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
国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 企业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因素。 理论的简要内容: 钻石体系
(一)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一 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 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生产 要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 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 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 要。 2.需求因素 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 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 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 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两种理论的差异和联系 : 范围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 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 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 对比。 性质不同: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 些方面必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 现状。因为这样可以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使本国获利。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 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 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内容框架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
五、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简评
背景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国际贸易量、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 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欧共体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其宗旨是消除成员国之间 贸易壁垒,推进经济一体化。如果欧共体贸易壁垒逐步取 消,那么依据标准的比较优势理论,人们有理由预期,汽 车,电冰箱,时装等不同行业产品,应在不同国家通过专 业化方式生产出来,不同成员国生产同类产品现象应不断 减少并趋于消失。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几十年后,欧盟主要国家仍在生产功能类似但品 牌不同的汽车;人们仍在伦敦,巴黎,波恩,罗 马超市中购买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不 同款式时装和生活用具;满载瑞典家具驶向伦敦 的轮船与满载英国家具运往斯德戈尔摩的轮船在 海上相遇。
2、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
水平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 : 在水平一体化模型中,跨国公司主要在经济 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相似的进出口贸易国家之间 从事类似的经营活动,因此倾向于在各个国家都 建立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在当地生产,满足 当地需求。 在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国家之间建立内部市 场,进行差别产品交易,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 征,同时又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在需求的拉动下 ,产业内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的特征
(1)产业内贸易是以异质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家 之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产业内贸 易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2)产业内贸易的参加国都以世界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 市场,参加国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机会是相同的,因 而不可以简单地凭贸易前同种商品的价格差来事先预测某 一国家的商品贸易模式。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随着当今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分工与区域分工、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日益融合。
一些新的贸易理论开始注意国内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它们不仅从国家的角度,更重要的是从产业和企业本身竞争的角度来考察国际贸易的原因。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提出,国家的竞争优势是通过创造得来的,它形成的关键在于优势产业的建立和创新。
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相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一些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更具现实意义的发展思路。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及其理论是其率领30多个国家研究者组成的调查组,用了四年时间对丹麦、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十个重要贸易国的一百个行业进行凋查研究的成果。
波特进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目的非常直接和清楚:他希望确定在国际经济和贸易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成功,而有的国家却失败。
如同在他之前的新贸易理论学者们一样,波特认为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问题的关键是:应当揭示为何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行业能够获得国际性的成功并进而取得垄断性的行业地位。
一、竞争优势“钻石结构”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不一定在于整个国民经济,而主要是看该国有无一些独特的产业或产业群。
也就是说,国家竞争优势通常寓于某些独特的产业部门,即所谓的竞争优势产业,对一个区域亦如此。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钻石结构”(National Diamond)系统中的诸因素,这就是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
他认为,影响一国开发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有四项,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
这四个方面条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在一国的众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国内“四因素环境”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
(一)要素条件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环境、初级劳动力等;高等要素,如现代化通讯网络、高素质科技人才、科研机构和高校领先学科等。
国家竞争优势
举例——荷兰的花卉业
荷兰的花卉业饮誉全球,成为荷兰重要的收入来 源之一。每年鲜切花、花卉球茎、观赏树木和植 物出口总值达60亿美元,其中鲜切花为35亿美元。
