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习题详解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北大高惠璇(第五章部分习题解答)
所以样品x=2.5判归 1. 判归G 因0.5218>0.3798>0.0984,所以样品 所以样品 判归
8
第五章 判别分析
5 − 3 设总体Gi 的均值为µ ( i ) (i = 1,2),同协差阵Σ. 1 ′µ (1) + a′µ ( 2 ) ), (其中a = Σ −1 ( µ (1) − µ ( 2) )), 记µ = (a 2 试证明(1)E(a′X | G1 ) > µ ; (2)E(a′X | G2 ) < µ . 1 (1) 1 (1) (2) ′X | G1) − µ = a′µ − (a′µ + a′µ ) = (a′µ(1) − a′µ(2) ) 解: E(a 2 2 1 (1) (2) −1 (1) (2) = (µ − µ )′Σ (µ − µ ) > 0, (因Σ > 0) 2 1 (1) (2) −1 (1) (2) 类似可证: E(a′X | G2 ) − µ = − (µ − µ )′Σ (µ − µ ) < 0,. 2 即 E(a′X | G1) > µ, E(a′X | G2 ) < µ .
第五章 判别分析
所以 q1 f1 ( x) = 0.1613, 类似可得 q2 f 2 ( x) = 0.0304, q3 f 3 ( x) = 0.1174,
所以样品x=2.5判归 1. 判归G 因0.1613>0.1174>0.0304,所以样品 所以样品 判归
7
第五章 判别分析
解三:后验概率判别法 解三 后验概率判别法, 后验概率判别法 计算样品x已知 已知,属 的后验概率: 计算样品 已知 属Gt的后验概率 qt f t ( x) P(t | x) = 3 (t = 1,2,3) ∑ qi fi ( x) 当样品x=2.5时,经计算可得 时 当样品
高等数学第0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习题详解
0
x 1 sin tdt 0dt 1 , 2
b a
f ( x)dx 在 几 何 上 表 示 由 曲 线 y f ( x) , 直 线
x a, x b 及 x 轴所围成平面图形的面积. 若 x a, b时,f ( x) 0, 则 b f ( x)dx 在几何 a
上表示由曲线 y f ( x) ,直线 x a, x b 及 x 轴所围平面图形面积的负值. (1)由下图(1)所示, 1 xdx ( A1 ) A1 0 .
n
2
i
i 1
n
2
1 1 1 1 1 n(n 1)(2n 1) = (1 )(2 ) 3 n 6 6 n n 1 1 2 当 0时 (即 n 时 ) ,由定积分的定义得: x d x = . 0 3
= 5. 利用定积分的估值公式,估计定积分
4 3
1 1
(4 x 4 2 x 3 5) dx 的值.
上任取一点 i 作乘积 f ( i ) xi 的和式:
n
f ( i ) xi c ( xi xi1 ) c(b a) ,
i 1 i 1
n
n
记 max{xi } , 则
1i n
b a
cdx lim f ( i ) xi lim c(b a) c(b a) .
x
0
(t 1)dt ,求 y 的极小值
解: 当 y x 1 0 ,得驻点 x 1 , y '' 1 0. x 1 为极小值点, 极小值 y (1)
( x 1)dx - 2
电力电子技术最新版配套习题答案详解第5章
目录第1章电力电子器件 (1)第2章整流电路 (4)第3章直流斩波电路 (20)第4章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26)第5章逆变电路 (31)第6章PWM控制技术 (35)第7章软开关技术 (40)第8章组合变流电路 (42)第5章逆变电路1.无源逆变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有何不同?答:两种电路的不同主要是:有源逆变电路的交流侧接电网,即交流侧接有电源。
而无源逆变电路的交流侧直接和负载联接。
2.换流方式各有那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换流方式有4种:器件换流:利用全控器件的自关断能力进行换流。
全控型器件采用此换流方式。
电网换流:由电网提供换流电压,只要把负的电网电压加在欲换流的器件上即可。
负载换流:由负载提供换流电压,当负载为电容性负载即负载电流超前于负载电压时,可实现负载换流。
强迫换流:设置附加换流电路,给欲关断的晶闸管强迫施加反向电压换流称为强迫换流。
通常是利用附加电容上的能量实现,也称电容换流。
晶闸管电路不能采用器件换流,根据电路形式的不同采用电网换流、负载换流和强迫换流3种方式。
3.什么是电压型逆变电路?什么是电流型逆变电路?二者各有什么特点。
答:按照逆变电路直流测电源性质分类,直流侧是电压源的称为逆变电路称为电压型逆变电路,直流侧是电流源的逆变电路称为电流型逆变电路电压型逆变电路的主要特点是:①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有大电容,相当于电压源。
直流侧电压基本无脉动,直流回路呈现低阻抗。
②由于直流电压源的钳位作用,交流侧输出电压波形为矩形波,并且与负载阻抗角无关。
而交流侧输出电流波形和相位因负载阻抗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③当交流侧为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直流侧电容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
为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的无功能量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都并联了反馈二极管。
电流型逆变电路的主要特点是:①直流侧串联有大电感,相当于电流源。
直流侧电流基本无脉动,直流回路呈现高阻抗。
②电路中开关器件的作用仅是改变直流电流的流通路径,因此交流侧输出电流为矩形波,并且与负载阻抗角无关。
现代控制理论习题解答(第五章)
第五章 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3-5-1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题3-5-1图所示。
(1)写出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2)试设计一个状态反馈矩阵,将闭环极点特征值配置在j 53±-上。
)(t y题3-5-1图【解】:方法一:根据系统结构直接设状态变量如题3-5-1图所示,写状态空间表达式:[]x y u x x 10112101=⎥⎦⎤⎢⎣⎡-+⎥⎦⎤⎢⎣⎡--= 23111=⎥⎦⎤⎢⎣⎡--=c c U rank U系统能控,可以设计状态反馈阵。
设状态反馈阵为][21k k K = 状态反馈控制规律为:Kx r u -= 求希望特征多项式:34625)3()(*22++=++=s s s s f求加入反馈后的系统特征多项式:)22()3()(1212k s k k s bK A sI s f ++-++=+-=依据极点配置的定义求反馈矩阵:]1316[131634)22(6)3(21112=⎩⎨⎧==⇒⎩⎨⎧=+=+-K k k k k k 方法二:[][][]1316)346(311110)(*10211=++⎥⎦⎤⎢⎣⎡--==--I A A A f U K c方法三:(若不考虑原受控对象的结构,仅从配置极点位置的角度出发)求系统传递函数写出能控标准型:2321)111()()(2++-=+-+=s s ss s s U s Y []xy u x x 10103210-=⎥⎦⎤⎢⎣⎡+⎥⎦⎤⎢⎣⎡--= 求系统希望特征多项式:34625)3()(*22++=++=s s s s f求状态反馈矩阵K ~:[][][]33236234~21=--==k k K [][][][]5.05.031111010111=⎥⎦⎤⎢⎣⎡--==--Ab bP⎥⎦⎤⎢⎣⎡-=⎥⎦⎤⎢⎣⎡=105.05.011A P P P []1316~==P K K依据系统传递函数写出能控标准型ss s s s s s U s Y 2310)2)(1(10)()(23++=++= []x y u x x 0010100320100010=⎥⎥⎥⎦⎤⎢⎢⎢⎣⎡+⎥⎥⎥⎦⎤⎢⎢⎢⎣⎡--=求系统希望特征多项式:464]1)1)[(2()(*232+++=+++=s s s s s s f求状态反馈矩阵:[][][]144342604321=---==k k k K 。
邓允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五章习题详解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二版)》(邓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思考题与习题详解第五章 异步电动机的继电接触控制电路5-1 按钮和开关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解】按钮是一种结构简单但应用极为广泛的主令电器。
它用来接通或断开电流较小的控制电路(如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等),从而控制电动机或其它电气设备的运行。
开关主要用于不经常操作的低压电路中,用于接通或切断电源与负载的联系。
5-2交流接触器有何用途?交流接触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解】交流接触器是广泛用于电力的通断和控制电路。
它利用主触点来通断主电路,利用辅助触点来执行控制指令。
交流接触器由电磁操作机构、触点和灭弧装置等三部分组成。
电磁操作机构实际上就是一个电磁铁,它包括吸引线圈、山字型的静铁心和动铁心。
触点可根据通过电流大小的不同,分为主触点和辅助触点。
主触点一般为三极动合(常开)触点,电流容量大,通常装有灭弧装置,主要用在主电路中。
辅助触点有动合(常开)和动断(常闭)两种类型,主要用在控制电路中。
当吸引线圈通电时,衔铁被吸合,通过传动机构使触点动作,达到接通或断开电路的目的;当线圈断电后,衔铁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原始位置使触点复位。
5-3 交流接触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常开辅助触点和常闭辅助触点?【解】主触点接在主电路中,用来接通或断开电源与电动机;辅助触点接在控制电路中,常与按钮配合使用,用来实现电动机的各种控制。
区分常开辅助触点和常闭辅助触点,可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档测两端的电阻值即可判断。
5-4 在电动机主电路中,既然装有熔断器,为什么还要装热继电器?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照明电路只装熔断器而不装热继电器?【解】熔断器和热继电器的保护范围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熔断器对电路进行严重过载或短路保护,热继电器对电路进行一般过载保护。
照明电路一般只会发生电源短路的故障,而不会出现过载,所以只需要熔断器进行保护。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机械振动5-1 一个质点作简谐运动,振幅为A ,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2A,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为( )题5-1图分析与解(B )图中旋转矢量的矢端在x 轴上投影点的位移为-A /2,且投影点的运动方向指向Ox 轴正向,即其速度的x 分量大于零,故满足题意.因而正确答案为(B ).5-2 一简谐运动曲线如图(a )所示,则运动周期是( )(A) 2.62 s (B) 2.40 s (C) 2.20 s(D )2.00 s题5-2图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可知,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A /2,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图(b)是其相应的旋转矢量图,由旋转矢量法可知初相位为-3/π2.振动曲线上给出质点从A /2 处运动到x =0处所需时间为1 s ,由对应旋转矢量图可知相应的相位差65232πππϕ=+=∆,则角频率1s rad 65Δ/Δ-⋅==πϕωt ,周期s 40.22==ωπT .故选(B ). 5-3 两个同周期简谐运动曲线如图(a )所示, x 1的相位比x 2的相位( )(A )落后2π(B )超前2π(C )落后π(D )超前π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图作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b )即可得到答案为(B ).题5 -3图5-4 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振幅均为A 的简谐运动合成后,振幅仍为A ,则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 )(A )60 (B )90 (C )120 (D )180分析与解 由旋转矢量图可知两个简谐运动1和2的相位差为120 时,合成后的简谐运动3的振幅仍为A .正确答案为(C ).题5-4图5-5 若简谐运动方程为⎪⎭⎫ ⎝⎛+=4ππ20cos 10.0t x ,式中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求:(1)振幅、频率、角频率、周期和初相;(2)s 2=t 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可采用比较法求解.