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铝》探究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氢氧化铝 教学案

氢氧化铝 教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氢氧化铝的主要性质,掌握“铝三角”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了解氢氧化铝的用途,了解明矾的性质和用途。

3.知道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了解有关铝的图像。

4.掌握有关铝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铝三角”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氢氧化铝的两性。

学习难点:有关铝的图像及其计算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设疑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写出铝、氧化铝分别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新授内容:一、氢氧化铝的性质1.物理性质: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具有吸附性2.化学性质:演示实验1、2(1)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2)不稳定性:二、氢氧化铝的制备1.可溶性铝盐和碱的反应(1)与适量的NaOH溶液:(2)与氨水:2.可溶性偏铝酸盐和酸的反应(1)与适量的HCl溶液:(2)通入少量/足量的CO2:*3.可溶性铝盐和可溶性偏铝酸盐反应AlCl3+ 3NaAlO2 + 6H2O === 4Al(OH) 3 + 3NaCl离子方程式为:例1:用铝、稀盐酸和NaOH 溶液为原料,设计实验方案室制备Al(OH)3,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从中找出最理想的实验方案。

三、“铝三角”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①④ ② ⑤③ ⑥⑧ ⑦*四、有关图像1.向AlCl 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 2.向AlCl 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有关图象 有关图象3.向NaAlO 2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4.向NaAlO 2溶液中通入CO 2至过量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有关图象 有关图象5.向盐酸酸化后的MgCl 2、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有关图象Al(OH)3 Al 3+AlO 2-*思考:如果向向加NaOH溶液中滴AlCl3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会怎样呢?*结论:不用其他试剂,通过互滴法可以鉴别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后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A、稀盐酸,Na2CO3溶液 B 、稀H2SO4溶液,NaAlO2溶液C 、Fe,CuCl2溶液D 、NaOH,AlCl3溶液五、明矾1.复盐:2.明矾的化学式是,溶于水后电离方程式为:它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净水原理是:例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100 mL 1 mol·L-1的KAl(SO4)2溶液与200 mL 1mol·L-1的Ba(OH) 2溶液混合(2)100 mL 2 mol·L-1的KAl(SO4)2溶液与200 mL 1.5mol·L-1的Ba(OH) 2溶液混合六、有关计算例4.若在200 mL 0.5 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2 mol·L-1的NaOH溶液,可得到7.8 g Al(OH)3沉淀,求NaOH溶液的体积。

氢氧化铝教案

氢氧化铝教案

氢氧化铝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学会设计实验。

2.掌握氢氧化铝的性质,尤其是两性强氧化物。

3.了解氢氧化铝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视频播放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

3.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列举氢氧化铝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学以致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我们学习了铝的氧化物——氧化铝(Al2O3),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Al2O3有哪些性质。

[PPT] Al2O3,难溶于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是两性氧化物。

[活动] 请一位同学上来写Al2O3与酸或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余的同学在下面写。

[副板书](教师点评)Al2O3+6H+=2Al3++3H2OAl2O3+2OH-=2AlO2-+H2O[PPT](呈现)Al2O3+6H+=2Al3++3H2OAl2O3+2OH-=2AlO2-+H2O[教师]好,这堂课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铝的另外一种化合物——氢氧化铝(Al(OH)3),请同学们翻到课本P58。

[板书]氢氧化铝[PPT][教师]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Al(OH)3呈白色固体粉末状。

接下来,我们来探究实验室怎样制备Al(OH)3。

[板书] 1.实验室制备Al(OH)3: [PPT] 实验一向盛有适量Al 2(SO 4)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NH 3·H 2O 至过量,观察现象。

[视频] 硫酸铝与氨水反应(教师一边引导)。

[PPT]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Al 2(SO 4)3溶液和氨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氨水过量,氢氧化铝沉淀不溶解。

氢氧化铝教案

氢氧化铝教案

青浦区东湖中学朱丹第1 页共7 页课题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铝和铝合金的崛起(22)课型新授课教时/累计课时2/4教学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并知道氢氧化铝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发挥团队作用、体验实验过程中的奇妙现象变化。

