,改革后,经济增长愈来愈不依赖国企经济的成长;也就是说,经济的增长并无引起税基相应的增长,从而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例迅速下降。

2015年 中国的5大转折与2大难题

2015年  中国的5大转折与2大难题

2015年中国的5大转折与2大难题2015年春天,中国以及她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政府在3月中下旬越来越频繁地出台利好,刺激疲弱的经济。

看起来,中国经济似乎遇到了更大的困难。

与此同时,“亚投行”筹建获得巨大成功:这个由中国牵头的国际组织还没有降生,其影响力就已经超越亚洲,影响力直逼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而在也门,中国军舰高调地把数百侨民安全撤离。

如果你熟悉历史,就会知道中国在“亚投行”上的巨大成功,以及中国军舰在万里之外的撤侨行动,都是史无前例的。

这两个事件都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正在“大国崛起”。

也许这就是当今中国的真实写照:一个世界级的大国正在重生,但与此同时,她也困难重重。

在2015年,中国正在发生五大变化,或者说是五大转折。

这些转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世界的格局。

第一大转折:“从印钞票”的时代,迈向“印股票”的时代需要说明的是,印钞票、印股票的说法,是我在“天天说钱”、“博闻财经”专栏里首先使用的,如今这个说法已经被媒体广泛接受。

所谓“从印钞票保增长”,是对过去十多年增长模式的概括。

在这一增长模式下,国家通过提高广义货币M2的增速(一般来说,比GDP快5个百分点,个别年份甚至达到GDP增速的数倍),让人民币计价资产产生泡沫,让买房的人产生赚钱效应,没有买房的人感到恐慌。

最终快速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通过房地产拉动了数十个产业,带动经济高速增长。

如今,随着绝大多数城市房屋出现过剩,企业负债率远超警戒线,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走到了极限,这种增长模式必须终结。

需要激活实业,让资金流入实业。

所以,IPO注册制改革横空出世,企业上市门槛将大大降低,再辅以政府职能转换,审批事项减少,对企业减税等等,国家试图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去年年底激活股市,其实就是为了这个大转折做准备。

所以,未来股权投资充满了机会,股权、债券、信托等金融资产将替代房地产成为中国最大的资金池。

中国渐进式改革遭遇五大挑战

中国渐进式改革遭遇五大挑战

中 遭
国 渐 进 式 改 遇 五 大 挑
距 挑 二 寻 设 跃 增 ” 入 体 渐 式 革 然 来 轨制 随 商 。 战 是 租、租活 和“ 量 进 老 制。 进 改 必 带 双 。 着
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双轨制的实施。 相应的寻租和设租活动就没有停止过。在 2 世纪 9 年 0 0
代 , 素 价 格双 轨 制 的设 租 活 动 尤其 表 现 在 土 地 、 动 力领 域 。其 中土 地 最 突 出 , 暴 利 的 要 劳 其 后 果 非 常严 重 。 战 三是 市场 化 的 不足 与 过度 并 存 。 战 四 是体 制 转 型 滞后 于 发 展 转 型 。 挑 挑 城
中 中 党校 研 魏 刚 《 国 政 部 坛》 登 章 我 有些 者 宣 共 央 科 部 德 在 中 党 干 论 刊 文 说, 们 学 在
传、 解读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上的原话, 文



这 一 通 恶习 对于 现象,小 曾 评 “ 防 僵化,在 章 篇 律, 是 个 病、 。 这一 邓 平 批 道: 止 要 现 文 干 一 是 八 ” 刺 说: 年 一些 养 懒 写 章 前 摘语 后 写口 新 股。他讽 地 “ 这些 把 人 成 汉。文 是 边 录,边 号, 中 说点 ”7年8 日邓 平 一 谈 指 “ 毛 东思 不 用 间 事。 1 7 月3 , 小 在 次 话时 出: 泽 想.在引 很 9 讲 多 主 话, 在 挥 根 思想 只 语 集中 来 不 不 这 我 来引 毛 席的 而 发 他的 本 。 把 录 起 并 好,要 样, 向 用少 ” 有 类 象 在 会 喜 “ 语录 、 号 。 此, 6年3 5 邓 。 一 现 是 开 时, 欢 摘 ” 喊口 ”对 1 0 月2 日 小 还 “ 9

