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课文理解、诗歌欣赏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书籍、课堂练习题等。
3.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图片的理解。
2. 学习新知(25分钟):a. 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要词语解释,包括生僻字、成语、词语引申义等。
b.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讲解。
c. 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本单元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表达方式。
3. 拓展练习(15分钟):a.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b.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等,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 归纳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预习下一单元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讨论和练习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启迪和思维的拓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一天的变化》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2.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集体备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重点培养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一天的变化》。
2. 相关课件、图片或实物,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练册、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 教师复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 教师呈现今天的教学目标,并与学生讨论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引入《一天的变化》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 教师呈现课文标题和短小的段落,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3. 教授课文- 教师逐段教授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重要词语。
-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4. 拓展活动-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 学生分成小组,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事物的变化例子,并在小组内分享。
5. 小结与巩固-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 学生完成针对课文的相关练题,并进行批改和讨论。
6.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事物,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的变化过程。
-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扩大对事物变化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2.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册和写作作业,评价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评价,鼓励互相研究和帮助。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草原》一课,主要章节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内容包括: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介绍草原上的民族风情、表达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提取信息、概括归纳、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美丽和民族风情的独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取关键信息,提高概括归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哪里吗?引发学生对草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重点词汇。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讲解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草原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简答题,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2)教师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疑惑。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大草原?它们有什么特点?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草原》2. 内容:草原美丽景色:蓝天、白云、碧草、骏马、羊群民族风情:蒙古族、摔跤、射箭、那达慕大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2)请你介绍一下我国其他大草原的特点。
2. 答案:(1)略(2)示例: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草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模板
1.单元首课初感知。《北京的春节》文章略长,语文表达与现代的表达习惯有所区别,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学生,在阅读一些带“京味儿”的语言时有困难。因此,首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时“感受表达”。课后的“阅读链接”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详写好处”提供了自主检测、巩固能力的材料。
(三)习作
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四)口语交际
根据对象,抓住要点,敢于发表独特见解
(五)综合性学习
收集信息,获取资料,参与讨论、演讲、辩论
基本学情分析
关于“详略”的学习,六上第二单元学生已学习了关于“点面结合”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了详与略的表达效果。但是“主次”与“点面”是两个概念,“主次”是对凸显作者表达意图的轻重而言,“点面”是选材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就程度来看,教材的编排从“点面”过渡到“主次”,是有逻辑线索的。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时,要注意回顾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提炼学法,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样,对于习作要素“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来说,也要注意年段知识点的螺旋上升,自主探究,解疑点拨,帮助
写字: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四个关注:
关注“读书能力”: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浏览,能够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关注“品读能力”:能够理解词语在阅读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关注“篇章意识”: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关注“文体学习”:明确记叙性、说明性课文及诗歌的基本特征。
(3)联系语境理解:文本对比,体会表达的形式效果
(4)迁移写作方法:读写结合,实现统编教材的特征3.习作:
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是《诗歌的魅力》,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和阅读练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以及诗歌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掌握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3. 能够通过朗读、感悟和鉴赏来感受诗歌的魅力;4.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诗歌的表现手法;3. 诗歌的鉴赏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通过说、听、读、写等多种方式来展开教学;2. 通过阅读鉴赏和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通过课堂问答和讨论等方式来促进思维的活跃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段诗歌音乐,或者是播放一段与诗歌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关于诗歌的知识。
2. 学习环节在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阅读一些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通过鉴赏和解析一些经典的诗歌,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例如押韵和对仗等。
3. 练习环节在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朗读和分享等方式,来体验诗歌的魅力和表现手法。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编写和朗读自己的诗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4. 归纳总结环节在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回顾学习重点,让学生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和评测,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掌握重点,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2.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诗歌的魅力;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六、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2. 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和感悟诗歌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鉴赏和感悟八、教学资源1. 诗歌音乐或相关视频;2. 诗歌教材和课本素材;3. 课堂活动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包括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和《藏戏》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不仅展示了各地传统节日的不同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形式。
比如,《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惯;《腊八粥》则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景;《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则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掌握35个字的写法,正确读写
28个词语。
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惯,
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并体会XXX“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我们还要让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并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此外,我们还要让学生了解藏戏
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并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研究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在语文园地中,我们要回顾本单元课文,研究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俗及其寓意,并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能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最后,我们还要通过书写提示,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2《腊八粥》
仔细揣摩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主要部分,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
1.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腊八粥(冰心)》《端午的鸭蛋》,学习写民俗特色食物,学习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学着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小练笔: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写你最喜爱的民俗特色食物。
单元
目标
1、识字与写字:通过自学和小组互助学习,,会写34个生字,38个词语。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并能用钢笔规范书写正楷字;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
