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制备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备教案
实验名称:气体的制备
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制备氢气和氧气,并观察气体性质
实验目标:
1. 了解氢气、氧气的制备方法及性质
2. 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
3. 观察氢气、氧气的性质,并进行检验
实验材料:
锌片、氢氧化钠固体、过氧化氢溶液、装有水的漏斗、试管、试管架、气体收集瓶、点燃装置、火柴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装置气体收集瓶,漏斗里放入一定量的水,将气体收集瓶倒置于水中,确保水的高度能够完全覆盖气体出口。

2. 制备氢气:将锌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并足量的水,观察反应产生氢气。

3. 收集氢气:将气体收集瓶的气体出口对准试管口,收集氢气。

收集完气体后,用火柴点燃气体,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

4. 制备氧气: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漏斗中,装置好气体收集瓶,将漏斗里的过氧化氢溶液滴下,观察反应产生氧气。

5. 收集氧气:用同样的方法收集氧气,并用火柴点燃氧气,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防止溶液溅到皮肤上。

2. 氢气易燃,点火时要小心,保持安全距离。

3. 氧气支持燃烧,点火后应远离试管,以免被火焰吸引。

实验结果:
1. 氢气:无色、无味、无毒,具有易燃性。

2. 氧气:无色、无味、无毒,能支持燃烧。

实验延伸:
1. 氧气实验:使用其他氧化剂制备氧气进行观察。

2. 氢气实验:将氢气通过激光装置进行燃烧观察。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氢气和氧气,并观察了它们的性质。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更加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初中化学气体制作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制作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制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制备气体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操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2. 制备氢气和氧气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锌粉、稀盐酸、氢氧化钠、干燥瓶、水香瓶、燃烧器具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室通风柜、量筒、试管等;
3. 实验课件:相关气体制备的视频、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气体与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2. 实验操作:
(1)制备氢气:
a. 在实验室通风柜中取一干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的锌粉;
b. 缓慢地滴加稀盐酸至试管中,观察生成氢气的情况;
c. 用水香瓶收集生成的氢气,并用火燃烧试验判断氢气的特性。

(2)制备氧气:
a. 在实验室通风柜中取一干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缓慢地向试管中通入气体生成管中的氧气,观察氧气的生成情况;
c. 用火燃烧试验判断氧气的特性。

3. 总结与讨论: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操作的流程、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讨论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五、教学延伸:
1. 安全注意事项:注意实验室通风,严禁直接嗅气体,避免火焰等危险。

2. 拓展应用:让学生了解气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以上就是本次化学气体制作实验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祝您教学顺利!。

初中化学气体制取教案讲义

初中化学气体制取教案讲义

初中化学气体制取教案讲义主题:气体制取目标:了解气体制取的方法和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

一、气体制取的基本概念1. 气体制取是指将气态物质从其他物质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常见的气体制取方法包括:- 酸碱反应制取气体- 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气体- 加热化合物分解制取气体2. 气体制取的重要性:气体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制取气体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二、酸碱反应制取气体1. 氢气的制取实验步骤:- 将锌粉放入烧杯中- 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产生- 用玻璃棒将气体点燃,观察氢气燃烧2. 氧气的制取实验步骤:- 在燃点板上放一点亚铁氧化物- 加入浓硫酸,观察气泡产生- 用火柴将气泡上的气体点燃,观察氧气燃烧三、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气体1. 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步骤:- 在烧杯中放入碳酸氢铵- 加入盐酸,观察气泡产生- 用通有灯心草的针管将气体吸取,观察灯心草熄灭2. 氯气的制取实验步骤:- 在烧瓶中放入食盐和硫酸- 加热烧瓶,观察气泡产生- 用湿润石棉蘸取气体,观察变化四、加热化合物分解制取气体1. 氯气的制取实验步骤:- 热分解氯化钾- 用试管装氯气,加入氧化铜粒,观察产生的颜色变化2. 氧气的制取实验步骤:- 加热高锰酸钾- 用试管吸取氧气,用熏香之草试验氧气性质五、实验总结与讨论1. 气体制取的方法有哪些?2. 为什么氢气能够燃烧?3.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它的主要应用有哪些?4. 氧气是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它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个讲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气体制取的方法和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化学实验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取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取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取教案教学内容:气体的制取教学目标:1. 了解几种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3. 掌握几种气体的制取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气体的制备方法;难点:氧气和氢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原料:试管、导管、集气瓶、氢氧化钙、硫酸、铁粉、锌片、稀硫酸、氯化钠、鹽酸等;教学PPT或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引入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备的兴趣;2. 提出问题:“气体是如何制备的?气体的制备方法有哪些?”二、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1. 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演示利用高温分解氢氧化钙以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氧气的收集、性质等。

