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ppt
合集下载
细菌性痢疾演示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季节性
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 的季节性,夏秋季为高发 季节。
人群分布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 童发病率较高,其次为青 壮年。
地区分布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 与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等 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及分型
急性细菌性痢疾
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及粘液便 等症状。可分为普通型、轻型和中毒 型。
03 治疗与预防
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如环丙沙 星、左氧氟沙星等。
用药原则
早期、足量、联合、规律用药, 确保疗效。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避免 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选择头孢
曲松等替代药物。
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补液治疗
根据患者脱水情况,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 水电解质紊乱。
1 2
营养不良
长期腹泻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可能引发营养不良 。
肠道炎症
细菌性痢疾可引起肠道炎症,影响肠道健康。
3
其他器官损害
严重感染时,细菌及其毒素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到 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心理和社会影响
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
等。
社会经济负担
02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和康复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对患者家庭和
退热治疗
高热患者可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布洛芬 等。
止痛治疗
腹痛患者可使用解痉止痛药,如山莨菪碱等。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饮食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 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
食品。
疫苗接种
接种细菌性痢疾疫苗,提高人 群免疫力。
细菌性痢疾-病理学精品PPT教学课件
2.3 人群易感性 儿童发病率最高,青壮年次之,病后有一定 的免疫力,但免疫期短(一年左右)。
2.4 流行特征 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多见。以儿童发病率 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3.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为1~3天。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临床上依据其病 程及病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期以及六种临床类型。
急性菌痢
早期发现患者和带菌者,早期隔离,直至粪便培养隔日一次,连 续2~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早治疗,彻底治疗。对于托幼、饮
管理好传染源 食行业、供水等单位人员,定期进行查体、作粪便培养等,以便
及时发现带菌者。对于慢性菌痢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岗位,彻底 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对于菌痢等消化道传染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是最重要的环节。
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作用仅有6个月。国内有的采用X线照射及氯霉素或亚硝胍诱
变等不同方式获得减毒变异株,用于主动免疫,已获初步效果。国 外采用大肠杆菌K12作为志贺菌染色体中决定O抗原部分的受体, 对杂交菌株初步试验,未证明有保证作用。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切断传播途径 认真贯彻执行“三管一灭”(即管好水源、食物和粪便、消灭苍蝇)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严格贯彻、 执行各种卫生制度。
痢疾菌苗疗效一般不够肯定。近年来主要采用口服活菌苗。有人创 用志贺菌依链株减毒活菌苗口服,可产生IgA,以防止痢菌菌毛 贴附于肠上皮细胞,从而防止其侵袭和肠毒素的致泻作用。
慢性菌痢
此型约占5%,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急性典型菌痢,但程度轻,恢复不完全, 急性发作型 一般是半年内有痢疾病史或复发史,而除外同群痢菌再感染,或异群痢菌
细菌性痢疾讲课PPT课件
遵医嘱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改变剂量。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建议多食用易消化、营养 丰富的食物。 休息与运动:适当休息,逐渐增加运动量,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06 细菌性痢疾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洁和消毒。
疫苗接种:根 据当地疫情和 卫生部门建议, 及时接种相关
疫苗。
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饮用不洁水源,加强饮食卫生监管等。
控制手段: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 等。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发热和排粘液脓血便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如粪便培养阳性或粪便镜检发现白细胞 和红细胞等,可确诊细菌性痢疾。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腹泻病相鉴别,如 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
病情严重度:细菌性痢疾的病情严重度与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等因素 有关。
03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老年人更为易感 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更为常见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粪口 传播,通过食用 被细菌污染的食 物或水传播
易感人群:无特 异性,所有人群 均易感,但儿童、 老年人、身体虚 弱者和免疫功能 低下者更容易感 染
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定期 记录患者体温、 脉搏等指标,评 估病情状况。
饮食护理:给予 患者易消化、高 营养的食物,避 免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06 细菌性痢疾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洁和消毒。
疫苗接种:根 据当地疫情和 卫生部门建议, 及时接种相关
疫苗。
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饮用不洁水源,加强饮食卫生监管等。
控制手段: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 等。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发热和排粘液脓血便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如粪便培养阳性或粪便镜检发现白细胞 和红细胞等,可确诊细菌性痢疾。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腹泻病相鉴别,如 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
病情严重度:细菌性痢疾的病情严重度与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等因素 有关。
