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年度总结(3篇)
一、概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近年来,我国菌痢发病率持续波动,尤其在夏秋季,疫情较为严重。
为了更好地掌握菌痢的流行趋势、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本文对2021年度菌痢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二、流行概况1. 发病率:2021年度,我国菌痢报告病例数约为XX万例,较去年同期上升XX%。
其中,急性菌痢病例占XX%,中毒型菌痢病例占XX%,慢性菌痢病例占XX%。
2. 地区分布:菌痢病例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份。
北方地区病例相对较少。
3. 季节分布:菌痢发病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约占全年病例的80%。
三、传播途径1. 传染源:菌痢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
急性菌痢患者粪便中含有大量痢疾杆菌,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2. 传播途径:菌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粪-口途径: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等间接传播;(2)空气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传播;(3)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如家庭内部传播。
四、防控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菌痢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 严格食品卫生: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3. 病例监测: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患者。
4. 药物治疗:针对菌痢,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等。
5. 疫苗接种:推广菌痢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2021年度,我国菌痢发病率有所上升,但通过加强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菌痢防治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具体措施如下:1.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菌痢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3. 完善病例监测体系,提高病例报告质量。
4. 加强药品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5. 推进菌痢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总之,菌痢防控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调查分析
6 临床表 现 : 数 病 例 为 轻 型 , 病 急 , 腹 . 多 起 有
附表 20 年 北 票 市 冠 山街 二 工 村 12例 腹 泻 流 行 病 学 个 案 调 查 结 果 一 览 表 01 7
9 .实验 室检 验 : 质 检验 , 水 4月 1 t 6 E在二 次 加
溢 , 中旬 该 地 区转 暖 、 冻 , 沟 中 的 污水 有 与 3月 解 地 上 水 管接 触 的 机 会 , 成 饮 用 水 污 染 , 造 3月 下 旬 病 例开 始增 加 , 与这 一 事 实相 符 。 32 1号 、 0 号 、 0 .0 2 2 2 3号 楼 共 用 一 根 上 水 管 供 水 , 病 例 分 布 的集 中区域 一 致 。 与
污 染 相对 较 轻 , 应 的病 例数 较 少 。 相 5 4月 1 日在 二 次 加 压 供 水 处 , 质 检 测 细 . 6 水
上 述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和 实 验 室 检 验 结 果 支 持 本
次暴 发 为饮 用 水污 染 引起 的细 菌 性痢 疾 暴发 。 1 病 原学结 果提示 , 次暴发 是 由志贺 氏 2 . 本 型 和鲍 氏 4型痢 疾 杆 菌 引起 的 。 多 数病 例 的 临 床 表现、 实验 室 检查 和潜 伏期 较 短 的特 点也 与 痢疾 相
压供 水 处 , 测 细 菌 总 数 为 2 0个 / 、 肠 菌 群 总 检 3 L大
数 为 10个/ , 梢水 未 检 出余 氯 。 1 L末
分离 l 便标 本 , 检 出痢 疾 杆 菌 5株 , 中 0份 共 其
鲍 氏 4型 4株 , 贺 氏 2型 1 。 志 株 讨 论
4 间 断 供 水 , 负 压 吸 入后 , 染 了周 围 的 供 . 经 污 水 系统 , 由于 稀 释作 用 , 但 细菌 浓 度 降 低 , 其它 各 楼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病例摘要]女性,5岁半,发热伴腹泻一天,2小时前发作惊厥一次一天前开始发热39℃,微感咽痛,不咳嗽,无吐泻,查WBC19.3?109/L,认为上感,静滴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等,体温不退,发病20小时左右开始腹泻,约20-3 0分钟一次大便,量少,黄色粘液便,有脓血,呕吐1次胃内容物。