通过教师引导,体验原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过程。

通过实验完善铝三角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应辩证的看待事物的两面性,感悟微观与宏观、现象和本质的内在关系,感悟化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用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引入:课前我们已经请同学们预习了氢氧化铝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说说看。

过渡:老师也找了一段关于氢氧化铝用途的视频,请大家看一下视频:斯达舒的广告板书:一、氢氧化铝的用途:过渡:我们来看一下斯达舒的成分。

图片:斯达舒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过渡: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氢氧化铝的有关知识。

1、可以做胃药2、可以制取单质铝3、可以做吸附剂观看氢氧化铝的两性过渡: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铝和氧化铝的一些性质,课前请同学们进行了复习工作,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某某同学的学案。

投影投影: :思考:今天我们要学的氢氧化铝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能不能转化成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同学们课桌上的水槽中有氢氧化铝,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性状。

引导: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具有两性,同学观察得出:白色难溶性氢氧化物。

们可以推测一下氢氧化铝也可能具有什么性?设计怎样的实验可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现有的试剂设计出实验方案,将你们的实验方案写在学案中。

们的实验方案写在学案中。

生1:汇报实验设计:汇报实验设计 提醒:提醒: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取一滴管。

取一滴管。

学生实验进行中学生实验进行中...... ......生2:汇报实验现象,写方程。

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主体思路,以氢氧化铝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为过程方法线,以氢氧化铝性质的探究为知识技能线,把知识转化成问题,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学生的活动解决问题,从而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再把学生的认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制备不成功的同学,发现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提出假设:Al(OH)3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Al(OH)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
解释:Al(OH)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四羟基合铝酸钠
完成探究物质基本程序第三步中的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再进一步研究。
从所谓失败的实验中发现新的知识,体现化学实验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也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仪器
学生整理仪器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
板书设计
探究Al(OH)3的性质
一、制备
ACl3+3NH3·H2O= Al(OH)3↓+3NH4Cl
二.物理性质
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三.化学性质:两性氢氧化物
Al(OH)3+ 3HCl == AlCl3+ 3H2O
Al(OH)3+ NaOH ==Na [Al(OH)4]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从“失败”的实验中思考原因,获取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
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胃舒平的视频
【提问】
1.胃舒平中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观看、倾听、思考。

《氢氧化铝》教学设计

《氢氧化铝》教学设计

) 强 酸 弱 碱盐
=
A IO Z 一 + Z H Z O + N H 4 +
H Cl
q 观察 现象 并解 释之 a
A( l O
H 3
) 既 能 和 酸 反应
A I (O H ) 3 + 3 H
`
,
又 能 和 碱反 应
`
A I(O H ) 3+ 3 H C I= A I C 13 + 3 H Z O
[讲 述 ]请两位学 生上 黑 板 写 出上 述 反 应 的 化学方程式 和 离 子 方
铝三 角
:



铝三 角

关系
之 间的 互 相 转化 四 教学 过 程
.

)
3

A 1
A0 1
2
-
情感 目标 ) 培养学 生的 实验能力 和 观 察 能力 ; 教 师 活动
:
, , ,
学生 活 动 观察 现 象 并描述 难溶 于 水 白色胶 状 物质
, ,
设计 意 图
:
I 1 q [ 人 ]由 实验 引人 在 高一 时我们 曾经 做过 一 个实验 向 A G l C a 3 a q 过 程 中产 生 了 l A( 中逐 滴滴人 N 0 H a O H )3 请一位 同学描述
=
A 13
a
+
3 H ZO
温故 而 知
程式

A I( O H )
3+
N
a
OH

=
N
A I O Z+ Z H Z O
Z 一

A I (O H ) 3 + O H

《实验2-6 氢氧化铝的制备》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

《实验2-6 氢氧化铝的制备》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

第二章:物质制备第2课时氢氧化铝的制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氢氧化铝的制备教学是高中阶段最后一本书《实验化学》第二章的内容,是继学习了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知识之后,对学生提出的知识的应用的安排,教材这样安排,能在基础与应用之间架桥梁,同时又可引入对制备实验方案设计,评价,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作个铺垫,对学生综合知识,增强应用,提升能力都有很大帮助的一节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评价标准、选择要求。

