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表解详解
《伤寒论》中的表证相关解读
(92)“伤寒,医下之,续得 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 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 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 宜桂枝汤。” 本条则是表证兼里虚寒证时的 先后缓急原则。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 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 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 恶热也。(183)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 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 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 此为阳明病也。(184)
银翘散方: 银花、连翘、桔梗、薄荷、 竹叶、生甘草、牛蒡子、鲜芦根 (煎汤)、芥穗、淡豆鼓 没有恶寒,用荆芥、豆鼓意 义何在?
银翘散证是邪热在肺的轻证, 比银翘散证再轻一点就是桑菊饮 证,比银翘散重的就是白虎汤证, 这就是所谓的辛凉轻剂、平剂、 重剂的意思。三方都是清热的, 只是程度有轻重。 如果桑菊饮证、银翘散证是 表证,就不能和白虎汤证相提并 论了。
3 温病的病因是温热之邪 温邪无收引、凝滞之性,不会 束缚肌表,郁遏卫气,故不会恶 寒。 温病的感邪途径为从口鼻而入, 不经过肌表,所以也无表证的可 能。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 犯肺。”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二条: “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 阴”。
4 《温热论》中的“卫”不 是表证 温病的卫、气、营、血,实为 气分和血分两个层次,其中卫为 气分的初期轻证,营为血分的初 期轻证。卫,并不是表证。这可 以从《温热论》中找到根据。
总之,治疗表证水肿麻黄是主 药,麻黄汤治疗水肿既可叫解表 利水,又可叫宣肺利水,《内经》 中称为“开鬼门”,也有人将此 形象地称为“提壶揭盖”。用麻 黄以后,病人可出汗,也可不出 汗,但尿量肯定增加,随之水肿 消退。
麻黄常规用量一般不会有不良 反应,只是对于本身有快速性心 律失常的病人应注意,因为麻黄 可加快心律,这时可将麻黄换成 浮萍,用量是30克。
张仲景【伤寒论】白话解全集
伤寒论白话解辨脉法第一1、问:脉象有阴脉阳脉之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答:大体说来,凡脉象表现为大、浮、数、动、滑的,为有余之脉,属于阳脉;凡脉象沉、涩、弱、弦、微的,为不足之脉,属于阴脉。
凡阴性病症出现阳脉的,这是正能胜邪,疾病向愈,预后良好;凡阳性病症出现阴脉的,这是正不胜邪,多属危候。
2、问:阳结证和阴结证的脉象如何区分呢?答:病人脉象浮而数,能饮食而大便秘结的,这是燥热实邪内结,名叫阳结。
大约到第十七天,病会加重。
病人脉象沉而迟,不能饮食,身体困重,大便反而结硬的,这是阴寒实邪内结,名叫阴结。
估计到第十四天,病会加重。
3、问:有一种病症,病人既有恶寒,又有发热,这是什么原因呢?答:阴不足则阳气得以乘之,所以发热;阳不足则阴气得以乘之,所以恶寒。
问:什么是阳不足?答:以脉为例,假如寸口脉微,是为阳不足,阳虚则阴气乘之,阴盛则寒,就会出现如凉水洒在身上那样畏寒。
问:什么叫阴不足呢?答:尺部脉弱,为阴不足,阴不足则阳气乘之,阳盛则热,所以就会发热。
4、病人寸脉浮,尺脉弱的,是阳气浮于外,阴血虚于内。
卫阳衰虚不能外固,所以汗出如流珠;阴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所以产生筋脉挛急。
如果病人脉沉的,是营气衰弱。
营气衰弱的人,若再用烧针治疗,就会更伤营阴、更助阳热,产生发热和躁扰心烦的变证。
5、脉象盛大好象车盖上拥的,是阳气偏胜所致,叫做阳结脉;脉象强直连连不断,如摸长竿一样的,是阴气偏胜所致,叫做阴结脉。
脉象轻浮于上,状如肉汤上的油脂飘浮样的,这是阳气衰微的表现。
脉象极其细小,状如蜘蛛丝一般的,这是阴气衰微的征象。
脉象绵软无力,前大后细,好象漆汁泻下之状的,这是大失血后血脉空虚的征象。
6、脉搏跳动缓慢,时而一止又复跳的,叫做结脉。
脉搏跳动快,时而一止又复跳的,叫做促脉。
脉促是阳盛所致,脉结是阴盛所致,这些都是有病的脉象。
7、动脉是阴阳之气相互搏结,脉气不能贯通三部所致。
如果寸部出现动脉的,为阳虚不能固外,就要汗出;尺中见动脉的,为阴虚阳乘,就要发热;假如既不汗出,又不发热,而见形寒畏冷的,这是三焦阳气受伤,不能通达于外的缘故。
伤寒论学习心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少腹满或喘,小青龙汤主之
首先来看一下原文: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小青龙汤主之。
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条文理解:这实际上是两个条文,是伤寒论中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的最后二个条文,都是关于小青龙汤证的。
这两个条文是基于不现的条件下讲的,前面一个是基于”伤寒表不解“,另一个条文则是基于”伤寒“,实际上伤寒表不解与伤寒本质上都是伤寒,但都讲到了”心下有水气“,都讲到了咳,这是小青龙汤证不同情况下的共证。
伤寒表不解,指的是表证还在,如发热、脉浮,怕冷、身体四肢酸软且痛等。
心下有水气,这是主证。
这里是指心脏的下方有水,这个”心下“指胃脘部,因胃在心脏的下面,所以古人称“胃”为“心下”,水气则是指积水、痰饮,积液、组织渗出液等,反正是水。
为什么会心下有水气,显然是由于伤寒表不解引起的,表不解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发汗而表不解不够透彻或误治导致的寒邪去不尽,进而入里。
如用有人用麻黄汤因剂量不够,发汗而表不解,出现心下有水气,就是由麻黄汤证转变成小青龙汤证了。
因此,心下有水气是伤寒表证进一步传入体内的一种表现,是太阳病的一种传变。
显然,这是表里双寒的一种症状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身体里虚造成。
倪海夏在讲到小青龙汤时说到,身体向来虚弱的人得了伤寒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么,寒邪入里会传到哪里呢,显然会传入阳明、少阳或太阴这三个体层,因为伤寒病,肺(太阴)最易受累,也会多路并进,攻入阳明与少阳层面。
因此再往下看条文列出的症状,会出现咳、呕、渴、利、噎等就是传入太阴、阳明、少阳的不同反应。
干呕,这是兼证。
是寒邪攻入阳明,但未化热或化不了热的一个症状。
伤寒后可能会因为发汗药的刺激,也可能是由于胃阳的抵抗,使身体阳气会激动里面的水而出现里水涌动,出现上逆,“干呕”是水饮逆于上的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体内排水的反应。
我们此时如果来帮助身体来去水,那么干呕现象就会消失。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标准表格.doc
翕翕发热12邪在肌表头痛发热13调和营卫桂枝汤营卫不和时发热自汗出54发热汗出95寒邪束表头痛发热35发汗解表麻黄汤无汗发热46表邪怫郁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3 解肌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表邪未解形似疟、一日再发25 解肌疏邪桂枝二麻黄一汤表邪未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7 解表清热桂枝二越婢一汤郁热在里卫阳受遏翕翕发热、无汗、心下微满痛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发热内停水饮表症40风寒束表发热而咳解表化饮小青龙汤心下有水发热不渴41风寒束表热汗烦躁38 解表发越大青龙汤邪郁肌表身热恶风99 解肌清热小柴胡汤表邪未解发热微恶寒146 解表散邪柴胡桂枝汤阳虚感寒反发热、脉沉者301 温阳解表麻黄细辛附子汤表邪未解中风发热74发热汗出244 化湿解表五苓散水湿不化头痛发热386表邪未解头痛发热、心下因鞕134 泻结和表大陷胸汤邪热结胸热入血室续得寒热,发作有时144 清热化瘀小柴胡汤热郁表里呕而发热379 清热散邪表邪入里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165 泻热解表大柴胡汤结滞中脘热郁胸中烦热,胸中窒77 清热解郁栀子豉汤余热不清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228 清宣余热热郁胸膈身热不去,微烦者80 清热除烦栀子干姜汤发热发热汗出者⋯里证236 活瘀清热利湿茵陈蒿汤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湿热瘀蒸伤寒身黄发热261 消热利湿栀子柏皮汤血瘀在里发热七八日⋯有瘀血257 化瘀清热抵当汤水热内蓄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223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热瘀下焦伤寒有热,少腹满126 下血退热抵当丸胃热炽盛主里俱热⋯欲饮水数升者168 清热生津白虎加人参汤此表有热176 辛寒清热胃肠结热不恶寒,但热者蒸蒸发热者发热邪结胃肠其后发热者实证但发热谵语者大肠燥结日晡所发热者发热汗多者70248清下荡热调胃承气汤209 泻结清热小承气汤212240 攻下泻热大承气汤253发热阳虚水泛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82 温阳利水真武汤虚证虚阳浮越表热未解日晡所发潮热104 解表泻热先宜予小柴胡汤解外,里热化燥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里热化燥发潮热,脉滑而疾214 泻下清热小承气汤谵语有潮热215潮热燥热成实有潮热者208攻下泻热大承气汤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209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220热郁在里发潮热⋯胸胁满不去者229小柴胡汤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231实热内结日晡所小有潮热137 泻下结热大陷胸汤表邪未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96往来寒热,休作有时97 清解表里小柴胡汤邪热入里往来胁下鞕满⋯⋯往来寒热266寒热表邪未解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147 解表化饮柴胡桂枝干姜汤里有水饮邪热结滞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136 