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案例-锦州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港:180指数股也造假
2002年10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家、央视2000年底经济人物张宏伟掌控的一家主营港口业务的上市公司锦州港A(600190)、锦港B(900952)涉嫌巨额财务造假被媒体揭发,锦州港之后两次公布造假事实,涉嫌虚增利润56 818万元。

锦州港造假使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公司非常难堪,因为毕马威一直为其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由于锦州港造假受到了财政部的处罚,毕马威因此也被中国投资者告上法庭,成为中国第一家成被告的四大。

著名财务分析师周到对锦州港造假发表了这样的感慨:‚锦州港是两市‘绩优’公司之一,其A股人选为180指数成分股。

自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以来,公可历年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均十分‘坚挺’。

除B股招股说明书概要披露的1997年净利润后来被小幅调减外,其余年份的净利润一直未被调减。

许多上市公司披露2001年年报时。

调减了以前年度的净利润。

但锦州港(锦港B股)1999年和2000年调整前后的净利润依旧保持一致。

这样的‘好人’,居然也‘犯错误’,令人匪夷所思。


一、锦州港造假迹象明显
2002年10月,笔者通过分析发现锦州港财务明显存在异常,16日笔者在和讯网上以《锦州港(600190):业绩反复无常的背后》一文对锦州港业绩提出质疑,怀疑锦州港与蓝田股份一样,采取‚虚增经营性现金流人同时虚增投资性流出‛的手法虚增收益同时虚增固定资产,质疑全文如下:
“锦州港A、锦港B,由福布斯中国富豪张宏伟掌控的一家主营港口业务的上市公司。

2002年它太显眼!你看,它的股票价格在高送配以后,又迅速填权、复权;它参股吉通,又遭财政部否决;它续聘自其上市以来一直为其审计的国际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又在董事会上莫名其妙地提出改聘三朝元老毕马威。

聘哪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哪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敢于接手毕马威都不敢做的客户?我们至今无法从锦州港惜墨如金的信息披露中得知!”
现在,就让我们试着循从锦州港的运作轨迹,揭开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惊天大幕吧!
锦州港A(600190)、锦港B(900952)分别自1999年和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境内外审计师均为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历年审计报告均为标准无保留意见,2002年6月27日股东大会年会审议通过了续聘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的决定,并通过暂停增发新股决定(计划募资10亿元以上)。

2002年9月7日,锦州港董事会通过关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未指出拟聘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并决定于10月18日上午召开200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以上事项。

9月18日,公司公告称由于与拟聘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9月18日之前)完成内部工作程序,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将此议案提交于2002年10月18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此次匆匆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又中途意外中断,不禁让人产生怀疑,到底是毕马威华振主动请辞还是锦州港主动炒掉原审计师?为什么没有事务所愿意接手?内蒙宏峰、纵横国际都曾经闹过审计师变更的闹剧,事实证明事务所变更异常的上市公司往往存在重大欺诈或舞弊行为。

坊间曾盛传:锦州港连续多年造假,多项事实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检查并获证实。

毕马威华振这家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因连续多年为锦州港出具无保留意见,遭遇其进人中国市场后最大的滑铁卢,目前已动用其无坚不摧的公关攻势,在相关监管机关开展游说……
让我们从锦州港公开披露的历年数据,慢慢揭开锦州港的全貌。

首先让我们感到怀疑的是,锦州港异常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否存在虚增收益并虚增固定资产的可能。

(本文如无特别指明,单位均为万元)
锦州港上市前后业绩指标
锦州港2001年实现吞吐量1110万吨,实现净利润4 817万元,但该公司2001上半年实现吞吐量540万吨,实现净利润5 359万元,也就是说,2001年下半年锦州港虽然实现吞吐量570万吨,但实际已出现亏损520万元;而2002年上半年锦州港实现吞吐量693万吨,又实现净利润3 297万元,这反复无常的业绩背后是什么?
锦州港1997年实现吞吐量只有504万吨,但净利润有16 952万元;而2001年实现吞吐量1110万吨,实现净利润只有4 817万元。

锦州港1997年以来,总体上出现“增量不增收‛现象,除了1999年,该公司净利润由1997年的16 954万元一路下滑至2001年的4 817万元,这与港口行业经济效益趋好情势背道而驰,1999年为何会出现反常,实现净利润14 726万元?我们怀疑,这里面有利润操纵因素,请看下表:
对于出现的“增量不增收”现象,公司解释称:(1)周边港口竞争程度加剧,对部分货种采取了降低费率政策;(2)固定资产折旧费及财务费用增加。

