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免费

合集下载

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进展一、前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通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影响。

足下垂步行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针对这一问题,中西医康复治疗在不断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本文将结合中西医的理论和实际治疗经验,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的康复治疗进行探讨。

二、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的特点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是由脑卒中引起的脑部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患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足下垂是由于下脚背神经或腓肠肌受损造成的,患者在行走时常常出现抬不起脚的情况,导致步伐不稳,容易摔倒。

足下垂还会导致脚部的肌肉萎缩和肌力减退,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行走障碍。

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还伴随着其他症状,如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情绪失调等,这些症状的存在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康复难度。

三、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1.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足下垂导致的神经损伤和肌肉萎缩进行针灸刺激,可以有效恢复受损神经的功能。

常用的经络穴位有太冲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神经传导,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患部的肌肉张力和活动能力。

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法,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患部的穴位和经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和活动能力。

在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的康复治疗中,推拿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中药具有调节气血、益气养血、温经活络等作用,对于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的康复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养心脑康胶囊、补脑益心颗粒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液循环,提高脑部的营养供给,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4. 西医康复训练西医康复训练是针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的特点,设计的一系列康复训练方案。

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肌力训练等,通过系统的训练和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步态不稳、肌力减退等问题,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足下垂的康复锻炼方法

足下垂的康复锻炼方法

足下垂的康复锻炼方法足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在行走时会出现足部无法提起,导致步态异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康复锻炼是治疗足下垂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行走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足下垂康复锻炼方法,希望对患者们有所帮助。

首先,常见的足下垂康复锻炼方法之一是踮脚练习。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锻炼足部的肌肉,提高足部的灵活性和力量。

患者可以选择一个稳固的支撑物,如椅子或墙壁,双手抓住支撑物,然后尽量用脚尖站起来,保持几秒钟,然后慢慢放下脚跟。

重复进行这个动作,每次进行15-20次,每天进行2-3次。

这样可以有效锻炼足部的肌肉,促进足部功能的恢复。

其次,可以进行足部的伸展运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增加足部的灵活性。

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将受影响的脚放在对面膝盖上,然后用手轻轻地向下按压脚部,直到感到舒适的拉伸感。

保持这个姿势15-3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3-5次。

这样可以有效拉伸足部的肌肉和韧带,促进足部功能的康复。

另外,可以进行足部的抬高运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锻炼足部的肌肉,增加足部的力量。

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尽量抬高脚跟,保持几秒钟,然后慢慢放下。

重复进行这个动作,每次进行15-20次,每天进行2-3次。

这样可以有效锻炼足部的肌肉,提高足部的力量。

最后,可以进行足部的平衡训练。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足部的平衡能力,减少行走时的摔倒风险。

患者可以选择一个稳固的支撑物,如椅子或墙壁,然后站在一个脚上,尽量保持平衡,每次保持30秒钟,然后换另一个脚。

重复进行这个动作,每天进行2-3次。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足部的平衡能力,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总之,足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康复锻炼是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行走能力。

希望以上介绍的足下垂康复锻炼方法对患者们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偏瘫患者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的康复治疗方案

偏瘫患者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的康复治疗方案

偏瘫患者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的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易出现尖足、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及足背屈功能障碍等症状,是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原始的、被抑制的、受到调节的皮质下中枢运动反射释放导致的肢体肌群间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而产生的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135编辑器足外翻与足内翻的辨别
足外翻:小腿-踝关节-足跟的连线呈“<>
足内翻:小腿-踝关节-足跟的连线呈“>”
康复治疗方案
自我运动锻炼
(1)训练背屈,跖屈,每次2-3组,每组30-60秒,建议每天训练的总时间至少30分钟。

(2)五趾抓地,每次2-3组,每组30-60秒,建议每天训练的总时间至少30分钟。

(3)学习与训练平衡,使身体排列在足部所有的支撑点上。

正确康复训练
通过患侧肌肉和神经完成主动运动,逐渐增加肌肉力量,达到关节不变形,进而大脑产生代偿恢复,最终才能正常运动。

使用欣奇迹助行仪让患者进行跟腱的活动,踝关节出现主动活动,不断地牵拉跟腱,降低肌张力,佩带当时就能治疗足下垂足内外翻,并且实现肌肉的主动运动。

一个星期,内外翻的病症得到明显治疗,一个半月能够完全康复,脚踝能够全范围活动,半年到1.5年时间能够实现脱离仪器进行正常的行走和生活。

神经受损的恢复方法

神经受损的恢复方法

神经受损的恢复方法
神经受损的恢复方法取决于受损的程度和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神经受损恢复方法:
1. 康复治疗:这是一种物理治疗,通常由专业的康复师进行指导。

包括运动疗法、骨骼矫形、电刺激和康复训练等,旨在帮助恢复受损的神经和肌肉功能。

2. 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神经痛和炎症,促进神经再生。

例如,抗炎药物、镇痛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

3. 手术修复:对于严重的神经损伤,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可用于解除压力、修复或重建受损的神经。

