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清代档案中直隶布政使司为知照修例事宜咨研究》 载北京档案史料》2001年第1期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独立作业(一)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独立作业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各区域在环境基础、经济内容、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别,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这一论述()A.说明区域文明间存在频繁交流B.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决定性作用C.意在说明黄河文明的独特地位D.阐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2.商朝拥有庞大的巫职机构,史职人员附属其下,天文历法、典籍史料充斥着迷信色彩。
西周祭祀占卜、教育都由掌礼机构管理,巫的地位较低,史官等政务官职机构扩大。
这一变化说明西周()A.王权专制削弱政治的神学色彩B.治国理政观念调整C.礼乐制度促进重史传统的形成D.国家管理机构成熟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设有“谱局”“谱库”,由专门的谱官掌握各类家谱、族谱的编制情况,规定民间编纂的家谱必须到政府备案,与政府谱局存档簿状对照无误后,才能得到认可。
这一做法()A.完善了血缘宗法制B.有助于维护士族特权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D.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4.唐代长安富商窦义将钱存放在西市柜坊,他听胡人米亮说崇贤里有小宅出售时,在“西市柜坊锁钱盈余,即依值出钱市之”。
这可用于说明,唐代长安城()A.坊市制度的打破B.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土地买卖之风的盛行5.图1是黑水城出土的载有西夏贞观年号的《律令》残纸。
这是目前所见西夏《贞观律令》的唯一残存内容,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西夏文刻本律令。
据此可知()A.《唐律疏议》是西夏律令的蓝本B.该残纸是研究西夏法律的直接证据C.西夏文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D.雕版印刷术在西夏得到了全面普及6.“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
【精品】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书目57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书目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书内容介绍文史类清代八旗史料汇编此汇编收《八旗列传档案稿》,《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上谕八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则例》,《钦定八旗则例》,《旗地则例》,《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钦定户部旗务则例》,《上谕旗务议覆》,《谕行旗务奏议》,《镶蓝旗汉军世管佐领原由家谱清册》,《蒙旗志稿》,《驻防太原正蓝镶蓝满洲蒙古四旗造送乾隆四十八年四十九年兵部来文抄案册》。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上谕旗务议覆》、《谕行旗务奏议》等。
有关八旗方面的史料,为对研究清代的八旗制度、发展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首次影印出版。
弥足珍贵。
16开,十八册,2012年影印出版,定价:9000元。
中国古代印谱汇编印谱是辑集玺印篆刻的书籍的通称,也称印存、印集、印式、“印举等。
我国的印谱起源于宋代,明代篆刻家开始处集印谱,清代对古玺印研究更进一步,对用途、类别总结出新的经验。
此汇编收录有名的《集古印谱》,《方元长印谱》,《承清馆印谱》、《甘氏印集》、《印存初集》、《赖古堂印谱》、《古斋古印谱》,《历代帝王传国玺谱》,《师古堂印谱》等五十余种,印谱是汇集中国古代玺印和篆刻家创作的图谱,是最珍稀原印钤盖。
此汇编收录印谱的种类多、内容广,除供人观赏、借鉴、临写外更重要的是对研究篆刻发展史、文字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首次影印出版。
弥足珍贵。
16开,三十册,2012年影印出版,定价:15000元。
清抄本陆元辅经籍考《经籍考》不分卷,三十四册,清抄本,清陆元辅撰。
陆元辅字翼王,号默庵,因性爱菊,且慕陶渊明之为人,又自号菊隐,嘉定县新泾里人。
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四月初七日,殁于清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九月十四日,终年七十四。
自幼即知向学,塾师授以四子书,能默识不遗一字。
弱冠为县诸生。
康熙十七年诒举博学鸿儒,不久罢归。
着有《十三经注疏类钞》、《续经籍考》、《礼记集说》、《补正卫道编》、《菊隐集》等。
清代档案一则——直隶清赋例章
清代档案一则——直隶清赋例章
佚名
【期刊名称】《档案天地》
【年(卷),期】1998(0)S1
【摘要】《直隶清赋例章》是清光绪15年(1889年)直隶省为查办荒黑地、清理田赋而汇刊成编的章则。
我们节录了例章中则例、章程、告示三部。
主要介绍清光绪初年直隶实有土地和地亩征银、征耗情况及当时为查办荒黑地、设立田赋局、核定地价、办理地照、议租升科而拟定的章程、告示。
这对于研究清朝末年直隶省土地田赋情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总页数】7页(P15-21)
【关键词】州县官;清代档案;地方官;旗地;直隶省;旗人;章程;租银;直隶总督;按察使【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9.29
【相关文献】
1.清代回疆粮赋制度研究——牛津大学所藏清代库车、沙雅尔署衙档案之探讨 [J], 王东平;郭红霞;王福(摘)
2.改土归流与区划调整——以清代酉阳直隶州为例 [J], 董嘉瑜
3.清代康熙年间直隶地区水利概况
——以永定河为例 [J], 南华
4.从人口、耕地、粮食生产看清代直隶民生状况——以直隶中部地区为例 [J], 薛
刚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文数字化清代档案文献数据库”建设成果《大清历朝实录》、《大清五部会典》 [J], 王光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考点(九)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
