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网专用的多链路聚合技术白皮书
华为 5G-Advanced(2021)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
5G-Advanced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2021)——面向万物智联新时代从产业发展驱动角度看,键,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均明确要求将5G作为长期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从业务上5G将要进入千行百业,从技术上5G需要进一步融合DOICT等技术。
因此本白皮书提出需要对5G 网络的后续演进—5G-Advanced进行持续研究, 并充分考虑架构演进及功能增强。
本白皮书首先分析了5G-Advanced的网络演进架构方向,包括云原生、边缘网络和网络即服务,同时阐述了5G-Advanced的技术发展方向包括智慧、融合与使能三个特征。
其中智慧代表网络智能化,包括充分利用机器学习、数字孪生、认知网络与意图网络等关键技术提升网络的智能运维运营能力,打造内生智能网络;融合包括行业网络融合、家庭网络融合、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等,实现5G与行业网协同组网、融合发展;使能则包括对5G交互式通信和确定性通信能力的增强,以及网络切片、定位等现有技术的增强,更好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
,华为,爱立信(中国),上海诺基亚贝尔,中兴,中国信科,三星,亚信,vivo,联想,IPLOOK,紫光展锐,OPPO,腾讯,小米(排名不分先后)1 产业进展概述 (01)1.1 5G产业发展现状 (01)1.2 5G网络演进驱动力 (01)1.2.1 产业发展驱动力 (01)1.2.2 网络技术驱动力 (02)2 5G-Advanced网络演进架构趋势和技术方向 (04)3 5G-Advanced关键技术 (06)3.1 网络智能化 (06)3.1.1 网络智能化关键技术 (06)3.1.2 智能网络应用场景 (08)3.2 行业网融合 (08)3.3 家庭网络融合 (09)3.4 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 (10)3.5 交互式通信能力增强 (11)3.6 确定性通信能力增强 (11)3.7 用户面演进 (12)3.8 网络切片增强 (12)3.9 定位测距与感知增强 (13)3.10 组播广播增强 (13)3.11 策略控制增强 (13)4 总结和展望 (14)5G网络的全球商用部署如火如荼。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白皮书(2020年)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白皮书(2020年)目录一、网络技术发展之势 (4)二、网络技术发展之策 (6)(一)求解最大值问题(Maximization),追求极致网络 (6)1.性能提升 (6)2.能力增强 (7)(二)求解最小值问题(Minimization),追求极简网络 (9)1.简化制式 (9)2.节能降本 (9)3.降复杂度 (10)(三)求解化学方程式(Fusion),追求融合创新 (11)1.云网融合 (11)2.网智融合 (12)3.行业融通 (13)三、结束语 (16)缩略语列表 (17)一、网络技术发展之势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爆发拐点,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造福于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
加快推进5G 为代表的国家新基建战略,引领网络技术创新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面向近中期网络技术发展,中国移动认为以下技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性能极致化:随着移动通信每十年一代的快速发展,产业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提升通信网络速率、时延、可靠性等性能,延伸网络覆盖,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万物互联多样化通信需求。
算网一体化:从云计算、边缘计算到泛在计算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类个性化的算力服务。
算网一体化已经成为ICT发展趋势,云和网络正在打破彼此的界限,通过云边网端链五维协同,相互融合,形成可一键式订购和智能化调度的算网一体化服务。
平台原生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5G云化的浪潮下,产业融合速度加快、网络业务迭代周期缩短。
云原生理念及其相关技术提供了极致的弹性能力和故障自愈能力,获得业界认可。
未来云平台将向云原生演进,为电信网元及应用提供更加灵活、敏捷和便捷的开发和管理能力。
网络智能化:人工智能正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人工智能的完善成熟促使其与网络的融合不再是简单的网络智能叠加,而是实现网络智能的内生化,切实提升网络运维效率和运营智能化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
中国电信DPDK技术白皮书v1.0
FortiGate 100D参数白皮书
1 年的硬件保修
90 天的 FortiCare Web 技术支持
90 天的软件升级
售后支持指南请参阅 /support/support/support.html
FortiGate100D 是为中小企业设计的
UTM 构建安全的 VPN 体系
FortiOS 4.3 创造安全的新概念
FortiOS 4.3 作为 FortiGate 的核心, 是以安全、性能和可靠为目标开 发的。该专用系统采用了强大的 FortiASIC 芯片提高安全性和性能。 FortiOS 可以实现多种安全功能, 如防火墙、VPN、入侵检测与防 御、反恶意软件、反垃圾邮件、 web 过滤、应用控制、数据防泄漏 和终端系统控制。
防病毒吞吐(代理/流扫描) 虚拟域(缺省/最大) 支持 AP 数 支持 FortiToken 数 不限用户数 高可用性
FortiGate-100D
22 22 16 1/2 1 16GB
2500/1000/200Mbps 37us
290Kpps 2.5M 22K
10,000/5000 450Mbps 1500/1500
虚拟专用网(VPN) ICSA 认证(IPSec) PPTP, IPSec, L2TP, GRE SSL VPN***