4.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牵引等,可帮助减轻疼痛、增加血液循环和改善神经功能。

5. 自我照顾: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减少压力、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等,有助于促进神经的恢复。

请注意,恢复神经受损可能是一个缓慢和逐渐的过程,并且结果可能因个体情况而异。

如果您受到神经损伤,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康复师以获取适合您情况的恢复
方案。

中枢神经损伤怎么办

中枢神经损伤怎么办

中枢神经损伤怎么办
我们的身体构造是非常复杂的,是有很多的神经所组成,但是爱生活中一旦出现意外的受伤等就容易导致中枢神经损伤的现象,这样会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但并切也会导致我们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

一旦受伤要及时进行治疗,下面一起了解下中枢神经损伤怎么办
中枢神经损伤怎么办
对于中枢神经损伤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关于中枢神经损伤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采用支具走路是西医无治疗脊髓损伤让患者做的康复锻炼,对神经恢复没有意义,只能减少合并症状发发生。

从症状分析,此病是脊髓损伤合并截瘫,发病后西医手术只是恢复了椎管口径免使脊髓神经再度受损神经恢复创造条件,但不能恢复神经。

其神经功能的恢复除自身修复外,必须及早治疗方有恢复之望,若受损神经因时间过长继发缺血变性则本病恢复无望。

治疗方案:
1、采用中药增强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使受损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

2、中西医结合营养神经预防受损神缺血变性坏死导致不能恢复。

3、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激活受损后麻痹不全的神经才能再生修复神经以支配二便,运动等各种功能获得最佳恢复、。

4、采用我们专为患者设计的自主被动锻炼支架进行功能锻炼先使患者先达被动自力。

5,如患者发生足下垂,需专业设计的校型鞋保护好踝关节免发生骨磨损畸形。

在身体受伤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治疗方法,上面就是对中枢神经损伤怎么办的介绍,一旦神经受伤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切记不能自行的食用药物进行缓解,并且一旦身体出现中枢神经损伤一定要注意多进行休息。

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护理

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护理
郝 丽 于 琼 牟 旭 娜
( 东省 枣 庄 矿 业 集 冈 公 司 中心 医 院 …
[ 关键 词 ] 中 枢神 经损 伤 足 下 垂 康 复护 理
山 尔枣 庄
27 1 ) 7 0 1
的胫 前 肌 上 , 高 其 兴 奋 性 , 强 肌 肉 的收 缩 。 提 加
2 3 1 1 反 复收 缩 技 术 。重 点 训 练胫 前 肌 的 收缩 活 动 ( 要 强 .. . 主
往 往 既 费力 又难 以达 到 预 期 的 效 果 , 因此 只 对 不 能 站 立 的或 痉
后 的 节 度 , 患 者 自主 活 动 踩 关 节 , 量 是 否 达 到 背 屈 2 。 或 测 0 为
有效 , I4 。 跖 l 5 为 效 J l I 。
14 结 果 .
两组 患 者关 节 活 动 改 善 情 况 见 表 1 。
别、 病情轻重 、 住院天数 等方 面 , 经统计 学检验 差异 兀统计 学意
义 (P > .5 , 00 ) 具有 可 比性 。
作等 k抗阻 , 然后让患者放松 , 这时康 复护士给予快速 的踝趾 曲
牵 拉 后 , 让 患 者 主 动完 成 踝 背 伸 动 作 。 再 2 32 胫 前 肌 的力 量 训 练 。① 患 者仰 卧位 , 膝 下 蛰 一 枕 头 使 .. 双 之微屈 , 以健 肢 做 示 范 , 背 伸 和外 翻动 作 。 ② 坐 位 下 患 者 屈 膝 做
者 主动 踝 背 伸 的 同 时 , 复 护 士 给 予 一 定 的助 力 或 稍 』抗 阻 完 康 J I 1 成 活 动 。② 保 持 一放 松 ~主 动 活 动 : 因胫 前 肌 肌 张 力 较 低 而无
法 踝 背 伸启 动 时 , 被 动 将踝 置 于踩 背 伸 位 , 求 患 者 保持 或稍 则 要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流程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流程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流程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康复:在损伤初期,主要目标是保护受损部位,并预防并发症。

物理治疗师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运动,以保持肌肉灵活性,并采取适当的体位以避免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并发症。

康复团队还会教授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如何正确转移和照看病人。

2. 后期康复:一旦病情稳定,在损伤区域恢复之后,康复重点将转移到恢复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上。

这个阶段的治疗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旨在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协调能力、平衡和日常生活技能。

康复师还可能使用辅助设备和技术,如行走辅助器具或轮椅,以帮助病人行走和移动。

3. 持续的康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康复治疗和支持。

周期性的评估、定期的康复练习和日常生活操作的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支持和鼓励病人和家庭的参与也能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治疗流程的具体内容和时长会根据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必须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