高频考点(九)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高频考点一、单选题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
这一基层制度是()A.邻保制度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D.里甲制度【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精确时空是宋朝(中国)。
据材料“《宋论》”可知,题干涉准时间是宋朝,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时期实行保甲制度,B项正确;邻保制度是唐朝的,排解A项;十家牌法是明朝的,排解C项;里甲制度是清朝的,排解D项。
故选B项。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外形,以为定簿。
肯定以后,不得更貌。
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
”这种户籍管理方法是()A.黄籍登记B.白籍土断C.貌阅之法D.诸色户计【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延载元年(694)”、“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外形,以为定簿”可知,唐朝实行貌阅之法,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
C项正确;黄籍登记是西晋,排解A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实行白籍土断,排解B项;元朝实行诸色户计,排解D项。
故选C项。
二、新模专练一、单选题1.(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猜测)有学者指出,“社会把握是在政治把握的基础上,以社会关系体系的建构为中心的,再通过对社会诸种力气的利用、组合……将特定区域的社会关系体系纳入政治把握体系之中,使之成为政治把握体系的一部分或同构体”。
下列制度属于秦汉的“社会把握”的是()A.里甲制度B.乡约制度C.乡里制度D.刺史制度【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题(16)新人教版
选习题(16)一、选择题1、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
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答案】C2、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看来:历史中遗失最多的大概就是问题(question),历史人物往往把种种回答留下了(这便是文物、文献),却将自己内心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自己还没有能力回答的问题带进了坟墓。
因此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
科林伍德强调历史学家的任务是( )A.在研究中努力寻找问题意识B.通过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C.着重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D.着力重新构建新的历史【答案】A【解析】科林伍德强调文物、文献是历史问题的答案,“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要求追溯历史问题,而不是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故B项错误;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是方法,任务是追溯问题,故C 项错误;科林伍德要求重构的是失去的问题,而不是重新构建新的历史,故D项错误。
3、《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答案】A4、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
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
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是( )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B.消除了自由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D.摧毁了旧贵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答案】D【解析】动摇旧贵族的特权是梭伦改革的影响,故A项错误;“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B 项错误;伯利克里消除担任公职人员的等级限制以及发放参政津贴,从而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重划选区,用地域部落取代过去的血缘部落,从而摧毁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故D项正确。
光绪《江西通志》清代布政使、按察史表史实订补
光绪《江西通志》清代布政使、按察史表史实订补张义俊【摘要】This paper is based on "Factual Reecords of Qing Dynasty","th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Qing Dynasty official Resume full seriesin the First Historic Archives of China" as well as various Chronicles Records.Amending to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Financial Commissioners and Judicial Commissioners list of Jiangxi TongZhi in the GuangXu Periodof the Qing Dynasty,makes the more accurate and detail records on Jiangxi Financial Commissioners and Judicial Commissioners studies available.%文章依据《清实录》、《清国史》、《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以及各种方志等史料,就光绪《江西通志》清代布政使、按察使表错漏史料予以订补,以便为后续对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的研究提供更为准确、详实的史料。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103-105)【关键词】光绪《江西通志》;布政使;按察使;史实订补【作者】张义俊【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91光绪《江西通志》堪称方志史上之佳作。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把握线索主干知识核心解读热点突破演练提升)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本内容,神权与王权结合,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秦国统一全国后,逐步建立起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其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从汉至元,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并逐步发展到顶峰。