SSL VPN 支持通道和代理模式 SSL VPN 用户界面自定义 支持 DES, 3DES, AES 256 加密算法, SHA-1 / MD5 认证 SCEP 简单证书登记协议 OCSP 在线证书状态协议 Hub and Spoke 星型 VPN DPD 通道状态检测 NAT 穿越,XAUTH 认证 静态 VPN,动态拨号 VPN 支持
虚拟域为安全服务提供商提供解决方案
虚拟域可以将FortiGate划分出若干逻辑的 虚拟设备,每个虚拟设备可以单独设置路 由、防火墙策略、内容层的防病毒、IPS等功 能。安全服务商可以为多个企业组织部署一 个FortiGate,将其划分成若干逻辑设备分配给 不同的企业组织,并且为其设置相应逻辑设 备的管理权限,这样每个被服务的企业可以 单独地管理安全设置,查看相应的日志信 息。
radware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radware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篇一:Radware LinkProof多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Radware-LinkProof 多链路解决方案Radware China目录1 需求分析 ................................................ ................................................... . (3)单一链路导致单点故障和访问迟缓 ................................................ . (3)传统解决方案无法完全发挥多链路优势 ................................................ .. (3)2 Radware LinkProof(LP)解决方案................................................. . (5)方案拓扑图 ................................................ (5)链路优选方案 ................................................ ................................................... (6)链路健康检测 ................................................ ................................................... (6)流入(Inbound)流量处理 ................................................ (7)流出(Outbound)流量处理 ................................................ (8)独特优势 ................................................ ................................................... .. (9)增值功能 ................................................ (9)流量(P2P)控制和管理 ................................................ .. (9)应用安全 ................................................ ................................................... (10)接入方式 ................................................ ................................................... (10)3 设备管理 ................................................ ................................................... (11)4 总结................................................. ................................................... (12)1 需求分析近年来,Internet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在各种规模的商业机构和各个行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浪潮交换机MC-LAG技术白皮书说明书
MC-LAG技术白皮书文档版本V1.0发布日期2022-12-16版权所有© 2022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本手册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商标说明Inspur浪潮、Inspur、浪潮、Inspur NOS是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本手册中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电话:400-860-0011地址:中国济南市浪潮路1036号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邮箱:***************邮编:250101前言变更记录目录1概述 (1)1.1背景 (1)1.2定义 (1)1.3优点 (2)2缩写和术语 (3)3技术介绍 (5)3.1技术概述 (5)3.2主备选举 (5)3.3邻居关系建立 (5)3.4信息同步 (6)3.5MAC学习及同步 (6)3.6防环机制 (8)3.7跨设备链路聚合 (9)3.8流量转发 (10)3.8.1正常工作场景流量转发 (10)3.8.2故障场景流量转发 (14)4主要特性 (20)5典型应用指南 (21)5.1典型组网方案 (21)5.2MC-LAG主要配置命令 (22)5.3具体配置 (23)6维护 (26)1 概述1.1 背景无论是传统的企业网,还是方兴未艾的数据中心,其组网拓扑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需求:高可靠性。
换而言之,存在一个共同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潜在的网络单点故障。
为了防止出现单点故障,业界经常采用的网络拓扑冗余方式有以下几种:●链路捆绑在两台交换机之间连接多条链路,将多条链路捆绑成一个portchannel,交换机之间运行LACP进行协商,或者直接进行静态捆绑。
这种方法能够防止单条链路故障,当某条链路故障时,流量可以从其它链路进行转发。
链路捆绑无法消除因对端交换机整机故障而导致的流量转发错误。
●堆叠堆叠是将多台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组合成一台交换机。
中国5G通信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
