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上中下、左中右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上中下、左中右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上中下、左中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上、中、下”和“左、中、右”的概念,并能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上、中、下”和“左、中、右”的概念,会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上、中、下”和“左、中、右”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具:卡片、图片、模型等。

2.学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多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学生尝试用“上、中、下”和“左、中、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新知1.老师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卡片,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上、中、下”和“左、中、右”位置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上、中、下”和“左、中、右”描述图形的位置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上、中、下”和“左、中、右”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完成后与同桌交流答案。

3.老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个模型,让学生用“上、中、下”和“左、中、右”描述模型中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上、中、下”和“左、中、右”描述模型中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用“上、中、下”和“左、中、右”描述家中的物品位置关系。

2.家长签字确认,明天交给老师。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模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上、中、下”和“左、中、右”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2.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路(前后,左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路(前后,左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路(前后,左右)》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沿着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沿着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2.增强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左右方向:通过示范和举例,使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并训练学生在左右方向上的观察能力。

2.前后方向: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前后的概念和前后方向上物体的移动方法。

3.左前右后方向:通过组合左右和前后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左前右后的概念和左前右后方向上物体的移动方法。

4.左后右前方向:同样是通过组合左右和前后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左后右前的概念和左后右前方向上物体的移动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前后和左右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左前右后和左后右前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这些方向上的移动方法。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物体移动的方法,以此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

2.演示法:教师进行物体的移动或图形的绘制示范,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左前右后和左后右前的概念。

3.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物体移动时的合作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语言环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今天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第二步:观察前后左右方向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提问,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方法,并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

第三步:掌握左右方向教师用示范和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左右的概念和左右方向上物体的移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四步:掌握前后方向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前后的概念和前后方向上物体的移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五步:掌握左前右后和左后右前方向通过组合左右和前后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左前右后和左后右前的概念和左前右后,左后右前方向上物体的移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黄家4360由分享时间:2021-11-23 11:22:16 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描绘自己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巩固环节中,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情感与价值观:利用游戏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区分躯干上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参照物,描述出不同物体各自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猜字谜,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出示)谜面一:一横一撇长,工字在右下。

(左)谜面二: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

(右)师:是呀,小朋友都能又快又准确的猜出这两个字,但是你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区分左和右呢?(板书:左与右)二、游戏1. 听口令做动作。

(课件)师: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命令,如:伸出右手,抬起左脚、摸摸右耳……谁又快又准确,谁就是冠军了,为了比赛更激烈,我们先一起来热热身。

(游戏)2. 排排座师:请小朋友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请一部分小朋友上来排一排,各自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都是谁? 再请这些小朋友围成圈,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是谁?三、分析辨别1.出示图片1师:你知道这是左手还是右手吗?为什么? 师:所以我们可以在照片下的空格里写上“左”,表示左手。

2.相对的位置关系师:出示一只手(左)这是我的左手,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拍拍手,说说那是你的什么手?这是我的右手,请小朋友和老师拍拍手说说是自己的哪只手? 为什么老师是左手而小朋友是右手呢?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老师和小朋友是面对面的。

沪教版重点小学数学新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重点小学数学新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师:量了几次?3)量图形、长方形:师:你发现了什么?猜一猜左边的边长是多少?这里藏着什么小秘密?师:谁能告诉老师三条边一共长多少厘米?《统《应用》这一单元具有直接的转化、支撑作用。

2、本单元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能完成简单的数据统计,认识形象的统计图;认识时间单位:日(天)、小时,能用它们来表示时间,并能区别持续的时间段与时刻。

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惜人民币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习,在学会知识之后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好《人民币》、《统计》、《时间》,对后续的学习以及实际生活有很重要的影响。