查大便常规,见白细胞10-15/高倍,红细胞0-1/高倍,口服头孢拉啶、庆大霉素及补液盐,服药后病情无好转。
入院前2小时突然惊厥一次,表现为双目上翻,四肢强直、抖动,口周青紫、意识丧失,持续15分钟左右,经针刺人中,肌注鲁米那钠(量不详)缓解,止抽后一直昏迷,医务室已给了5%糖盐500ml、庆大霉素8万U, 5%碳酸氢钠40ml,转入院。
入院时,碳酸氢钠尚未滴完,抽搐前尿量不少,抽搐后未见排尿。
发病前无不洁饮食史,既往无高热惊厥史。
查体:T38℃,P160次/分,R22次/分,Bp80/50mmHg,体重18kg.急性病容,面色略灰,昏睡,神志不清,压眶有反应,不能应答。
口腔粘膜光滑,咽微充血,四肢末端发凉、发绀。
心率160次/分,律齐,心音尚有力,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
膝腱、跟腱反射未引出,颈无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双巴氏征(+)。
化验:血Hb:109g/L, WBC:23.4×109/L,中性杆状8%,中性分叶70 %,淋巴22%,plt:110×109/L,便常规:黄色粘液便,WBC:30-40/高倍,RBC:3-8/高倍[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混合型)(二)诊断依据1.起病急,高热,起病20小时才出现腹泻、脓血便2.惊厥一次,抽搐后一直昏睡,神志不清,深浅反射未引出,双巴氏征(+),肢端凉,发绀,心率快,血压低(休克型表现)3.大便常规WBC30-40/HP,血WBC增高伴核左移二、鉴别诊断(5分)1.急性坏死性肠炎2.其他腹泻:小儿肠炎,阿米巴痢疾,肠套叠3.高热惊厥三、进一步检查(4分)1.血生化:电解质、CO2-CP、Ca2+2.大便培养+药敏试验四、治疗原则(3分)1.病原治疗:抗生素2.抗休克治疗:液疗,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3.降颅压治疗,甘露醇4.糖皮质激素应用5.对症治疗:降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消化系统疾病—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疗
(三)慢性菌痢的治疗
1.去除诱因 2.抗生素的应用 3.局部灌肠疗法 4.肠道紊乱的处理 5.肠道菌群失调的处理
七、预 防
1.管理传染源
早期发现患者和带菌者,早期隔离,直至粪便培养隔日 一次,连续 2~3 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对于托幼、饮食 行业、供水等单位人员,定期进行查体、作粪便培养等, 以便及时发现带菌者。对于慢性菌痢带菌者,应调离工作 岗位,彻底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 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 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
(二)流行病学
•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有无良 好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 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
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重复感染或再感 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细菌性痢疾
一、概述
(一)概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指由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 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直肠及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 要病变。
主要表现: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 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二)流行病学
➢ 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典型 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3-6天后可自愈,少数可转为慢性。
3.中毒型:
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
主要临床表现; 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时无腹痛及腹泻等症状,可于
数小时后方出现痢疾样大便。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表现为感染性休克。主要表现为皮肤花斑,四 肢厥冷,脉搏细速及口唇青紫,血压明显下降或测 不出,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少尿或无尿。
急性细菌性痢疾82例临床分析
例 ( - %) 与 菌 痢 患 者 密 切 接 触 史 , 例 ( . %) 因不 明 。 73 有 2 1 12 原 2
13临床 表 现 .
7 。 中毒 型菌痢转 IU抢救治疗 , d③ C 选用上述 中的一种抗生素静
脉 滴 注 , 切 观 察 生 命 征 , 吸 氧 、 用 肾上 腺 皮 质 激 素 急 性 菌 痢 予 迅 速 扩 充 血 容 量 纠 正 酸 中毒 、 休 改
11一般 资料 .
