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pptx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二)教会中文报刊的发展与《万国公报》
1、《六合丛谈》——宗教内容 上升 • “扶持或教授科学的各种知 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 件愉快而且有益的事情。不 过,这并不是推进福音传播 的直接工具。而且对信仰坚 定、能力优异的传教士来说, 这并不是不可缺的东西。” • ——《六合丛谈:附 解题.索引》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与初步发展
一、近代报刊在华南沿海的出现 (一)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近代报刊是内容与形式都比中国古代报纸 都先进的新型报刊,是在鸦片战争前西方列 强图谋打开中国大门的过程中传入中国的。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阶段,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 欧美等国在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后,以英 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掀起了殖民扩张的新 热潮。
《万国公报》与林语堂: 林氏自云“童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 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 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
•
林语堂出生于漳州龙溪县坂仔村一个牧 师家庭中,幸运的他可以较早地透过住在 他家阁楼上外国牧师的福音开眼看世界, 还可以坐上村前西溪水中摇摇晃晃的小船, 穿过抚水夹岸而生的茂密竹林,到厦门鼓 浪屿上寻源书院,在这个古板的教会学校 度过他的中学时代。
2、其他英文报刊: 1831年《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 1833年《中国丛报》 1835年《广州周报》 等等…… 各家报纸都很注意刊载中国新闻与材料, 在对中国的态度上,都大肆嘲笑中国的落后、 国防的薄弱、官吏的昏庸,主张对华持强硬 态度,甚至公开鼓吹武力侵华。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此报发刊于中国境内,故我国言现代报纸 者,或推此为第一种。” ——戈共振
2、《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麦都思继承米怜的事 业,于1823年7月在巴达 维亚创办。 序文中说:“书名虽 改,而理仍旧矣。”编 辑版式与《察世俗》一 致,是继它之后的第二 份近代中文报刊。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PT实用课件(共32页)
7
(三)其他海外中文报刊 1.麦都思与《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2.纪德与《天下新闻》
8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一、葡文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二、澳门出版的中、英文报刊 (一)《杂闻篇》 (二)《传教者与中国杂报》 (三)《广州杂志》
《蜜蜂华报》
9
三、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的出版
13
(三)麦都思与《各国消息》(1838.10)
宗教内容已经完全消失,主要刊登各国和广州新闻,以及航 运消息、物价行情等。
(四)早期中文期刊的特点
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创办人与伦敦布道会有一定关系, 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后来随着社会形势 的变化,这些报刊的宗教色彩渐趋淡薄,而政治、经济色彩日益 浓厚,特别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越来越重视。
(三)停刊
17
四、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 (一)孖剌报馆的《香港中外新报》 1.《香港船头货价纸》 2. 《香港中外新报》
现 藏 于 英 国 剑 桥 大 学 图 书 馆 的 《 香 港 中 外 新 闻 》
18
(二)德臣报馆的《香港新闻》、《中外新闻七日报》 和《香港华字日报》
(三)罗郎也与《近事编录》
期、式样与发行
出版周期:月刊 样式 发行:免费发送
5
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内容 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宗教。 伦理道德方面的说教。 科学知识,主要为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时事政治问题。 注意:新闻并未受到重视。
6
6.宣传特点 用基督教义附会儒学,也就是说用儒学著作中的语句来 表达基督教义。 在写作上大量使用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
着水手装的郭士立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ptx
16
三、香港中文报刊的产生 (一)《遐迩贯珍》出版概况 (二)内容
以时政新闻为重点。 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介绍。 宗教宣传所占比重很小。 改进新闻报道业务。 商情、船期和广告。
宗教内容已经完全消失,主要刊登各国和广州新闻,以及航 运消息、物价行情等。
(四)早期中文期刊的特点
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创办人与伦敦布道会有一定关系, 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后来随着社会形势 的变化,这些报刊的宗教色彩渐趋淡薄,而政治、经济色彩日益 浓厚,特别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越来越重视。
22
二、中文宗教性报刊的出版
(一)《六合丛谈》 1.性质:综合性刊物 2.内容:
宗教宣传 天文地理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 新近的商业行情信息 中外时事新闻报道
23
(二)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 1.《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5日)
2.《万国公报》(1874年9月)
发生变化的历史原因 内容的改变: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 烈,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万国公报》 维新变法中的《万国公报》 停刊
