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故事导入,探究合作)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精彩开篇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论语》吧。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

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曾子(zēng) 传(chuán) 不习乎逾(yú) 罔(wǎng)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2.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研组主备人:张瑞轻主讲人:董丽萍一、文本分析: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

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

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

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

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那么如何?正己?呢?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

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

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

这一主题同样也在其它各章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将之作为学习方法阐述的内容均不能单纯地视作对知识的学习,更应体现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颜回的赞颂则体现出了高尚品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孔子还通过自身的感受体现了高尚品德带给人的自豪感。

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第【1】篇〗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分析1、诵读法。

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

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

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快速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电教化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1课《论语》十二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论语》名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论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学习和借鉴。
-难点突破方法:
1.利用图表、故事、实例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古文名句。
2.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深入体会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3.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名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古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论语》十二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或者如何自我提升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论语》中的智慧。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课堂知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了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专门的训练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
2.教学难点
-古文的词句理解和翻译,尤其是古代汉语的词义、句式和语法结构。
-儒家思想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如“仁、义、礼、智、信”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实用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实用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实用教学设计涡阳八中臧文清【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归纳学习文言文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能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子思想(1)政治思想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作品简介】《论语》《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字音字形】论.语(lún) 愠.(yùn) 罔.(wǎng) 殆.(dài)焉.(yān) 逾矩..(yú jǔ) 箪.(dān) 为.人谋(wèi)笃.(dǔ) 不亦说.乎(yuè) 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肱(gōng) 十有.五(yòu) 斯夫.(fú) 好.之者(hào)【朗读停顿】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经典之一。

本课的教材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主要介绍了《论语》中的重要章节,包括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等。

这些章节涵盖了孔子的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对于学生了解儒家文化,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接触了一些古文,但对《论语》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论语》中的具体内容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内涵,提高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难点:深入理解儒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论语》中的思想内涵。

3.写作法:学生写心得体会,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论语》原文及其注释、翻译,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论语》十二章,了解其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地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学生自读,理解其基本内容。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论语》中的思想内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要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加深他们对《论语》内容的理解。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论语》的前十二章。

这是儒家经典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通过引导,可以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生在预习阶段可能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但对于儒家思想和孔子的言行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理解孔子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

2.难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儒家思想。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引导学生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注释: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课文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资料:收集关于儒家思想和孔子的相关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3.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孔子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有关孔子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注释,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教师进行点评。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 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好(hào)肱骨(gōng)笃(dǔ)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重点)2. 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翻译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

(重点)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论语十二章》中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和修身之道并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4.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感悟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核心素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千古圣人、万世师表”。

他与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曾与弟子周游列国国十四年,大力宣传儒家思想。

其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划线书籍为“五经”,与“四书”合称“四书五经”。

)。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其核心思想是“仁”。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

其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会,其最高政治理想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二、作品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去世以后,由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语录整理编纂而成,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该书在文学体裁上属于语录体散文,共20篇492章。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四书五经”的核心经书。

自宋代以后,《论语》被列为“四书”之一,是古代学校的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考书之一。

该书内容博大精深,用意深远。

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论语》一书。

北宋宰相赵普曾这样称赞此书:“半部《论语》治天下。

”注释补充:“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三、孔子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对世界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古人一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及为人处世的原则;认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并探讨其现代价值;认识道德培养的关键。

【教学重点】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古人一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及为人处世的原则;认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并探讨其现代价值;认识道德培养的关键。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了解作者和《论语》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论语》其书《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主要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

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七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七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七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优秀7篇)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

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一)、作家、作品简介(二)、检查预习情况(三)、听录音范读,学生在音乐中初读课文(四)、学习前六章内容(五)、分类归纳前六章内容四、课堂小结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方面对前六章进行知识点小结作业布置:1.有哪些成语出自刚才学习的这六章当中?2.我们称二十岁为“及冠”,称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为“知天命”,六十岁为“耳顺”(也称为“花甲”),那么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乃至一百岁又分别称为什么呢?3.背诵前六章,熟读并自行翻译后六章。

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境界,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四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下一节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11 《论语》十二章学问与技能1.了解古代大教化家孔子的有关状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

3.娴熟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比照反省自己。

过程与方法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沟通,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驾驭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汲取儒家哲学思想。

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难点解读各章语录,理解文章的大意。

讲解并描述法、诵读法、合作探讨法。

1.孔子的画像。

2.春秋形势图。

3.《论语》封面。

2课时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绚丽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合力,而且对今日在全民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宝,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傲慢,也是全人类的傲慢。

《论语》,就是这众多文献巨著中的一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日,其精华部分依旧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闻名的思想家和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整理过《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1.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2)思索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属于“求知看法”“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中的哪一类内容。

2.全班朗读,订正字音,提示字义。

指导学生翻译并理解课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

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7教学案七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课题名称《论语》十二则课时安排共2 课时备课时间10 月 1 日第课时授课时间10 月9 日教学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3、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了解孔子及《论语》课型新授学案教案设计意图一、导入二、出示教学目标三、超前学习检测:超链接1、文学常识填空2、生字读音3、重点生字词解释四、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交流翻译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交流解决。

准备展示。

2、你认为哪些语句是谈求知态度的,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谈修身做人的?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四)拓展提高: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交流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则?谈谈你的感受。

2、精妙的语言,总能流传千古,这十二则中哪些作为成语被保留了下来?(五)当堂测试:(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解释重点词语及句子意思。

