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5篇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8篇_读后感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8篇_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bcde6f171fe910ef02df81c.png)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8篇学习《范仲淹的故事》有感朱宇昊今天我学习了《范仲淹的故事》。
我被范仲淹的学习精神彻底感动了。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划粥割齑。
这个小故事,讲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学习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固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奋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
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划粥割齑这个故事中范仲淹为什么一天只喝一锅粥,每天都是凌晨鸡叫的时候就开始读书。
为什么他这么有毅力呀?范仲淹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我想了很久,才终于想到了答案——因为范仲淹很热爱学习,把学习看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所以他才那样做。
今天学了这一课,让我想到了这次考试。
我做卷子时,做到做附加题了,我觉得太难了,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来。
我想放弃,但又有点不甘心,我觉得似乎能把这道题做出来,但最终还是没有做出来。
都怪我平时太贪玩,没有把知识学扎实。
今天学习了范仲淹的故事,我觉得我要学习范仲淹的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相信只要我努力,也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范仲淹的故事》学后感张笑琪今天,老师讲完《范仲淹的故事》,我真的太感动了,我太佩服范仲淹了。
他只身求学,拒绝美味,埋头苦读,让人感觉这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事。
范仲淹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如果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他拒绝美味,朋友给他送美味佳肴,而他把食物放发霉了也不吃。
范仲淹担心吃了鸡鸭鱼头,以后就咽不下咸菜了。
范仲淹埋头苦读,那年真宗黄帝过应天府,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去看。
书院的学生老师也去观看,只有范仲淹一个人闭门不出,和平常一样在学院里埋头苦读,因为他下定决心,以后要见到皇帝。
学了这篇课文,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范仲淹埋头苦读的精神。
因为这让我想起我的不好。
星期天,我在家写作业,突然门外一声响,把我吓了一跳。
我急忙跑出门外,看看外面是什么情况。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5篇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b08b0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0.png)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5篇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篇1今日,我读了《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
课文叙述了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
范仲淹,自幼胸怀大志,刻苦攻读,为了实现本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志向,他曾一个人离家去应天府书院求学,苦读诗书,研讨学问。
尽管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却毫不在意,坚持发愤苦读,而且谢绝伙伴送来的美味佳肴,只食粗茶淡饭。
在特别情况下依然能够排出干扰,埋头苦读。
从政之后,施展了志向,被后人所称颂。
后人曾用范仲淹为前贤题写的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使我想到了我的生活。
每天,妈妈都会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可范仲淹每天只吃冷米粥。
我身穿美丽的衣裳,穿脏了,还有满衣柜的衣裳可以换,可范仲淹生活俭朴,哪里穿过好衣裳呢?我的学习环境良好,可范仲淹只能到山上的寺院里读书。
在学习上,我更不如范仲淹,一有人说话,我便跑去看,可范仲淹却能排出干扰,埋头苦读,他用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着。
这篇课文深刻地启示我们:人不仅要有宏大的志向,而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本身的崇高梦想。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篇2读完《范仲淹的故事》一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安静,被范仲淹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
课文写范仲淹刻苦求学,每天鸡鸣即起,每天只煮一锅粥。
范仲淹非常珍惜时间,不把时间挥霍在任何地方。
与范仲淹比起来,我真是太不懂珍惜时间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在家里我不用煮饭也不用洗衣裳,所以我就睡到中午太阳照屁股才起床。
起床后吃完早点,妈妈叫我去放牛,可是我说:“不去,我懒得动。
”然后妈妈骂了我一句就走了。
妈妈走了以后我就去找小伙伴到田里游戏,还去河里捉鱼。
快天黑了,我回到家里,奶奶已经把饭菜做好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吃完又去看电视了。
每到周末,我都是这样度过,每天什么正事也不干,虚度光阴。
读完《范仲淹的故事》以后,我每天都很早就起来了,干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由于我知道,倘若现在成天这样虚度光阴,将来只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4d7854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1.png)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篇一: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范仲淹是宋朝名臣,那位杰出的出类拔萃政治家和文学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
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系统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
文天祥在清兵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
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清兵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
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
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人,还接获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范仲淹某项他置个人善恶于度外,一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
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
