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协议及违约的法律救济问题(一)(20210207021640)

合集下载

违约纠纷的法律救济方式

违约纠纷的法律救济方式

违约纠纷的法律救济方式违约纠纷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未按照合同规定的义务进行履行,导致合同目标无法实现或者实现的质量不符合约定,从而引发的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受损方有权寻求法律救济,以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将介绍违约纠纷的几种常见的法律救济方式。

一、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是指合同的各方基于合同违约行为,经过协商或经过法院的裁决,将合同终止、恢复当事人以前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解除合同可以是自愿解除,也可以是强制解除。

自愿解除通常通过协商或者仲裁来实现,强制解除则需要通过法院的判决。

二、要求履行受损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履行合同。

要求履行一般适用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一定违约行为,但又不存在无法履行的情形。

要求履行的方式通常是通过书面通知对方,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履行合同义务。

三、索赔损失当一方违反合同义务,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时,受损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索赔损失可以包括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实际损失和间接损失。

实际损失指合同履行过程中直接因为违约行为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间接损失则是因为违约行为产生的连带损失。

四、请求违约金在订立合同时,双方可以约定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作为一方因违约行为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的补偿。

当一方发生违约行为时,受损方可以请求支付约定的违约金。

五、请求利息当一方未按时履行合同义务,造成对方的经济损失时,对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利息。

利息是对违约方未及时履行合同义务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

六、请求纠正违约行为若一方虽然未履行合同义务,但通过继续履行义务、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等方式纠正了违约行为,则另一方可以请求法院认定该违约行为被纠正,并继续履行合同。

七、请求仲裁当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违约纠纷时,可以选择仲裁来解决争议。

仲裁是一种非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或仲裁员负责裁决。

八、提起诉讼当无法通过协商、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时,一方可以选择提起诉讼并请求法院裁决。

在诉讼程序中,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对违约方是否存在违约行为以及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出判决。

合同协议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

合同协议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

合同协议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在商业活动和法律交易中,合同起着规范和保护各方权益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一方未能履行其在合同中承诺的责任时,就会发生违约。

为了保障合同的有效执行和保护受损方的利益,合同协议中通常会涉及违约责任及相应的救济措施。

本文将探讨合同协议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并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

一、合同中的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当一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主要包括履行责任、赔偿责任和解除责任。

具体责任的大小和形式取决于合同中的条款、当事人双方的协商以及法律的规定。

首先,履行责任是指违约方被要求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如果一方未能按照时间、数量、质量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要求其实际履行,并有权要求支付违约金等相关费用。

其次,赔偿责任是指违约方应向受损方赔偿因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

赔偿责任包括实际损失和合理费用两部分。

实际损失是指直接因违约行为而产生的损失,如合同履行中未支付款项等。

合理费用是指受损方因追偿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如律师费、诉讼费等。

最后,解除责任是指受损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解除合同后的违约责任。

解除合同意味着合同终止,当事人恢复到合同签订前的法律状态。

解除合同后,违约方可能需要承担额外的赔偿责任。

二、合同中的救济措施为了保护受损方的合法权益,合同中通常会规定一些救济措施,以补救违约行为带来的损失。

常见的救济措施包括索赔、请求履行、请求解除、请求赔偿和请求支付违约金等。

索赔是受损方向违约方主张其损失的权利。

通过索赔,受损方可以向违约方提出要求,并要求其赔偿因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

请求履行是受损方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权利。

当受损方认为违约方仍有能力履行合同时,可以要求对方按照约定的义务履行,以实现合同目标。

请求解除是受损方要求解除合同的权利。

当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无法实现合同目标时,受损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

协议书中的违约和救济救济措施

协议书中的违约和救济救济措施

协议书中的违约和救济救济措施协议书中的违约和救济措施【正文开始】在商业和法律领域,协议书是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用于明确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协议的一方有可能会违反合同条款,这就引发了必要的救济措施。

本文将探讨协议书中的违约和救济措施的相关问题。

一、违约行为的定义在协议书中,违约行为是指协议中一方未能履行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责任和义务。

违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未按时支付款项、未交付承诺的产品或服务、超过约定时间完成工作等。

二、违约的分类违约行为可以分为实质性违约和形式违约。

实质性违约是指违反了合同的核心条款,使合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而形式违约是指违反了合同的辅助性条款,不影响合同的主要目标。

三、违约方责任和损害赔偿当一方发生违约行为时,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害赔偿。

根据协议中的具体条款,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补偿受损方的经济损失,并可能承担其他相应的法律后果。

违约方应尽最大努力降低损失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四、救济措施1. 终止合同当一方严重违约或无法履行合同时,另一方有权选择终止合同。

合同终止后,各方将不再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并可能需要进行补偿和赔偿的协商。

2. 强制履行非违约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违约方强制履行合同。

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支持强制履行,并在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等。

3. 赔偿损失受损方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其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时间和声誉损失。

