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863496eb84ae45c3b358c73.png)
12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胞(cell)是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单位的含义即包括结构上的,也包括功能上的。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生长、运动、遗传、变异、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的学科。
3.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以人体或医学为对象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或学科。
4.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且遗传信息量小,因此进化地位较低。
5.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主要特征是有细胞膜、发达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体系。
6.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也称多聚体,由许多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7.多肽链(polypeptide chain)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的肽称为多肽链。
8.细胞蛋白质组(proteome)将细胞内基因活动和表达后所产生的全部蛋白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某种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功能状态,从而阐明基因的功能。
9.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仁,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就称为拟核。
10.质粒(plasmid)很多细菌除了基因组DNA外,还有一些小的双链环形DNA分子,称为质粒。
11.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所组成的生物膜。
12.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人们把生物膜和细胞内各种模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13.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537b34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2.png)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2、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3、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2.细胞学: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3.细胞:由膜转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电基本的开矿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
4.病毒: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胞生物体,是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5.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生物膜:把细胞所有膜相结构称为生物膜。
2.细胞外被:又称糖萼,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上是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是膜正常的结构组分,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3.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在结构上常包括质膜下、质膜及质膜外细胞间几个部分,对于维持组织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有的还具有细胞通讯作用。
4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体表及体内各种腔道和腺体上皮细胞之间。
是指相邻细胞质膜直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别是大分子沿着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内,维持细胞一个稳定的内环境。
5.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连接结构,允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
6.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粘附分子是细胞表面分子,多为糖蛋白,是一类介导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59bc3410661ed9ad51f37f.png)
1.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2.生物大分子:细胞内由若干小分子亚单位相连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和独特性质的多聚体,能够执行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所有功能。
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
3.蛋白质分子的α-螺旋:肽链以右手螺旋盘绕而成空心桶装构象,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
它每3.6个氨基酸盘旋一周,整个结构借相邻两圈螺旋肽键的=N-H基的氢原子与=C=O基的氧原子之间形成的氢键维系。
4.β-片层结构:一条肽链回折而成的平行排列构象,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这时多肽链的各段走向都与其相邻肽段的走向相反。
相邻肽段之间形成的氢键使彼此牢固结合。
5.蛋白质的亚单位: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呈独立三级结构的肽链中的每条肽链称为蛋白质亚单位。
6.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组成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有规律地互不配对的原则,即A和T配对,G和C配对。
7.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通过细胞膜内陷而形成的膜细胞器的总称,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内体等,它们共同完成细胞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
8.信号肽(signal peptide):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时,在新合成的蛋白质的N末端有一段由信号密码翻译出的由16~26个疏水氨基酸组成的序列,它引导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结合,并使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最后被信号肽酶水解掉。
9.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al,SRP):存在于胞质内,是一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1个RNA分子组成。
可识别并结合信号肽和SPR受体,对蛋白质多肽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的过程起重要作用。
10.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 receptor):存在于内质网膜中的整合蛋白,为异二聚体。
SRP受体能与SRP-核糖体复合体结合,并把它们引导至内质网膜上被称为移位子的通道蛋白处。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08fc7fb84ae45c3b358c2a.png)
名词解释1. genome 基因组p235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2. ribozyme 核酶p266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
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
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
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