中国5G通信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中国移动5G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目录1.5G行业专网能力需求 (5)1.1组网需求 (5)1.1.1业务加速 (5)1.1.2业务隔离 (5)1.1.3本地业务保障 (5)1.1.4业务数据不出场 (5)1.1.5边缘计算 (5)1.1.6无线上行带宽增强 (6)1.1.7无线专用 (6)1.1.8接入控制 (6)1.1.9能力开放 (6)1.2运营及运维类需求 (6)1.2.1业务运营 (6)1.2.2网络运维 (7)1.2.3安全 (7)1.2.4计费 (7)1.3业务能力与网络技术能力的映射 (7)2.技术架构及技术要求 (9)2.1技术网络架构 (9)2.2技术要求 (10)2.2.1端到端QoS优先调度 (10)2.2.2专用DNN (11)2.2.3网络切片 (12)2.2.4边缘计算 (14)2.2.5无线专网定制 (15)2.2.6无线专网增强 (16)2.2.7核心网定制 (16)2.2.8能力开放 (16)2.2.9开通 (20)2.2.10计费 (21)2.2.11安全 (21)3.产业及商用发展建议 (23)4.结束语 (24)缩略语列表 (25)1.5G行业专网能力需求1.1组网需求行业客户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业务需求众多且差异巨大,各类行业应用的差异化组网需求主要包括:业务质量保障、业务隔离、超低时延需求、数据不出场、边缘计算、超级上行、接入控制和能力开放。
1.1.1业务加速行业用户要求增强的数据业务质量保障,根据业务质量要求在带宽和时延方面提供差异性的服务质量保障,保证高优先级用户获得更好的业务加速体验。
1.1.2业务隔离行业客户要求专用网络资源与公众网隔离,通过专用的业务数据通道实现业务流量的定向汇聚传输和隔离,保证数据专用和安全。
1.1.3本地业务保障行业客户要求对时延敏感的业务(20-40ms)在靠近用户的位置进行卸载,就近处理。
1.1.4业务数据不出场行业客户要求超低时延保障(≤20ms),企业内部相关业务数据要在园区内分流卸载,不出园区,满足数据安全和本地数据快速处理的需求。
5G 网络解决方案——场景化专网设计说明书
ToB场景化专网设计白皮书前言专网架构的探索原子能力的成型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电力业务场景及价值网络设计解决方案亮点案例矿山业务场景及价值网络设计解决方案亮点案例港口业务场景及价值网络设计解决方案亮点案例钢铁业务场景及价值网络设计解决方案亮点案例0102 030404 04 07 09 10 11 11 14 17 20 21 21 23 25 28 29 29 30 33 35目录智能制造业务场景及价值网络设计解决方案亮点案例轨交业务场景及价值网络设计解决方案亮点案例石化业务场景及价值网络设计解决方案亮点案例商超、医院、校园业务场景及价值网络设计解决方案亮点案例网规模型和支撑平台网络规划和模型网络服务工具行业趋势和解决方案总结附录:缩略语参考文献36 36 39 40 43 45 45 49 51 52 53 53 57 58 59 60 60 61 62 636464 6770 71 735G 赋能千行百业,推动全社会数字化、壮大数字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未来三年中国5G 发展的目标,开创了中国5G 应用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行动计划》分别从标准体系构建、产业基础强化、信息消费升级、行业应用深化、社会民生服务、网络能力强基、应用生态融通、安全保障提升等方面提出了8大专项行动。
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在专项行动中设置了4大重点工程,包括实施5G 应用标准体系构建及推广工程、面向行业需求的5G 产品攻坚工程、5G 应用创新生态培育示范工程和5G 应用安全能力锻造工程,重点明确了主要突破方向,以及需要产业各方合力推动的重大事项,透过8大专项行动和4大重点工程,可以清晰地看到5G 网络强基的重要性。
图 1 -1 “扬帆”计划解读5G行业虚拟专网5G物联网新增用户数年均增长率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每个重点行业打造5G应用标杆5G应用解决方案重点行业标准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区域示范标杆突破5G应用关键环节赋能5G应用重点领域提升5G应用支撑能力•专栏1:5G 应用标准体系构建及推广工程•专栏2:面向行业需求的5G产品攻坚工程•专栏3:5G应用创新生态培育示范工程•专栏4:5G 应用安全能力锻造工程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驱动经济增长新动力扬帆行动 核心指导意见图 1-2 5G 专网建设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5G 的多种专网架构在多个行业已形成一定的共识,5G 专网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并需充分考虑公网专网隔离度、部署成本、部署时间、运维模式等各方面因素,分为三种专网模式:公网共用:利用网络切片等相关技术,为客户提供一张时延和带宽有保障的、与基础网络普通用户数据隔离的虚拟专有网络,通过灵活配置网络切片和资源预留等技术,按需为专网用户提供带宽、时延保障,及其他网络能力和服务。
Wi-Fi 7技术白皮书(新)
Wi-Fi 7 技术白皮书目录1 概述 (1)1.1 简介 (1)1.2 产生背景 (1)1.3 技术优点 (1)2 关键技术介绍 (3)2.1 物理层提升 (3)2.1.1 320MHz带宽 (3)2.1.2 4096-QAM调制 (4)2.1.3 MIMO 16X16 (5)2.2 多链路设备(MLD) (6)2.3 OFDMA增强 (8)2.3.1 Multi-RU (8)2.3.2 Preamble Puncturing (9)2.4 多AP协同 (10)2.4.1 协同空间重用(CSR) (10)2.4.2 联合传输(JXT) (10)2.4.3 协同正交频分多址(C-OFDMA) (11)2.4.4 协同波束赋形(CBF) (11)3 总结 (13)3.1 更高吞吐速率 (13)3.2 更低时延保障 (13)3.3 更强高密能力 (13)4 缩略语 (14)i1 概述1.1 简介当前全球有近200 亿的Wi-Fi 设备正在使用,Wi-Fi 已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Wi-Fi 协议所传输无线流量,已占到无线总流量的90%。
海量数据快速、安全传输受益于巨量Wi-Fi 设备高效、安全、可靠地工作,而Wi-Fi 设备高效安全工作的灵魂在于802.11 协议的全面支撑。
1.2 产生背景回顾802.11 协议发展历程,初版802.11 协议速率仅为2Mbps。
802.11b 使用新的编码形式,将速率提升到11Mbps。