将已知的简谐运动方程与简谐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ϕω+=t A x cos 作比较,即可求得各特征量.运用与上题相同的处理方法,写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t 值后,即可求得结果.解 (1)将()()m π25.0π20cos 10.0+=t x 与()ϕω+=t A x cos 比较后可得:振幅A =0.10m ,角频率1s rad π20-⋅=ω,初相ϕ=0.25π,则周期s 1.0/π2==ωT ,频率Hz /1T =v .(2)s 2=t 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m 1007.7π25.0π40cos 10.02-⨯=+=t x()-1s m 44.4π25.0π40sin π2d /d ⋅-=+-==t x v()-22222s m 1079.2π25.0π40cos π40d /d ⋅⨯-=+-==t x a5-6 一远洋货轮,质量为m ,浮在水面时其水平截面积为S .设在水面附近货轮的水平截面积近似相等,水的密度为ρ,且不计水的粘滞阻力,证明货轮在水中作振幅较小的竖直自由运动是简谐运动,并求振动周期.分析 要证明货轮作简谐运动,需要分析货轮在平衡位置附近上下运动时,它所受的合外力F 与位移x 间的关系,如果满足kx F -=,则货轮作简谐运动.通过kx F -=即可求得振动周期k m ωT /π2/π2==. 证 货轮处于平衡状态时[图(a )],浮力大小为F =mg .当船上下作微小振动时,取货轮处于力平衡时的质心位置为坐标原点O ,竖直向下为x 轴正向,如图(b )所示.则当货轮向下偏移x 位移时,受合外力为∑'+=F P F其中F '为此时货轮所受浮力,其方向向上,大小为gSx mg gSx F F ρρ+=+='题5-6图则货轮所受合外力为kx gSx F P F -=-='-=∑ρ式中gS k ρ=是一常数.这表明货轮在其平衡位置上下所作的微小振动是简谐运动.由∑=t x m F 22d d /可得货轮运动的微分方程为0d d 22=+m gSx t x //ρ令m gS /ρω=2,可得其振动周期为gS ρm πωT /2/π2==5-7 如图(a )所示,两个轻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1k 、2k .当物体在光滑斜面上振动时.(1)证明其运动仍是简谐运动;(2)求系统的振动频率.题5-7图分析 从上两题的求解知道,要证明一个系统作简谐运动,首先要分析受力情况,然后看是否满足简谐运动的受力特征(或简谐运动微分方程).为此,建立如图(b )所示的坐标.设系统平衡时物体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O ,Ox 轴正向沿斜面向下,由受力分析可知,沿Ox 轴,物体受弹性力及重力分力的作用,其中弹性力是变力.利用串联时各弹簧受力相等,分析物体在任一位置时受力与位移的关系,即可证得物体作简谐运动,并可求出频率υ.证 设物体平衡时两弹簧伸长分别为1x 、2x ,则由物体受力平衡,有2211sin x k x k mg ==θ(1)按图(b )所取坐标,物体沿x 轴移动位移x 时,两弹簧又分别被拉伸1x '和2x ',即21x x x '+'=.则物体受力为 ()()111222sin sin x x k mg x x k mg F '+-='+-=θθ(2) 将式(1)代入式(2)得1122x k x k F '-='-=(3) 由式(3)得11k F x /-='、22k F x /-=',而21x x x '+'=,则得到()[]kx x k k k k F -=+-=2121/式中()2121k k k k k +=/为常数,则物体作简谐运动,振动频率 ()m k k k k πm k ωv 2121/21/π21π2/+=== 讨论 (1)由本题的求证可知,斜面倾角θ对弹簧是否作简谐运动以及振动的频率均不产生影响.事实上,无论弹簧水平放置、斜置还是竖直悬挂,物体均作简谐运动.而且可以证明它们的频率相同,均由弹簧振子的固有性质决定,这就是称为固有频率的原因.(2)如果振动系统如图(c )(弹簧并联)或如图(d )所示,也可通过物体在某一位置的受力分析得出其作简谐运动,且振动频率均为()m k k v /π2121+=,读者可以一试.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知道,证明物体是否作简谐运动的思路是相同的.5-8 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振子,振幅A =2.0 ×10-2 m ,周期T =0.50s.当t =0 时,(1)物体在正方向端点;(2)物体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3)物体在x =-1.0×10-2m 处,向负方向运动;(4)物体在x =-1.0×10-2 m 处,向正方向运动.求以上各种情况的运动方程.分析 在振幅A 和周期T 已知的条件下,确定初相φ是求解简谐运动方程的关键.初相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1)解析法:由振动方程出发,根据初始条件,即t =0 时,x =x 0和v =v 0来确定φ值.(2)旋转矢量法:如图(a )所示,将质点P 在Ox 轴上振动的初始位置x 0和速度v 0的方向与旋转矢量图相对应来确定φ.旋转矢量法比较直观、方便,在分析中常采用.题5-8图解 由题给条件知A =2.0 ×10-2 m ,1s π4/2-==T ω,而初相φ可采用分析中的两种不同方法来求.解析法:根据简谐运动方程()ϕω+=t A x cos ,当0t =时有()ϕω+=t A x cos 0,sin 0ϕωA -=v .当(1)A x =0时,1cos 1=ϕ,则01=ϕ;(2)00=x 时,0cos 2=ϕ,2π2±=ϕ,因00<v ,取2π2=ϕ;(3)m 100120-⨯=.x 时,50cos 3.=ϕ,3π3±=ϕ,由00<v ,取3π3=ϕ;(4)m 100120-⨯-=.x 时,50cos 4.-=ϕ,3ππ4±=ϕ,由00>v ,取3π44=ϕ. 旋转矢量法:分别画出四个不同初始状态的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它们所对应的初相分别为01=ϕ,2π2=ϕ,3π3=ϕ,3π44=ϕ. 振幅A 、角频率ω、初相φ均确定后,则各相应状态下的运动方程为(1)()m t πcos4100.22-⨯=x(2)()()m /2πt π4cos 100.22+⨯=-x(3)()()m /3πt π4cos 100.22+⨯=-x(4)()()m0.22+10=-xcos⨯/3π44tπ5-9有一弹簧,当其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伸长量为9.8 ×10-2 m.若使物体上、下振动,且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当t=0 时,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8.0 ×10-2m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求运动方程.(2)当t=0时,物体在平衡位置并以0.6m·s-1的速度向上运动,求运动方程.分析求运动方程,也就是要确定振动的三个特征物理量A、ω和φ.其中振动的角频率是由弹簧振子系统的固有性质(振子质量m及弹簧劲度系数k)决定的,即k mω=/,k可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时弹簧的伸长来计算;振幅A和初相φ需要根据初始条件确定.题5-9图解物体受力平衡时,弹性力F与重力P的大小相等,即F=mg.而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9.8 ×10-2m.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F/Δl =mg/Δl.系统作简谐运动的角频率为1ωmk//g=s=l10-∆=(1)设系统平衡时,物体所在处为坐标原点,向下为x轴正向.由初始条件t =0 时,x10=8.0 ×10-2m、v10=0 可得振幅()m 10082210210-⨯=+=./ωv x A ;应用旋转矢量法可确定初相π1=ϕ[图(a )].则运动方程为()()m π10t cos 100.821+⨯=-x(2)t =0时,x 20=0、v 20=0.6 m·s -1,同理可得()m 100622202202-⨯=+=./ωv x A ;2/π2=ϕ[图(b )].则运动方程为 ()()m π5.010t cos 100.622+⨯=-x5-10 某振动质点的x -t 曲线如图(a )所示,试求:(1)运动方程;(2)点P 对应的相位;(3)到达点P 相应位置所需的时间.分析 由已知运动方程画振动曲线和由振动曲线求运动方程是振动中常见的两类问题.本题就是要通过x -t 图线确定振动的三个特征量A 、ω和0ϕ,从而写出运动方程.曲线最大幅值即为振幅A ;而ω、0ϕ通常可通过旋转矢量法或解析法解出,一般采用旋转矢量法比较方便.解 (1)质点振动振幅A =0.10 m.而由振动曲线可画出t 0=0 和t 1=4 s时旋转矢量,如图(b )所示.由图可见初相3/π0-=ϕ(或3/π50=ϕ),而由()3201//ππω+=-t t 得1s 24/π5-=ω,则运动方程为()m 3/π24π5cos 10.0⎪⎭⎫ ⎝⎛-=t x题5-10图(2)图(a )中点P 的位置是质点从A /2 处运动到正向的端点处.对应的旋转矢量图如图(c )所示.当初相取3/π0-=ϕ时,点P 的相位为()000=-+=p p t ωϕϕ(如果初相取成3/π50=ϕ,则点P 相应的相位应表示为()π200=-+=p p t ωϕϕ.(3)由旋转矢量图可得()3/π0=-p t ω,则s 61.=p t .5-11 质量为10 g 的物体沿x 的轴作简谐运动,振幅A =10 cm ,周期T =4.0 s ,t =0 时物体的位移为,cm 0.50-=x 且物体朝x 轴负方向运动,求(1)t =1.0 s 时物体的位移;(2)t =1.0 s 时物体受的力;(3)t =0之后何时物体第一次到达x =5.0 cm 处;(4)第二次和第一次经过x =5.0 cm 处的时间间隔.分析根据题给条件可以先写出物体简谐运动方程)cos(ϕω+=t A x .其中振幅A ,角频率Tπ2=ω均已知,而初相ϕ可由题给初始条件利用旋转矢量法方便求出. 有了运动方程,t 时刻位移x 和t 时刻物体受力x m ma F 2ω-==也就可以求出. 对于(3)、(4)两问均可通过作旋转矢量图并根据公式t ∆=∆ωϕ很方便求解.解由题给条件画出t =0时该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图如图(a )所示,可知初相3π2=ϕ.而A =0.10 m ,1s 2ππ2-==T ω.则简谐运动方程为m )3π22πcos(10.0+=t x (1)t =1.0 s 时物体的位移m 1066.8m )3π22π0.1cos(10.02-⨯-=+⨯=x(2)t =1.0 s 时物体受力N1014.2N)1066.8()2π(101032232---⨯=⨯-⨯⨯⨯-=-=x m F ω (3)设t =0时刻后,物体第一次到达x =5.0 cm 处的时刻为t 1,画出t =0和t =t 1时刻的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由图可知,A 1与A 的相位差为π,由t ∆=∆ωϕ得s 2s 2/ππ1==∆=ωϕt (4)设t =0时刻后,物体第二次到达x =5.0 cm 处的时刻为t 2,画出t =t 1和t = t 2时刻的旋转矢量图,如图(c )所示,由图可知,A 2与A 1的相位差为3π2,故有 s 34s 2/π3/π212==∆=-=∆ωϕt t t题 5-11 图5-12 图(a )为一简谐运动质点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且振幅为2cm ,求(1)振动周期;(2)加速度的最大值;(3)运动方程. 分析 根据v -t 图可知速度的最大值v max ,由v max =Aω可求出角频率ω,进而可求出周期T 和加速度的最大值a max =Aω2.在要求的简谐运动方程x =A cos (ωt +φ)中,因为A 和ω已得出,故只要求初相位φ即可.由v -t 曲线图可以知道,当t =0 时,质点运动速度v 0=v max /2 =Aω/2,之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可以判断出质点沿x 轴正向向着平衡点运动.利用v 0=-Aωsinφ就可求出φ. 解 (1)由ωA v =max 得1s 51-=.ω,则s 2.4/π2==ωT(2)222max s m 1054--⋅⨯==.ωA a(3)从分析中已知2/sin 0ωA ωA =-=v ,即21sin /-=ϕ6/π5,6/π--=ϕ因为质点沿x 轴正向向平衡位置运动,则取6/π5-=,其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则运动方程为()cm 6π55.1cos 2⎪⎭⎫⎝⎛-=t x题5-12图5-13 有一单摆,长为1.0m ,最大摆角为5°,如图所示.(1)求摆的角频率和周期;(2)设开始时摆角最大,试写出此单摆的运动方程;(3)摆角为3°时的角速度和摆球的线速度各为多少?题5-13图分析 单摆在摆角较小时(θ<5°)的摆动,其角量θ与时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简谐运动方程()ϕωθθ+=t cos max ,其中角频率ω仍由该系统的性质(重力加速度g 和绳长l )决定,即l g /=ω.初相φ与摆角θ,质点的角速度与旋转矢量的角速度(角频率)均是不同的物理概念,必须注意区分. 解 (1)单摆角频率及周期分别为s 01.2/π2;s 13.3/1====-ωT l g ω(2)由0=t 时o max 5==θθ可得振动初相0=ϕ,则以角量表示的简谐运动方程为t θ13.3cos 36π=(3)摆角为3°时,有()60cos max ./==+θθϕωt ,则这时质点的角速度为()()1max 2max max s2180800cos 1sin /d d --=-=+--=+-=..