三、学习氢气的制取方法1. 介绍氢气的性质和用途;2. 演示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方法;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氢气的收集、性质等。

四、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方法1. 介绍氯气、氯气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2. 综合应用不同方法,制取其他气体,如氯气的制取方法;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气体的收集、性质等。

五、总结讨论1. 总结本节课所学制取气体的方法和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气体的利用领域和重要意义;3. 作业布置:编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所学气体的制取方法。

教学心得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气体的制取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设计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气体制备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践能力。

常见气体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常见气体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常见气体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主题:常见气体制备
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一、引入(5分钟)
让学生回顾常见气体的命名和性质,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气体的制备。

二、氧气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通过加热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或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
备氧气。

2. 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室里进行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制备氧气。

三、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通过酸和碳酸盐反应、通过酵母植物或动物呼吸产生等制备
方法。

2. 进行实验操作:用酢酸和碳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氢气的制备和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氢气的制备方法:通过金属和酸反应、通过水电解等制备氢气的方法。

2. 进行实验操作:用锌和硫酸反应制备氢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布置相关作业,例如完成相关练习题或写一
份实验报告。

六、拓展学习(10分钟)
介绍其他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例如氯气、氨气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或研究。

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氯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硫酸、锌、烧瓶、试管、碳酸氢钠、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铵、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
1. 氢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适量的锌片,加入盖子后,通过试管将稀盐酸滴入烧瓶中,
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氢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氢气的燃烧现象。

2. 氧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烧热过的氢氧化钠,通入氧气,观察气体生
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氧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燃烧的木条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的燃烧现象。

3. 氯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氯化铵,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氯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氯气,观察氯气的燃烧现象。

4.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二氧化碳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后,将蜡烛熄灭后的
烟团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观察烟团的变化。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制造气体教案

初中化学制造气体教案

初中化学制造气体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制造气体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化学制造气体的方法,并能够简单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气体的制造方法和相关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理解气体制造过程中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性问题。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酸、碱等实验用品。

2. 实验材料:氮气、氧气、氢气等实验用气体。

3. 教学资料:相关的化学制造气体的理论知识介绍。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化学制造气体的重要性,并对不同气体的用途进行简单介绍。

二、讲解:分别介绍几种常见气体的提取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1. 氢气的制备:通过盐酸和锌的反应来制备氢气,讲解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氧气的制备:通过氯酸钾的热分解来制备氧气,讲解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3. 氮气的制备:通过氨水和过氧化氢的反应来制备氮气,讲解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三、实验操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气体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气体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性问题。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思:化学制造气体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气体提取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初中气体的制备专题教案

初中气体的制备专题教案

初中气体的制备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装置。

3. 掌握气体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能够独立完成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

教学重点:1. 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和使用。

3. 气体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 气体制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装置。

2. 实验药品和仪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如何制备气体?常用的制备方法有哪些?二、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10分钟)1. 讲解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如固体加热、固体与液体反应等。

2. 介绍常用的气体制备方法,如加热法、排水法、排空气法等。

三、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和使用(10分钟)1. 讲解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装置,如发生器、收集瓶、干燥管等。

2. 示范如何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气体制备。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装置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

四、气体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0分钟)1. 讲解气体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检查气密性、防止气体泄漏、安全操作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注意事项的重要性。

五、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备氧气、二氧化碳等常见气体。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气体制备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掌握了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气体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常见气体的制备,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初中化学制造气体教案及反思

初中化学制造气体教案及反思

初中化学制造气体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2. 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及适用场景
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气体的概念及特性
2.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制备氧气来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备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气体的概念、特性及制备方法
3. 实验操作:进行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备实验
4. 总结讨论:总结各种气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场景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注意通风
2. 操作时要穿戴好实验服、手套等防护用具
3. 注意化学品的储存与使用,避免产生危险化学反应
五、反思:
本节课采用实验演示、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气体制备的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在实验安全方面需要更加重视,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强调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培养,并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有序。