3、本单元主要内容:(1)《人民币》(2)《统计》(3)《时间》六、单元课时安排元4角2、2张10元比四张5元的钱多。

……………………( )3、10张10元、5张20元、2张50元、1张100元,它们都可以表示100元。

……………………………………( )一、单元名称:加减法的整理 P60-65二、学生知识基础与教材分析1、学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已经熟悉了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分类与算法,并能熟练计2,四、单元教学目标1、能对两位数加减法的各种类型进行整理分类、归纳;2、能理解两位数加减法的多种算法,掌握一种或多种算法,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1、通过创设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有价值的思考,寻求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掌握多种算法;2、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渗透交换的思想,探究使计算简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121六、单元课时安排各小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6节)))34+2=92-60=52+29=76-27=四、笔算(列竖式计算)27+34 100-29 50-45+27 9+47-18五、比较大小57--+9 9+2856+-50 100--18 54-28六、巧解题包78+5= 57+14= 12+10= 6+78= 15+57= 15+29= 78+7= 57+16= 6+6= 8+78= 17+57= 22-7= 78+9= ___ +__ = 44-28=七、填空第十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综合P66-73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综合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第一章: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1-10。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认识。

2. 数字1-10的写法。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0。

2. 让学生能够规范书写数字1-10。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10的含义。

2.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字1-10的写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画有数字1-10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1-10。

2. 让学生通过数数,理解数字1-10的含义。

3. 教师示范书写数字1-10,学生跟随书写。

4.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1-10的写法比赛,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第二章: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内容:1. 20以内的加法运算。

2. 20以内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器。

2. 2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20以内的数字。

2. 教师通过计算器,展示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学生跟随操作。

4. 学生分组进行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比赛,提高学生的运算兴趣。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第三章:认识货币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货币。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路前后,左右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路前后,左右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路前后,左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建立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卡片(写有“前、后、左、右”字样)3.小奖品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前”,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拿出“后”、“左”、“右”三张卡片,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意思。

(二)新课1.老师出示课件,展示一幅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位置。

2.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在这幅图中,黑板在老师的什么方向?桌子在黑板的什么方向?3.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其他物品的位置。

4.老师再出示一幅图片,展示同学们在操场上站队的情况,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同学们的位置。

5.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描述对方的位置,巩固“前、后、左、右”的用法。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画有一个小动物,让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小动物在教室里的位置。

2.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出示一张卡片,让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小动物在操场上站队时的位置。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游戏,看谁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位置最快、最准确。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地图上的物品位置。

2.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学校吗?请用“前、后、左、右”描述学校在地图上的位置。

3.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提问:如果我们要去学校,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六)课后作业1.让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家里的物品位置。

上、中、下、左、中、右(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上、中、下、左、中、右(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上、中、下、左、中、右(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词,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上、中、下、左、中、右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地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所处的位置。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与同学一起完成课堂活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准确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理解上、中、下、左、中、右的概念。

二、新课内容1. 教师通过PPT和讲解,详细解释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词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2. 学生通过听讲和思考,理解并掌握上、中、下、左、中、右的概念。

三、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上、中、下、左、中、右描述物体位置。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总结和布置作业1. 教师通过PPT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2. 学生通过听讲和完成作业,巩固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词,并标注其含义。

2. 通过图片和示意图,展示上、中、下、左、中、右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中、下、左、中、右描述其位置,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内容、课堂活动和总结布置作业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词的含义和运用。

《度量(1)》(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度量(1)》(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度量(1)》(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度量(1)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介绍我的教案《度量(1)》。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材,主要包括度量的基本概念、长度单位的认识以及长度单位的转换。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第二节《长度单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度量的基本概念,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转换,特别是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度量的基本概念,长度单位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条绳子,让学生观察并猜测绳子的长度。

学生通过观察和猜测,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

2. 概念讲解我利用尺子,向学生讲解度量的基本概念,如厘米、米等长度单位。

并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道例题:一根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请问这根铅笔的长度是多少米?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度单位转换的理解。

4.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20厘米等于多少米?3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等等。

5. 板书设计我将板书设计为:长度单位转换表。

表格中列明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如:1厘米=0.01米,1米=100厘米等。

6.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填空题:1厘米等于_______米,1米等于_______厘米。