ωθϕωωθϕωωθθt t t线速度的大小为1s m 218.0/d d -⋅-==t l v θ讨论 质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也可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但结果会有极微小的差别.这是因为在导出简谐运动方程时曾取θθ≈sin ,所以,单摆的简谐运动方程仅在θ较小时成立.*5-14 一飞轮质量为12kg ,内缘半径r =0.6m,如图所示.为了测定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现让其绕内缘刃口摆动,在摆角较小时,测得周期为2.0s ,试求其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题5-14图分析 飞轮的运动相当于一个以刃口为转轴的复摆运动,复摆振动周期为c /π2mgl J T =,因此,只要知道复摆振动的周期和转轴到质心的距离c l ,其以刃口为转轴的转动惯量即可求得.再根据平行轴定理,可求出其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解 由复摆振动周期c /π2mgl J T =,可得22π4/m g r TJ =(这里r l C ≈).则由平行轴定理得222220m kg 83.2π4⋅=-=-=mr mgrT mr J J 5-15 如图(a )所示,质量为 1.0 ×10-2kg 的子弹,以500m·s -1的速度射入木块,并嵌在木块中,同时使弹簧压缩从而作简谐运动,设木块的质量为4.99 kg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8.0 ×103 N·m -1,若以弹簧原长时物体所在处为坐标原点,向左为x 轴正向,求简谐运动方程.题5-15图分析 可分为两个过程讨论.首先是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因而可以确定它们共同运动的初速度v 0,即振动的初速度.随后的过程是以子弹和木块为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它的角频率由振子质量m 1+m 2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 确定,振幅和初相可根据初始条件(初速度v 0和初位移x 0)求得.初相位仍可用旋转矢量法求. 解 振动系统的角频率为()121s 40-=+=m m k /ω由动量守恒定律得振动的初始速度即子弹和木块的共同运动初速度v 0为12110s m 0.1-⋅=+=m m v m v又因初始位移x 0=0,则振动系统的振幅为()m 105.2//202020-⨯==+=ωωx A v v图(b )给出了弹簧振子的旋转矢量图,从图中可知初相位2/π0=ϕ,则简谐运动方程为()()m π0.540cos 105.22+⨯=-t x5-16 如图(a )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其下挂有一质量为m 1的空盘.现有一质量为m 2的物体从盘上方高为h 处自由落入盘中,并和盘粘在一起振动.问:(1)此时的振动周期与空盘作振动的周期有何不同?(2)此时的振幅为多大?题5-16图分析 原有空盘振动系统由于下落物体的加入,振子质量由m 1变为m 1 + m 2,因此新系统的角频率(或周期)要改变.由于()2020/ωx A v +=,因此,确定初始速度v 0和初始位移x 0是求解振幅A 的关键.物体落到盘中,与盘作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确定盘与物体的共同初速度v 0,这也是该振动系统的初始速度.在确定初始时刻的位移x 0时,应注意新振动系统的平衡位置应是盘和物体悬挂在弹簧上的平衡位置.因此,本题中初始位移x 0,也就是空盘时的平衡位置相对新系统的平衡位置的位移.解 (1)空盘时和物体落入盘中后的振动周期分别为k m ωT /π2/π21== ()k m m ωT /π2/π221+='='可见T ′>T ,即振动周期变大了.(2)如图(b )所示,取新系统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 .则根据分析中所述,初始位移为空盘时的平衡位置相对粘上物体后新系统平衡位置的位移,即g kmg k m m k g m l l x 2211210-=+-=-= 式中k g m l 11=为空盘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l 2=g km m 21+为物体粘在盘上后,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振动系统的初始速度,即盘与物体相碰后的速度gh m m m m m m 22122120+=+=v v 式中gh 2=v 是物体由h 高下落至盘时的速度.故系统振动的振幅为()gm m khk g m x A )(21/2122020++='+=ωv 本题也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振幅A .5-17 质量为0.10kg 的物体,以振幅1.0×10-2 m 作简谐运动,其最大加速度为4.0 m·s -1求:(1)振动的周期;(2)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的总能量与动能;(3)物体在何处其动能和势能相等?(4)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振幅的一半时,动能、势能各占总能量的多少?分析 在简谐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加速度2max ωA a =,由此可确定振动的周期T .另外,在简谐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其中动能和势能互相交替转化,其总能量E =kA 2/2.当动能与势能相等时,E k =E P =kA 2/4.因而可求解本题. 解 (1)由分析可得振动周期s 314.0/π2/π2max ===a A ωT(2)当物体处于平衡位置时,系统的势能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可得系统的动能等于总能量,即J 100221213max22k -⨯====.mAa mA E E ω (3)设振子在位移x 0处动能与势能相等,则有42220//kA kx =得m 100772230-⨯±=±=./A x(4)物体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一半(即2x A =/)时的势能为4221212P /E A k kx E =⎪⎭⎫⎝⎛==则动能为43P K /E E E E =-=5-18 一劲度系数k =312 1m N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质量kg 3.00=m 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上面放一质量为kg 2.0=m 的物体,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5.0=μ.求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时,系统振动的最大能量.分析简谐运动系统的振动能量为2p k 21kA E E E =+=.因此只要求出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条件下,该系统的最大振幅max A 即可求出系统振动的最大能量.因为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故可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则根据简谐运动频率公式可得其振动角频率为mm k+=0ω.然后以物体m 为研究对象,它和m 0一起作简谐运动所需的回复力是由两物体间静摩擦力来提供的.而其运动中所需最大静摩擦力应对应其运动中具有最大加速度时,即max 2max A m ma mg ωμ==,由此可求出max A . 解根据分析,振动的角频率mm k+=0ω 由max 2max A m ma mg ωμ==得kgm m g A μωμ)(02max +=则最大能量J1062.92)(])([212132220202max max -⨯=+=+==kg m m kg m m k kA E μμ5-19 已知两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分别为()()m π75.010cos 05.01+=t x ;()()m π25.010cos 06.02+=t x .求:(1)合振动的振幅及初相;(2)若有另一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运动()()m 10cos 07033ϕ+=t x .,则3ϕ为多少时,x 1+x 3的振幅最大?又3ϕ为多少时,x 2+x 3的振幅最小?题5-19图分析 可采用解析法或旋转矢量法求解.由旋转矢量合成可知,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仍为一简谐运动,其角频率不变;合振动的振幅()12212221cos 2ϕϕ-++=A A A A A ,其大小与两个分振动的初相差12ϕϕ-相关.而合振动的初相位()()[]22112211cos cos sin sin arctan ϕϕϕϕϕA A A A ++=/解 (1)作两个简谐运动合成的旋转矢量图(如图).因为2/πΔ12-=-=ϕϕϕ,故合振动振幅为()m 1087cos 2212212221-⨯=-++=.ϕϕA A A A A合振动初相位()()[]rad1.48arctan11cos cos sin sin arctan 22112211==++=ϕϕϕϕϕA A A A /(2)要使x 1+x 3振幅最大,即两振动同相,则由π2Δk =ϕ得,...2,1,0,π75.0π2π213±±=+=+=k k k ϕϕ要使x 1+x 3的振幅最小,即两振动反相,则由()π12Δ+=k ϕ得(),...2,1,0,π25.1π2π1223±±=+=++=k k k ϕϕ5-20 两个同频率的简谐运动1 和2 的振动曲线如图(a )所示,求(1)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x 1和x 2;(2)在同一图中画出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并比较两振动的相位关系;(3)若两简谐运动叠加,求合振动的运动方程.分析 振动图已给出了两个简谐运动的振幅和周期,因此只要利用图中所给初始条件,由旋转矢量法或解析法求出初相位,便可得两个简谐运动的方程.解 (1)由振动曲线可知,A =0.1 m,T =2s,则ω=2π/T =πs-1.曲线1表示质点初始时刻在x =0 处且向x 轴正向运动,因此φ1=-π/2;曲线2 表示质点初始时刻在x =A /2 处且向x 轴负向运动,因此φ2=π/3.它们的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则两振动的运动方程分别为()()m 2/ππcos 1.01-=t x 和()()m 3/ππcos 1.02+=t x(2)由图(b )可知振动2超前振动1 的相位为5π/6. (3)()ϕω+'=+=t A x x x cos 21其中()m 0520cos 212212221.=-++='ϕϕA A A A A()12π0.268arctan cos cos sin sin arctan22112211-=-=++=ϕϕϕϕϕA A A A则合振动的运动方程为 ()()m π/12πcos 052.0-=t x题5-20 图5-21 将频率为348 Hz 的标准音叉振动和一待测频率的音叉振动合成,测得拍频为3.0Hz .若在待测频率音叉的一端加上一小块物体,则拍频数将减少,求待测音叉的固有频率.分析 这是利用拍现象来测定振动频率的一种方法.在频率υ1和拍频数Δυ=|υ2-υ1|已知的情况下,待测频率υ2可取两个值,即υ2=υ1 ±Δυ.式中Δυ前正、负号的选取应根据待测音叉系统质量改变时,拍频数变化的情况来决定.解 根据分析可知,待测频率的可能值为υ2=υ1 ±Δυ=(348 ±3) Hz因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mkπ21=v ,即质量m 增加时,频率υ减小.从题意知,当待测音叉质量增加时拍频减少,即|υ2-υ1|变小.因此,在满足υ2与Δυ均变小的情况下,式中只能取正号,故待测频率为υ2=υ1+Δυ=351 Hz*5-22 图示为测量液体阻尼系数的装置简图,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轻弹簧上,在空气中测得振动的频率为υ1,置于液体中测得的频率为υ2,求此系统的阻尼系数.题5-22图分析 在阻尼不太大的情况下,阻尼振动的角频率ω与无阻尼时系统的固有角频率ω0及阻尼系数δ有关系式220δωω-=.因此根据题中测得的υ1和υ2(即已知ω0、ω),就可求出δ.解 物体在空气和液体中的角频率为10π2v =ω和2π2v =ω,得阻尼系数为2221220π2v v -=-=ωωδ。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第5章设计的类型复习笔记一、视觉传达设计(一)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1.符号(1)含义广义的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
(2)作用①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
②符号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
③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
(3)分类①视觉符号系统。
所谓视觉符号,是指人类的视知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质地或现象)的符号。