我国经济领域亟需开展“新五反”

我国经济领域亟需开展“新五反”
社 科 新 论
当代社科视野 2 1 0 0年第 2期
组成部 分 , 这个 民族 、 是 这个 国家 的重 要精 神支柱
之一 。 各个 阶级 各种政 治力 量 , 论是为 了维护 一 无
层让 利 于民 ” 温 和的举 措就是 引 导这些 资本 回馈 。 社会 ; 否则 就课 以重 税 。 目前最 为 突 出的是 要及 时 向股 市原 始股 股东征 收暴利 税 。反垄 断在 我 国的 主要 任务 是反 对 国有 垄断 。主要 措施 和 目标 应 可
虚 拟经济 反客 为主 的过度 投机文 化提供 了活 生生
有 四率 : 通胀 率 、 长率 、 增 失业率 和利 率 。
就 中 国而 言 , 胀压 力也在 不 断上升 。 通 这种 压 力 出 现 了两极 现 象 : 一极 是 农 产 品 、 源 , 资 能源 价 格、 资本 价格 、 房价不 断上涨 带来 了成 本 推动 型的 通胀 压力 ,另 一极是 很多产 业仍 然处 于产 能过剩 的阶段 , 体 经济 面临冰 与火 的双重考 验 。 实 在这 种背 景下 .政策 目标不 能仅 仅 盯着通胀
垄断有 过之而 无不 及 。 期来看 , 断必然产 生低 长 垄 效 的恶 果 , 因此必 须 反垄 断 ; 投 机也 是必 须 的 , 反
因此 而尖锐起 来 。长此 以往 , 果堪忧 ! 后 也必 须采
取 有力 措施加 以反对 。
( 摘) 邓
刺 激 政 策退 出与 否 不 能 只 盯 着 通 胀
通 胀压 力正在 成为 全球刺 激计 划战 略大撤 退 的风 向标 ,但 这种 风 向标必 须综 合 多种权 衡才 能
真正 成 为战略 撤退 的依据 。这种 综合 性指 标主要

改革面临最具颠覆性威胁的三个冲突

改革面临最具颠覆性威胁的三个冲突
政 策缝 隙导致 政府 陷入 了 实践 困局 。 因 此 ,公 共 政 策 遵循科学化 、 民主化 、 法制化 的制度安排 , 是 其科学决策、 忠实执行 、 有效监 督 的关键 。 潭 、 陈后 安 文 )
改革任务干头万 绪 , 但最 为重
要 、 最 有颠覆性威胁 的社会基 本冲突
有三
个 方面
第一
重庆维普
检讨中国时下流行的“ 洋教条" 倾向
人 们批评 “ 左 教 条 ” 、 “ 土 经 验 ” ,却
屏 蔽 了对 “ 洋教 条” 的检讨 。
而 事 实上 ,
时下 社会 发展 出现 许 多严 重 不 和 谐 现
象 ,都与 “ 洋教 条 ” 的影 响密切 相 关 。
其 次 ,在经 济社会的发展 上 ,主张
一 种 “ 市场 单轨道 ” 的僵化思 维。 它不
仅 在经 济上 神化市场 的作用 , 甚 至 力 图把市场 原 则 引入 许多不 属 于 也 不 应 属于 经济范畴 的领域 ,如社会 、 文化 、 教育、 医疗卫 生 等等 ,制造 了 “ 市场 万 能 ” 的神话 。 这 种视野 中的市场 已经 不
洋 所 谓 “
教 条 是 ” 一 ,
种把西 方的
某些学说 、理 论与观点教 条化 ” 倾 向 ,并 非
具 有明显 的一 以贯 之 的逻 辑 , 但 总体
上 属于 一 种较为原 始 的 自由主 义 思
想。 其 内容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 个 方面 :
首先 , 在有关政治观念和政治体

