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第四节中国古代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公文写作
第一章公文简述我国古代公文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线索:1)上古时期,就创造了“结绳记事”的办法。
2)商代时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是书刻在龟骨与兽骨上的商代后期王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
3)西周时期,为加强国家的行政管理,已设有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
4)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到了汉代又出现了“章”、“表”、“疏”等上行文;官府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的平行文种“移书”的使用也多了起来;下行文则有“令”、“谕”、“教”等。
5)秦汉以后,以至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下行、上行、平行的公文种类不断演变增多。
6)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对封建王朝的文书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简化文书种类,划一公文程式。
比较文书、文件、公文三个概念的异同:1“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既可以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
还可以指一种职业、一种职务名称。
最早出现于西汉。
2“文件”从广义上说同文书一样,但从狭义上说,主要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
出现于清末3“公文”特指各机关单位为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
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第二章公文写作发文字号的作用是什么1)统计发文的数量,便于公文的管理。
2)在查找和引用公文时可作为该份公文的代号使用。
公文的主送机关一般有哪几种情况:1)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发出的公文,其所属的下级机关单位都负有贯彻执行公文的责任。
2)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发出的请示或报告等上行公文,一般都只有一个具体的主送机关,不要多头主送。
3)直接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公文,公文的主送机关就不必填写。
简述公文正文的写作要求:1)内容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出新的政策规定要注意保持连续性,提法要同已公布的文件相衔接;2)所反映的情况、问题、数据等必须真实可靠,提出的措施和办法,要切合工作实际,切实可行。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公文写作和文档管理[59页]
“上书”一词始于战国,是臣民向君主陈述主张、见解的公文 名称。战国时君臣同“书”,秦初改“书”为“奏”,汉时复 用“上书”;其后各代上书与奏文并用,“上书”又称“上言” 或“上辞”。近代,民间仍有人称人民来信为“上书”。
6 疏(上疏)
疏者通也,疏本是一种向皇帝提出意见、表达看法或有所匡谏 的上奏文体,自秦至清,一直沿用,汉、唐、宋、清使用尤多。 对所议事项分条陈述,是疏的一个明显特点。历史上留下许多 以“疏”为名的公文名篇,如汉代晁错《论贵粟疏》、唐代魏 徵《谏太宗十思疏》、南宋宗泽《乞毋割地与金人疏》等等。
甚至只在某一特定时期、特殊场合专用。下面我们择其要者对 古代公文名称的历史发展作一些考察。
(一)古代主要 下行文名称
1 诰
诰是历史上出现较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公文名称之一。诰即告 晓之意,是君王告于万邦臣僚之言。《尚书》中有《大诰》 《汤诰》《召诰》《酒诰》《康诰》《洛诰》等数篇,可见夏 商周三代诰是国王对下发布命令使用的常用公文。秦时废,汉 代后复用,以下历代,诰仅限于皇帝授官或封赠某种称号的命 令。明清时规定授予五品以上高官用“诰命”,授六品以下小 官用“敕命(令)”。辛亥革命后废除。
二、汉字的发
明和公务文书 的出现
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在原来记事的图画符号的基础上 创造了文字。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
代的标志。文字与结绳刻契等符号标记不仅有数量上的差别,
而且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文字能将复杂思想、事件以及其他
语言信息记载下来,使之远距离传递和长时间保留,因此文字 是积累经验、扩大智慧、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古代主要 上行公文名称
1 奏
奏是臣子向君主进言上书的统称。刘勰《文心雕龙》卷五曰: “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意思是说, 对国家政务或重大典章礼仪提出建议,或报告紧急情况,或检 举揭发过错,均用奏报告皇帝。“奏”与“章”“表”的用途 没有明显区别,汉代不用“奏”,而用“上疏”。汉代以后, “奏”通常与“议”“章”“疏”“折”等连用作为公文名, 称“奏议”“奏书”“奏章”“奏疏”“奏折”等。
公文写作
二、公文的作用 公文是国家管理政务的工具,它有明确的 现实目的和效用,归纳起来与公文的特点一 样有以下五点: 1、规范和准绳作用 2、领导和指导作用 3、宣传和教育作用 4、联系和知照作用 5、依据和凭证作用
(一)、联系和沟通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部门之间、人 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各单位、各 部门都希望及时得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而公文可以起到通报交流情况、沟通协 调关系的媒介作用。
第二节 公文的产生和发展