清下邪热大柴胡汤风寒束表啬啬恶寒12解肌散邪恶寒者,表未解也164 桂枝汤表邪未解微恶寒者,表未解也234 调和营卫表邪怫郁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3 解肌疏邪桂枝麻黄各半汤表邪未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7 解表清热桂枝二越婢一汤恶寒表邪未解形似疟,一日再发25 解肌疏邪桂枝二麻黄一汤表证风寒郁表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38 解表清热大青龙汤表邪未解恶风寒⋯⋯而胁下满痛,目及身黄98 清热解郁小柴胡汤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148 解表和胃邪尚在表发热微恶寒146 解肌和表柴胡桂枝汤卫阳不足而复恶寒汗出者155 温阳泻痞附子泻心汤表邪未解而反恶寒者⋯⋯心下因鞕134 泻结和表大陷胸汤恶寒里热炽盛背微恶寒者169 清热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热证汗出表疏汗后阳虚反恶寒者,虚故也68 敛汗温阳芍药甘草附子汤恶寒寒盛阳虚其背恶寒者304 温阳散寒附子汤阴盛亡阳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虚证回阳救逆四逆汤阴盛阳浮发热恶寒⋯⋯手足厥冷388阳虚阴脱恶寒,脉微数而复利385 回阳益阴四逆加人参汤风邪外袭淅淅恶风12调和营卫桂枝汤腠理疏松汗出、恶风13风邪外袭项背强几几,反汗恶风者14 疏风解肌桂枝加葛根汤经输不利恶风汗多阳虚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20 温阳固表桂枝加附子汤表证风湿郁表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175 温经去湿甘草附子汤风寒束表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31 发汗解肌葛根汤经输不利风寒束表恶风,无汗而喘者35 发汗解表麻黄汤恶风里热炽盛时时恶风,大渴168 清热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热证汗出表疏阴弱者汗自出12发热汗出,恶风13营卫不和热汗出者⋯⋯故使汗出95调和营卫桂枝汤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234汗出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54表证病常自汗出者53风邪在表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14 解肌和表桂枝加葛根汤表邪未解伤寒,汗出而渴者73 化饮解表五苓散水停下焦邪热迫肺汗出而喘63宣肺清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若汗出而喘163热邪外蒸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34 清热解表葛根黄芩黄连汤汗出里热炽盛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26辛寒清热白虎汤三阳合病⋯⋯若自汗出者219热证邪滞热蒸汗出不解,心下痞鞕165 泻下清热大柴胡汤燥结郁蒸阳明病其人多汗⋯胃中燥,大便必鞕213 攻下泻热小承气汤里热蒸腾阳明病,发热汗多者253攻下燥结大承气汤里热燥实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220汗出水邪外攻手足漐漐汗出⋯⋯汗出不恶寒者152 逐水攻下十枣汤里证大汗出,热不去353阴盛阳脱小便复利而大汗出⋯⋯内寒外热389回阳就逆四逆汤汗出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354虚证吐利汗出388真阳欲脱下利清谷,汗出而厥者370 温阳固脱通脉四逆汤阳脱阴竭汗出而厥,脉微欲绝390 回阳通脉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恶风,无汗而喘者35风寒束表脉浮紧,无汗发热46 发汗解表麻黄汤无汗脉浮,无汗而喘者235邪郁肌表以其不得小汗出23 解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表证卫阳受遏翕翕发热,无汗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白朮汤水饮内停风寒束表太阳病⋯⋯无汗恶风31 发汗解肌葛根汤无汗邪热内郁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231 清热解郁小柴胡汤无汗湿热内瘀但头汗,身无汗⋯⋯身必发黄236 清热利湿茵陈蒿汤热证水热郁蒸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136 泻下热结大陷胸汤头湿热上蒸但头汗出⋯⋯身必发黄236 清利湿热茵陈蒿汤汗郁热上蒸心中懊憹⋯⋯但头汗出者228 清宣郁热栀子鼓汤出郁热上蒸头汗出⋯⋯今头汗出148 清解郁热小柴胡汤阳郁上迫但头汗出,往来寒热147 疏邪解郁柴胡桂枝干姜汤风寒在表太阳病,头痛,发热13 疏风解表桂枝汤表热不解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56 解表清热头痛风寒束表太阳病,头痛发热35 发汗解表麻黄汤表邪外束表证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当救其里92 温里救表四逆汤里阴寒盛表邪不解霍乱,头痛发热386 救里和表热多:五茯散寒多:理中汤里证水饮上攻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152 逐水泻下十枣汤寒证浊阴上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378 温肝降浊吴茱萸汤头脾虚水停仍头项强痛,小便利28 健脾利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脾虚痛82阳虚肾虚水泛心下悸,头眩温阳利水真武汤水停水气上犯起则头眩67 通阳行水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颈表证项强里证身痛表证身痛虚证表证肢节疼风湿痛虚证表证身热证重虚证拘急水停经输不利仍头项强痛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邪闭经输项背强几几31 解表散邪葛根汤邪郁不解颈项强98疏解清热小柴胡汤颈项强99邪结郁阻结胸者,项亦强131 攻下结热大陷胸丸寒邪束表头痛发热,身疼腰痛35辛温解表麻黄汤无汗,发热,身疼痛46身疼痛者⋯⋯后身疼痛91表邪未解身体疼痛者372 解肌去邪桂枝汤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387寒邪束表发热恶寒,身疼痛38 发汗解表大青龙汤霍乱表邪头痛发热,身疼痛386 温里和表五苓散、理中丸表邪未解脉反沉⋯⋯身体疼痛92 温阳救里四逆汤里寒又急汗后营虚身体痛,脉沉迟者62 温养血脉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阳虚湿搏身体痛⋯⋯脉沉者305 温阳除湿附子汤寒邪束表太阳病⋯⋯骨节疼痛35 解表散邪麻黄汤表邪外束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146 疏解表邪柴胡桂枝汤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174 温经祛湿桂枝附子汤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175 温经散邪甘草附子汤寒湿凝滞骨节痛,脉沉者305 温经散寒附子汤阳虚不布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 回阳通脉四逆汤风寒在表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39 解表散邪大青龙汤热盛津伤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107 清热去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津液耗伤腹满身重,难于转测219 清热生津白虎汤邪热伤气不恶寒者,其身必重208 泻下热结大承气汤阳虚水泛四肢沉重疼痛316 温阳利水真武汤气虚精亏其人体重,少392 清虚热烧裈散阳虚津亏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20 温通经脉桂枝加附子汤筋脉失濡脚挛急29益阴缓急芍药甘草汤胫尚微拘急30阴虚不润或引阴中拘挛⋯⋯膝胫拘急者392 滋阴清热烧裈散阳气衰微内拘急⋯⋯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回阳救逆四逆汤四肢拘急,手足逆冷388阳衰阴竭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390 回阳通脉通脉四逆汤加猪脂汁表邪太甚反不烦解者24解肌发表桂枝汤表邪未尽半日许复烦57烦表邪未解微恶寒,肢节烦疼146 解表散邪柴胡桂枝汤表证表热被劫解烦导水文蛤散弥更益烦⋯急欲饮水,反不解渴者141水热内结化水和表五苓散烦脉浮,烦渴者72水饮内停六七日不解而烦⋯⋯名曰水逆74 温化水湿五苓散里证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156大烦渴不解26里热炽盛大渴,舌上干燥而烦168 清热生津除烦白虎加人参汤口燥烦,心烦169阳热过重其人发烦,目瞑46 发散火邪麻黄汤邪热郁阻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96 疏利邪热小柴胡汤邪热结滞心下急,郁郁微烦者103 清下热邪大柴胡汤热扰心神胸满烦惊⋯⋯谵语107 清热镇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烦阳热内遏往来寒热,心烦者147 疏解阳郁柴胡桂枝干姜汤热扰胸膈心下痞鞕而满⋯⋯心烦不得安158 消痞泻热甘草泻心汤热证虚烦不得眠76热扰胸膈而烦热胸中窒者77 清热除烦栀子豉汤下利后更烦375热扰胸腹心烦腹满79 清热行气栀子厚朴汤胸热下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80 清上温下栀子干姜汤热结胃肠腹微满,郁郁微烦123 和胃荡热调胃承气汤心火亢盛心中烦,不得卧303 滋肾清心除烦黄连阿胶汤肾阴亏虚胃肠燥结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207 润燥荡热调胃承气汤烦燥屎内结心中懊憹⋯⋯若有燥烦者258攻下燥结大承气汤燥屎不尽烦不解,腹满痛者241实证胃肠热滞微烦⋯⋯大便因鞕者250 下滞和胃小承气汤痰实内结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355 涌吐痰实瓜蒂散中阳虚弱心中悸而烦者102 温中补虚小建中汤烦气血不足虚证虚火上炎少阴病,下利⋯⋯心烦310 滋阴降火猪肤汤阴虚火结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319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烦阴盛格阳厥逆无脉,干呕烦者315 