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
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
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
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
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
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fff8d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b.png)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细胞生物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理解这些名词对于深入掌握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至关重要。
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具有自我复制、代谢、生长、分化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等能力。
二、细胞膜细胞膜又称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
它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细胞膜具有分隔细胞内外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等功能。
三、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是一种半透明的胶体溶液,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四、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
常见的细胞器有: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利用的能量。
2、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内质网: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糙面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有关,光面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
4、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然后运输到细胞的特定部位。
5、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6、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7、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五、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活动。
它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等部分组成。
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时会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六、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cf50c9050e2524de4187e33.png)
名词解释(完整版)U4-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与特性1、膜流(membrane flow):膜性转运小泡穿梭于细胞内膜和细胞膜之间进行物质转运的过程中,膜脂和膜蛋白等膜的主要成分也在各膜性细胞器之间进行转移和重组,形成膜流。
2、膜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又可称为膜内在蛋白或跨膜蛋白。
指单位膜中分布的一类蛋白质,其为兼性分子,它们的多肽链可横穿膜一次或多次,同时也可以由1条或几条多肽链构成。
其主要有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蛋白等类型。
3、膜脂(membrane lipid):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是兼性分子(双亲媒性分子),极性头部亲水,非极性尾部疏水。
4、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膜的脂双层结合的蛋白质通称为膜蛋白。
主要类型有镶嵌蛋白(膜整合蛋白)、脂锚定蛋白和周围蛋白(膜外在蛋白)三种。
5、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几乎存在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是多次跨膜的蛋白质,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或离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实现对这些物资的穿模运输。
U5-细胞膜与物质转运6、ATP驱动泵(ATP-driven pump):是一种ATP酶,都是跨膜蛋白,在膜的胞质侧具有一个或多个与ATP结合的位点,能水解ATP,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或或电化学梯度转运离子和小分子,保证了大多数离子的跨膜浓度差。
7、胞吞作用(exocytosis):又称内吞作用,是细胞膜内陷,将细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物质包围形成小泡,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包括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
8、穿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蛋白质穿过细胞器的膜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器内的运输方式称为穿膜运输。
9、受体介导的胞吞(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细胞通过受体介导,有选择地高效的摄取细胞外特定的大分子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超全)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3b390a0d6c85ec3a87c2c50c.png)
一、细胞概述1. 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
细胞或是独立的作为生命单位, 或是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器官和机体;细胞还能够进行分裂和繁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2. 细胞质(cell plasma)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3. 原生质(protoplasm)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4. 原生质体(p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5.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 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 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6. 细胞学说(cell theory)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7. 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 theory)1861年由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 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并把细胞明确地定义为:“细胞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膜的活物质”。
[Word]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Word]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256df9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7.png)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1.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cytoskeleton):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2.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细胞间通过表面黏附分子形成专一性黏附的相互作用。