这个过程需要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

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效果

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效果

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效果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其中一种常见的后遗症就是足下垂,这种情况使得患者在行走、站立和日常生活中都面临一定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治疗脑卒中后的足下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近,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引起了不少关注,那就是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

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病理生理特点。

脑卒中后足下垂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下肢肌肉无法正常运动,失去了对足部的控制,从而出现了足下垂的情况。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来帮助患者康复。

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科研人员开始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患者康复。

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就是一种基于生物反馈原理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电极贴片和生物反馈仪器监测患者的肌肉活动情况,并且通过特定的电信号来刺激患者的神经肌肉系统,从而增强肌肉的运动能力和控制能力。

肌内效贴可以释放特定药物,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促进神经肌肉的康复。

这种治疗方法有效地结合了肌肉运动训练和药物治疗,能够更全面地帮助患者康复。

除了临床疗效,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还具有其他显著的优点。

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患者可以在康复机构或者家庭环境中进行自主训练,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没有额外的负担。

最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方法能够针对具体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

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如果患者不能正确使用或者操作不当,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足下垂最快速康复方法

足下垂最快速康复方法

足下垂最快速康复方法
足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它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疼痛。

在康复过程中,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对于加速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足下垂最快速康复方法,希望对患者们有所帮助。

首先,足下垂后,最重要的是休息。

休息是康复的第一步,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者进行剧烈运动,给受伤的足部充分的休息时间,让损伤得到缓解和修复。

其次,冷敷是非常有效的缓解疼痛和肿胀的方法。

冷敷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同时还可以减少出血和渗出液。

冰袋或者冰块都可以作为冷敷的工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

接着,适当的按摩和拉伸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而适当的拉伸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和拉伸的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加重损伤。

最后,康复期间,适当的功能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

功能锻炼
可以帮助恢复足部的功能,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锻炼,比如脚踝的转动、踮脚尖、踩脚后跟等动作,有助于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足下垂的康复需要患者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通过休息、冷敷、按摩和拉伸、功能锻炼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减轻疼痛和不便。

但需要注意的是,康复期间需要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足部,以免加重损伤。

希望以上方法对于患有足下垂的患者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常见中枢性足下垂足内翻的处理策略

常见中枢性足下垂足内翻的处理策略

常见中枢性足下垂足内翻的处理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中枢性足下垂足内翻的患者。

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给患者的行动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对于常见的中枢性足下垂足内翻,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理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中枢性足下垂足内翻。

它通常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脑瘫等,导致控制足部肌肉的神经功能出现障碍。

这使得足部肌肉力量失衡,从而出现足下垂和足内翻的现象。

针对中枢性足下垂足内翻的处理,物理治疗是常见且重要的方法之一。

物理治疗师会通过各种手法和技术来帮助患者改善足部的功能。

比如,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缓解肌肉紧张和挛缩。

通过被动的屈伸、内外翻等动作,逐渐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肌肉力量训练也是关键的一环。

针对足部的相关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如提踵练习、足外翻训练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的协调性。

同时,平衡训练也不可或缺。

通过站立平衡、单腿站立等练习,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因足下垂足内翻导致的摔倒风险。

除了物理治疗,康复辅具的应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例如,佩戴足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足下垂足内翻的姿势,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鞋子要有良好的支撑和稳定性,以减轻足部的异常压力。

在治疗过程中,神经肌肉电刺激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电刺激相关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从而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神经肌肉的功能。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正确的神经肌肉控制模式。

运动疗法也是处理中枢性足下垂足内翻的重要策略。

例如,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行走姿势,纠正异常步态。

在训练过程中,治疗师会指导患者正确的迈步动作、重心转移等,逐渐恢复正常的行走能力。

另外,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按摩手法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对于中枢性足下垂足内翻的患者来说,家庭护理同样重要。

恢复脚神经的最好方法

恢复脚神经的最好方法

恢复脚神经的最好方法
恢复脚神经的最好方法因个体而异,取决于具体的神经损伤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通过特定的手法和运动来恢复脚神经的功能。

这可能包括热敷、冷敷、电疗、按摩和其他有助于促进神经再生和提高神经传导的技术。

2.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推荐一些药物来减轻神经痛、炎症和肌肉痉挛等症状。

这些药物可能包括抗炎药、镇痛药、肌松药和神经营养素等。

3. 康复运动:进行一些特定的康复运动可以帮助恢复脚神经的功能。

这些运动旨在强化和伸展脚部肌肉,并促进神经再生。

4.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神经损伤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受损的神经。

手术可以帮助重建神经连接,以促进神经信号的传导和恢复功能。

5. 营养补充:一些神经营养素,如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欧米伽-3脂肪酸等,被认为对神经再生和修复有益。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考虑适当的营养补充。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式应与医生进行讨论和制定。

对于严重的神经损伤情况,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非常重要。

王翔常见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异常步态的分析与训练(精)

王翔常见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异常步态的分析与训练(精)

