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讲 90年代文学状况专题

第一讲 90年代文学状况专题

“现实主义冲击波”:
• 9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 • 1996年涌现出一大批贴近底层生活、直面社会矛 盾、积极思考改革、表现困境中的突围的现实主 义小说,在文坛上掀起一股现实主义冲击波。 • 这些作品尖锐而真实地揭示以改革中的经济问题 为核心的社会矛盾,注重当下的生存境况和摆脱 困境的奋斗,贯注着浓重的忧患意识。 • 其代表作家作品刘醒龙《分享艰难》、何申《年 前年后》、谈歌《大厂》张继《黄坡秋景》等。
2、知识分子文化(又称高雅文化、纯文学)
• 依靠其艺术审美魅力生存。“茅盾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林白《过程-赠人》赏析 •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二月你睡在隔壁\三月下起了大 雨\四月里遍地蔷薇 五月 我们对面坐着 \犹如梦 中\就这样六月到了 \六月里青草盛开 处处芬芳\七 月,悲喜交加 \麦浪翻滚连同草地 直到天涯 八 月就是八月 \八月我守口如瓶\八月里我是瓶中的 水 你是青天的云\九月和十月 是两只眼睛\装满了 大海 你在海上 我在海下 十一月尚未到来 透过 它的窗口 \我望见了十二月 \十二月大雪弥漫 • 写于1996年9月24日选自《作家》199有,这一点似乎 毋庸讳言” (本雅明语)
• 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公案:卡夫卡的遗嘱问题最能揭示卡夫卡生存 的关键问题。卡夫卡死前将遗作交给了朋友布罗德,让布罗德将之销 毁。布罗德违背了这一遗嘱,而将卡夫卡的作品整理出版了。 • 按照一般理解,布罗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世人知道他与圣人的好朋 友的关系。但朋友的首要道德就是诚信,他却辜负了朋友的信任,进 而炫耀这一亲密关系,世人应该指责他。 • 本雅明分析:卡夫卡之所以把遗作托付给布罗德,并立下这样的遗嘱, 恰恰知道布罗德不会履行其遗嘱,且卡夫卡认为这对他本人及其朋友 都不会有坏处。 • 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行为艺术。本雅明指出,任何人都逃不脱这一世 俗的动机,这是人的真实性。当然也有人推测,卡夫卡的动机是真实 的,也是世俗的——这种行为把责任推给了布罗德。 • 卡夫卡的这种精神状况,让我们想起了耶稣,当我们把他看成尊贵的 神的时候,他其实是一个失败的人;当我们把他看成失败的人的时候, 他又是一个尊贵的神。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PPT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PPT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2
一、90年代文坛概观
(一)90年代文学面临的新局势 1.文学失去社会轰动效应,进入平静而寂寞 的发展时期。 2.文学由社会话语中心走向边缘。 3.商业主义大潮突起,精英文化受挫。

3

(二)90年代文坛特征


1.文学潮流的淡化。90年代,在“新写实”小说之后,文 学界也出现了一些文学潮流的命名,如“新历史小说”“新 状态小说”“新体验小说”“个人写作”“私小说”等等, 但总体而言,不论是文学的流派还是分期,都没有严格的界 线和清晰的分野,缺乏80年代以来便于归纳的特征和时间界 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作家本身对文学的潮流的形成和 推动已经失去了热情。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兴起, 使社会形成了多元共生的世界,文学走向了多样化的道路, 而市场的选择进一步打破的原有的文学秩序 2.长篇小说创作的兴盛。不论是先锋文学、寻根文学、新 写实,在80年代,各个文学流派均主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 至90年代,随着作家和新时期文学的进一步成熟,长篇成为 众多追求的东西。如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 原》、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等。 而其原因主要有:(1)作家的“文学史”意识;(2)各种 “文学奖”的暗中激励;(3)市场经济的推动,如电影电 视改变的需求。 4




3.80年代以来“先锋文学”等的形式探索出现了 疲软的趋势,至90年代,作家开始注重文学内容的 表现,形式探索相对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与内容 相比,形式成了薄弱的环节。 4.新的写作题材被进一步开拓。具体表现为,都 市生活、海外生活这些以往关注较少的题材受到重 视;乡土文学在夹缝中顽强生长;“体制外人士” 出现;关注弱势群体的书写分量加重。 5.文坛三足鼎立: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知识 分子精英文学、大众世俗文学三分天下。这三大板 块在创新独立、坚定固守、回归传统等方面呈现出 了各自的特色,使得当代文坛佳作不断,精彩纷呈。 5 6.文学批评的出现新的特征,即理论化和学院化。