2. 判断题:20厘米等于2米。

(对/错)3. 应用题:妈妈买了一根30厘米的绳子,请问这根绳子的长度是多少米?作业答案:1. 1厘米等于0.01米,1米等于100厘米。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 3+3+4=10
2+5+3=10
… …
(3)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写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好方法,算式写得越多越快。 学生汇报,如:
① 可以是按加数的大小顺序写
1+1+8=10
1+2+7=10
1+3+6=10
… …
② 还可以先写一个算式,3+3+4=10,然后把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 少几来写。 例:把 3+3+4=10 中的一个 3 增加 2,另一个减少 2,就写出了算式 5+1+4 =10,再以此类推写出 5+2+3=10 等。 ③ 小结:同学们刚才介绍了许多好方法,都写出了 3 个数相加,和是 10 的算式。 你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用第一种方法,还是用第二种方法,都用了一个什么规 律(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和不变)。 (4) 那么谁有好方法写出有 4 个加数,但和是 10 的算式呢? 先请同学们讨论,然后尝试写出算式,再说说理由。(例如在刚才写的 3 个数连 加,和是 10 的算式中,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拆一下就行了,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 写出算式。) (5)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数学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小秘密,只要 我们积极动脑筋,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奥秘,也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 3.计算 5+4+1= 3+4+1= 4+4+2= 1+2+3+4=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单双数重新组合后的特征并进行归纳。
教学准备:
教具:磁性圆片 20 个,1~20 数图,格子图。 学具:1~20 数图,双色片,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单双数及相应的数图
1. 初步感知
出示:
OOO
OOOO
OOO
OOO
两张图中的圆片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6、7)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少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少教案

本篇文章将针对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来讲解多少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与难点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多少的概念,掌握多少的表示方法。

(2)能够正确理解不同多少之间的大小关系。

(3)能够应用多少知识点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单位,如“个”、“只”。

(2)让学生能够迅速了解图表中的信息。

(3)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等实际操作,理解数的多少。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如教室里有多少个学生、老师手中有多少支笔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多少”。

(2)讲解环节教师通过课件和板书,向学生介绍多少的概念并教授表示时间的方法。

还可通过图片和音频推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多少的多样性和表示方法。

(3)练习环节教师可设计人际游戏、数学游戏等形式的练习,以加强学生对多少知识点的巩固和练习。

(4)归纳环节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和缺点给出具体的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少知识点。

2、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在引入环节和练习环节中,采用活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游戏教学法在练习环节和归纳环节中,采用游戏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多少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对多少的理解和掌握。

(3)电子化教学法通过课件和音频等电子化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多少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对多少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评价1、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对多少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

2、教学方法评价教师可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来评价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的帮助是否明显。

3、教材编写评价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多少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和质量,以及教材的编写方式等来评价教材的优劣程度。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上下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上下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上下教案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案也层出不穷。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案。

这个教案分为“上”和“下”两份,总共包含了20个单元。

通过本文,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单元的教案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教案1-2这是本教材的第一单元。

它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的入门知识,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数学思维、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案1-2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程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案1-3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关于量的基本概念。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学会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并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逐渐建立量的感性认识。

教案1-3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程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案4-5这是本教材的第四单元。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学会计算两位以内的十进制数加减法,并且建立起对两位以内数字大小的感性认识。

教案4-5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程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案7-8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关于组合的概念。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学会组合两个或更多个数量来表示更大的数量,从而建立起组合的感性认识。

教案7-8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程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案13-14这是本教材的第十三单元。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学会识别形状和简单的几何关系,例如“直/曲线”、“高矮长短”、“左右前后”等等。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更复杂的数学概念。

教案13-14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程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案18-19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关于时钟的概念和应用。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学会读懂和绘制基本的钟面,并能够使用时钟来表示不同的时间。

教案18-19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程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特点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案具有以下特点:1. 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教育,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简洁清晰的教学结构和教案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完成自我建构式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性。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第一章:认识数字1-51.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1-5。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难点: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1-5。

1.4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手指游戏道具。

1.5 教学步骤:Step 1: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认识数字1-5。

Step 2: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字1-5,加强记忆。

Step 3:通过手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1-5的认识。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2.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6-10。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6-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数字6-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难点: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6-10。

2.4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手指游戏道具。

2.5 教学步骤:Step 1: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认识数字6-10。

Step 2: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字6-10,加强记忆。

Step 3:通过手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6-10的认识。

第三章: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画图、交流等活动,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4 教学准备:实物道具、画图工具。