常见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异常步态的分析与训练南医大一附院康复医学科王翔朱奕步行训练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项目之一,患者也常因疾病的影响或急切期待提高步行能力,而忽视了基础训练,诱发并强化了反向负荷动作,形成了各种异常步态。

中枢性控制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之一就是在现有功能障碍基础上帮助患者实现较高水平的功能独立,步行是功能独立的基本要素之一。

治疗师在制定训练方案之前应实施步态分析,针对患者的步行姿态、步行效率、关节及肌肉活动、平衡协调控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检查,以确定异常步态的特征及原因,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及选择辅助具。

一、常用的步态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步态分析方法为临床观察法、录像观察、足印法和三维运动分析法。

前三种经济实用,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三维运动分析法是最为精确的步态分析方法,包括时间/空间参数测定、压力测定、表面肌电、气体代谢等方式,能够反映步态的运动学、动力学,相关肌肉活动及能量消耗的情况,需要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平台等器械,国际上已广泛使用。

二、步态参数1步行周期是指一足着地到同侧足再次着地的过程,包括距离和时间参数。

在正常步态中,步行周期开始于一侧足跟着地,结束于同侧足跟再次着地;在某些异常步态时,足跟不一定是足和地面首先接触的部位,那步态周期就可看成是一足某个部位接触地面到同侧足再次接触地面的过程。

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相。

(1)支撑相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占步行周期的60%,包括:①早期(early stance) 包括首次触地(initial contact)和承重反应(loadingresponse),正常步速时占步行周期的10%~12%。

其中双支撑相为支撑足首次触地及承重反应期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地,由于此时双足均在地面,又称之为双支撑相。

双支撑相是步行周期中最稳定的时期。

②中期(mid stance) 即单支撑相,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唯一单足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正常步速时大约为步行周期的38%~40%。

脑卒中后足下垂中医针灸治疗近况

脑卒中后足下垂中医针灸治疗近况

脑卒中后足下垂中医针灸治疗近况脑卒中后足下垂是脑卒中后遗症的常见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足下垂是脑卒中后脑神经损伤不能控制下神经元,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麻痹,而小腿后肌群痉挛牵拉所引起的,表现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或是拖曳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面的一种症状[1]。

一直以来,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都有良好效果,近年来在取穴、针法、艾灸法及综合疗法方面都有了进展,现总结如下。

1、取穴方面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传统取穴依据“治痿独取阳明”和足三阳经理论。

近年来取穴时能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位置、肌肉和神经功能,创造新的取穴方法,比如“拮抗法”取穴就是针刺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穴位,目的是加强它们肌力,拮抗小腿后肌群痉挛;腓总神经在体表投影的部位选穴就是刺激腓总神经,引起胫前肌收缩;固定取穴即取踝部的3个穴位(解溪、太溪、然谷),是以恢复踝关节背屈功能来目的,属功能性取穴。

分述如下。

1.1“拮抗法”取穴:孙远征,刘明,尚莉莉[2]《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应用穴位出自孙申田教授的“拮抗针法”[3-4],选取小腿外侧的穴位,主穴是阳陵泉与丘墟穴,阳陵泉穴的位置在原穴标准位置稍下方进针,丘墟穴进针时使足背伸,针刺深度可直透对侧照海穴。

然后两穴加电针用慢频率的连续波可使足外旋。

绝骨穴与解溪针刺通电后可使足背伸,从而治疗中风后足下垂,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1.2腓总神经在体表所投影的部位选穴:张宁、高敏[5]采用电体针组除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还给予电体针治疗,穴位在腓总神经在体表的投影周围处取穴,用1.5寸毫针针刺加电刺激,连续波,小腿后群肌肉采用疏波抑制痉挛,频率为15~3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选用长城牌8801型电针仪,正极在上,负极在下。

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半个月休息1天,共治疗2个月。

结果康复结合电体针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瘫痪后足下垂疗效更显著。

足下垂的康复锻炼方法

足下垂的康复锻炼方法

足下垂的康复锻炼方法足下垂是指足部前掌或足弓因神经损伤或肌肉功能障碍而失去正常的张力,导致足部不能保持正常的弯曲或屈伸状态。

康复锻炼对于足下垂的康复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足部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足部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足下垂康复锻炼方法。

1. 踮脚练习: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脚放在地板上,然后用脚尖尽量踮起双脚,然后缓慢放下。

每组重复10次,每天进行3-4组。

2. 滚球练习:患者坐在椅子上,脚掌平放在滚球上,然后用脚将滚球向前滚动,然后再将其滚回来。

每组重复10次,每天进行3-4组。

3. 拇趾弯曲练习:患者坐在椅子上,然后将双脚放在地板上,用手拉住拇趾,使其向上弯曲到最大程度,然后保持5-10秒钟,再放松。

每组重复10次,每天进行3-4组。

4. 垫块练习:患者站立,将一只脚放在垫子或书本上,然后用脚尖尽量踮起,再缓慢放下。

每组重复10次,每天进行3-4组。

5. 短步练习:患者站立,然后向前迈出一小步,然后尽量将脚掌抬高,然后再放下,回到起始位置。

每组重复10次,每天进行3-4组。

6. 弹跳练习:患者站立,然后双脚离地,用力向上跃起,然后尽量将脚掌抬高,再回到地面。

每组重复10次,每天进行3-4组。

除了以上介绍的锻炼方法,患者还可以尝试其他形式的锻炼,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以增强足部肌肉力量和提高运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康复锻炼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锻炼强度和频率。