7.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7
(三)其他海外中文报刊 1.麦都思与《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2.纪德与《天下新闻》
8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一、葡文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二、澳门出版的中、英文报刊 (一)《杂闻篇》 (二)《传教者与中国杂报》 (三)《广州杂志》
《蜜蜂华报》
9
裨治文
三、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的出版 (一)《广州纪录报》 (二)30年代广州外报的发展 《中国丛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二章中国新式报纸的产生1、怎样评价19世纪外报的作用和影响?答:从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性质来看,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活动的一部分。
他们所办的外文报刊,是直接为他们的侵略活动服务的信息、舆论工具;他们所办的中文报纸则旨在炫耀宣传,企图使中国西化、殖民地化。
影响:(1)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并是一批中国人受到了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3)在印刷技术和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循环日报》:于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创刊,是早期国人自创报刊最为出色的一份,由王韬与友人合伙创办并自任主笔。
它是一份综合性商业日报,主要登载商品行情、航运信息、广告、新闻、论说等。
成立初的论说大多是王韬执笔。
在论说中,王韬鼓吹向西方学习,变法自强这些论说颇有思想和学识,产生一定的影响。
《循环日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份以论说著称的报纸。
2、简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王韬: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端,在香港创办中国人自办成功最早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
撰写了大量政论文章,主张“中体西用”,鼓吹变法自强。
他的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来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报人影响极大。
他将部分政论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主要贡献:(1)鼓吹国人办报。
主张中国自行办报,在各省会城市办报,还要办西文报。
(2)重视报刊政论。
他认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因此应“博采舆评”。
(3)致力于改革文风。
他的文章采用浅显文言,议论时政,坦诚己见。
对后来报章体的形成与流行,起到了先导作用。
3、简述国人办报的主张。
对于报纸的基本功能的重要作用的认识:(1)“通达”是报纸的基本功能(2)报纸能够传播知识,广开民智。
(3)报纸应立言议政(4)报纸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5)报纸应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国家利益。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
郭士立《东西洋考》创刊意见书
尽管我们与他们有过长期的往还,可是他们却仍然自称是世 界上第一个民族,而把其他民族看成是蛮夷。这种盲目自负,严 重地影响了住在广州的外国居民的利益以及他们和中国人的交往。 这个月刊是为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 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 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和排外观念。刊物不必谈论政治,也不要 在任何方面使用粗鲁的语言去激怒他们。这里有一个较为巧妙的 表明我们并非蛮夷的途径,这就是编者采用摆事实的方法,让中 国确信,他们需要向我们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同样感到,编 者还应致力融合外国人和当地有影响人士之间的友谊,并希望这 种努力最终证明是成功的。(《中国丛报》1833年第2卷)
2,郭士立:直接参与鸦片战争的传教士。
1831、1832、1833《中国沿海三次航行 记》。支持鸦片贸易和战争。1830年代 后期英国国内讨论是否发动对华战争的 “夷”字翻译问题。在鸦片战争中担任 翻译。参与《南京条约》谈判和签订全 过程。
《新闻纸略论》
在西方各国有最奇之事,乃系新闻纸篇也。此样书纸乃先三百 年初出于义打里亚国,因每张的价是小铜钱一文,小钱一文西方语 说加西打,故以新闻纸名为加西打,即因此意也。后各国照样成此 篇纸,致今则到处都有之,甚多也。惟初系官府自出示之,而国内 所有不吉等事不肯引入之,后则各国人人自可告官而能得准印新闻 纸,但间有要先送官看各张所载何意,不准理论百官之政事,又有 的不须如此,各可随自意论诸事,但不犯律法之事也。其新闻纸有 每日出一次的,有二日出一次的,有七日出二次的,亦有七日或半 月或一月出一次不等的,最多者乃每日出一次的,其次则每七日出 一次的也。其每月一次出者,亦有非记新闻之事,乃论博学之文。 于道光七年,在英吉利国核计有此书篇,共四百八十多种,在米利 坚国有八百余种,在法兰西国有四百九十种也。此三国为至多,而 其理论各事更为随意,于例无禁,然别国亦不少也。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人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开拓市场,追求更大的利润,它对外进行疯狂的侵略和掠夺,非洲、西亚、中亚、南亚甚至中国近邻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先后沦为它的殖民地。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对它、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中国大门紧闭,不能进来。
当时的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于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为此,英国曾多次提出要清政府放宽限制,扩大贸易,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为了强占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早在1795年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成立不久就筹划到中国传教,随着对中国鸦片走私贸易的扩大,进人19世纪,去中国的实际行动就提上了日程。