第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轻巧识记]1.由宗法制度产生的宗法观念2.分封制[易误指正]1.对分封制的几点认识“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
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封建”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所说的“封建”,是指一种社会形态,如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依次递进的五大社会形态。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此处“西周贵族集团”不可误认为是“西周社会”,因为从整个西周社会看还有处于社会下层的庶民。
2.对嫡长子继承制的几点认识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并非确立于西周。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故不可误认为西周宗法制下周王是唯一的大宗。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②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黑图档·嘉庆朝》所见盛京礼部管理皇室档案的职能
特别#稿〈〈〈TEBIEYUEGAO D01:10.16565/ki.l006-7744.2021.05.12《黑图档•嘉庆朝》所见盛京礼部管理皇室档案的职能赵彦昌王依凡摘要清代乾隆以后,清代皇室档案会送往盛京保存,本文选取清代地方档案代表性整理成果《黑图档•嘉庆朝》内的档案为研究来源,旨在分析皇室档案送往盛京之前盛京礼部所做的准备工作以及皇室档案送往盛京尊藏后盛京礼部的后续工作。
关键词盛京礼部黑图档皇室档案恭迎档案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1-03-05★2020年教育部会重三档”20JHQ012% 2019年档案馆藏档》与清”LJC201938 2021年会档案藏档》与清代北”2021Lsljdzdkt—009成果。
★,,,档案 ,档案统领军人才,担档案会事、档案会副事长,向为档案、清代档案与等;王依凡,档案硕,向为档与。
Function of Royal Archives Management of the Ministry of Rites in Shengjing from Jiaqing Period of H etu DangseZhao Yanchang,Wang YiianAbstract After Qianlong period in Qing Dynasty,the royal archives of Qing Dynasty were sent to Shengjing for preservation.This paper selects the archives in the representative collation of local archives in Jiaqing Period of Hetu Dangse as the research source, and aims to analyze the preparatory work done by the Ministry of Rites in Shengjing before the royal archives are sent to Shengjing and the follow-up work of the Ministry of Rites in Shengjing after the royal archives are stored in Shengjing.Keyword the Ministry of Rites in Shengjing;Hetu Dangse;royal archives;welcoming archives盛京作为清代陪都,乾隆年间“为彰显陪都盛京的尊崇地位,于乾隆九年决定将一部玉牒送至盛京,并修筑敬典阁专贮”叽“自乾隆十年,清宫每年都要恭送皇祖的实录、玉宝、玉册、御容等到盛京皇宫。
档案出版物总目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3年
湄州妈祖祖庙董事会等
珲春副都统衙门档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东北边疆档案选辑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辽宁省档案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军机处满文准噶尔使者档译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中心
2000年
清初五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0年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26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0—2001年
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北京大学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乾隆朝上谕档(再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8年
清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档案史料汇编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8年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黄山书社
1998年
清末教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华书局
1996-1998年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清代中朝关系档案史料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