全 部 病 例 均 符 合 《 染 病 学 高 级 教 程 》 性 菌 痢 的 临 床 诊 传 急
断 , 排 除 霍 乱 、 并 急性 阿 米 巴痢 疾 、 染 性 腹 泻 、 物 中 毒 、 性 感 食 急 肠 套 叠 、 性 出血 性 坏 死性 小 肠 炎 、 急 消化 道 恶 性 肿 瘤 等 引 起 腹 泻
患 者 发病 时 间 在 每 年 5 9月 , 中 5月 4例 (. %)6月 1 - 其 48 8 , O 例 (22 %)7月 2 1. 0 , 7例 (29 % )8月 3 3. 3 , 4例 ( 1 6 )9月 7例 4. % , 4 (.3 )在 发 病 前 7 内 ,5例 ( 1 6 ) 进 食 不 洁 食 物 史 , 85 % ; d 7 9. % 有 4 6
(. %) 无效 3例 (. %) 61 O ; 36 6 中毒 型 菌 痢 , 于 脑 疝 和 呼 吸 衰 竭 。 结 论 急 性 菌 痢 及 时 诊 治 , 效 良好 , 中毒 型 菌 痢 病 情 危 死 疗 但
急, 亡率高。 死
【 键 词】 茵 性 痢 疾 ; 关 细 急性 ; 床 分 析 临
【精编】细菌性痢疾定稿
加强细菌性痢疾的疫苗研究, 开发针对不同菌型和血清型的 有效疫苗,提高预防和控制效 果。
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细菌性痢疾等全球性 公共卫生问题,促进相关研究 的进展和成果的共享。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对志贺菌感染的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反 应包括肠道上皮屏障、吞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等;特异性免疫反应则涉及抗体和T淋巴细胞 的参与。
病理变化
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肠道炎症、黏膜溃疡和出血等。这些变化导致肠道功能受 损,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排粘液脓血便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或 粪便涂片检查发现白细胞 和红细胞。
流行病学史
与细菌性痢疾患者或带菌 者接触史。
鉴别诊断
阿米巴痢疾
粪便呈果酱样,有腥臭, 镜检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
伪膜性肠炎
粪便呈水样,伴有腹痛、 发热等症状,镜检可发现 大量白细胞和纤维素。
症状与体征
症状
腹痛、腹泻、脓血便、发热、恶心、 呕吐、脱水等。
体征
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等 。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 染源。
传播途径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食 物、水、接触等均可传
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 老年人、身体虚弱者更
容易感染。
季节性
多发生在夏秋季,与气 候、饮食习惯等有关。
病例二:慢性细菌性痢疾
总结词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营养不良、贫血
假膜性炎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
假膜性炎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女性,36岁,腹痛、腹泻,最初为稀便,以后为粘液脓血便,偶见片状灰白色膜状物排出。
病人有里急后重感。
分析题:
1、病人患的是什么病?
2、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有无联系?
3、病人大便内为何出现灰白色膜状物?
参考答案:
1、病人患的是细菌性痢疾。
2、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联系是:病变初期是急性卡他性炎,临床表现为稀便。
以后是纤维素性炎,临床表现为粘液脓血便。
由于炎症刺激直肠壁内的神经末梢及肛门扩约肌,导致病人出现里急后重感。
3、大便内的灰白色膜状物为伪膜。
伪膜性炎是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
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
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第三章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称志贺菌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急后重和粘液脓⾎便,可伴有发热及全⾝毒⾎症症状。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着。
病原学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兰阴性的⽆鞭⽑杆菌。
流⾏病学(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途径传播。
(3)易感性:⼈群普遍易感。
(4)流⾏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2天。
(⼀)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热,伴头痛、乏⼒、⾷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先为稀⽔样便,1-2天后转为脓⾎便,每⽇10-20次或以上,⾥急后重明显。
常伴肠鸣⾳亢进,左下腹压痛。
急性菌痢⾃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恢复。
2.轻型(⾮典型):⽆明显发热。
急性腹泻,每⽇⼤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脓⾎。
病程3-7天⽽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童多见。
起病急骤,突然⾼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缺如。
(⼆)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般检查1.⾎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例增⾼。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便。
镜检可见⽩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清学检查(三)病原学检查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技术(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六)结肠镜+活检: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培养,可提⾼检出率。
诊断要点1.发病多在夏秋季,有不洁饮⾷史或与菌痢病⼈接触史。
2.临床表现急性期为发热、腹痛、腹泻、⾥急后重及粘液脓⾎便,左下腹有明显压痛。
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
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第三章病例分析——细菌性痢疾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着。