3.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4.半自主性细胞器(semiautomous organelle):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5.端粒(telomere)6.核纤层(nuclear lamina)7.周期蛋白(cyclin):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
8.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9.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如微管蛋白基因等。
10.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11.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12.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 )13.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atiation)14.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15.Hayflick界限16.核孔复合体17.中心体18.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周期G1期的重要检查点。
通过该点后,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步运转,进行DNA合成和细胞分裂。
符号“R”。
19.钙调蛋白20.协同转运21.非细胞体系: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包含了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如供能系统和酶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即为非细胞体系22.驱动蛋白23.分子开关24.间隙连接25.锚定连接26.网格蛋白27.高尔基体反面网状结构28.泛素依赖降解途径29.ATP合酶30.染色体列队:在动粒微管的牵拉下,染色体在赤道板上运动的过程,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31.RNAi: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5e802709b6648d7c1c74649.png)
1.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
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亚显微结构和分子三个不同层次上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统一起来研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3.拟核(nucleoid):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仅含有一DNA区域,无核被膜包绕,该区域称之为拟核,拟核内仅含有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的裸露的DNA链。
4.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质膜,又称质膜。
5.相变:由同一类型的磷脂合成的脂双层,可在一个凝固点上由液态转变成晶态(凝胶状态),这种物态转变称为相变。
6.核定位信号(NLS):引导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importin 。
7.核输出信号(NES):引导RNA输出细胞核的一段信号序列,受体为exportin。
8.着丝粒:处于主缢痕的内部,是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
9.主缢痕:在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有一个向内凹陷的缢痕,称为主缢痕,光镜下,相对不着色。
10.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上除具有主缢痕外,还有另一个染色较浅的缢痕部位称为次缢痕,其大小和范围是恒定的,常存在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上,可作为染色体的鉴别标志。
11.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
通常由一简单重复的序列组成,进化上高度保守。
人体细胞中序列为GGGTAA。
12.核基质:是真核细胞间期中除核被膜、染色质和核仁以外的一个精密的网架系统。
又称核骨架。
13.核仁(nucleolus):见于间期的细胞核内,呈圆球形,一般1~2个,有时多达3~5个。
主要功能是转录rRNA和组装核糖体单位。
14.核仁趋边(边集):在生长旺盛的细胞中,核仁常趋向核的边缘,靠近核膜,即发生该现象15.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e796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d.png)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医学细胞生物学:是指用细胞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和其疾病关系的科学2、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3、配体: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
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4、残留小体:次级溶酶体在完成对绝大部分作用底物消化、分解作用之后,尚会有一些不能被消化、分解的物质残留其中。
随着酶活性的逐渐降低以至最终消失,进入溶酶体生理功能的终末状态。
5、马达蛋白:利用ATP 水解酶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沿微管或微丝定向运动的蛋白,如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肌球蛋白。
6、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7、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
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8、紧密连接:是相邻细胞间局部紧密结合,在连接处,两细胞膜发生点状融合,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由相邻细胞的跨膜连接糖蛋白组成对应的封闭链,主要功能是封闭上皮cel间隙,防止胞外物质通过间隙进入组织,从而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紧密连接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管腔面,细胞间隙的顶端。
9、桥粒:上皮细胞等细胞间结合的一种形式,是细胞膜上直径约为0.5微米的圆形区域,在切面上可以看到二个相连的细胞膜之间有相距20—25毫微米严格平行的细胞间隙。
桥粒有增强细胞间结合的效能。
10、粘着带:粘着带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靠钙粘着蛋白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将两个细胞连接起来。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21d54a2b160b4e767fcf83.png)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细胞中大部分物质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
细胞内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结构复杂,在细胞内格子执行独特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形态与行为的多样化。
2.肽键(peptide bond):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肽键。
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α羧基脱水后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肽键属共价键。
3.常染色质(euchromatin):间期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相对伸展的形式就是常染色质,它是异染色质之间的浅染区域,由30nm纤维和袢环两个结构层次组成。
4.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间期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是聚集成簇或团块的高电子密度颗粒以及夹杂其间的浅染区域,这些高电子密度的颗粒团块为异染色质)间期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最紧缩的形式就是异染色质。
主要分布于内层核膜下面和核仁周围,并分散于核内各处。
大部分折叠成异染色质的DNA不含有基因,约只有10%基因组包装在其内。
被包装的基因通常不能表达。
对端粒和着丝粒的维持很重要。