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a.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讨论其优缺点。
b.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提高气体制备的效率。
c.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2.教学目标:
a.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b.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制备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c.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a.请学生完成教材中关于气体制备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结合课堂讲解,让学生绘制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图,并标注反应原理。
c.设计一些关于气体制备实验的选择题、填空题,帮助学生回顾课堂重点内容。
2.实践操作与应用:
b.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指导、课后作业等环节,强化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c.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他们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对于难点内容的处理:
a.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影响气体制备实验的因素。
b.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严谨、安全的实验态度。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a.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气体制备方法、原理、装置及操作步骤。
b.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c.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2.教学目标:
a.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b.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激发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的兴趣。
c.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实验数据的测量与处理能力。

初中化学气体制作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气体制作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气体制作教案人教版
1. 了解气体的常见性质和特点;
2. 掌握气体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3. 能够根据具体实验情况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
1. 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2. 气体的制备方法;
3. 气体的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
1. 理解气体在制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2. 掌握气体实验的操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气体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气体,它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如无定形、无固定形状、压缩性强等;
2. 介绍气体的常见制备方法,包括分离空气法、化学反应法等;
3. 分别详细介绍空气中氧气、氮气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流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分离空气法实验,观察实验操作流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流程进行化学反应法制备氧气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四、实验分析(1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制备气体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2. 学生讨论气体的性质及制备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气体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课后作业】
1. 查阅资料了解气体的应用领域,并写一份小结;
2. 设计一个气体制备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以上是一份初中化学《气体制作》教案范本,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教案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教案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重点
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掌握常见气体的不同制备方法;
2. 运用化学实验技术进行气体的制备。

五、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瓶、试管、漏斗等;
2. 实验药品:氢气、氧气、氮气等;
3. 实验室安全设施:护目镜、实验服等。

六、教学步骤
1. 介绍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分别介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制备氢气、氧气、氮气等;
4. 教师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5. 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课后作业
1. 总结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结构;
2. 设计一个气体制备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3. 思考不同气体之间的反应及应用。

八、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实验结果及笔记;
2. 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评价和指导;
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以上为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教案范本,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初中气体的制备教案

初中气体的制备教案

教案:初中化学——气体的制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使学生掌握气体制备实验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2. 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3. 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4. 气体制备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教学重点】1. 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1. 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2. 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锌粒、稀硫酸、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气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学生分享已知的气体制备方法。

二、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包括固液反应、固固反应等。

2. 学生通过示例了解气体制备的实验操作步骤。

三、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锌粒和稀硫酸制备氢气的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10分钟)1. 教师总结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检验装置的使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回顾实验操作步骤,并在实验报告中进行记录。

五、气体制备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5分钟)1. 教师讲解气体制备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实验室着装、实验操作规范等。

2. 学生提问并解答关于实验安全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气体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气体的收集和检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气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作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作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的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气体制备实验。

3. 能够正确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教学重点:1. 气体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实验室仪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酸、碱、金属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气体的制备方法?二、气体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10分钟)1. 讲解气体的制备原理,如酸碱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等。

2. 示例演示气体的制备实验,如制取氧气、氢气等。

3.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如仪器的连接、试剂的加入等。

三、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10分钟)1. 讲解实验室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如试管、酒精灯等。

2. 示例演示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如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等。

3.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注意事项、安全操作等。

四、实验操作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制备不同的气体。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3. 学生互相评价,总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实验安全(5分钟)1. 讲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2.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穿戴实验服、使用防护器材等。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气体制备方法和实验室仪器的使用。

2. 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氢气等。

2. 学生可以参与实验室的气体制备实践活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气体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掌握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案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到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来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素材准备1.实验室设备:氧气生成装置、氢气生成装置、二氧化碳生成装置、瓶子、酸、金属、火焰等。

2.实验材料: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导入气体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气体制取方法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的知识,了解物质转化的过程。

Step 2:氧气的制取(30分钟)1.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a.通过加热过氧化钾的方式制取氧气:-具体操作步骤:将过氧化钾与锥形瓶中的酸配置好,加热,观察氧气生成。

b.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制取氧气:-具体操作步骤:将水置于电解池中,加两根导线与电池相连接。

