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pptx

合集下载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二)教会中文报刊的发展与《万国公报》
1、《六合丛谈》——宗教内容 上升 • “扶持或教授科学的各种知 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 件愉快而且有益的事情。不 过,这并不是推进福音传播 的直接工具。而且对信仰坚 定、能力优异的传教士来说, 这并不是不可缺的东西。” • ——《六合丛谈:附 解题.索引》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与初步发展
一、近代报刊在华南沿海的出现 (一)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近代报刊是内容与形式都比中国古代报纸 都先进的新型报刊,是在鸦片战争前西方列 强图谋打开中国大门的过程中传入中国的。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阶段,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 欧美等国在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后,以英 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掀起了殖民扩张的新 热潮。
《万国公报》与林语堂: 林氏自云“童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 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 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

林语堂出生于漳州龙溪县坂仔村一个牧 师家庭中,幸运的他可以较早地透过住在 他家阁楼上外国牧师的福音开眼看世界, 还可以坐上村前西溪水中摇摇晃晃的小船, 穿过抚水夹岸而生的茂密竹林,到厦门鼓 浪屿上寻源书院,在这个古板的教会学校 度过他的中学时代。
2、其他英文报刊: 1831年《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 1833年《中国丛报》 1835年《广州周报》 等等…… 各家报纸都很注意刊载中国新闻与材料, 在对中国的态度上,都大肆嘲笑中国的落后、 国防的薄弱、官吏的昏庸,主张对华持强硬 态度,甚至公开鼓吹武力侵华。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此报发刊于中国境内,故我国言现代报纸 者,或推此为第一种。” ——戈共振
2、《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麦都思继承米怜的事 业,于1823年7月在巴达 维亚创办。 序文中说:“书名虽 改,而理仍旧矣。”编 辑版式与《察世俗》一 致,是继它之后的第二 份近代中文报刊。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PT实用课件(共32页)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PT实用课件(共32页)
7.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7
(三)其他海外中文报刊 1.麦都思与《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2.纪德与《天下新闻》
8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一、葡文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二、澳门出版的中、英文报刊 (一)《杂闻篇》 (二)《传教者与中国杂报》 (三)《广州杂志》
《蜜蜂华报》
9
三、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的出版
13
(三)麦都思与《各国消息》(1838.10)
宗教内容已经完全消失,主要刊登各国和广州新闻,以及航 运消息、物价行情等。
(四)早期中文期刊的特点
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创办人与伦敦布道会有一定关系, 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后来随着社会形势 的变化,这些报刊的宗教色彩渐趋淡薄,而政治、经济色彩日益 浓厚,特别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越来越重视。
(三)停刊
17
四、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 (一)孖剌报馆的《香港中外新报》 1.《香港船头货价纸》 2. 《香港中外新报》
现 藏 于 英 国 剑 桥 大 学 图 书 馆 的 《 香 港 中 外 新 闻 》
18
(二)德臣报馆的《香港新闻》、《中外新闻七日报》 和《香港华字日报》
(三)罗郎也与《近事编录》
期、式样与发行
出版周期:月刊 样式 发行:免费发送
5
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内容 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宗教。 伦理道德方面的说教。 科学知识,主要为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时事政治问题。 注意:新闻并未受到重视。
6
6.宣传特点 用基督教义附会儒学,也就是说用儒学著作中的语句来 表达基督教义。 在写作上大量使用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
着水手装的郭士立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ptx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ptx
《香港钞报》 《中国之友》 《香港纪录报》 《徳臣报》 《孖剌报》 (二)1近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
16
三、香港中文报刊的产生 (一)《遐迩贯珍》出版概况 (二)内容
以时政新闻为重点。 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介绍。 宗教宣传所占比重很小。 改进新闻报道业务。 商情、船期和广告。
宗教内容已经完全消失,主要刊登各国和广州新闻,以及航 运消息、物价行情等。
(四)早期中文期刊的特点
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创办人与伦敦布道会有一定关系, 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后来随着社会形势 的变化,这些报刊的宗教色彩渐趋淡薄,而政治、经济色彩日益 浓厚,特别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越来越重视。
22
二、中文宗教性报刊的出版
(一)《六合丛谈》 1.性质:综合性刊物 2.内容:
宗教宣传 天文地理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 新近的商业行情信息 中外时事新闻报道
23
(二)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 1.《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5日)
2.《万国公报》(1874年9月)
发生变化的历史原因 内容的改变: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 烈,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万国公报》 维新变法中的《万国公报》 停刊
7.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7
(三)其他海外中文报刊 1.麦都思与《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2.纪德与《天下新闻》
8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一、葡文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二、澳门出版的中、英文报刊 (一)《杂闻篇》 (二)《传教者与中国杂报》 (三)《广州杂志》
《蜜蜂华报》
9
裨治文
三、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的出版 (一)《广州纪录报》 (二)30年代广州外报的发展 《中国丛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二章中国新式报纸的产生1、怎样评价19世纪外报的作用和影响?答:从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性质来看,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活动的一部分。