清宫热河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3年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单选1.明清时期,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A.废除行中书省B.废除丞相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2.图中所示建筑曾设有清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里面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这一机构是()A.中书省B.内阁C.东厂D.军机处3.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A.废除宰相制度B.设立锦衣卫C.设立廷杖制度D.设立军机处4.清朝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有“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比喻清王朝扼杀人才,到处死气沉沉的情况。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大兴文字狱B.科举制度C.军机处的设立D.八股取士5.“在《人权宣言》和《权利法案》那闪光的大旗面前,大清龙旗显得那么古旧;在近代资产阶级议会面前,军机处已显得那么落伍。
”材料中军机处设立最早发生在()A.明太祖时B.唐太宗时C.康熙帝时D.雍正帝时6.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B.抵抗外族入侵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7.“读书人,最不济。
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济,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地。
就教他骗的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A.科举制度是一种公开公平的选官制度B.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C.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D.科举制度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8.如图中的漫画,体现了清朝时期的哪一特点()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C.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思想控制的加强9.下列圣旨出现在雍正时期的是()A.进攻台湾郑氏集团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册封五世达赖D.设立军机处10.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军机处D.设立锦衣卫11.清朝翰林院徐骏因其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等诗句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大兴文字狱B.焚书坑儒C.允许言论自由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集权的强化13.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A.控制思想B.笼络人才C.繁荣文化D.选拔官员14.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一一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明朝内阁D.清军机处15.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
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 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 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赵大不敬律 斩立决。 (1)材料一中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 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 用?明朝的统治者采取的一项措施也起到了类似的 效果,你知道是什么措施吗? 答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科 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4)实行材料二中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 了达成此目的,雍正皇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产生 了什么影响? 答案: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 步强化。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 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 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 要贡献。 材料二: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 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 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8.清朝前期,清政府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外国人来
华贸易的唯一合法通商口岸是(C)
A.上海
B.天津
C.广州
D.厦门
【能力提升】
9.清朝大兴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是(C)
A.百姓
B.王公贵族
C.知识分子
D.分裂势力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到什 么启示? 答案: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 国家落后。