公文自产生发展至今,经理了漫长的历史 时期。研究公文的发展轨迹,必须了解公文 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可资借鉴的历 史经验。
一、上古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公文的发端 时期 二、秦汉时期——公文的发展成型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成熟时期 四、唐宋时期——公文发展高峰时期 五、明清时期——公文稳定时期 六、辛亥革命时期——废旧立新时期 七、新中国建国之后——公文改革、创新时期
现代公文写作
第一节 公文的概述
一、什么是公文 公文是人类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指出, 公文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 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 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 具”。 按照上述规定,公文即是党和国家机关在 领导党的事业和治理国家施政方面,表达意 志、传递策令的重要文字工具和手段。
公文的规范,一部分是国家统一规定 的,必须遵守;另外一些是约定俗成, 即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原则上也 应遵循。
(三)、简明性 简明性是指公文在内容上、语言上应尽量 简单、明确。 简明就是言简而意明,指用较少的文字表 明较多的内容。简明是一要篇幅短文字简; 二要语言精练,语意明晰。叙述要开门见山, 直陈其事,多意概叙为主;说明只作简要的 说明,力戒重复罗嗦,晦涩难懂;议论则是 画头点睛式的议,点到为止。
我国历代文书及文书工作概述
第二章我国历代文书及文书工作概述第一节公务文书的产生及其演变一、公文的产生(一)公文产生的条件1.文字的出现;2.国家的产生。
(二)我国最早的公务文书——甲骨文书至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书。
1.甲骨文书的发现:●河南安阳小屯村●王懿荣●15万片左右2.甲骨文书的材料:‚甲骨‛的制成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也有牛的肩胛骨,还有少量的人头骨和兽骨。
我们所说的‚甲骨‛是‚卜用甲骨‛的简称,分为刻辞和不刻辞的两种,通常所指的‚甲骨‛是刻辞的甲骨。
3.甲骨文书的内容:甲骨文书是殷商王朝政务活动的记录。
包括祭祀、天时、征战、王事、旬夕(对今夕来旬的卜问)等。
可以分为:(1)占卜文书(甲骨卜辞),记录占卜的时间、求告的事件、显示的征兆及日后应验结果;(2)记事刻辞,记录非占卜的事件;(3)表谱刻辞(包括祭祀谱和家谱)。
4.甲骨文书的撰制:有一定的结构和制作过程。
●结构:完整的占卜文书大致包含四部分,即前辞、命辞、占辞和验辞。
●制作:大致要经过取材、锯削、刮磨、钻凿、灼兆、刻辞、书辞、涂辞、刻兆等九道程序。
还没有统一的规格。
文书由史官负责镌刻并在文书上签名。
5.甲骨文书的价值:是后世研究商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组织、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等的极其珍贵的史料。
二、公文的演变公文自产生后,在表达手段、物质构成形态、名称及结构程式、文种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表达手段的变化1.人类表达手段的变化2.文书表达手段的变化:对刻契加书文字(二)范围的纯化与类似事物的区分标准不断明确。
(三)物质构成形态的变化文书的物质构成形态包括:书面载体显字材料书写工具至东汉发明了纸,这是文化史也是文书史上的大革命。
文书用纸之后,引起了文书本身形式及各种有关文书制度的变化:第一,文书从竹木的篇或版等形式变为卷轴式。
卷始于帛而广用于纸。
把若干纸张粘连起来,成一横幅,用一根木棒做中心,自左而右围绕着木棒卷起来成为一束(自左至右,开头的内容能在最外面),这叫卷子,这根细木棒叫做轴。
政府公文写作中的文风与形式
政府公文写作中的文风与形式政府公文是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传递的重要工具。
因此,政府公文的文风与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政府公文写作中的文风与形式进行探讨。
一、政府公文的文风政府公文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书文件,其文风应该庄重、严谨、准确、简明扼要。
首先,政府公文要庄重。
庄重是指文风要正式、庄重,体现出国家机关和政府的威信和权威。
在写作时,应注意使用文明、得体的语言,避免使用俚语或随意的口语化表达。
其次,政府公文要严谨。
严谨是指文风要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在写作时,应注意语句结构清晰简练,用词准确精炼,避免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的表达。
再次,政府公文要准确。
准确是指文风应注意信息表达准确、客观、真实。
政府公文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需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避免产生歧义或引发误解。
最后,政府公文要简明扼要。
简明扼要是指文风要精炼、简练,尽可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完整的信息内容。
政府公文作为公务文件,有着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特点,因此简明扼要的文风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避免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二、政府公文的形式政府公文的形式包括文件题头、文字格式、段落分隔、署名及盖章等。
这些形式的规范性要求能够提高公文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首先,政府公文的文件题头应包括发文机关名称、文号、标题及日期。
发文机关名称应采用正式的名称,文号应为连续的数字编码,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件主题,日期要标明发文日期。
其次,政府公文的文字格式应规范统一。
使用字体应为宋体,字号应为小四号,行间距应适当。