802.11a 利用新的5GHz 频段,引入OFDM 技术并采用64-QAM 调制将无线速率提升到54Mbps。
802.11g 将802.11a 的技术同步推广到2.4GHz 频段,2.4GHz 频段也能到达54Mbps 的速率。
802.11n 时代,MIMO 作为一项重大技术被引入WLAN 协议,同时采用更宽的40MHz 带宽,将WLAN 速率提升到了600Mbps。
50G-PON技术白皮书
1PON技术回顾和50G-PON展望1.1PON技术发展史回顾PON技术是一种基于无源ODN的宽带接入技术,上下行传输波长独立,数据时分复用。
PON 网络采用P2MP点到多点拓扑,一个PON口可以接多个ONU,有效节省局端资源。
连接OLT和ONU的ODN网络采用纯光介质,全程无源,避免了电磁干扰,环境适应性强,易于扩展和升级。
PON技术已经大规模应用,并具有高带宽、高可靠性、多业务承载和低成本等优点。
在PON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标准组织FSAN/ITU-T和IEEE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PON技术起源于早期的APON/BPON,商用PON技术历经3代发展,GPON和EPON已经大规模商用部署。
目前10G-EPON和XG(S)-PON设备已经成熟并步入大规模商用窗口期。
表1-1 PON技术演进第一代GPON/EPON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百兆带宽接入能力,逐步替换原有铜线接入技术。
第二代10G PON可以为用户提供300Mbps-1Gbps带宽,满足4K/8K视频业务规模应用,以及VR/AR业务的前期导入。
面向未来1G以上带宽需求业务如极致AR、政企接入、5G Fronthaul/Backhaul等,并对PON技术的带宽和延迟提出更高要求。
10G PON之后的下一代PON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有两种方向:方向一是提高单波长速率;方向二是多波长复用提高总速率。
业界普遍认可将下一代光接入网容量提升至50Gbps,因此如何简单、高效地实现系统容量升级成为目前PON领域研究的热点。
IEEE和ITU-T就是基于这个思路来研究PON技术的后续演进,并在积极推动中。
IEEE率先启动了下一代PON技术的标准制定,在单根光纤上支持25Gbps下行速率,同时上行支持10Gbps或25Gbps速率,并支持和10G-EPON的兼容。
对于50Gbps带宽需求,采用多波长叠加技术和通道绑定技术提供2个25Gbps通道,实现50Gbps速率。
中新金盾防火墙系统-技术白皮书
中新金盾防火墙系统产品白皮书版本号:201120626版权声明©安徽中新软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2-2012本文件所有内容受版权保护并且归中新软件所有。
未经中新软件明确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本文件(全部或部分)。
中新软件、JDFW、JDIS、金盾抗拒绝服务系统及其它中新商标均是安徽中新软件有限公司注册商标,本文中涉及到的其它产品名称和品牌为其相关公司或组织的商标或注册商标,特此鸣谢。
目录版权声明 (I)1概述 (1)2产品概况 (2)3技术优势 (3)4产品功能 (4)5典型部署方式 (10)5.1防火墙作为安全网关双外线部署 (10)5.2防火墙作为VPN网关楼层交换部署 (11)5.3防火墙作为VPN网关跨地域网络互联部署 (12)1概述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种获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说法,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 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在网络中,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如Internet)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和企业生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中如何保护网络的一部分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入侵成为了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而防火墙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防火墙可以做到:保护脆弱的服务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防火墙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安全和减少子网中主机的风险。
例如,防火墙可以禁止NIS、NFS服务通过,防火墙同时可以拒绝源路由和ICMP重定向封包。
5G新媒体行业白皮书
5G新媒体行业白皮书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5G 技术的出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各个行业,新媒体行业便是其中之一。
5G 技术带来的高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连接等特性,为新媒体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一、5G 技术为新媒体行业带来的变革1、超高清视频与直播的崛起5G 的高速率使得超高清视频的传输成为可能,观众能够享受到更加清晰、逼真的视觉体验。
无论是体育赛事、演唱会还是新闻报道,超高清视频能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低延迟的特性也极大地提升了直播的质量,减少了卡顿和延迟,让主播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更加实时和流畅。
2、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发展5G 为 VR 和 AR 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以往,由于网络速度和延迟的限制,VR 和 AR 的体验往往不尽如人意。
而现在,5G 使得更加沉浸式的虚拟体验成为现实,用户可以通过 VR 和 AR 设备,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新闻报道、教育课程、娱乐节目等各种内容中。
3、物联网与新媒体的融合随着 5G 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各种智能设备都能够成为新媒体的终端。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推送个性化的新闻和娱乐内容,汽车的车载系统也能够实时获取最新的资讯和多媒体内容。
