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案例-锦州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港:180指数股也造假

2002年10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家、央视2000年底经济人物张宏伟掌控的一家主营港口业务的上市公司锦州港A(600190)、锦港B(900952)涉嫌巨额财务造假被媒体揭发,锦州港之后两次公布造假事实,涉嫌虚增利润56 818万元。锦州港造假使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公司非常难堪,因为毕马威一直为其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由于锦州港造假受到了财政部的处罚,毕马威因此也被中国投资者告上法庭,成为中国第一家成被告的四大。

著名财务分析师周到对锦州港造假发表了这样的感慨:‚锦州港是两市‘绩优’公司之一,其A股人选为180指数成分股。自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以来,公可历年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均十分‘坚挺’。除B股招股说明书概要披露的1997年净利润后来被小幅调减外,其余年份的净利润一直未被调减。许多上市公司披露2001年年报时。调减了以前年度的净利润。但锦州港(锦港B股)1999年和2000年调整前后的净利润依旧保持一致。这样的‘好人’,居然也‘犯错误’,令人匪夷所思。‛

一、锦州港造假迹象明显

2002年10月,笔者通过分析发现锦州港财务明显存在异常,16日笔者在和讯网上以《锦州港(600190):业绩反复无常的背后》一文对锦州港业绩提出质疑,怀疑锦州港与蓝田股份一样,采取‚虚增经营性现金流人同时虚增投资性流出‛的手法虚增收益同时虚增固定资产,质疑全文如下:

“锦州港A、锦港B,由福布斯中国富豪张宏伟掌控的一家主营港口业务的上市公司。2002年它太显眼!你看,它的股票价格在高送配以后,又迅速填权、复权;它参股吉通,又遭财政部否决;它续聘自其上市以来一直为其审计的国际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又在董事会上莫名其妙地提出改聘三朝元老毕马威。聘哪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哪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敢于接手毕马威都不敢做的客户?我们至今无法从锦州港惜墨如金的信息披露中得知!”

现在,就让我们试着循从锦州港的运作轨迹,揭开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惊天大幕吧!

锦州港A(600190)、锦港B(900952)分别自1999年和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境内外审计师均为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历年审计报告均为标准无保留意见,2002年6月27日股东大会年会审议通过了续聘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的决定,并通过暂停增发新股决定(计划募资10亿元以上)。

2002年9月7日,锦州港董事会通过关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未指出拟聘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并决定于10月18日上午召开200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以上事项。

9月18日,公司公告称由于与拟聘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9月18日之前)完成内部工作程序,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将此议案提交于2002年10月18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此次匆匆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又中途意外中断,不禁让人产生怀疑,到底是毕马威华振主动请辞还是锦州港主动炒掉原审计师?为什么没有事务所愿意接手?内蒙宏峰、纵横国际都曾经闹过审计师变更的闹剧,事实证明事务所变更异常的上市公司往往存在重大欺诈或舞弊行为。坊间曾盛传:锦州港连续多年造假,多项事实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检查并获证实。毕马威华振这家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因连续多年为锦州港出具无保留意见,遭遇其进人中国市场后最大的滑铁卢,目前已动用其无坚不摧的公关攻势,在相关监管机关开展游说……

让我们从锦州港公开披露的历年数据,慢慢揭开锦州港的全貌。首先让我们感到怀疑的是,锦州港异常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否存在虚增收益并虚增固定资产的可能。

(本文如无特别指明,单位均为万元)

锦州港上市前后业绩指标

锦州港2001年实现吞吐量1110万吨,实现净利润4 817万元,但该公司2001上半年实现吞吐量540万吨,实现净利润5 359万元,也就是说,2001年下半年锦州港虽然实现吞吐量570万吨,但实际已出现亏损520万元;而2002年上半年锦州港实现吞吐量693万吨,又实现净利润3 297万元,这反复无常的业绩背后是什么?

锦州港1997年实现吞吐量只有504万吨,但净利润有16 952万元;而2001年实现吞吐量1110万吨,实现净利润只有4 817万元。锦州港1997年以来,总体上出现“增量不增收‛现象,除了1999年,该公司净利润由1997年的16 954万元一路下滑至2001年的4 817万元,这与港口行业经济效益趋好情势背道而驰,1999年为何会出现反常,实现净利润14 726万元?我们怀疑,这里面有利润操纵因素,请看下表:

对于出现的“增量不增收”现象,公司解释称:(1)周边港口竞争程度加剧,对部分货种采取了降低费率政策;(2)固定资产折旧费及财务费用增加。我们认为,虽然吨费率由最高的33元降至21元,但吞吐费增加l倍多,从上表可以看到,锦州港装卸收入逐年在增加,之所以出现‚增量不增收‛现象,主要原因除了上述第2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财务费用增加外,与‚其他收入‛急剧减少也有密切关系。‚其他收入‛由1999年的10 101万元降至2001年的2 256万元,整整少了7 845万元,该收入减少对税后利润影响是-6 669万元。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锦州港主营收人中的“其他收入”与“吞吐量‛不成正比,1999年达到

历史最高峰1O 101万元,而相邻两个年度1998年及2000年‚其他收入‛分别只有7 408万元、6 302万元。据1999年招股说明书称,“其他收入”为船务代理费、堆存费、集装箱装卸费、船方服务费、倒运费、加班费、铁路使用费和船舶速遣费,我们不明白为何上下年度会相差几千万元?特别是2001年只剩下2 256万元,2002年上半年也只有1 242万元?

除了‚其他收入‛疑受管理当局操控外,我们还怀疑‚装卸收入‛及相关成本、费用也有作假嫌疑。锦州港为何‚固定资产折旧费及财务费用增加‛?请看其现金流量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锦州港账面上经营性现金流不错,但大家应注意到,该公司自1998年以来一直有巨额的投资性现金净流出,累计高达149 006万元。实际上,自1997年以来,锦州港通过股权融资筹资40 919万元(A股23 400万元,B股17 519万元),银行贷款净增108 204万元,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呢?

请看锦州港固定资产余额表。我们看到,该公司固定资产由1997年初的70 702万元增至2002年中期的187 757万元,净增117 055万元。由于固定资产及银行借款急剧增加,导致折旧费及财务费用也急剧增加,请看下表:

截至2001年末,锦州港总资产29.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8.5亿元;天津港(600717)总资产28.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7.5亿元,但2001年天津港实现收入10亿元,而锦州港只有2.8亿元。与其邻近的次新股营口港(600317),2001年实现收入2亿元,但总资产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