真是太令人敬佩了!五年级:蓝章泰篇二: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文学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说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
他抛下姊夫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管理;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
他置商业性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
临死时就一心要挽救祖国。
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邪灵以击贼”,还在一首歌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范仲淹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发疯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
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
真是太令人敬佩了!五年级:蓝章泰篇三:——读《范仲淹》有感——读《范仲淹》有感中海康城小学朱彦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句可反映第一句范仲淹对学习的态度。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f2493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4.png)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
在我学过的许多课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范仲淹的故事》。
每次语文早读课,我就先翻开这篇文章,反复阅读和思考。
文章说了当时的生活多么清苦,但范仲淹爷爷不怕艰辛,没日没夜地读书。
你看:他累了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饭充饥;鸡叫便起攻读,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每天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
而我们累了有父母靠靠;饿了宵夜;太阳升起来后才起床;晚上早早就睡觉去了。
范仲淹爷爷的好友给他银子,他不要;给他饭菜,他也不要。
我们却把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地花出去;好吃的东西轮不到别人品尝,一会儿就被我消灭的无影无踪了。
范仲淹爷爷当宰相后,提出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我们连屁都没放一个,更别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也成为像范仲淹爷爷那样的人才!让别人也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赞颂我们。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大全五篇)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ceb12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1.png)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大全五篇)第一篇: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仲淹,为北宋名臣,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本《范仲淹的故事》。
书里讲的是: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幼年时,家境贫寒,两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了。
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读书非常勤奋。
由于日子过得很艰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读书。
为了节省粮食和柴火,他每天只能烧一锅粥,等粥凉了以后,用力划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吃两块粥。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范仲淹决心到外面游历求学。
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穷苦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
后来,他进了南都学舍,继续食粥苦读。
一个同学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诉了做官的父亲,这位爱才的官员叫儿子送给范仲淹许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谢绝了他的好意。
一天,宋真宗路过南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只有范仲淹一个人闭门读书,不闻不问。
一位同学特意跑过来叫他去看,可他却说:“现在我的头等大事是读书。
见皇帝的机会多着呢,以后再见也不迟啊!可是书没读,时间浪费了,多可惜呀!”功夫不负有心人,26岁时,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范仲淹是个有志气的孩子,虽然生活艰苦,却不能磨灭他的斗志。
一心读书,努力学习,终于功成名就。
范仲淹这种艰苦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努力读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今天,我们生活富足,条件优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2读完《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我的内心颤动起来,久久不能平静。
课文讲述了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课文有一段写到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去看,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旧埋头苦读。
同学特地跑来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16c045ea417866fb84a8e69.png)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下面就是XX给大家整理的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一):今天,我看了一本《范仲淹的故事》。
书里讲的是: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幼年时,家境贫冷,两岁时父亲不幸往世了。
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读书非常勤奋。
由于日子过得很艰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读书。
为了节省粮食和柴火,他天天只能烧一锅粥,等粥凉了以后,用力划成四块,天天早、晚各吃两块粥。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范仲淹决心到外面游历求学。
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穷苦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
后来,他进了南都学舍,继续食粥苦读。
一个同学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诉了做官的父亲,这位爱才的官员叫儿子送给范仲淹很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谢尽了他的好意。
一天,宋真宗途经南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往看天子,只有范仲淹一个人闭门读书,不闻不问。
一位同学特地跑过来叫他往看,可他却说:“现在我的头等大事是读书。
见天子的机会多着呢,以后再见也不迟啊!可是书没读,时间浪费了,多可惜呀!”功夫不负有心人,26岁时,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范仲淹是个有志气的孩子,固然生活艰苦,却不能磨灭他的斗志。