意大利具有领导世界的金银首饰业,主要原因就 是因为意大利的机械业已经占领了全球珠宝生产 机械60%的市场,而且意大利回收有价金属的 机械也领先全球。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16家意大利珠宝机械科技生产商 在香港珠宝首饰展上组成工具及设备馆,在亚洲国际博览馆 中展出最新的珠宝机器与科技,充分展示了意大利珠宝机械 在意大利工业及世界珠宝机械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 涵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创新机制
微观竞争机制
强化管理 研究开发 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
中观竞争机制
相关企业的辅 助与支持 构建最优区域 组合
宏观竞争机制
四个基本因素 两个辅助因素
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及竞争 优势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 接的因素有四项:
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 业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除此之 外,机遇和政府两个重要变量也可能 对国家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竞争优势模型
该模型又被称之为“波特机制”或 “钻石体系”、“钻石模型”。
二、宏观竞争机制的决定因素
(1)要素条件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 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 和基础设施。 基本要素与高级要素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战后的20年里,美国经济实力强盛,遥遥领先于世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政策价值分析
当代迅猛发展的国际贸易显现出日益纷繁复杂的贸易态势,以比较优势原理为核心的传统贸易理论已很难完全给以确切的诠释。
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新贸易理论则从新的角度,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对比较优势和利益获取进行了动态和细分的考察,硕果累累。
其中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便是一系列新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堪称为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一朵奇葩。
本文拟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逻辑起点、理论要诣及其政策价值作一番探讨。
旨在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为国家和企业决策部门制定国际经济贸易战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逻辑起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绝对优势理论。
国家优势理论最早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或称绝对成本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均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合某些特定产品生产的条件,如果各国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交换产品,那么它们就能有效地利用各自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贸易各国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福利。
实际上这也是竞争,不过这是一种低层次自然禀赋差异的竞争罢了。
斯密理论固然正确,但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各国都存在有别于别国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即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是否可以参加国际分工呢?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解决了这一问题。
根据斯密的观点,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出口在生产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在生产率方面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这就是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成功地解决了绝对优势论所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呢?在这方面,Heckscher―Ohlin要素禀赋理论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现象是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
在这一浪潮中,国际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频繁,每个国家都逐渐被纳入到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网络中,这使得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直接。
在这种竞争中,任何一个国家不再可能依靠基于禀赋条件的比较优势,而只能通过竞争优势的创造,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进本国人民的福利。
因此,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关于国家竞争优势来源的论述,关于取得和保持国家竞争优势途径的探讨,对于所有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一个国家要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本,重视国内需求,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提倡企业的创新。
这一理论对我国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用该理论分析我国现状可清楚看到我国的竞争优势与存在问题。
第一,在要素条件方面我国有基本要素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
但在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我国却比较薄弱。
以技工人才培养为例,意大利有学徒制,德国有实力雄厚的技术学校,日本许多企业有专门的研究所。
这些国家特别注重创造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
而我国长期以来对教育重视不够,对专门教育更是忽视,高等院校同企业联系松懈,研究同现实不挂钩;企业自已很少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有的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也是名存实亡。
因此,要改善我国的要素条件,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如何建立并具有成效是当务之急。
第二,在国内需求方面我国市场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层次多。
但由于我国消费水平还很低,总体上缺乏讲究、挑剔的买主,从而未能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这是我国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挑剔、讲究的买主,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高消费者的比较鉴别能力,是我国增强产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在支持性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也比较薄弱。
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引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研究国家之间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理论。
这一理论源于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经典著作《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一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定义和重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通过深入分析国家经济体系的各个要素,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成功,而其他国家则相对较弱。