【直击中考】 12.(厦门中考)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明清 时期某一政策时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 ,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C( )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生养息政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军机处上谕档全文数字化概述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军机处上谕档全文数字化概述王光越/栗维健2012-11-28 11:27:38 来源:《历史档案》(京)2010年1期【英文标题】On the Digital Full-text of Imperial Edict Archives of Military Confidential Administration in Qing Dynasty in the First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作者简介】王光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栗维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北京100031中国历代皇帝发布文告和指令的文书中有一种是谕旨。
清代,谕与旨所指各有不同,“凡特降者为谕,因所奏请而降者为旨,其或因所奏请而即以宣示中外者亦为谕”①。
有清一代,许多重要衙署为存档备查,各制有专门抄录谕旨的档册,但名称不同,汇抄内容与规则有异,如内阁有丝纶簿、外纪簿、上谕簿;军机处有寄信档、明发档、纶音档,还有剿捕档,等等。
有的记旨,有的记谕,有的记明发上谕,有的记寄信上谕,有的记专项事务相关谕旨。
除此种分类记载谕旨的档册外,军机处还另有一种综合记载谕旨的档册。
这类档册一般封面书有“上谕档”字样,或“寻常档”字样,或有按月成册书有现月档字样,或按季成册书有春、夏、秋、冬四季档字样。
本文所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馆藏清代军机处上谕档(以下简称“上谕档”),即指清代汇抄的诸种谕旨档册中的此类档册②。
“上谕档”汇集了清帝日常所发布和密寄的重要政令,并附抄有与之直接相关的敕谕和折、片、咨、单等公文书。
就其内容而言,“上谕档”涉及的内容不仅十分广泛,而且特别重要。
凡清王朝对国家政治、军事、外交、民族、经济、文化等各项重要事务的最高决策,绝大部分在“上谕档”中都有记载。
它与军机处各项分类记载谕旨的档册和其他机构所形成的谕旨类档册,以及朱谕、朱批奏折、题本等互补,构成了清代最高政务活动的核心档案。
中国档案事业史
xx档案事业xx复习资料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
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典、谟、训、诰、誓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
其他名人:xx;甲骨学的开上之作:xx。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xx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xx档案的管理a.登于天府。
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
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
“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xx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1.计书: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明清(1840年前)4能力提升训练(五)(含解析)新人教版
能力提高训练 ( 五)( 时间: 45 分钟,分值:85 分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 (2019 ·湖北要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
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
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查核、交流督抚与各府县。
这反应了明清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利B.中央集权不停增强C.政治制度不停成熟D.地方机构做事高效分析:选 B。
布政使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变成由皇帝委任的巡抚的属官,反应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故B项正确;资料反应了明清期间布政使职权的变化,未表现扩大地方行政权利,故 A 项错误;布政使职权的变化不可以表现政治制度的成熟,故 C 项错误;布政使职权的变化不可以表现地方机构做事高效,故 D 项错误。
2.(2019 ·肇庆模拟 ) 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人称“张相公”,他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居正请广纳阁员,诏即令居正推。
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
由此能够推知明朝()A.皇权高度集中B.内阁首辅大权在握C.形成君臣共主的理政格局D.内阁拥有国家政治的决议权分析:选 A。
万历年间首辅权利的膨胀反应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故 A 项正确;内阁首辅的权利来自皇帝,不可以独掌大权,故 B 项错误;首辅听从于皇帝,故C项错误;首辅具备一定的参政权,而不掌决议权,故 D 项错误。
3. (2019 ·天门期末 )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把国家的全部权利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挤任何形式的监察。
切合这两个基本特点的制度是() A.西周推行的分封制B.隋唐三省六部制C.明朝八股取士制度D.清朝建立军机处分析:选 D。
乾隆朝布政使制度的研究——以福建布政使为考察中心(可编辑)
乾隆朝布政使制度的研究——以福建布政使为考察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乾隆朝布政使制度研究??以福建布政使为考察中心姓名:庄林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指导教师:汪征鲁20090501中文摘要中文摘要经过明代和清初的发展,到乾隆朝时,布政使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对布政使的职掌、甄选、考核,都有明确的规定。