二、5G 新媒体行业的应用场景1、新闻报道的创新5G 技术让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和实时化。
记者可以使用 5G 背包进行现场直播,实时回传高清视频画面。
无人机搭载 5G 设备进行航拍,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及时的新闻素材。
同时,利用 VR 和 AR 技术,观众可以沉浸式地感受新闻现场,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在线教育的变革在教育领域,5G 新媒体为在线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
高清的远程教学视频、实时的互动课堂、虚拟实验室等应用,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优质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 5G 技术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教学指导。
3、娱乐产业的突破在娱乐方面,5G 为影视、游戏等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白皮书
白皮书编写说明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而构建的,基于云平台的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服务体系,支持制造资源实现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业务交互的桥梁和数据汇聚分析的中心,连接大量工业控制系统和设备,与工业生产和企业经营密切相关。
其高复杂性、开放性和异构性加剧其面临的安全风险,一旦平台遭入侵或攻击,将可能造成工业生产停滞,波及范围不仅是单个企业,更可延伸至整个产业生态,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创,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是保障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的主要抓手。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承应用生态、下连系统设备,是设计、制造、销售、物流、服务等全生产链各环节实现协同制造的“纽带”,是海量工业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服务的“载体”,是连接设备、软件、产品、工厂、人等工业全要素的“枢纽”。
因此,做好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保障工作,是确保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工业数据、工业系统设备等安全的重要保证。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关键,面临着更具挑战的安全风险,加快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保障能力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编写《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白皮书(2020)》。
希望提高业界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风险及相关防护技术的重视、达成共识,以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发展,为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本白皮书旨在共商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共筑产业生态, 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
第二部分梳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现状。
第三部分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需求与边界。
第四部分提出了包含防护对象、安全角色、安全威胁、安全措施、生命周期五大视角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参考框架。
第五部分汇编总结了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的关键技术。
无线云网融合智慧服务白皮书--中国移动
无线云网融合智慧服务白皮书(2020年)前言5G作为当前信息通信业发展的焦点,正在逐步部署和商用。
5G网络将涵盖To C到To B,满足多样化的业务和场景需求,提供用户体验个性化服务,其所带来的复杂度和挑战前所未有[1]。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新理念、新技术的支撑。
随着近些年业界对AI、大数据等技术的探索,智能化已经成为5G及未来无线网络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
此外,为满足不同的5G业务应用场景,尤其是To B场景下差异化的业务需求,需要无线网络具备从网络层到业务层的多维环境感知能力,实现网络和业务跨层协同的定制化业务保障与优化。
本白皮书围绕着实现面向行业多样化需求的无线定制确定性网络的目标,首先从需求场景、标准演进、产业研发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基于云网融合的无线智慧服务发展趋势。
基于此,白皮书提出了以无线智能控制平台和无线智能管理平台相结合的无线云网融合智慧服务总体架构、核心功能及关键技术,并相应地给出多个典型用例说明。
此外,白皮书还提出无线云网融合智慧服务的产业和标准推进思路。
最后结合全文内容和无线云网融合智慧服务的发展前景给出对未来的展望。
旨在与产业界同仁共同探讨,凝聚共识,深入合作,共同推动无线云网融合智慧服务的关键技术研究和落地,增强网络优势,共同构建5G网络开放智能新生态。