初期可以从较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次数。

同时,患者应注意锻炼过程中的舒适感和不适感,如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应该停止锻炼,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此外,康复锻炼只是康复的一部分,患者还应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以加快康复进程。

总之,足下垂的康复锻炼对于恢复足部功能非常重要。

通过坚持适当的康复锻炼,患者可以增强足部肌肉力量,提高足部稳定性,最终实现足下垂的康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锻炼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了解自身情况并选择适宜的锻炼方法和强度。

中枢损伤修复的综述

中枢损伤修复的综述

中枢损伤修复的综述中枢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神经科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枢损伤修复进行综述。

一、修复中枢损伤的方法修复中枢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使用抗炎药、神经保护剂、神经营养剂等。

物理治疗则包括功能电刺激、针灸、高压氧等,可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通过利用干细胞、基因工程等方法来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二、中枢损伤修复的神经机制中枢损伤修复的神经机制主要包括神经再生、神经可塑性和神经保护。

其中,神经再生是指损伤后重新生长出新的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的过程;神经可塑性是指通过改变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神经保护则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保护受损神经元免受进一步损伤或死亡的过程。

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中枢损伤的修复。

三、中枢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探索中枢损伤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集中在探索各种修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

例如,有实验研究表明,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此外,还有实验研究表明,通过物理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方法可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四、中枢损伤修复的临床应用中枢损伤修复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使用神经营养剂、抗炎药等。

物理治疗则包括功能电刺激、针灸、高压氧等,可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则是新兴技术,但已取得初步成效,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总之,中枢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通过综合应用各种修复方法和技术,有望为中枢损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中风后足下垂的特点及治疗对策

中风后足下垂的特点及治疗对策
可 逆 性 足 下垂 。
作为远端关键点进行控制 , 将缓解 下肢较强的伸肌痉挛 。
2 14 R o . . od技术 : 该技术强 调有控 制的感觉 刺激 , 根据 人体 个 体 的发育顺序 , 用运 动来诱 发有 目的的反 应。临床 上应用 于 利 足下垂 的治疗方法有 : 缓慢挤 压小腿三头肌 肌腹 , 以缓慢 牵拉小
这种足背肌趾屈肌间肌 力 的不 平衡 , 临床 上常表 现为足 前胫前 肌无 力向心收缩 以及 小腿 后群三头肌痉挛 , 它使得患肢 足下垂 、
内翻及足跟不能正常着地 , 显得患侧下肢较健侧 “ , 长” 同时 由于
后, 通过利用反射 , 位平衡 诱 发其平 衡反应 , 让患者进 行 主 体 再
张 力增高而得名 , 临床上多见于脑 中风 患者 。 中风后足下垂是 因为不可逆的 中枢运动 神经损伤 以及 病灶
和水肿对某些运 动神 经元 的不完 全损伤 , 大脑 高级 中枢对 低级 中枢失去控制 , 低级中枢原始的反 射失去抑制 , 表现 出患者 下肢 伸肌张力增 高, 调异常 的一种 痉挛模式 。C r 等 提 出, 协 a r 痉 挛不只是 中枢失 去对低位 中枢 的控制 , 也与肌 肉纤维 和肌腱 的
关键 词: 中风后 足下垂 ; 特点 , 治疗对策 中图分类号 : 2 56 1 5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0- 7 4 2 1 )6— 0 1 0 10 00 (00 0 07 — 3 2 中风后足下垂的治疗 对策
2 1 现 代 康 复 治 疗技 术 .
中风后足下垂 是 中风病人 常见 的后遗症 之一 , 它是 由小腿
21 00年 6月第 3 2卷第 6期
Jn 2 1 . o. 2, . u . 0 0 V 13 No 6