文字要求整齐、清晰,避免错别字和乱码。
再次,政府公文的段落分隔应清晰明了。
各个段落之间要有明确的分隔,使用空行或首行缩进等方式来进行分段。
段落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保持篇章的连贯性。
最后,政府公文的署名和盖章是保证文件合法性的重要环节。
署名时应标明文件的作者、审核人、批准人以及联系方式。
盖章时应遵循规范,确保章面清晰可辨。
公文处理与公文写作精讲课件
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
中心支行除以函的形式与同级政府部门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地方政府正式行文。
行文规则方面:转发文常见问题
转发文件规则
转发上级机关的文件,一般使用行发文。如果上级机关发文为办公厅发文或司局发文,则依据上级机关发文的公文级别和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公文级别。
公文在送行领导签发之前,应由办公室进行审核。起草部门负责人要严格把关,对文稿内容、数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公文应由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核签,特殊情况下可由经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其他负责人核签。
行文规则方面:公文签批常见问题
公文类别规则
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姓名。 党委发文由党委书记或书记授权的党委成员签发。 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同志会签。
公文处理与公文写作
202X年5月21日
PART 01
公文的定义与特点
从广义看
除法定文种外,还包括党和国家机关常用的应用文,包括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讲话稿、讣告悼词、规章制度等。
从狭义看
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和人民银行公文处理条例正式规定的公文。
什么是公文?
1
权威性
2
工具性
坚持依法、合规、审慎的原则
向平级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宜一般也用函。
文种使用方面:通报、批复、请示
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的机构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
公文格式方面: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标示不准确
份号是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涉密的文件必须标注份号,其他公文可标可不标。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的第一行。
古代公文赏析
一、公文的源流及发展 二、古代公文的写作技巧 三、古代公文的语言特点 四、古代公文文风的演变 五、古代公文的立意 六、古代公文名篇赏析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一、公文的源流及发展
我国的公文,从公文信息记述传递和保存的方式方法去划分,大致可 分为八个有所交叉的阶段 : (一)结绳、刻契记事与象形文字公文
图7 咸丰皇帝圣旨
Page
8
(七)纸张公文 汉代造纸术发明,纸张产生,公文载体发生历史性变革。因为经济实 用、携带方便,纸张成为公文书写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载体,沿用时间 最长、使用范围最广,随之产生了公文的折叠、卷轴、骑缝、修改等 制度。从此公文进入飞跃发展的时代,一系列公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都以此为基础。 (八)电子公文 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政府纷纷将电子政务提上日程,首先从纸质公 文的电子化入手,以实现无纸化办公为首要目标,于是以电子为载体 的电子公文历史必然地产生和发展起来,公文的载体再一次发生了意 义深远的变革,进入电子时代。
Page
11
(三)寓理于情、以情感人
多年来流行的看法,认为公文大多是“官样文章”,“晓之以利 害”可以,抒情则大可不必,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公文的种 类繁多,其写作方法的变化运用也是多样的,古代公文中也有一些名 篇采取了“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手法,去实现作者的目的意 图。如果说《出师表》的“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多少还 有点公式化气味,那么李密的《陈情表》则是真正“以情动人”公文 典范。
Page
10
(二)公文的说服力与真实性
真实性是公文写作的根本原则,古人早就有“修辞立其诚”,“美 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事以明核为本”等说法。历代中 枢,汉宣帝曾下诏反对公文“增辞饰非”,隋文帝曾普诏天下:“公私 文翰,并宜实录”,都指出了这一点。公文特别是政策性很强的上行公 文中,当下级向上级阐述观点时,由于他驳斥的是上级甚至是皇帝,它 必须有充足理由,也就是说要充分地以理服人,但这"理"的基础却是事 实,而绝非空洞言词,空谈道理的公文大抵只能供后人欣赏颂扬,当时 却多半不会有好效果的。亦即公文上行文成败关键,从内容上讲在于所 阐述的主张,提出的政策是否符合上级方针和利益;从写作上讲,在于 所选用的材料论据,是否真实,使人信服。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会真正 有政治力量,李斯《谏逐客书》可谓楷模。
公文写作中的文风规范和正式用语
公文写作中的文风规范和正式用语公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其写作要求严谨、准确,并具备一定的规范与正式用语。
本文将就公文写作中的文风规范和正式用语进行探讨。
一、文风规范在公文写作中,文风的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一篇规范的公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文风特点:1. 简明扼要:公文中的内容要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避免使用冗长复杂的词句,简洁明了地传达信息。