个是 国 家和社会 的
矛 盾 ( 涉 及 横 向 分 权 ) ;第 二 个 是 中央
入 分 配 政 策 , 促 进 中产 阶级 的 崛起
与壮 大 。 二 ,通 过 法 制化 的途 径 ,规 范 中央 和 地 方 之 间 以 及 地 方 政 府 之

经济改革深水区的五个难题

经济改革深水区的五个难题

吴敬琏:经济改革深水区的五个难题2010-1-22 中宏数据库中国的改革开放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近30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正是那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出的丰硕果实。

然而,思想解放是无止境的,在我国社会正处在快步走向现代化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赶上时代的潮流。

市场经济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共同体。

因此,不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矛盾的一方吃掉另一方”的办法,用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压制另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而是应当让各种合法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充分的表达,然后通过协商和博弈,形成社会共识和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通向各个利益群体互补共赢和社会和谐的坦途。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深水区,有以下难关要过:第一,要实现尚未完成的产权制度改革。

例如,与中国将近一半人口的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土地产权问题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宅基地资产无法变成可以流动的资本。

这既使继续务农的农村居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也使转向务工、务商的新城市居民安家立业遇到困难。

第二,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完成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制。

当前,在股权结构上一股独大和竞争格局上一家独占的情况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在某些领域中还出现了“国进民退”、“新国有化”等开倒车的现象。

这种趋势必须扭转。

第三,对于目前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仍然存在的大企业垄断的情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破除。

在资本市场上,被称为“政策市”、“寻租市”的顽疾并未得到根除。

各类掌握权力和信息的权贵分子猖狂地进行犯罪活动,损害民间投资人的利益,大发横财。

因此,必须端正思路,摒弃行政干预市场的错误做法,加强合规性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

第四,要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新社会保障体系。

可是十几年过去了,由于遇到了政府内部的重重阻碍,这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至今还没有建立,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能落到实处。

社会体制改革需解决五大问题

社会体制改革需解决五大问题

社会体制改革需解决五大问题2013-08-12 第03版:思想理论作者:陶希东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090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如何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四个加快”的战略任务和要求,即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旨在全面推动社会的公平和谐发展。

笔者以为,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应紧扣“一个中心”,着力解决好“五大现实问题”。

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重塑政社关系社会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已经取得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中寻求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我国以处理好“政企关系”为中心,成功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政府不断向企业放权,让企业获得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力量;另一方面,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动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经济等多元竞争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

正是这两点,使得我国经济连续保持了十多年的两位数增长。

据此,社会体制改革也应以重塑政社关系为核心和主线,从民生发展、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法推动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从“强政府、弱社会”向“强政府、强社会”转变,可以说,对政社关系处理的好坏,将决定社会体制改革的成败。

社会体制改革要解决好“五大现实问题”社会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而针对当前我们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来看,我国社会体制改革重点要解决好以下五大现实问题。

社会建设主体缺失问题。

社会建设是一个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的网络互动过程。

像企业是市场经济建设主体一样,社会建设也应该有相对明确的主体,但当今,社会建设主要是由政府在操作和实施,真正的社会主体缺位。

历史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历史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历史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此时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和经济落后等问题。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中国不得不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混乱和分裂,也为中国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历史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变化。

一、政治变革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颠覆封建帝制的行动,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为中国同志们真正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为中国革命铺平了道路。

二、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内外贸易和工业化进程。

由于西方列强的进入和侵略,中国掀起了一系列的运动,以保护国家经济的独立和强大。

此外,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教育变革近代中国的教育变革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末时期,中国的教育体制非常落后,主要是知识的僵化和制度的陈旧。

为了实现近代中国的振兴,中国决定进行教育改革,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担负国家重任。

在教育改革中,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逐步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

四、社会制度变革近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变革主要包括农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等级制度的解体。

在清末时期,中国社会的传统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社会阶层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流动性。

为了摆脱封建的束缚,中国决定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

此外,农业制度的变革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

为了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解放,中国决定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技术的提升。

总结起来,历史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

这些变革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中国的社会不平等的方法

中国的社会不平等的方法

中国的社会不平等的方法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其社会不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存在,既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方法,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一、加强政府调控与监管政府的作用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并通过政策手段缩小贫富差距。