这一理论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和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要素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多个要素的相互作用。
这些要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结构。
在这些要素中,生产要素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需求条件则是国家市场规模和需求结构的体现,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则构成了国家产业体系的核心,而企业战略和结构则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竞争力的源头、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
竞争力的源头是指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供给、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优势。
产业集聚是指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在某一地域内集中发展,形成竞争优势。
创新能力则是指国家在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能力。
第四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人力资源、社会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政府政策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人力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社会文化则塑造了国家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
国际环境则是国家竞争优势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第五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实践案例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已经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日本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全球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
宏观经济理论《当代财经》 1997年第5期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 曾忠禄●内容提要: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
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六种因素决定的。
它们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市场结构与公司战略、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政府以及机遇。
这些因素结成一个系统,共同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实力、构成和持久性。
波特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一个确认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国家竞争优势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市场结构与公司战略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作者简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一、以往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翻开世界各国的贸易记录就可以看到,体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各国差异很大。
一些国家有众多的产业在世界领先,另一些国家则很少甚至没有。
一些国家的公司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经几十年上百年不衰,另一些国家的公司则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造成这巨大差距的根源是什么?长期以来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解释。
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提出了比较利益论,克鲁格曼等提出了规模经济论,戈斯钦克伦和维农等分别提出了技术差距论和产品周期论,等等。
这些理论都从某些方面说明了各国差距的原因,但它们的解释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的比较利益论认为,各国劳动生产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源泉。
比较利益论解释了许多产业的贸易模式,但以生产要素为基础的比较利益论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在朝鲜战争后严重缺乏资本的韩国却在许多资本密集产业取得了成功,如钢铁、造船、汽车。
此外,二战后要素禀赋日益相似的工业化国家彼此之间的贸易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特别是行业内贸易:彼此交换同行业的相似产品,这也与其预期的不符。
近几十年来,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要素成本的重要性日益减少,比较利益论的缺陷更是日益突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其核心观点是,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或领域中获得竞争优势,是由于其拥有某些独特的资源、技术、市场和制度等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以提高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等,进而提高该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地位。
波特在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之前,曾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即企业如何在某个特定产业中获得竞争优势。
而通过对全球经济的深入观察,波特发现,这些竞争优势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也存在于国家层面上。
因此,他将理论推广到了国家层面,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国际经济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优势的本质和来源。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制度环境,这些决定了其在某些领域或产业中可以获得的竞争优势,这些可以从一国的特定历史、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其次,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国家层面上,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组织结构,鼓励企业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使本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地位。
第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全球化的本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所有国家参与到了国际经济竞争中来。
各个国家能否在这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取决于其在全球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具备的竞争优势。