【对接课标】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其中180个左右会写。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主要部分,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通过解读文本,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结合传统节日风俗等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
3、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了解我国更多的传统风俗文化。
1
《藏戏》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备课一、教学内容1. 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为《爸爸的钱包》,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告诉学生正确使用钱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
2. 重点词汇有效、利用、费用、徘徊、怀疑、伸出、欲望、制定、预算3. 说课内容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钱,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会使用重点词汇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掌握重点词汇。
3.读懂课文,理解文章中的意思,领会父母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4.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爱好。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重点词汇。
2. 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意义。
四、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善于开口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
2. 合作研究法。
3. 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零花钱和用途,引出本课主题。
2. 研究课文。
分小组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讲解重点词汇。
3. 合作阅读。
让学生分组,对文章进行有效率的阅读。
4. 运用语言。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重点词汇和句型讲述自己的观点。
5. 情景应用。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生活场景,模拟使用钱的场景。
6. 结语并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1. 以任务形式考试,让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并呈现自己的成果。
2. 采用小组互评、全班评比,多维度评价学生成绩。
以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备课,希望可以有效帮助到您!。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目录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4)第三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7)第四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0)第五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3)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赵丽梅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会写本单元8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等词语2、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教学重点:有感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迪。
四、教法学法:借助注释资料理解,朗读感悟法,讨论法。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六、教学时数:13课时课时按排:1、文言文两则……………………………..2课时2、匆匆…………………………………..2课时3、桃花心木………………………………..2课时4、顶碗少年………………………………..1课时5、手指…………………………………..1课时6、四、拓展………………………………..1课时7、口语交际、习作(一)………………...4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备课活页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集体备课1.会写“御、侯”等9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交流资料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3课时1.会写“御、侯”2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寒食》。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寒食节所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板块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吧!(出示课件,指生读。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十多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在重耳饥饿难耐之际,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给重耳做汤。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封赏有功之臣,但介子推不慕名利,与母亲归隐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逼其下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其忠臣之志,不仅改山名、建庙宇,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师:听完这个故事,大家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哪个节日的由来吗?生:寒食节。
师:对,这就是寒食节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寒食节的古诗。
(板书:寒食)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通过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出示课前预学单第3题《寒食》部分)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
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
寒食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很全面!老师也来补充一点(出示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饺子、鞭炮”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1.字词学习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是动词,“饺子、鞭炮”都是名词。
“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写成“西”。
2.阅读理解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达运用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课文和课文后的“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第一单元
课时
10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37个字,会写38个词语。
2.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4.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1学具准备源自制作教学PPT。内容
语文要素
课时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在表达时详略得当,细致描写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2
腊八粥
《腊八粥》: 能分清详略,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运用多种方法,把主要部分写详细。
2
古诗三首
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方的风俗。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2
藏戏
《藏戏》:围绕主要内容,从不同方面详细介绍。体会详写的好处。
1
口语交际
“即兴发言”能根据场合、对象等,稍作准备,作即兴发言。
1
习作
“家乡的风俗”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经历。
1
语文园地
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2.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4.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教学
重难点
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
一、导入课文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
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
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散读、齐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3.说说*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五、作业1. 背诵2.分类积累词句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
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环而攻之:指城郭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然而不胜者,……:这样却亲戚畔之:内外亲属去:委而去之放弃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掌握几个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四、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1、*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一段: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三段:分析论点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
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
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I秋节”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理清作者的表达顺序,通过朗读与品味体会作者详略的安排及其表达效果。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把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的古诗。
素养
1、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重点描写场面的,选择想要表达的内容。尝试写作,注意详略安排得当,突出中心,表达才会清楚。
2、通过阅读课文,想象每种风俗活动的热闹情景,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
单元评价标准
1、了解老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学生能体会传统习俗。4、结合生活,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5、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品悟文本语言特色。6、能说出一些习俗的寓意。
5.标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揣摩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6.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做到详略得当,抒发出真情实感。
7.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通过百阅资料,展开讨论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以上目标,制定本单元任务归属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北京的春节》描述了背景过春节时的风俗人情。《腊八粥》一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了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法人过程。《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均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藏戏》文作者介绍了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另外还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设计了《家乡的习俗》这一习作。本单元的语文要系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文章对于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处理十分到位,多处留白,给人想象。学习本组课文,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体会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还可以借助对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第1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识字与写字:本单元共出现生字词50个,要求学生会认40个,会写10个。
2. 课文学习:本单元共包含4篇课文,分别为《草原》、《丁香结》、《古诗词诵读》、《习作》。
3. 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趣味语文”等栏目,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1单元2. 板书内容:生字词、课文标题、重点知识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新课: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