2. 条理清晰:公文的结构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可以通过段落分明、标题醒目、关键词突出等方式使文稿更易于阅读。
3. 正式庄重:公文的风格应该保持正式、庄重。
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句式,使用适合公文写作的专业词汇和正式表达方式。
4. 严谨准确:公文要求准确无误,不能有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表达。
使用专业术语和准确的数据,避免使用主观性的评价或个人观点。
二、正式用语公文写作中的正式用语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用正确的正式用语可以增加公文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公文写作正式用语示例:1. 首句礼貌用语:- 请:用于请求对方进行某项行动。
- 敬请:表示敬意,期望对方能够做出某种行动。
- 谨启:表示对收信人的敬意。
- 调查:用于调查或询问需要的信息。
2. 标题用语:- 关于:用于引出公文的主题。
- 通知:用于告知相关事项或决定。
- 通告:用于正式宣布某项事宜。
- 通报:用于向特定对象传达某一信息。
- 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或组织汇报工作。
3. 正式称谓:- 尊敬的:用于对高级职位或尊贵地位的人的称呼。
- 各位:用于对多人或多方称呼。
- 市民:用于对公众或市民的称呼。
4. 正式结尾:- 谢谢合作:表示感谢对方的合作与配合。
- 敬祝: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祝福之词。
- 此致:表示对收信人的敬意。
在使用正式用语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词语,并注意用语的组合与搭配。
使用错误的用语可能会导致交流产生误解,降低公文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总之,公文写作中的文风规范和正式用语是确保公文写作准确、规范的基础。
简论古代公文及其写作特色
简论古代公文及其写作特色公文”,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产生的,统治阶级用以记叙和传递、保存管理国家政治、经济事务的公务信息的重要工具。
我国古代公文,既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不少优秀篇章,至今具有学习借鉴、批判继承的价值,就是那些“糟粕”部分,也是古代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可以考订载籍之得失,补充史传之缺漏。
古代公文中包括了大量知识,诸如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宫室、什物、丧葬,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与重大活动等,是一笔重要的历史财富,有待进一步发掘。
公文的产生,是随着文字的出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国家(部落)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是人类由个体信息阶段进入社会信息阶段,出现了“官方”信息的需要后的产物。
斯大林说“生产往前发展,出现了阶级,出现了文字,出现了国家的萌芽,更需要有条理的来往书信”,这个说法大体上是正确的。
我国素以历史悠久、典籍丰富著称,周恩来同志说过,“中国的档案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最丰富的”。
我国的古代公文,从公文信息记述传递和保存的方式方法去划分,大致可分为八个有所交叉的阶段:一、结绳、刻契记事与象形文字公文,约在公元前十七世纪夏代以前,其时中国社会还属于原始公社(仰韶文化)社会前后,还未出现甲骨文,社会需要与产生的"公文"信息量还不很多,而且没有文物确证,只能算一种推测。
二、甲骨公文,甲骨文是距今三千多年前殷王室后期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记事文字,目前出土已在十五万片以上,甲骨文中有不少围绕王室活动为中心的官方文书,诸如战争、祭祖、气象、财产分配等,其结构完整,有事由、情况、办法及占卜时间、“起草”的贞人姓名,已具备公文雏形。
三、金文公文,我国石器时代结束,便进入“青铜时代”,约跨夏、商、西周、春秋几个不同时期,到了战国又进入"铁器时代"。
这漫长时期中的金文,如西周著名的《毛公鼎》,铭文四百九十七字,记载了周宣王诰戒和褒赏臣下毛公碚事。
我国公文的演变史
我国公文的演变史公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还将以不同的形式、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持续下去。
人类社会某一族群发展到产生统一文字的阶段,必然首先产生公文这一管理及传播工具。
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现象之一,我国公文同样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而又不曾间断的悠久历史。
据史籍传说,5000年前黄帝时期的史官苍颉就已经创造性地改革统一了文字,“苍颉造字,天雨粟,神鬼泣”。
原始时期的公文文物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据报道近年已经发现了8000年前的文字。
我国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公文基本成形,有了分类,出现代表作。
目前,世界公认我国古文字最早的文物是十九世纪末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3500年前的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是统治者主要用来进行占卜和记录的公文形式。
春秋时期由孔子编辑的《尚书》,汇编了黄帝之后尧舜禹到夏商周的高级行政公文。
百家争鸣中的一些文章,就是公文。
在2000年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上,公文统一规范,在形式上不断发展变化。