赔偿金额应基于实际损失,并经过协商或法院判决确定。

4. 解决争议当发生违约争议时,各方可以选择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

具体解决方式应遵循合同中的约定或适用当地的法律法规。

五、事先约定救济措施为了应对潜在的违约情况,协议书中可以提前约定救济措施,明确各方在违约时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还可以提升合同的清晰度和可执行性。

六、风险预防和合规管理为减少违约风险,各方应在签署协议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合同具备可行性和合规性。

违约救济违约后的救济措施

违约救济违约后的救济措施

违约救济违约后的救济措施在合同签署后,各方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并履行各自的义务。

然而,有时候合同的一方可能会违约,即未能按照约定的方式或期限履行合同条款。

在发生违约情况时,违约救济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用于保护合同受损方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探讨在违约后可以采取的救济措施。

1. 违约的定义和分类违约是指一方未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的行为。

根据违约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一般可将违约分为实质违约和形式违约两种类型。

实质违约是指违约方未能按照合同的主要条款履行约定的义务,如未支付货款或交付货物。

形式违约则是指违约方未能按照合同的次要条款或形式要求履行约定的义务,如未履行合同文本规定的通知义务。

2. 救济措施的选择当一方发生违约时,受损方可以选择适当的救济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常见的救济措施包括:(1) 请求履行:当违约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时,受损方可以要求其履行合同。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救济方式,通过迫使违约方履行合同来实现双方的权益。

(2) 索赔损失:受损方可以要求违约方补偿因违约而遭受的损失。

补偿范围通常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合理的维权费用以及间接损失(如利润损失)等。

(3) 解除合同:在严重违约情况下,受损方有权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意味着合同终止,双方恢复原有的权利和义务。

解除合同可作为最后的手段,用来终止违约方的继续违约行为。

(4) 其他救济:除了上述救济措施外,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取其他救济措施,如请求违约方提供担保或支付违约金等。

3. 救济措施的适用条件为了保护违约后的受损方利益,救济措施的适用条件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以下条件需要满足:(1) 发生了实质性的违约行为。

对于形式违约,尤其是无实质损失的形式违约,救济措施可能不适用。

(2) 受损方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合同义务,并且能够证明自己的履行情况。

(3) 受损方可以证明违约行为对其造成了经济损失或其他实际损害。

4. 救济措施的限制和注意事项在采取救济措施时,受损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诚实原则:救济措施必须基于真实的事实和证据,并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的救济和违约救济的方式

合同的救济和违约救济的方式

合同的救济和违约救济的方式合同是商业和法律交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时,另一方需要寻求救济措施。

本文将介绍合同的救济和违约救济的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合同纠纷。

一、合同的救济方式当合同的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方式:1. 通知和催告:当一方违反合同时,另一方可以通过书面通知和催告来提醒对方履行合同义务。

这通常是最初的救济措施,旨在解决合同纠纷,避免进一步的法律争议。

2. 协商和调解:当通知和催告无效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和调解来解决合同纠纷。

这可以包括双方代表进行面对面的谈判,或者通过第三方中介进行调解。

协商和调解通常是一种快速、经济和友好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3. 强制履行:如果协商和调解无法解决合同纠纷,受损害的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对方强制履行合同。

这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实现,法院可以下令对方履行合同义务。

强制履行通常需要法律程序和时间,但可以确保受损害的一方获得应有的权益。

4. 解除合同:当合同的违约情况严重且无法挽回时,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意味着双方不再有履行合同的义务,同时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解除合同通常需要法院的判决或仲裁机构的裁决。

二、违约救济的方式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时,另一方可以采取以下违约救济方式:1. 终止合同:受损害的一方可以选择终止合同,即宣布合同无效。

终止合同意味着双方不再有履行合同的义务,并可以追求违约方的赔偿。

终止合同通常需要法院的判决或仲裁机构的裁决。

2. 赔偿损失:违约方需要对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赔偿可以包括实际损失、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或者法院判决的违约金。

赔偿损失的金额应当合理且符合法律规定。

3. 恢复原状:在某些情况下,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恢复原状。

这意味着违约方需要采取措施将事物恢复到合同签订前的状态,以弥补违约行为造成的影响。

4. 追索利息:如果一方未能按时支付合同约定的款项,另一方可以要求追索利息。

违约的法律后果与救济措施

违约的法律后果与救济措施

违约的法律后果与救济措施一、引言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各方应当履行其合同义务。

然而,有时候某一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责任,即构成违约。

本文将讨论违约的法律后果以及违约方受到的救济措施。

二、违约的法律后果1.经济赔偿违约一方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的相关规定,合同违约方需要赔偿对方因违约而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直接的财产损失、间接的经济损失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损失。

2.履行违约责任违约方也可以被要求履行其违约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对方可能更加关注合同履行的结果,而非获得经济赔偿。