②听觉符号系统。
③触觉符号系统④味觉和嗅觉符号系统。
2.传递(1)含义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
(2)程序一般可以归纳为“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3.视觉传达设计(1)概念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
(2)传达实现的条件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即信息传达所用的符号至少有一部分既存在于发送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也存在于接收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
(3)传达设计的基本原则信息传达设计中作为发送者的设计师必须针对接收者,根据接收者的知识背景与传达内容来选择符号媒介。
(4)主要功能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
(5)过程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
(6)视觉设计师与视觉艺术家的不同视觉设计师的工作受到更多的限制。
①必须使用他的特定对象易于认知和理解的视觉符号。
②必须考虑他的设计的复制或制作计划的问题。
(7)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程①文字的发明是人类信息传达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②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是第二次革命。
③印刷术的发明,使视觉传达设计迈向大众传播信息。
④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是从以招贴画为中心的印刷品设计发展起来的。
⑤20世纪20~30年代,摄影图版开始被用于招贴等视觉设计中。
⑥20世纪40~50年代影像技术的革命,大大拓展了视觉设计的领域。
⑦20世纪80年代,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开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纪元。
物理学简明教程(马文蔚等著)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详解
物理学简明教程(马文蔚等著) 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详解5-1 图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如果2O P )(v 和2H P )(v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 (A)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4)()(22H P O P =v v (B)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41)()(22H P O P =v v (C) 图中b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41)()(22H P O P =v v (D) 图中b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4)()(22HP O P =v v分析与解 由MRTv 2P=可知,在相同温度下,由于不同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它们的最概然速率P v 也就不同.因22O H M M <,故氧气比氢气的P v 要小,由此可判定图中曲线a 应是对应于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又因16122OH =M M ,所以=22HP O P )()(v v 4122OH =M M .故选(B).题 5-1 图5-2 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温度为0T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为0v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为0Z ,平均自由程为0λ,当气体温度升高为04T 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 、平均碰撞频率Z 和平均自由程λ分别为( ) (A) 004,4,4λλZ Z ===0v v (B) 0022λλ===,,Z Z 0v v (C)00422λλ===,,Z Z 0v v (D)00,2,4λλ===Z Z 0v v分析与解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M RT π/8=v ,温度由0T 升至04T ,则平均速率变为0v 2;又平均碰撞频率v n d Z 2π2=,由于容器体积不变,即分子数密度n 不变,则平均碰撞频率变为0Z 2;而平均自由程nd 2π21=λ,n 不变,则λ也不变.因此正确答案为(B).5 -3 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C) 温度,压强都相同 (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分析与解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3k /kT =ε,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氮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又由物态方程,当两者分子数密度n 相同时,它们压强也相同.故选(C).5-5 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3J 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使氢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nkT p =(A) 6J (B) 3 J (C) 5 J (D) 10 J分析与解 当容器体积不变,即为等体过程时系统不作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 =ΔE +W ,有Q =ΔE.而由理想气体内能公式T R iM m E Δ2Δ'=,可知欲使氢气和氦气升高相同温度,须传递的热量⎪⎪⎭⎫ ⎝⎛'⎪⎪⎭⎫ ⎝⎛'=eee222e2H H H H H H HH /:i M m i M m Q Q .再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M m 'RT ,初始时,氢气和氦气是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因而物质的量相同,则3/5/:e 2e 2H H H H ==i i Q Q .因此正确答案为(C).5-6 一定量理想气体分别经过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从体积1V 膨胀到体积2V ,如图所示,则下述正确的是 ( )(A )C A →吸热最多,内能增加 (B )D A →内能增加,作功最少 (C )B A →吸热最多,内能不变 (D )C A →对外作功,内能不变 分析与解由绝热过程方程=γpV常量,以及等温过程方程pV=常量可知在同一p-V 图中当绝热线与等温线相交时,绝热线比等温线要陡,因此图中B A →为等压过程,C A →为等温过程,D A →为绝热过程.又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RT pVν=可知,p-V 图上的pV积越大,则该点温度越高.因此图中B C A D T T T T <=<.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内能,RT iE 2ν=,由此知0>∆AB E ,0=∆AC E ,.0<∆AD E 而由理想气体作功表达式 ⎰=V p W d 知道功的数值就等于p-V 图中过程曲线下所对应的面积,则由图可知AD AC AB W W W >>. 又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 =W +ΔE 可知0=>>AD AC AB Q Q Q .因此答案A 、B 、C 均不对.只有(D )正确.题 5-6 图5-7 一台工作于温度分别为327 ℃和27 ℃的高温热源与低温源之间的卡诺热机,每经历一个循环吸热2 000 J ,则对外作功( ) (A) 2 000J (B) 1 000J (C) 4 000J (D) 500J分析与解 热机循环效率η=W /Q 吸,对卡诺机,其循环效率又可表为:η=1-12T T ,则由W /Q 吸=1 -12T T 可求答案.正确答案为(B). 7-5 有一个体积为35m 1001⨯.的空气泡由水面下m 050.深的湖底处(温度为C 0.4o)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C 017o.,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取大气压强为Pa 10013150⨯=.p )分析 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衡状态.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gh p p ρ+=0求出,其中ρ为水的密度( 常取33m kg 100.1-⋅⨯=ρ).解 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 1,V 1,T 1 )和(p 2 ,V 2,T 2 ).由分析知湖底处压强为gh ρp gh ρp p +=+=021,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222111T V p T V p = 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3510120121212m 1011.6-⨯=+==T p V T gh p T p V T p V ρ5-8 有N 个质量均为m 的同种气体分子,它们的速率分布如图所示.(1) 说明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的含义;(2) 由N 和0v 求a 值;(3) 求在速率0v /2到30v /2 间隔内的分子数;(4) 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题 5-8 图分析 处理与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有关的问题时,关键要理解分布函数()v f 的物理意义.()υd d N Nf =v ,题中纵坐标()v v d /d N Nf =,即处于速率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同时要掌握()v f 的归一化条件,即()1d 0=⎰∞v v f .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布函数并运用数学方法(如函数求平均值或极值等),即可求解本题.解 (1) 由于分子所允许的速率在0 到20v 的范围内,由归一化条件可知图中曲线下的面积()N Nf S v ==⎰v v d 020即曲线下面积表示系统分子总数N.(2 ) 从图中可知,在0 到0v 区间内,()0/v v v a Nf =;而在0 到20v 区间,()αNf =v .则利用归一化条件有v v v vv ⎰⎰+=0020d d v v a a N(3) 速率在0v /2到30v /2间隔内的分子数为12/7d d Δ2/3000N a a N =+=⎰⎰v v v v v v v(4) 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按定义为()v v f v v v d /d 02022⎰⎰∞∞==N N故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20220302k 3631d d 212100v v v v v v v v v v m N a N a m m =⎥⎦⎤⎢⎣⎡+==⎰⎰ε5-9 在标准状况下,1 cm 3中有多少个氮分子?氮分子的平均速率为多大?平均碰撞次数为多少?平均自由程为多大?(已知氮分子的有效直径m 1076.310-⨯=d)分析标准状况即为压强Pa 10013.15⨯=p ,温度K 273=T .则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nkT p =可求得气体分子数密度n ,即单位体积中氮分子的个数.而氮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可分别由公式M RT v π8=,n v d Z 2π2=和nd 2π21=λ直接求出.解由分析可知,氮分子的分子数密度为325m 1069.2-⨯==kTpn 即3cm 1中约有191069.2⨯个.氮气的摩尔质量为M=28 ×10-3 kg·mol -1,其平均速率为MRT v π8==454 1s m -⋅ 则平均碰撞次数为-192s 107.7π2⨯==n v d Z平均自由程为m 106π2182-⨯==nd λ 讨论本题主要是对有关数量级有一个具体概念.