秦汉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社会,我国公文开始走向统一规范。
公文代表作有李斯的《谏逐客书》、汉高祖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公文最早称为“书契”、“简牍”、“文书”和“文案”等。
公文一词出现在东汉。
《后汉书·卷五十七·刘陶传》记载,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侍御史刘陶上表朝廷,提议招安张角,以防黄巾起义:“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
”意为各州官员为保官职,只是互相转告,不肯写公文报告张角势力的日益强大。
三国时公文已成通称。
魏晋时期,公文写作理论有了突破。
刘勰在其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中论述的大部分文种都是公文。
唐宋时期,推崇文治,公文种类发展,出现许多公文名作。
“唐宋八大家”散文中,不少名作是公文。
明清时期,公文走向封建社会的高峰阶段,种类繁多,专著相继推出。
公文还被称为“公牍”和“文件”。
辛亥革命后,公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从内容到形式都面目一新。
古代公文文风演变及对当下文风的反思
古代公文文风的演变及 对当下文风的反思
骈文
三国时的革新
本色派
文采派
自由派
操 代 篇 本 们表 本代 文 文 带《 自 思 表 文 色 一》 志表 采 章 有出 由 自师 想 , 章 派 起 令作 派 传表 和 代 , 以 来 》为 以 性》 经 表 这 诸 欣 等《 曹 质历 作 是 葛 赏 。求 操 让植 的的 为 反 亮 一 下通 县为 重 一 映 下 面亲 自代 要 篇 曹 这 我亲 明表 ,
公文的形成及发展
对古代公文的评价
对当下文风的反思
18
古代公文演进的一般规律及总体评价
简明
实用
通俗
公文的形成及发展
对古代文风的评价
对当下公文的反思
四大弊病
一 二 三 四
摆长蛇阵 作假失真 虚张声势 南辕北辙
毛泽东关于端正文风、写好公文的理论指导原则
总之,我们要不断消除旧公文中官僚主义、文 一、要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写作,就是要 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影响,代之以马克思主义 搞好公文写作调研。 的新文风,实现公文向简明、实用、通俗化的 二、要使文件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转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要讲逻辑、文法和修辞。 还要进一步搞好包括端正文风在内的公文改革, 四、要注意体式和文字的规范化。 使社会主义公文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五、要贯彻党政分开的行文原则。 六、要开门见山,直书不曲。 七、要把文件写得短些、精碎些。 八、文章的好坏看社会效果。
第三章2第四节中国古代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三)韩愈的公文写作理论
➢ 提出 “文以载道”主张 道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主张文道 合一,以道为主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2.自曹操开始,公文与散文正式分家。 特点:
第一,以叙事为宗旨,开门见山,直叙其事, 表述明确,指示具体,不抒情咏志。 第二,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 第三,篇幅简短 第四,文辞朴实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3.公文成为一种正式的独立的文体,出现文、 笔之分,产生了专事拟写公文的人才“手笔” ➢ “文”即文章、诗赋,具情辞声韵;“笔”即 公文 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专门技能 ➢ “沈(约)诗任(昉)笔”,时称干练而擅长 拟写公文写作者为“手笔”,著名的“手笔” 大家称“大手笔”。陈琳、阮籍、王粲等
(三)简牍文书
1.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 主要用于记事。 刻写在竹片上的称竹简、也称简策、简册、汗 简、杀青;刻写在木片上的称木牍、版牍。 “尺牍”、“文牍”源于此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
2.简牍文书主要用于记事。
商王祭祀、向臣民发布的命令和讨伐敌人的动 员令、褒扬臣下的颂书。 臣下上告商王的文书。 3.简牍文书的制作过程及形式 ➢ “杀青” ➢ 单片的竹片称“简”,单片木片称“版”,写 上字称“牍”,一尺见方、四面可书写的牍称 “方”,也称“觚”,用刀刻或用漆书写。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风格与语言规范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风格与语言规范公文是指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发出的正式文件,具有行政、法律效力。
公文的撰写需要遵循特定的行文风格和语言规范,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专业性的展现。
本文将就公文写作中的行文风格与语言规范进行探讨。
一、行文风格1.正式严谨: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件,行文风格应严肃、正派,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同时在使用词语时要力求准确、精炼。
2.客观中立:公文是为了客观、全面地传达信息,应避免主观情感色彩和个人观点的插入,使用客观中立的措辞,突出事实和数据的展示。
3.简洁明了:公文的语言应简练、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修辞,尽量用简洁、精准的表达方式传达信息,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把握主旨。
4.逻辑严密:公文的行文应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内容之间应有明确的层次和连接,以便读者能够有条理地阅读和理解文件的内容。