病原学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2天。
(一)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脓血便,每日10-20次或以上,里急后重明显。
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自行恢复。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
急性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
病程3-7天而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至缺如。
(二)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1.血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
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三)病原学检查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六)结肠镜+活检: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培养,可提高检出率。
诊断要点1.发病多在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临床技能考试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列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案纸上。
1分
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列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案纸上
临床技能考试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
试题编号:7(2015年)
病历摘要
女性,19岁。发热伴腹痛、腹泻2天。
患者2天前中午在外就餐,当天晚上8点出现发热,体温39℃~40℃,伴畏寒、寒战、全身不适,同时出现腹痛,呈阵发性,位于下腹和脐周。大便共10次,开始为稀便带黏液,量较多,后为脓血便,量少,伴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无恶心、呕吐,自服黄连素3片/次,共服用2次,无好转。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下降,睡眠差,小便量少。既往体健,否认类似疾病发作史,否认慢性消化道疾病史。
时间:15分钟
评分标准
总分22分
一、初步诊断
3分
1、急性细菌性痢疾
3分
二、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错误,诊断依据不得分)
5分
1、急性发热、腹痛、腹泻伴有明显的里急后重,大便为黏液脓血便。有在外就餐史。
2分
2、急性热病容,高热,眼窝内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粪便镜检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
2分
三、鉴别诊断
4分
1、其他感染性腹泻
1.5分
2、食物中毒
1.5分
3、急性阿米巴痢疾
1分
四、进一步检查
一起幼儿园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分析
一起幼儿园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分析2006年9月13日上午11时,苍南县春秋幼儿园晨检发现3~4例幼儿出现发热、腹泻症状。
9月14日经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样检验,22份患儿粪便标本中有18份检出志贺菌(宋内氏),证实是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
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个案调查: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格,对每1例暴露者进行逐项登记。
1.2 实验室检查:对每个调查对象采集肛拭样、粪便、呕吐物作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同时对腹泻患儿可疑污染环境及可疑污染食品采样作细菌学检查。
1.3 诊断标准:根据GB16002-1995《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2 结果2.1 基本概况:2006年9月11~17日,苍南县春秋幼儿园菌痢爆发,该幼儿园为所有幼儿(全托幼儿和半托幼儿)和为教职员工每日提供中餐和点心,共暴露人口406人(其中包括教职员工30人),发病120例,罹患率为29.6%,带菌者10例,感染率为32%,培养分离出志贺菌86例(有症状者76例,带菌者10例),另外临床诊断病例44例,共计130例。
该幼儿园使用自来水和备有蓄水桶箱,在水压低时会启用二次供水,每个教室内设有饮水机(内加冷开水)供师生使用。
疫情发生后,幼儿园的食品已全部清理,无法进行采样检验。
2.2 流行病学特征2.2.1 时间分布:发病最早为9月11日,最晚为9月17日,平均潜伏期为1.32天,发病从9月13日0时开始增多,到9月14日17时59分共发病106例,占88.33%。
见图1。
2.2.2 人群分布:男66例,女64例,年龄4~55岁;120例患者中托幼儿童116例,教职员工4例;10例带菌者中托幼儿童2例,教职员工8例。
患者否认有饮生水史。
见表1。
2.3 临床特征:120例患者起病急,多数以高热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腹泻多者日达30余次,以3~10次居多,占70.8%,腹泻多数呈黄色水样,部分患儿有里急后重表现,呕吐物主要为胃内容物。
细菌性痢疾
此型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并发症
志贺菌败血症 关节炎 小儿脑型中毒型菌痢,可发生耳聋、失语和
肢体瘫痪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确诊有赖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 应在用抗菌药物前采样,标本必须新鲜及取粪便
脓血部分及时送检 血常规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可轻至中度增高,多在10~
20×109/L,中性粒细胞亦增高 慢性期:白细胞多无明显增高,可有贫血
发病机制
毒素
外毒素
肠粘膜细胞坏死→水泻,神经症状
内毒素
机体产生异常强烈 反应或免疫介导
小血管痉挛,损伤血管壁 →微循环障碍
昏迷、抽搐、 呼吸衰竭
脑水肿、 脑疝
感染型休克,重 要脏器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志贺菌属比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有较大的耐 酸能力。
其致病性有下述特点:
➢ 具有不光滑型O抗原的志贺菌属才有致病性,O抗 原与细菌粘附性有关。
细菌性痢疾:概述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又称志贺菌病, 简称菌痢
是由志贺菌属shigella(Bacillus dysentery)引起 的常见肠道传染病-污染的食品、水、手等感染
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 出性炎症改变
其病理特点是浅表性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特征是肠道的痢疾三联证.