同时,全球化也意味着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会愈加剧烈,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国家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国际经济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以及企业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竞争的本质和规律,这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政策价值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政策价值分析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二、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三、国家竞争优势政策的制定四、国家竞争优势的实现策略五、国家竞争优势的评估和监测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竞争优势是指一种经济体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其他经济体更高的收益,主要是指因为某种优势而具有比其他产业或公司更高的竞争力。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关于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竞争力差异的一种理论,它通过探究不同国家的竞争优势因素,分析国际贸易动态与贸易流通的影响,解释各国产业的国际竞争格局与比较优势。
二、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优势:指拥有良好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例如人力、自然资源和气候等等。
2、技术优势:指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3、管理优势:指组织架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等等。
4、成本优势:指从物质成本到劳动力成本和行政成本。
三、国家竞争优势政策的制定政策制定过程是根据问题寻找方案、进行选择、制定政策并开始实施的过程。
1、产业优化:鼓励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减少具有弱点的产业,并整合相似的竞争企业。
2、财政激励:财政政策最为切实可行的例子之一是较低的利率和税收减免。
3、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可以出台关于人才培养的政策,鼓励本国人才留于本国。
4、国际合作:国际经济合作是实现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之间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五、国家竞争优势的评估和监测评估与监测国家竞争优势的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相关决策制定,以提高竞争力。
1、评估的指标:包括资源、技术、管理、成本等各方面的综合指标。
2、监测的方式:采取量化和非量化两种监测方式,例如收集数据、定期跟踪、抽样调查等。
五个案例1、美国的IT产业,其优势来源于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政府加大了对IT产业的投资,并采取了税收优惠、货币折价和吸引人才等政策。
2、泰国的电子和电器产品以及纺织品产业,泰国政府采取了去污染、促进环保,并采取提供改善金之类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泰国的外贸产业。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公式(rubel-Lloyd Index)
Xi-Mi IITi = 1 - Xi + Mi
Xi——同一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Mi——同一行业或同类产 品的进口值;i ——个别产业
通常情况下:0<IIT<1
IIT值越接近0,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低; IIT值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
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 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 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 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 下降。
1、内部规模经济:一经济实体在规模变化时由自 己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是个别厂商在生产商 的规模经济。 开展内部规模经济将导致垄断、寡占、独占等形 式的不完全竞争,而那些不能取得比较优势的厂 商将被淘汰。 2、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部门)规模变 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增加。如:行业规模 扩大后,可降低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 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外部条件)
经济学家发现有必要把国际贸易分为两 种类型: 一是不同行业商品和服务发生的国 际交换即“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例如,澳大利亚向日本出口小麦, 日本向澳大利亚出口汽车,但是澳大利 亚不向日本出口汽车,日本也不向澳大 利亚出口小麦。 二是同一行业内部不同商品和服务 的国际交换即“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美国向芬兰出口移动电话的同时又 从芬兰进口无线电话,日本向欧盟出口 汽车同时又从欧盟进口汽车,瑞典向英 国出口家具同时又从英国进口家具。 行业内贸易也是过去几十年来全球 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目 录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 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的体现 • 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与提升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 源于该国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环境等条件。
02 03
政策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制定相关政策,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 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例如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发等方面的 政策支持。
企业战略
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例 如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等,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 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消费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购买力和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推动企业 提高竞争力。
市场结构
市场的竞争程度、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因素影响企业的战略和创新 能力。
产业关联
01
02
03
产业链条
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程 度、配套能力和专业化分 工影响国家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
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在地理 上的集聚,有助于知识共 享、技术扩散和协同创新 。
发展历程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 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理论的应用范围
01
产业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应用于不同产业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不同产业
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升级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PPT课件
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 整合能力等。
2020年9月28日
14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 及其意义
区别:比较优势理论着眼静态分析,而竞争优势理论则强 调以竞争、创新为基础的动态分析。
联系: 在生产要素方面,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都强调生产要
3