中国政府逐渐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政策。

例如,稳定物价,控制房价上涨,降低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的收费标准,以及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等措施。

同时,政府也加强对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监管,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改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不平等最重要的源头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致力于扩大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在城市地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优质学校,并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补贴。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机会。

此外,通过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化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减少教育资源的城乡差距。

三、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保障公民权益和改善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保障和帮助。

此外,政府还推行扶贫政策,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为其提供必要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和程度。

四、促进农村发展农村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社会不平等的一个主要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农村发展政策。

首先,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还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是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在城市地区扩大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规避这五个“发展陷阱”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规避这五个“发展陷阱”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规避这五个“发展陷阱”曾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本文摘编自中信出版社《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个基本论断,是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人类历史教训、借鉴各国发展经验、审读全球演进趋势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指引和战略部署,是我党现代化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纵观人类近现代史,虽然经济发展的道路不尽相同,但主要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陷入了各式各样的发展陷阱。

有的国家难以跨越发展陷阱,从而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停滞;有的国家貌似跨越了发展陷阱,却将跨越陷阱的代价与成本转嫁给了国内部分群体或其他国家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走出了一条既实现自身跨越发展陷阱又兼顾全球发展包容的道路,必将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新模式,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出新道路。

一、跨越李嘉图陷阱:避免低水平国际分工带来的发展锁定从历史上看,某些后发国家依赖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起飞,却落入了“资源诅咒”,最终未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陷入了“贫困化增长”陷阱;而某些国家虽然利用劳动力等资源廉价的后发优势迅速融入全球分工和推进国内工业化,却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加上其他制度性因素,人均经济总量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阶段水平,从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这两类国家都过于依赖比较优势发展经济,而未能在合适的时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不可避免地落入了所谓的“李嘉图陷阱”。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面参与全球贸易分工体系,利用庞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效释放人口红利,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历时最长的经济高速增长,即将推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五种改革异化现象亟待治理

五种改革异化现象亟待治理

五种改革异化现象亟待治理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20年第9期张一洲刘东杰文件式改革改革任务是否落到实处,最终是依靠具体改革举措真正作用于现实问题。

改革蓝图再美好、规划再科学、举措设计再得力,如若不进入实质性的行动阶段,一切为改革所做的前期工作最终也只是纸上谈兵。

这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但由于受到既得利益羁绊、沉淀成本拘束、改革阻力掣肘、担当意识弱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以拟定规划文件、学习研究文件、层层转发文件来替代具体改革行动的现象。

改革任务通过各种文件层层转发,改革压力也被级级传导,最后都积聚到基层政府。

调研中就发现,有基层单位每年接到的来自上级部门的各类有关改革、创新之类主题的文件就多达几十份。

这通常使得基层政府不堪重负,疲于应付。

同时,又因为基层政府相对缺少改革的相关资源与权能,往往左支右绌,最终改革任务在基层也变成了学文件、做材料工作,改革实践最终流于形式或被虚与委蛇。

改革成果的评比和考核最终也变成了各种会议文件、讲话材料、政策规划的评比。

文件式改革仍然停留在改革的研究探索、政策规划、传达学习阶段。

虽然这是改革任务落实的必经阶段,但如若将这一前期准备阶段视作改革的核心内容或目的,则会出现手段替代目的、南辕北辙的谬误。

最终致使改革任务堆积、社会矛盾集聚,引发不必要的社会问题。

曲解式改革改革要取得实效,离不开改革精神的真实贯彻。

如何理解改革任务的真实意图、改革文件的具体精神,这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研究能力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涉及改革触及的利益配置问题。

现实中曲解式改革并不少见,可能有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政策认识水平所限带来理解偏差所造成的。

但更多的曲解式改革是基于地方政府、部门因各种现实利益考量而有意为之。

例如,国家要求推进“放管服”改革,这涉及政府的自我革命,涉及大量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

有些地方政府面对改革任务,却不愿意下放手中权力,于是就在“放”字上做文章。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全球性趋势。

与此相适应,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迁的客观实际,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调整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力合作,形成一种和谐有序、自律自治的制度化治理机制。