度疲劳,感染小量细菌即发病
细菌侵入后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 中繁殖→肠黏膜炎症反应和固有层小血 管循环障碍→肠黏膜出现炎症、坏死和 溃疡→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 消化道 免疫力↓暴饮暴食
大部分被杀灭
极少侵入粘膜 下层和血流
罕有败血症
侵袭结肠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
炎症、坏死和溃疡 腹痛、腹泻 和脓血便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病例分享
合理用药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 病原菌的特点及患儿的 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 素,避免经验性用药和
滥用抗生素。
预防为主
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家 长和儿童的卫生意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喝开水、吃 熟食等,以降低感染风
险。
个案跟踪与随访
对于治愈的患儿,应进 行跟踪随访,观察病情 变化,预防复发和并发 症的发生。同时,积累 更多的临床经验,不断
目的和意义
• 通过分享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病例,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和了解,进一步掌握其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 措施,从而为保障儿童健康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通过病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应对能力。
病例选择背景
• 本次分享的病例来自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该患 儿在就诊前已出现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多日,经过一系列检查 和诊断,最终被确诊为细菌性痢疾。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 们将详细介绍患儿的症状、检查过程、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 ,并分析讨论该病例的诊疗过程和经验教训。
03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包括 发热、腹痛、腹泻等,医生首先 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
判断。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显微 镜检查,寻找细菌性痢疾的特征性 病原菌,以便确诊。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患者的接触史、饮食史等,有 助于医生判断病例是否与细菌性痢 疾有关。
02
病例描述
患者基本信息
01
年龄:3岁
02
性别:男
03
居住环境:城市
04
既往病史:无重大疾病史
主诉与症状
• 主诉:发热、腹泻、脓血便3天。
临床医师考试病例分析—尿路感染—细菌性痢疾—心力衰竭—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
第三章病例分析——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一)概念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生长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反应。
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肾移植和尿路畸形者。
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临床可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95%为上行感染,多发生于尿道插管、尿路器械检查及性生活后,全身抵抗力低下及尿流不畅者更易发生。
此外,还有血行感染、直接感染和淋巴道感染途径。
(二)临床表现1.膀胱炎女性多发,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下腹部疼痛。
尿液常混浊、恶臭;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
全身症状不明显。
体检可能只有耻骨上区域压痛。
2.尿道炎发病较急,尿道口粘膜红肿、发痒或刺痛。
尿道排出多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继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女性患者症状较轻。
3.急性肾盂肾炎①发热:急性肾盂肾炎发病急骤,可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上升至39℃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②腰痛:患侧或双侧腰痛,多呈胀痛。
肋脊角有明显的压痛和叩击痛;③膀胱刺激症状:由下尿路感染上行所致的急性肾盂肾炎,先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以后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
4.慢性肾盂肾炎50%的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
表现为慢性腰部酸痛不适、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可伴有乏力、低热、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
5.无症状性菌尿不同日的2次以上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均≥l05 cfu/ml,且为同一菌种;但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称之为无症状性菌尿。
(三)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尿常规外观可浑浊伴腐败味;肉眼和/或镜下血尿;尿白细胞增多(新鲜清洁中段尿沉渣>5/Hp);可见白细胞管型和/或上皮细胞管型;亚硝酸还原试验阳性。
2.细菌学检查1)细菌定性检查新鲜中段非离心尿革兰染色后油镜观察,>1个菌/视野。
2)细菌定量检查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5/ml;耻骨上膀胱穿刺的尿标本出现任何程度的菌尿;导管获得的尿标本细菌含量≥102/ml。
最新:【医药健康】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 bacillarg dysentery-文档资料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志贺氏菌感染的表现一般较重,宋内菌引起者较轻,福氏菌感染介于二者之间,但易转变为慢性。 临床上常分为 急性:普通型,轻型和中毒性(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慢性: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和慢性隐匿型。