二、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是从微观企业竞争优 势、中观产业竞争优势和宏观国家竞争优 势三个层面上讨论的。它既探讨了要素、 技术及其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又反 映了竞争优势与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年9月28日
4
基本观点:
一个 国家在某个行业取得国际成功的可能 性程度是该国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 、关联和辅助性行业以及战略、结构和竞 争企业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美国汽车、钢铁等传统部门被日欧赶超 ,其他新兴行业也面临激烈竞争。
8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对 外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有不断增大之势,波特的理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1991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
四个组成部分应当同时存在,方可有效地 影响 和促进竞争力的发展.
2020年9月28日
5
三、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
相关及支撑产业
生产要素:指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 生产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 的需求情况。
相关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 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 有互补性的产业。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1.请谈一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同一产业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而这一理论对我国在加强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带来很多启示。
波特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回答了一国的特定产业为何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他以为,先进产业及其环节的核心是质量、特色和新产品创新。
我国目前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但这些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竞争优势。
在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换过程中,关键是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结合,而这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动力作用。
因此,我国要想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由一个贸易大国成为一个贸易强国,必须使产业革新升级。
我国大国的经济特点,使我国不能过度依赖出口替代,而要同时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重视进口替代,不过进口替代也是为了培养出口替代的能力。
所以,我国应实行出口替代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战略。
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其立足点是培植优势产业。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实施进口替代的产业部门一般应是关键的幼稚产业部门,并对其保护的期限有明确的规定,促使其发展成熟,具备出口能力。
通过利用外资,同外商合资、合作或独资发展现代创造的产业部门,有效地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的结合。
国家应选准战略产业,实行战略性政策,对其加以强有力的扶持和保护。
波特认为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之间,而是在公司之间进行的。
可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的基石。
我国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大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以现有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培育一批跨国、跨地区、跨部分、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团体,进步我国企业经营规模效益及国际竞争能力。
一般而言,加工贸易的生产环节多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对经济增长率的带动作用不高,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产品,对国民经济的产业中像研发、设计、科技创新、改良生产等关键环节的贡献率很小。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_杨飞虎
学 术 论 坛 ACADEM IC FORUM
NO. 5 , 2007 ( Cum ulatively NO. 196)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杨飞虎
[摘 要 ] 文章简明地综述了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剖 析了该理 论的核 心内容 ; 即 国 家钻石 模型 ; 并 简单评 述了 国内外学术界对该理 论的评价及发展 。 结合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文 章指出 它对当前 我国提 升国家 竞争优 势及产 业国 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 义 , 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 以期对理论界及实务界有所帮助 。 [ 关键词 ] 波特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产业国际竞争力 ; 借鉴 [ 作者简介 ] 杨飞虎 ,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 经济学博士 , 江 西 [ 中图分类号 ] F11 [ 文献标识码 ] A 南昌 330013 [ 文章编号 ] 1004- 4434( 2007) 05- 0097- 04
市场 ; 利用外国客户来本国训练观摩机会 , 向他们 推广本 国 的产 品 ; 国 家 之间 的 结盟 或经 济 援助 等等。 3 .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波特指出, 相关和支持 性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效应。一方面 , 当本 国的支持产业 ( 波特指的是供应商 ) 具备国际竞争 力时 , 它会通过以 下方式为下游产 业创造竞争优 势: 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时地为国内企业创新 ; 促进 信息在产业内传递, 加快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另 一方面 , 竞 争力 强的 产业 也会 通 过 提 升 效应 ( pu ll- through effect)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 . 企业战略 、 结构和竞争状态。波特认为 , 各 个国家由于环境不同 , 需要采用的管理体系也就不 同; 适合一国环境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该国产业的 国际竞争力。波特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强有力的国 内竞争对手普通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 , 这也说明, 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国际竞争 优势的最有力的刺激因素。其原因在于 , 国内竞争 会迫使企业不断更新产品, 提高生产效率 , 以取得 持久、 独特的优势地位。此外, 激烈的国内竞争还 会迫使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 ; 而经 过国内激烈竞争锤炼的企业往往加成熟 , 更具有竞 争力 , 更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5 . 机遇 。波特认为一些偶然性的事件或机会 有时也会对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其中 特别重要的有: 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 传统技术出 现断层 (例如, 能源危机 ) ; 全球金融市场或汇率的 重大变化; 全球或区域市场需求剧增; 外国政府的 重大决策; 战争等等。