我们认为,虽然吨费率由最高的33元降至21元,但吞吐费增加l倍多,从上表可以看到,锦州港装卸收入逐年在增加,之所以出现‚增量不增收‛现象,主要原因除了上述第2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财务费用增加外,与‚其他收入‛急剧减少也有密切关系。

‚其他收入‛由1999年的10 101万元降至2001年的2 256万元,整整少了7 845万元,该收入减少对税后利润影响是-6 669万元。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锦州港主营收人中的“其他收入”与“吞吐量‛不成正比,1999年达到
历史最高峰1O 101万元,而相邻两个年度1998年及2000年‚其他收入‛分别只有7 408万元、6 302万元。

据1999年招股说明书称,“其他收入”为船务代理费、堆存费、集装箱装卸费、船方服务费、倒运费、加班费、铁路使用费和船舶速遣费,我们不明白为何上下年度会相差几千万元?特别是2001年只剩下2 256万元,2002年上半年也只有1 242万元?
除了‚其他收入‛疑受管理当局操控外,我们还怀疑‚装卸收入‛及相关成本、费用也有作假嫌疑。

锦州港为何‚固定资产折旧费及财务费用增加‛?请看其现金流量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锦州港账面上经营性现金流不错,但大家应注意到,该公司自1998年以来一直有巨额的投资性现金净流出,累计高达149 006万元。

实际上,自1997年以来,锦州港通过股权融资筹资40 919万元(A股23 400万元,B股17 519万元),银行贷款净增108 204万元,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呢?
请看锦州港固定资产余额表。

我们看到,该公司固定资产由1997年初的70 702万元增至2002年中期的187 757万元,净增117 055万元。

由于固定资产及银行借款急剧增加,导致折旧费及财务费用也急剧增加,请看下表:
截至2001年末,锦州港总资产29.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8.5亿元;天津港(600717)总资产28.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7.5亿元,但2001年天津港实现收入10亿元,而锦州港只有2.8亿元。

与其邻近的次新股营口港(600317),2001年实现收入2亿元,但总资产只
有3.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4亿元。

请看同行业总资产周转率:
(注:上表数据来源巨潮网,未核实巨潮网数据是否准确)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同行业2002年上半年总资产周转率平均是0.14次,而锦州港只有0.05次;2001年同行业总资产周转率是o。

28次,而锦州港只有0.11次。

总资产周转率明显低于同行是否意味着锦州港资产使用效率低?当然如果仅仅是资产使用效率低,那只是管理的问题,我们怀疑锦州港是否真的有这么多资产?请看同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比较:
(注:为了计算方便,上表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收A/N定资产净值)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锦州港固定资产周转率极慢,与同行业平均值0.52次相比,它只有0.21次。

由于锦州港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主要构成是码头及辅助设施,很多固定资产不像房产、设备那么直观,就像蓝田股份在水底下打了多少桩谁也不清楚一样,锦州港到底在码头投了多少钱极难验证。

一个小港口的资产竟超过天津港的资产,天津港10个亿的销售额而锦州港只有3个亿的规模,我们担心锦州港与蓝田股份一样,采取‚虚增经营性现金流人同时虚增投资性流出‛的手法虚增收益同时虚增固定资产,当然也许我们多疑了,但锦州港是否该本着‚诚信‛原则解释事务所变更理由?拟聘的下家是谁?是否还有应公告而未公告的重大事项?
二、锦州港对我们质疑的反应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孙绍林报道,.2002年10月15日,锦州港对记者转达的笔
者的质疑材料持明确的否认态度。

10月16日,这十资料通过和讯网公开,舆论哗然。

10月17日,交易所对锦州港实施停牌处理。

锦州港称,交易所提供的理由正是由笔者的质疑文章引发的‚市场重大传闻‛。

(以下“学者”指笔者)
10月17日当天,锦州港突然态度有变,并告知记者:“似乎也不好说该学者的质疑完全失真。

‛正逢此时,锦州港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选出了接任张宏伟董事长职务的‚新人‛赵宏,更引发公众的种种猜测。

10月22日,锦州港公告推选新董事长和财政部对其核查的结果,承认了2000年以前虚增业绩和资产的事实,从而部分证实了仅仅在几天前还被锦州港定性为‚失真‛的学者质疑。