在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平均以每秒几百米的速率运动着,那么气体中进行的一切实际过程如扩散过程、热传导过程等好像都应在瞬间完成,而实际过程都进行得比较慢,这是因为分子间每秒钟上亿次的碰撞导致分子的自由程只有几十纳米,因此宏观上任何实际过程的完成都需要一段时间.5-10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Pa 100115⨯.,温度为27 ℃,求:(1)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 氧气的密度;(3)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分析 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d V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n V /10=,d 即可求出.解 (1) 单位体积分子数325m 1044.2⨯==kTpn (2) 氧气的密度3-m kg 30.1/⋅===RTpMV m ρ (3)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J 102162321k -⨯==./kT ε5-11 当温度为0C时,可将气体分子视为刚性分子,求在此温度下:(1)氧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2)kg 100.43-⨯氧气的内能;(3)kg 100.43-⨯氦气的内能.分析(1)由题意,氧分子为刚性双原子分子,则其共有5个自由度,其中包括3个平动自由度和2个转动自由度.根据能量均分定理,平均平动动能kT 23k t=ε,平均转动动能kT kT ==22kr ε.(2)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其内能为RT i M m E 2'=,它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其中i 为分子自由度,这里氧气i=5、氦气i=3.而m '为气体质量,M 为气体摩尔质量,其中氧气13mol kg 1032--⋅⨯=M ;氦气13mol kg 100.4--⋅⨯=M .代入数据即可求解它们的内能.解根据分析当气体温度为T=273 K 时,可得 (1)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7.52321k t -⨯==kT ε氧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为J 108.32221k r -⨯==kT ε(2)氧气的内能为J 10 7.1J 27331.8251032100.42233⨯=⨯⨯⨯⨯⨯='=--RT i M m E (3)氦气的内能为J10 3.4J 27331.823100.4100.42333⨯=⨯⨯⨯⨯⨯='=--RT i M m E5-12 在容积为2.0 ×10-3 m 3的容器中,有内能为6.75 ×102J 的刚性双原子分子某理想气体.(1) 求气体的压强;(2) 设分子总数为5.4×1022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 分析 (1) 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RT iM m E 2=,对刚性双原子分子而言,i =5.由上述内能公式和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νRT 可解出气体的压强.(2)求得压强后,再依据题给数据可求得分子数密度,则由公式p =nkT 可求气体温度.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可由23k /kT ε=求出.解 (1) 由RT iE2ν=和pV =νRT 可得气体压强 Pa 1035.125⨯==iVEp (2) 分子数密度n =N/V ,则该气体的温度()()K 1062.3//2⨯===nk pV nk p T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4972321k -⨯==./kT ε5-13 容积为1m 3的容器储有1mol 氧气,以v =10-1s m ⋅的速度运动,设容器突然停止,其中氧气的80%的机械运动动能转化为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试求气体的温度及压强各升高了多少.分析 容器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容器内分子除了相对容器作杂乱无章的热运动外,还和容器一起作定向运动.其定向运动动能(即机械能)为221mv .按照题意,当容器突然停止后,80%定向运动动能转为系统的内能.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则有关系式:T R M m v m E Δ25%8021Δ2'=⋅'=成立,从而可求ΔT.再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可求压强的增量.解 由分析知T R M m m E Δ2528.0Δ2⋅'='=v ,其中m '为容器内氧气质量.又氧气的摩尔质量为12m ol kg 1023--⋅⨯=.M ,解得ΔT =6.16 ×10-2 K当容器体积不变时,由pV =MmRT 得Pa 51.0ΔΔ==T V RM m p5-14 位于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它高979m.如果在水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作的功中有50%转换为热量使水温升高,求水由瀑布顶部落到底部而产生的温差.( 水的比热容c 为4.18×103J·kg -1·K -1)分析 取质量为m 的水作为研究对象,水从瀑布顶部下落到底部过程中重力作功W =mgh ,按题意,被水吸收的热量Q =0.5W ,则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可由Q =mcΔT 求得. 解 由上述分析得mcΔT =0.5mgh水下落后升高的温度ΔT =0.5gh/c =1.15K5-15 如图所示,1 mol 氦气,由状态),(11V p A 沿直线变到状态),(22V p B ,求这过程中内能的变化、对外作的功、吸收的热量.分析由题 8-4 分析可知功的数值就等于p-V 图中B A →过程曲线下所对应的面积,又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内能RT iE2ν=,而氦气为单原子分子,自由度i=3,则 1 mol 氦气内能的变化T R E ∆=∆23,其中温度的增量T ∆可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RT pV ν=求出.求出了B A →过程内能变化和做功值,则吸收的热量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W Q ∆+=求出.解由分析可知,过程中对外作的功为))((211212p p V V W +-=内能的变化为)(23231122V p V p T R E -=∆=∆ 吸收的热量)(21)(212211122V p V p V p V p E W Q -+-=∆+=题 5-15 图5-16 如图所示,在绝热壁的汽缸内盛有1mol 的氮气,活塞外为大气,氮气的压强为1.51×105 Pa ,活塞面积为0.02m 2.从汽缸底部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了0.5m.问(1) 气体经历了什么过程? (2) 汽缸中的气体吸收了多少热量? (根据实验测定,已知氮气的摩尔定压热容C p ,m =29.12J·mol -1·K -1,摩尔定容热容C V,m =20.80J·mol -1·K -1)题 5-16 图分析 因活塞可以自由移动,活塞对气体的作用力始终为大气压力和活塞重力之和.容器内气体压强将保持不变.对等压过程,吸热T C Q p Δm p,v =.ΔT 可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求出. 解 (1) 由分析可知气体经历了等压膨胀过程.(2) 吸热T C Q Δm p,p v =.其中ν=1 mol ,C p,m =29.12J·mol -1·K-1.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νRT ,得ΔT =(p 2V 2-p 1 V 1 )/R =p(V 2-V 1 )/R =p· S· Δl/R则J 105.293m p,p ⨯=∆=RlpS C Q5-17 一压强为1.0 ×105Pa,体积为1.0×10-3m 3的氧气自0℃加热到100 ℃.问:(1) 当压强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当体积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2) 在等压或等体过程中各作了多少功? 分析 (1) 由量热学知热量的计算公式为T C Q ∆=m ν.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体过程中,T C E Q V V ∆=∆=m ,ν;在等压过程中,⎰∆=∆+=.d m ,T C E V p Q p P ν(2) 求过程的作功通常有两个途径.①利用公式()V V p W d ⎰=;②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去求解.在本题中,热量Q 已求出,而内能变化可由()12m V,V ΔT T C E Q -==v 得到.从而可求得功W.解 根据题给初态条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1041.42111-⨯==RT V p v 氧气的摩尔定压热容R C 27m p,=,摩尔定容热容R C 25m V,=.(1) 求Q p 、Q V等压过程氧气(系统)吸热()J 1.128Δd 12m p,p =-=+=⎰T T C E V p Q v等体过程氧气(系统)吸热()J 5.91Δ12m V,V =-==T T C E Q v(2) 按分析中的两种方法求作功值 ①利用公式()V V p W d ⎰=求解.在等压过程中,T R MmV p W d d d ==,则得 J 6.36d d 21p ===⎰⎰T T T R MmW W 而在等体过程中,因气体的体积不变,故作功为()0d V ==⎰V V p W②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Q =ΔE +W 求解.氧气的内能变化为()J 5.91Δ12m V,V =-==T T C MmE Q 由于在(1)中已求出Q p 与Q V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在等压过程、等体过程中所作的功分别为J 6.36Δp p =-=E Q W 0ΔV V =-=E Q W5-18如图所示,系统从状态A沿ABC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外界有326J的热量传递给系统,同时系统对外作功126J.当系统从状态C沿另一曲线CA返回到状态A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52J,则此过程中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是多少?题5-18 图分析已知系统从状态C到状态A,外界对系统作功为W CA,如果再能知道此过程中内能的变化ΔE CA,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该过程中系统传递的热量Q CA .由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是状态(温度)的函数,利用题中给出的ABC过程吸热、作功的情况,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由A至C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ΔE AC,而ΔE AC=-ΔE CA,故可求得Q CA.解系统经ABC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及对外所作的功分别为Q ABC=326J,W ABC=126J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由A到C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ΔE AC=Q ABC-W ABC=200J由此可得从C到A,系统内能的增量为ΔE CA=-200J从C到A,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为Q CA=ΔE CA+W CA=-252J式中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252 J.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CA是一未知过程,上述求出的放热是过程的总效果,而对其中每一微小过程来讲并不一定都是放热.5-19一定量的空气,吸收了1.71×103J的热量,并保持在1.0 ×105Pa下膨胀,体积从1.0×10-2m3增加到1.5×10-2m3,问空气对外作了多少功?它的内能改变了多少?分析由于气体作等压膨胀,气体作功可直接由W=p(V2-V1)求得.取该空气为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ΔE+W可确定它的内能变化.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热量、功、内能的正负取值.解该空气等压膨胀,对外作功为W=p(V2-V1 )=5.0 ×102J其内能的改变为ΔE=Q-W=1.21 ×103J5-20 如图所示,使1mol 氧气(1) 由A 等温地变到B ;(2) 由A 等体地变到C ,再由C 等压地变到B.