(异染色质为高度卷曲紧缩的染色质,大部分为不含有基因的DNA,或所含的基因不进行转录,而常染色质为松解伸展的DNA部分,正在进行活跃的基因转录活动。
)5.组蛋白(histon):是含量最高的一种染色体蛋白质,(其总量相当于DNA的量,分子量较小)含大量带正电的精氨酸和赖氨酸。
可分为:H1、H2A、H2B、H3、H4。
五种组蛋白因其在染色质上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两大组:核小体组蛋白(包括H2A、H2B、H3、H4)和H1组蛋白。
核小体组蛋白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盘绕城核小体,H1组蛋白不参与核小体的组建,而是负责把核小体包装成更高一级的结构(在某些种属中可以没有H1)。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ff44ec5ef7ba0d4a733b6a.png)
Ch1-31.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信号转导,基因表达与调控,起源与进化等。
2.细胞学说: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基本内容: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自己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细胞只能来自细胞)3.原生质:构成细胞中的所有生命物质,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和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等生物小分子组成。
4.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和镶嵌蛋白质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5.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由细胞质内陷形成,在G+更明显,有拟线粒体之称,可能起DNA复制起点的作用。
6.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显微或亚显微结构。
7.荚膜: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黏液物质,主要由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8.芽孢: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含水量较丰富的致密体。
9.中心质:蓝藻细胞中央遗传物质DNA所在部位,相当于细菌的核区。
10.细胞体积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1.病毒: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活细胞体内寄生的非细胞生命体,仅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12.亚病毒: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
13.阮病毒: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
14.分辨率: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D=0.61λ/N*sin(α/2) N介质折射率α-物镜镜口角15.光学显微镜: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机械和支架系统。
0.2μm16.相差显微镜:把光程差转换成振幅差,可用于观察未染色的活细胞。
17.微分干涉显微镜:以平面偏振光为光源,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分成两束,在不同时间经过样品相邻部位,再经另一棱镜将其会和,将厚度差转化成明暗区别,立体感强。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ccfd2dece2f0066f53322d6.png)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与特定溶质分子结合,通过构象改变进行物质转运,既介导被动运输又介导主动运输。
核孔(nuclear pore):核内外两层核膜融合形成的圆环状结构。由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的蛋白分子复合物,也称核孔复合体(NPC),四种组分为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其介导的核-质间物质交换为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可通过主动、被动运输两种方式进行。
亲核蛋白(karyophilic protein):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带型(band):染色体经过一定处理、用特定染料染色后,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示深浅各异、宽窄不等的带纹。
核仁(nucleolus):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光镜下为均匀、海绵状的球体。
核仁周期(nucleolar cycle):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核仁出现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微丝结合蛋白(MAP):是一类对纤维状肌动蛋白的结构、行为起调节作用,与微丝的装配及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包括单体隔离蛋白、交联蛋白、末端阻断蛋白、纤维切割蛋白、肌动蛋白纤维解聚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IF):是三种骨架纤维中最稳定细胞骨架成分,直径10nm左右,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故称之为中等纤维。
异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在特异性载体蛋白介导下,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不消耗细胞代谢能,属于被动运输。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f5e86bba45177232e60a24d.png)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生命(life):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探讨细胞生命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
即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繁殖、运动、遗传、变异、衰老和死亡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采用细胞学技术研究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4.模式生物学5.细胞: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是除了病毒(virus)以外一切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科学。
7.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细胞显微结构的工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8.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或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目前用于亚显微结构研究的工具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线衍射仪等9.超薄切片:通常以锇酸和戊二醛固定样品,丙酮逐级脱水,环氧树脂包埋,以热膨胀或螺旋推进的方式切片,重金属(铀、铅)盐染色。
10.分辨率或分辨力(resolution):在人的明视距离25cm处,能清楚的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用R来表示。
R=0.61λ/nsinα。
完整word版细胞生物学名解完整版汇总
![完整word版细胞生物学名解完整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637d343b7360b4c2f3f641b.png)
对细胞代谢、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储存、细胞核:复制及转录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物质DNA 结构完整的细胞核存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生长、分化及繁殖等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于间期细胞中,包括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和核骨架等部分。
细胞周期指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所细胞周期:(G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称为细胞周期,也称为细胞增殖周期。