一心读书,努力学习,终于功成名就。
范仲淹这种艰苦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努力读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今天,我们生活富足,条件优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二):读罢《范仲淹的故事》,内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内心深处不禁为范仲淹面对锦衣玉食不改其志;面对皇帝的驾临能够一睹芳容,能够坚守内心的平静继续读书;小小的一介草民,能够从小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坚守志向,一步步实现梦想而激动不已。
范仲淹读后感5篇
![范仲淹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b7bcf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d.png)
范仲淹读后感范仲淹读后感5篇假期间,我读了《范仲淹的故事》,故事中的范仲淹令人难忘。
范仲淹幼年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了一户姓朱的人家。
范仲淹从小就喜欢读书,由于日子过得艰辛,他白天只好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看书。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他决定到外面游历求学,一路上,他看见了许多名川大山,也看见了农民艰苦的生活。
此后,范仲淹进了南都学舍。
一个同学看见了范仲淹清苦的生活,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他父亲看重了范仲淹的人品,就叫儿子给他许多好吃的,范仲淹谢谢了他的同学,但是没有要那些好吃的。
有一天,皇帝来到了南都,同学们都在外面看皇帝,只有范仲淹闭门看读,不闻不问。
之后,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俗话说:“有志者事竞成。
”虽然范仲淹家庭贫困,但是范仲淹很有志向,始终没有忘记读书,最后成了一个文学家、政治家。
范仲淹很有志气,一心读书,并且有这种向上的精神,和懂得克制自己的意志,我要学习他。
今天我有幸读了《范仲淹勤奋读书》这篇文章,范仲淹这种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中讲到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很穷,就改嫁到了朱家。
范仲淹只好跑到寺院的僧房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范仲淹把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地读书。
由于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
虽然生活如此艰苦,但是他毫无怨言,仍然刻苦学习。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以前不知好上多少倍。
我们住在高大的楼房里,一日三餐离不开鱼肉。
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甚至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照理说,我们更应该比范仲淹还勤奋学习才对。
但是我们并没有这么做。
比如我们班一些同学上课的时候没有专心听课,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叽叽查查说个不停;下课铃还没响完人早已冲出了教室;放晚学回到家后书包还没放好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了。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800e1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d.png)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作文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
要想愉快地过日子,除了欣赏完好看的原文外,不妨也来欣赏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作文吧。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作文,希望你喜欢。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作文篇一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年少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我本课写法上的突出特点。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刻苦学习。
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一、《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
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
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
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
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成语。
如品味“钻研学问”“切磋学问”等词语。
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二、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
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本文中句子——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这个句子中对“笑”字的理解,如果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学生已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
读范仲淹心得体会(通用3篇)
![读范仲淹心得体会(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f1bb6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c.png)
读范仲淹心得体会(通用3篇)读范仲淹篇1这一周学习了第十六课<<范仲淹的故事>>以后,受到很大的启发,特别是他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不但让我理解了内容,而且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给了我极大的教育。
范仲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通过艰苦奋斗、刻苦努力做了大官,处处为群众着想,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
让人最感动的是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表明了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宏,表现出对广大人民深厚感情的崇高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比较计较个人的利益,凡事都先要自己先得到满足,没有达到目的往往就会不高兴,有时候还会闹情绪。
在家里常因为吃东西与小妹妹计较,甚至为了一个荷包蛋的大与小都要发牌气;在学校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争吵,弄得面红耳赤;有时还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顾同学的感受。
通过学习范仲淹的故事让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以后我要向范仲淹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多做对人们有益的事,在家要对妹妹多谦让,有什么时候好吃的东西尽量先让给她,有什么家务要争取多做;在学校更要有谦让精神,对同学要团结友爱,思想上要为班集体多做有益的事情,不能做损害班集体的事。