回阳固脱白通加猪胆汁汤寒证肠寒胃热,蛔虫窜扰而复时烦者338 安蛔除烦乌梅丸烦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174 温经散寒桂枝附子汤风湿相搏175风湿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温经除湿甘草附子汤热不汗出而烦躁者38 解表清热大青龙汤表郁里热证实烦躁,心下鞕251 攻下泻热小承气汤胃肠燥实证津伤阳虚咽中干,烦躁吐逆者29温阳济阴甘草干姜汤厥逆,咽中干,烦躁30烦躁虚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61 温阳祛寒甘姜附子汤阳虚阴盛证59阴伤阳虚发汗,若下之⋯⋯烦躁者扶阳救阴茯苓四逆汤心阳受伤因烧针烦躁者118 温阳除烦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寒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309 温阳散寒吴茱萸汤寒邪犯胃证热证不得眠虚证虚证惊热证悸水停喜忘实证热证发狂虚证谵语热证热扰心神虚烦不得眠76 清热除烦栀子豉汤阴盛阳扰昼日烦躁不得眠61 温阳散寒干姜附子汤热扰心神心烦不得眠319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水停邪扰烦躁不得眠71 通阳化水五苓散心阳损伤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64 温补心阳桂枝甘草汤中阳虚弱心中悸而烦者102 温中补虚小建中汤心血亏虚脉结代,心动悸177补益心血炙甘草汤心阳不振温通心阳热扰心神下之,胸满烦惊107 解热镇惊柴胡龙骨牡蛎汤饮停心下伤寒厥而心下悸356 温化水饮茯苓甘草汤水气凌心心下悸,头眩,身瞤动82 温阳利水真武汤水气上凌或心下悸96 疏利水邪小柴胡汤阳虚水停其人脐下悸者237 温阳化水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瘀血内阻其人喜忘者65 破血逐瘀抵当汤热扰心神其人如狂之⋯⋯但少腹急结者106 破瘀泻热桃核承气汤心气散乱亡阳,必惊狂112 温阳安神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里热炽盛谵语遗尿⋯⋯若自汗出者219 辛寒清热白虎汤热扰心神胸满烦惊⋯⋯谵语107 清热安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肝胆火炽发汗则谵语⋯⋯五六日谵语不止142热入血室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143 清泻肝热刺期门下血谵语者216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胃肠燥实但发热谵语者谵语,有潮热谵语大便难而谵语者实证胃肠燥实谵语,发潮热热结旁流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胃肠燥结若胃气不和谵语者懊憹心中懊憹热扰胸膈热证217212215攻下燥结大承气汤220214攻下热结小承气汤37429 润燥下热调胃承气汤76221 清热除烦栀子豉汤228懊憹邪热内扰心中懊憹134 攻下热结大陷胸汤实证燥热上扰心中懊憹而烦238 攻下燥结大承气汤太阳病⋯⋯无汗而喘者35表邪犯肺喘而胸满者36 宣肺平喘麻黄汤咳喘阳明病,无汗而喘者235表证发热而咳⋯⋯或喘40温肺化水小青龙汤水气射肺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41表邪壅肺下之微喘者43 解肌利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邪热迫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63宣肺清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162咳喘34邪热蒸肺利遂不止⋯⋯汗出而喘者清解平喘葛根黄芩黄连汤热证96邪热郁肺胸胁苦满⋯⋯或咳者清热利肺小柴胡汤水热犯肺下利六七日,咳而呕319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咳喘腹满而喘208攻下燥实大承气汤实热壅滞242实证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咳喘316寒水上犯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温阳利水真武汤虚证邪结气阻太阳病⋯⋯短气躁烦134 攻下邪结大陷胸汤水饮攻肺干呕短气152 逐下水饮十枣汤短气175气化失宣汗出短气温阳化湿甘草附子汤里证231邪阻气机短气,腹都满清热解郁小柴胡汤实邪阻闭阳明病⋯⋯短气,腹满而喘208 泻下燥结大承气汤气虚热郁若少气者76 益气清热栀子甘草豉汤短气392气阴两虚阴阳易之为病⋯⋯少气滋阴清热烧裈散虚证397气虚津亏虚羸少气益气清热竹叶石膏汤寒邪犯胃吐利,手足逆冷309 温中散寒吴茱萸汤寒湿凝滞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305 温经散寒附子汤阳衰阴盛手足厥逆,脉微欲绝317 温阳散寒通脉四逆汤阳衰阴竭厥逆无脉315 回阳通脉白通加猪胆汁汤厥逆血虚寒凝手足厥寒,脉细欲绝351 养血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阴盛阳脱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370 回阳固脱通脉四逆汤寒厥又下利厥逆而恶寒353阴盛阳衰回阳救逆四逆汤吐利汗出⋯⋯手足逆冷者388寒热错杂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357 扶正宣郁麻黄升麻汤正虚邪郁清上温下阴竭阳脱吐已下断,汗出而厥390 回阳固脱通脉四逆汤热厥里热沉伏脉滑而厥者,里有热350 寒凉清热白虎汤气厥气郁阳遏少阴病,四逆⋯⋯318 宣畅气机四逆散厥蛔厥蛔虫内扰蛔厥者338 寒热并用乌梅丸扶正安蛔逆355痰厥痰阻胸阳病人手足厥冷⋯⋯心下满而烦涌吐痰邪瓜蒂散饮厥饮阻阳遏手足寒,脉弦迟324 温阳散寒四逆汤伤寒厥而心下悸356 温阳化饮茯苓甘草汤湿瘀血分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262 散瘀利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热郁于里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98清热解郁小柴胡汤胁下及身痛⋯⋯一身及目悉黄237发黄血结发黄身黄,脉沉结,少腹鞕125 破血行瘀抵当汤湿热郁蒸伤寒身黄,发热261 清热利湿栀子柏皮汤湿热瘀蒸此为瘀热在里,身必黄236活瘀清热利湿茵陈蒿汤身黄如橘子色260湿热阻滞小便不利⋯⋯身必发黄236清热利湿茵陈蒿汤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260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231小便邪热郁阻面目及身黄⋯⋯小便难者98 疏利邪热小柴胡汤胸胁苦满⋯⋯小便不利96不利热郁不行胸满烦惊,小便不利107 疏利三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热证242燥热阻结病人小便不利⋯⋯有燥屎也泻下燥结大承气汤水热互结渴欲饮水,小便不利223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气机郁滞或小更不利318 疏调气机四逆散水气不化或小便不利40 温阳化水小青龙汤水停下焦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化气行水五苓散小便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156不利三焦失疏小便不利,渴而不呕147 疏利三焦柴胡桂枝干姜汤气化水停不化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28 化湿行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不行风湿阻遏风湿相搏⋯⋯小便不利175 温经化湿甘草附子汤小便阳虚不化小便不利316 温阳化水真武汤下元不固小便不利,下利不止307 温暖下焦桃花汤不利汗多亡津虚证其人恶风,小便难20 温阳固表止汗桂枝加附子汤阳虚不化热证里热下迫小便数,大便因鞕者250 清下滞热小承气汤燥热迫津涩则小便数247 攻下润燥麻子仁丸热结在血小便自利者124抵当汤小便自利125 破血攻瘀实证水无内停小今反利者126 抵当丸便津液下泄须小便利,屎定鞕251 攻下燥结大承气汤利津泄致燥小便自利者233 润燥下结蜜煎导法虚证阳虚水泄或小便利316 温阳化水真武汤里虚阳衰小便复利,身有微热377回阳救逆四逆汤元阳将脱小便复利而大汗出389胸邪郁于肺喘而胸满者36 宣肺散邪麻黄汤胁热郁胸中烦热,胸中窒者77 清宣郁热栀子豉汤满胸闭不伸脉促,胸满者21 温通胸阳桂枝去芍药汤邪阻邪扰胸中胸满烦惊107 清热除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中虚火上扰咽痛,胸满,心烦310 滋阴降火猪肤汤设胸满胁痛者37胸胁苦⋯⋯或胁下痞鞕96胸邪热内郁伤寒四五日⋯⋯胁下满99胸胁满而呕104 清疏邪热小柴胡汤胁胸胁不利满胸胁满不去者229邪郁胁下鞕满266胸胁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98水饮内阻胸胁满微结147 散邪化饮柴胡桂枝干姜汤血瘀热阻胸胁下满如结胸状143 清泻肝热刺期门胁痛饮聚胸胁引胁下痛152 逐下水饮十枣汤实证胁痛设胸满胁痛者37邪犯胸胁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98 疏利邪热小柴胡汤热证胁下及心痛231腹热郁气滞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79 清热行气栀子厚朴汤胀热邪郁阻腹满胁下及心痛231 疏利邪热小柴胡汤满湿热郁结小便不利,腹微满者260 清热利湿茵陈蒿汤热证邪热内盛腹满身重219 清热生津白虎汤腹邪热内滞腹微满,郁郁微烦123 行滞泻热调胃承气汤燥热内阻腹胀满者249 清下燥结胀腹满痛者254满燥实阻结腹满不减255 攻下燥结大承气汤实证六七日腹胀不大便322腹胀脾虚气滞发汗后,腹胀满者66 补脾行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满脾虚寒凝因尔腹满时痛者279 温阳通脉桂枝加芍药汤虚证脾阳虚衰下利腹胀满372 温复脾阳四逆汤寒凝于里胃中有邪气,腹中痛173 温中通阳黄连汤腹痛脾虚气滞因尔腹满时痛者279 温脾通脉桂枝加芍药汤下焦虚寒腹痛⋯⋯便脓血者307 祛寒止痛桃花汤虚寒阳虚阴盛腹痛,小便不利316 温阳化水真武汤阳衰阴盛下利清谷⋯⋯或腹痛317 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腹痛燥屎阻结发汗不解,腹满痛者254 泻下燥结大承气汤邪热阻滞或腹中痛96 疏利气机小柴胡汤实热肝郁气滞少阴病,四逆⋯⋯腹中痛者318 疏肝行滞四逆散热结气滞心下急,郁郁微烦者103 泻热行滞大柴胡汤心下邪热郁结心中结痛者78 