但从现状来看,这种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在我国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第三部门还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发育仍显迟缓,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不足,社会的自主性及自我组织能力不够强,各级官员新的治理观念还未树立、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与行政能力不强等等。

第三,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短缺低效。

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由于在发展观和发展理念上的偏差,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以致各级政府在履行职能和推进职能转变方面,主要精力放在了履行经济管理职能以及相应的经济管理领域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领域改革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造成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方面的转变步伐明显滞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不足,存在着许多体制性障碍,社会事业发展受阻。

第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拉美化”现象开始凸显,社会风险逐渐累积。

目—社会合作型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可供选择、比较恰当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一主多元”,所谓“一主多元”,就是形成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多种方式并存的社会治理结构。

选择这种模式的主要根据在于,对于现阶段的我国政府而言,无论是对政府内部的自身建设,还是对外部社会事务的管理,都需要承担大量的管制职能,都必须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事实上是“先天不足”的市场经济,这些年在市场化改革中暴露出来的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都需要政府加强市场监督职能来加以克服。

新中 国成立后如何进行社会改革

新中 国成立后如何进行社会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进行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和挑战,为了建立一个公平、繁荣、稳定的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而广泛的社会改革。

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旧中国,广大农民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这不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也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于农业,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

手工业者也通过合作化的方式,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将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

通过这一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教育改革也是新中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方面。

新中国成立前,教育资源匮乏,广大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极少。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普及教育,开展扫盲运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医疗卫生方面的改革同样意义重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条件差,疾病流行。

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大量医务人员。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改善环境卫生,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在社会风俗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废除了封建礼教和陋习,如缠足、包办婚姻等。

倡导男女平等,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同时,宣传新的道德风尚,鼓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树立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法制建设也在逐步推进。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郎咸平2012-05-13四大错误思维阻碍中国改革进程

郎咸平2012-05-13四大错误思维阻碍中国改革进程

四大错误思维阻碍中国改革进程2012-05-13面对危机四伏的局面,我们并没有危机意识,反而充满了错误思维,我在新书《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中就指出了“非左即右”、“非公即私”、“宏观调控,微观搞活”以及“跨越式发展”(其实就是“大跃进”式思维)这四大错误思维。

就好像妄想症、迫害症与美国如影随形一般,这四种错误思维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一、“非左即右”让改革发生严重偏差“非左即右”导致中国经济的总体改革思路发生严重偏差。

右对市场经济的错误理解,造成了今天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遭到“左”的反弹,而左右相争使改革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所谓“看不见的手”把一切推向市场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房改之后住不起房,医改之后看不起病,教改之后上不起学,退休之后养不起老。

我花了20年时间研究马克思,直到最近才写成薄薄的一本《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最后得到一个非常震撼的结论,那就是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共产主义本身,他真正追求的是和谐社会,其他都不过是手段而已。

我们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得出的另外一个非常震撼的结论是,人类历史是一部透过法治与民主控制权力腐败的阶级斗争史,法治与民主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目标,是为了反腐败开展阶级斗争的结果。

被誉为资本主义经济之父的亚当·斯密简直就是马克思的前身。

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对于资本家剥削工人感到痛心疾首,同时他更感到痛心的是劳动者薪资的衰退。

他甚至像列宁一样大力抨击英帝国主义,他说帝国主义不但剥削殖民地的人民,同时他自己的人民也被剥削。

从亚当·斯密的书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社会主义者。

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亚当·斯密和马克思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想达到和谐社会这样一个目的。

不同的是,马克思希望透过阶级斗争打击腐败,实现民主与法治,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而亚当·斯密希望透过一只“看不见的手”杜绝腐败,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的五大颠覆性问题及其改革路径竹立家:发布时间:2013-09-02 09:40 作者:竹立家字号:大中小点击:3506次今天的中国已进入转型社会,转型就意味着风险,未来5-10年的改革举步维艰,政府责任也在加大。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走?要了解中国现实,必须认清转型与战略这两个关键词。

未来30年的改革,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使每个人都有温馨感和安全感。

四大挑战“转型”意味着风险社会来临,包括对未来改革预期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

转型意味着风险社会来临。

我国风险社会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包括对未来改革预期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