03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老年人更为易感 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更为常见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粪口 传播,通过食用 被细菌污染的食 物或水传播
易感人群:无特 异性,所有人群 均易感,但儿童、 老年人、身体虚 弱者和免疫功能 低下者更容易感 染
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定期 记录患者体温、 脉搏等指标,评 估病情状况。
饮食护理:给予 患者易消化、高 营养的食物,避 免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
细菌性痢疾诊治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出现中毒 性休克。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与预防
治疗细菌性痢疾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对症治疗。预防方 面,应注重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临床实践中应用举例
病例分析
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加深对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诊断和治 疗的理解。
加强饮食管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和刺 激性食物。
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脱水处理
电解质紊乱处理
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需静 脉补液,同时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补充相应的电解质 ,如钾、钠等。
中毒性休克处理
注意事项
立即给予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等。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 群应谨慎使用,避免药物副作用。
对症支持治疗
补液治疗
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给予口服或 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营养支持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的易消化食物,增强患者体质。
降温处理
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 降温,减轻患者不适感。
预防并发症措施
观察病情
电解质紊乱
包括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肌肉抽搐 等。
中毒性休克
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 压下降等。
并发症预防措施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细菌性痢疾,应立即开始治疗,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保持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 等。
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出现中毒 性休克。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与预防
治疗细菌性痢疾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对症治疗。预防方 面,应注重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临床实践中应用举例
病例分析
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加深对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诊断和治 疗的理解。
加强饮食管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和刺 激性食物。
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脱水处理
电解质紊乱处理
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需静 脉补液,同时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补充相应的电解质 ,如钾、钠等。
中毒性休克处理
注意事项
立即给予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等。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 群应谨慎使用,避免药物副作用。
对症支持治疗
补液治疗
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给予口服或 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营养支持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的易消化食物,增强患者体质。
降温处理
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 降温,减轻患者不适感。
预防并发症措施
观察病情
电解质紊乱
包括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肌肉抽搐 等。
中毒性休克
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 压下降等。
并发症预防措施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细菌性痢疾,应立即开始治疗,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保持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 等。
《细菌性痢疾》ppt课件16页PPT
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兼性厌氧,但最适宜需 氧生长。
分为4群和40个血清型,各型无交叉免疫,可反复感染。 抵抗力弱,加热66℃10分钟可被杀死,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志贺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中,数小时内死亡,但在污染及瓜果、蔬 菜上可存活10-20天。
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但A群志贺菌还能产生强烈外毒素:具细胞 毒性、神经毒性、肠毒性作用,引起严重症状。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3.易感性:普遍易感、有短暂的免疫力,不同菌群及血清型无交叉保护性 免疫,易反复感染
4.流行特征: 终年散发,具有季节性,一般5月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 10月以后减少。
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的决定因素
•细菌数量 •致病力 •人体抵抗力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管
大部分被胃酸杀死 少量细菌进入肠道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特征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WBC 轻到中度升高 2.粪便镜检:脓细胞(WBC)、RBC、 3.粪便细菌培养:确诊依据,送检标本必须新鲜, 早期多次送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
治疗-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 消化道隔离 注意饮食 卧床休息 2.抗菌治疗 喹诺酮类:目前较理想的药物、 孕妇、儿童不宜应用 其他:匹美西林、头孢曲松 黄连素 3.对症治疗 补液 降温 止痛等
预防
防治措施:政府行为方面,要搞好食品卫生,保证饮水卫生,作 好疫情报告,出现疫情后,立即找出并控制传染源,禁止患者或 带菌者从事餐饮业和保育工作,限制大型聚餐活动.
个人卫生方面,喝开水不喝生水,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 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大便;吃熟食不吃凉拌菜, 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得病后 要及时就医治疗.