经历的全过程, )。
期期)与分裂期(M期、S期和G2细胞分化:是指由受精卵产生的同源细胞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化特征方面产生稳定性差异的另一类细胞的过程。
细胞衰老:是细胞在其生命过程中发育到成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所发生的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的变化。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由主要的三类蛋白纤维构成,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细胞骨架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以及在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细胞分化等一系列方面起重要作用。
细胞全能性:是指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分化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全能性细胞应该具有正常完整的基因组,可以表达基因组中任何基因,发育分化形成该个体的任何种类的细胞。
细胞外基质:是细胞分泌的存在于细胞外空间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的网络胶体机构体系。
机制中的蛋白质可分为两类,一类起结构作用,如胶原和弹性纤维;另一类起粘合作用,如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
核骨架:又称核基质,是充满间期细胞核的、由非组蛋白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
核骨架在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空间构建、基因表达调控、DNA复制、损伤修复、RNA转录以及转录后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核纤层:是紧贴内核膜的一层高电子密度纤维蛋白网,广泛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中,内连核骨架,外接中间纤维,由此构成的网架结构体系存在于整个细胞核与细胞质。
核纤层的厚度随细胞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在多数细胞中,其厚度在10-20nm之间。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3b8045fe4733687e21aa2a.png)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阐述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基因表达和调控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2.亚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等细胞器的微细结构。
也称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3.原代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条件下,将细胞从机体中分离出来立即进行的培养叫着原代细胞培养,有人将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4.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传至10代左右就不易传下去了,细胞生长出现停滞,只有极少数细胞可以存活下去,并又进行40-50代的培养,这种传代细胞称作细胞株。
5.细胞系: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要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代下去,但如果部分细胞发生遗传突变,并带有癌细胞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6.分辨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的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
7.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他们的分子量在一万到一百万之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8.核酸:是遗传物质,分两类,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9.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笔盘曲折叠,形成的有一条肽链所组成的单位(亚单位)。
10.结合水:是以氢键和蛋白质分子相结合的水分子,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11.等电点:两性离子所带电荷因为容易的PH值不同而改变,当两性离子正负电荷数值相等时,溶液的PH值即为等电点。
12.细胞的体积守恒定律:一个生物体的大小和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体积大小无关,而与细胞的数目呈正比关系的定律。
13.生物膜:真核细胞内部存在着由膜围绕构建的各种细胞器,细胞内的这些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生物膜。
14.质膜:即细胞膜。
是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15.整合蛋白:全部或一部分在膜内的蛋白质,也称内在蛋白或镶嵌蛋白。
如载体、受体等都是整合蛋白。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0c3a634693daef5ff73d32.png)
1.细胞膜(Cell Membrane)/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膜是指围在细胞质外表面的一层薄膜,因而也称为质膜。
其基本作用是保持细胞有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内环境,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信息、能量的出入,同时还参与细胞的运动。
2.细胞核(nucleus):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中由双层单位膜包围核物质而形成的多态性结构。
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DNA复制和RNA转录的场所,对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及繁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3.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是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外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由细胞质基质、内膜系统、细胞骨架和包容物组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4.膜性结构(membranous structure):膜性结构包括真核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和膜性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细胞核、溶酶体和过氧物酶体等)5.非膜性结构(non-membranous structure):包括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中心体、微管、微丝、核仁和染色质等。
6.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观察所呈现的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厚约3.5nm的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7.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膜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8.双亲媒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被称为双亲媒性分子。
9.分子团(micelle)/双分子层(bilayer):由于细胞膜的三种主要脂质都有双亲媒性分子的特点,因此在水相中都能够自发地以特殊方式排列起来——分子与分子相互聚拢,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疏水尾部则藏在内部。
这样的排列可以形成2中构造:球形的分子团和双分子层。
在细胞膜的双分子层中,2层分子的疏水尾部被亲水头部夹在中间。
10.镶嵌蛋白(mosaic proteins)/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占膜蛋白的70%~80%,可能是双亲媒性分子,可不同程度地嵌入脂双层分子中,其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4c5c91f10a6f524ccbf8532.png)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科学。