观察氧气在阳极的分泌情况。

2.引导学生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用途与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Step 3:氢气的制取(30分钟)1.向学生介绍氢气的制取方法。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a.酸碱反应制取氢气:-具体操作步骤:将锥形瓶中的锌片与酸反应,观察氢气的生成。

b.电解水制取氢气:-具体操作步骤:将水置于电解池中,加两根导线与电池相连接。

观察氢气在阴极的分泌情况。

2.引导学生总结氢气的制取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氢气的用途与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Step 4:二氧化碳的制取(30分钟)1.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a.酸碱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具体操作步骤:将锥形瓶中的饱和碳酸钠与稀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的生成。

b.通过燃烧烛芯制取二氧化碳:-具体操作步骤:点燃蜡烛,用逆嘴将燃烧的火焰控制在装有水的瓶子中,观察瓶中二氧化碳的积聚。

2.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用途与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Step 5:实验总结与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所学到的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这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气体制取方法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2)三种气体制取的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

(2)气体制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气体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氢气用于填充气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

2、氧气的制取(1)反应原理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 MnO₂△ 2KCl +3O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2H₂O₂ MnO₂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液不加热型(如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3)实验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⑤收: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⑥离:收集完毕,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⑦熄:熄灭酒精灯。

气体的制备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气体的制备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中考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备杨梅中学陈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能正确选用:“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来制备气体。

(3)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体制备、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O2 H2 CO2三种气体的制备原理和收集方法。

2、各种发生装置的优点和气密性的检验。

[中考中占的比重 ]:此种题在中考中一般是10-12分,是实验题的第一大题【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注意引导学生对制备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导入: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当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中考当中的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探究实验,另一类是气体的制备。

我们这一堂课探究常见气体的制取收集。

[提问]:初中我们学习过的哪些常见气体?这些气体的制取整体思路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将这三种气体进行归纳复习。

1、复习制备三种气体的原理(O2 CO2 H2)让学生默写实验室制备三种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 1、2、3、(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4、(3)实验室制取氢气 5、6、[学生活动]:让3个学生上黑板默写方程式,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写,完成后,同桌交换检查,看看有没有错误。

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公开课

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公开课

气体的制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检验和验满的方法。

(2)、学会二氧化碳、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和方法。

(3)、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比较,使学生学会根据资料提取信息,并对信息加工的方法。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能力。

教学重点:1、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检验方法。

2、讨论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和方法.3、气体收集装置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讨论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和方法.2、气体收集装置的应用。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图片[设问]小明知道甲烷(CH4)具有可燃性,为了进一步研究甲烷的性质他想在实验室里制取一些甲烷气体,可是他不知道怎样制,你认为小明应考虑哪些问题?你能帮帮他吗?[设问]验室制取气体应从那几个方面去考虑[板书]气体的制取一、反应原理由学生完成学案1并学生上黑板板演。

[设问]制取气体是确定好反应原理后接下来应该思考什么呢?由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第2题。

[图片展示]ABC[设问]实验室制取气体选用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从所给图中选出制氧气、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解释原因[小结]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A);当用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气体时,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B或C)。

[小结]1、反应物的状态2、反应条件由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第3题。

[多媒体展示]选择氧气、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设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完成导学案第3题. [小结]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①排水法:考虑气体的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②排空气法:考虑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考虑气体能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设问】如何检验和验满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小结]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气体制备高中生物教案

气体制备高中生物教案

气体制备高中生物教案
目标:
1. 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进行实验制备气体
先导知识:
1. 气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通常呈现气态状态
2. 气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如化学反应、物理方法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气体的一般特点
2. 结合示例介绍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3.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备气体,感受制备气体的过程
4. 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评估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口头答辩:要求学生就制备气体的方法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口头解释和讨论延伸活动:
1.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比较它们的差异
2. 实践操作: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气体制备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生是否对气体制备过程有所体会和感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气体的制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愿大家在未来的成长途中,不断追求知识,勇往直前!。

初中化学制取气体教案

初中化学制取气体教案

初中化学制取气体教案主题:制取气体初中化学课程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化学反应和气体的性质。

2. 了解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气体。

3. 熟悉几种制取气体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反应的概念,气体的性质,几种制取气体的实验方法。

2.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气体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和气体的性质。