偶然事件之所以重要, 是因 为它会打破原有的状态, 提供新的竞争空间。这些 事件使得原来的竞争者优势失效, 而为能够适应新 形势的国家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当然 , 各国能否利用偶然事件所提供的机遇来获得产业 国际竞争优势, 还要取决于各种其他的因素 ; 同样 的机遇在不同的国家所造成的影响有好有坏。 6 . 政府作用 。波特认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 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 撑生产率提升 的良好环境。 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 ( 1)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 教育投资和资金市场等政策影响到生产要素。波 特重点强调了政府在提供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化 生产要素中的重要作用。 ( 2 ) 政府对需求条件的 影响体现在 : 第一, 政府制定本地产品规格标准, 影 响到客户的需求状态 ; 第二 , 政府本身通过政府采 购影响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 ( 3) 政府可以通过 规范媒体的广告形式或产品的销售活动方式等来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简介二、中国国家竞争优势分析三、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外贸发展中的应用六、国家竞争优势实例分析七、总结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简介基于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思路,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企业或国家在某个领域或产业上占据的市场地位和生产效率。
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它描述了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该理论最大的贡献是突出了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问题,为分析国家经济贸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中国国家竞争优势分析近年来,中国日益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得益于其在一些领域的竞争优势。
以制造业为例,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设备资源、技术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上。
此外,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存在竞争优势。
三、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劳动力成本低;2.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3.市场规模大;4.政府扶持政策;5.完整产业链。
其中,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一直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都得到了重视和扶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家竞争优势这一要素。
从宏观上,应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升级,在某些领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提供保障。
另外,还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一批能够开拓市场、创新研发和管理企业的中高级人才。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课件
强化品牌建设与管理
品牌建设与管理是指通过品牌策划、设计、推广和维 护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品牌价值
和竞争力。
强化品牌建设与管理需要加强品牌战略规划,提高品 牌形象和标识设计水平,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
强化品牌建设与管理有助于提升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和 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01
02
03
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注重培育自身核心 竞争力,提高产品和服务 的质量和附加值。
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 动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创 新驱动企业发展。
国际化战略
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 际竞争力。
对政府决策的启示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政府应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 活力。
交通设施
完善的交通设施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通讯设施
信息通讯设施的发展可以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作用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财政支持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公共服务
政府可以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02
CATALOGUE
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资源要素
自然资源
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是一 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转 化为经济优势。
人力资源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国家竞争优 势的重要来源,可以通过教育和 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国家竞争优势 的关键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资料-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el E·Porter )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该理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个微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正好弥补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波特试图赋予国家的作用以新的生命力,提出了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产业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现象,导致一些人认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已不具有国家的意义,跨国企业已成为超越国家的组织。
但波特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经济发展的事实是:几十年来,在某些特定的产业或行业中,竞争优胜者一直集中在少数国家并保持至今。
不能离开国家谈论产业竞争力的原因在于:竞争优势通过高度的当地化过程是可以创造出来并保持下去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差别、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制度安排、历史遗产等种种差别都对竞争力有深刻的影响。
竞争全球化并没有改变产业母国的重要作用,国家仍然是支撑企业和产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
80年代美国的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被日本和西欧国家所超过,一些新兴产业也受到这些国家的强大竞争压力。