但提出质疑的学者认为,这一公告仍未能尽释其疑问。

停牌前后态度迥异
在10月15日的交流中,锦州港董秘高鸿敏告诉记者:“我看过了你转达的学者质疑资料,我们总体上认为事实不是那样的。

尽管财务数据没有失实,但硬要得出锦州港故意造假的结论,我确实不能接受。

‛高称:‚报表的数字都是实的,没有被人为操控。


10月15日中午,正在北京参加培训的主管宣传的锦州港董事长助理葛伟光约记者在京广中心大堂面谈。

‚我对这份材料质疑的具体问题不完全了解,但整体的感觉是分析失真‛,葛伟光这样告诉记者。

他认为,港口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能借鉴用于其他行业的同业对比方式来分析港口类公司,尤其是锦州港。

但在10月17日,即交易所对锦州港实施停牌的当天,董秘高鸿敏谈到学者质疑时态度突然有变,称‚似乎也不好说该学者的质疑完全失真‛、‚具体如何答复,董事会还要开会研究‛。

lO月22日,锦州港一纸公告,完全承认了2000年及以前年度虚增收入和固定资产的事实。

公告引发新疑问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这位青年学者分析了锦州港历年财务数据,发现该公司净利润由1997年的16 954万元,一路下滑至2001年的4 817万元。

该学者认为,这不但与港口行业经济效益趋好情势背道而驰,而且1999年出现反常,实现净利润14 726万元。

该学者由此怀疑这里面有利润操纵因素。

对此,高解释说,账面收入的异常变化,某种程度上缘于公司财务人员的“技术问题‛。

她举例说,2001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是5000多万元,但到去年底累计时,竟成了4 800万元,完全给投资者一种“下半年亏损”的直观印象,而实际上是去年底集中计提了几笔大额坏账准备,使‚年终报表显得很不好看‛,锦州港财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还‚因此受到了批评‛,因为如果各季度均匀计提的话,就不会‚这么难看‛了。

高还补充说,2002年第三季度累计净利润是4 510万元,而去年同期则是7 000多万元,这又是‚技术性原因‛。

高告诉记者,这位学者的质疑给公司提了个醒,可以使公司在今后的财务报表制作中,‚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

10月21日,该学者针锋相对地指出,锦州港2001年上半年没有计提有关坏账准备,一个重要背景是在酝酿增发,此时不计提坏账准备,本身就是有目的的利润操控。

10月22日,锦州港公告称,财政部2001年下半年检查认为锦州港2000年及以前年度‚多确认收入"36 717万元。

当日,该学者向记者表示,这一解释仅仅说明了2000年以前的情况,并未对近年事实解释清楚。

他通过公告信息分析发现,1998年到2000年,锦州港实际盈亏基本平衡,但2001年上半年有5 000多万元的净利润,2000年上半年也有3 000多万元,其中是否也存在利润操控,公告中没有提到,同样很值得怀疑。

资产虚增仍有疑点
截至2001年末,锦州港总资产是29.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8.5亿元;天津港(600717)总资产28.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7.5亿元,但2001年天津港实现收入10亿元,而锦州港只有2.8亿元。

2002年上半年,同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平均是0.14次,而锦州港只有0.05次;2001年,同行业总资产周转率是0.28次,而锦州港只有0.11次。

该学者担心,锦州港与蓝田股份一样,采取“虚增经营性现金流人同时虚增投资性流出‛的手法,虚增收益同时虚增固定资产。

10月22日,锦州港公告称,公司1998年到2000年在“在建工程”方面多列资产11939万元。

当日,该学者向记者表达了对这一“固定资产虚增”数字的怀疑。

他说,公告披露的虚增收入,是虚增固定资产的三倍还要多,而按照“常规”,在主要股东资金确实到位的可能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公司虚增收益和虚增固定资产的数字会是‚相适应的‛。

但公告中这两个数字相差甚远,其中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资产虚增‛,公告中没有显示。

他告诉记者,如果锦州港真的还存在固定资产虚增,那在作假手段上算是“高明”的,因为港口固定资产作假很难查,航道等有关设施都是‚水底下‛的事。

记者就此类问题与高鸿敏交流时,高只是从侧面回答,虽然是在“水底下”,但港口的固定资产并不是想像得那么难以核查,因为港口建设前都有海图,挖堤后还要复核。

用声纳扫海,很容易就获得各项数据,算起来并不复杂。

对此,该学者又提出异议说,普通的注册会计师怎么可能用那么先进的设备去核查其固定资产呢?
该学者10月22日再次发出质疑,锦州港2001年及2002年业绩是否仍在造假?按照披露的数字,2000年以前,公司虚增利润总额共计4.24亿元,与该公司2000年披露的三年的净利润总和大体相当,也就是说锦州港2000年及以前盈亏基本平衡,但200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 359万元、200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 297万元,2001年及2002年业绩是否仍在造假?
2003年4月7日,锦州港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近日,本公司在听取为公司审计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通报审计进展情况时获悉,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拟对本公司2002年度财务会计报表作较大调整,虽然尚有待于对未决事项进一步确认。