目录前言 (3)1.基于云网融合的无线智慧服务发展趋势 (6)1.1需求场景趋势 (7)1.1.1业务SLA体验保障 (7)1.1.2无线能力定制与开放 (7)1.1.3无线资源精细管控 (8)1.2标准演进趋势 (8)1.3产业研发趋势 (9)2.无线智慧服务架构 (10)2.1总体架构 (10)2.2核心功能 (12)2.3关键技术 (13)2.3.1定制化数据采集与控制 (13)2.3.2基础数据分析服务能力 (14)2.3.3无线能力微服务化 (18)3.典型用例 (19)3.1基于业务感知的无线SLA保障 (19)3.1.1基于业务体验预测的视频业务保障 (19)3.1.2工业互联网上行业务保障 (21)3.1.3工业互联网下行业务保障 (24)3.1.4工业互联网业务可靠性保障 (27)3.1.5适配上下行业务模型的帧结构优化 (28)3.2基于无线状态预测的业务体验优化 (29)3.2.1基于空口感知的TCP优化 (29)3.2.2基于链路质量预测的视频缓存优化 (30)3.2.3基于链路质量预测的视频码率优化 (31)3.3基于无线状态预测的无线网络优化 (32)3.3.1基于虚拟栅格的负载均衡 (32)4.产业推进思路 (35)4.1研发、测试和应用推进思路 (35)4.2标准推进思路 (35)5.总结与展望 (35)缩略语列表 (37)参考文献 (38)1.基于云网融合的无线智慧服务发展趋势无线云网络已经成为业界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LACP协议技术白皮书
LACP技术白皮书1.LACP概述1.1 LACP产生背景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指将—组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接口来增加带宽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两台设备之间建立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可以提供更高的通讯带宽和更高的可靠性,而这种提高不需要硬件的升级,并且还为两台设备的通讯提供了冗余保护。
图1 链路聚合示意图链路聚合可以通过手工方式配置,由用户配置聚合组号和端口成员。
在手工配置聚合组时,不会考虑到对端设备的汇聚信息,而将本端设备的端口进行汇聚,可能会出现一端汇聚端口和另一端汇聚端口不一致的错误配置,从而形成环路。
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LACP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汇聚的协议,为交换数据的设备提供一种标准的协商方式,LACP根据设备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基本配置、管理Key)形成聚合链路并启动聚合链路收发数据。
聚合链路形成后,LACP负责维护链路状态,在聚合条件发生变化时,自动调整或解散链路聚合,从而使两端设备对端口加入或退出某个动态汇聚组达成一致。
1.2 LACP协议特点LAC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1、增加网络带宽:LACP可以将多个连接的端口捆绑成为一个逻辑连接,捆绑后的带宽是每个独立端口的带宽总和。
当端口上的流量增加而成为限制网络性能的瓶颈时,采用支持该特性的交换机可以轻而易举地增加网络的带宽。
2、提高网络连接的可靠性:LACP维护端口聚合链路状态,同组成员彼此动态备份。
组成端口聚合的一个端口连接失败,LACP将启动备份链路收发数据,网络数据将自动重定向到那些好的连接上,该特性可以保证网络无间断地继续正常工作。
3、流量分担:聚合组内活动成员端口根据指定方式分担流量。
4、自动配置:协议控制,配置简单,成本低。
2.LACP协议技术介绍2.1. 手工汇聚手工汇聚模式是一种最基本的链路聚合方式,在该模式下,汇聚组的创建、成员接口的加入完全由手工来配置,没有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参与。
WebRay-技术白皮书_V3.3.0
WebRay应用防火墙产品白皮书高性能、高稳定性远江盛邦(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远江盛邦(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2 - 1.应用背景当Web 应用越来越为丰富的同时,Web 服务器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处理性能及蕴含的较高价值逐渐成为主要攻击目标。
SQL 注入、网页篡改、网页挂马等安全事件,频繁发生。
2007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简称CNCERT/CC )监测到中国大陆被篡改网站总数累积达61228个,比去年增加了1.5倍。
其中,中国大陆政府网站被篡改各月累计达4234个。
防火墙,UTM ,IPS 能否解决问题?企业一般采用防火墙作为安全保障体系的第一道防线。
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防火墙的不足主要体现在:1) 传统的防火墙作为访问控制设备,主要工作在OSI 模型三、四层,基于IP 报文进行检测。
它就无需理解Web 应用程序语言如HTML 及XML ,也无需理解HTTP 会话。
因此,它也不可能对HTML 应用程序用户端的输入进行验证、或是检测到一个已经被恶意修改过参数的URL 请求。
2) 有一些定位比较综合、提供丰富功能的防火墙,也具备一定程度的应用层防御能力,但局限于最初产品的定位以及对Web 应用攻击的研究深度不够,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Web 应用防护。
随着攻击者知识的日趋成熟,攻击工具与手法的日趋复杂多样,单纯的防火墙无法进行七层防护,已经无法满足Web 应用防护的需求。
IPS/UTM 的不足:入侵检测系统IPS/综合安全网关UTM 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逐渐成熟的一类安全产品。
它弥补了防火墙的某些缺陷,由于IPS/UTM 对WEB 的检测粒度很粗,随着网络技术和Web 应用的发展复杂化,IPS/UTM 在WEB 专用防护领域已经开始力不从心。
Web应用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简称:WAF)代表了一类新兴的信息安全技术,用以解决诸如防火墙一类传统设备束手无策的Web应用安全问题。
无线-WiFi7-技术白皮书
接入点
BSS
BasicServiceSet
基本服务集
CP
CyclicPrefix
循环前缀
EHT
Extremely highthroughput
极高速吞吐
EVM
Errorvectormagnitude
矢量幅度误差
FCC
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
GI
GuardInterval
保护间隔
LDPC
LowDensityParityCheck
低密度校验码
MIMO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多输入多输出
MLD
Multi-linkdevice
多链路射频
MLO
Multi-linkoperation
多链路操作
MRU
-Ifneeded,adaptationtoregulatoryrulesspecificto6GHz
spectrum.