本文以福建布政使作为研究的中心,以点带面,全面考察了乾隆朝布政使制度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如乾隆十三年年,布政使正式被定为督抚的属官,从而使其职权更加明确,其主要职掌是管理通省钱粮出纳,并承宣政令、承担政务、管理属员等;布政使选任最主要的途径是由吏部开列具题,请旨定夺,甄选条件有严格限制,考核严密深入,奖惩分明,从而加强了对布政使的管理,进而在全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但是,布政使作为封建官僚体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带有本身的局限性,也使乾隆后期,布政使贪污腐败案件屡屡发生,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乾隆朝,布政使制度,福建布政使中文摘要中文文摘“布政使”是明清时期主管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的官职。
全称承宣布政司使,俗称“藩台”、“藩司”,沿称“牧伯,尊称“藩宪”、“方伯。
作为明清时期地方行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布政使制度进行研究可以总结清代在地方治理方面的特点及规律。
本文首先理清了布政使制度从明代到清初的发展历程,从而总结这一时期布政使制度的发展特点及其总体发展趋势:明洪武九年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吸取元末教训,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以布政使为长官,标志着布政使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布政使司设置的同时,为了制约布政使,明代统治者又设立了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并称“三司”,这样就在地方行政体系中形成了三司相互监督及制约的格局。
在这个“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布政使“掌一省之政,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主要管理全省的民政和财政。
但三司分权,遇事推诿掣肘,明中期以后,三司权力逐渐向督抚转移。
谈清代笔记中所记载的“档案”“档子”“档册”——兼论《柳边纪略》之误
您的好帮手——《档案界》网站 理 论 探 讨档案管理2/2018总第231期谈清代笔记中所记载的“档案”“档子”“档册”——兼论《柳边纪略》之误1引言“档案”一词产生初期,满语 一词有三种翻译形式:“档子”“档案”“档册”。
因此,研究清代这三个名词对研究“档案”起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档子”“档案”“档册”三个词,此前笔者和其他学者已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笔者的相关系列文章,洪华、王霞的《“档案”词源新探》(《山西档案》2005年第6期),李宗富的《我国“档案”词源研究综述》(《兰台世界》2011年第12期)、张江珊的《“档案”词源研究再探》(《中国档案》2010年第1期)等,已经有了较好的研究基础,观点渐趋一致。
但研究仍需深化,有些错误也需给予匡正,如关于《柳边纪略》中对“档案”一词的不当解释需予以纠正等。
本文以清代笔记为对象,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
2 清代笔记中对“档子”“档案”的解读2.1汪琬《钝翁类稿》——目前所知对“档子”最早的解读。
《钝翁前后类稿、续稿》以作者的视角集中展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情况。
康熙十四年(1675年)汪琬在其《钝翁类稿》中记述:“国家肇基,东海奄有,四方所谓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麕集森列而公,独起家布衣致身佐命卒。
与宁远伯之威名风采异世,相朢三十余年之闲,凡七改官阶三膺世爵,纪功档子。
本朝用薄板五六寸,做满字其上以代簿籍,每数片辄用牛皮贯之,谓之 ‘档子’,播之、制诰。
与古人所赐丹书金券何异?”这段文字相较于《柳边纪略》中对“档子”“档案”的解释,早了32年。
而且汪琬还阐释了档子的载体、存在方式和记录内容和服务对象,是目前所知清代笔记中最早的对“档子”的解读。
汪琬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荐应博学鸿词,任编修,并参与修撰《明史》。
他在史学、经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以擅长撰写碑传志铭闻名,如“朱彝尊初与之定交,读其文赞不绝口,即请为其父撰墓志”。
新发现清末新疆布政使陈际唐的史料——天津图书馆藏陈际唐行述内
2020年4月第38卷第2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Apr.,2020Vol.38No.2新发现清末新疆布政使陈际唐的史料——天津图书馆藏陈际唐行述内容与价值探研刘兰芬赵剑锋2(1.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安徽淮北235000;2.新疆大学a.图书馆;b.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文献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芳830046)[摘要]皮藏于天津图书馆的《诰授光禄大夫正一晶封典新疆布政使先考尧斋府君行述》,系晚清新疆布政使陈际唐长子陈超衡为父撰写的行状,大抵提到陈际唐世系、仕宦经历、治理地方措施与功绩、慈善行为、人物评价以及书写缘由等,具有特殊史学价值,为新发现探研陈际唐事迹的资料。
与考述陈际唐生平常用材料《诰授光禄大夫前新疆布政使陈公墓志铭》相较,《行述》记载周密详备,为其史料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陈际唐;行述;墓志铭;独特史料价值[中图分类号JK25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882(2020)02-0142-04一、陈际唐生平及相关史料陈际唐(1853-1920),字尧斋,晚号补农,安徽省怀宁县人。
已故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副主席陈邃衡先生(1915-2008)父亲,著名园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先生(1917-2012)曾祖父。
廩贡生出身,早年受吉林将军希元之聘,入幕府襄助其处理政务公事。
从光绪二十年(1894)开始,先后担任江苏丹阳、元和、吴县三地知县,山西河东兵备盐法道道台、提法使。
宣统三年(1911)调任新疆镇迪道兼摄提法使,在西往迪化(今乌鲁木齐)赴任途中受命升任新疆布政使,是为清代新疆省最后一任藩台。
自抵迪化就任布政使至民国初年离开新疆东归天津的约一年时间里,积极追随新疆巡抚袁大化在省内推行各项“新政”,其中尤为今之研治经济史者经常津津乐道的话题是陈际唐制定施行的金融措施:拨藩库之款开设新疆第一家华资银行兴殖银行(亦称兴疆银行);仿效之前新疆布政使王树相发行的“老龙票”图案、颜色等型式续印“小龙票”纸币,虽意在解决新疆财政危机,然在客观上加速了新疆货币近代化UT。
钱实甫《清代布政使年表》订误举要