2.细胞学说(cell theory):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所创立。
其主要论点是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分辨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地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
R=0.61λ/n sinθ4.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指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的分子量在1万到1百万之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核酸(nucleic acid):是遗传物质,分两类,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6.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的由一条肽链所组成的单体(亚单位)。
7.结合水:是以氢键和蛋白质分子相结合的水分子,构成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8.核酶: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
9.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包括细胞膜及细胞内膜,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它们是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构。
10.质膜:即细胞膜。
是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11.片层结构模型:细胞膜中有两层磷脂分子,这两层分子的疏水脂肪酸链在膜的内侧彼此相对,而分子的亲水端则朝向膜的内外表面,球形的蛋白质分子附着在脂双层的两侧表面,形成了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夹板式结构。
12.单位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膜,发现它们都呈三层式结构,内外两侧为电子密度高的暗线,中间一层为电子密度低的明线,把这种“两暗一明”的结构称为单位膜。
13.晶格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中脂类能可逆的进行无序(液态)和有序(晶态)的相变,膜中镶嵌蛋白对脂类分子的运动具有限制作用。
可使其周围的脂质分子形成界面质,而不能发生单独活动,两者合在一起构成膜中的晶态部分(晶格)。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40f162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d.png)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2.细胞学说: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利用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4.密度梯度离心: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样品中不同组分以不同的沉降率在密度梯度溶液中沉降,形成不同的沉降带,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组分的目的。
5.光脱色恢复技术(FPR):使用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6.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一般指培养的第2代至传10代以内的细胞。
7.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的正常二倍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分裂随之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8.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9.细胞质膜:又称质膜,曾称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10.生物膜:质膜和细胞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11.流动镶嵌模型:一种描述生物膜的动态模型。
生物膜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具有流动性,膜蛋白镶嵌在脂双层或结合于脂双层表面。
12.脂筏模型:脂筏是以甘油磷脂的生物膜上,胆固醇和鞘脂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全版01 总论学术组织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Cell Biology(IFCB)系细胞生物学国际性组织,于1977年成立。
1980年8月31日至9月5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西柏林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议,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参加了该会。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uman proteomics project 人类蛋白质组学组织(简称HUPO)于2001年4月在美国成立。
其主要任务是协调与组织各国科学家在人类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国也于2002年成立了相应的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组织,简称China HUPO。
HUPO已启动的两项具体计划为美国牵头的人类血浆蛋白质组和中国牵头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会Asian-Pacific Organization for Cell Biology (APOCB) 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会所属的一个区域性学术团体。
1984年由日本细胞生物学学会发起,经过与中国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细胞生物学学会协商,于1988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第四届国际细胞生物学大会上宣布成立。
第一届学术大会于1990年11月3日至7日在中国上海召开。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CSCB)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是细胞生物学工作者自愿结合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于1980年7月12日在兰州成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科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 研究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过程基因型不改变而表型发生变化的机制的学科。
超微形态学ultramicroscopic morphology 指研究在1~200nm范围内的细胞组份的形态结构,以及它在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情况下变化的学科。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研究基因组编码的全部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学科。
分析细胞学analytical cytology 对细胞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门科学。
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 将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完整而系统地从分子水平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辐射细胞学radiation cytology 研究辐射能对细胞作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电离辐射对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规律。
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确定基因组基因及其产物的生物学功能的学。
基因组学genomics 全面研究基因组中整套基因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代替了以往对个别基因或蛋白质的研究。