5.文风稳健:公文行文中应力求稳健、沉稳,避免过分夸张、浮夸的修辞,以增强公文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二、语言规范1.用词精准:公文中使用的词语应准确无误,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达和用词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同时,使用专业术语时要确保用法准确。
2.语句通顺:公文的语句应通顺,语法正确,避免出现拗口、累赘的句子。
长句可适当拆分为简短的句子,以增加可读性。
3.条理清晰:公文的排版应符合条理性的要求,内容之间应有明确的分段,清晰地标示出每一部分的主题,使读者能够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4.格式规范:公文的格式要求一般包括文件的抬头、主题、正文及落款。
在写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格式要求进行排版,以确保文件的规范和统一。
5.语气得当:公文的语气一般以谦虚、恳切的口吻为主,既要有礼貌,又要表达自信和决心。
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或矫情的语气,以免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或误解。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规范是确保公文准确传达信息和增强专业性的重要保障。
在撰写公文时,应严格遵循行文风格和语言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公文的质量和可读性,提高公文的形象和权威性。
古代公文风格简论
融合而 成的 。现代 公文一般庄 重 、质 朴,具有大致 趋 同的 现 出相当高 的艺术水平 。在 臣僚上给皇 帝的奏议公 文中,
风 格 。 与 现 代 公 文 不 同 , 古代 公 文 在 写 作 主 体 ( 作者 )、 同 ,其 风格 受 这 些 复 杂 因素 的影 响 ,呈 现 多样 化 格 局 。 话 语 环 境 、 表 现 内 容 、语 言 形 式 等 诸 方 面 都 与 今 日大 不 相 但 更 重 要 的是 作 者 借 机 向皇 帝 炫 耀 自己 的 才 华 , 以 博 得 皇
怀蓼莪 罔极 之哀 。每 四节之会 ,块然独 处,左右
惟仆 隶,所对惟妻 子 ,高谈无 所与 陈,发 义无所 与展 ,未尝不闻乐而拊心 ,I I 缶 觞而叹息也。
曹 植 是 建 安 时 代 最 有 成 就 的 文 学 家 之 一 , 因 聪 慧 才
高 ,深 得 乃 父 曹 操 的喜 爱 ,但 在 权 力 的 角 逐 中败 给 其 兄 曹
文
翻
古 代公 文 风格 简论
。胡元 德
文 章 风 格 是 作 者 个 性 和 具 体 话 语 情 境 形 成 的 相 对 稳
定 的整 体 话 语 特 色 , 是 写 作 主 体 与 表 现 对 象 、 内容 与 形 式
( 二 )华 美
古 代 公 文 作 者 中 , 有 很 多 是 文 学 高 手 , 他 们 的 公 文表 这 一 特 点 更 为 明 显 。所 以如 此 , 是 为 显 示对 帝 王 的 敬 重 , 帝 的赏识和重用 。魏晋之后 ,公文受骈俪 之风影 响甚重,
“ 奉天 承运 ,皇 帝制 日”是明清两朝 皇帝诏令 文书 的惯用 物掣 巧,随变 生趣 。执辔有余 ,故能缓 急应节 ”,誉 之为
《公文写作》教案doc
《公文写作》教案高文【课程目标】1.了解公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条例中的新增加的公文文种及分类;掌握条例中的公文文件格式的要素;明确并掌握目前广西及南宁市对新条例中的公文文件格式的改动要求。
3.通过公文格式的分析与修改,提高公文文件格式使用的规范性。
4.掌握公文基础文种的写作知识及基本写法,通过公文修改与分析方法以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语】一.为什么要学习公文写作?(一)提高个人人文素质(二)提升个人领导能力(三)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四)容易引起领导重视,易提拔二.怎样提高公文写作的技巧(一)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心理定位1.针对职业特点讲求实用2.写作量化训练提高技能;3.高瞻远瞩适应时代需要(二)怎样提高公文写作技能1.克服怕写东西的心理2.多写勤练,熟能生巧(“三多一重”)(三)俗语:“说(掌握理论)”与“练(写作练习)”关系的顺口溜【第二章:“条例”和“国标”内容提要】【第一节公文知识】一、公文的概念(党政公文的含义):公文,全称公务文书。
广义的公务文书与私人文书相对应,泛指用以处理各种公众事务的文书。
(即“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狭义的公务文书则专指党政机关用以处理各种党政公务的公文,即党政公文。
党政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条例》)二、公文基本特点(一)简洁的文风,明确的写作内容:1.具有鲜明的政治性2.由法定作者制作和发布3.具有法定的权威和现行效用4.具有特定的体式和处理程序(二)严格规范的制发程式:制发程式:1.公文格式(体式);2.公文处理程序==发文程序+收文程序+阅文程序(三)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一.明确公文主旨二.广泛收集材料三.拟定写作提纲四.从事草稿写作五.完成修改审核【第二节公文的文种(条例)】一.党政机关公文文种(一)文种的含义及正确使用文种的意义(二)党政政机关法定公文文种类型与用途(重在新增加的类型及原有名称的改动)二.正确选用文种的根据(一)根据公文处理的有关法规选择文种(二)根据发文与收文机关之间的行文关系选用文种(三)根据拟定公文的具体发文目的选择文种(四)根据发文机关的职权范围选择文种三.公文文种的分类(行文方向)上行文:请示、报告下行文:决议、命令、决定、公告、公报、通告、通知、通报、批复、平行文:函、议案不定向行文:意见、纪要【第三节公文体式(格式“国标”)】一.公文体式的依据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这是党政机关现行公文格式规范的重要依据。
公文的文风
公文的文风
公文的文风是指公文在语言表达、结构布局、内容阐述等方面的风格和特点。