中枢神经损伤后足踝部畸形转归与治疗

中枢神经损伤后足踝部畸形转归与治疗

瘫等 常伴发足踝部病变 , 较常见 的有足下垂 、 马蹄 足伴 内 翻或外翻畸形n ]爪 形趾l 等 。另据 报道 , 。、 _ 3 踝关 节趾 屈 挛缩在脑外伤住 院患者 中的发生率 高达 7 l , 脊髓 6 _ 在 4 ] 损伤患者中为 5 l , 7 5 在脑卒 中后偏瘫 患者 中为 3 l 。 ] 4 6 ] 1 足踝部畸形转归及影响因素 临床上常 发现 中枢 神经 系统 损伤 患者 出现 肢体 痉 挛, 甚至足踝部畸形 。 目前 动物实验证 明 , 肌张力是 由 a 运动神经元 和 运 动神经 元共 同作用 的结果[ , 7 而肌 痉 ] 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反射活动性增高 引起的 以 速度依赖性牵张反 射增 强为特征 的肌 肉张力异 常 , 由 是 于牵张反射失去 高级 中枢 调控后 处于亢 进状 态 , 成 了 造 肌张力增高 和肌协 调异 常l 。 r 等_ 研究 提 出, 挛 _ r 9 8 ] 痉 不只是 中枢失去对 低位 中枢 的控 制 , 也与肌 肉纤维 和肌 腱 的物理特性改变有关 。长期肌痉挛可引起关节周 围肌 肉纤维及结缔组织结构改变 , 使关节活动 范围下降 , 最终 导致关节挛缩_ 1 引。踝关节趾屈挛缩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后小腿三头肌复合体长期痉挛引起 的常见并发症口 。 Grc s 研究认 为 , ai ¨ e1 踝关 节挛缩的主要 因素是 肌 肉 僵硬 和过伸 , 往往 继发 于卧床 时肌 肉废用性 萎缩和软 组 织适应性短缩 ; 关节持续性姿势不 良和 肌 肉不平衡 , 如背 伸肌力下降引发 的踝 关节趾 屈 和内翻活 动度增加 , 剧 加 肌肉适 应性 短缩 , 引起 不可 逆性 关 节对 线不 良。Sn e igr 等L 1报道对 15 中重 度脑外 伤患者 随访 1 , 。 0位 年 结果 显 示 6 例 (48 ) 8 6 . 肌张力正常 , 4例(33 痉挛 , 3例 1 1. X) 2 (19 ) 张 力 失 常 , 2 . 肌 而踝 关 节 挛 缩 发 生率 为 1. 62 (7 15 , 1/0 )表明足踝部 畸形的发生与脑外伤患者肌张力状 况密切相关 ,3 2 例肌张力失 常性过度活动患者 中有 1 7例 在伤后 1 6周之 内分别发 生踝关 节挛缩 畸形 , ~1 肌张 力 正常或痉挛患者未发 展为 畸形 ; 为踝关 节趾 屈及 内翻 认 肌失常性过度活动 , 是踝关节挛缩畸形的主要易感 因素。 F rh n 等口] og a y 近期 首 次报道 脑卒 中后伴 随 的一 系 列足踝部问题 。他们对 7 2例脑 卒 中患者 的足姿 势进 行 评估 , 结果显示 13患者 患侧发生足踝部畸形 , / 其中 1 3 发生 内翻畸形 ,6 发生外 翻畸形 , 与之前报道 的大 多 1 这 数患者发生 内翻畸 形不符 。此 外 , 他们 认为 足踝部 畸形 与脑卒 中后 引起 的肌力 弱或 痉挛无 显著关联 , 而与年 龄

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观察
t o t r p at rsr k ai n s l i g a i t o f o o fe to ep t t k n b l y d e wa i
马 达 楚海波 郑州,4 0 0 ) 5 0 0
( 郑州市 中医院,河南
中 图分类号 :R 4. 73 1 3 【 摘
针灸 治疗通过相互联系 的经络 ,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 加脑血流量 ,改善肢体运动感觉 的功能 。局部取穴可 以调和气 血 、舒经活络 、疏利关节 、祛风解痉【 。研究显示针灸足三里 、 阳陵泉 、悬钟,可增高局部缺血性脑区的葡萄糖代谢 ,激发受 损伤后 的脑细胞重生 ,促进脑功能恢复【。 对于 急性脑卒 中患者来说 ,保持正确的体位是最根本 、最 重要 的。 运动疗法 目的在于诱发或提高拮抗肌 的肌力 、 肌张力 , 抑制优势肌产生过高张力或痉挛 。 rn s o B u nt m是瑞典物理治疗 r 师 SgeB u nt m结合 临床实践经验,创立 了一套脑损伤后 in rn s o 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7.80(01 1 020 64 6 21 )2. 7. 7 0 2
证型 :B D G
要 】 目的: 究针刺 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 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 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 3 研 0例脑卒 中偏瘫足下垂患者
采用针刺结合康复技术针 刺治疗,3 天为 1 O 疗程 ,2 个疗程后 ,采用功能性步行 分级 ( A 评定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后 比 F C) 较 ,用 检 验,P 0 1 < . ,具有极显著 差异。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本病有 一定的,床 疗效,值得进 一步推 广应 用。 0 J 盏 【 关键词 】 针 刺;康 复;脑卒 中;足下垂;步行能力
B u nt m 运动 功能 2 rn s o r ~3级时,采用抑 制性 促进 技术,促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钱开林1 王 彤1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的足下垂是肢体瘫痪的表现之一,是痉挛期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组成部分,也是制约步态及步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足下垂是高位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运动障碍,以往一直认为其直接原因为小腿三头肌肌群张力异常增高、痉挛所致。