3.5 教学步骤:Step 1: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Step 2:让学生通过画图,巩固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Step 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上、中、下、左、中、右》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上、中、下、左、中、右》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上、中、下、左、中、右》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词。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词。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方位词。

2.实物或图片,用于让学生辨别方位。

3.小组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提问:“这个玩具在哪里?”引导学生用“上、中、下”等方位词回答。

(二)基本概念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圈,分别标出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出这六个方位词,让学生熟悉这些词汇。

3.教师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演示,让学生辨别方位。

(三)实践操作1.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进行活动。

2.活动内容:学生在教室里找到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并用这些方位词描述教室里的物品。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1.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

(五)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用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词描述家里的物品。

2.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反馈给教师。

五、教学反思2.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3.小组活动时,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仍需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4.作业布置环节,要求家长签字确认,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家校合作。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多使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针对方位词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3.在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刻理解并准确运用上、中、下、左、中、右六个方位词。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第一章: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1-10。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0-9的写法和读法。

2. 学习数的顺序,理解相邻数的概念。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10的图片,认识这些数字。

2. 教师示范书写数字1-10,学生跟随书写。

3. 学生互相交流,读一读、写一写所学的数字。

4. 教师组织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1-10的认识。

第二章: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习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计算。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加减法问题的能力。

1. 教师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 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4.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决加减法问题的经验。

第三章: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人民币的单位,理解元、角、分的关系。

2. 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其价值。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能力。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人民币的单位,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关系。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3. 教师设计购物活动,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4.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运用人民币购物的经验。

第四章: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作的能力。

1. 学习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作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角度教案 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角度教案 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角度教案沪教版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让一年级学生了解角度的概念,并能够根据角度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 通过展示一张有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角度。

概念讲解(10分钟)
1. 通过使用手指和身体的方向,让学生了解角度是两条线之间的夹角。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角度的大小。

角度测量(15分钟)
1. 使用角度量角尺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角度。

2. 指导学生自己测量几个角度并记录下来。

角度比较(15分钟)
1. 给学生发放一些卡片,上面分别画有不同大小的角度。

2. 让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卡片,并解释他们的排序方式。

角度运用(15分钟)
1. 利用图形或日常场景,让学生找到一些具有不同角度大小的
事物。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事物的角度特征。

总结(5分钟)
- 向学生简要复今天研究的内容,并强调角度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资源
- 角度量角尺
- 图片展示角度
- 角度卡片
- 图形或日常场景图片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测量和比较角度时的表现。

- 分发练册,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评估他们对角度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游数城【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规律。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善于发现题包中的奥秘,并能用已掌握的规律进行推算。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奥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题包中算式之间的规律【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进行推算【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情趣引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神秘的古堡去,古堡中住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他们在玩着好玩的游戏,我们大家一起去玩好不好?可是进古堡,首先要破译许多密码,小朋友,你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破译。

有没有信心?二、破密码,闯古堡(一) 用题包来完成推算1.我们一起来到了古堡门口,首先,看到了这样一组题。

2+4 3+512+4 13+52+14 3+1512+14 13+15师: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算呢?2.学生进行推算,并说一说推算的方法。

(二) 做题包,找规律1.出示题包16―814―515―716―713―517―812―418―9(1) 学生先进行计算,然后小组里面相互说一说,这两组题包的规律。

(2)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总是8和9,题包中的规律即被减数减少(或增加),减数也作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差不变。

(三) 做加法题包,拓展探究空间1.做加法题包,探究规律(1) 出示题包,请学生计算1+9=9+1=3+7=7+3=2+8=8+2=4+6=6+4=(2) 探究规律通过计算这组题包,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举例说出题目中加数的变化如何引起和的变化。

(3) 师小结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增加和减少的数相等,它们的和仍是10。

2.拓展练习,提高能力(1) 师:两个数相加,和是10。

那么你能写出3个数相加和是10的算式吗?请你们分小组,一起写一写。

(2) 3+3+4=102+5+3=10……(3)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写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好方法,算式写得越多越快。