简述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简述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简述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1.引言1.1 概述在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征。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经济改革的推进和外在文化的浸润带来了新的思潮和文化背景。

这种社会变革的浪潮也深刻地影响了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首先,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展现出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拷问。

在这一时期,传统的思想观念逐渐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这种思潮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家们开始表达对社会和家庭观念的反思,并探讨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

其次,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敏锐触觉。

随着社会转型的进行,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九十年代的作家们敢于以敏锐的目光审视当下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通过揭示社会问题来表达对社会的关切和呼吁。

另外,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充满了反叛和思考的精神。

在这个时期,作家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叛达到了高峰,他们试图打破旧有的文化束缚,寻找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他们以自由的姿态大胆探索,追求个体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这种反叛和思考的精神使得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活力。

总而言之,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展示出了独特的风貌。

作家们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了质疑和拷问,呈现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敏锐触觉,并展示出反叛和思考的精神。

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承载着时代的变革和个体的心声,为我们提供了深度思考和审视社会的机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文章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实验性。

与此前的文学作品相比,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在结构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许多作品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形式和结构方式。

首先,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非线性结构。

这种非线性结构往往通过回忆、闪回、倒叙等手法,将故事情节进行打散和重新组织,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这种结构的运用使得作品中的情节更加扣人心弦,读者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线之间进行跳跃阅读,体验时间与空间的错位感。

90年代文学作品

90年代文学作品

90年代文学作品
在90年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富有活力的特点,包
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类型。

这些作品不仅关注现实社会,还包
含了对历史、人性、文化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其中,《余华》的小说《活着》是当时备受瞩目的一部作品,其
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在历经战争、政治运动和家庭悲欢离合后依然保持
人性尊严的故事。

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历的描述,作者余华深
刻地反映了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存状态和个人内心变化。

其对
人性自由、生死、爱情等主题的思考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此外,《北岛》的诗歌作品《波》、《故乡》、《记忆》等,将
诗歌的表现形式推向了极致,并通过语言的感悟和形式的独特运用,
进一步发掘了诗歌所能带来的表达力和情感冲击力。

《三毛》的散文
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第一次到巴黎去》等,则在描写自然景观
和异域文化的同时,表达了拼搏奋斗、追求梦想和个性追求等散文的
主题。

90年代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多元性,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文学
表现的不同需求,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方面。

这些作品的价值在于指引读者关注放眼当下,把握时代脉搏的价值观,同时引领着读者探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
之间的互动情感。

第十章--90年代小说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章--90年代小说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4.历史小说:90年代的历史小说力图站在当今文明的高度,以现代审美眼光关注民族的历史和未来,以深邃的理性发掘民族精魂;作品的史诗性与文学性增强,人性与人情的因素渗透其中。 5.新历史小说:是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一种小说。它不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框架来构筑历史故事,而是把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形态中,来表现当代人的人生态度与思想情感。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三、池莉的小说 (一)创作阶段 1.学步期(80年代初): 以青少年题材为主,具有浓郁的青春气息。 2.成名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关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对生存的世俗性、庸常性、卑微性和琐碎性作原生状态的展示。 3.都市言情期(90年代中期以后): 表现市场经济大潮中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的变化。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白嘉轩:代表着乡土文明的“白鹿精魂”的具体承担者:遵循“耕读传家”的祖训,敬重文化人,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克己自律,治家治族守正不阿,将村里家家温饱、人人仁义作为人生的目的;但又是一个封建正统的卫道士。 白孝文:族长接班人—堕落—国民党保安—人民政府县长 白 灵:国民党—共产党 —死于“整肃” 黑 娃:不安的雇农—农运领袖—红军战士—土匪头目— 国民党保安团营长—共产党副县长—新政权的死囚 田小娥:举人小妾—私奔—被辱—色的工具—被公公所杀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第三节 新历史小说等 一、陈忠实的《白鹿原》 (一)创作背景与主旨: 写民族秘史、悲怆国史、隐秘心史 (二)小说的史诗品格 1.把历史事变、历史思潮落实在普通百姓繁衍生存的感性层面,形成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2.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其人物设置和意象描写都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 朱先生:济世苍生的白鹿 白嘉轩:民族心灵的写照 鹿子霖:负面文化价值的象征 白鹿:贯穿小说始终的文化原型、神话意象 3.丰满鲜明的人物群像,且富有历史文化内涵。 4.艺术探索的气魄和力度。 传统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90年代诗歌概况