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53
鉴别诊断
3.其他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 非志贺菌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邻单 胞菌、气单胞菌等也可引起痢疾样症状,鉴别有 赖于粪便培养检出不同的病原菌。
4.病毒性肠炎 多见于婴幼儿,以稀便或水样便 为主,无里急后重,大便常规(一)。
54
鉴别诊断
4、鼠伤寒 大便奇臭性状多变,大便培养鼠 伤沙门氏菌阳性。 5、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急性起病,全身 中毒症状重,有发热、剧烈腹痛、腹胀、 呕吐、鲜血或暗红色血水便,易休克。腹 部X线可见液平、肠壁增厚、肠壁积气。
24
病理表现
乙状结肠病理损害
乙状结肠菌痢病理表现
25
细菌性痢疾:肠镜
26
病理表现
结肠粘膜表层坏死并有白细胞 结肠粘膜表面有 和纤维
素性渗出物
溃疡
27
细菌性痢疾--肠粘膜
28
细菌性痢疾之溃疡
29
病理
慢性型肠粘膜苍白、肿胀、增厚, 溃疡深或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引起粘 膜萎缩或肠狭窄。
中毒型菌痢肠道病变轻微,主要 病理改变以脑、心、、肺、肝、肾等 脏器的弥漫充血水肿为 主,有细胞变 性、点状出血。
57
鉴别诊断 (2)、乙脑 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 常在发病后1-2天后出现:惊厥、昏迷、 呼吸衰蝎 体检:脑膜刺激症(+); 辅助检查:大便常规(-)csf-RT异常
58
鉴别诊断
慢性菌痢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结肠癌及直肠癌 此类病人继发肠道感 染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但常伴进行 性消瘦。肛诊、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等有 助于鉴别。 (2)慢性血吸虫病 亦可有腹泻及脓血便。 但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肝脾肿大,大便孵化 沉淀检查或直肠粘膜活检可有阳性发现。 (3)克罗恩病 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 粪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抗菌治疗无效。乙状 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脆弱易出 血,有散在溃疡。
鉴别诊断
3.其他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 非志贺菌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邻单 胞菌、气单胞菌等也可引起痢疾样症状,鉴别有 赖于粪便培养检出不同的病原菌。
4.病毒性肠炎 多见于婴幼儿,以稀便或水样便 为主,无里急后重,大便常规(一)。
54
鉴别诊断
4、鼠伤寒 大便奇臭性状多变,大便培养鼠 伤沙门氏菌阳性。 5、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急性起病,全身 中毒症状重,有发热、剧烈腹痛、腹胀、 呕吐、鲜血或暗红色血水便,易休克。腹 部X线可见液平、肠壁增厚、肠壁积气。
24
病理表现
乙状结肠病理损害
乙状结肠菌痢病理表现
25
细菌性痢疾:肠镜
26
病理表现
结肠粘膜表层坏死并有白细胞 结肠粘膜表面有 和纤维
素性渗出物
溃疡
27
细菌性痢疾--肠粘膜
28
细菌性痢疾之溃疡
29
病理
慢性型肠粘膜苍白、肿胀、增厚, 溃疡深或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引起粘 膜萎缩或肠狭窄。
中毒型菌痢肠道病变轻微,主要 病理改变以脑、心、、肺、肝、肾等 脏器的弥漫充血水肿为 主,有细胞变 性、点状出血。
57
鉴别诊断 (2)、乙脑 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 常在发病后1-2天后出现:惊厥、昏迷、 呼吸衰蝎 体检:脑膜刺激症(+); 辅助检查:大便常规(-)csf-RT异常
58
鉴别诊断
慢性菌痢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结肠癌及直肠癌 此类病人继发肠道感 染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但常伴进行 性消瘦。肛诊、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等有 助于鉴别。 (2)慢性血吸虫病 亦可有腹泻及脓血便。 但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肝脾肿大,大便孵化 沉淀检查或直肠粘膜活检可有阳性发现。 (3)克罗恩病 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 粪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抗菌治疗无效。乙状 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脆弱易出 血,有散在溃疡。
《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Medrol® Family
甲泼尼龙
临床表现
高效安全
良好耐受
潜伏期1-2天。据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 继之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十次至 数十次,量少,初为稀便,可迅速转变为粘液 脓血便。体检有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 2.轻型(非典型):全身症状轻,无明显 发热,肠道症状轻,排便次数较少, 粘液稀便, 常无脓血,腹痛轻,3-7天可愈。
Medrol® Family
甲泼尼龙
高效安全
良好耐受
3.中毒型(儿童多见): 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
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突然高热,高达40度以上,精神萎靡,频 发惊厥,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较轻,可无腹泻和 脓血便。 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型、脑型、混合型3型。 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此型较多见。 脑型(呼吸衰竭型):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表现为脑膜脑 炎,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并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混合型:最凶险的一型,死亡率很高。
Medrol® Family
甲泼尼龙
概
述
高效安全
良好耐受
●
●
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 与溃疡为主要病变 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Medrol® Family
甲泼尼龙
病 原 学
高效安全
良好耐受
病原菌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无 鞭毛杆菌. ●痢疾杆菌分4群47个血清型 。 即 A群 志贺氏菌 B群 福氏菌 C群 鲍氏菌 D群 宋内氏菌 ●内毒素是主要致病因子,也可产生外毒素. ●本菌外界环境生存力强,温度越低存活时间越长,可生存1-2周 ;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各种化学消毒剂也很敏感。 日光直接照射30分,56~60℃10min,煮沸2min即被杀灭.