Hale Waihona Puke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 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20次,呈脓血便,量少,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一般1~2周内逐渐恢复或转为慢性。
二、流行病学
3.人群易感性 无论男女老幼,对本病普遍易感。患病后仅产生短暂、不稳定的群和型免疫力,易重复感染或复发。 4.流行特征 温带亚热带国家,尤其是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病。
发病:取决于细菌数量、致病力(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和人体抵抗力 数量:100-200 致病力:对肠粘膜细胞的吸附和侵袭能力 抵抗力:胃酸,正常肠道菌群的拮抗作用,肠粘膜产生的分泌型IgA,对痢疾杆菌有重要排斥作用。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3.对症治疗:发热、腹痛、呕吐 4.保护肠粘膜:思密达、果胶铋等 5.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制剂等
八、治疗
(二)慢性菌痢的治疗 需长期、系统治疗。应尽可能地多次进行大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必要时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作为选用药物及衡量疗效的参考。
八、治疗
八、治疗
(三)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2.高热和惊厥的治疗:安乃近及物理降温,无效或伴躁动不安、反复惊厥或惊跳者,可给予亚冬眠疗法,以氯丙嗪与异丙嗪各1~2mg/kg肌注,必要时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延长至2~6小时注射一次,一般5~7次即可撤除,尽快使体温保持在37℃左右。冬眠灵具有安定中枢神经系统和降温的作用,可降低组织耗氧量,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可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扩张,从而改善微循环和增进脏器的血流灌注。还可给地西泮(安定)、水合氯醛或巴比妥钠。
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治分析
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治分析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我科收治52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治疗43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无效0例。
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不仅疗效好,而且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1],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属于我国严格管理传染病(乙类)。
菌痢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及溃疡为主要病理改变,典型临床症状:发热、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2]。
病情进一步进展,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中毒性脑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中毒性痢疾,甚至危及生命。
我科于2014年2~2015年12月收治52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5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22~67岁,平均44.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传染病学》急性菌痢的诊断标准[3]。
1.2治疗方法控制饮食,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解痉及微生态疗法。
左氧氟沙星0.2g/次,2次/日,静脉滴注。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2g/次,2次/日,静脉滴注,两组均5-7天为1个疗程。
中毒性菌痢,迅速降温,积极控制惊厥,尽量使用解除微血管痉挛药(654-2),同时快速补充碱性液及等张含钠液,待循环改善后继续补液,保持血管紧张度,直至休克症状消失。
如治疗中出现呼衰症状,应及时采用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措施,必要时使用机械辅助呼吸。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便质正常、体温及便常规化验正常,大便次数少于3次/d,便培养转阴;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便性质未完全恢复正常,大便次数较多;无效:体征和症状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4]。
2 结果52例患者经过治疗,其中43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总有效率100%,并发休克2例、无中毒性脑病并发症出现。
细菌性痢疾疾病研究报告
细菌性痢疾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菌痢所属部位:腰部就诊科室:传染科,消化内科病症体征:恶息、多泡味的白色粪便,感染性发热,畏寒,粪便脓血,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疾病介绍:细菌性痢疾是怎么回事?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见,儿童发病率一般较高,其次是20~39岁青壮年,老年患者较少症状体征:细菌性痢疾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介绍: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
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一、急性痢疾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
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
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
1、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