但初步调整意见可能会将公司2002年度净利润调至微利甚至亏损,股东权益合计低于公司注册资本。

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这说明,锦州港2001年及2002年业绩也非常可疑,否则不会导致‚股东权益合计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结局。

2003年4月22日。

锦州港公布2002年年报,年报显示,公司2002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74万元,每股收益为-0.002元,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为0.931元。

鉴于公司2002年调整后的股东权益低于公司注册资本,即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根据有关规定,锦州港股票将于2003年4月23日起实行特别处理。

媒体惊呼“锦州港ST帽空降”。

三、锦州港两次公布造假事实
第一次是在2002年10月28日,合并报表调整内容如下:
1.调减1996年一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367 183 689元,相应调减流转税税金及附加8 398 676元,其中:按主营业务收入的3%计算的“应交税金一一应交营业税”7 588 173元;按营业税的7%计算的“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城建税"531 172元;“其他应交款一一应交教育费附加‛279 331元。

按追溯调整法调整会计报表的期初“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项目。

2.调减1997年一2000年度应计入财务费用而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额49 450 000元,计入损益。

3.补计2000年度的累计折旧7 800 000元计入损益。

相应调减固定资产净值。

按追溯调整法调整会计报表‚累计折旧‛的期初数。

4.调减资产及损益:(1)调减200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88 123 307元;(2)调减2001年末其他应收款余额2 150 000元;(3)调减2001年末固定资产余额56 646 295元;(4)调减2001年末在建工程余额284 992 011元;(5)调减2001年末累计折旧余额l676941元;
(6)调减2000年度及以前增加的在建工程后,顺次调减2001年度资本化利息15277 924元。

‚在建工程‛、以上数字分别调整会计报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等项目。

5.对以上内容进行追溯调整并延伸调整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和留存收益科目:(1)调减应交企业所得税46 714 706元;(2)调减盈余公积93 188 322元,其中:法定盈余公积金38 292 129元,公益金19 146.064元,任意盈余公积金35 750 129元。

(3)调减期初未分配利润289732968元。

6.以上数字分别调整会计报表“应交税金”、“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第二次是在2003年2月1日,合并报表调整内容如下:
1.调减1998年一2000年度虚增收入9 859 069元。

由于公司清查的范围和时间有所延伸,查阅了1994年-2000年的会计凭证,认为虚增收入共48 744万元,《处罚决定》认定数据为36 718万元,两者相差12 026万元。

公司于1998年实施1997年及以前年度利润的分配方案时,应对各个法人股东单位(含国家股)派发的11 N0万元并未真正支付现金。

上述囚虚增收入而虚列股利11040万元冲减虚增收入后,只对其余虚增收入9 895 906元进行了调减。

2.调减虚列账面货币资金38 582 249元。

3.调减虚列在建工程8147255**元。

4.调整1997年及以前年度应计入费用或损失而计入其他应收款的23 487 915元,计入公司的净资产中。

5.调整以虚增货币资金冲减的其他应收款36870435元。

6.关于涉税项目的调整
(1)对公司第一次调整方案中涉税项目进行调整。

第一次调整中,冲减应交流转税税金及附加8.398 676元,其中:营业税7 588 173元,城建税531 172元,教育费附加279 331元;冲减应交企业所得税46 714 706元,以上涉税项目共计55 113 382元。

因第一次调整方案尚未得到财政部的批复,有关涉税项目的调整也尚未得到主管税务部门的确认,因此,在本次调整中将在第一次调整中进行的上述调整予以更改,冲减公司的净资产。

(2)本次调整中涉税项目的处理
本次调整虛增的主营业务收入9 859 069元,按规定税率计算的流转税及附加327 571元,其中:按主营业务收入的3%计算的营业税295 773元,按营业税的7%计算的城建税20 704元,教育费附加8 873元,地方教育费2 221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1 429 725元,以上税金共计1 757 296元,未冲减应交税金处理,冲减公司净资产。