清宣郁热栀子豉汤心下因鞕134满鞕心下痛,按之石鞕者135热证水热互结攻下热结大陷胸汤从心下至少腹硬鞕而痛不可近者137若心下满而鞕痛者149心下燥实在里烦躁,心下鞕⋯⋯须小便利,屎定鞕251泻下里实大承气汤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321满鞕痰实壅滞心下满而烦355 涌吐痰邪瓜蒂散实证152饮停胸胁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逐下水饮十枣汤心下水湿内阻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28 和脾利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满鞕饮停心下心下逆满,气上冲胸67 温阳利水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虚证胃虚气逆心下痞鞕而满158 和胃补中,降逆消痞甘草泻心汤心下因鞕,则为结胸134大结胸水热互结结胸热实135攻下热结大胸陷汤但结胸136结胸此为结胸也149小结胸邪与痰结小结胸病138 消痰开结小陷胸汤寒实寒实内结寒实结胸141 攻痰破结三物白散痞热聚心下心下痞,按之濡154 泻热清痞大黄黄连泻心汤寒热互结心下痞鞕,干噫食嗅157 散邪消痞生姜泻心汤热证热痞表虚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155 消痞固表附子泻心汤气虚邪滞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149 和胃消痞半夏泻心汤痞胃虚气逆医见心下痞⋯⋯其痞益甚158 补虚消痞甘草泻心汤胃虚痰聚心下痞鞕,噫气不除161 消痞降逆旋覆代赭汤虚证脾虚寒逆利下不止,心下痞鞕163 健脾温中桂枝人参汤水湿停聚痞不解⋯⋯小便不利者156 温阳行水五苓散痞饮停心下心下痞鞕满152 逐下水饮十枣汤实证痰邪壅阻胸中痞鞕,气上冲喉咽不得患者166 涌吐痰实瓜蒂散热郁气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97 疏利邪热小柴胡汤膈内拒痛134实证邪结阻滞从心下至少腹而痛不可近137 泻下邪结大陷胸汤痛若心下满而鞕痛者149痰热互结按之则痛138 涤痰开结小陷胸汤腐秽积滞大实痛者279 泻秽止痛桂枝加大黄汤风湿风湿相搏近之则痛剧175 温经止痛甘草附子汤寒证水气内停心下有水气⋯⋯少腹满40 温化水气小青龙汤邪聚下焦少腹里急392 清利下焦烧裈散少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106 泻下瘀热桃仁承气汤腹实证血结下焦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124攻下血结抵当汤满少腹鞕⋯⋯其人如狂者125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126 缓攻血结抵当丸邪热内结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137 攻下热结大陷胸汤水气上逆心下逆满,气上冲胸67 温阳利水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气虚证寒气上乘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117 温通心阳桂枝加桂汤上平冲降逆冲虚热上冲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392 清热降逆烧裤散实证痰实壅滞胸中痞鞕,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166 涌吐痰实瓜蒂散。
伤寒表解阳明药方解说
伤寒表解阳明药方解说阳明…本证…热证★栀子豉汤属性:治发汗吐下後,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侬者。
栀子(十四枚,生用,擘),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者,止後服。
(从张本,删此二句)歌曰:山栀香豉治何为,烦恼难眠胸窒宜,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後豉法煎奇。
男元犀按拉:此汤旧本有得吐止後服等字。
故相传为涌吐之方。
高明如柯韵伯,亦因其说。
惟张隐庵、张令韶极辨其讹曰:瓜蒂散二条,本经必曰吐之;栀于汤六节,并不言一“吐”字。
且吐下後虚烦,岂有复吐之理乎此因瓜蒂散内用香豉二合,而误传之也。
愚每用此方,服之不吐者多,亦或有时而吐。
要之,吐与不吐,皆药力胜病之效也。
其不吐者,所过者化,即雨露之用也;一服即叶者,战则必胜,即雷霆之用也。
方非吐剂,而病间有因吐而愈者,所以为方之神妙。
栀於色赤象心,味苦属火,性寒导火热之下行;豆形象肾,色黑人肾,制造为豉,轻浮引水液之上升。
阴阳和,水火济,而烦热、懊侬、结痛等证俱解矣。
原本列於“太阳”,主解烦,非吐剂,而有时亦能涌吐也。
韵伯移入“阳明”,只知为吐剂,泄阳明之烦热。
即此,为仁者见仁,知者见知也。
★白虎汤属性:治发汗後大热不解,多汗出,不恶寒,大渴能饮水者,此方主之。
(按:此条从《内台方》原文,与《伤寒论》稍异。
)知母(二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二服。
歌曰:阳明白虎(证)辨非难(大热多汗,大渴饮水等为阳明证,易辨),难在阳邪背恶寒(论中“背恶寒”三字两见:一见於少阴证附子汤,一见於此汤。
一寒一热,须辨於毫厘之间,为死生大关头),知六膏斤甘二两曲,米加六合服之安。
蔚按白虎汤,《伤寒论》凡三见:太阳条治脉浮滑;厥阴条治脉滑而厥;又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等证。
而原本此方列於太阳条“甘草附子汤”之下者,言外见风寒湿燥火之气。
《伤寒论》表里同治方药解析及临床小得
1702017.08中医中药《伤寒论》表里同治方药解析及临床小得郑双铭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摘 要】《伤寒论》是指导临床的经典,对于八纲辨证,阴阳是总纲,而“表里”是临床看病的第一要素,本篇重在总结《伤寒论》表里关系中,表里同治的临床表现、方药以及临床的点滴心得。
【关键词】伤寒论;表里同治;临床《伤寒论》中针对表里病症的治疗,有先解表后攻里,有先扶里后解表,也有表里同治的,在临床治疗上要分析清表里寒热虚实,才能对证用方,而对于表里同治方面,临床表现和遣方用药是如何体现的呢?1 大青龙汤药物组成:由麻黄汤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
方中倍用麻黄,合桂枝、生姜辛温之品,使发汗之力较麻黄汤更强,说明表证更重;原文第38条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从脉象看出这是伤寒表证,身疼,不汗出,提示外在寒邪郁闭在表,故而以麻黄汤为基础方解表发汗,烦躁提示里有郁热,这里的热不时阳明里实的大热,而是无名郁郁之热,乃寒气郁闭,腠理闭塞,阳气不得散发于外,郁于内而产生的,故加入石膏以清里热;此方伤寒表证明显,郁遏阳气致烦亦明显,表里同病,若先解表,里热加重;先清里则更出变证,故外散寒邪,内清郁热,内外兼顾。
此方被称为“发汗峻剂”,是表郁较麻黄汤更为严重,同时,里热出现的烦躁是“不汗出”的必要条件,故要辨别此在里的烦热之象和在表的表证的关系,临床上只要证见“不汗出而烦躁”的患者,均可应用,又如外感、流脑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高热烦躁都在本方运用范围。
2 小青龙汤药物组成:由麻黄汤去杏仁加芍药,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
本方既能治疗伤寒表不解,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脉紧等伤寒表实证,又治心下胃脘部寒饮内停而出现的“心下有水气”,用干姜、细辛散胃中水寒之邪,配伍五味子收敛肺气,一散一收,即不会发散太过损伤正气,又能使寒气得以温散;原文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论96味常用中药药性详解
伤寒论96味常⽤中药药性详解1、桂枝——⾟、⽢,温。
《神农本草》:治上⽓咳逆、结⽓,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
功能轻宣,⼊表⽽透达发散。
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于上焦和体表。
因此对于瘀滞的结⽓,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2、芍药——苦酸⽽凉。
《神农本草》:主治邪⽓腹痛,除⾎痹,破坚积寒热疝瘕,⽌痛,利⼩便,益⽓。
有清热和收降的作⽤。
是针对少阳和阳明病。
⼩⼤黄,去阳明⾥实不重的,还利尿,去⽔饮3、⽣姜——⾟热。
《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温中、⽌⾎,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者尤良。
久服去臭⽓,通神明。
去内外⽔饮,⽌咳逆呕逆,⽌下利。
⽣姜⽌呕与解表,⼲姜则是温中,针对太阳和太阴。
4、⼤枣——⽢咸⽽微温。
《神农本草》:主治⼼腹邪⽓,安中养脾,助⼗⼆经,平胃⽓,通九窍,补少⽓少津液,⾝中不⾜,⼤惊,四肢重。
和百药。
针对阳明、少阳、太阳三纲,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胃⽓不和,都可以⽤。
5、炙⽢草——⽢平。
《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坚筋⾻,长肌⾁,倍⼒,⾦创尰解毒,久服轻⾝延年。
在⼗⼆剂中,属于滋剂类药物。
针对太阴、阳明两纲的,其实也可以针对六纲疾病的,滋养胃⽓。
6、⿇黄——苦涩微⾟,温。
《神农本草》: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欬逆上⽓,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功⽤轻宣。
轻可祛实。
上⾏⼊头部通头部的⾎瘀,降⾎压,治疗脑中风病。
针对太阳、少阴、太阴、厥阴。
7、葱⽩——⾟热。
《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肿。
表,温表阳,化在表的⽔饮,沟通表⾥的真阳。
8、桃仁——⾟苦温。
《神农本草经》:主治瘀⾎,⾎闭,瘕,邪⽓,杀⼩⾍。
⼊的阳明、厥阴两纲。
有通闭的作⽤,不过是⼒量⼩些。
9、杏仁——苦微⾟,温。
《神农本草》:主治欬逆上⽓,雷鸣,喉痹,下⽓,产乳,⾦创,寒⼼,贲豚。
可⼊太阳、阳明、太阴、厥阴病位。
它属于温收的功⽤范畴。
主要是散寒降逆作⽤,理⽓、养⾎、下⾎、润肠。
伤寒论方证一览表
伤寒论方剂一览表一、太阳病证定义:在表的阳证,人体患病后,机体反应出的症状特点:病位在表,其病情为阳热性一类的证(中风、伤寒),而不是经络脏腑概念。
治则:太阳病为在表的阳热实证,治需以发表剂,使人体达成发汗的机转,把病邪驱除体外。
治疗中风证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表为主,治疗伤寒证以麻黄汤辛温发热解表为主。
禁忌:太阳病治疗原则是发汗解表,不可发大汗,尤其忌用用火泊汗,病在表不可下;合并里饮,不可单发汗。
太阳病方证(一)、桂枝汤类方证方证病机适应症及辨证要点治法方剂组成应用1桂枝汤方证汗孔失固(表虚),汗出伤营,故曰“营弱”;风邪乘虚而入,在腠理,故曰“卫强”。