小组过关检查。

2、积累孔子的其他的成语、名言、警句,及与孔子相关的故事。

导语: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6.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7.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名句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8.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3.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素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但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还有待提高。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提问和反馈,帮助他们深入探讨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文言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运用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意识到,在讲解文言文时,应该更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得相当积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活动前给出更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指导,确保学生们的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4.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激发学生对人生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经典名句及其翻译,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理解其含义及应用场景。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故事导入,探究合作) 新人教版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故事导入,探究合作) 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文词汇的注释, 背诵并初步运用这十二章《论语》。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课下注释了解各章《论语》的大意,讨论探究各章《论语》内涵,游戏巩固诵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显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优秀篇目。

”围绕本目标,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七年级学生初学文言文的实际,本课教学分“导入激兴——预习检查——讨论探究——游戏巩固”四个环节进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各章《论语》大意,背诵并初步运用这十二章《论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辩证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

教学过程【导入】一)、导入激兴讲故事导入,简介《论语》、孔子,展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课文前可利用两分钟时间讲讲宋开国丞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事,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二)预习检查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下面我们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朗读对抗赛:全班推选男女代各一名各读六章,比一比谁读得好。

全体同学担任评委,从字音、节奏、流利程度等方面评议,评出优胜者。

2、译词问答赛:学生找出文中重点文言词汇质疑,其他同学抢答,难住全班同学及翻译正确次数最多的人为优胜者。

3、大意归类赛:默读,根据大意将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归为谈求知态度和学习方法、谈修身做人两类,讨论互相补充,评出优胜者。

4、分角色诵读:老师读说明性文字,女同学读谈学习的格言,男同学读谈修身的格言。

5、预习情况小结。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采用竞赛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既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有力地促进了今后预习效果的提高,有利于这一学习方式的形成。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中的重要章节,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和教育原则。

本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孔子的道德观念、中庸之道、学习态度等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儒家文化,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论语》这部作品,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论语》的背景,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论语》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中庸之道,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观点。

2.难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解读文言文。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论语》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论语》全文,相关学术资料,教学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预习《论语》十二章,了解《论语》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论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重要观点和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解读文言文,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文词汇的注释, 背诵并初步运用这十二章《论语》。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课下注释了解各章《论语》的大意,讨论探究各章《论语》内涵,游戏巩固诵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辩证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显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优秀篇目。

”围绕本目标,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七年级学生初学文言文的实际,本课教学分“导入激兴——预习检查——讨论探究——游戏巩固”四个环节进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各章《论语》大意,背诵并初步运用这十二章《论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辩证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导入激兴
讲故事导入,简介《论语》、孔子,展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课文前可利用两分钟时间讲讲宋开国丞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事,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
二)预习检查
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下面我们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朗读对抗赛:全班推选男女代各一名各读六章,比一比谁读得好。

全体同学担任评委,从字音、节奏、流利程度等方面评议,评出优胜者。

2、译词问答赛:学生找出文中重点文言词汇质疑,其他同学抢答,难住全班同学及翻译正确次数最多的人为优胜者。

3、大意归类赛:默读,根据大意将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归为谈求知态度和学习方法、谈修身做人两类,讨论互相补充,评出优胜者。

4、分角色诵读:老师读说明性文字,女同学读谈学习的格言,男同学读谈修身的格言。

5、预习情况小结。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采用竞赛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既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有力地促进了今后预习效果的提高,有利于这一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竞赛过程中,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呵护学生的求知欲。

]
三)讨论探究
1、讨论探究赛:学生思考讨论——你最喜欢这十二章《论语》中的哪一章?为什么?
2、学生畅言自己最喜欢哪章《论语》,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讲一些有关这章《论语》的人物故事、格言警句,及自己对这章《论语》的理解,引导学生辩证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

3、小声齐读,当读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章就用最大的声音读,根据声音大小情况老师补充讲解。

师生评议,评出理解深入、表述准确的优胜者2—3名。

*4、背诵擂台赛:请一位同学担任擂主,尝试背诵这十二章《论语》,看他能背出几章,其他同学攻擂,背诵比前一位同学多,则攻擂成功,为新擂主,其他同学继续攻擂。

直至无人攻擂或全部背熟则诞生总擂主。

[学习这十二章《论语》,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我们应降低学习难度,不考察学生对虚词、句法等知识的掌握,重点考察理解《论语》大意和诵读积累,这既符合“古为今用”的原则,又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另外,即时补充讲解相关的故事及格言,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各章《论语》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
四)、游戏巩固
1、公布各轮竞赛优胜者,颁发神秘奖品。

2、示范优胜者神秘奖品(学习扑克牌)的玩法。

每组派一名代表任意抽一张学习扑克牌,回答扑克牌上的问题。

3、介绍其它玩法,如二人对抗、数人抢答等,鼓励创造更多的新玩法,布置课外游戏
巩固记忆《论语》中的格言。

4、结束语:1988年1月,全世界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举行会议,会上发表了一项宣言,宣言的第一句就是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向2500年前回首,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章《论语》,课外还有几十章、几百章《论语》在等着我们去研究探索,希望同学们课后去了解更多的孔子思想精髓,在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广阔天地里自由翱翔!
[学习《论语》这样的格言,不仅要弄懂字面意思,还要牢牢记住原话,联系实际来指导自己的言行,采用游戏的方法巩固这些格言的运用,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受教育对象乐于接受,“习而时乐之,不亦学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