他们所办的外文报刊,是直接为他们的侵略活动服务的信息、舆论工具;他们所办的中文报纸则旨在炫耀宣传,企图使中国西化、殖民地化。

影响:(1)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并是一批中国人受到了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3)在印刷技术和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循环日报》:于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创刊,是早期国人自创报刊最为出色的一份,由王韬与友人合伙创办并自任主笔。

它是一份综合性商业日报,主要登载商品行情、航运信息、广告、新闻、论说等。

成立初的论说大多是王韬执笔。

在论说中,王韬鼓吹向西方学习,变法自强这些论说颇有思想和学识,产生一定的影响。

《循环日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份以论说著称的报纸。

2、简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王韬: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端,在香港创办中国人自办成功最早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

撰写了大量政论文章,主张“中体西用”,鼓吹变法自强。

他的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来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报人影响极大。

他将部分政论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主要贡献:(1)鼓吹国人办报。

主张中国自行办报,在各省会城市办报,还要办西文报。

(2)重视报刊政论。

他认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因此应“博采舆评”。

(3)致力于改革文风。

他的文章采用浅显文言,议论时政,坦诚己见。

对后来报章体的形成与流行,起到了先导作用。

3、简述国人办报的主张。

对于报纸的基本功能的重要作用的认识:(1)“通达”是报纸的基本功能(2)报纸能够传播知识,广开民智。

(3)报纸应立言议政(4)报纸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5)报纸应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国家利益。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

郭士立《东西洋考》创刊意见书
尽管我们与他们有过长期的往还,可是他们却仍然自称是世 界上第一个民族,而把其他民族看成是蛮夷。这种盲目自负,严 重地影响了住在广州的外国居民的利益以及他们和中国人的交往。 这个月刊是为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 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 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和排外观念。刊物不必谈论政治,也不要 在任何方面使用粗鲁的语言去激怒他们。这里有一个较为巧妙的 表明我们并非蛮夷的途径,这就是编者采用摆事实的方法,让中 国确信,他们需要向我们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同样感到,编 者还应致力融合外国人和当地有影响人士之间的友谊,并希望这 种努力最终证明是成功的。(《中国丛报》1833年第2卷)
2,郭士立:直接参与鸦片战争的传教士。
1831、1832、1833《中国沿海三次航行 记》。支持鸦片贸易和战争。1830年代 后期英国国内讨论是否发动对华战争的 “夷”字翻译问题。在鸦片战争中担任 翻译。参与《南京条约》谈判和签订全 过程。
《新闻纸略论》
在西方各国有最奇之事,乃系新闻纸篇也。此样书纸乃先三百 年初出于义打里亚国,因每张的价是小铜钱一文,小钱一文西方语 说加西打,故以新闻纸名为加西打,即因此意也。后各国照样成此 篇纸,致今则到处都有之,甚多也。惟初系官府自出示之,而国内 所有不吉等事不肯引入之,后则各国人人自可告官而能得准印新闻 纸,但间有要先送官看各张所载何意,不准理论百官之政事,又有 的不须如此,各可随自意论诸事,但不犯律法之事也。其新闻纸有 每日出一次的,有二日出一次的,有七日出二次的,亦有七日或半 月或一月出一次不等的,最多者乃每日出一次的,其次则每七日出 一次的也。其每月一次出者,亦有非记新闻之事,乃论博学之文。 于道光七年,在英吉利国核计有此书篇,共四百八十多种,在米利 坚国有八百余种,在法兰西国有四百九十种也。此三国为至多,而 其理论各事更为随意,于例无禁,然别国亦不少也。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人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开拓市场,追求更大的利润,它对外进行疯狂的侵略和掠夺,非洲、西亚、中亚、南亚甚至中国近邻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先后沦为它的殖民地。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对它、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中国大门紧闭,不能进来。