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口和不渴,脉浮缓(阳浮而阴弱)。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证鼻流清涕,舌苔白、脉浮缓辨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的表虚证;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9g白芍9g 炙甘草6g生姜9g 大枣4枚外感病初期,项背部诸疮病的初期,见桂枝汤证者,及自汗等证可用此方。
此外,现代临床还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形性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肩凝症,无脉症,妊娠反应,人工流产后发热等。
2桂枝加桂汤方证寒邪引发之奔豚气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可见心下悸,短气急迫不能忍耐,脉沉迟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辨证要点:桂枝汤方证又见气上冲者散寒降逆桂枝15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4枚本方治寒气上冲之奔豚证。
该方证常见于癔病、膈肌痉挛、结肠过敏症及心脏病。
3桂枝加葛根汤方证同桂枝汤证,但经脉郁滞较突出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脉浮缓辨证要点:桂枝汤方证见项背强几几调和营卫,疏利经脉葛根12g 桂枝10g白芍10g 生姜10g 炙甘草6g大枣4枚麻疹初期,疹见未齐,见桂枝汤证者;痢疾初期,或胃肠病兼见桂枝汤证者。
他如落枕、颈椎病、头痛亦可酌用此方。
4栝楼桂枝汤方证津液本虚,复受外邪,而至表虚肌不和头痛、身痛、汗出、恶风、低热、面赤、口渴、两上肢拘急、肩背酸痛、舌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要点:桂枝汤方证见身拘急者解肌发表,生津舒筋栝楼根12克桂枝10克白芍10g 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本方证也常见于急性病,不论是急慢性鼻炎、咽炎、风湿病、骨质疏松症、钙缺乏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即可出现本方证。
伤寒论114药方详解
伤寒论114药⽅详解伤寒论114药⽅详解伤寒论药⽅⽬录1.桂枝汤类1.桂枝汤2.桂枝加葛根汤3.桂枝加附⼦汤4.桂枝去芍药汤5.桂枝去芍药加附⼦汤6.桂枝⿇黄各半汤7.桂枝⼆⿇黄⼀汤8.桂枝⼆越婢⼀汤9.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汤10.桂枝加厚朴杏⼦汤11.桂枝加芍药⽣姜各⼀两⼈参三两新加汤12.桂枝⽢草汤13.⼩建中汤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救逆汤15.桂枝加桂汤16.桂枝⽢草龙⾻牡蛎汤17.桂枝附⼦汤18.桂枝附⼦去桂加⽩术汤(⼜名。
⽩术附⼦汤)19.桂枝加芍药汤20.桂枝加⼤黄汤21.桂枝⼈参汤2.⿇黄汤类22.⿇黄汤23.⼤青龙汤24.⼩青龙汤25.⿇黄杏仁⽢草⽯膏汤26.⿇黄连翘⾚⼩⾖汤27.⿇黄附⼦细⾟汤28.⿇黄附⼦⽢草汤29.⿇黄升⿇汤3.葛根汤类30.葛根汤31.葛根加半夏汤32.葛根黄芩黄连汤4.抵当汤类33.桃核承⽓汤(别名:桃仁承⽓汤)34.抵当汤35.抵当丸5.栀⼦豉汤类36.栀⼦豉汤37.栀⼦⽢草豉汤38.栀⼦⼲姜汤39.枳实栀⼦豉汤40.栀⼦⼲姜汤41栀⼦⽣姜豉汤42.栀⼦厚朴汤43.栀⼦柏⽪汤6.陷胸汤类44.⼤陷胸丸45.⼤陷胸汤46.⼗枣汤47.⼩陷胸汤48.三物⼩⽩散49.⽠蒂散7.泻⼼汤类50.半夏泻⼼汤51.⼤黄黄连泻⼼汤52.附⼦泻⼼汤63.⽣姜泻⼼汤54.⽢草泻⼼汤55.旋覆代赭汤8.⽢草汤类56.⽢草汤57.炙⽢草汤58.⽢草⼲姜汤59.⽢草附⼦汤9.苓桂术⽢汤类60.茯苓桂枝⽩术⽢草汤61.茯苓桂枝⽢草⼤枣汤62.猪苓汤63.茯苓⽢草汤64.五苓散65.⽂蛤散10黄芩黄连汤类66.黄芩汤67.黄芩加半夏⽣姜汤68.黄连阿胶汤69.黄连汤11.⽩虎汤类70.⽩虎汤71.⽩虎加⼈参汤72.⽵叶⽯膏汤12.承⽓汤类73.调胃承⽓汤74.⼩承⽓汤75.⼤承⽓汤76.⿇⼦仁丸(别名:脾约丸、⿇仁滋脾丸)77.蜜煎导⽅78.猪胆汁⽅13.柴胡汤类79.⼩柴胡汤80.⼤柴胡汤81.柴胡加芒硝汤82.柴胡桂枝汤83.柴胡桂枝⼲姜汤84.柴胡加龙⾻牡蛎汤85.四逆散13.芍药当归汤类86芍药⽢草汤87.芍药⽢草附⼦汤88.当归四逆汤89.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姜汤14.⼲姜汤类90.⼲姜附⼦汤91.理中丸(汤)(别名:⼈参汤)92.⼲姜黄芩黄连⼈参汤15.⾚⽯脂汤类93.⾚⽯脂禹余粮汤94.桃花汤16.四逆汤类95.四逆汤96.四逆加⼈参汤97.茯苓四逆汤98.通脉四逆汤99.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100.真武汤101.附⼦汤102.⽩通加猪胆汁汤103.⽩通汤17.杂⽅类104.厚朴⽣姜半夏⽢草⼈参汤105.茵陈蒿汤106.猪肤汤107桔梗汤108.苦酒汤109.半夏散及汤110.乌梅丸111⽩头翁汤112吴茱萸汤113烧裈散114.牡蛎泽泻散桂枝汤类1.桂枝汤[⽅组、临证参考⽤量)桂枝9g芍药9g炙⽢草6g⽣姜9g⼤枣12枚上5味,破碎,以⽔1400ml,微⽕煮取600ml,去滓,适寒温,分3次服,每次服200ml。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表(中医爱好者,值得收藏)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表(中医爱好者,值得收藏)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表(各位中医爱好者,为了让归纳表⽅便交流学习,图表上传受限,只能如此。
如果看得不清楚,建议电脑浏览,或在⼿机上象保存相⽚⼀样存储,再从相册打开放⼤,即可看清)打开今⽇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伤寒论》讲解郝万⼭讲伤寒论70讲视频、⽂字版⼤全1、书的作者简介 /⽂字版2、成书背景和流传 /⽂字版3、《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字版4、关于六经辨证的若⼲问题/ ⽂字版5、学习《伤寒论》的⽅法和要求1/⽂字版6、太阳病概说(1) /⽂字版7、太阳病概说及太阳病提纲 /⽂字版8、太阳病的分类提纲 /⽂字版9、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 /⽂字版10、太阳中风论治/ ⽂字版11、桂枝汤的适应症⽂字版12、桂枝汤的禁忌症及加减应⽤ /⽂字版13、桂枝汤的加减应⽤2⽂字版14、太阳伤寒与⿇黄汤的适应症 /⽂字版15、桂枝汤禁忌证/⽂字版16、伤寒兼证(1) /⽂字版17、伤寒兼证(2)/⽂字版18、汉代度量衡制 /⽂字版19、表郁轻证太阳蓄⽔证(太阳腑证1)⽂字版20、太阳蓄⽔证(2)、太阳蓄⾎证概说⽂字版1⽂字版221、太阳蓄⾎症(1) /⽂字版22、太阳蓄⾎证(2)太阳变证及其治则⽂字版23、表⾥先后法则虚烦证 /⽂字版24、邪热壅肺证、协热下利证/ ⽂字版25、⼼阳虚证 /⽂字版26、⽔⽓病 /⽂字版27、脾虚证/ ⽂字版28、肾阳虚证/⽂字版29、阴阳两虚证 /⽂字版30、结胸证/⽂字版31、结胸证(2)/⽂字版32、结胸症(3),脏结症⽂字版33、⼼下痞证(1) /⽂字版34、⼼下痞证(2) /⽂字版35、痞证及其类证 /⽂字版36、痞证类证⽕逆证太阳病欲愈侯/ ⽂字版37、太阳病⼩结/ ⽂字版38、阳明病概说 /⽂字版39、阳明病纲要 /⽂字版40、阳明热证 /⽂字版41、阳明腑实证(1) /⽂字版42、阳明腑实证(2) /⽂字版43、脾约证 /⽂字版44、津亏便结证、下法辨证和禁例/ ⽂字版45、阳明湿热发黄证/ ⽂字版46、阳明病辨证/⽂字版47、少阳病概说 /⽂字版48、少阳病的纲要 /⽂字版49、⼩柴胡汤的适应证(2)/ ⽂字版50、⼩柴胡汤的适应证(3)少阳兼证(1)⽂字版51、少阳兼证(2) /⽂字版52、少阳兼证(3) /⽂字版53、热⼊⾎室证 /⽂字版54、辨太阴病证并治(1)/ ⽂字版55、太阴病证并治(2)/ ⽂字版56、少阴病概要和纲要/ ⽂字版57、少阴寒化证(1)/ ⽂字版58、少阴寒化证(2) /⽂字版59、少阴寒化证(3) /⽂字版60、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 /⽂字版61、少阴急下证阴郁证伤津动⾎证/ ⽂字版62、少阴咽痛证(2) 少阴病篇⼩结/ ⽂字版63、厥阴病提纲 /⽂字版64、厥热胜复证 /⽂字版65、厥逆证 /⽂字版66、辨下利、辨呕吐/ ⽂字版67、辨呕吐辨预后厥阴病篇⼩结/⽂字版68、辨霍乱病症并治/⽂字版69、辨阴阳易差后⽼复病证并治(1)⽂字版70、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 及总结/⽂字版《伤寒论》经典选讲1、中医经典——郝万⼭讲伤寒论70讲视频⼤全2、中医经典——伤寒论原⽂整理(必背条⽂)3、中医经典——伤寒病六经辨证⽅法4、中医经典——伤寒论108条背诵条⽂5、中医经典——辨经络病证⽅法《⾦匮要略》1、中医经典——《⾦匮要略》笔记要点2、中医经典——⾦匮要略名词解释3、中医经典——⾦匮要略经⽅199⾸4、中医经典——《⾦匮要略》经⽅⽅歌温馨提⽰:中药处⽅需在执业医师下使⽤。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释义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释义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
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
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汤,大名鼎鼎,举世闻名。
为什么,伤寒论中的一批经典方剂能够流行至今,甚至,给人的感觉,其应用范围还不断扩大。
原因何在?常用的10个方剂归纳如下一、桂枝汤(调和营卫)组成: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二两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
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二、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及半表半里枢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洗)半升,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方解:(1)、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2)、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黄芩苦寒。
以养阴退热为臣。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
《伤寒论》六经提纲,内附伤寒六经方证表,果断收藏!