2.运用铝以及氢氧化铝的有关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以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反应过程中的相互促进,评价选择以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途径3.通过对最佳实验方案的优选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4.通过对最佳实验方案的优选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复习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并评价氢氧化铝制备的最佳途径。

【教学方法】回忆复习,比较选择。

设计操作,评价总结【教学过程】[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每一个化学实验之始终。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于化学实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抛出问题:有一种胃药叫胃舒平,它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我们实验室也可制取它,请应用已学知识想一想,能有哪些方法?环节一: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复习老师:请大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铝单质的典型化学性质学生演板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3H2↑老师:那么氢氧化铝典型化学性质是什么?学生:两性老师:两性是指?学生: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或一定条件下电离出H+OH-老师:那么其电离方程式又如何书写?写出氢氧化铝分别于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演板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H2O思考题:Al(OH)3具有两性,那能否与碳酸或氨水发生中和反应呢?。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探究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海南省海南中学郑焕利一、教学背景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二部分《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知识,属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范畴。

许多教师对这部分传统知识很熟悉,但在新课程提供“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模式下,在传统中寻求突破,更好地承载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高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化学基础知识,也刚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了几种金属和钠的化合物,有一定的理论学习基础和探究能力。

所以在本课时中,本人侧重于使学生综合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重点是想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去分析、去探究、去认知,努力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和方法展开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学会判断常见的两性氢氧化物。

2、理解氢氧化铝的弱酸性和弱碱性,能写出氢氧化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氢氧化铝的用途,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能写出氢氧化铝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1,2,能够用化学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究氢氧化铝具有酸性,初步学会理论、实验相结合,探究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一、二,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严密性,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实际的指导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难点:探究氢氧化铝具有酸性四、教学用具1.实验药品: AlCl3溶液、稀氨水、稀NaOH溶液、稀盐酸、CaCO3固体2.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制备CO2气体整套装置。

五、教学过程。

《氢氧化铝》探究式教学设计

《氢氧化铝》探究式教学设计

《氢氧化铝》探究式教学设计我国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重视传统教育的很多弊端,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比原来的课程有较大创新和突破。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揭示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因此实施探究学习应该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以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氢氧化铝为例来浅谈探究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本课以“激发问题—讨论出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提升—进一步完善”为主线,通过创设情景、分组合作探索问题、使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透过现象自己讨论得出结论,并就某问题讨论出更多的改进方案。

在愉快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

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1、主要解决的知识和技能问题①Al2O3难溶于水,那么其对应的氢氧化物如何制得? 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②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的现象和图象。

2、体现的情感、态度、精神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经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提高实验能力,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设计:(教师)[讨论引入]:家用铝锅为何不易被腐蚀?旧的铝锅是否就适宜用来长时间蒸煮或存放具有酸性、碱性的食品?(用离子反应表示实质)(学生)解释: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保护膜Al2O3(Al2O3也能与酸或与碱反应)与酸:Al2O3+6H+=2Al3++3H2O与碱:Al2O3+2OH━=2AlO2━+H2O(教师)[激疑]:Al2O3难溶于水,那么其对应的氢氧化物如何制得? 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学生)[自由讨论]:①氢氧化铝如何制得?②如何检验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教师)[引导]:(由教材知在常见的金属氢氧化物中,除了NaOH、KOH、Ba(OH)2等几种碱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外,多数都不溶于水,易溶于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氧化铝》探究式教学设计
我国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重视传统教育的很多弊端,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比原来的课程有较大创新和突破。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揭示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因此实施探究学习应该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以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氢氧化铝为例来浅谈探究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课以“激发问题—讨论出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提升—进一步完善”为主线,通过创设情景、分组合作探索问题、使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透过现象自己讨论得出结论,并就某问题讨论出更多的改进方案。

在愉快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

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
1、主要解决的知识和技能问题
①Al2O3难溶于水,那么其对应的氢氧化物如何制得? 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
②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的现象和图象。