(3)上述两项共计56 870 678元。

公司将向国家财政、税务部门申请退回因多计收入而多交纳的税金,将依据国家财政、税务部门批复进行适应调整。

7.对以上内容进行追溯调整,调整相应的留存收益科目。

(1)调减盈余公积金22115094元,其中:法定盈余公积金8846038元,公益金4 423 018元,任意盈余公积金8846038元。

(2)调减期初未分配利润66345272元。

8.进行上述调整使公司净资产减少88460366元。

以上数字分别调整会计报表‚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四、锦州港造假对会计职业界启示
根据第一次整改报告,锦州港1996年~1999年四年间造假手法非常简单,就是直接虚增应收账款或货币资金,但这种造假手法非常危险。

截至1999年末,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只有45 693万元,其中有21 367万元是虚构的,笔者不清楚锦州港是否与银行勾结,否则虚增巨额银行存款在审计过程中还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

锦州港可能也意识到这种造假手法不保险,从2000年开始,有意填补银行存款巨额窟窿,假账主要从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走,到了2001年,可能担心虚构巨额银行存款被查,通过虚增在建工程名义将银行存款窟窿补上,这样到了2001年末,货币资金被填实了,而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虚增了34 164万元。

根据第二次整改报告,锦州港虚增收入同时虚构利润分配。

这一招比较高明,如果只虚增收入,往往会导致资产虚增,资产虚增容易出破绽,但通过利润分配名义将虚增的资产‚分掉‛,这样就不会虚增资产了、由此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公司高分配的背后可能就是利用分配的名义解决掉虚增利润形成的虚增资产。

此外,根据第二次整改报告,锦州港还有2 349万元费用、损失挂在“其他应收款”上,这也是常见的一种造假手法:费用挂账。

最后锦州港还以虚增‚货币资金‛名义将‚其他应收款‛3 689万元冲掉,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要冲掉虚增的“其他应收款”。

笔者最近浏览了五家上市公司的造假手法,觉得很有意思,这五家公司分别是麦科特(000150)、黎明股份(600167)、蓝田股份(6000709)、银广夏(000557)、东方电子(000628)。

东方电子造假手法与其他四家有别,它是真金白银造假,账面不留窟窿,实质是将投资收益粉饰为主营利润,而且与其他四家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时虚增主营业务成本不同,东方电子只虚增收入不虚增成本,可以说,像东方电子这种造假不留财务窟窿的手法是最难发现的。

除东方电子外,其余四家造假都涉及生产或养殖过程的造假。

东方电子是直接虚增收入,而其余四家除了虚增收入外,还虚增成本,这需要供、产、销全过程造假配合,基本流程是虚构进料一一虚构生产成本一一虚构半成品一一虚构产成品一一虚增主营成本,但虚增主营业务成本过程中,一般还会虚增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

麦科特造假手法是,1996年虚增固定资产一一融资性租人固定资产1.1亿元,而后在四年间(1996年-01999年)通过虚增收人和虚增成本的名义增加主营利润,并用虚增的债权抵冲虚增的长期应付款。

麦科特造假主要特点是将造假资产放在固定资产上;黎明股份造假手法是虚增应收款项及存货;蓝田股份主要手法是虚增固定资产、存货及货币资金;银广夏造假手法比较复杂,几乎每项资产都有虚增,但主要是虚增流动资产,包括应收款项、存货及货币资金。

通过这几家公司造假手法分析,笔者认为,会计职业界应从中得到以下启发:
1.银行存款审计的重要性。

锦州港、银广夏、蓝田股份都涉及虚增巨额银行存款,可见货币资金造假的普遍性。

但我们有些同志往往认为银行存款审计不过是对对银行对账单及发发银行询证函而已,殊不知,如今银行对账单及银行询证函的可靠性变得越来越差,尤其是客户与银行勾结的情况下。

2.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审计的重要性。

蓝田股份、麦科特、锦州港、银广夏都利用虚增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造假,蓝田股份虚增固定资产高达15亿元。

在中介机构信誉危机背景下,二些竣工结算书、结算审核书的可靠性也越来越差,单凭竣工结算书、结算审核书等核实固定资产价值看来是不行了。

对于在建工程审计更需要谨慎,那些预付工程款、设备款往往是假的。

3.应收款项及存货仍是审计的重点。

银广夏、黎明股份、蓝田股份及锦州港都涉嫌虚增应收款项或存货,锦州港年收入3亿元,应收账款账面上只有1.3亿元,想不到其中有O.9亿元是假的。

为此提醒业界人士,对于应收账款余额较多、增长较快的客户一定要给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