试分别计算氧气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题 8-12 图分析 从p -V 图(也称示功图)上可以看出,氧气在AB 与ACB 两个过程中所作的功是不同的,其大小可通过()V V p W d ⎰=求出.考虑到内能是状态的函数,其变化值与过程无关,所以这两个不同过程的内能变化是相同的,而且因初、末状态温度相同T A =T B ,故ΔE =0,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Q =W +ΔE ,可求出每一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解 (1) 沿AB 作等温膨胀的过程中,系统作功()()J 1077.2/ln /ln 31⨯===A B B A A B AB V V V p V V RT MmW 由分析可知在等温过程中,氧气吸收的热量为Q AB =W AB =2.77 ×103J(2) 沿A 到C 再到B 的过程中系统作功和吸热分别为W ACB =W AC +W CB =W CB =C p (V B -V C )=2.0×103JQ ACB =W ACB =2.0×103J5-21 图(a)是某单原子理想气体循环过程的V -T 图,图中V C =2V A .试问:(1) 图中所示循环是代表制冷机还是热机? (2) 如是正循环(热机循环),求出其循环效率.题 8-15 图分析 以正、逆循环来区分热机和制冷机是针对p -V 图中循环曲线行进方向而言的.因此,对图(a)中的循环进行分析时,一般要先将其转换为p -V 图.转换方法主要是通过找每一过程的特殊点,并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来完成.由图(a)可以看出,BC 为等体降温过程,CA 为等温压缩过程;而对AB 过程的分析,可以依据图中直线过原点来判别.其直线方程为 V =KT ,C 为常数.将其与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νRT 比较可知该过程为等压膨胀过程(注意:如果直线不过原点,就不是等压过程).这样,就可得出p -V 图中的过程曲线,并可判别是正循环(热机循环)还是逆循环(制冷机循环),再参考题8-14的方法求出循环效率. 解 (1) 根据分析,将V -T 图转换为相应的p -V 图,如图(b)所示.图中曲线行进方向是正循环,即为热机循环.(2) 根据得到的p -V 图可知,AB 为等压膨胀过程,为吸热过程.BC 为等体降压过程,CA 为等温压缩过程,均为放热过程.故系统在循环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分别为()A B m p T T C MmQ -=,1 ()()A C A A B m V V V RT Mm T T C M m Q /ln ,2+-=CA 为等温线,有T A =T C ;AB 为等压线,且因V C =2V A ,则有T A =T B /2.对单原子理想气体,其摩尔定压热容C p ,m =5R/2,摩尔定容热容C V ,m =3R/2.故循环效率为()()%3.125/2ln 2312/5/2ln 231/112=+-=⎥⎦⎤⎢⎣⎡+-=-=A A A T T T Q Q η5-21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的热机,其循环如图所示,试证明热()()1/1/12121---=p p V V γη 分析 该热机由三个过程组成,图中AB 是绝热过程,BC 是等压压缩过程,CA 是等体升压过程.其中CA 过程系统吸热,BC 过程系统放热.本题可从效率定义CA BC Q Q Q Q /1/112-=-=η出发,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等体、等压方程以及γ=C p,m /C V,m 的关系来证明.题 5-21 图证 该热机循环的效率为CA BC Q Q Q Q /1/112-=-=η其中Q BC =νC p,m (T C -T B ),Q CA =νC V,m (T A -T C ),则上式可写为1/1/11---=---=C A CB C A B C T T T T γT T T T γη 在等压过程BC 和等体过程CA 中分别有T B /V 1=T C /V 2,T A /p 1=T C /p 2,代入上式得()()1/1/12121---=p p V V γη5-22 一卡诺热机的低温热源温度为7℃,效率为40%,若要将其效率提高到50%,问高温热源的温度需提高多少?解 设高温热源的温度分别为1T '、1T '',则有12/1T T η'-=', 12/1T T η''-=''其中T 2 为低温热源温度.由上述两式可得高温热源需提高的温度为K 3.931111Δ211=⎪⎪⎭⎫⎝⎛'--''-='-''=T ηηT T T5-23 一小型热电厂内,一台利用地热发电的热机工作于温度为227℃的地下热源和温度为27℃的地表之间.假定该热机每小时能从地下热源获取1.8 ×1011J的热量.试从理论上计算其最大功率为多少?分析 热机必须工作在最高的循环效率时,才能获取最大的功率.由卡诺定理可知,在高温热源T 1和低温热源T 2之间工作的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最高,其效率为η=1-T 2/T 1 .由于已知热机在确定的时间内吸取的热量,故由效率与功率的关系式QPtQ W ==η,可得此条件下的最大功率.解 根据分析,热机获得的最大功率为()1-712s J 100.2/1⋅⨯=-==tQ T T tQp η5-24 在夏季,假定室外温度恒定为37℃,启动空调使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7 ℃.如果每天有2.51 ×108J 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等方式自室外流入室内,则空调一天耗电多少? (设该空调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同条件下的卡诺制冷机制冷系数的60%)题 8-21 图分析 耗电量的单位为kW·h ,1kW·h =3.6 ×106J.图示是空调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因为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212T T T e k -=,其中T 1为高温热源温度(室外环境温度),T 2为低温热源温度(室内温度).所以,空调的制冷系数为e =e k · 60%=0.6 T 2/( T 1-T 2 )另一方面,由制冷系数的定义,有e =Q 2 /(Q 1-Q 2 )其中Q 1为空调传递给高温热源的热量,即空调向室外排放的总热量;Q 2是空调从房间内吸取的总热量.若Q′为室外传进室内的热量,则在热平衡时Q 2=Q′.由此,就可以求出空调的耗电作功总值W =Q 1-Q 2 .解 根据上述分析,空调的制冷系数为7.8%60212=-=T T T e 在室内温度恒定时,有Q 2=Q′.由e =Q 2 /(Q 1-Q 2 )可得空调运行一天所耗电功W =Q 1-Q 2=Q 2/e =Q′/e =2.89×107 J=8.0 kW·h。
第5章 中央银行《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最新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中央银行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答: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中央银行是存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从商业银行发展为中央银行,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在银行业发展初期,没有专门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许多商业银行除了经营一般的存放款业务以外,都从事银行券的发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许多小的商业银行都能发行银行券的做法有很大缺点:小的商业银行信用能力不强,他们分散地发行银行券,如果爆发经济危机或银行经营不善,从而引起银行券不能兑现,无法保证银行券的信誉及其流通的稳定,就会引致信用危机;同时,许多小的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他们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地区流通,这就给生产和流通造成了很多困难,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财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权威的集中货币发行的银行。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受票据的数量日益增多,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了,由各个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结清已发生困难。
这样,不仅异地结算矛盾很大,即使是同城结算也有问题。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公正的清算中心,这只能由中央银行来办理。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对贷款的要求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期限延长了。
商业银行如果仅用自己吸收的存款来提供放款,就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将吸收的存款过多地提供贷款,又会削弱银行的清偿能力,有使银行发生挤兑和破产的可能。
于是就有必要适当集中各家商业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在有的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支持。
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银行的“后台”,能够在商业银行资金发生困难时,给予贷款支持,这个“后台”非中央银行莫属。
阎石数字电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5.1解:3321132121121313113321312123131,,,Q Y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K Q Q J Q K Q J Q K Q J n n n =⎪⎪⎩⎪⎪⎨⎧=+=+=⎪⎩⎪⎨⎧======+++输出方程:状态方程:驱动方程:能自动启动的同步五进制加法计数器。
5.2解:12211221121221Q AQ Y Q Q A Q Q A Q Q Q A D Q D n n =⎪⎩⎪⎨⎧==⎪⎩⎪⎨⎧==++输出方程:状态方程:驱动方程:由状态转换图知:为一串行数据监测器,连续输入四个或四个以上的1时,输出为1,否则为0 5.3解:233232113231211213211232133121213211Q Q Y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K Q Q J Q Q K Q J K Q Q J n n n =⎪⎪⎩⎪⎪⎨⎧+=+=⋅=⎪⎪⎩⎪⎪⎨⎧====⋅=+++输出方程:状态方程:,=,,驱动方程:5.4解:212121121111122111Q Q A Q AQ Y Q Q A Q Q Q Q A Q A K J K J n n +=⎪⎩⎪⎨⎧⊕==⎩⎨⎧=⊕===++输出方程:⊙状态方程:⊙=驱动方程:5.5解:12330301213101203121013201101003012301203201320100,1Q Q Q Q Y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K Q Q Q J Q Q K Q Q J Q K Q Q Q J K J n n n n ⋅⋅⋅=⎪⎪⎪⎩⎪⎪⎪⎨⎧+⋅⋅⋅=⋅+⋅=+⋅==⎪⎪⎩⎪⎪⎨⎧=⋅⋅=⋅==⋅⋅===++++输出方程:状态方程:,=,驱动方程:5.6解:5.7解:∑5.8解:七进制计数器5.9解:5.10解:可采用复位法和置数法:5.11解:5.12解:A=0时为十进制,A=1时为十二进制5.13解:5.18解:需用3个160,可采用整体复位法或整体置数法,前两片同时为9时第三片工作。
线性代数第五习题答案详解