如果履行违约责任仍可以让对方受益,法院将会判决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

3.解除合同当违约严重影响到合同的履行,或者违约方无力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可以选择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意味着合同终止,违约方不再需要继续履行合同。

三、救济措施1.违约金在合同中可以约定违约金条款。

违约方违约时,应当支付违约金作为对方的补偿。

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并且是合理的。

2.诉讼救济如果合同违约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诉诸法律诉讼,向法院寻求救济。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会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判决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3.强制执行如果违约方无力支付经济赔偿或履行违约责任,对方可以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法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查封、扣押财产等,来实现违约责任的强制履行。

4.仲裁在合同中可以约定仲裁条款。

当发生违约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争议,而非走法律诉讼的路线。

仲裁通常更加迅速和便捷。

四、结论违约行为在合同法中有明确的法律后果与救济措施。

在签订合同时,应当重视合同的约定,并且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

当发生违约时,应当及时采取适当的法律手段,以维护合同的有效性与合法权益。

合同书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

合同书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

合同书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合同是对双方当事人的约束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有时候一方或双方无法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这就出现了违约行为。

合同书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是处理违约情况的重要方面。

一、违约责任合同的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方式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时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般来说,合同中对违约责任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赔偿责任:违约一方应向对方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包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损失赔偿等。

2.履行责任:未履行义务的一方应履行合同中的约定,补救违约行为。

3.解除责任:当事人一方严重违约时,另一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其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4.相互违约责任:如果多方违约,在合同中可能规定了相应的责任分担方式。

在合同中,违约责任的规定应当明确、具体,以减少争议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一些特定违约行为的责任可能无法在合同中充分约定,而需依法处理。

二、法律救济当一方或双方违约时,受损害的一方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寻求救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救济方式:1.要求履行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以通过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2.请求解除合同: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3.要求损失赔偿:当事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由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赔偿责任。

4.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当一方的违约行为严重影响合同意义的实现,另一方可以请求法院判定合同无效。

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是相互联系的。

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寻求救济,但如果约定不明确或者违法,也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寻求救济。

其中,法定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是双方当事人难以减少或者排除的,即使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仍然适用。

除了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外,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合同争议。

协商和调解是一种灵活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可以减少争议的成本和时间。

合同协议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方式

合同协议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方式

合同协议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方式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并且在合同协议中通常会包含相关的违约责任条款。

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时,就构成了违约。

本文将探讨合同协议中的违约责任以及相应的救济方式。

一、违约责任的定义和种类违约责任是指当一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时,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实际损失赔偿和违约金。

1. 实际损失赔偿: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由此产生的实际损失。

实际损失赔偿是一种根据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来计算赔偿金额的方式。

通常,受损害方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所遭受的损失,并且该损失是由违约方的行为直接导致的。

2. 违约金:在合同中,双方可以约定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作为一种违约责任的表现形式。

当一方发生违约行为时,受损害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支付约定的违约金。

违约金的金额通常是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其目的是作为一种预计损失的补偿,帮助受损害方更快地获得赔偿。

二、救济方式违约责任的救济方式是为了保护受损害方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并恢复其合同利益。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常见的救济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继续履行:在某些情况下,在判决违约并赔偿实际损失之前,法院可能会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其在合同中的义务。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合同的完整性,而非仅仅通过赔偿来解决问题。

2. 赔偿损失:当受损害方要求违约方赔偿实际损失时,通常会根据损失的性质、范围和程度来计算赔偿金额。

违约方需要支付相应的赔偿款项,以弥补受损害方因违约而遭受的损失。

3. 违约金支付:如果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受损害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支付约定的违约金。

违约金通常是事先约定的,用于作为受损害方在违约情况下的一种补偿,而无需再证明实际损失的大小。

4. 解除合同:在某些严重的违约情况下,受损害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解除合同后,双方不再具有相互履行合同的义务,各自恢复到合同前的状态。

违约法律救济

违约法律救济

违约法律救济违约行为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义务下未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情况。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享有违约法律救济的权利。

违约法律救济是保障合同有效履行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违约法律救济的救济方式、救济要件以及获得救济的程序流程进行探讨。

一、违约法律救济的方式违约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能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另一方享有以下几种违约法律救济的方式:1.请求债权的履行:当事人可以向违约方请求履行合同约定的债权,要求对方按照约定的内容和方式履行合同义务。

2.请求债权的代位履行:当事人可以要求违约方代为履行合同义务,以保证债权得到有效的履行,例如可以要求违约方支付给第三方。

3.请求债权的转让:当事人可以将其合同债权转让给第三方,以寻求获得债权救济。

4.请求违约金的支付:当事人可以要求违约方支付约定的违约金,作为对违约行为的补偿。

5.请求损害赔偿:当事人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因违约行为而发生的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二、违约法律救济的要件要想获得违约法律救济,当事人需要同时满足以下要件:1.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违约救济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即双方约定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发生了违约行为:必须有一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能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行为。