公文文风的形成受到历史、文化、政治、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风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组织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在中国,公文文风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现代公文文风则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政策导向:公文文风受到国家政策和行政导向的影响,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提倡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公文文风也逐渐趋向简洁、明了。
2.法律法规:公文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文处理条例》等,这些法规对公文的格式、内容和表述都有明确的要求。
3.行政传统:不同部门和地区的行政传统也会影响公文文风,如一些地区可能更注重形式和礼节,而一些部门可能更注重实际效果和效率。
4.文化背景:公文文风还受到当地文化背景的影响,如不同地区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等。
现代公文文风通常追求以下几点:
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使用简洁、直接的语言表达。
格式规范:严格遵守公文格式要求,包括字体、字号、行间距、页边距等。
逻辑清晰:内容要有条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客观准确:语言要客观,避免主观臆断,数据准确可靠。
庄重正式:语言要正式,体现出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适应对象: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如上级、下级、平级或公众,适当调整文风。
总之,公文文风是公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到公文的质量和效果,也反映了机关单位的形象和效率。
因此,改进公文文风、提高公文质量一直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关注的重点。
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ppt76张)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二)《尚书》中公文的写作特点
1.关于《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 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 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 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代改称《尚 书》。 是我国最早的公文汇编,共收古代公文 28篇, 商代及以前的公文8篇。
章 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一、古代公文文风的演变
(一)金文文书的写作特点 现存最早的公务文书为甲骨文书,记事简单, 无所谓“文风” 甲骨卜辞 金文文书的特点:内容上的纪实性、庄重性和 文字上的简约性 铜器铭文、钟鼎文:内容主要是用来记载祖先 功德、勋劳,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 经济等各领域。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四)赋、骈文对公文文风的影响 赋:由楚辞衍变而来盛行于汉代的一种介于 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特点“铺采摛文,体 物写志”,以铺叙描写为主,讲究文采。行文 特点极其不适于文书写作。 骈文:产生于汉魏时期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在声韵上, 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 和用典。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比赋更加不适合 于公文写作。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二)魏晋南北朝文书工作的发展及公文理论 的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工作有了重大的发展, 公文已经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有了专门 拟制文书的人才,开始了对公文进行理论总结 和研究。 1.魏晋以前,公文具有散文的特点,文中常书 写个人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 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治安策》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六)元代白话体公文的出现
➢ 元代,由于俚语俗话纳入公文,形成了“白话 体”公文。
➢ 对传统的以文言文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公文书面 语是一次冲击。
➢ 元代公文在语言上呈现出通俗易懂的风格。 ➢ 从书面语向通俗白话的转变,在公文语言上是
一大进步。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二)《尚书》中公文的写作特点
1.关于《尚书》:
➢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 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 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 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代改称《尚 书》。
➢ 是我国最早的公文汇编,共收古代公文 28篇, 商代及以前的公文8篇。
(七)明代的文牍主义和屡禁繁文措施 ➢ 明代文牍主义盛行,表现为:
1.公文泛滥,蝇头小事,动辄发文 2.行文冗长,甚至长达六万字。 3.内容空洞,受八股文影响,公文开头大多抄引 圣贤经书言论,导致空话、废话、套话连篇。 ➢ 文牍主义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妨碍了政令 的实施。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鲁迅评价:“皆为西汉宏文,沾溉后人,其 泽甚远”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四)赋、骈文对公文文风的影响