《伤寒论》六经提纲,内附伤寒六经方证表,果断收藏!一、六经提纲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注解:太阳病,即表阳证,它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的证侯为特征的,即是说,无论什么病,若见有以上一系列的证候者,即可确断为太阳病,便不会错误。
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注解:阳明病,即里阳证。
胃家实,指病邪充实于胃肠之里,按之硬满而有抵抗和压痛的意思。
胃家实为阳明病的特征,故凡病胃家实者,即可确断为阳明病。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注解:少阳病,即半表半里的阳证,它是以口苦、咽干、目眩等系列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着,即可确断为少阳病。
按:口苦、咽干、目眩,可是肝胆病的部分症状,但做为半表半里阳证,它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咽炎、肺炎、胃肠炎等急慢性病常出现此类证候。
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注解:太阴病,即里阴证。
它是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一系列的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断为太阴病。
此腹满为虚满,与阳明病的胃家实满有别,若误为实满而下之,则必致胸下结硬之变。
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注解:少阴病,即表阴证。
这是对照太阳病说的.意思是说,若太阳病而脉微细,并其人但欲寐者,即可确断为少阴病。
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注解:厥阴病,即半表半里阴证。
它是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等一系列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断为厥阴病。
半表半里证不可下.尤其是阴证更不可下,若不慎而误下之,则必致下利不止之祸。
以上注解,只就原文略明其大意,如参照分论各章仔细研读,自可明了。
表里相传和阴阳转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病常自表传入于里、或半表半里,或自半表半里传入于里.或自表传入于半表半里而再传入于里。
第一章 《伤寒论》中十篇结构解析及398条串解
1.3治有深浅。
此种写法之意义: 1.掌握外感病治疗体系。 2.治学上为解决条文疑义提供线索。
1.1 先论后方
先论后方的结构要求在治疗上与论相应。全篇是一个整体。 比如伤寒,中风,治疗在后面。
1.2 论有次序
相当于总论性质。包括定义,转属,恢复,转剧。 所有疾病宏观上的三种趋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转属:未愈但发生转归。 恢复:向愈。 转剧:恶化。
而现代医学对这一问题至今仍没有清晰的论述,更不用说 应用于临床实际了。
1.1 外感病与内伤病治疗先后的基本原则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宏观上要有清晰的原则。所以疾病首先要进行如此的分类。
2. 战役上
要分清主次先后,即将人体分析出一个至数个方证,依据 一定的原则进行先后处理。
3. 战术上
认真研究并掌握各个方证。 以方证做为应用单元。 方证体现的是对人体内相对稳定的病理状态的调整。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2]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283]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284]
论的基本结构
太阳病 定义 本病来路 治法禁忌 自愈(欲愈,可治) 欲解时 阳复 1,2,3, 4,5 6 7,8 9 10 少阴病 281 282,283 284,285,286 287,288,289,290 291 292,293 294,295,296,297, 298,299,300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它对于研究中医脾胃病、肝病、风湿病、病毒感染等疾病有很大帮助。
其中,脉诊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解释了《伤寒论》中的27种脉象,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缓脉:脉慢而细软,如丝缕相连。
多见于气虚、血虚、胃虚等症。
2. 紧脉:脉紧而有力,如坚强之意。
多见于气郁、肝郁、血瘀等症。
3. 散脉:脉象散乱,无规律可循。
多见于寒热、水肿、肠胃疾病等症。
7. 局脉:脉象只在一处感受得到,如被框固定之意。
多见于外伤、损伤等症。
8. 虚脉:脉搏虚弱无力,象几乎失去之意。
多见于气虚、血虚、脾虚等症。
9. 实脉:脉象有力有力,坚实有力之意。
多见于实热、实寒、实症等疾病。
12. 添脉:脉象间断不连续,如有间欠之意。
多见于疲劳、过度劳累等症。
13. 促脉:脉搏加快,短促有力之意。
多见于急症、焦虑等病症。
15. 连脉:脉搏连续流畅,如水流不止之意。
多见于气血畅通、康复之时。
16. 阴脉:脉象细弱,只能在尺部感受到。
多见于阴虚内热等症。
17. 阳脉:脉象粗大,有力有气。
多见于阳虚、阳盛等症。
18. 革脉:脉象有点晃动感,如革质之间的摩擦之意。
多见于疟疾、清热解毒等症。
20. 衰脉:脉搏弱小,如逐渐消失之意。
多见于病程逐渐加重之时。
21. 继脉:脉搏有原有亡,如旧时相承之意。
多见于恢复阶段。
23. 虚实交错脉:脉搏时强时弱,不规律之意。
多见于阴阳失调。
24. 脏腑脉:脉象似有不同器官之感。
如心悸、神志不清等症。
25. 季节脉:脉象随季节而异,如春季多舌苔、夏季多出汗等。
26. 时间脉:脉象随时间而异,如清晨脉象略弱、午后脉象稍强等。
总之,《伤寒论》中提到的27种脉象,是通过中医悠久的历史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读者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脉象,对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表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表翕翕发热,可能是表邪入侵导致的。
邪气在肌表,营卫不和,导致头痛发热。
有时可能会出现发热汗出的情况,这是寒邪束表的表现。
如果表邪未解,可能会导致邪气怫郁,甚至进一步影响内部的水饮,导致内停水饮的表现。
风寒束表也会导致心下有水的情况。
如果阳虚感寒,表邪未解,水湿不化,邪热结胸,热入血室,热郁表里,就可能会出现热郁胸中的症状。
如果瘀热在里,身体就会发黄,伤寒身黄发热就是这样的情况。
如果出现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等症状,可以使用调和营卫桂枝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有些症状可能是因为身体内部出现了实证,比如大肠燥结导致的发热;有些则可能是因为身体内部出现了虚证,比如阳虚水泛、虚阳浮越等。
如果表热未解,可以使用清热解郁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胃肠结热的情况,可以使用栀子豉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发热谵语、日晡所发热等症状,可以使用消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总之,不同的症状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使用中药治疗的时候,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可能是感冒或其他疾病的症状。
若伴随着微恶寒、热结在里、啬啬恶寒等症状,则表明表未解。
若症状类似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可能是热邪入侵。
此时,可以采用清下荡热、泻结清热、攻下泻热等方剂治疗。
若病情较重,可考虑使用真武汤等强效方剂。
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调和营卫,避免卫阳不足导致病情加重。
同时,也要注意防止邪热入里,导致里有水饮、邪热结滞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小柴胡汤、大陷胸汤等方剂解表化饮、清下邪热。
若病情较重,也可以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强效方剂。
若病情出现恶风寒、腠理疏松等症状,需注意防止XXX 外袭。
同时,也要注意调和营卫,避免阳虚阴脱等情况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清热益气生津、敛汗温阳、回阳救逆等方剂治疗。
疏风解肌、温阳固表、温经去湿、发汗解表都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恶寒、虚证、表证、热证等病症时,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参汤、芍药甘草附子汤、附子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葛根汤、麻黄汤等方剂。
伤寒论主要症治归纳表(内容清晰)
发热表症邪在肌表营卫不和翕翕发热12调和营卫桂枝汤头痛发热13时发热自汗出54发热汗出95寒邪束表头痛发热35发汗解表麻黄汤无汗发热46表邪怫郁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3 解肌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表邪未解形似疟、一日再发25 解肌疏邪桂枝二麻黄一汤表邪未解郁热在里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7 解表清热桂枝二越婢一汤卫阳受遏内停水饮翕翕发热、无汗、心下微满痛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风寒束表心下有水发热而咳40解表化饮小青龙汤发热不渴41风寒束表热汗烦躁38 解表发越大青龙汤邪郁肌表身热恶风99 解肌清热小柴胡汤表邪未解发热微恶寒146 解表散邪柴胡桂枝汤阳虚感寒反发热、脉沉者301 温阳解表麻黄细辛附子汤表邪未解水湿不化中风发热74化湿解表五苓散发热汗出244头痛发热386表邪未解邪热结胸头痛发热、心下因鞕134 泻结和表大陷胸汤发热里证热入血室续得寒热,发作有时144 清热化瘀小柴胡汤热郁表里呕而发热379 清热散邪表邪入里结滞中脘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165 泻热解表大柴胡汤热郁胸中烦热,胸中窒77 清热解郁栀子豉汤余热不清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228 清宣余热热郁胸膈身热不去,微烦者80 清热除烦栀子干姜汤湿热瘀蒸发热汗出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236 活瘀清热利湿茵陈蒿汤伤寒身黄发热261 消热利湿栀子柏皮汤血瘀在里发热七八日…有瘀血257 化瘀清热抵当汤水热内蓄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223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热瘀下焦伤寒有热,少腹满126 下血退热抵当丸胃热炽盛主里俱热…欲饮水数升者168 清热生津白虎加人参汤此表有热176 辛寒清热发热实证胃肠结热不恶寒,但热者70清下荡热调胃承气汤蒸蒸发热者248邪结胃肠其后发热者209 泻结清热小承气汤大肠燥结但发热谵语者212攻下泻热大承气汤日晡所发热者240发热汗多者253发热虚证阳虚水泛虚阳浮越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82 温阳利水真武汤潮热表热未解里热化燥日晡所发潮热104 解表泻热先宜予小柴胡汤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里热化燥发潮热,脉滑而疾214 