1807年伦敦布道会派遣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来华。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782~1834)祖籍苏格兰,1803年人神学院学习,随即成为伦敦布道会的教徒。
1804年要求来华传教,经过三年准备,1807年春搭乘美国商船三叉戟号到了广州。
他先在广州后在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还冒险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
但由于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马礼逊的宗教活动进展不大。
1813年应马礼逊请求,伦敦布道会又增派一名传教土米怜(WilliamMime 1785?1822)来华协助工作。
1814年米怜考察南洋群岛并向华人聚居区传教,受到当地官员的礼遇。
回来后,他与马礼逊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清王朝又禁止传教,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不如用中国统一的文字在海外华侨中进行书面宣传,然后再向中国内地渗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owerPoint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署名博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东西洋 考每月统记传》 (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 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
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 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 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 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它每期都刊 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 (内容 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爱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 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该报为中文月刊, 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 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 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 章;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还刊载天文地 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了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 “告贴”(告示广告)。第2期登载过一篇题为 《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 条消息。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创造了 “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体载多样。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三) 《德臣报》,汉译为《德臣西报》、 《中国邮报》。1845年2月创刊于香港, 1974年停刊,为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 英文报纸,创办人和主笔为英出版商肖德锐。 曾资助容闳、黄宽、黄胜等三名学生留美。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共106页文档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owerPoint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 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 布道会的马礼逊。1807年到达广州。
¡ 18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1785- 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工作。1815年,米怜 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 甲,建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 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一些宗 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பைடு நூலகம்港的兴起
¡ 1857年11月,英文《孖剌报》出版的一份中 文副刊《香港船头货价纸》是香港第一份中 文商业报纸,由广东人黄胜、伍廷芳等编辑。
¡ 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香港新 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 1871年3月,开辟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 报》,每周六出,标榜不牟利、广见闻。刊 登新闻、评论等。1872年4月,停刊,改出 《香港华字日报》。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 至1941年才停刊。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 二、中文商业报纸相继出版 ¡ 鸦片战争后,香港最早出现中文商业报纸。
由于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这些报 纸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其办报模式、经验, 对后来的内地的中文商业报纸影响较大。 ¡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出现于1853年,即由 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出版的《遐迩 贯珍》月刊。是第一份刊载收费广告和最早 刊登新闻画的中文报刊。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 (二)《香港纪录报》:前身为《广州纪录报》, 1839年迁澳,1843年迁港,改本名,为怡和洋行所 办,至1849年转为英商史屈泉所有。产权几度变化, 1863年停刊。