钱实甫《清代布政使年表》订误举要作者:乔治忠刘文英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0年第08期[摘要]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包含《清史稿》所缺的《布政使年表》,其筚路蓝缕之功甚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但由于此表撰述较早,受当时资料与条件的限制,舛漏在所难免。
今因纂修《清史·布政使表》,发现“钱表”不仅有布政使人名之讹、任职与离职时间之误,而且多有综合性史事的较大错漏。
利用现在可见的多种史料,对“钱表”舛漏之处进行订误,将有益于当前的清史研究。
[关键词]钱实甫,布政使,“钱表”,订误[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6-0003-05清代的布政使,执掌一省的财政与民政事务,职位十分重要。
但《清史稿》的职官表中,并未设立《布政使表》,致使清代布政使官员整体状况不明。
近人钱实甫先生(1909~1968)主要以清代顺治至光绪九朝《实录》《宣统政纪》《清史稿》《清史列传》等书的记载为依据,以个人之力撰《清代职官年表》一书,其中包含《清代布政使年表》(下文简称“钱表”),筚路蓝缕之功甚巨。
因当时可资利用史料之限制,遗漏、舛误在所难免。
一般学人,涉及清代布政使问题若利用“钱表”,取其正而舍其讹即可,不必专事吹求。
但笔者因从事国家《清史》之《布政使表》的编纂,不能不对“钱表”予以参考和全面审视,发现其中较大的讹误,愿公之于史学界以共同切磋,或许对清史研究有所裨益。
一、关于布政使人名的订误“钱表”中对一些布政使的人名记载错误,包括人名中形近字的误写、缺字与颠倒、姓氏错误,以及将姓名相近者混淆等,以下谨举几例:1人名用字的音、形相近之讹康熙朝云南布政使崔之瑛之名,《清世祖实录》《词林典故》《清史稿》《云南通志》《畿辅通志》等多种史籍均写为“崔之瑛”。
仅《四库全书》本《陕西通志》有一处写作“崔之镆”,实为偶误。
“钱表”唯取作“崔之镆”,而不顾其他多种史籍,考虑欠妥。
038《清代档案中直隶布政使司为知照修例事宜咨研究》载北京档案史料》2001年第1期
清代档案中《直隶布政使司为知照修例事宜咨》研究苏州大学档案系副教授王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永定河道”卷中,留存有《直隶布政使司为知照修例事宜咨》一文。
它是反映清代纂修则例、废除旧例及谋求例、案划一的第一手资料;对考证清代公文特定专门用语,也有一定研究价值。
但迄今为止,尚无专文论及。
本文试从古文书学角度加以探讨。
一、《直隶布政使司为知照修例事宜咨》结构层次钦命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十级纪录二十次方为知照事。
嘉庆十七年九月十六日蒙总督部堂温宪牌:‚嘉庆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准吏部咨:‘文选司案呈:嘉庆十六年遵旨清查例案。
本部议复:‚自十二年修例以后起,至本年止,逐一查出题、咨各成案。
有例所未备而办理尚属允协将来应遵照者,即于稿内注明应存字样,另立册档,逐件载入,以便援引照办。
俟修例时,分别增注入例。
其与例未协者,将原稿即行销毁。
仍造册注明事由,钤印存贮,嗣后永不许援引比照。
其应销之案,摘叙事由,开单知照京内外衙门:嗣后均不许援照;亦不得因案已查销,将从前议结缘由藉词声请改议。
至十二年修例以前旧案,悉令贮库钤封,不许再为引用。
庶自此例、案(画)[划]一,可以永绝弊端‛等因。
奉旨:‚依议‛钦此。
相应将应销各案摘叙事由,开单知照各直省遵照。
本部现在开馆纂修则例,俟告成后,再为通行颁发,悉遵定例办理可也’等因到本部堂。
准此,拟合就行。
为此,仰司官吏,即转行各属一体遵照办理,仍饬该经历刊刷例本,通颁各属。
并[另备]六十番,呈送本部堂衙门备查。
毋违‛等因到司。
蒙此,除移、[饬]遵照并刊刷例本另行颁发、呈送外,拟合就移。
为此,合咨贵道,希即转行各属一体遵照办理施行。
须至咨者。
计移抄咨一本。
右咨总理永定河道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初四日正文依现段落分为三层:(1)事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档案中《直隶布政使司为知照修例事宜咨》研究苏州大学档案系副教授王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永定河道”卷中,留存有《直隶布政使司为知照修例事宜咨》一文。
它是反映清代纂修则例、废除旧例及谋求例、案划一的第一手资料;对考证清代公文特定专门用语,也有一定研究价值。
但迄今为止,尚无专文论及。
本文试从古文书学角度加以探讨。
一、《直隶布政使司为知照修例事宜咨》结构层次钦命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十级纪录二十次方嘉庆十七年九月十六日蒙总督部堂温宪牌:‚嘉庆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准吏部咨:‘文选司案呈:嘉庆十六年遵旨清查例案。
本部议复:‚自十二年修例以后起,至本年止,逐一查出题、咨各成案。
有例所未备而办理尚属允协将来应遵照者,即于稿内注明应存字样,另立册档,逐件载入,以便援引照办。
俟修例时,分别增注入例。
其与例未协者,将原稿即行销毁。
仍造册注明事由,钤印存贮,嗣后永不许援引比照。
其应销之案,摘叙事由,开单知照京内外衙门:嗣后均不许援照;亦不得因案已查销,将从前议结缘由藉词声请改议。
至十二年修例以前旧案,悉令贮库钤封,不许再为引用。
庶自此例、案(画)[划]一,可以永绝弊端‛等因。
奉旨:‚依议‛钦此。
相应将应销各案摘叙事由,开单知照各直省遵照。
本部现在开馆纂修则例,俟告成后,再为通行颁发,悉遵定例办理可也’等因到本部堂。
准此,拟合就行。
为此,仰司官吏,即转行各属一体遵照办理,仍饬该经历刊刷例本,通颁各属。
并[另备]六十番,呈送本部堂衙门备查。
毋违‛等因到司。
蒙此,除移、[饬]遵照并刊刷例本另行颁发、呈送外,拟合就移。
为此,合咨贵道,希即转行各属一体遵照办理施行。
计移抄咨一本。
正文依现段落分为三层:(1)事由。
以前衔和表达行文目的的“为知照事”组成。
(2)缘由。
引述牌文,叙明事之缘起。
(3该文内容单纯,缘由部分构成该文主体文字。
缘由段采用层层装叙的表述方法。
(1)布政使司咨文,引用了总督牌文。
(2)总督牌文,基本上全引了吏部咨文。
(3)吏部咨文,就是装叙文选司案呈。
到“可也”为止,装叙的案呈结束,吏部咨文也同时结束。
(4)案呈中,就上述运转过程各自标明的日期考察:(1)吏部咨直隶总督为八月二十七日,总督用《牌文》转达为九月十六日,相隔二十天,已欠迅速。
(2)直隶布政使司咨永定河道,则为十一二、《直隶布政使司为知照修例事宜咨》文种考证其一,咨文种源流考证。
咨,是地位相当的高级官署间相互行文时使用的平行公文文种。
咨的本义是商量、询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谋事曰咨。
”在唐以前,是作为一种行为,未发展为公文。
公文用咨,约始于唐朝。
据少林寺所存《柏谷坞庄碑》碑文载:武德(唐高祖李渊在位的年号)八年(公元625年),秦王李世民出教,赐少林寺地四十顷、水碾一具。
秦王府主簿咨于田曹,田曹判“依咨”二字。
但是,唐朝法定的平行公文是“刺”,后世才易刺为咨。
宋代,学士院移文于三省、枢密院,称咨报。
元代,中书省发文各地行中书省,称咨付。
明代,六部之间,及六部行都指挥使司,均用咨文。
清代,咨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司、道以上高级官署之间。