2、体现的情感、态度、精神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经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提高实验能力,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设计:
(教师)[讨论引入]:家用铝锅为何不易被腐蚀?旧的铝锅是否就适宜用来长时间蒸煮或存放具有酸性、碱性的食品?(用离子反应表示实质)
(学生)解释: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保护膜Al2O3(Al2O3也能与酸或与碱反应)
与酸:Al2O3+6H+=2Al3++3H2O
与碱:Al2O3+2OH━=2AlO2━+H2O
(教师)[激疑]:Al2O3难溶于水,那么其对应的氢氧化物如何制得? 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
(学生)[自由讨论]:①氢氧化铝如何制得?②如何检验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
(教师)[引导]:(由教材知在常见的金属氢氧化物中,除了NaOH、 KOH、 Ba(OH)2等几种碱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外,多数都不溶于水,易溶于酸。


(学生)发言提出各种方案
(教师)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指出合理或不合理之处,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肯定。

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提供药品给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探索]:药品: 0.5mol/L Al2(SO4)3溶液 2 mol/L氨水
2 mol/L NaOH溶液 2 mol/L盐酸
仪器: 试管若干支
(教师)[引导]:a..先动手动脑,结合药品,尽可能多的做出与Al(OH)3有关的实验。

b.注意观察和记录现象,思考为什么,可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各小组汇报①各自做了那些探究实验
②各自从中得出的结论
③以及一些疑惑。

(教师)[归纳]:①学生得出的结论:Al2(SO4)3溶液与氨水混合可得到白色胶状沉淀;
白色胶状沉淀可与盐酸反应;白色胶状沉淀可与NaOH溶液反应;
白色胶状沉淀不可氨水与反应;Al2(SO4)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有时可
得到白色胶状沉淀,有时得不到白色胶状沉淀。

②学生的主要疑惑:为什么Al2(SO4)3溶液与氨水混合可得到白色胶状
沉淀;而Al2(SO4)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有时可得到白色胶状沉淀,
有时却得不到白色胶状沉淀?
(教师)不急于解释疑惑,在整理知识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讨论失败的原因。

知识:氢氧化铝白色胶状沉淀,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与强酸 Al(OH)3+3HCl =AlCl3+3H2O
Al(OH)3+3H+ =Al3++3H2O
与强碱 Al(OH)3+ NaOH=NaAlO2+2H2O

Al(OH)3+ OH—=AlO2-+2H2O
注:氢氧化铝能和强碱反应,而不和氨水反应。

(学生)进一步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共同得出:Al2(SO4)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有时却
得不到白色胶状沉淀的原因,在量的控制和药品加入顺序的问题上。

[归纳]:①制取氢氧化铝常用氨水与铝盐溶液反应制得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白色胶状沉淀
②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
Al(OH)3+ OH—=AlO2-+2H2O
③Al Al2O3 Al(OH)3 AlCl3 NaAlO2的转化关系
(教师)[小知识]:白色胶状氢氧化铝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

医疗上对胃酸过多者,可以服用碳酸氢钠,但对胃溃疡并发轻度穿孔者,胃酸过
多可改服氢氧化铝凝胶。

它能起到中和胃酸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

但目前已不常
用,主要原因,长期摄入铝元素不利于人体健康。

(教师)[课后延伸思考]:
氢氧化铝为什么具有两性?(请同学们课后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获得答案。


四、课后调查:
在这节课中,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部分学生的回答记录:通过实践,把知识和实际联系在一起,自己动手做实验记住的几率比
较大。

做实验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做实验中要认真记录。

更加了解了Al(OH)3的两性,如果强碱过多,便会与Al(OH)3反应,
制备不了Al(OH)3。

小组实验,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更多的实验。

再有类似的机会,我一定在同学面前好好表现,不紧张,为组增光。

增加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我能自己设计实验且亲手验证结果,
即使是失败的设计也有收获。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和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
其结果是不一样的,看来研究科学是严谨的。

……
笔者认为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的不是现成的问题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激发情感。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