Carr等通过综合大量有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后提出,痉挛不只是高位中枢失去对低位中枢的控制,也与肌肉纤维和肌腱的物理特性改变有关,而且很可能与制动和废用有关。

制动会引起肌肉、肌腱和结缔组织被动和主动特性的改变,包括肌肉纤维类型、交叉桥结缔组织的改变,肌小节的丧失,水分的丧失,胶原沉积和粘滞性的改变,造成肌肉僵硬、张力增高,构成了关节活动阻力增加的因素[1,10]。

如果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得不到牵伸而致跟腱挛缩,将使得可逆性足下垂转变为不可逆性足下垂。

此外,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肌肉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导致足背伸肌群肌力减退,足背伸困难。

这种足背伸肌/趾屈肌间肌力的不平衡,使得患肢足下垂、内翻及足跟不能正常着地,而显得患侧下肢较健侧 长 ,同时由于膝伸肌痉挛使得膝关节屈曲不充分,导致典型的代偿性 划圈步态 。

这对患者行走,上下楼梯及日常生活是很不利的。

因此,纠正足下垂,打破伸肌痉挛模式,使踝部产生主动性踝背伸,对纠正步态,提高步行能力有很大意义。

目前,在对中枢神经组织缺损的治疗尚无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针对足下垂直接原因进行康复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2]。

1 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治疗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康复治疗手段是采取肌肉牵拉技术[4]。

被动牵拉小腿后肌群是暂时缓解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小腿后肌群非常强大,发生痉挛后,徒手牵拉往往既费力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对不能站立的或痉挛期早期的患者使用。

目前多采用站楔形板法:在平行杠中间或站立架下放置并固定一定坡度的楔形板,患者患脚踏在斜面上呈背伸位,重心向患侧移,借助于自身体重来牵拉小腿后肌群。

一般持续牵拉至少20 30min。

楔形板的坡度应根据挛缩程度来调节。

2 胫前肌的力量训练在控制屈趾肌痉挛的同时,胫前肌的力量训练不容忽视,没有胫前肌的主动收缩控制,就不能根本改变足下垂状态。

肌力训练是足下垂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性练习主动踝背伸、外翻。

目的是提高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肌力,同时利用主缩肌收缩产生的交互抑制使小腿后部肌群张力降低。

方法为:患者仰卧位,双膝下垫一枕头使之微屈,以健肢做示范,做踝背伸和外翻动作;坐位下患者屈膝90 ,双脚跟着地,患侧脚掌应尽可能抬高,交替作前脚掌击地动作;立位下,患者健侧负重,患侧在屈髋屈膝状态下练习踝背伸和外翻;步态分解练习,当患腿向前迈出时,尽可能地使脚跟着地。

注意用力不要过猛,以免引起下肢异常痉孪模式。

肌力练习和神经促通技术可配合进行。

3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改善小腿后侧肌群痉挛及小腿前外侧肌群肌力的有效方法。

3.1 Rood技术针对小腿前、外侧肌群,常采用Rood技术,即利用多种感觉刺激促进外周感觉恢复,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

方法为:缓慢挤压小腿三头肌肌腹,以缓解其痉挛;触觉刺激:快速擦刷或叩击胫前肌,引发痉前肌的收缩;缓慢牵拉小腿三头肌;温度刺激:用冰块快速擦刷足背皮肤3 5s或用足趾夹住冰块,具有抑制小腿三头肌痉孪、诱发胫前肌收缩产生踝背伸的作用;软毛刷沿小腿前外侧逆毛孔方向擦刷多次,亦有利于胫前肌的兴奋。

3.2 本体感受神经促进术3.2.1 缓慢反转和缓慢反转保持技术:胫前肌和小腿三头肌交替、缓慢、节律性向心性收缩,反复多次。

使肌兴奋、抑制交替转换,达到小腿三头肌放松,胫前肌收缩,并在收缩终点保持一段时间,反复多次,可适当抗阻,抗阻加在肌力较弱的胫前肌上,提高其兴奋性,加强其收缩力。

3.2.2 反复收缩技术:重点训练胫前肌的收缩活动(主要强调关节的单方向活动),配合主、被动牵张活动,以改善该组肌群的肌力。

1 2级肌力:通过主动、被动的踝趾屈活动,牵拉无力胫前肌肌群作出应答反应,产生踝背伸活动后稍作对抗,在完成活动范围后保持10s左右;3级肌力:在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中任何一点附加快速的反方向牵拉,通过牵拉强化胫前肌收缩反应。