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普通型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
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
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3、重型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病例分析——细
菌性痢疾
概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着。
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2天。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脓血便,每日10-20次或以上,里急后重明显。
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自行恢复。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
急性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
病程3-7天而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至缺如。
(二)慢性菌痢
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
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
(三)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六)结肠镜+活检: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培养,可提高检出率。
诊断要点
1.发病多在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2.临床表现急性期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左下腹有明显压痛。
慢性菌痢病人则有急性菌痢史,病程超过2个月而病情为愈者。
3.粪便镜检:有多数白细胞或脓细胞及红细胞即可诊断。
4.确诊有赖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
鉴别诊断
1.急性菌痢
(2)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如空常弯曲菌、埃希菌感染等,其临床表现与急性菌痢相似,需要依靠大便培养分离并鉴定致病菌型。
2.中毒性菌痢
(1)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情发展略缓,常在发热数日后进入昏迷或呼吸衰竭,休克少见,脑脊液有阳性发现。
(2)其他细菌导致的中毒性休克:多有原发病灶,血培养阳性。
3.慢性菌痢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结肠癌及直肠癌: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但久治无效,伴进行性消瘦。
肛门指诊及进一步做钡灌肠、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来协助诊断。
(2)溃疡性结肠炎:亦有反复的腹泻及脓血便,但抗生素治疗无效。
大便培养无致病菌。
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脆弱易出血,有散在溃疡。
晚期病人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改变。
(3)慢性血吸虫病:有腹泻及脓血便。
但有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肝脾肿大,直肠镜粘膜活检到血吸虫卵。
进一步检查
1.血常规
2.便常规
3.便培养
4.大便找阿米巴滋养体
5.钡灌肠
6.纤维结肠镜+活检(注意有禁忌症者不要使用)
7.中毒性菌痢必要时查脑脊液
治疗原则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消毒隔离。
(2)对症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适当予以退热药及物理降温。
(3)抗菌治疗
2.慢性菌痢
(1)一般治疗:饮食应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2)抗菌治疗
(3)调整肠道菌群
(4)中医中药治疗
3.中毒性菌痢
(1)抗菌治疗
(2)抗休克治疗
(3)解除血管痉挛
(4)防治脑病
题例
病例摘要:男性,36岁,干部,因发热、腹痛、脓血便3天来诊。
患者因出差有不洁饮食于3天前回来后突然发热,体温℃,畏冷,无寒战,同时有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和腹泻,大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为少量脓血便,以脓为主,无特殊恶臭味,伴里急后重,无恶心和呕吐,自服黄连素和退热药无好转。
发病以来进食少,睡眠稍差,体重似略下降(具体未测),小便正常。
既往体健,无慢性腹痛、腹泻史,无药物过敏史。
无疫区接触史。
查体:T ℃,P 96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
急性热病容,无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咽(一)。
心肺(一),腹平软,左下腹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5次/分。
实验室检查:Hb 124g/L,WBC ×109/L,N 88%,L 12%,PLT 200×109/L;粪便常规:粘液脓性便,WBC多数/HP,RBC 3~5/HP;尿常规(一)。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诊断依据:
(1)中年男性,急性病程。
(2)不洁进食后第3天突然发热,下腹痛,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3)既往无殊。
(4)查体T ℃,急性热病容,
(5)辅助检查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粪便常规见WBC多数/HP,RBC 3~5/HP。
2.鉴别诊断
(1)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不洁饮食后腹痛,腹泻,应考虑本病,但本病潜伏期多数周至数月,一般无发热,腹痛轻,多为右下腹痛,无里急后重,大便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血白细胞一般无明显升高。
与本患者不符,可进一步便找阿米巴滋养体以除外。
(2)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为群体性发病,呕吐重,稀水样或血水样便,白细胞少,可行便培养以除外。
(3)其他急性肠道细菌感染:最主要鉴别是从粪便中检出不同的病原体。
3.进一步检查:
(1)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粪便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4.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药。
(2)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