未来5-10年中国改革举步维艰,政府责任也在加大。

我国进入转型社会,主要有四大标志,或者说挑战。

第一,政府威信在不断下降。

政府公信力下降必然造成治理能力和成效的下降,我国未来的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等,都面临着严峻考验,需要花更大力气。

第二,有组织地不负责任现象比较突出。

一些部门、组织、公共机构,以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为重,置国家、民族、人民和集体利益于不顾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食品安全事故、拆迁事故等。

一旦组织不负责任,社会治理的难度就会加大。

所以,要抓责任机制。

第三,理论的不在状态和现实的不在场。

国外的思想家是出思想的,比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斯·韦伯,等等。

现在我们研究问题,好多部门的领导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基本上是顾左右而言他。

社会主义又到了一个需要理论创新的时候,但是我们的学术界基本上是解释派。

在很多学者的研究实验里,把中国的现实系统排除在理论思维之外。

不能只有一个人在说真理性的话,其他人只对真理性的话做注释。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我们的理论不在状态和现实的不在场有关。

第四,主体意识的崛起。

中国社会过去的一致性正在向多样性转化,特别是微博出现后,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见解。

80后、90后的主体意识比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强得多。

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强大,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表征。

可是,很多人认为出现不一致会把社会搞乱。

古语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们说和谐,就是承认多样性,只有多样性才能出现和谐。

主体意识的强大,总体来说是好事,但同时也把我们带入风险社会,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

中国进入转型社会的这四个标志,每个都是要做的大工程。

这要求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现实,研究下一步的改革路径。

十八大和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些主要观点,都试图在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从1982年至今,我国已进行七次政府机构改革,只有这次把职能转变放在了标题里,提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事实上,职能转变要重点解决机构内部绩效机制、责任机制、奖惩机制的建立问题,使政府机构内部的运行机制符合现实需要,符合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这一状况。

五大问题2010年一个联合调查显示,我们的财富分配变成了“一九开”。

目前,中国社会存在五大颠覆性问题。

第一,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2000年,我国的财富分配是“二八开”,即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80%的人占有20%的财富;2010年一个联合调查显示,我们的财富分配变成了“一九开”,中国现在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第二,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在抓城镇化,大批农民进城的法律成本、安全成本、财政成本都很高。

三农问题搞不好,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隐患。

第三,腐败问题趋于恶化。

现在的反浪费也好,改作风也罢,都是治标不是治本。

我认为,先治标后治本,就是先止血后治疗,这是正确的。

可怎么止血呢?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要向中央常委学习,公开家庭信息,主要就是三样:有几套房子,妻子干什么,孩子做什么。

不要光把党章、社会价值挂在口上,要落实在行动上。

新一届中央领导上任后,首先改变作风,反对特权,抑制公款吃喝,已经初见成效。

第四,就业问题非常严重。

我国每年约有700万大学毕业生,近800万职业院校毕业生,农村非农就业人口年均增加500万。

按照我国每年8%-10%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的就业能力大约是900万-1200万。

每年几乎有一半的人不能就业,要直面这些问题,采取解决措施。

第五,社会信任出现危机。

有人说,啥都靠不住,领导靠不住,同事靠不住,老婆靠不住,丈夫靠不住。

这话恐怕太邪乎,但不少人却在理论上认同它。

还有毒牛奶、地沟油等,诸如此类,已经形成了一条相互伤害的链条。

战略管理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应该是其价值理念与制度实践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拥护。

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乃至个人,什么都可以失败但战略不能失败。

战略失败是最彻底的失败。

苏共一个政治局委员2008年出版《苏共失败的教训》一书,书中提出苏共是战略性失败。

长期以来,苏共社会主义价值和社会主义制度处于两张皮的状态。

百姓开始相信你,因为你带他们闹革命、反剥削、要公平。

可是,之后作为公仆的你,住好房、坐好车,老百姓生活却比你差很远。

久而久之,苏共失去了百姓信任。

这导致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局面,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2000万党员时一晚上垮台。

可见,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应该是其价值理念与制度实践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拥护。