2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
广州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各国消息》。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大陆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 《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
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
二、主要报刊
1、外文报刊 30余种英文报刊
代表:《字林西报》 其他外报:60年代出版了葡文、70年代出版了法文、 80年代出版了德文、90年代出版了日文报刊。 特征:大多数是商人创办的商业报刊,但在政治上都 站在其国家立场上,维护该国在华利益。
多语种外报在上海的出版,显示了中国近代报业 的半殖民地色彩。
文体多样,既有千字以上的长篇论说、几百字的短论和三言两语的杂 句,有故事、寓言、七言诗,也有书信和编者按。没有新闻专栏,只 在第二期登载过一篇题为《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文近代报刊上 的第一条消息。 雕版印刷、书册式;
米怜的办刊思想:注意研究和迎合读者。
考虑到东南亚华人多属下层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但关心祖国,因 而主张刊物内容要简短、通俗、生动。 传教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儒家语录,以增加亲近感和说服力,并采用 对话、讲故事的方式,以求更易于被读者接受,长篇文章则往往采 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体裁,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天文地理等介 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配有插图,生动易懂。
近代新教传教士更侧重于“藉文字来宣传基督教”。
除直接宣教外,更多地采用了译书、兴学、办报等间接传教的手段。 尽管这类活动的目的仍在于为宣传基督福音铺平道路,但正是通过 这些世俗性的活动,西方文化经传教士之手大量传入中国,对近代 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传教士从事的世俗性活动中,他们又尤其看重创办报刊。仅从19 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外人先后在华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 其中大部分是以教会或传教士个人的名义创办。
第二讲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
内僵外需 内部: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
阶段 经济——自然经济为主体 政治——君主专制集权 古代报纸——内容、形式僵化
外部:西方国家,殖民地扩张的需求
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具体发展
鸦片战争之前: 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居
人称“上海滩上的老太婆”。
上海中文宗教报纸 • 《万国公报》
前身为1868年创办的《中国教 会新报》,1874年改版,更名为 《万国公报》
主编:林乐知。
上海商业报纸 • 《上海新报》
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形式接 近现代日报
• 影响较大的有《申报》、《新 闻报》、 《字林沪报》 上海报坛 “申、沪、新”三报鼎立
鸦片战争后:外人来华办报的发展
上海 香港
香港报业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 《香港公报》 • 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刊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 《德臣报》,汉译为 《德臣西报》、《中 国邮报》
• 1845年2月创刊于香 港,是香港的第二份 报纸,也是香港发行 时间最长、影响力最 大的英文报纸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仅限上海一地 销售
《申报》之最 • 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
申报馆出版了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这便是 中文增刊的开始,同时也是最早的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 的报刊
• 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 最早出版的“号外”
• 最早使用电讯传递新闻
• 后美查时代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75000元购 买了申报所有的股权,成为唯一股东。自此 《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均由中国人进行掌控。
《申报》
1874年4月30日 创刊 1949年5月27日 终刊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共21页文档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
1874年4月30日 创刊 1949年5月27日 终刊
《申报》
“中国近现代史百科 全书”
《申报》
《申报》创刊
1872年4月30日,美查连 同他的英国友人怀特、普来 亚和约翰·瓦基洛三人一起筹 资开办的《申报》正式创刊。
报业竞争——《申报》VS 《上海新报》
内容 排版 材质 发行
《申报》
• 《孖剌报》
• 外国人在华的第一张英文日报
• 1881年创的《士蔑西报》与《德臣报》、 《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大报。
有影响的香港中文报刊
• 《遐迩贯珍》
•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 刊
《遐迩贯珍》
• 内容:时事新闻报道与评论;商业消息;介 绍文化知识;宣传宗教
• 政治:英殖民主义者立场,报道中国内政较 为客观公正。
• 消息,短讯,通讯,出现连续报道形式 • 最早增收广告费 • 最早铅字排版
上海报业
• 外文报纸 • 中文宗教报纸 • 商业报纸
上海外文报纸 • 《北华捷报》
上海第一份英文报纸
上海外文报纸 • 《字林西报》
前身为《北华捷报》1856年出 版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
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 外文报纸