要真正做到忧愁在别人前面,享受在人家后面。
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好的品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好孩子!读范仲淹心得体会篇2今天,我看了一本《范仲淹的故事》。
书里讲的是: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幼年时,家境贫寒,两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了。
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读书非常勤奋。
由于日子过得很艰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读书。
为了节省粮食和柴火,他每天只能烧一锅粥,等粥凉了以后,用力划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吃两块粥。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范仲淹决心到外面游历求学。
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穷苦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
后来,他进了南都学舍,继续食粥苦读。
一个同学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诉了做官的父亲,这位爱才的官员叫儿子送给范仲淹许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谢绝了他的好意。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50字(通用10篇)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50字(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637e6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0.png)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50字(通用10篇)《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50字(通用10篇)《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350字 1读完《范仲淹的故事》一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被范仲淹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
课文写范仲淹刻苦求学,每天鸡鸣即起,每天只煮一锅粥。
范仲淹十分珍惜时间,不把时间浪费在任何地方。
与范仲淹比起来,我真是太不懂珍惜时间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在家里我不用煮饭也不用洗衣服,所以我就睡到中午太阳照屁股才起床。
起床后吃完早点,妈妈叫我去放牛,可是我说:“不去,我懒得动。
”然后妈妈骂了我一句就走了。
妈妈走了以后我就去找小伙伴到田里嬉戏,还去河里捉鱼。
快天黑了,我回到家里,奶奶已经把饭菜做好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吃完又去看电视了。
每到周末,我都是这样度过,每天什么正事也不干,虚度光阴。
读完《范仲淹的故事》以后,我每天都很早就起来了,干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我知道,如果现在整天这样虚度光阴,将来只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
范仲淹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得到了好回报。
功夫绝不会负有心人,我现在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350字 2读完《范仲淹的故事》,我的'内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写了范仲淹家境贫寒但是依然努力学习,最终成了朝廷大臣。
范仲淹为了求学只身去前往应天府书院。
为了读书他每天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为了节省时间,他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他的这种品质令我感动。
我掩卷沉思:范仲淹家境贫寒还刻苦学习,而我有优越的学习条件还不好好学习。
记得上星期六,妈妈让我写作业,我却说:“反正也星期了,等一下再写吧!”我一拖就是一天,到第二天我还是不想写,晚上临睡前我才想起来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写呢!我写呀写,到半夜才写完。
读了《范仲淹的故事》这一课,我真的想了很多。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8篇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ab736e58fb770bf68a5535.png)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8篇范仲淹,为北宋名臣,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面是的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今天,我看了一本《范仲淹的故事》。
书里讲的是: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幼年时,家境贫寒,两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了。
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读书非常勤奋。
由于日子过得很艰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读书。
为了节省粮食和柴火,他每天只能烧一锅粥,等粥凉了以后,用力划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吃两块粥。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范仲淹决心到外面游历求学。
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穷苦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
后来,他进了南都学舍,继续食粥苦读。
一个同学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诉了做官的父亲,这位爱才的官员叫儿子送给范仲淹许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谢绝了他的好意。
一天,宋真宗路过南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只有范仲淹一个人闭门读书,不闻不问。
一位同学特意跑过来叫他去看,可他却说:“现在我的头等大事是读书。
见皇帝的机会多着呢,以后再见也不迟啊!可是书没读,时间浪费了,多可惜呀!”功夫不负有心人,26岁时,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范仲淹是个有志气的孩子,虽然生活艰苦,却不能磨灭他的斗志。
一心读书,努力学习,终于功成名就。
范仲淹这种艰苦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努力读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今天,我们生活富足,条件优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读完《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我的内心颤动起来,久久不能平静。
课文讲述了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课文有一段写到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去看,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旧埋头苦读。
同学特地跑来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
”我很佩服范仲淹的专注品质。