2. 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3. 制取氢气的实验方法。

4. 制取氯气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回顾化学反应和气体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2. 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了解如何通过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3. 学习制取氢气的实验方法: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了解如何通过铁砂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取氢气。

4. 学习制取氯气的实验方法: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了解如何通过盐酸和氯化亚铁的反应制取氯气。

5. 总结:请学生总结几种制取气体的实验方法,以及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练习:1. 下列化学反应哪些属于气体生成反应?A. 2H₂O₂ → 2H₂O + O₂B. 2Na + Cl₂ → 2NaClC. Fe + S → FeS2. 以下哪种实验方法可以制取氧气?A. 加热过氧化氢B. 加热铁砂和氢氧化钠C. 加热盐酸和氯化亚铁六、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几种制取气体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制取其他气体,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复习
气体的制备
杨梅中学陈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2)能正确选用:“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来制备气体。

(3)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体制备、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O2 H2 CO2三种气体的制备原理和收集方法。

2、各种发生装置的优点和气密性的检验。

[中考中占的比重 ]:
此种题在中考中一般是10-12分,是实验题的第一大题
【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
旧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注意引导学生对制备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当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中考当中的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探究实验,另一类是气体的制备。

我们这一堂课探究常见气体的制取收集。

[提问]:初中我们学习过的哪些常见气体?这些气体的制取整体思路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将这三种气体进行归纳复习。

1、复习制备三种气体的原理(O2 CO2 H2)
让学生默写实验室制备三种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 1、
2、
3、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4、
(3)实验室制取氢气 5、
6、
[学生活动]:让3个学生上黑板默写方程式,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写,完成后,同桌交换检查,看看有没有错误。

2、发生装置
[提问]: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有几类?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何选择?
(学生回忆两种重要的发生装置,回答问题:①反应物的状态;②反应条件)。

一、固+固气体
(1)指出图中所有仪器的名称: ①
②③
(2)可用此装置来制备的气体有那些?然后写出方程式
(3)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二、固+液气体(不加热)
(1)指出图中所有仪器的名称: (2)可用此装置来制备的气体有那些?然后写出方程式
(3)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4)该装置在使用长颈漏斗时要:
否则会造成:
(1)仪器的名称:
(2)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3)该装置的优点:
(1)该装置的优点:
[小结]:让学生总结两种发生装置的不同之处,以便我们可以快速选择出什么方程式用那一种发生装置
练习一、下列方程式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1、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2、 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
3、 FeS+H
2SO
4
=FeSO
4
+H
2
S ↑()
4、2NH
4Cl+Ca(OH) 2CaCl
2
+ 2NH
3
↑ +2H
2
O ()
[提问]:气体的收集装置有那些,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性质的气体
3、收集装置
一、向上排空气法
(1)要求:
(2)可收集的气体有:
二、向下排空气法
(1)要求: (2)可收集的气体有:
三、排水法
(1)要求:
(2)可收集的气体有:
提问:1、如果要收集干燥的氧气的方法是:
2、收集较纯净氧气的方法是:
[学生小结]:让学生小结气体收集方法应思虑的因素有那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积累气体的基础知识。

同时通过书下注解的小知识,
对学生进行知识性拓展以及延伸。

拓展一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判断:
① 用排空气法收集H 2时, H 2应从装置的____端通入;
②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 2时, O 2应从装置的____端通入;
③ 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CO 排出来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__端通
入;
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 2时, O 2应从装置的____端通入;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O 2时, O 2应从装置的____端通入。

[设计意图]:长短导管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我通过自己总结的一个
小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

a b
b
a
拓展与应用
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1、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2、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3、用该装置的作用:
[直击中考]
19.(10分)(2014•茂名)根据图1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B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C中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名称是.
(2)制取和收集O2可选择B和E,若用氯酸钾制取,化学方程式
为;制取和收集CO2可选择装置和(用字母填空);制取和收集H2可选择装置和
(用字母填空).
(3)某兴趣小组学习了制取CO2和H2后,将反应装置改进,如图2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的优点:.实验前,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是:.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先做完,然后同桌交换批改,统计分数,看看自己10分能拿多少分。

作业
19.(11分)(2015•茂名)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选填字母),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2)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选填字母).
(3)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处理.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F所示(己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A.收集到更多的02 B.加快反应速率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