90年代诗歌概况

90年代诗歌概况
摘要:
一、90 年代诗歌概况概述
二、90 年代诗人队伍构成
三、90 年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四、90 年代女性诗歌
五、90 年代诗歌批评
正文:
一、90 年代诗歌概况概述
90 年代是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新诗热潮逐渐减退,诗歌发生了转型,并在艺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诗人队伍构成丰富多样,分为老、中、青三代。

二、90 年代诗人队伍构成
1.老一代诗人:延续发展过去的诗歌风格,如郑敏等。

2.中年诗人:调整写作路子,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如昌耀等。

3.青年诗人:个人化追求,具有后现代特征,如伊沙等。

三、90 年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1.诗歌风格多样化,既有延续传统风格的作品,也有探索创新的作品。

2.诗歌主题丰富,涉及社会、生活、情感等多方面。

3.诗歌形式灵活,既有自由诗,也有格律诗。

四、90 年代女性诗歌
1.女性诗人在90 年代诗歌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2.女性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关注女性权益的作品,也有表现女性生活、情感的作品。

3.女性诗歌风格独特,展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和情感世界。

五、90 年代诗歌批评
1.诗歌批评在理论建构方面取得了进展,对现代汉诗的基本命题给予了更趋开阔和灵活的剖析。

2.诗歌批评从语言资源入手,厘清了现代汉诗与古典诗歌语言、西方现代诗歌的汉译语言以及现代汉语内部的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梳理

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梳理

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梳理一、背景·80年代末,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文学也出现了盲目适应市场化的潮流。

·“文学商业化”倾向是文学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

·90年代以后,“重建失落的人文精神”成为文学领域的主要思想,许多作家开始深入反省,整个文学创作领域进入了一个以“追求人文精神、关切现实人生、高扬个体感性为主导的深入发展阶段。

·出现了多种内涵题材作品:新写实小说、先锋小说、女性小说、历史题材、反腐题材、少数民族文学。

二、主要内容(一)新写实小说·特点:注重写实性,注重对生存欲望和生命本能的表现、对生存状态和生活本相的还原。

·主要作家:1. 刘恒(1954-):原名刘冠军,作品多写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擅长用写实的笔触生动传达生活原色。

代表作《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被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菊豆》)。

描写生存状态与关注食与性。

通过对女人母性与悲惨命运揭示民以食为天。

2. 池莉(1957-):代表作《烦恼人生》(标志着新写实小说的诞生,描写吃喝拉撒睡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无可奈何的平凡与烦恼,呈现出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特色)、《小姐,你早》、《生活秀》。

近期有变化的作品是《你以为你是谁》对人生严肃哲学命题展开更深刻的探寻。

3. 方方(1955-)原名汪芳,代表作《风景》,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新写实小说中最富现代主义色彩的一篇。

4. 刘震云(1958-):代表作《一地鸡毛》,擅长以朴实的笔墨苗雪普通人的平常生活。

擅长用反讽来叙述生活细节、从中透视出时代的深刻变化和人物的心理波澜。

(二)先锋小说1. 苏童(1903-):代表作《妻妾成群》(以历史颓败刻画,温馨而伤感。

显示了苏童对历史的特殊感觉方式。

带有一种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意象。

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米》(带有欺诈、诱惑、阴谋、复仇,对女性悲惨命运的浓郁感伤。

90年代诗歌概况

90年代诗歌概况

90年代诗歌概况
90年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发展
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映在诗歌创作中,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

90年代的诗歌作品展现了思想的开放和个体的自由,诗人们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个体命运,批判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表达了对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追求。

同时,他们也追求个人独白式的表达方式,对传统诗歌形式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在90年代的诗歌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其中代
表性的诗人有北岛、余秋雨、海子、西岳、唐晓阳等。

这些诗人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批判精神,直指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此外,在9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诗歌流派,比如“新魏晋”派、“废墟诗派”等,他们通过独特的诗歌语
言和意象,呈现出对时代变迁和人性困境的独特理解。

总的来说,90年代的诗歌在探索语言和形式、表达思想和情
感上都具有非常大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它们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6章1节 90年代散文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6章1节 90年代散文