陈蔼廷《香港华字日报》 性质:在《德臣报》体制下华人主编
的一张中文报纸,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国人 自办的报纸。
C 国人自办的中文报纸
• 性质: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 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 内容:神理、人道、国俗 • 形式:线装书式,雕版印刷
1812年12月停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 中国境内出版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 •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 • 创办人、主编:郭士立 • 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
• 以国际新闻为主言论用来宣扬中外 直接的差别
“清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 (1785—1850)
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澳门新闻报》 官办的情报汇集 目的:了解“夷情”与“夷务”的参
考 我国最早的译报 内部传抄,不公开发行,不属于严格
意义上的报纸
“师夷长技以自夷”
魏源 近代著名爱国者, 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先驱
B 刊发替华人说话的报刊文章
人称“上海滩上的老太婆”。
上海中文宗教报纸 • 《万国公报》
前身为1868年创办的《中国教 会新报》,1874年改版,更名为 《万国公报》
主编:林乐知。
上海商业报纸 • 《上海新报》
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形式接 近现代日报
• 影响较大的有《申报》、《新 闻报》、 《字林沪报》 上海报坛 “申、沪、新”三报鼎立
《东西洋 考》已经 走出了宗 教期刊的 倾向
首批中文报刊小结: 本质上是宗教性报刊,其创办人与伦敦布
道会有一定的关系,其基本内容是阐发教义与 宣传西方文化。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宗教色彩 日趋淡薄,政治经济色彩日益浓厚,新闻传播 性质日益凸显。
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具体发展
鸦片战争之前: 外国人在华创办的首批外文报刊
鸦片战争后:外人来华办报的发展
上海 香港
香港报业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 《香港公报》 • 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刊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 《德臣报》,汉译为 《德臣西报》、《中 国邮报》
• 1845年2月创刊于香 港,是香港的第二份 报纸,也是香港发行 时间最长、影响力最 大的英文报纸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中国新式报刊产生
第二讲
外国新闻事业传入 (外部传入) 民族报业的萌芽 (内部自创)
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
内僵外需 内部: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
阶段 经济——自然经济为主体 政治——君主专制集权 古代报纸——内容、形式僵化
外部:西方国家,殖民地扩张的需求
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具体发展
鸦片战争之前: 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居
中国近代民族办报的萌芽 • 早期办报思想的孕育
“坐视敌国怀窥视之志,外人操笔削之权” ——郑观应
“国之利器,不可假人。” ——陈炽
国人对外报的利用
主要体现在:A、官员与商人,从外报上收集情 报,了解政治、军事、商业的动向
B、在外报工作的华人,刊发“替 华人说话”的文章
c、创办华人主编的中文报纸。
民区由外国传教士创办
马礼逊
• 第一个到中国传教的基督教传教士 • 属于英国伦敦布道会 • 1807年抵达广州
澳门马礼逊教堂
米怜
• 属于英国伦敦布道会 • 1813年抵达,协助马礼逊传教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物 • 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仅限上海一地 销售
《申报》之最 • 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
申报馆出版了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这便是 中文增刊的开始,同时也是最早的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 的报刊
• 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 最早出版的“号外”
• 最早使用电讯传递新闻
• 后美查时代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75000元购 买了申报所有的股权,成为唯一股东。自此 《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均由中国人进行掌控。
1. 澳门创刊的《蜜蜂华报》 (葡文 ) 第一家在华的外文报纸,也是澳门的第 一份报纸
2. 广州创刊的《广州记录报》(英文) 在华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蜜蜂华报》
1822年9月 12日创刊
《广州记录报》
首批外文报刊小结: 作为外国侵略者的舆论工具,一般以提
供情报和新闻信息为主,就其业务而言, 采写编评个方面的水平都较高,达到了当 时出版近代报刊应具有的水准。
(从外资——民营)
• 史量才时代
《申报》发展成中国影 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创造 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 “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
• “虽七年来政潮澎湃”,《申报》的宗旨从未 改变”
• “誓守此志,办报一年,即实行此志一年也”。
“史氏之直,肇自 子鱼。子承其流, 奋笔不纡。”
——章太炎
《上海新报》
适合中国读者的口味 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广告,奠定 了中国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 重视社会新闻,反映民间疾苦
采用传统的中式书册式排版,并且一直 延续了下来
主编为外国人 主要为新闻,评论极少,带有宗教色彩 。
西式排版
使用传统土产连史纸,大幅削减了《申 使用进口白纸 报》的成本
设代销点,设置分销处、上门送报、沿 街叫卖,买报人可先取报,月底缴款, 剩余报纸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