•320MHz的信号带宽,更高效的使用非连续频谱
•多频段、多信道聚合操作
•16条空间流MIMO
•多AP协同工作
•链路自适应增强和HARQ重传协议
•新开放的6GHz频段(国内未授权)
•484-toneRU+996-toneRUfor160MHz
•242-tone RU+ 484-tone RU + 996-tone RU for 160 MHz
•484-toneRU+2×996-toneRUfor240MHz,2×996-toneRUfor240MHz
•484-toneRU+3×996-toneRUfor320MHz,3×996-toneRUfor320MHz
LTE宽带集群通信(B-TrunC)技术白皮书_2016
目录
1 宽带集群发展概述 ................................................................ 1 1.1 集群宽带化发展趋势 .......................................................... 1 1.2 宽带集群 B-TrunC 技术特征 .................................................... 2
前言
发布《LTE 宽带集群通信(B-TrunC)技术白皮书》,旨在与业界分享宽 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在宽带集群通信技术上的研究成果。
随着全球公共安全、政务、交通、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用户在 传统的语音集群基础上,对于宽带无线数据业务、多媒体集群调度的需求极 为迫切。LTE 以其技术和产业优势成为无线专网宽带技术的选择,基于 LTE 技术的宽带集群技术也成为全球无线专网发展共识。我国率先开展了基于 LTE 技术的宽带集群 B-TrunC 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立足自主创新,紧密联系行业 应用需求,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目前 B-TrunC 一阶段行业标准已经正式发 布,并成为 ITU 推荐的首个公共保护和救灾(PPDR)的宽带集群空中接口标 准。随着工信部发布了宽带数字集群专网频率规划,B-TrunC 获得 1.4GHz 和 1.8GHz 频段的政策支持。目前 B-TrunC 系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 政务、交通、能源等行业。
3.1 本地组网架构 ................................................................ 8 3.2 漫游组网架构 ............................................................... 11 4 宽带集群 B-TrunC 业务功能和性能 ................................................ 13 4.1 业务功能和要求 ............................................................. 13 4.1.1 宽带数据和集群业务并发 .................................................... 13 4.1.2 集群语音业务功能 .......................................................... 15 4.1.3 集群多媒体业务功能 ........................................................ 16 4.1.4 集群数据业务功能 .......................................................... 19 4.1.5 集群补充业务功能 .......................................................... 20 4.2 宽带集群 B-TrunC 业务性能要求 ............................................... 23 5 宽带集群 B-TrunC 关键技术 ...................................................... 24 5.1 高频谱效率的空中接口单小区组播技术 ......................................... 24 5.1.1 空中接口集群组播技术概述 .................................................. 24 5.1.2 MAC 层的集群增强 ......................................................... 25 5.1.3 物理层的集群增强 .......................................................... 27 5.1.4 RRC 层的集群增强 .......................................................... 28 5.2 低时延高可靠的专业级集群呼叫控制 ........................................... 28 5.3 面向行业应用开放的调度业务 ................................................. 33 5.4 多维优先级保障机制 ......................................................... 33 6 宽带集群 B-TrunC 工作频段 ...................................................... 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组包及整流技术