当时的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于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为此,英国曾多次提出要清政府放宽限制,扩大贸易,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为了强占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早在1795年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成立不久就筹划到中国传教,随着对中国鸦片走私贸易的扩大,进人19世纪,去中国的实际行动就提上了日程。

1807年伦敦布道会派遣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来华。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782~1834)祖籍苏格兰,1803年人神学院学习,随即成为伦敦布道会的教徒。

1804年要求来华传教,经过三年准备,1807年春搭乘美国商船三叉戟号到了广州。

他先在广州后在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还冒险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

但由于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马礼逊的宗教活动进展不大。

1813年应马礼逊请求,伦敦布道会又增派一名传教土米怜(WilliamMime 1785?1822)来华协助工作。

1814年米怜考察南洋群岛并向华人聚居区传教,受到当地官员的礼遇。

回来后,他与马礼逊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清王朝又禁止传教,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不如用中国统一的文字在海外华侨中进行书面宣传,然后再向中国内地渗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owerPoint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owerPoint
18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1785- 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工作。1815年,米怜 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 甲,建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 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一些宗 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署名博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东西洋 考每月统记传》 (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 该刊虽为宗教性报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
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见。它以介绍西 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 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 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它每期都刊 载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也有本地新闻。 (内容 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组成)。
爱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 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该报为中文月刊, 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 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 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 章;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还刊载天文地 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了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 “告贴”(告示广告)。第2期登载过一篇题为 《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 条消息。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创造了 “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体载多样。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三) 《德臣报》,汉译为《德臣西报》、 《中国邮报》。1845年2月创刊于香港, 1974年停刊,为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 英文报纸,创办人和主笔为英出版商肖德锐。 曾资助容闳、黄宽、黄胜等三名学生留美。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共106页文档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共106页文档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owerPoint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PowerPoint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 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 布道会的马礼逊。1807年到达广州。
¡ 18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1785- 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工作。1815年,米怜 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 甲,建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 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一些宗 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பைடு நூலகம்港的兴起
¡ 1857年11月,英文《孖剌报》出版的一份中 文副刊《香港船头货价纸》是香港第一份中 文商业报纸,由广东人黄胜、伍廷芳等编辑。
¡ 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香港新 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 1871年3月,开辟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 报》,每周六出,标榜不牟利、广见闻。刊 登新闻、评论等。1872年4月,停刊,改出 《香港华字日报》。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 至1941年才停刊。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第二节 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 二、中文商业报纸相继出版 ¡ 鸦片战争后,香港最早出现中文商业报纸。
由于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这些报 纸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其办报模式、经验, 对后来的内地的中文商业报纸影响较大。 ¡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出现于1853年,即由 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出版的《遐迩 贯珍》月刊。是第一份刊载收费广告和最早 刊登新闻画的中文报刊。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 展PowerPoint
¡ (二)《香港纪录报》:前身为《广州纪录报》, 1839年迁澳,1843年迁港,改本名,为怡和洋行所 办,至1849年转为英商史屈泉所有。产权几度变化, 1863年停刊。