泻下清热小承气汤燥热成实谵语有潮热215攻下泻热大承气汤有潮热者208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209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220热郁在里发潮热…胸胁满不去者229小柴胡汤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231实热内结日晡所小有潮热137 泻下结热大陷胸汤往来寒热表邪未解邪热入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96清解表里小柴胡汤往来寒热,休作有时97胁下鞕满……往来寒热266表邪未解里有水饮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147 解表化饮柴胡桂枝干姜汤邪热结滞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136 清下邪热大柴胡汤恶寒表证风寒束表啬啬恶寒12解肌散邪桂枝汤恶寒者,表未解也164表邪未解微恶寒者,表未解也234 调和营卫表邪怫郁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3 解肌疏邪桂枝麻黄各半汤表邪未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27 解表清热桂枝二越婢一汤表邪未解形似疟,一日再发25 解肌疏邪桂枝二麻黄一汤风寒郁表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38 解表清热大青龙汤表邪未解恶风寒……而胁下满痛,目及身黄98 清热解郁小柴胡汤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148 解表和胃邪尚在表发热微恶寒146 解肌和表柴胡桂枝汤卫阳不足而复恶寒汗出者155 温阳泻痞附子泻心汤表邪未解而反恶寒者……心下因鞕134 泻结和表大陷胸汤恶寒热证里热炽盛汗出表疏背微恶寒者169 清热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恶寒虚证汗后阳虚反恶寒者,虚故也68 敛汗温阳芍药甘草附子汤寒盛阳虚其背恶寒者304 温阳散寒附子汤阴盛亡阳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回阳救逆四逆汤阴盛阳浮发热恶寒……手足厥冷388阳虚阴脱恶寒,脉微数而复利385 回阳益阴四逆加人参汤恶风表证风邪外袭腠理疏松淅淅恶风12调和营卫桂枝汤汗出、恶风13风邪外袭经输不利项背强几几,反汗恶风者14 疏风解肌桂枝加葛根汤汗多阳虚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20 温阳固表桂枝加附子汤风湿郁表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175 温经去湿甘草附子汤风寒束表经输不利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31 发汗解肌葛根汤风寒束表恶风,无汗而喘者35 发汗解表麻黄汤恶风热证里热炽盛汗出表疏时时恶风,大渴168 清热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汗出表证营卫不和阴弱者汗自出12调和营卫桂枝汤发热汗出,恶风13热汗出者……故使汗出95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234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54病常自汗出者53风邪在表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14 解肌和表桂枝加葛根汤表邪未解水停下焦伤寒,汗出而渴者73 化饮解表五苓散汗出热证邪热迫肺汗出而喘63宣肺清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若汗出而喘163热邪外蒸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34 清热解表葛根黄芩黄连汤里热炽盛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26辛寒清热白虎汤三阳合病……若自汗出者219邪滞热蒸汗出不解,心下痞鞕165 泻下清热大柴胡汤燥结郁蒸阳明病其人多汗…胃中燥,大便必鞕213 攻下泻热小承气汤里热蒸腾阳明病,发热汗多者253攻下燥结大承气汤里热燥实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220汗出里证水邪外攻手足漐漐汗出……汗出不恶寒者152 逐水攻下十枣汤汗出虚证阴盛阳脱大汗出,热不去353回阳就逆四逆汤小便复利而大汗出……内寒外热389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354吐利汗出388真阳欲脱下利清谷,汗出而厥者370 温阳固脱通脉四逆汤阳脱阴竭汗出而厥,脉微欲绝390 回阳通脉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无汗表证风寒束表恶风,无汗而喘者35发汗解表麻黄汤脉浮紧,无汗发热46脉浮,无汗而喘者235邪郁肌表以其不得小汗出23 解发汗桂枝麻黄各半汤卫阳受遏水饮内停翕翕发热,无汗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白朮汤风寒束表太阳病……无汗恶风31 发汗解肌葛根汤无汗邪热内郁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231 清热解郁小柴胡汤无汗热证湿热内瘀但头汗,身无汗……身必发黄236 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头汗出水热郁蒸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136 泻下热结大陷胸汤湿热上蒸但头汗出……身必发黄236 清利湿热茵陈蒿汤郁热上蒸心中懊憹……但头汗出者228 清宣郁热栀子鼓汤郁热上蒸头汗出……今头汗出148 清解郁热小柴胡汤阳郁上迫但头汗出,往来寒热147 疏邪解郁柴胡桂枝干姜汤头痛表证风寒在表太阳病,头痛,发热13 疏风解表桂枝汤表热不解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56 解表清热风寒束表太阳病,头痛发热35 发汗解表麻黄汤表邪外束里阴寒盛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当救其里92 温里救表四逆汤表邪不解霍乱,头痛发热386 救里和表热多:五茯散寒多:理中汤头痛里证水饮上攻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152 逐水泻下十枣汤寒证浊阴上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378 温肝降浊吴茱萸汤脾虚脾虚水停仍头项强痛,小便利28 健脾利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阳虚肾虚水泛心下悸,头眩82 温阳利水真武汤水停水气上犯起则头眩67 通阳行水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颈项强表证水停经输不利仍头项强痛28 和里化饮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邪闭经输项背强几几31 解表散邪葛根汤邪郁不解颈项强98疏解清热小柴胡汤颈项强99里证邪结郁阻结胸者,项亦强131 攻下结热大陷胸丸身痛表证寒邪束表头痛发热,身疼腰痛35辛温解表麻黄汤无汗,发热,身疼痛46表邪未解身疼痛者……后身疼痛91解肌去邪桂枝汤身体疼痛者372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387寒邪束表发热恶寒,身疼痛38 发汗解表大青龙汤霍乱表邪头痛发热,身疼痛386 温里和表五苓散、理中丸表邪未解里寒又急脉反沉……身体疼痛92 温阳救里四逆汤身痛虚证汗后营虚身体痛,脉沉迟者62 温养血脉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阳虚湿搏身体痛……脉沉者305 温阳除湿附子汤肢节疼痛表证寒邪束表太阳病……骨节疼痛35 解表散邪麻黄汤表邪外束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146 疏解表邪柴胡桂枝汤风湿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174 温经祛湿桂枝附子汤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175 温经散邪甘草附子汤寒湿凝滞骨节痛,脉沉者305 温经散寒附子汤虚证阳虚不布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 回阳通脉四逆汤身重表证风寒在表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39 解表散邪大青龙汤热证热盛津伤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107 清热去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津液耗伤腹满身重,难于转测219 清热生津白虎汤邪热伤气不恶寒者,其身必重208 泻下热结大承气汤虚证阳虚水泛四肢沉重疼痛316 温阳利水真武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表解、太阳病篇經證P 表虚:解肌、调和荣卫 -桂枝汤。
經證十表实:开腠、发汗散寒—麻黄汤。
「蓄水-热结膀胱,小便小利-五苓散。
府證J 「如狂,少腹急结—桃仁承气汤。
I 蓄血彳发狂,少腹鞕满—抵当汤。
L 少腹满,证较缓-抵当丸。
「1.脉浮紧,发热汗不岀-表实证不可用。
桂枝汤"2.酒客病-内有湿热,不喜甘,得之则呕。
3.服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以辛甘之品益助其热。
麻黄汤-血弱,津亏,中寒,里虚等证。
表闭-汗而不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性质一三阳皆属热证,太阳为三阳之表,故为表热证。
提纲-太阳之为病, 经证 證候分類府證 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表虚—发热汗岀,恶风,脉缓—中风。
y 表实-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伤寒。
-温病-发热而渴,不恶寒。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J 蓄水-发热汗岀,脉浮,小便不利-热与水结。
i 蓄血-如狂发狂,少腹急结或鞕满,小便自利-热与血结。
正治治法“不得小汗岀,身必痒-桂枝麻黄各半汤。
.形似疟,日再发—桂枝二麻黄一汤。
表实: 表虚: 表实: 兼陽明證』表虚:剧裡熱恶寒发热不汗岀烦躁-大青龙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桂枝二越婢一汤。
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
项背强几几,有汗恶风-桂枝加葛根汤。
兼證證治■/ 汗後變證.注、亠一/廿「脉洪大,里有热一白虎汤。
L 津液受傷- L 汗岀口燥,渴欲饮水一白虎加人参汤。
「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咳、渴、利、噎、喘—小青龙汤 水飲內停J 1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其人浆浆汗岀,发作有时,头痛, *沖缶r 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一小建中汤。
兼裡虛4 J L 气血不足,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
气阴两虚,身疼痛,脉沉迟—桂枝新加汤。
「表牛而正氣傷t 阳虚液脱,漏汗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 阳虚阴盛,昼日烦躁,夜而安静,脉沉微-干姜附子汤。
阳虚液伤,烦躁—茯苓四逆汤。
心阳虚,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桂枝甘草汤。