读到这里,我想到以前听到一些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的事情。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7c018546bec0975f565e241.png)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1学了《范仲淹的故事》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
课文里面讲述了范仲淹从小都十分刻苦学习,他还去著名的学院求学,为了进一步的深造。
饿了就用稀粥充饱,冷了就用冷水洗脸,五年未解衣就寝。
有一天范仲淹在吃饭的时候,一位好友来看他,还给她送了些好菜,范仲淹就说不要没事,我吃这些西中就行了。
想想自己,每天光想着吃点好吃的,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像范仲淹这样,刻苦认真地去学习,认真对待每一天。
这样才对得起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爸爸妈妈。
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而且还要勤学苦干,还要能吃苦,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学生。
学了《范仲淹的故事》这一课,我想了很多,我明白了——学习不是为爸爸妈妈学的,而是为自己学的。
只有好好学习,长大考上了大学才是自己最好的出路。
我觉得范仲淹身上的精神只要能学会一点,我就一定会越来越棒!《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2读完《范仲淹的故事》,我的内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写了范仲淹家境贫寒但是依然努力学习,最终成了朝廷大臣。
范仲淹为了求学只身去前往应天府书院。
为了读书他每天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为了节省时间,他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他的这种品质令我感动。
我掩卷沉思:范仲淹家境贫寒还刻苦学习,而我有优越的学习条件还不好好学习。
记得上星期六,妈妈让我写作业,我却说:“反正也星期了,等一下再写吧!”我一拖就是一天,到第二天我还是不想写,晚上临睡前我才想起来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写呢!我写呀写,到半夜才写完。
读了《范仲淹的故事》这一课,我真的想了很多。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作文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b8d4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4.png)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作文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作文
读罢《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久久不能平静。
课文讲述了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全天下为己任。
想到现在的我,却大不一样了。
课文有一段写到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去看,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旧埋头苦读。
同学特地跑来叫他,他也只平淡地回答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
”这句话说明了范仲淹对自己有很大的信心,更蕴含着范仲淹为国治民的'宏大志向。
而我们呢?读书时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东张西望。
还有,课文中写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而我们,每天都有丰盛的饭菜,有时还会抱怨难吃。
朋友送美味佳肴给他,他也没吃,理由是:怕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吃不下咸菜、米粥了。
范仲淹少孤家贫却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并埋头苦学,这种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今我们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有优厚的生活条件,更应该埋头苦学,掌握现代化知识,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c02609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2.png)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本《范仲淹的故事》。
书里讲的是: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幼年时,家境贫冷,两岁时父亲不幸往世了。
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读书非常勤奋。
由于日子过得很艰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读书。
为了节省粮食和柴火,他天天只能烧一锅粥,等粥凉了以后,用力划成四块,天天早、晚各吃两块粥。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范仲淹决心到外面游历求学。
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穷苦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
后来,他进了南都学舍,继续食粥苦读。
一个同学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诉了做官的父亲,这位爱才的官员叫儿子送给范仲淹很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谢尽了他的好意。
一天,宋真宗途经南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往看天子,只有范仲淹一个人闭门读书,不闻不问。
一位同学特地跑过来叫他往看,可他却说:“现在我的头等大事是读书。
见天子的机会多着呢,以后再见也不迟啊!可是书没读,时间浪费了,多可惜呀!”功夫不负有心人,26岁时,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范仲淹是个有志气的孩子,固然生活艰苦,却不能磨灭他的斗志。
一心读书,努力学习,终于功成名就。
范仲淹这种艰苦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努力读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今天,我们生活富足,条件优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2今天,老师讲完《范仲淹的故事》,我真的太感动了,我太佩服范仲淹了。
他只身求学,拒绝美味,埋头苦读,让人感觉这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事。
范仲淹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如果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他拒绝美味,朋友给他送美味佳肴,而他把食物放发霉了也不吃。
范仲淹担心吃了鸡鸭鱼头,以后就咽不下咸菜了。
范仲淹埋头苦读,那年真宗黄帝过应天府,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去看。
书院的学生老师也去观看,只有范仲淹一个人闭门不出,和平常一样在学院里埋头苦读,因为他下定决心,以后要见到皇帝。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0590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7.png)
范仲淹,字文若,号芝田,襄阳人,北宋文官、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享有“范文正公”之美誉。
他担任过参知政事、知制诰、参知枢密院事等职务,曾经主持兴修大运河、编修《新唐书》等巨大工程。