2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

2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广州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各国消息》。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大陆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 《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
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
二、主要报刊
1、外文报刊 30余种英文报刊
代表:《字林西报》 其他外报:60年代出版了葡文、70年代出版了法文、 80年代出版了德文、90年代出版了日文报刊。 特征:大多数是商人创办的商业报刊,但在政治上都 站在其国家立场上,维护该国在华利益。
多语种外报在上海的出版,显示了中国近代报业 的半殖民地色彩。
文体多样,既有千字以上的长篇论说、几百字的短论和三言两语的杂 句,有故事、寓言、七言诗,也有书信和编者按。没有新闻专栏,只 在第二期登载过一篇题为《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文近代报刊上 的第一条消息。 雕版印刷、书册式;
米怜的办刊思想:注意研究和迎合读者。
考虑到东南亚华人多属下层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但关心祖国,因 而主张刊物内容要简短、通俗、生动。 传教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儒家语录,以增加亲近感和说服力,并采用 对话、讲故事的方式,以求更易于被读者接受,长篇文章则往往采 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体裁,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天文地理等介 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配有插图,生动易懂。
近代新教传教士更侧重于“藉文字来宣传基督教”。
除直接宣教外,更多地采用了译书、兴学、办报等间接传教的手段。 尽管这类活动的目的仍在于为宣传基督福音铺平道路,但正是通过 这些世俗性的活动,西方文化经传教士之手大量传入中国,对近代 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传教士从事的世俗性活动中,他们又尤其看重创办报刊。仅从19 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外人先后在华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 其中大部分是以教会或传教士个人的名义创办。