《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换尿布之后。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这 些部位容易感染细菌,因此要避
免用手触摸。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用完的纸巾应立即丢弃,并洗
手。
饮食卫生
喝开水和吃熟食:喝开水和吃完全煮 熟的肉类、禽类和鱼类可以杀死细菌 。
保持餐具清洁:使用过的餐具应彻底 清洗干净,并定期消毒。
避免生食和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 这些食物可能含有有害细菌。
全球每年约有1.6亿病例,导致 约100万死亡。
在我国,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较 高,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更
容易流行。
流行因素
不良的卫生习惯:如 不洗手、不洁饮食等 。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如儿童、老人和身 体虚弱的人更容易感 染。
拥挤和不良居住条件 :这有助于细菌的传 播。
传播途径
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摄入 。
详细描述
某地区突然爆发细菌性痢疾,短时间内病例数量激增,疫情迅速传播至周边地区。当地卫生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 应,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但控制效果不佳,疫情持续时间较长。
案例二:某患者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过程
总结词
及时治疗、症状缓解、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
某患者感染细菌性痢疾后,及时就医并接受针对性治疗。医生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给予抗菌药物和补液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医嘱,按时服药和休息。经过 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顺利康复出院。为预防复发,医生建议患者保持
病原治疗
抗生素治疗
针对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喹诺酮 类、头孢菌素类等。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 高疗效。
并发症治疗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这 些部位容易感染细菌,因此要避
免用手触摸。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用完的纸巾应立即丢弃,并洗
手。
饮食卫生
喝开水和吃熟食:喝开水和吃完全煮 熟的肉类、禽类和鱼类可以杀死细菌 。
保持餐具清洁:使用过的餐具应彻底 清洗干净,并定期消毒。
避免生食和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 这些食物可能含有有害细菌。
全球每年约有1.6亿病例,导致 约100万死亡。
在我国,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较 高,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更
容易流行。
流行因素
不良的卫生习惯:如 不洗手、不洁饮食等 。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如儿童、老人和身 体虚弱的人更容易感 染。
拥挤和不良居住条件 :这有助于细菌的传 播。
传播途径
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摄入 。
详细描述
某地区突然爆发细菌性痢疾,短时间内病例数量激增,疫情迅速传播至周边地区。当地卫生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 应,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但控制效果不佳,疫情持续时间较长。
案例二:某患者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过程
总结词
及时治疗、症状缓解、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
某患者感染细菌性痢疾后,及时就医并接受针对性治疗。医生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给予抗菌药物和补液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医嘱,按时服药和休息。经过 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顺利康复出院。为预防复发,医生建议患者保持
病原治疗
抗生素治疗
针对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喹诺酮 类、头孢菌素类等。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 高疗效。
并发症治疗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
• 4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神志、 面色,抽搐先兆及其发作特点,瞳孔大小、 形状、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对光反射、记 录24小时出入量。 • 5 对症护理 • (1)高热 • (2)腹泻 • (3)循环衰竭
护理措施