3.违约行为造成了损失:违约行为必须对另一方造成实际的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等。

4.救济请求是合法合理的:当事人的救济请求必须是合法合理的,即请求的内容符合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

三、获得违约法律救济的程序流程获得违约法律救济的程序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发出违约通知:当事人发现对方存在违约行为时,应及时向违约方发出违约通知,并明确要求对方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支付相应违约金等。

2.协商解决争议:在发出违约通知后,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寻找解决争议的方式,例如通过重新商定约定条款、调整履行方式等。

合同违约后的法律救济方案

合同违约后的法律救济方案

合同违约后应对措施及法律救济引言在经济活动中,合同是各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

然而,合同的履行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件旨在探讨合同违约后的法律救济方案,以帮助当事人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

一、合同违约的概念合同违约是指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从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行为。

根据《合同法》规定,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合同违约后的法律救济方案1. 和解与协商违约发生后,首先可以尝试与违约方进行协商。

通过友好协商,双方可以达成新的协议或对原合同进行修正,实现双赢的结果。

这种方式简单灵活,适合于一般性违约情况。

2. 请求履行当违约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时,守约方可以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

这种救济形式适用于对方尚未完全履行合同的情形,并有利于维护合同的原始目的。

3. 解除合同在严重违约情况下,守约方可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后,任何一方均不再受原合同约束。

同时,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4. 请求赔偿损失守约方可以依据法律请求赔偿因违约而产生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

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实际损失、可得利益损失,赔偿金额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 诉讼当和解与协商未果,守约方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法院将依法判决。

三、防范合同违约的措施为尽量避免合同违约的情况发生,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明确合同条款:确保每一条款清晰明确,避免因理解偏差引发的违约风险。

2. 设定违约责任:在合同中规定明确的违约责任,增强各方当事人的履约意识。

3. 保留证据:与合同履行相关的所有文书、通讯记录均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可能的法律救济。

结论合同违约是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法律救济措施,守约方可以有效维护自身权利。

同时,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违约风险。

借款中的履行和违约救济途径

借款中的履行和违约救济途径

借款中的履行和违约救济途径在借款中,履行和违约救济途径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借款作为金融交易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其涉及到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本文将从履行和违约的概念入手,探讨借款中的履行和违约救济途径。

一、履行与违约的含义和要求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承诺按合同规定的方式、时间和金额将贷款偿还给贷款人。

这就是借款合同中的履行。

而如果借款人未按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履行还款义务,或未按合同规定的其他义务履行,则视为违约。

履行要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额、及时地向贷款人偿还借款,确保贷款人的权益。

而违约则是借款人未能按时足额归还借款或违反合同约定的其他行为,损害贷款人的权益。

二、履行与违约救济途径当借款中出现履行和违约问题时,需要寻求相应的救济途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履行和违约救济途径:1. 履行救济途径(1)主动履行:借款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全额归还贷款,以保持合同的有效性,确保贷款人的权益。

(2)提前履行:借款人在合同约定的期限之前主动归还贷款,可以减少利息支出,提前解除借款关系。

(3)部分履行:在借款人暂时无力全额归还借款的情况下,可以向贷款人提出部分还款,并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

2. 违约救济途径(1)催收程序:贷款人可以通过书面通知、电话通知等方式,提醒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

如借款人仍不履行,贷款人可以采取法律措施追索借款。

(2)违约金:合同中通常会约定违约金的金额和支付方式,一旦借款人违约,贷款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3)诉讼救济:当借款人严重违约或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纠纷时,贷款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和法律责任。

三、履行和违约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在借款中,履行和违约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借款双方的权益和利益。

因此,履行和违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 合同的明确性:借款合同应该具体明确约定借款人的履行义务和违约责任,以避免争议和纠纷。

2. 经济能力评估:贷款人在出借贷款前应充分评估借款人的经济能力,确保其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减少违约风险。

违约纠纷的法律救济方法

违约纠纷的法律救济方法

违约纠纷的法律救济方法违约纠纷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或双方未能按照约定的条款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而引发的纠纷。

当合同的一方出现违约行为时,另一方可以采取一系列法律救济方法来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将介绍违约纠纷的法律救济方法,包括要求履行、合同解除、损失赔偿等,以帮助受到违约行为影响的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权益。

一、要求履行要求履行是违约纠纷中最基本的法律救济方法。

当一方发现对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书面通知对方履行合同。

如果对方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便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强制对方履行合同。

在要求履行的过程中,当事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违约行为,并且确保自己已经完全履行了自己在合同中的义务。

二、合同解除合同解除是在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一种法律救济方法。

当一方发现对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或故意违约,已经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时,可以向对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

对方如不同意解除,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合同。

在解除合同的过程中,当事人需要向法院提供充分的证据,如合同违约证据、损失证明等,以便能够成功解除合同并获得相应的损失赔偿。

三、损失赔偿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

损失赔偿是违约纠纷中比较常见的法律救济方法。

根据我国《合同法》,损失赔偿的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和合理支出两部分。

实际损失是指因对方违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受益减少、利润损失等。

合理支出是指在追求权益保护过程中,为维护自身权益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如律师费、鉴定费等。