2.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石潭记》、《春日游湖》、《草原》、《匆匆》。
2.语法知识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小石潭记》1.导入1.1利用图片导入,展示小石潭的美景,激发学生兴趣。
1.2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
2.自读课文2.2教师指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3.课堂讨论3.1学生分享自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美景、人物情感等。
3.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词语,感受作者对小石潭的描绘。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春日游湖》1.导入1.1利用图片导入,展示春日游湖的美景。
1.2简要介绍作者苏轼。
2.自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2教师指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3.课堂讨论3.1学生分享自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美景、人物情感等。
3.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词语,感受作者对春日游湖的描绘。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草原》1.导入1.1利用图片导入,展示草原的辽阔与美丽。
1.2简要介绍作者老舍。
2.自读课文2.2教师指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3.课堂讨论3.1学生分享自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美景、人物情感等。
3.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词语,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描绘。
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匆匆》1.导入1.1利用图片导入,展示时光流逝的紧迫感。
1.2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
2.自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2教师指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园不值》。
教学内容包括对两首古诗的详细解读、赏析,以及对古诗背景、作者生平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2.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3.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难点:对古诗的深入赏析,掌握古诗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古诗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解读两首古诗,分析诗句的意象、意境,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解读,分析诗句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另一首古诗进行自主赏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古诗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园不值》2. 作者:王安石、叶绍翁3. 重点词语:意象、意境、写作手法4. 结构:对比赏析、小组讨论七、作业设计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的意象、意境、写作手法进行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较高,能积极参与讨论,但部分学生对古诗的写作手法掌握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古诗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和赏析;2. 教学目标中关于古诗意境美和写作手法的培养;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中的结构安排;6. 作业设计中的赏析题目及答案;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学生掌握情况及拓展活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资料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探讨了...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和作业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和总结主旨要点- 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解读: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 阅读训练: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进行相关练和训练。
3. 语法讲解:针对本单元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和练,巩固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将采用以下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本单元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科书: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 辅助资料:提供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和练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素材和示范,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评估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将进行以下评估: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和练: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情况,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研究效果。
参考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相关课外阅读材料- 语文教学辅助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人生感悟”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回顾·拓展”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个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元总体目标】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单元教学建议】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年级的“读”重点是默读,是有一定速度的,要继续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默读。
朗读要讲究层次和实效。
不是所有的文章、所有的段落都适合朗读,选取值得积累和体验的段落朗读。
“讲”主要是方法的引导和渗透,要讲得法,要导在关键处,疑难处。
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思维训练,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选编的《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学习这组课文,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运用。
字:1.本单元要求认读并会写的字词有:挪蒸秧萎番锻雅勃挪移蒸融游丝枯萎插秧基业幸而一番考验锻炼转化优雅赤裸裸专心致志无缘无故语重心长狂风暴雨勃勃生机2.本单元要求认读的字词有:哲理英俊惊羡幅度慌乱艰难喧哗附和冒险消受机敏堂皇名义薄弱附庸刹那间座无虚席意想不到惊心动魄养尊处优3要求弄懂并能运用的词有:确乎涔涔潸潸徘徊莫名其妙游丝从从容容语重心长句:理解句子的意思: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③孰为汝多知乎?④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⑤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⑥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段、篇:1. 背诵《文言文两则》《匆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桃花心木》《顶碗少年》。
2. 能根据《文言文两则》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抓住《匆匆》中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两部分不仅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无奈与遗憾,更要让学生能仿写片段,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时间的宝贵。
4.抓住《桃花心木》中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设计适当的练笔,让学生学习这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5.弄清《顶碗少年》的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6.概括课文《手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成语故事:通过学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其寓意。
日积月累:积累人生格言警句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要求学生不仅会背,会默写,更要明白其寓意,能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运用。
交流平台:1、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见解的方法2、交流如何获得见解;本组课文表达的特点;学习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的‘第一次’”。
让学生讲讲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习作:本次习作,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习作。
第一个内容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第二是选择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第三是看漫画《假文盲》,写感想,题目自己定。
单元训练题(考点)本组课文有: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第二课《匆匆》,第三课《桃花心木》,第四课《顶碗少年》,第五课《手指》。
本组学习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一字:1.易读错的字(用“√”选出词语中下划线的字的正确读音)孰为(wéi wèi)汝多知(zhìzhī)乎?弗(fúfó)若之矣弗若与(yúyǔ)2.多音字组词:jiǎo ()yù()缴与zhuó()yǔ()二词:1.近义词:教诲——教导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缘故——原因争辩——辩论判断——判决擅长——善于遥远——附近清凉——炎热3.《两小儿辩日》找出文中3对反义词。
()()()4.形近字组词:辩()盂()仓()决()辨()孟()沧()诀()辫()盘()苍()抉()弈()俱()援()盂()奕()惧()缓()孟()5.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6.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三文学常识:1.文言文两则:(1)《学弈》作者:()名:()字:(),是我国古代()家、()家。
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
(2)《学弈》选自()。
这部书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
(3)《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两小儿辩日》作者:()。
本文选自()。
(5)《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阐述了两个孩子的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
1.解释句子意思: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我以日出时去人近,二日中时远也。
5)孰为汝多知乎?2.修辞:1)抄写《两小儿辩日》文中两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2.本文中的句式:1)判断句:通国之善弈者也。
2)设问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反问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熟为汝多知乎?”第二部分阅读训练一整体感知:1.学弈》选自《》,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人由于学习______的不同,所以学习_______不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认为_____________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的写作特点: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展开故事情节。
二形成解释:你同意《两小儿辩日》中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三作出评价:1.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四课内阅读:1.《学弈》的主要内容、中心是什么?《学弈》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是什么?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第二课匆匆一字:1.看拼音写词语nuóyízhēnɡrónɡyóu sīchìluǒluǒ()()()()2.查字典“蒸”是___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字典中“蒸”的解释有:①蒸发;②利用水蒸气使食物变热;蒸饭”一词中“蒸”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