战略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很多人认为,战略是国家领导人的事,离我们很远。

事实上,战略决策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乃至前途。

我讲一则童话。

一天,老鼠看到主人在仓房里放了老鼠夹子,很害怕。

于是,老鼠先找到老母鸡(代表贫民),告诉老母鸡要小心,主人在仓房里放了老鼠夹子。

老母鸡说,这不关我的事,祝你好运。

老鼠又找到大肥猪(代表有钱人),大肥猪说,这不关我的事,祝你好运。

老鼠找到大黄牛(代表有权人),大黄牛说,我没听说老鼠夹子会夹死大黄牛,这不关我的事,祝你好运。

失望的老鼠晚上躲在窝里,不敢出来。

第二天早上,女主人听见仓房里有响动,以为夹住了老鼠,事实上夹住的是一条蛇。

因为天刚蒙蒙亮,仓房很暗,女主人没看清,被蛇咬了,男主人立即把女主人送到医院。

出院后,男主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老母鸡宰了给女主人炖汤喝。

然后,男主人宰了大肥猪,宴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以感谢他们到医院探视的好意。

为了偿还医疗费,男主人又将大黄牛卖到屠宰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灾难来临时,任何阶层、任何人都跑不了,只是迟与早、损失大与小的问题。

每个人都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好多事情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实际上离我们很近,战略是事关群体里所有人的问题。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动员全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管理阶层、政府阶层,所有干部党员,人人都要负起责任。

改革路径改革的重点是要确立人民群众在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给老百姓五权。

未来5—10年,乃至未来30年,中国从哪些方面切入来规划改革大局呢?我觉得,中国未来发展面临四个重大战略转变。

第一,改革重点从经济体制到政治行政体制转变。

中国改革的重点要转移,要健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权力结构。

过去30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了体制性改革。

中国没有解决的体制性问题是政治行政体制,要以公正为中心,重构中国改革话语。

要实现社会公正,权力配置是关键,而在权力配置中,人民群众必须占主导地位。

第二,尽快完成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转变。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现代性是一个结果。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梦。

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发展政治学的观点,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初级现代化阶段。

这一阶段社会利益比较一致,改革容易达成共识。

到了人均GDP4000-6000美元,就进入中等现代化阶段,利益出现分化,改革难以达成共识,这一阶段又被称为发展陷阱。

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6100美元,十二五期间能不能跳出发展陷阱不得而知。

中国有3种前景:越过陷阱,进入一个稳定性的、现代性的社会主义社会;掉入陷阱;社会崩溃。

倘若社会崩溃,谁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第三,从工业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

未来30年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就是要从生产型经济、资源型经济、加工型经济向技术型、环保型、休闲型经济转变。

第四,从管理层垄断性权力到公民协商性权力转变,即实现从官本位向公民本位的转变。

要实现每个个体的尊严,就必须按照温家宝曾讲的给老百姓五权,即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幸福社会未来30年的改革,要从制度安排上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

人民幸福的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标志。

幸福是任何一个社会中个体发展的终极目标。

幸福不是一个对象性概念,而是一个关系概念。

幸福是一种持续、稳定的感觉状态,这种感觉状态只能存在于关系中。

我们说要建立一个美好、和谐、幸福的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

英国有心理学家研究说,有三种关系决定人的幸福度:家庭关系,决定幸福度的50%;同事关系,占幸福度的25%;朋友关系,占幸福度的25%。

从哲学角度讲,人有三个最基本的规定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偶然性。

美国有位哲学家讲过,裹尸袋上没有口袋。

在世的时候,我们浑身都是口袋,贪婪的人装、偷、拿,恨不得把这个世界都装到自己的口袋里,死了以后什么也带不走,一个口袋也没有。

所以要做有意义的事,要与人为善。

新一届政府上任以后,中国开始了新的征程,提出了中国梦。

从幸福的角度讲,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这也是幸福的指向。

因此,未来30年的改革,主要是从制度安排上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包括良好的人际环境,使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每个人都有一种温馨感和安全感。

(宣讲家特供稿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部主任竹立家)来源: 财经网 | 来源日期:2013-08-13 | 责任编辑:凌绝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