当事人在请求损失赔偿时,需要详细计算和明确损失金额,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四、不履行损害赔偿不履行损害赔偿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救济方法。

当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但另一方无法提供明确的损失金额时,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当事人协商,可以按照违约金来支付一定的补偿金额。

违约金是在合同中约定的一种特定金额,用来约束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

一方未能按时履行合同义务时,需要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

详解违约协议书的法律责任与救济措施

详解违约协议书的法律责任与救济措施

详解违约协议书的法律责任与救济措施违约协议是指在合同中规定的各方当事人必须遵守的约束性规定。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无法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即构成违约。

本文将详细解析违约协议书的法律责任与救济措施,并探讨不同违约情形下的处理方式。

一、违约协议的法律责任1. 违约主体的法律责任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般情况下,违约责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赔偿责任:当事人应根据违约的损害程度,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实际损失。

赔偿的方式可以是金钱赔偿,也可以是实物赔偿。

(2) 违约金责任:合同中常常约定了违约金,该费用是双方订立合同时约定的一种惩罚性赔偿。

违约方需根据约定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

(3) 履行义务责任:在一些情况下,法院或仲裁机构可能会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即迫使其履行合同。

2. 违约协议的法律效力违约协议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它规定了当事人违约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由于其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违约协议在起诉违约方时具有强制性证据的效力。

在法律上,违约协议的效力受以下条件的限制:(1) 合法性:违约协议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

(2) 相对立约人之间的平等原则:违约协议的签订应基于对对方完全自由的意愿,不存在强迫、欺诈等不平等情况。

(3) 合同义务清晰明确:违约协议中的违约责任应当具备明确的约束内容,避免歧义和解释争议。

二、违约措施与救济途径1. 取消合同当协议中一方违约且严重影响对方权益时,受损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取消合同。

取消合同意味着双方都不再具有履行合同的义务,并可根据损失程度追偿损失。

2. 要求履行义务当违约责任为履行义务时,受损方可以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

法院可以依法强制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包括支付欠付金额、提供合同规定的服务等。

3. 请求赔偿当协议约定了违约金时,受损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作为赔偿金额。

此外,受损方还可以请求法院根据损失进行实际损害赔偿,如损失的利润、名誉等。

协议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

协议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

协议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在商业合作中,协议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规范了各方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一方未能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时,就涉及到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协议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一、协议中的违约责任在商业合作中,协议往往明确了各方的义务和责任,一方未能履行约定的义务即构成违约。

违约责任是协议中常见的条款之一,用于保护合作双方的权益。

1. 违约责任的种类违约责任可以分为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

合同责任是指当一方未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时,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而侵权责任是指当一方的行为侵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或造成了损失,其应承担的责任。

2. 违约责任的形式违约责任的形式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要求履行、请求损害赔偿或请求解除合同等民事救济措施;刑事责任是指违约行为涉及犯罪的情况下,违约方可能面临法律的刑事追究。

二、违约责任的法律救济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依法寻求法律救济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救济是违约责任得到实质性保障的体现。

1. 具体救济手段具体的法律救济手段包括要求履行合同、请求违约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请求解除合同等。

这些救济手段旨在通过法律的力量保护受损害方的合法权益。

2. 救济途径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寻求救济。

诉讼是指通过法院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是指通过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方式;调解是指通过协商解决争议的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救济途径对于保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

三、相关法律规定在我国,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等。

1. 《合同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要求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可以采取合同履行、请求损害赔偿等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违约金的数额。

2. 《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当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或者造成了损失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协议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方式

协议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方式

协议中的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方式协议作为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是在一定的约束下,为了实现各方的权益和利益而达成的一种协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违反协议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对违约行为进行惩罚和保护受损方的权益,协议中通常包含了违约责任和法律救济方式的相关条款。

一、违约责任的界定与性质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之一或双方不履行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

违约责任是对违反合同义务方的一种后果,其目的是使合同当事人得到应有的赔偿或强制履行。

违约责任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1.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民事责任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1 经济赔偿: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作为经济赔偿。

违约金的数额通常由合同双方在协议中事先约定,作为双方对违约行为的经济补偿。

1.2 违约金之外的损失赔偿:守约方对违约方造成的其他实际损失,可以要求违约方进行相应的赔偿。

这可能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连带损失等。

1.3 履行法律责任: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如果违约方拒绝履行,守约方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迫使违约方履行合同。

2.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针对违反行政法规及相关规定的行为而处罚的责任形式。

行政责任通常由政府机关或行政主管部门对违约方进行处理,包括罚款、限制行政审批权或吊销执照等。

二、法律救济方式的选择与适用当协议发生违约情况时,守约方可以通过法律救济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法律救济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 合同履行请求权合同履行请求权是守约方通过法院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而取得的权益。