第五章n 维向量空间习题一1. 解:a-b = a+(-b)= (1,1,0)T +(0,-1,-1)T = (1,0,-1)T3a+2b-c = 3a+2b+(-c)= (3,3,0)T +(0,2,2)T +(-3,-4,0)T = (0,1,2)T2. 解: 3(a 1-a)+2(a 2+a) = 5(a 3+a) 3a 1+2a 2+(-3+2)a = 5a 3+5a 3a 1+2a 2+(-a) = 5a 3+5a3a 1+2a 2+(-a)+a+(-5)a 3 = 5a 3+5a+a+(-5)a 3 3a 1+2a 2+(-5)a 3 = 6a61[3a 1+2a 2+(-5)a 3] = 61⨯6a 21a 1+31a 2+(-65)a 3 = a将a 1=(2,5,1,3)T ,a 2=(10,1,5,10)T ,a 3=(4,1,-1,1)T 代入a =21a 1+31a 2+(-65)a 3 中可得: a=(1,2,3,4)T .3. (1) V 1是向量空间.由(0,0,…,0)∈V 1知V 1非空.设a=(x 1,x 2,…,x n )∈V 1,b=(y 1,y 2,…,y n )∈V 1,则有x 1+x 2+…+x n =0,y 1+y 2+…+y n =0.因为(x 1+y 1)+(x 2+y 2)+…+(x n +y n )= (x 1+x 2+…+x n )+( y 1+y 2+…+y n )=0所以a+b=( x 1+y 1,x 2+y 2,…,x n +y n )∈V 1.对于k ∈R ,有 kx 1+kx 2+…+kx n =k(x 1+x 2+…+x n )=0所以ka=( kx 1,kx 2,…,kx n ) ∈V 1.因此V 1是向量空间.(2) V 2不是向量空间.因为取a=(1, x 2,…,x n )∈V 2 ,b=(1, y 2,…,y n )∈V 2,但a+b=(2, x 2+y 2,…,x n +y n )∉V 2.因此V 2不是向量空间.习 题 二1. 求向量b 关于向量组a 1,a 2,a 3,a 4的线性组合表达式:(1) 解:设向量b 关于向量组a 1,a 2,a 3,a 4的线性组合表达式为: b=k 1a 1+k 2a 2+k 3a 3+k 4a 4其中, k 1,k 2,k 3,k 4为待定常数.则将b=(0,2,0,-1)T ,a 1=(1,1,1,1)T ,a 2=(1,1,1,0)T ,a 3=(1,1,0,0)T ,a 4=(1,0,0,0)T 向量b 关于向量组a 1,a 2,a 3,a 4的线性组合表达式中可得: (0,2,0,-1)T =k 1(1,1,1,1)T +k 2(1,1,1,0)T +k 3(1,1,0,0)T +k 4(1,0,0,0)T根据对分量相等可得下列线性方程组:⎪⎪⎩⎪⎪⎨⎧-====++++++1201213214321k k k k k k k k k k解此方程组可得:k 1=-1,k 2=1,k 3=2,k 4=-2.因此向量b 关于向量组a 1,a 2,a 3,a 4的线性组合表达式为: b=-a 1+a 2+2a 3-2a 4 .(2) 与(1)类似可有下列线性方程组:⎪⎪⎩⎪⎪⎨⎧===-=+++++++++12133222321214321432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由方程组中的第一和第二个方程易解得:k 2=4,于是依次可解得:k 1=-2,k 3=-9, k 4=2.因此向量b 关于向量组a 1,a 2,a 3,a 4的线性组合表达式为: b=-2a 1+4a 2-9a 3+2a 4 .2.(1) 解:因为向量组中向量的个数大于每个向量的维数,由推论2知a 1,a 2 ,a 3,a 4线性相关.(2) 解:()⎪⎪⎪⎭⎫ ⎝⎛--→⎪⎪⎪⎭⎫ ⎝⎛-→⎪⎪⎪⎭⎫ ⎝⎛=400510111220510111331621111321a a a因为()3321=a a a R所以a 1,a 2,a 3线性无关.(3) 解:()⎪⎪⎪⎭⎫ ⎝⎛-→⎪⎪⎪⎭⎫ ⎝⎛--→⎪⎪⎪⎭⎫ ⎝⎛-=00021011142012601117131442111321a a a因为()32321<=a a a R所以a 1,a 2,a 3线性相关. (4) 解:()⎪⎪⎪⎭⎫ ⎝⎛--→⎪⎪⎪⎭⎫ ⎝⎛---→⎪⎪⎪⎭⎫ ⎝⎛---=500410111320410111211301111321a a a因为()3321=a a a R所以a 1,a 2,a 3线性无关.3. 证明:假设有常数k 1,k 2,k 3,使 k 1b 1+k 2b 2+k 3b 3=0又由于b 1=a 1,b 2=a 1+a 2,b 3=a 1+a 2+a 3,于是可得 k 1a 1+k 2(a 1+a 2)+k 3(a 1+a 2+a 3)=0 即(k 1+k 2+k 3)a 1+ (k 2+k 3)a 2+k 3a 3=0 因为a 1,a 2,a 3线性无关,所以有⎪⎩⎪⎨⎧==+=++000332321k k k k k k 解得⎪⎩⎪⎨⎧===000321k k k因此向量组b 1,b 2,b 3线性无关.4. 设存在常数k 1,k 2,k 3,k 4使k 1b 1+k 2b 2+k 3b 3+k 4b 4=0因为b 1=a 1+a 2,b 2= a 2+a 3,b 3=a 3+a 4,b 4= a 4+a 1 于是可得:k 1 (a 1+a 2)+k 2(a 2+a 3)+k 3(a 3+a 4)+k 4(a 4+a 1)=0 整理得:(k 1+k 4)a 1+ (k 2+k 1)a 2+(k 2+k 3)a 3+(k 3+k 4)a 4=0, (下用两种方法解)法 一:因为a 1,a 2,a 3,a 4为同维向量,则 (1) 当向量组a 1,a 2,a 3,a 4线性无关时,k 1+k 4=0, k 2+k 1=0,k 2+k 3=0,k 3+k 4=0可解得:k 2=- k 1,k 4=- k 1,k 3=k 1取k 1≠0可得不为0的常数k 1,k 2,k 3,k 4使k 1b 1+k 2b 2+k 3b 3+k 4b 4=0 因此b 1,b 2,b 3,b 4线性相关。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北大高惠璇(第五章部分习题解答)
特征向量时等号成立 .
又S 1B ( X (1) X (2) )( X (1) X (2) )S 1与
D 2 ( X (1) X (2) )S 1( X (1) X (2) )
有相同的特征值 .故1 D2;
18
第五章 判别分析
以下来验a就 证是D2对应的一个特征: 向量 S1BaS1(X(1) X(2))(X(1) X(2))S1(X(1) X(2))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第五章部分习题解答
第五章 判别分析
5-1 已知总体Gi (m=1)的分布为: N((i),i2) (i=1,2) ,按
距离判别准则为(不妨设μ(1)>μ(2),σ1<σ2)
xx G G21,,若 若x**或 xx**,,
其中
解:
*
1(2) 1
2(1) 2
试. 求错判概率P(2|1)和P(1|2).
2
PU a PU b
(1) 2
(2) 1
(1) 1
(2) 2
.
.
(b) (a)
4
第五章 判别分析
5-2 设三个总体的分布分别为: G1为N(2,0.52), G2为
N(0,22),G3为N(3,12).试问样品x=2.5应判归哪一类? (1) 按距离准则; (2) 按Bayes准则 q1q2q31 3,L(j|i) 1 0,,ii jj
所以 q1f1(x)0.16,1类 3 似可得 q2f2(x)0.03,0q34f3(x)0.11,74
因0.1613>0.1174>0.0304,所以样品x=2.5判归G1.
7
第五章 判别分析
解三:后验概率判别法,
计算样品x已知,属Gt的后验概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五章习题详解 (2)
习题五1 .已知()1E X =,()4D X =,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概率{}1 2.5P X -<.解: 据切比雪夫不等式{}221P X σμεε-<≥-{}241 2.51 2.5P X -<≥-925=.2.设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E X μ=,方程2()D X σ=,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3P X μσ-≥.解:令3εσ=,则由切比雪夫不等式{}2()||3D X P X μσε-≥≤, 有{}221||3(3)9P X σμσσ-≥≤=.3. 随机地掷6颗骰子,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6颗骰子出现点数之和在1527 之间的概率.解: 设X 为6颗骰子所出现的点数之和;i X 为第i 颗骰子出现的点数,1,2,,6i = ,则61ii X X==∑,且126,,...,X X X 独立同分布,分布律为:126111666⎛⎫ ⎪⎪ ⎪⎝⎭,于是6117()62i k E X k ==⋅=∑6221191()66i k E X k ==⋅=∑所以22()()()i i i D X E X E X =-914964=-3512=,1,2,,6i =因此 617()()6212ii E X E X===⨯=∑6135()()612i i D X D X ===⨯∑352=故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得:{}{}|5271428P X P X ≤≤=<<{}7217P X =-<-< {}|()|7P X E X =-<2()17D X ≥-13559114921414=-⨯=-=.即6颗骰子出现点数之和在1527 之间的概率大于等于914.4. 对敌阵地进行1000次炮击,每次炮击中。
炮弹的命中颗数的期望为0.4,方差为3.6,求在1000次炮击中,有380颗到420颗炮弹击中目标的概率.{}1|()|7P X E X =--≥解: 以i X 表示第i 次炮击击中的颗数(1,2,,1000)i =有()0.4i E X = ,() 3.6i D X =据 定理:则10001380420i i P X =⎧⎫<≤⎨⎬⎩⎭∑420400380400--≈Φ-Φ11()()33=Φ-Φ-12()13=Φ- 20.62931=⨯- 0.2586= .5. 一盒同型号螺丝钉共有100个,已知该型号的螺丝钉的重量是一个随机变量,期望值是100g ,标准差是10g . 求一盒螺丝钉的重量超过10.2kg 的概率.解: 设i X 为第i 个螺丝钉的重量,1,2,,100i = ,且它们之间独立同分布,于是一盒螺丝钉的重量1001ii X X==∑,且由()100i E X =10=知()100()10000i E X E X =⨯=,100=,由中心极限定理有:100001020010000(10200)10100X P X P --⎧⎫>=>⎨⎬⎩⎭100002100X P -⎧⎫=>⎨⎬⎩⎭1000012100X P -⎧⎫=-≤⎨⎬⎩⎭1(2)≈-Φ10.977250.02275=-= .6. 用电子计算机做加法时,对每个加数依四舍五入原则取整,设所有取整的舍入误差是相互独立的,且均服从[]0.5,0.5-上的均匀分布.(1)若有1200个数相加,则其误差总和的绝对值超过15的概率是多少? (2)最多可有多少个数相加,使得误差总和的绝对值小于10的概率达到90%以上.解: 设i X 为第i 个加数的取整舍入误差, 则{}i X 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序列, 且均服从[]0.5,0.5-上的均匀分布,则0.50.5()0i E X xdx μ-===⎰0.5220.51()12i D X x dx σ-===⎰(1) 因1200n =很大,由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对该误差总和12001ii X=∑,1200115i i P X =⎧⎫>⎨⎬⎩⎭∑15P ⎫⎪=>12 1.5i i P X =⎫⎪=>⎬⎪⎭2(1(1.5))=-Φ 0.1336= .即误差总和的绝对值超过15的概率达到13.36% .(2) 依题意,设最多可有n 个数相加,则应求出最大的n ,使得1100.9n k k P X =⎧⎫<≥⎨⎬⎩⎭∑由中心极限定理:1110n ni ii i P X P X ==⎧⎧⎫⎪<=<⎨⎬⎨⎪⎩⎭⎩∑∑210.9≈Φ-≥ .即0.95Φ≥查正态分布得 1.64≥即21012()446.161.64n ≤≈取446n =,最多可有446个数相加 .7. 在人寿保险公司是有3000个同一年龄的人参加人寿保险,在1年中,每人的的死亡率为0.1%,参加保险的人在1年第1天交付保险费10元,死亡时家属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2000元,求保险公司在一年的这项保险中亏本的概率.解 以X 表示1年死亡的人数 依题意,(3000,0.001)X B注意到{}{}200030000P P X =>保险公司亏本其概率为{}1530000.001151P X -⨯>≈-Φ1(6.932)=-Φ 0≈ .即保险公司亏本的概率几乎为0 .8. 假设12,,...,n X X X 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已知()ki k E X α= (1,2,3,4;1,2,,)k i n == .证明:当n 充分大时,随机变量211nn i i Z X n==∑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证明:由于12,,...,n X X X 独立同分布,则22212,,...,n X X X 也独立同分布由()ki k E X α= (1,2,3,4;1,2,,)k i n ==有22()iE X α=,2242()((i iiD XE X E X ⎡⎤=-⎣⎦242αα=-2211()()nn i i E Z E X nα==⋅=∑2242211()()()nn i i D Z D X n nαα==⋅=-∑{}15P X =>因此,根据中心极限定理:(0,1)nZU Nα-=即当n充分大时,n Z近似服从2242(,())N nααα- .9. 某保险公司多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索赔户中被盗索赔户占20%,以X表示在随机抽查的100个索赔户中因被盗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户数.(1)写出X的概率分布;(2)利用德莫弗-位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求:被盗索赔户不少于14户,且不多于30户的概率.解(1)(100,0.2)X B,所以{}1001000.20.80,1,2,,100k k kP X k C k-===()20E X np==,()(1)16D X np p=⋅-=(2){}|430P X≤≤1420203020XP---⎧⎫=≤≤(2.5)( 1.5)=Φ-Φ-(2.5)( 1.5)1=Φ+Φ--0.9940.93310.927=+-= .10 .某厂生产的产品次品率为0.1p=,为了确保销售,该厂向顾客承诺每盒中有100只以上正品的概率达到95%,问:该厂需要在一盒中装多少只产品?解:设每盒中装n只产品,合格品数~(,0.9)X B n,()0.9E X n=,()0.09D X n=则{}{}1001100P X P X>=-≤1000.910.95n -=-Φ=1000.9 1.65n-=-解得117n =,即每盒至少装117只才能以95%的概率保证一盒内有100只正品。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第五章习题详解
a
e d
c
m
还有其他求解办法?