学生汇报,如:①可以是按加数的大小顺序写1+1+8=101+2+7=101+3+6=10……②还可以先写一个算式,3+3+4=10,然后把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来写。

例:把3+3+4=10中的一个3增加2,另一个减少2,就写出了算式5+1+4=10,再以此类推写出5+2+3=10等。

③小结:同学们刚才介绍了许多好方法,都写出了3个数相加,和是10的算式。

你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用第一种方法,还是用第二种方法,都用了一个什么规律(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和不变)。

(4) 那么谁有好方法写出有4个加数,但和是10的算式呢?先请同学们讨论,然后尝试写出算式,再说说理由。

(例如在刚才写的3个数连加,和是10的算式中,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拆一下就行了,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写出算式。

)(5)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数学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小秘密,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奥秘,也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

3.计算5+4+1=3+4+1=4+4+2=1+2+3+4=0+1+2+3+4+5+0+5=1+2+3+4+0+2+3+5=学生先计算,并说说计算算式长链有什么好方法。

(四) 小组合作,探究算式之间的规律1.出示学生计算2.师提问:(1) 通过计算,你发现每一方框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规律?(2) 从它们差的相互关系来看,你能找出算式中减数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4.汇报探究结果当一个确定的数加上的数和减去的数之和为10,它们的结果相差10。

例如,7+5=12 7-5=2 7+6=13 7-4=312-2=10 13-3=105+5=10 6+4=105.在数射线上演示6.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例:12+7=19 12-3=914+1=15 14-9=5三、数砖墙,登古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登上了古堡的最高处了,再努力一下,我们就能和可爱的小精灵们一起游玩,我们一起来加油!1.出示数墙,由学生完成数城。

2.拓展:小精灵提出,如果数墙上最上面的两块砖都要是20,那么数墙我们可以怎样造呢?四、总结小朋友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破译出了全部密码,我们终于登上了古堡,我们和可爱的小精灵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玩数图——单数和双数教学目标:1.认识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知道单数的数图边框右边是折的,双数的数图边框右边是直的。

(蕴涵双数能被2除尽,单数不能被2除尽的思想)2. 在拼一拼、摆一摆的活动中探究单双数重新组合后的特征,并归纳出双数+双数=双数、单数+单数=双数、双数+单数=单数、单数+双数=单数。

3.在探究活动中对数图的排列组合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单双数重新组合后的特征并进行归纳。

教学准备:教具:磁性圆片20个,1~20数图,格子图。

学具:1~20数图,双色片,格子图。

教学过程:一、认识单双数及相应的数图1. 初步感知出示:两张图中的圆片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6、7)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名交流:相同:分成两行不同:表示6的图边框右边直的,表示7的图边框右边是折的。

2.认识数图(1)出示:你能一下子看出有几个圆片吗?(共14个圆片)为什么?(排列得太乱)它们排得不整齐,我们来重新摆一摆,把它们摆成上下两行。

师演示摆圆片。

(摆时注意每次上下两行一样多)现在你能知道是几个吗?(14)像这样用小圆片摆成整齐的两行,这样的图我们称它为数图。

(2)出示:谁也能把它摆成一张数图?一生上台演示。

(强调每次上下两行一样多)下面请每个小朋友用圆片摆数图:A、先摆数图3:学生摆完后教师出示3的数图核对观察它的边框右边是直的还是折的?B、再摆数图8 :学生摆完后,出示8的数图核对,观察边框情况。

【说明:通过用数表示数图及用圆片摆出数图表示数,初步认识数图,解决数和图之间的转换,为下面的拼图打下基础。

摆数图时注意每次上下两行一样多,渗透平均分成2份的思想】3.认识单双数(1)老师也摆了几张数图,出示:1、2、4、9的数图,它们分别是几?观察:这10张数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交流、小结:相同:从2开始都有两行;不同:有的边框右边直,有的边框右边折。

(2)分一分:把这些数图分成两类,谁会分?生上台尝试分:数图1、3、5、7、9数图2、4、6、8、10反馈:你是按什么分的?(折、直)板书(3)小结:你知道1、3、5、7、9叫什么数吗?2、4、6、8、10又叫什么数?师:1、3、5、7、9的数图边框右边是折的,说明圆片分成两行后有多余,像这些数我们称为“单数”。