当违约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守约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制违约方履行合同。

2. 损害赔偿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守约方在违约情况下,向法院请求违约方进行经济赔偿的权益。

守约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违约方的违约行为给自身造成了损失,并请求法院判决违约方进行相应的赔偿。

协议制定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

协议制定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

协议制定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协议制定合同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书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和责任,以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

然而,当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时,即存在合同违约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协议制定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以帮助读者了解在类似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

一、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即构成违约。

对于违约方应承担何种责任,协议制定合同中往往会明确约定。

在确定违约责任时,有以下几种常见方式:1.逾期付款违约责任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付款时间是约定合同中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一方未能按时支付应有的款项,即构成逾期付款违约。

对于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合同中通常会约定违约金或利息的支付,以作为对违约方的补偿。

2.不履行合同义务违约责任在协议制定合同中,各方会明确约定合同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如果一方无法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即构成不履行合同义务违约。

违约责任可能会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履行替代性责任等。

3.违反保密义务违约责任在一些商业合作中,涉及商业机密的保护是必要的。

如果一方未能履行保密义务,即构成违反保密义务违约。

对于违反保密义务的违约责任,合同中通常会约定违约方须支付违约金、对泄露的商业机密进行赔偿等。

二、救济措施当发生合同违约时,受损方有权采取合适的救济措施以维护其权益。

在协议制定合同中,通常会约定以下救济措施:1.索赔一方受到违约行为损害时,有权向违约方提出索赔。

索赔通常包括请求违约方赔偿损失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害等。

合同中可能会约定索赔方式以及索赔的限期。

2.终止合同受损方在合同违约时也可以选择终止合同,即将合同终止并解除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中通常会约定终止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3.请求履行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受损方有权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

合同中通常会规定履行的期限和方式。

4.采取法律行动如果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争议或违约方拒不履行合同义务,受损方可以选择采取法律行动,通过诉讼或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协议书的违约责任及法律救济途径

协议书的违约责任及法律救济途径

协议书的违约责任及法律救济途径协议书是一种经双方或多方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合同约定。

它具有法律效力,并对签约各方产生法律约束力,确保双方权益的平衡。

然而,有时候协议的一方会出现违约行为,导致协议的顺利履行受到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协议书的违约责任以及可供追究违约责任的法律救济途径。

一、协议书的违约责任协议书作为一种合同形式,违约责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协议的违约责任一般可以分为实体违约和形式违约两种。

1. 实体违约实体违约是指在协议履行过程中,一方未能按照约定的条件、义务或要求执行,从而导致协议无法顺利履行。

实体违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a. 不履行:即一方明确拒绝或无力履行协议中所规定的义务;b. 过失履行:即一方虽然履行了义务,但其履行的方式、质量或时间未达到协议约定的要求;c. 提前履行:即一方在约定履行时间之前履行了协议中所规定的义务。

2. 形式违约形式违约是指协议书在签订过程中未能满足法定的签署形式和要求。

形式违约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a. 缺乏法定要素:协议书未包含合同所需的必要元素,如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约定事项、履行期限等;b. 无效协议:协议书违反了法定的签订要求,缺乏法律效力;c. 内容模糊:协议书中的条款表述模糊,使得各方难以理解和执行。

二、法律救济途径当协议的一方发现对方存在违约行为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和寻求救济。

常见的法律救济途径如下:1. 合同解除权违约方一旦发现对方存在实质性违约行为,可以根据合同解除条款行使解除权。

合同解除的效果是将双方恢复至合同前的状态,违约方可以要求对方返还已支付的款项或承担赔偿责任。

2. 经济赔偿受损方可以依法要求违约方赔偿因违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赔偿的原则是将受损方损失恢复至合同履行时的状况,包括合同中明确约定的违约赔偿、相应的违约金、逾期利息以及未尽事宜的合理费用等。

3. 强制履行受损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违约方强制履行合同义务。

协议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

协议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

协议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与救济措施违约责任是协议合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规定了各方在协议履行过程中遇到违约行为时应承担的责任和采取的救济措施。

违约责任的规定不仅有利于维护合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有效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重点探讨协议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并针对权利主体、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

一、权利主体在涉及到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时,合同中的各方被视为权利主体。

一般来说,如果某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就被认定为违约方,即责任方;而另一方,则被视为权利方,即受害方。

通过明确各方的权利主体身份,可以清晰地界定各方在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方面的角色和责任。

在判断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时,应当注意权利主体的平等原则,即双方在协议中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都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救济措施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同时,在救济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尊重各方的合法权益,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违约责任在协议合同中,违约责任是对违约方处以的一种法律制裁措施。

一般来说,违约责任可以分为实质违约和权利违约两类。

实质违约是指对合同中实质性条款的违反,即违约方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主要义务。