换面法
M f F
L
6
§5.1 立体的投影-根据已知立体作投影图-曲面立体的投影-圆柱
a
c (d)
b
d
a (b) c
D A
B
C
a
c (d) d
b
d a (b)
c
A
C
a c
b
AA — 最左素线, BB — 最右素线 CC — 最前素线, DD — 最后素线
m
m ) (
m
辅助圆法
m M m
13
§5.1 立体的投影-根据已知立体作投影图-曲面立体的投影-环
Z
V
W
X
Y
14
§5.1 立体的投影-根据已知立体作投影图-曲面立体的投影-环
b
a
d
c
15
§5.1 立体的投影-根据已知立体作投影图-曲面立体的投影-环
m (n') (n )
s
p 完了吗? S
31
§5.2 平面与立体相交-作图方法-平面与球相交
32
§5.2 平面与立体相交-作图方法-平面与球相交
2'
2"
7' 8' 3'4' 5'6'
1 '
8" 4"
6"
7" 3" 5"
1"
6
4 8
1
2
7 5 3
33
§5.2 平面与立体相交-作图方法-平面与环面相交
p
34
§5.2 平面与立体相交-作图方法-平面与环相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用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近似计算从一批废品率为 0.05 的产品中, 任取 1000 件, 其中有 20 件废品的概率. 【解】令 1000 件中废品数 X,则 p=0.05,n=1000,X~B(1000,0.05), E(X)=50,D(X)=47.5. 故
P{ X 20}
1 1 20 50 30 6.895 6.895 47.5 47.5
S 900 m 1000 0.9 {m Sn } n . 90 1000 0.9 0.1
由中心极限定理知:
m 1000 0.9 P{m Sn } 1 P{Sn m} 1 0.95. 1000 0.9 0.1
由中心极限定理得
n
0.84n 0.8n 0.76n 0.8n 0.9, 0.16n 0.16n
1
整理得
n n 查表 1.64, 0.95, 10 10
n≥268.96, 故取 n=269. 3. 某车间有同型号机床 200 台, 每部机床开动的概率为 0.7, 假定各机床开动与否互不影响, 开动时每部机床消耗电能 15 个单位.问至少供应多少单位电能才可以 95%的概率保证不 致因供电不足而影响生产. 【解】要确定最低的供应的电能量,应先确定此车间同时开动的机床数目最大值 m,而 m 要满足 200 部机床中同时开动的机床数目不超过 m 的概率为 95%,于是我们只要供应 15m 单位电能就可满足要求.令 X 表同时开动机床数目,则 X~B(200,0.7),
X
i
400
i
,由中心极限定理得
400 i
X
i
400 1.1
400 0.19
X 400 1.1 近似地 ~ N (0,1). 4 19
于是 P{ X 450} 1 P{ X 450} 1
450 400 1.1 4 19
5
(1) 公司没有利润当且仅当“1000X=10000× 12”即“X=120”. 于是所求概率为
1 7 6 , 6 2 1 2 1 6 6 6
2
91 , 6
D( X i ) E ( X i2 ) [ E ( X i )]2
91 7 35 . 6 2 12
又 X1,X2,X3,X4 独立同分布.
4 4
从而 E ( X ) E (
X ) E ( X ) 4 2 14,
1, 第i人治愈, 0, 其他.
i 1, 2,,100.
令X
X .
i 1 i
100 75 100 0.8 P{ X i 75} 1 P{ X 75} 1 i 1 100 0.8 0.2
100
(1) X~B(100,0.8),
V
k 1
20
k
,求 P{V>105}的近似值.
【解】易知:E(Vk)=5,D(Vk)=
100 ,k=1,2,…,20 12
由中心极限定理知,随机变量
Z
V
k 1
20
k
20 5
100 20 12
V 20 5 近似的 ~ N (0,1). 100 20 12
V 20 5 105 20 5 于是 P{V 105} P 10 100 20 20 12 12
9. 上题中的电子器件若每件为 a 元,那么在年计划中一年至少需多少元才能以 95%的概率 保证够用(假定一年有 306 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为 8 小时). 【解】设至少需 n 件才够用.则 E(Ti)=10,D(Ti)=100, E(T)=10n,D(T)=100n. 从而 P{ 故
T 306 8} 0.95, 即 0.05
1 (1.25) (1.25) 0.8944.
(2) X~B(100,0.7),
100 75 100 0.7 P{ X i 75} 1 P{ X 75} 1 i 1 100 0.7 0.3
1 (
5 ) 1 (1.09) 0.1379. 21
1 30 6 4.5 10 . 6.895 6.895
8. 设有 30 个电子器件.它们的使用寿命 T1,…,T30 服从参数 λ=0.1[单位: h 1 ]的指数分布,
3
其使用情况是第一个损坏第二个立即使用, 以此类推.令 T 为 30 个器件使用的总计时间, 求 T 超过 350 小时的概率. 【解】 E (Ti )
1, 若第i个产品是合格品, 0, 其他情形.
而至少要生产 n 件,则 i=1,2,…,n,且 X1,X2,…,Xn 独立同分布,p=P{Xi=1}=0.8. 现要求 n,使得
P{0.76
即
X
i 1
n
i
n
0.84} 0.9.
X i 0.8n 0.76n 0.8n 0.84n 0.8n i 1 P{ } 0.9 n 0.8 0.2 n 0.8 0.2 n 0.8 0.2
从而
m 900 0.05, 90
m 900 1.65, 90
故
所以 m=900-15.65=884.35≈884 人 (2) 设至多有 M 人能进入掩蔽体,要求 P{0≤Sn≤M}≥0.95.
M 900 P{Sn M } 0.95. 90
12. 设有 1000 个人独立行动,每个人能够按时进入掩蔽体的概率为 0.9.以 95%概率估计, 在一次行动中: (1)至少有多少个人能够进入? (2)至多有多少人能够进入? 【解】用 Xi 表第 i 个人能够按时进入掩蔽体(i=1,2,…,1000). 令 Sn=X1+X2+…+X1000. (1) 设至少有 m 人能够进入掩蔽体,要求 P{m≤Sn≤1000}≥0.95,事件
查表知
M 900 =1.65,M=900+15.65=915.65≈916 人. 90
13. 在一定保险公司里有 10000 人参加保险,每人每年付 12 元保险费,在一年内一个人死 亡的概率为 0.006,死亡者其家属可向保险公司领得 1000 元赔偿费.求: (1) 保险公司没有利润的概率为多大; (2) 保险公司一年的利润不少于 60000 元的概率为多大? 【解】设 X 为在一年中参加保险者的死亡人数,则 X~B(10000,0.006).
V 100 P 0.387 1 (0.387) 0.348, 10 20 12
即有 P{V>105}≈0.348 5. 有一批建筑房屋用的木柱,其中 80%的长度不小于 3m.现从这批木柱中随机地取出 100 根,问其中至少有 30 根短于 3m 的概率是多少?
i 1 i
n
306 8 10n . 10 n n 244.8 , n
10n 2448 0.95 , 10 n
1.64
n 272.
所以需 272a 元. 10.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人数是一个随机变量,设一个学生无家长、1 名家长、2 名家长来参加会议的概率分别为 0.05,0.8,0.15.若学校共有 400 名学生,设各 学生参加会议的家长数相与独立,且服从同一分布. (1) 求参加会议的家长数 X 超过 450 的概率? (2) 求有 1 名家长来参加会议的学生数不多于 340 的概率. 【解】 (1) 以 Xi(i=1,2,…,400)记第 i 个学生来参加会议的家长数.则 Xi 的分布律为 Xi 0 1 2 P 0.05 0.8 易知 E(Xi=1.1),D(Xi)=0.19,i=1,2,…,400. 而X 0.15
1 (1.147) 0.1357.
(2) 以 Y 记有一名家长来参加会议的学生数.则 Y~B(400,0.8)由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得
4
340 400 0.8 P{Y 340 (2.5) 0.9938. 400 0.8 0.2
习题五
1.一颗骰子连续掷 4 次,点数总和记为 X.估计 P{10<X<18}. 【解】设 X i 表每次掷的点数,则 X
X
i 1
4
i
1 1 E ( X i ) 1 2 3 6 6 2 1 2 1 E ( X i2 ) 1 2 6 6
从而
1 1 1 4 5 6 6 6 2 1 2 1 2 3 4 5 6 6
1
1 10, 0.1
D(Ti )
1
2
100,
E(T ) 10 30 300,
故
D(T ) 3 0 0 0 .
350 300 5 P{T 350} 1 1 1 (0.913) 0.1814. 3000 30
E( X ) 140, D( X ) 42,
m 140 0.95 P{0 X m} P( X m)
,m=151.
所以供电能 151× 15=2265(单位). 4. 一加法器同时收到 20 个噪声电压 Vk(k=1,2,…,20) ,设它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且都在区间(0,10)上服从均匀分布.记 V=
i 1 4 i i 1 4 i i 1 i 1
7
D( X ) D( X i ) D( X i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