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当时美国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获取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迫切需求。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国家获取整体竞争优势的因素分析,也有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阶段分析,以及企业具有的创新机制分析,波特的理论对于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下面就波特的主要理论进行说明。
一、“钻石”理论波特认为,财富是由生产率支配的,或者它取决于由每天的工作、每一美元的所投资本以及每一单位所投入的一国物质资源所创造的价值。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包括土地、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等
需求要素
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相关和支持 产业
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7
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公司战略、 结构和竞争
9
谢谢
10
5
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而取得国家竞争 优势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有合适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如何评价和提升产业乃至国 家竞争力的方法和工具便是“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四大要素包括: 生产要素, 需求 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钻石模型”辅助要素包括:机会,政府。
迈克尔·波特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 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迈克尔·波特的三部经典著作《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被称为竞争三部曲。
3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以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为背景的。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对外 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有不断增大之势。美国不断乞求 于贸易保护主义。
改善要素条件,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建立有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促进竞争力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我国高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 际化进程,重视对国内需求的开发从而带动产业的革新升级,以提高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发 展规模经济的要求,培育一批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提 高我国企业规模效益及国际竞争能力;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通过 强化管理、研究开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 市场主体地位,规范政府经济职能,提供完备的经济信息和采取鼓励 性的产业政策,完善宏观调控体制,建立健全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市场 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理论《当代财经》 1997年第5期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 曾忠禄●内容提要: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
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六种因素决定的。
它们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市场结构与公司战略、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政府以及机遇。
这些因素结成一个系统,共同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实力、构成和持久性。
波特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一个确认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国家竞争优势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市场结构与公司战略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作者简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一、以往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翻开世界各国的贸易记录就可以看到,体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各国差异很大。
一些国家有众多的产业在世界领先,另一些国家则很少甚至没有。
一些国家的公司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经几十年上百年不衰,另一些国家的公司则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造成这巨大差距的根源是什么?长期以来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解释。
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提出了比较利益论,克鲁格曼等提出了规模经济论,戈斯钦克伦和维农等分别提出了技术差距论和产品周期论,等等。
这些理论都从某些方面说明了各国差距的原因,但它们的解释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的比较利益论认为,各国劳动生产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源泉。
比较利益论解释了许多产业的贸易模式,但以生产要素为基础的比较利益论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在朝鲜战争后严重缺乏资本的韩国却在许多资本密集产业取得了成功,如钢铁、造船、汽车。
此外,二战后要素禀赋日益相似的工业化国家彼此之间的贸易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特别是行业内贸易:彼此交换同行业的相似产品,这也与其预期的不符。
近几十年来,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要素成本的重要性日益减少,比较利益论的缺陷更是日益突出。
规模经济理论是对传统比较利益理论的一大突破。
它既解释了即使不存在要素禀赋差异,贸易也能发生的原因,又解释了行业内贸易之谜:规模经济使然。
它指出规模经济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什么国家的公司会获得这些优势?在哪些产业?它却不能解释。
技术差距论也试图超越比较利益论。
按技术差异论,一个国家是否出口某种产品取决于该国是否获得了在该类产品方面的技术领先地位。
技术领先的国家出口其领先产品,但随着技术的扩散和技术差距的缩小,其出口会逐渐减少。
技术差距对竞争优势无疑十分重要,但该理论未能解释技术差距为什么会出现,什么国家会获得技术领先的优势。
产品周期理论也是超越比较利益理论的一个重要尝试。
产品周期理论认为,美国的许多产品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是美国国内对先进产品的需求比其他国家领先,这使美国企业能率先开发新产品,并在产业发展早期阶段出口该新产品,然后随着国外需求的增加,生产向海外转移,最后随着技术的扩散及外国低成本企业的进入,美国从该新产品的出口国变成进口国。
产品周期理论从动态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内市场对创新的影响,但它仍留下许多问题未能解答:为什么一些国家的某种产品在国内市场很小或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仍能成为世界领先者?为什么许多国家的产业并没有象该理论预测的那样失去竞争优势?由于上述理论的缺陷,经济学家们感到需要有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来解释经济领域面临的新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著名教授M・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较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缺。