(板书)师:2、4、6、8、10的数图边框右边直的,说明圆片分成两行正好分完,像这些数我们称为“双数”。

(板书)(4)画一画这些是1~10的数图,那么11~20的数图你会画吗?11的数图怎么画?生尝试后师板书(每次画上下各一圆圈)○○○○○○○○○○○请你从12~20中任选一个数画出它的数图(每人至少画一张)生画,师巡视核对:师逐一出示12~20的数图,它该贴在哪儿?(分别贴在分类表中)【说明:通过观察、讨论、分类、画图,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直观地多角度地充分地了解单数和双数的数图分别有什么特征,感受到双数能平均分成两行,单数分成两行后有多余,渗透了双数能被2除尽,单数不能被2除尽的思想】(5)汇总在20以内,单数有哪些?指名,师板书:1、3、5、7、9、11、13、15、17、19 在20以内,双数有哪些?同桌互说,师板书:2、4、6、8、10、12、14、16、18、20你会倒过来说说这些单数和双数吗?生同桌互相检查。

二、探究单、双数组合后的特征1. 拼图探究如果把两张数图左右连接起来,就会组成一张新的数图师示范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4+2=6请你们任选4张数图拼成两张新的数图,并说说你用的两张是单数还是双数,新的数图是单数还是双数,并口头列式。

学生拼数图。

(选几名学生把所拼数图贴在黑板上,并按双数+双数,单数+单数,双数+单数,单数双数分类摆)2. 观察归纳(1)观察第一组数图:第一张数图表示的都是什么数?(双数)第二张数图表示的都是什么数?(双数)那么结果都等于什么数?得:双数+双数=双数(板书)(2)观察第二组数图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同桌讨论)汇报得:单数+单数=双数(板书)(3)观察第三、四组数图,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得:双数+单数=单数(板书)单数+双数=单数【说明:先请学生自由地选择数图拼一拼,然后汇总各种情况,在此基础上观察各类新图的特征,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结论,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单数+单数=双数、双数+单数=单数、单数+双数=单数的结论。

三个结论的得出是循序渐进的,结论1是集体观察逐步得到的,结论2是请同桌互相讨论得出的,结论3在前两个的基础上独立观察得出的】3. 拼图检验是不是所有的单数,双数相加都是这样的呢?请你们再摆一摆,看一看。

【说明:由于刚才学生是自由选择数图进行拼合的,有可能是重复了同一类型,也有可能遗漏了某种,因此再一次提供机会让学生拼一拼加以检验】4.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了单数和双数的哪些秘密?三、巩固练习书本习题,先计算再找秘密。

(1)生练习后核对(2)找秘密从第一列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双数+双数=双数第二列的题中有什么秘密?双数+单数=单数第三列的题中有什么秘密?单数+单数=双数【说明:由计算得到结论,不仅是对刚才的结论的巩固和加深,再次验证了刚才的结论,而且从图到数,从直观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单数和双数刚才我们发现了单数和双数的一些秘密,想一想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秘密的?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通过观察、讨论、检验我们知道了双数+双数=双数、单数+单数=双数、双数+单数=单数、单数+双数=单数,这些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说明:小结时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五、拓展应用1.我们全班有多少个小朋友?(42)那42是单数还是双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2是双数,12数双数,22是双数,32、42也是双数(2)40是双数,41是单数,42是双数(3)2、4、6、8、10、12……数下去,42就是双数(4)看看教室的座位,两个人一张桌子,有没有单个的小朋友,如果有单个的就说明它是单数,如果没有单个的就说明是双数。

……【说明:此题作为拓展,让学生学习灵活运用知识,既联系了实际,又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2.※猜猜()中是单数还是双数,可能是几?4+()=小于10的双数5+()=大于10的双数【说明:此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今天的新知识和比较、计算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可作为课外兴趣题】板书:单数和双数1、3、5、7、9、11、13、15、17、19的数图——折——单数2、4、6、8、10、12、14、16、18、20的数图——直——双数双数+双数=双数单数+单数=双数双数+单数=单数单数+双数=单数比一比左与右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能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