心阳虚,肾水上逆, 阴阳两虚, 阳虚水泛, 胃中燥实, 热邪迫肺, 过汗伤津, I 脾虚气滞, 脚挛急, 心下悸、 不恶寒, 脐下悸,欲作奔豚-苓桂甘枣汤。
汗岀恶寒-芍药甘草附子汤。
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
但热—调胃承气汤。
汗岀而喘,无大热-麻杏甘石汤。
内传阳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一白虎加参汤。
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岀不恶寒-十枣汤。
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
属寒者:寒实结胸,无热证-三物白散。
邪热入胃,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大黄黄连泻心汤。
里热表虚,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岀-附子泻心汤。
胃虚挟水气,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生姜泻心汤。
胃气上逆,痞满而呕—半夏泻心汤。
再次误下,虚热益甚,心烦不得安-甘草泻心汤。
胃寒气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旋覆代赭石汤。
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或结痛,或烦热胸中窒-梔子豉汤-若少气者加甘草,呕者加生姜。
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梔子厚朴汤。
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梔子干姜汤。
心阳虚衰,心神被扰,烦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火逆变证 J 火劫亡阳惊狂,卧起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救逆汤。
I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发奔豚-桂枝加桂汤。
r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如疟状-小柴胡汤。
热入血室J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刺期门。
I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水饮为患,汗岀而口不渴-茯苓甘草汤。
k 似蓄水證4 h 1误用冷水治后,意欲饮水而反不渴-文蛤散。
下利後變證 「表里俱热,喘而汗岀-葛根苓连汤。
L 表热里虚,心下痞鞕,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
「下利清谷一四逆汤。
I 虚寒利.脾胃阳虚一理中汤。
J 下焦滑脱-赤石脂禹余粮汤。
下后表不解,微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胸阳被遏,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汤。
1前证兼阳虚而恶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了大结胸证: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手不可近,脉沉紧-大陷胸汤。
证较缓,如柔痉状-大陷胸丸。
I 小结胸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小陷胸汤。
協熱利 下利 胸滿 結胸屬熱者熱擾胸膈汗吐下後變證 脾胃阳虚,水饮内停,心上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身为振振摇-苓桂朮甘汤。
-表邪与内饮相搏,服桂枝汤或下之,病仍不解,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芍)加苓朮汤。
類似證*似桂枝证: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膈上痰涎壅塞)-瓜蒂散。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濇-桂枝附子汤。
'^似风湿证・前证若大便鞕,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朮汤。
-风湿相搏,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岀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
二、阳明病篇性质:里热实证。
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逊 厂经证:身大热、汗多烦渴、脉洪大或浮滑。
主證Y L 府证:腹满痛、大便难、潮热、谵语、脉实或沉迟有利,甚者循衣摸床,昏不识人。
广太阳阳明(脾约)少阳阳明正阳阳明(胃家实)一燥热之邪直犯阳明。
三阴一阴证转阳。
陽明病正治法 * 下法 F ---- I 府證潤導法 J 恶热不恶寒,身大热,口渴饮冷,心烦脉洪大-白虎汤。
工津液亏损,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白虎加人参汤。
「不吐不下,心烦,或蒸蒸发热,或吐后腹胀满,脉沉数或沉实有力,偏于燥热者-调胃承气汤证。
寸 大便鞕,腹大满不通,潮热谵语,脉浮滑而疾,偏于痞满者-小承气汤。
(较重) 4 腹满痛,不大便或大便难或乍难乍易有燥屎内结,烦躁谵语,潮热多汗,甚则有喘冒直视或如见鬼状循衣摸床,脉实大或滑数,痞I 满燥实坚全见者-大承气汤。
(最重) 麻仁丸(脾约)-小便数,大便鞕,脉浮而濇。
蜜煎导法 、津液內竭,欲大便而難岀。
猪胆汁导法」(轻)广有汗表虚,汗岀多,微恶寒-桂枝汤。
經證-TI 有汗表实,脉浮,无汗而喘-麻黄汤。
府证-小便数,大便鞕,渴欲饮水-五苓散。
兼痞证—心下痞,恶寒,先解表—桂枝汤;后攻痞—大黄黄连泻心汤。
阳明潮湿,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阳明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阳明中风,外不解, '^吴茱萸汤证一胃中寒冷,食谷欲呕。
热留上焦—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岀—梔子豉汤。
热移下焦-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汤。
「偏于里实证-阳明病,但头汗岀,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或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茵陈蒿汤。
发黄彳 偏于表证-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L 无表里证一伤寒身黄发热一梔子蘗皮汤。
蓄血证-喜忘,少腹鞕满,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抵当汤。
{ 兼少阳证 病过十日,脉续浮者。
四逆汤证 兼變證治法 < 里寒证陽明病, 脈浮遲, 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岀汗,此欲作痼瘕。
表熱裏寒,下利清穀。
四、太阴病篇性质:里虚寒证。
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自利益甚。
广正治:自利而不渴,脾胃虚寒一四逆汤、理中汤。
「兼太阳表证-桂枝汤。
如下利腹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腹满时痛-桂枝加芍药汤。
L 太陽中風兼太陽裏虛 彳 ■ L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
三、少阳病篇性质:半表半里,热证。
捉淅少陽二壮病:口苦咽戏I 眩也: 往来寒熱:脚畐■苫漂,羯:割:^欣茂,心煩豆嘔; 脈枝纤“治则:和解少阳。
主方:小柴胡汤。
治疗禁忌:主要脈證汗、兼變證證丿治台法法1 吐、下、温针。
兼太阳表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柴胡桂枝汤。
f 心下痞鞕,呕吐而下利-大柴胡汤。
t 本柴胡汤而误下,燥屎内结-柴胡加芒硝汤。
腹中急痛,阳脉濇阴脉弦-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一黄连汤。
水饮内停: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岀,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
表里三焦俱病: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兼裏實證兼里虚证: 上热下寒: 邪热入里, 正虚邪陷,兼辯證治法五、少阴病篇性质:全身里虚寒证。
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r 寒化证一助阳抑阴。
治療原則i 热化证—育阴清热。
f 曲脣蕩虛,陰寒門盛:脉沉,手足厥冷-四逆汤。
陰磁內、ft 陽拽外: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
----------------------- 下利,脉微一白通汤。
険盛於下 ' 格陽於上4 十心十宀、帛斗“口2「” 1 厥逆无脉,干呕烦者一白通加猪胆汁汤。
陽.虛逾盛,訓趣:口中和,其背恶寒。
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附子汤。
曲骨蕩虛,牙;氮門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心下悸,身润动振振欲擗地-真武汤。
虛-寒滑脫,不fiJ.lgjfr :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桃花汤。
胃氣屋寒,閤陰〔逆: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
陰.虚湯让: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
陰言*熱互結: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
阴虚火浮: 虚火上炎: 痰热闭阻: 外感风寒: .魅毬於■內,兀技逆:令兼太陽表實證/反发热,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
少陰寒化證< 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
二三日咽痛者-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岀-苦酒汤。
少阴病,咽中痛一半夏散及汤。
吓1連餃:少陰熱化證€陽實證i得之二、三日,无里证-麻黄附子甘草汤。
兼證治法兼阳明里实证:口燥咽干,不大便-大承气汤。
六、 厥阴病篇 性质:属寒热错杂之里证。
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 「 消渴,寒格, 寒熱錯雜證 (上熱下寒)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苓黄连人参汤。
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食则吐蚘-乌梅丸。
厥逆證 I 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 广 :得食而呕,又烦,常自吐蚘—乌梅丸。
阴盛阳衰:下利恶寒,四肢厥逆一四逆汤。
血虚寒凝: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
如其人内有久寒,加吴茱萸、生姜。
泄利不止-麻黄升麻汤。
劉妙丈:脉滑而厥,烦渴引饮,热深厥深-白虎汤。
A 餘鞭咸: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茯苓甘草汤。
痰.脈: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瓜蒂散。
曲冑虛祭,渕懺上逆: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