对于实质违约,违约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权利违约是指对合同中权利条款的违反,即违约方未履行合同约定的次要义务。

对于权利违约,违约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赔偿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履行指定的补救措施等。

违约责任的大小及具体方式一般由合同双方事先约定,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在确定违约责任时,应当充分考虑合同中各项条款的具体性质和重要性,以保证违约责任的公平合理性。

三、救济措施协议合同中的救济措施是违约责任的补救方式,用于帮助受害方恢复其合法权益。

常见的救济措施包括索赔、解除合同、请求履行、请求支付违约金、请求采取补救措施等。

索赔是受害方要求违约方赔偿其因违约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索赔一般按照违约方实际损失或约定的违约金进行计算,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履行协议及违约的法律救济问题

履行协议及违约的法律救济问题

履行协议及违约的法律救济问题内容提要:履行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就生效的民事判决的履行所达成的协议。

履行协议是一种单务合同,依法应受到民法、合同法的调整;履行协议又是一种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订立的特殊的民事合同,目前其法律责任及法律救济在立法上处于“真空”状态。

因而,履行协议在实践中得不到有效的履行,这种状况不利于建立诚信社会、法治社会的时代要求,不利于当事人通过协议来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节约诉讼资源的社会要求。

因此,笔者提出通过立法程序修改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有关条款,赋予履行协议与执行和解协议同等的法律效力,对不履行履行协议的违约行为予以法律救济,以期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合同的公信力及生效民事判决的既判力。

正文案例:某局三公司特种分公司欠南丰公司的水泥款,2002年8月经法院判决特种分公司应偿还其货款、利息、诉讼费等共计36.5万元。

判决生效后,南丰公司函告特种分公司如不履行生效判决则向法院申请执行,特种分公司回函提出,此款已经三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在同年10月份的应收工程款内全部支付,要求南丰公司不要申请执行。

考虑到双方曾经长期合作,南丰公司未在申请执行期内申请执行,而是与特种分公司达成了在当年春节前依照判决书所确定的金额还清全部款项的履行协议。

经南丰公司多次催促,特种分公司在春节期间还款30万元,后又于次年6月还款2万元,余款4.6万元一再承诺在2003年春节前还清。

但至2003年春节前南丰公司向特种分公司收款时,三公司法律事务部却拒绝还清余款4.6万元。

南丰公司拟申请执行,但法院以已过申请执行期限而不予受理;拟以“履行协议”系新的合同、特种分公司违约案由向法院起诉,但法院以“一事不再理”而不受理。

现南丰公司对此欠款已束手无策,此欠款至今未能收回。

此案表明:当事人双方就生效的民事判决所签订的履行协议的法律地位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无法可依,其协议得不到法律保护。

协议的履行完全靠义务方的自觉自愿,一旦义务方不讲诚信,则履行协议将成为一张废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履行协议及违约的法律救济问题(一)
内容提要:履行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就生效的民事判决的履行所达成的协议。

履行协议是一种单务合同,依法应受到民法、合同法的调整;履行协议又是一种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订立的特殊的民事合同,目前其法律责任及法律救济在立法上处于“真空”状态。

因而,履行协议在实践中得不到有效的履行,这种状况不利于建立诚信社会、法治社会的时代要求,不利于当事人通过协议来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节约诉讼资源的社会要求。

因此,笔者提出通过立法程序修改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有关条款,赋予履行协议与执行和解协议同等的法律效力,对不履行履行协议的违约行为予以法律救济,以期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合同的公信力及生效民事判决的既判力。

正文
案例:某局三公司特种分公司欠南丰公司的水泥款,2002年8月经法院判决特种分公司应偿还其货款、利息、诉讼费等共计36.5 万元。

判决生效后,南丰公司函告特种分公司如不履行生效判决则向法院申请执行,特种分公司回函提出,此款已经三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在同年10 月份的应收工程款内全部支付,要求南丰公司不要申请执行。

考虑到双方曾经长期合作,南丰公司未在申请执行期内申请执行,而是与特种分公司达成了在当年春节前依照判决书所确定的金额还清全部款项的履行协议。

经南丰公司多次催促,特种分公司在春节期间还款30 万元,后又于次年6 月还款2 万元,余款4.6万元一再承诺在2003年春节前还清。

但至2003 年春节前南丰公司向特种分公司收款时,三公司法律事务部却拒绝还清余款4.6 万元。

南丰公司拟申请执行,但法院以
已过申请执行期限而不予受理;拟以“履行协议”系新的合同、特种分公司违约案由向法院起诉,但法院以“一事不再理”而不受理。

现南丰公司对此欠款已束手无策,此欠款至今未能收回。

此案表明:当事人双方就生效的民事判决所签订的履行协议的法律地位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无法可依,其协议得不到法律保护。

协议的履行完全靠义务方的自觉自愿,一旦义务方不讲诚信,则履行协议将成为一张废纸。

在义务方违约的情况下,既不能按合同法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又不能按民事诉讼法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这种状态与民法通则、合同法有关法律原则相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五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第八十四条: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