范仲淹的诗文流传至今,影响深远,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读完他的故事,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范仲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波折,但他始终以忠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他在任官期间,经常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尽心尽力。
那些风雨波折的岁月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范仲淹跟随哥哥范仲深参加了保大元年(保大即神宗年号)举兵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但事败后被流放到南方。
可是,面对自己失势的局面,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反而坚持不懈地向上愈。
他在南方期间,以微薄的力量,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尤其是在水利事业上的贡献更是巨大,牟取了广泛赞誉。
范仲淹还写下了经典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描述了楚汉之间的战争背景,深入揭示了当时政治上的一些问题,向读者传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关注。
范仲淹的故事还告诉我,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是任何成功都必不可少的条件。
范仲淹面对困境的时候,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向上愈,而且每次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路、找寻机会,最后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就如他五十多岁的时候,由于贡献历史巨大,被招回朝廷,历任参知政事、馆阁学士,接手了兴修大运河的任务,他胆警意识到可能会遭遇困难,便毅然担纲这一重任,最终顺利完成了修建大运河的历史使命。
范仲淹的故事,还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也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在范仲淹的人生中,他的一生经历几次职务更迭,期间也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
但是坚韧不屈、不断调整,范仲淹最终迎刃而解。
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我们需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吸引团队的共鸣,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读完范仲淹的故事,我感到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和文学家。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5篇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5b93a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2.png)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5篇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1这个学期我读了《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
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了我。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
他曾一人去山上寺院里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
……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正是这样,后来他成为了宰相。
范仲淹家境贫寒但他从来不抱怨,一心投入到读书中去。
他每天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他还有着心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我的家境比范仲淹好很多,但我并不像他那样热爱学习,也不像他那样有着远大的理想。
在我的同学看来,我是一个学习自觉,成绩优秀的好学生。
但想想自己在家的表现,就不由得脸发烫。
老师天天叮嘱我们回家要安排时间读书,可是我晚上读书是罕见事。
每次完成了书面作业就万事大吉。
剩下的时间看看电视,玩玩电脑。
妈妈总是对我说:“别玩了,作业完成了就去读书。
”我回到房间,拿起玩具玩起来。
奶奶见状,又赶紧说:“别玩了,快读书吧。
”我不听,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
读课外书也是少之又少。
因此,我的成绩总是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上不去。
范仲淹因为自小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而每天苦读诗书,最后实现了愿望成为了治国为民的宰相,而我却从没有地想过自己想要什么,也没认真地想过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读书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是被动的。
如果我能想范仲淹一样,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然后朝这个目标前进,每天多读些书,多看看报,而不是在虚度光阴,那样我的成绩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也省却了父母的担心。
何乐而不为呢?可以前我并不懂,也从没有去思考过。
读了《范仲淹的故事》,不仅让我认识了范仲淹,而且还得到了新的启发: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从小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且要学好本领,这样长大了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2读罢《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久久不能平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5篇
今天,我看了一本《范仲淹的故事》。
书里讲的是: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幼年时,家境贫寒,两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了。
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读书非常勤奋。
由于日子过得很艰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读书。
为了节省粮食和柴火,他每天只能烧一锅粥,等粥凉了以后,用力划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吃两块粥。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范仲淹决心到外面游历求学。
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穷苦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
后来,他进了南都学舍,继续食粥苦读。
一个同学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诉了做官的父亲,这位爱才的官员叫儿子送给范仲淹许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谢绝了他的好意。
一天,宋真宗路过南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只有范仲淹一个人闭门读书,不闻不问。
一位同学特意跑过来叫他去看,可他却说:“现在我的头等大事是读书。
见皇帝的机会多着呢,以后再见也不迟啊!可是书没读,时间浪费了,多可惜呀!”功夫不负有心人,26岁时,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范仲淹是个有志气的孩子,虽然生活艰苦,却不能磨灭他的斗志。
一心读书,努力学习,终于功成名就。