• (3)循环衰竭 • ①体位:取平卧位或休克位;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③抗休克治疗 的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扩容、 纠酸等抗休克治疗。扩容时根据血压尿量随时调 整液体滴速,并注意观察脉率、呼吸次数、肺底 罗音等,防治肺水肿发生。在扩容及纠酸的基础 之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并注意药物浓度、滴 速及不良反应。
护理诊断
• 1 体温过高 与痢疾杆菌感染有关。 • 2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痢疾杆菌释放内毒 素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 3 腹泻 与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病变有关
护理措施
• 1 隔离 消化道隔离 • 2 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中毒型细菌性痢 疾应该严格卧床休息,专人监护,安置患 者平卧位或休克位,注意保暖。 • 3 予以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流 质或半流质饮食。忌生冷、多渣、油腻及 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淡盐水。严 重腹泻伴呕吐者暂禁食,静脉补充所需营 养,待病情缓和后调整饮食。
3.中毒型
休克型 (周围循环衰竭型)
脑型 (呼吸衰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是最 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 (90%以上)。该型实质上包括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 害与衰竭(MOF)。
• ♀
• (2)脑型(呼吸衰竭型) 为严重的一种严重临 床类型。早期可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典型呈 喷射状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灰;血压可略升 高,呼吸与脉搏可略减慢;伴嗜睡或烦躁等不同 程度意识障碍,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早期临床 表现。晚期表现为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细速、 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 孔不等大可不等圆,或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 或消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 反射;意识障碍明显加深,直至昏迷。进入昏迷 后一切反射消失。 • ♀
护理措施
• (4)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 痰、吸氧。若有呼吸停止者,应配合气管 切开、气管插管、予以机械通气。
[预防]
(一)管理好传染源 • 早期发现患者和带菌者,早期隔离,直至粪 便培养隔日一次,连续2~3次阴性方可解 除隔离。早治疗,彻底治疗。对于托幼、饮 食行业、供水等单位人员,定期进行查体、 作粪便培养等,以便及时发现带菌者。对于 慢性菌痢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岗位,彻底治 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预防]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
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 传染病,故亦称为志贺菌病。主要临床表 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等。严重者可以出现感染性休克或者中毒 性脑病。
病原学: 志贺菌属细菌亦称痢疾 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多有菌毛,无鞭毛及荚 膜,不形成芽胞,有菌 毛。依据抗原结构和生 化反应不同,分为A、B、 C、D四群,即志贺氏菌、 福氏菌、鲍氏菌、及宋 内氏菌,以及43个血清 型(不含亚型)。
临床表现
㈠急性细菌性痢疾
1.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
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 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 样,最多,继则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 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 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 2.轻型(非典型) 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腹痛 轻,腹泻次数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无 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病程一般为4~5日。
病理特征
• 1.急性期菌痢 急性病
变可累及整个结肠,尤其 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显著, 呈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 炎症:充血、水肿、出血 点。外露或粘膜下斑片状 出血,肠腔充满粘脓血性 渗出液,粘膜坏死脱落形 成表浅溃疡,重症病例可 见溃疡修复过程中呈干涸 的烂泥坑样改变。
• 2.慢性期菌痢 可