3.2.3 可动性技术:训练踝关节功能启动、活动和控制。

节律性启动:用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较高而踝背伸启动困难,让患者充分放松,治疗师进行踝关节被动活动多次,然后患者主动踝背伸的同时,治疗师给予一定的助力或稍加抗阻完成活动;保持 放松 主动活动:因胫前肌肌张力较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29收稿日期:2000-09-15191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 钱开林,王彤低而无法踝背伸启动时,则被动将踝置于踝背伸位,要求患者保持或稍作等长抗阻,然后让患者放松,这时,治疗师给予快速的踝趾屈牵拉后,再让患者主动完成踝背伸动作;4 功能性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 stimulation,FE S)的研究报道已很多,主要通过低频脉冲刺激腓总神经,产生胫前肌的收缩,防止胫前肌肌萎缩,改善肌肉收缩状态,同时利用胫前肌收缩产生的交互抑制效应,抑制屈趾肌的痉挛。

正常情况是由腓总神经支配踝背伸。

腓总神经发出浅深两支,分别支配小腿前群肌(如胫前肌)和小腿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刺激腓总神经,可使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产生踝背伸和外翻。

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卧位,支起患肢,微屈膝。

两块电极,一块置于腓骨小头后外侧,另一块置于胫前肌运动点上;调节输出强度,以能引起足背伸和外翻且患者能耐受的程度为准。

FES可引起患肢肌肉被动收缩,防止肌萎缩和关节挛缩,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

但FES治疗后1h,大部分作用即消失,因此需反复进行,一般一天2次,每次25min。

近年来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方法逐渐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5]。

此法将肌电生物反馈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通过治疗仪探测患者主动胫前肌收缩产生的肌电信号,达到阈值则触发仪器产生低频电脉冲刺激胫前肌,从而进一步加强肌肉收缩的强度。

不少学者用该法治疗足下垂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5 药物治疗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痉挛肌缓解肌痉挛的报道[11],主要是通过抑制神经末梢运动终板内乙酰胆碱的释放,降低运动神经兴奋性冲动的传导,缓解肌肉的痉挛。

有研究证实肉毒杆菌毒素可以减轻小腿三头肌的痉挛,改善足下垂程度,但疗效与用药的部位及用药剂量关系很大,值得进一步探讨[12]。

神经阻滞技术已使用多年,有许多研究和观察涉及用化学性神经崩解剂(石炭酸、苯酚等)阻滞胫神经[13],通过破坏神经髓鞘的雪旺氏细胞,降低神经传导速度,缓解小腿三头肌的痉挛。

Bakheit等对25例患者进行胫神经阻滞,发现这些患者的踝阵挛停止,步态改善。

作者认为这一治疗技术副作用小,且比肉毒素注射的费用低50倍。

但这些治疗随着药效的消失需要反复进行,短则2周,长至半年,有些效果尚不肯定,有些治疗对功能改善意义不大,尤其是伴有胫前肌力量不足的患者,足下垂并不能随肌痉挛的解除而改善,注射后患者的步态改善并不显著。

6 中医治疗近年来不少学者报道采用传统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治疗足下垂取得一定疗效[6,7]。

7 矫形支具足下垂矫形支具的报道也很多[14,16]。

其既能将下垂足矫正,又可以抑制屈趾肌痉挛,对改善患者步态作用很大,对那些足下垂无法治愈的患者可以终身穿戴。

矫正足下垂的用具很多,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制作。

偏瘫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可长达6 12个月[15],有些患者可能终生遗留足下垂,但大多数功能的恢复都发生在头3个月内。

因此应及早介入康复治疗,采取各种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功能,将其功能障碍减小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1 黄永禧.中风患者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原理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4;184.2 李放.肌痉挛处理对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5;238.3 王茂斌.偏瘫现代评价与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4 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东大出版社,1998.5 王彤,等.肌电促发电刺激对偏瘫患者胫前肌康复的作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3):106 109.6 李淑荣,等.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对56例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0):14 15.7 杨璀健.足三针结合头针、体针治疗脑源性下肢瘫痪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9,15(7):52 53.8 Hachis uka K,et al.Disuse muscle atrophy of l ower limbs i n he miplegicpatients.Arch Phys Med Rehabil,1997,78:13-18.9 Burridge J H,et al.The effects of common personal stimulation on the effort and speed of walking:a rando mized controlled trail with chronic he miple gic patients.Clin Rehabil,1997,11:201-210.10 Carr J H,et al.A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for s troke.London:Heinemann Physiotherapy,1987.11 Robet R Y.Spasticity:a review.Neurol ogy,1994,44(11s uppl9):S12.12 M arybeth A,Grazko MD,et al.Botuli num toxin A for spas ticity、musclespasms and ri gidity.Neurology,1995,45(4):712-717.13 Bakheit AMO,et al.The curati ve effect of c hemical nerve disintegranttreating the muscle s pas m of lower li mbs.Clin Rehabil,1996,10:4043.14 Hesse S,luecke D,Jahnke MT,et al.Gait function i n spas tic hemiparetic pattents walking barefoot,with firm shoes,and with ankle-foot orthosis.I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Rehabili ti on Research,1996,19:133-141.15 M ahoney F.Barthel D.Fuc tional,The Barthel inde x.M d Med J,1996,5,2:61.16 顾新,张莉,王立晖,等.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速度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54 155.192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第16卷,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