在云端或安全内网部署聚合服务器,将 分包分链路传输的数据流进行重组,还原为 原始数据流,再经聚合服务器发送至原目的 地。
为避免无线链路抖动导致的数据包乱序, 组包技术需结合延时算法、排序算法,对数 据流进行流量整形优化。
l 安全技术
分包分链路传输的方式,可以避免单一 链路易被监听而导致信息的泄露。可兼容多 个运营商的APN专网,并结合VPN技术,对数 据包进行加密后再传输,进一步提高破解难 度,加固了数据流的安全性。
CPI技术白皮书
4
智能链路优选技术的采用,可以极大提 高数据传输的稳定。当某条链路或某个运营 商信号质量不佳,抖动较大,甚至没有信号 的时候,路由可以智能调整,数据包可从其 他链路正常转发。体现在业务上,即业务不 中断。如移动视频会商应用,在户外移动时 4G信号波动较大,视频会商业务仍然不受影 响。
CPI技术白皮书
2
分包技术的采用,是从用户业务的网络 需求出发,最大程度的利用多条无线链路, 提高系统整体的使用效率。
l 链路优选技术 链路优选技术,是与分包技术互相配合
的一种智能算法,是用于建立、监测、评估、 调整各类型的传输链路(含有线链路和无线 链路),是数据包进行路由转发的重要依据。
智能链路优选的核心是通过实时监测算 法,对链路信号强度、延时、带宽、丢包率 等变量进行综合计算,动态调整链路权重的 度量值,将数据包按规则分散到各个链路中 传输。类似于传统的负载均衡技术。
对高级别加密要求,可在电路板上增加 国密芯片,对元数据进行国密级别加密。
四、多链路聚合技术的优势
l 稳定可靠
多链路传输方式,可利用多个无线链路, 同时传输数据,稳定性相比单链路技术可提 高数倍。用户可开启链路冗余功能,又可成 倍提升链路的稳定。
特别适合户外、市郊、偏远山区等信号 覆盖不佳的应急救援场景或移动场景。
基于公网专用的多链路聚合 技术白皮书
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
CPI技术白皮书
1
一、概述
多链路聚合最早是在固网中提出的概念, 最开始是为了解决网络接入稳定性和带宽不 足的问题。只有一条链路连接传输网络将导 致单点故障和网络极其脆弱,为了保证可靠 的联网访问,采用多个接入链路(多宿主) 接入网络。
多链路聚合通常指同时使用不同ISP提供 的多条接入链路。由于多链路聚合解决方案 能够提供更好的可用性和性能,它正在被应 用到越来越多的场景中。可用性的提高来自 于多条链路的使用,而性能提高则是因为同 时使用多条链路增加了带宽。
l 视频优化
针对视频业务要求稳定、低延时的指标 要求,多链路技术的链路稳定性、延时、抗 抖动等多个性能指标,均远远领先于单链路 技术。
l 自主可控
云端管理平台可部署与云端或者客户侧 内网,通过云平台可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 实现数据流量预警、带宽预警、运行状态及 故障预警,使得设备管理自主可控。
方案对比
无无线信号服务地区无法使用;
频段受限; 建设成本高,终端需定制;
全网覆盖面小; 带宽窄;
使用成本高,部分卫星带宽需要预开 通;
5G通讯
高带宽,低延时 可传输4K音视频
组网成熟需要至3年
五、总结
中国运营商的公网覆盖率已非常高,基本实现90%人口所在区域的无线公网覆盖,毫不夸张 的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公网。
优势
劣势
单链路4G通讯方案 多链路聚合4G通讯方案
LTE专网 卫星通讯
可传输语音及标清视频; 成本低;
覆盖面广,支持APN专网,安全传输; 成本低;
带宽高,稳定可靠;可传输高清视频; 可与卫星传输融合;
单站覆盖范围广; 稳定可靠; 可传输语音;
覆盖面广; 稳定可靠; 可传输标清音视频;
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差; 带宽严重受单运营商资源影响 ;
多链路聚合传输技术,可聚合多个运营商的无线和有线公网,支持APN专网,有效利用多个 运营商在覆盖、信号质量、带宽上的优势互补,并且从稳定性、带宽、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 解决了单链路传输技术遇到的问题和痛点,实现公网专用。
采用多链路聚合传输技术的产品,如新支点ICG系列产品,广泛应用在广电级视频回传、应 急和公共安全、车载级应急指挥、无人机超远图传等场景。
IPSec VPN通道
CPI技术白皮书
3
l 安全
与单链路相比,多链路聚合技术可确保 数据流不被完全截获,规避单卡链路易监听 截获的问题。支持APN和VPN技术,再结合国 密芯片,可进一步提高数据安全。
l 支持点对点传输
多链路的数据集中式转发结构,可将聚 合服务器视为中心节点,在多个没有公网IP 地址的端点之间建立点对点传输链路,实现 各个端点间的互联互通。
在无线网络中,同样可引入多链路聚合 的方式,通过多链路的捆绑式传输提供高可 用、高带宽、高安全的无线链路。在对带宽 要求较高、业务不允许中断的特种行业中, 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二、系统架构
与固网多链路不同,在无线链路环境下, 多条无线链路的延时、抖动、丢包率等指标 相差较大,链路状态变化频次高、不确定性 因素远高于固网链路。
为保证端到端的数据包能够正常传输, 我们在多链路IP流的基础上,创新的引入聚 合技术和聚合设备。通过在无线网与固网间 增加一级流量整合节点,以保障数据流在经 过多条无线链路传输后,仍有与固网类似的 传输质量。
架构示意图如下:
三、关键技术
l 分包技术 通过“协议分析层”和“智能算法层”
两个逻辑结构,对设备接收到的IP数据流进 行分包处理。“协议分析层”对数据流进行 解析,解析出数据流的应用类型,如视频流、 语音流、数据流等。“智能算法层”对数据 包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按照“高 带宽要求”、“低丢包要求”、“低延时要 求”进行归类,进而以对应到多种网络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