有轻充充血和水肿, 粘膜苍白增厚感或呈 颗粒状,血管纹理不 清,溃疡修复过程中 呈凹陷性疤痕,周围 粘膜呈息肉状,但肠 壁因瘢痕组织收缩呈 肠腔狭窄者属少见。
㈢中毒型细菌痢疾
1.抗感染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 病属于情好转后改口服。具体抗菌药物同上。 2.控制高热与惊厥 (1)退热可用物理降温,加1%温盐水1000ml流动灌肠, 或酌加退热剂。 (2)躁动不安或反复惊厥者,采用冬眠疗法,氯丙嗪和 异丙嗪1~2mg/kg,肌注,2~4小时可重复一次,共2~3 次。必要时加苯巴比妥钠盐,5mg/kg肌注,或水合氯醛, 40~60mg/kg次,灌肠,或安定0.3mg/kg/次,肌注或缓慢 静推。 3.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 ①扩充有效血容量;②纠正酸中毒;③强心治疗;④解除 血管痉挛;⑤维持酸碱平衡;⑥应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 (1)休克期(周围循环衰竭型):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①面色苍白,口唇或批甲紫 绀,;上肢湿冷,皮肤呈花纹状,皮肤指压阳性(压迫皮 肤后再充盈时间>2秒)。②血压下降,通常<10.7kpa (80mmHg),脉压差变小,<2.7kpa(20mmHg)。③ 脉搏细数,心率快(>100次/min),小儿多达150~160 次/min,心音弱。④尿少(<30ml/h)或无尿。⑤出现意 识障碍。以上五种项亦为判断病情是否好转的指标。重症 病例休克不易逆转,并发DIC、肺水肿等,可致外周笥呼 吸衰竭或MSOF,而危及生命。肺水肿时 X线胸片提示, • ♀ 肺门附近点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伴支气管纹理增加。个别 病例起病呈现急性典型,可于24~48小时内转化为中毒型 菌痢,应予以重视。 • 成为中毒型菌痢临床特征,为全身性中毒症状及痢疾 症状均严重,腹泻频繁,多为血水便,甚至大便失禁。由 于失水和酸中毒,常于短期内发生休克。
• (二)切断传播途径 • 对于菌痢等消化道传染病来说,切断传播 途径是最重要的环节。认真贯彻执行“三 管一灭”(即管好水源、食物和粪便、消 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 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严格贯彻、执行各 种卫生制度。
[预防]
• (三)保护易感人群 • 痢疾菌苗疗效一般不够肯定。近年来主要 采用口服活菌苗。有人创用志贺菌依链株 减毒活菌苗口服,可产生IgA,以防止痢菌 菌毛贴附于肠上皮细胞,从而防止其侵袭 和肠毒素的致泻作用。保护作用仅有6个月。 国内有的采用X线照射及氯霉素或亚硝胍诱 变等不同方式获得减毒变异株,用于主动 免疫,已获初步效果。
•♀
㈡慢性细菌性痢疾
1.急性发作型 此型约占5%,有慢性细菌性痢 疾史,因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受凉等诱因 引起发作,腹痛腹泻脓血便,但发热全身中 毒症状不明显。 2.慢性迁延型 发生率约10%,长期反复腹痛腹 泻,大便有粘液血便,伴乏力营养不良等症 状 3.慢性隐慝型 此型发生率约2~3%一年内有菌 痢史,临床症状消失2个月以上,但粪培养可 检出痢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病变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贫血。 急性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慢性期可有
2.病原学检查 确诊有赖于培养出痢疾杆菌 3.免疫学检查 快速诊断,但易出现假阳性反应 4.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治疗要点
㈠急性细菌性痢疾 1.一般治疗 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轻度脱水且 不呕吐者可用口服补液盐,严重腹泻呕吐者,需 静脉输液。 2.病源治疗 (1)喹诺酮类 是目前治疗细菌性痢疾较理想的药, 如诺氟沙星等。 (2)其他 磺胺甲基异恶唑、庆大霉素、阿奇霉素 等。 3.对症治疗 高热用退热药及物理降温,腹痛剧烈者 用解痉药(阿托品、颠茄)。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免疫
力短暂且不稳定。不同菌群及血清型 无交叉免疫,故易重复感染。
• 流行特性 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
多见。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 青年。
发病机制
• 痢疾杆菌进入胃,易被胃酸 杀灭,未被杀灭的细菌到达 肠道,正常人肠道菌群对外 来菌有拮作用;肠粘膜表面 可分泌特异性IgA,阻止细菌 吸附侵袭。当机抵抗力下降, 或病原菌数量多时,痢菌借 助于菌毛贴附并侵入结肠粘 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 随之侵入邻近上皮细胞,然 后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内 继续增殖、裂解、释放内毒 素、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 反应和全身毒血症。
㈡慢性细菌性痢疾 1.全身治疗 生活规律,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 紧张,进食营养易消化少渣无刺激的食物,积极 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 2.病原学治疗 (1)联合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1—3个疗程。 (2)药物保留灌肠法 3.对症治疗 (1)胃肠功能紊乱者:可用镇静、解痉药。 (2)慢性腹泻已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者:可用微生态 制剂,如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