范仲淹这种艰苦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努力读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今天,我们生活富足,条件优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今天我有幸读了《范仲淹勤奋读书》这篇文章,范仲淹这种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中讲到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很穷,就改嫁到了朱家。
范仲淹只好跑到寺院的僧房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范仲淹把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地读书。
由于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
虽然生活如此艰苦,但是他毫无怨言,仍然刻苦学习。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以前不知好上多少倍。
我们住在高大的楼房里,一日三餐离不开鱼肉。
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甚至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照理说,我们更应该比范仲淹还勤奋学习才对。
但是我们并没有这么做。
比如我们班一些同学上课的时候没有专心听课,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叽叽查查说个不停;下课铃还没响完人早已冲出了教室;放晚学回到家后书包还没放好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了。
当然,在我们班也有勤奋学习的同学。
他们家境也并不是很好,可他们每天都会认真看书,就连下课的时间也不放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的人学习认真,作业书写工整漂亮。
而有的人整天无所事事,作业本干干净净一字不写。
这都是因为懒。
当我读到“范仲淹长大后,他离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白天、深夜,他都认真读书。
5年的时间里,他不曾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把水浇在脸上。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儿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
经的主旨。
”这时,我又联想到我们这些寄宿生。
我们学校有十几个寄宿生,一个学期除了放假外,吃住都在学校。
白天吃饭有食堂阿姨煮,冷天洗澡有老师帮烧水,晚上有老师看护,自己可以安心地学习。
但是我们并没有好好学习,而是整天老想着怎么玩,怎么花自己的零用钱。
每天吃完饭后没有及时写作业,晚上自习的时候还在教室里大声说话,有时还搞小动作,老师说了还不听。
我们与范仲淹相比,我们差得太远了。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后,我决心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争取做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上课专心听课,积极发言,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空余时间多看课外书。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会变得越来越好,将来一定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读完《范仲淹的故事》,内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内心深处不禁为范仲淹面对锦衣玉食不改其志;面对皇帝的驾临能够一睹芳容,能够坚守内心的平静继续读书;小小的一介草民,能够从小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坚守志向,一步步实现梦想而激动不已。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范仲淹之手。
可是这一切荣光的背后是无数的艰辛,是面对无数诱惑的坚持和坚守,是能够忍常人无法忍受的苦痛、寂寞、闲言碎语和不屑。
一岁就独自到寺院读书,这可以说对于我们来说太难太难,遥想那时的你我,哪一个不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
一两岁,别说是离家,就是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离开父母的操劳,更别说粗茶淡饭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还能坚守自己的梦想,不断的读书。
梦想不断地坚持并付诸于行动是成功的唯一途径,范仲淹 * 坚持和努力的。
应天
府书院读书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
那时享用的是划粥割齑,但丝毫没有影响他日出闻鸡而读,落日与月相伴而卧,春华秋实,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从不改其志。
面对朋友的好意,先是拒绝金钱,而后是不敢尝试锦衣玉食。
内心深处总能够绷紧警觉自省的弦,不至于一两次的口腹之快,而改变长期粗茶淡饭的处境,以至于读书救国梦的破产。
如果说这些都是好克服的,现在的你我都能做到,但是面对前呼后拥威风八面的皇帝,你能够禁住自己梦想的助推人,理想实现的总舵手的诱惑,总保持一颗警觉的内心,有一种理智的声音提醒自己,现在神马都是浮云,只有付出努力,最终还是实力说明一切。
因此,他可以面对传说中的皇帝不屑一顾,可以平静面对未来的顶头上司的光顾,内心坚守当前的一切,把握自己当前应该所做。
我不敢想象,如果换做我会怎么样,也许不会那样的清高,偶
尔品尝人生百味,但我不会迷恋其中的酸甜苦辣。
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过,才能体味各种的滋味。
但我也会像范仲淹那样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前行,无论人生道路崎岖与坎坷,只要生命不止,我想一定要继续前行。
《范仲淹的故事》它就像一颗指路的北斗星,为我的人生指明
了方向;它就像那永不停息的马达催我奋进;它就是人生路上的一块鲜明的路标,使迷茫的我不在徘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上路前行。
范仲淹刻苦学习,废寝忘食地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他之所以好好读书,是因为他正在为志向而奋斗。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目标,我的远大目标就是当一名科学家,为人类造富,为国家取得荣誉。
虽然我才上五年级,但是我正在想我的目标而奋斗。
我觉得,全人类都应该向范仲淹学习。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划成四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抹一起使用。
范仲淹每天差不多凌晨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
范仲淹虽然家境贫寒,不像我们吃好的,穿好的,正因为他读书十分刻苦,终于有了回报。
“有了苦上苦,才有甜上甜”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这句话。
假期间,我读了《范仲淹的故事》,故事中的范仲淹令人难忘。
范仲淹幼年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了一户姓朱的人家。
范仲淹从小就喜欢读书,由于日子过得艰辛,他白天只好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看书。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他决定到外面游历求学,一路上,他看见了许多名川大山,也看见了农民艰苦的生活。
此后,范仲淹进了南都学舍。
一个同学看见了范仲淹清苦的生活,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他父亲看重了范仲淹的人品,就叫儿子给他许多好吃的,范仲淹谢谢了他的同学,但是没有要那些好吃的。
有一天,皇帝来到了南都,同学们都在外面看皇帝,只有范仲淹闭门看读,不闻不问。
之后,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俗话说:“有志者事竞成。
”虽然范仲淹家庭贫困,但是范仲淹很有志向,始终没有忘记读书,最后成了一个文学家、政治家。
范仲淹很有志气,一心读书,并且有这种向上的精神,和懂得克制自己的意志,我要学习他。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