赋:由楚辞衍变而来盛行于汉代的一种介于 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特点“铺采摛文,体 物写志”,以铺叙描写为主,讲究文采。行文 特点极其不适于文书写作。
骈文:产生于汉魏时期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在声韵上, 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 和用典。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比赋更加不适合 于公文写作。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二、中国古代的公文写作理论
(一)先秦诸子关于公文写作的言论 1.孔子“文质”关系的言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 2.墨子主张“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重 视言论的论证性。 3.荀子主张文章内容与形式应该统一 他认为“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惠子蔽于 辞而不知实”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三)春秋到西汉的公文写作概况
1. 春秋战国时期公文特点:说理透辟,文辞流 畅而语言口语化。李斯《谏逐客书》 2.秦代公文的特点:尚质而不文,符合公文的 写作要求。秦始皇的《出谥法制》 3.西汉公文的特点:政论性强,借古喻今,语 言深切晓明,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贾谊 《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2.《尚书》的写作特点 ➢ 内容上,结构语言上,篇章结构由松散逐步趋向完整
严谨;语言表现为“佶屈聱牙”、古奥难读, 但“文如诡,而寻理即畅”,并有一定的文采, 且文辞生动,语意恳切。 《秦誓》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2.自曹操开始,公文与散文正式分家。 特点:
第一,以叙事为宗旨,开门见山,直叙其事, 表述明确,指示具体,不抒情咏志。 第二,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 第三,篇幅简短 第四,文辞朴实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3.公文成为一种正式的独立的文体,出现文、 笔之分,产生了专事拟写公文的人才“手笔” ➢ “文”即文章、诗赋,具情辞声韵;“笔”即 公文 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专门技能 ➢ “沈(约)诗任(昉)笔”,时称干练而擅长 拟写公文写作者为“手笔”,著名的“手笔” 大家称“大手笔”。陈琳、阮籍、王粲等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4.公文理论的繁荣 ➢ 最早研究公文文体者——曹丕与《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大类:
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充分评价了文章的社会功用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 受赋和骈文的影响,从西汉中期到南北朝,公 文文风总的发展趋势是日益追求辞藻的华美、 形式的奇巧,而忽视公文的内容。这种文风不 符合公文务实的要求,是文书工作发展史上的 一股逆流。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五)隋唐时期的公文文风改革和唐宋公文文风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一、古代公文文风的演变
(一)金文文书的写作特点
➢ 现存最早的公务文书为甲骨文书,记事简单, 无所谓“文风” 甲骨卜辞
➢ 金文文书的特点:内容上的纪实性、庄重性和 文字上的简约性 铜器铭文、钟鼎文:内容主要是用来记载祖先 功德、勋劳,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 经济等各领域。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二)魏晋南北朝文书工作的发展及公文理论 的繁荣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工作有了重大的发展, 公文已经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有了专门 拟制文书的人才,开始了对公文进行理论总结 和研究。
1.魏晋以前,公文具有散文的特点,文中常书写 个人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 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治安策》
➢ 三令五申,严禁繁文
朱元璋提倡公文应开门见山,直叙事由,力求 简短扼要、明白易懂,禁止浮词藻饰、套话连 篇和过于琐细。
制定严厉措施处罚繁文撰写者。
➢ 明代对繁文一禁再禁,嘉靖帝、隆庆帝、明 神宗都一再重申禁令,但其弊始终未能禁止。 文牍主义文风是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的反映, 与政治腐败相伴而生,封建社会后期日趋腐败 的现实,决定了少数有作为帝王或大臣是无法 改变文书工作的这种趋势的。
➢ 隋代初,公文形式主义文风泛滥 ➢ 隋代改革公文文风的措施:将上呈表章具有 浮华文风
者治罪 ➢ 初唐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反对齐、
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并在写作实践上作出表率, 写出了许多朴实直言、不加雕饰的公文,对文风改革 产生了很大影响。 ➢ 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把文风改 革推向了高潮。 唐宋公文文风呈现出词强理直、质朴务实,长于说理 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