具体辨析:(1)在京各部院之间。
(2)各部院与总督、巡抚、都统、将军之间。
(3)总督与巡抚之间。
(4)布、按二司与道员之间。
(如本文即为典型实例。
)(5)总督、巡抚与提督之间。
(6)巡抚、司、道与总兵之间。
(7清代,咨、关、移均为平行文种。
其分工是:咨用于高级衙署之间;关用于中、低级衙署间;移用于低级衙署间。
其二,案、例、例案、则例考证。
清代,一事之始末的全部公文归档,称为一案。
既往已确定之案,谓之成案。
凡在皇帝谕旨中,或奏经皇帝批准的公文中,在“嗣后”字样后的规定性文字,称为“例”。
凡内容可作为例的文书、案卷,遂称“例案”。
则例,是将历年之例分门别类汇编成的专书。
在政务实践中,又分为两类:其一,抄白事例,为未经正式刊行,留本部备查的则例。
其二,刊刷例本,为经批准正式编印颁行的则例。
该文所述“开馆纂修则例”,即指后者。
清代行政陈旧、保守,俗称“无例不兴稿”。
即使是中央政府各部长官交办的稿件,若与“例”相违背,司员、书吏亦可借口“与例不合”,而予以推翻。
为规范行政规章,清代纂修则例,屡见史书记载。
该《咨》成文于嘉庆十七年。
“嘉庆”,是清仁宗顒琰在位的年号。
“十七年”,为公元1812年。
由《咨》文内容可知:吏部在嘉庆十二年纂修则例后,仅隔五年,于十七年再度开馆纂修则例。
这一事实,既显示了清政府对行政规章的重视,有利于例、案划一,约束、减轻书吏的舞弊。
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清代书吏挟例案以乱政的严重程度。
文表述粗疏的反映。
如仅就字面理解,易误解为刊刷尚可比照之例。
但经查阅卷内相关档案文件,此处的“例本”,恰恰指将所注销的各例案刊印成小册子,并严格要求不再比照。
原吏部咨文后,列有已注销的例案60余条,而总督牌文将其作为附件。
即该《咨》文附件标注所称“计移抄咨一本”。
(此句中的“移”字指发文动作。
)要求经历司照此刊印,以备颁发。
并多印六十本(原文称为“六十番”稍欠明晓),上呈总督衙门,以备发给省级各衙署。
三、该《咨》文所涉制度解析其一,清代说堂制度和呈堂稿用语源流考证。
清代,各部的正、副长官尚书、侍郎坐大堂办公,故统称堂官。
清代部文,通常由各司司员起草,当面向本部长官宣读并解释,以供审定,称为说堂;此稿遂称呈堂稿。
“案呈”,为呈堂稿的首称用语。
案呈一词,渊源于宋朝。
宋代,在六部之内,各自按职能划分为“司”,“司”下划分为“案”(类似于今天国家各部所设的司之下有处)。
例如,“度支司”下划分为七“案”,刘禹锡就曾任度支司“盐铁案”。
宋代下发的部文,启首语“某司某案呈”,指明承办机构。
后代,部下分司,司下不再分案,但呈堂的文稿仍循例称为“某司案呈”。
沿用日久,“案”字词义,与“司”字分离,而与“呈”字结合。
“案呈”就成为部文装套呈堂稿的领述词。
例如,直隶总督《牌文》中引述吏部《咨》文。
而吏部咨文本身内容,即装套了文选司案呈。
(“文选司”,为吏部之内负责各类文件汇编的部门)。
其二,总督称“部堂”解析。
“部堂”解。
清制,总督例加兵部尚书衔(即仅给此衔,并非实任其职)。
故此,在下行文中,总督自称“本部堂”;在上行文中,下级对总督他称为“部堂”。
该文中的“总督部堂温”,即指直隶总督温成惠。
字景侨,山西太谷人。
嘉庆十二~十八年在任。
其三,阙名制度考。
该《咨》文事由,表述为“钦命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十级纪录二十次方为知照事。
”“方”字后空有两格位置,体现了清代公文中对长官书姓阙名的制度。
书姓阙名制度,是由宋以前的“阙名自押”制度演变而来。
古代盛行避讳,不仅公文正文中避免运用犯讳字样,即使某一公文中已使用了长官姓名,文书工作人员起草、誊写时也不敢直书其名,而要在长官官衔后空出书名位置,谓之阙名;留待长官审核认可后亲笔填写,谓之自押;两者合称“阙名自押”。
长官在官衔后阙名处亲笔押名,遂表示已审定全文,批准生效发出。
例如:前述少林寺《柏谷坞庄碑》,载有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告少林寺文》。
其中,“世民”二字与通篇书写字体不同,即为亲押之故。
阙名自押制度沿用至宋代废止。
因为,同一篇公文如数处阙名,就要数度亲押,颇为繁复,难免偶有疏漏;久而久之,相沿成习,徒具阙名之形,而无亲押之实;长官懒于自押,遂失去批准公文生效的深意。
现存清代档案中,许多公文在长官全衔后书姓阙名,空下两字位置,即为此故。
该《咨》在引述上级来文时,写成“总督部堂温宪牌”。
一则,由于布政使司是直隶总督的下级,对上级长官须避其名讳,只称姓,不敢直书其名。
再则,因原《牌》文本就未四、该《咨》所反映的公文特定词语例释其一,称谓词“本”、“该”、“属”、“宪”例释。
称谓词,是旧式公文中,对发文机关、责任人和收文机关、个人及第三者,依据行文关系、地位高下,所分别选用的不同特定指称代词。
“本”,为平行文、下行文中对自身的称谓。
其组合模式:将“本”字冠于发文机关级别称谓或职衔之前。
例如该文中,“本部”,是吏部在《咨》文(平行文)中的自称。
“本部堂”,是直隶总督在《牌》文(下行文)中的自称。
“该”,为旧式公文中,用于指称作为收文者或第三者之下级。
譬如:直隶总督牌文中所称的“该经历”,据下文布政使“饬刊刷印本”一语考证,当是指直隶布政使司衙署内的经历司(掌往来文移的办事机构)。
其负责人亦名“经历”,为从六品官。
“属”,为旧式公文中,用于指称作为收文者或第三者之下级。
如直隶总督《牌》文中所说的“通颁各属”,就是要求布政使,将经历司所印的已停废各例案,发给所有下级各一本。
“各属”,即各下级衙署。
包括各道、府、州、县。
“宪”,为清代旧式公文中的称谓词。
其实际用途有三:(1)指称上级长官,如宪台泛指所有上级长官。
当具体指某一长官时,则用特定称谓。
例如,对总督尊称“制台。
(2)指称上级长官的公文。
例如,该《咨》文中对总督牌文,称“宪牌”。
(3)指称长官的行为。
例如,请其批准,可称“宪裁”。
其二,表示引用已有公文的专门词语例释。
“蒙”、“准”,为清代公文中表示“收到”之意的领引词。
因旧式公文既不分段、又无标点。
当需要引述另一公文时,为使自身文字与引述文字相別异,遂在引文之前冠以领引语,在引文之后缀以结转语,作为界划和标志。
其中,“蒙”(或写作“奉”),表示引用的为上级公文(如该文中直隶总督是布政使司的上级);“准”表示所引用的为平行公文(如该文中吏部对直隶总督用《咨》文)。
与之同一类型的专门词语还有:“据”,用于领引下级公文。
“等因”,为表示引用上级公文结束之处的引结词。
并起到类似于现代汉语中句号兼后引号的语法功用。
如该文引用总督《牌》文结束后,所用的“等因到司”。
与之用一类型的专门词语还有:“等由”,用于引结同级、不相隶属机关公文;“等情”,用于引结下级公文。
在旧式公文写作中,“蒙(或奉)……等因”、“准……等由”、“据……等情”是稳定结合的三组装套用语模式,以分别表示引用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
如因特殊原因,使一组装套模式中某一用语与引文的行移方向不一致,从而使同组整体色彩不相协和,称为“易色”。
其中,凡前一组中换用了本属后一组的某用语,称为“降色”,表示作者枉自尊大或对所引公文的原作者不满。
反之,则称“升色”。
例如该文所示:直隶总督《牌》文引用的是平行文《咨》,虽然领引词依惯例采用“准”字,但因引文作者(吏部)之地位高于本机关,故釆用“等因”字样。
以引结词升色表示尊敬。
“蒙此”(或“奉此”)、“准此”,是旧式公文的承转词。
分别在引用下行文、平行文结束之后,作为转入自身文字叙述的语言标志。
从而揭示引文作者与本文作者之间的行文关系。
该类特定专门语词还有:在引用上行文结束后,则釆用“据此”承转回自身文字叙述。
引结词与承转词,共同组成“结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