由于该理论在世界上的广泛影响,也由于它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的实用意义,了解该理论、研究该理论无疑十分必要。
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又是由四组因素决定的。
它们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与相关产业、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这四组因素的每一组都可单独发生作用,但又同时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
四组因素结合成一个体系,共同作用决定国家竞争优势(见下图)。
因此,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就是研究这四组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
下面就波特对这四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给予概括介绍。
(一)要素条件要素是指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
它们包括劳动力、可耕地、自然资源、资本和基础设施。
要素可以归为下列几大类:1.人力资源: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的成本、技能和数量。
人力资源又可以进一步分成无数的小类,如电气工程师、软件运用人员、工具生产工等。
2.物质资源:一个国家有多少土地、水资源、矿藏、森林、渔场,它们的质量如何?成本有多高?其气候条件、区位、地理规模怎么样?3.知识资源。
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市场知识。
知识资源存在于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统计部门、工商文献、科学文献、市场调查报告等机构和资料之中。
4.资本资源。
支持产业的资本数量有多大?成本有多高?资本不是同质的,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无担保借债、“垃圾”债券、风险资金等。
每一种资本的使用条件都是不同的。
一国的资本总存量及利用方式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和资本市场结构。
5.基础设施。
它包括运输系统、通讯系统、保健系统等。
这些设施质量如何?成本如何?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对某一产业十分重要的某类低成本要素禀赋或独特的高质量要素禀赋,该国的公司就有可能在该产业获得竞争优势。
比如新加坡处于日本和中东之间的重要贸易航线上,从而使它成为轮船修理中心。
瑞士人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优势(瑞士有德语地区、法语地区和意大利语地区),从而使它在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十分成功。
要素可分成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专门要素和一般要素。
初级要素是被动继承的。
它们的产生需要较少的或不那么复杂的私人投资和社会投资。
比如自然资源、气候、简单劳动力。
初级要素的作用不能过份夸大。
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初级要素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初级要素的来源广泛,靠初级要素获得的竞争优势难以持久。
而高级要素才是竞争优势的长远来源。
高级要素往往需要长期地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投资才能得到。
要创造高级要素,创造机构本身就需要高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因此高级要素资源相对稀缺,在全球市场上较难获得。
高级要素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美国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乃至在医疗电子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成功,得益于美国在该领域独特的技术人才和科学家。
日本在家电、汽车等产业的竞争优势,得益于其大批的工程师。
同样,专业化要素比一般要素更重要。
一般要素是一些适用范围广泛的要素,如公路系统,受过大学教育的雇员等。
专业要素则是指专门领域的专业人才,特殊的基础设施,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比如掌握光学技术的研究所,专门处理化学药品的港口等。
越是高级的要素越可能是专门要素。
专门要素比一般要素更能为国家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因为一般要素提供的仅是基本类型的竞争优势,它们的供给在许多国家都能得到,更容易被取代、被绕开或失去作用。
而专门要素不但需要更专一的、更具风险性的投资才能得到,而且往往还需要有广大的一般要素作为其基础,它在更复杂或更具专有性质的生产中必不可缺,尤其是在高精尖的竞争领域。
(二)国内需求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影响是通过国内买主的结构和买主的性质实现的。
不同的国内需求使公司对买方需求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并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国内需求给当地公司及早提供需求信号或给当地公司施加压力要它们比国外竞争者更快创新,提供更先进的产品的产业或产业部门,国家最可能获得竞争优势。
国内市场有三个特征对国家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分隔的需求结构。
在大多数产业,需求都是分隔的。
比如在商用飞机市场上,不同的航线对不同大小、不同档次的飞机的需求就不一样。
一部分市场比其他部分更具全球性。
如果全球性部分代表了国内需求很大的部分,但在其他国家却占它们需求的较小部分,那么这个国家的公司就有可能在这部分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因为它们往往最先引起公司注意,公司最早针对它们确定发展目标。
2.老练的、挑剔的买主。
比分隔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国内买主的特征。
如果国内买主是世界上对产品和服务最老练、最挑剔的买主,那么一个国家的公司便可能获得竞争优势。
由于国内买主同公司在地理、文化上的接近,他们最容易使公司看到最新的、最高层次的买方需求。
如果买方是公司,则可能与生产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
此外,讲究、挑剔的买主往往会给国内公司施加压力,使它们在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方面都建立起高标准。
3.前瞻性的买方需求。
如果一国的买方需求比其他国家领先,则一国的公司也能获得竞争优势,因为国内领先需求使公司先意识到国际需求的到来。
国内领先的需求不仅对新产品重要,而且对公司自身不断升级换代也很重要。
国内领先的需求还往往使公司的新产品更容易在国内找到市场,从而使公司的新产品得到发展的机会。
最突出的例子是日本的节能型汽车。
由于日本是能源缺乏的国家,因此对节能型汽车的需求比世界其他国家领先,这使得日本汽车在世界能源危机发生后能迅速占领美国市场。
国内独立的买主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需求的规模以及市场饱和的时间也会对一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国内众多的独立买主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需求信息,减少公司的风险;国内市场的迅速增长可以鼓励公司更快采用新技术,更大规模地对设备进行投资;国内需求规模大则可能使公司获得规模效益;而国内市场的早期饱和则会迫使公司提前向海外扩张,占领国际市场。
国内需求的重要性是外国的需求取代不了的,因为产品的开发、试验和批准的人员基本上都在国内。
因此公司对国内需求的压力比对国外需求的压力感觉更强烈。
公司经理们的自尊心、荣誉感也更容易迫使他们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来自国内市场的需求信息常在公司的决策中占支配地位。
一件产品的根本设计几乎总是反映国内市场的需求。
(三)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一个国家的产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具有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产业和相关产业。
日本的机床生产商是世界第一流的,它们的成功靠的是日本国内第一流的数控系统、马达和其他部件供应商。
瑞典的轴承、切割工具等钢制品在世界领先,靠的是本国特殊钢的优势。
支持性产业以下列几种方法为下游产业创造竞争优势: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早地、迅速地为国内公司提供最低成本的投入;不断地与下游产业合作;促进下游产业的创新。
世界第一流的供应商往往帮助公司看到利用新技术的新方法、新机会,让公司最快地得到新信息、新见解以及供应商的新创产品。
有竞争力的供应商还充当把信息和创新从一个公司传递到另一个公司的渠道,从而使整个行业的创新速度加快。
相关产业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