第二讲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第二讲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外国新闻事业传入 (外部传入) 民族报业的萌芽 (内部自创)
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
内僵外需 内部: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
阶段 经济——自然经济为主体 政治——君主专制集权 古代报纸——内容、形式僵化
外部:西方国家,殖民地扩张的需求
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具体发展
鸦片战争之前: 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居
人称“上海滩上的老太婆”。
上海中文宗教报纸 • 《万国公报》
前身为1868年创办的《中国教 会新报》,1874年改版,更名为 《万国公报》
主编:林乐知。
上海商业报纸 • 《上海新报》
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形式接 近现代日报
• 影响较大的有《申报》、《新 闻报》、 《字林沪报》 上海报坛 “申、沪、新”三报鼎立
鸦片战争后:外人来华办报的发展
上海 香港
香港报业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 《香港公报》 • 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刊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 《德臣报》,汉译为 《德臣西报》、《中 国邮报》
• 1845年2月创刊于香 港,是香港的第二份 报纸,也是香港发行 时间最长、影响力最 大的英文报纸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仅限上海一地 销售
《申报》之最 • 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
申报馆出版了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这便是 中文增刊的开始,同时也是最早的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 的报刊
• 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 最早出版的“号外”
• 最早使用电讯传递新闻
• 后美查时代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75000元购 买了申报所有的股权,成为唯一股东。自此 《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均由中国人进行掌控。
《申报》
1874年4月30日 创刊 1949年5月27日 终刊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共21页文档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共21页文档
55、 为 源自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
1874年4月30日 创刊 1949年5月27日 终刊
《申报》
“中国近现代史百科 全书”
《申报》
《申报》创刊
1872年4月30日,美查连 同他的英国友人怀特、普来 亚和约翰·瓦基洛三人一起筹 资开办的《申报》正式创刊。
报业竞争——《申报》VS 《上海新报》
内容 排版 材质 发行
《申报》
• 《孖剌报》
• 外国人在华的第一张英文日报
• 1881年创的《士蔑西报》与《德臣报》、 《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大报。
有影响的香港中文报刊
• 《遐迩贯珍》
•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 刊
《遐迩贯珍》
• 内容:时事新闻报道与评论;商业消息;介 绍文化知识;宣传宗教
• 政治:英殖民主义者立场,报道中国内政较 为客观公正。
• 消息,短讯,通讯,出现连续报道形式 • 最早增收广告费 • 最早铅字排版
上海报业
• 外文报纸 • 中文宗教报纸 • 商业报纸
上海外文报纸 • 《北华捷报》
上海第一份英文报纸
上海外文报纸 • 《字林西报》
前身为《北华捷报》1856年出 版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
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 外文报纸
陈蔼廷《香港华字日报》 性质:在《德臣报》体制下华人主编
的一张中文报纸,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国人 自办的报纸。
C 国人自办的中文报纸
• 性质: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 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 内容:神理、人道、国俗 • 形式:线装书式,雕版印刷
1812年12月停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 中国境内出版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 •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 • 创办人、主编:郭士立 • 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
• 以国际新闻为主言论用来宣扬中外 直接的差别
“清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 (1785—1850)
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澳门新闻报》 官办的情报汇集 目的:了解“夷情”与“夷务”的参
考 我国最早的译报 内部传抄,不公开发行,不属于严格
意义上的报纸
“师夷长技以自夷”
魏源 近代著名爱国者, 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先驱
B 刊发替华人说话的报刊文章
人称“上海滩上的老太婆”。
上海中文宗教报纸 • 《万国公报》
前身为1868年创办的《中国教 会新报》,1874年改版,更名为 《万国公报》
主编:林乐知。
上海商业报纸 • 《上海新报》
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形式接 近现代日报
• 影响较大的有《申报》、《新 闻报》、 《字林沪报》 上海报坛 “申、沪、新”三报鼎立
《东西洋 考》已经 走出了宗 教期刊的 倾向
首批中文报刊小结: 本质上是宗教性报刊,其创办人与伦敦布
道会有一定的关系,其基本内容是阐发教义与 宣传西方文化。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宗教色彩 日趋淡薄,政治经济色彩日益浓厚,新闻传播 性质日益凸显。
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具体发展
鸦片战争之前: 外国人在华创办的首批外文报刊
鸦片战争后:外人来华办报的发展
上海 香港
香港报业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 《香港公报》 • 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刊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 《德臣报》,汉译为 《德臣西报》、《中 国邮报》
• 1845年2月创刊于香 港,是香港的第二份 报纸,也是香港发行 时间最长、影响力最 大的英文报纸
有影响的香港外文报刊
中国新式报刊产生
第二讲
外国新闻事业传入 (外部传入) 民族报业的萌芽 (内部自创)
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
内僵外需 内部: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
阶段 经济——自然经济为主体 政治——君主专制集权 古代报纸——内容、形式僵化
外部:西方国家,殖民地扩张的需求
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具体发展
鸦片战争之前: 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居
中国近代民族办报的萌芽 • 早期办报思想的孕育
“坐视敌国怀窥视之志,外人操笔削之权” ——郑观应
“国之利器,不可假人。” ——陈炽
国人对外报的利用
主要体现在:A、官员与商人,从外报上收集情 报,了解政治、军事、商业的动向
B、在外报工作的华人,刊发“替 华人说话”的文章
c、创办华人主编的中文报纸。
民区由外国传教士创办
马礼逊
• 第一个到中国传教的基督教传教士 • 属于英国伦敦布道会 • 1807年抵达广州
澳门马礼逊教堂
米怜
• 属于英国伦敦布道会 • 1813年抵达,协助马礼逊传教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物 • 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仅限上海一地 销售
《申报》之最 • 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
申报馆出版了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这便是 中文增刊的开始,同时也是最早的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 的报刊
• 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 最早出版的“号外”
• 最早使用电讯传递新闻
• 后美查时代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75000元购 买了申报所有的股权,成为唯一股东。自此 《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均由中国人进行掌控。
1. 澳门创刊的《蜜蜂华报》 (葡文 ) 第一家在华的外文报纸,也是澳门的第 一份报纸
2. 广州创刊的《广州记录报》(英文) 在华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蜜蜂华报》
1822年9月 12日创刊
《广州记录报》
首批外文报刊小结: 作为外国侵略者的舆论工具,一般以提
供情报和新闻信息为主,就其业务而言, 采写编评个方面的水平都较高,达到了当 时出版近代报刊应具有的水准。
(从外资——民营)
• 史量才时代
《申报》发展成中国影 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创造 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 “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
• “虽七年来政潮澎湃”,《申报》的宗旨从未 改变”
• “誓守此志,办报一年,即实行此志一年也”。
“史氏之直,肇自 子鱼。子承其流, 奋笔不纡。”
——章太炎
《上海新报》
适合中国读者的口味 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广告,奠定 了中国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 重视社会新闻,反映民间疾苦
采用传统的中式书册式排版,并且一直 延续了下来
主编为外国人 主要为新闻,评论极少,带有宗教色彩 。
西式排版
使用传统土产连史纸,大幅削减了《申 使用进口白纸 报》的成本
设代销点,设置分销处、上门送报、沿 街叫卖,买报人可先取报,月底缴款, 剩余报纸退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