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 运用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方法确定基因组结构的学科。
染色体学chromosomology (chromosomics) 研究染色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的学科。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技术研究遗传信息和其它生物学信息的科学,也即通过计算机技术分析生物信息数据的学科。
细胞病理学cell pathology (cytopathology) 主要是根据细胞内异常状况,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规律,从而提出诊断和防治疾病的依据。
细胞动力学cytokinetics (cyto-dynamics) 研究细胞增殖及其调控机制的学科。
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 结合细胞学和分类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结合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和结构研究动、植物的自然分类的学科。
细胞核学karyology 研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的学科。
细胞化学cytochemistry 以化学方法来研究细胞各种化学组分的性质和分布的学科。
细胞免疫学cellular immunology 研究细胞对抗原物质反应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规律的学科。
细胞能力学 cytoenergetics 探讨能量在细胞内的释放和储存、传递和转换、消耗和利用的科学。
细胞社会学 cell sociology 从系统论观点出发,从细胞群体的社会行为——细胞间识别、通讯、相互作用,以及整体对部分的调控,结合综合和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个体生长、发育的原因,以及复杂的整体功能活动及其调控。
细胞生理学 cell physiology (cytophysiology) 研究细胞如何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经代谢而获得能量,进行生长、分裂或其他功能活动,以及细胞对各种环境因素产生反应的科学科。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从细胞各级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形态学 cell morphology (cytomorphology) 研究细胞形态和结构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变化的学科。
细胞学 cytology 在光学显微镜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机能的学科。
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cs, cell genetics 研究染色体的遗传学作用的学科。
形态测量细胞学 morphometric cytology 通过对细胞形态的测量以探讨细胞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展的规律。
学说分隔假说 compartmental hypothsis 即关于真核细胞起源的经典学说(classical theory),也称进化学说(evolutionary theory )。
渐成论 Epigenesis 亦称“后成论”,认为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性细胞(精子或卵子)中并不存在着任何雏形。
该学说最早由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弗(Kaspar Friedrich Wolff,1733~1794)所论证。
经典假说 classical hypothesis 关于真核细胞起源的一种假说,主张真核细胞是由原始原核细胞通过有利突变的选择而逐渐进化产生,主要细胞器,如核、线粒休、叶绿体是由原始原核细胞的质膜内褶进化而来。
内共生现象 endosymbiosis 共生体在宿主体内生活,而对宿主无害的相互关系。
真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学说,即认为真核细胞是由原始原核细胞共生进化而来的。
生源论 biogenesis ⑴生命只能来源于先存的生命的学说。
⑵个体发育重演系统发育过程的现象。
细胞学说 cell theory 德国植物学家M.J.Schleidon(1838)和动物学家T.Schwann(1839)根据前人的工作和自己的研究成果,结论性地提出关于生物结构的学说,主张:一切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种质学说 germ plasm theory 由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提出,认为生物体由种质和体质所组成,遗传必须通过种质,与体质无关,获得性状是体质的变化。
认为自然选择是唯一机理,自然选择的对象是种质,成为新达尔文主义的主要内容。
通用名词C3植物 C3 plant 利用C3途径(亦称卡尔文循环)进行碳同化的植物。
C4植物 C4 plant 某些热带或亚热带起源的植物中,除了具有卡尔文循环外,还存在另一条固定CO2的途径,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CO2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反应,产生4碳化合物草酰乙酸和苹果酸,故称之为C4植物,如甘蔗、玉米、高梁等。
胞囊孢子 sporangiospore 植物中的一种无性形成的繁殖结构称为孢子囊,由孢子囊生成的无性孢子称为孢囊孢子。
超微结构 ultrastructure (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 细胞从亚显微水平到分子水平的结构的统称,亦称亚显微结构。
单位膜 unit membrane 由脂双层嵌合蛋白质构成的一层生物膜。
蛋白质组计划 proteomic program 研究人类细胞中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修饰及其功能的计划。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w ww .b b i o o .c o m二倍体细胞系 diploid cell line 由一物种的原始培养物得到的细胞群,至少有75%以上的细胞与该物种的正常细胞(2n )的核型一致。
分配系数 partition coefficient 某种溶质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的比例,用于测量某一生物分子的相对极性。
合胞体 syncytium 含有由一层细胞膜包绕的多个核的一团细胞质,这通常是由于发生了细胞融合或一系列不完全细胞分裂周期所致,在后一种情况中,核发生了分裂,但细胞却没有分裂。
合核体 synkaryon 一个核中含有来自两个不同亲本染色体的体细胞杂交体。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形成的融合细胞称为同核融合细胞(homokaryon ),基因型不同的则称为异核融合细胞(heterokaryon )。
后基因组计划 post genome project 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对基因组的结构、功能等进行研究的计划,包括功能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等研究。
集落形成细胞 colony-forming cells 生长于固体营养表面的细胞群,每一群细胞均由单个细胞增殖而来。
克隆,无性系,模殖系 clone 由一个亲代细胞或有机体通过有丝分裂所产生的具有同一遗传性的一群细胞或有机体;由一个分子或一个分子片段为模板重复复制产生的一群副本,如DNA 克隆。
此词可作为名词使用,亦可作为动词或甚至形容词使用。
前体细胞 precursor cells 是胎儿和成体组织中发生部分分化的细胞,它们可以分裂并形成分化细胞。
缺对(染色体)生物 nullisome 又称“缺体生物” 比正常二倍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 genome project 一般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现已开始后基因组研究。
泛指对水稻、拟南芥、酵母等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分析,核心内容为基因组全序列测定。
生成细胞;奠基细胞 founder cells 在一定部位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特化组织的始祖细胞。
体内 in vivo 在有机体内或细胞内活体条件下进行的实验。
体外活体实验 in vitro 细胞、组织、器官的离体培养,以及在体外进行的生物实验。
体细胞 somatic cell 除生殖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前体细胞之外的任何一种动植物细胞。
同核体 homokaryon; homocaryon 细胞核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多核细胞。
团聚体 coacervate 由俄国科学家奥巴林(А.Е.Опарин)提出的关于生命起源过程中,可能由分子小滴形成的具有类似生物代谢活性的过渡性结构。
系统发育 phylogenesis (phylogeny ) 种、属、科、目、纲、门等的发生过程。
细胞 cell 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