第八十五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其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履行协议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达不到订立协议的目的;又可能给一些民事欺诈行为以可乘之机,产生诚信道德危机,既不利于交易安全、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不利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有必要对履行协议的概念、法律责任及履行协议的法律救济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履行协议范畴中法律责任不清、法律救济缺位的问题,保障履行协议得到切实的履行。

一、履行协议的概念、特征一、概念:履行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就给付之诉已生效的民事判决、调解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在法律文书判决的日期内不能实际
履行的情况下,对履行内容、期限进行协商后达成的合意。

其基本特征:1、是对已生效的民事判决决等法律文书就履行内容、期限所达成的协议;2、是对具有给付内容及为一定行为的的民事判决等法律文书所达成的履行协议;不具有给付内容及为一定行为的法律文书无必要重新达成履行协议,如确认之诉、变更之诉则无必要再签订履行协议:3、是对已生效的民事判决等法律文书在确定的履行日期内因客观原因确实不能实际履行的法律文书所达成的延期履行的协议,如在法律文书确定的日期内能实际履行,则无必要签订履行协议。

4、履行协议是在当事人充分谅解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达成的,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排除了行政、司法的介入。

二、与一般民事合同的联系及区别
1、联系:履行协议是一种民事合同,具有一般民事合同的基本特征:
(1)履行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以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协议(合同),其当事人的目的是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一个民事关系。

订立履行协议的目的是约定义务方向权利方履行义务这一民事法律行为(2)履行协议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

协议(合同)须由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形成合同关系。

合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其合同中的主体必须是平等主体,非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协议不属于合同法上的合同。

履行协议同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其协议签订所依据的是民事法律规范,其主体的地位当然是平等的。

2、区别:履行协议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

民事合同都是合同主体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合意。

但履行协议与一般民事合同又有显著的区别:
⑴、前提条件不同:履行协议中的合意是以生效的民事法律文书的存在为其前提的,而一般民事合同的设立没有这一前提条件;⑵、权利义务不同:在履行协议中合同的权利义务并非等价有偿,而具有单向性,即(胜诉方)权利方享有权利,要求义务方给付一定的金钱或物质或履行其他的义务;义务方(败诉方)必须履行其应尽的法律义务,不能拒绝权利方提出的合法的要求;⑶、形式要求严格:形式上必须签订书面协议,如无书面协议,则当义务方不履行义务时,权利方寻求司法保护时就没有证据,从而增加要求司法救济时的难度。

3、履行协议其本质是一种单务合同。

单务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对方只负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

如借用合同。

区分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的意义在于:
(1)义务履行的顺序意义不同。

双务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履行顺序有意义,任何一方在自己没有履行义务时都无权要求对方履行,而单务合同义务由一方履行,则履行顺序无法律意义;
(2)风险负担不同。

双务合同如遇不可抗力自己不能履行时,则无权要求对方履行;如对方已经履行,则应当将所得返还给对方;单务合同则不产生返还问题;
(3)因过错不能履行的后果不同。

双务合同则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而不能履行合同时,一方已经履行的,则可以要求另一方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也可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单务合同则不能产生此种结果。

履行协议的主要特征与单务合同的特征吻合,因而履行协议其本质可归类为单务合同。

三、与执行程序中的和解协议的区别。

履行协议和和解协议都是双方当事人对
生效的法律文书就其实际履行所达成的谅解,其内容目的都是相同的;但二者又有显著的区别:
1、程序不同:和解协议是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而双方又未能达成履行协议的情况下,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已进入了执行程序,在法院执行部门主持下达成的;而履行协议尚未进入执行程序;
2、权利保障不同:现行法律对和解协议的履行设立了相应的法律救济渠道,当义务方不履行和解协议则权利方可申请恢复执行程序;而履行协议无此程序,一旦履行协议未能在执行申请期内履行,权利方就丧失了执行申请权;
3、法律依据不同:和解协议的履行纳入了民事诉讼法的框架之中,是依据《民事诉讼法》而订立的,有法可依;而履行协议则未纳入民事诉讼法的保障之内,无法可依。

二、履行协议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即由于违法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它与“法律制裁”相联系。

国家公职人员、公民或法人拒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并具备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便应承担这种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国家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可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履行协议是合同的一种,合同依法成立,便受到法律的保护,违反合同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因而,拒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履行协议;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般民事合同的违约责任有违约金、赔偿对方损失、继续履行或解除合同等方式。

履行协议因是一种特殊的合同,现行合同法并未将其纳入调整范畴,更无违约责任的相应规定。

这种现状使履
行协议不能履行时处于无违约责任可供追究的“真空”状态,义务方自觉履行时则协议得到履行,义务方懈怠履行时则协议等同于一张废纸,履行协议只约束“君子”无法约束“小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