2、史铁生的散文 2.1 史铁生是从乡村记忆走向哲理探寻的文 学艺术家。也是从生命的意义中发掘出新 意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往往 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凝重的思考。 他的散文有三个重要主题——生死、生命 、写作。入手分析其散文作品对三者的挖 掘,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对 西方宗教思想的吸收和哲学意蕴的揭示。






四、新人散文 1、概述:90年代,一批年轻作家走上文坛,观照个人意识 深层细密脉动的创作姿态,以及为此而将语言尽力锤炼得更 明净更准确更质朴,更富有整体感染力而绝不追求局部效应 和零星亮点的创作手法,即使摆在90年代包括散文和非散文 体裁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学创作层面上,也都是难能可贵的。 代表作家有王英琦、张锐锋、刘亮程、筱敏等。 2、王英琦(1953— ),安徽寿县人,是一位既思索历史 和民族的命运,又能够充分内省的散文家。 2.1 概述:她将目光转向自我,转向对人内心世界的无情审 视和尖锐剖析,写出了一批侧重表现女性情感历程的作品, 如《向戈壁》、《男人和女人》、《活出女性的滋味来》、 《永远的女游子》等。作者通过这些散文对传统世俗的爱情 观的超越和对女性人生价值的思考,表现了当代女性自尊、 自强的觉醒意识。



4、刘亮程(1962一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人。著有散文集《一个人 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库车》等。 他创造了一个让我们不知所措的形而上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让 长期生活在城市的“现代人”,找到了焦灼不安、恐惧忧伤的形而上 根源,以一种没有被城市文明覆盖或污染的浑金璞玉般的语言构架了 一个既亲近自己具体的乡村生活环境,但又决不甘与普遍形态的乡村 文明混同一气的贵族品格或隐士品格。
特点:首先,多元共生有诸体现;其次,注重理性,呈现内 在的人性和神性;再次,张扬个性,有个性的散文家开始涌 现,。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20世纪90年代,伴随女性意识的充分凸显,女性写作异军 突起。她们自觉地疏离男性作家所热衷的政治、历史、社 会之类宏大命题,回归女性的经验领域,并藉此来挑战和 颠覆男性话语中心。
影响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主要是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埃莱 娜·西苏认为要改变妇女在二元对立关系中被压抑被奴役的 地位,只有写作。
陈染
林白
海男
3,写实型。这类作家以对于当下现实的书写为主, 文本透发出浓郁的时代心理写实气息,对90年代的 商业语境下的种种生存现实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与 描写。这类作家的代表人物是何顿、朱文、韩东、 邱华栋、述平、徐坤等。
何顿
朱文
邱华栋
徐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些女性作家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 开始在社会文化层面反思两性关系,质疑传统的性别秩序, 产生了《方舟》、《在同一地平线上》等代表性文本,女 性写作开始具有性别意识。稍后,王安忆的“三恋”、 《岗上的世纪》、铁凝的《棉花垛》等小说将女性意识向 前推进了一步,女性作为欲望主体浮出历史地表。
90年代小说
第一节 90年代小说概述
90年代的小说创作 一方面,由于80年代从人道主义主义的论争、先锋
小说的美学冲击与文化寻根的本土探寻,小说创作 获得了当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王安忆、陈 忠实、莫言等一批作家逐渐走向小说创作的成熟与 大气。
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伴随着市场消费文 化,带来了小说创作的个性化与大众化共存的局面。
“新历史”意味着一种新的历史观念、历史意识开 始走进文学的领域,不仅仅在于题材的独辟蹊径, 也不单在历史人物的特别选取。
新历史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莫言的《红高梁》、《丰乳肥臀》, 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故 乡相处流传》、《温故二零四二》, 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罂粟 之家》、《妻妾成群》、《红粉》、 《我的帝王生涯》、陈忠实的《白 鹿原》,尤凤伟的《石门夜话》, 余华的《活着》(1992)、格非的 《迷舟》(1987)、《敌人》 (1990)以及王安忆的《纪实与虚 构》(1993),叶兆言的“夜泊秦 淮”系列、《枣树的故事》、 《1937年的爱情》,李锐的《旧址》 等

概述中国90年代的文学环境

概述中国90年代的文学环境

概述中国90年代的文学环境90年代,尤其是1993年以后,中国内地的最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

以市场化作为基本取向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在80年代初期就已提出。

但在80年代,主要表现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某种实验性调整。

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在国家体制上合法性确立,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社会结构重组、资本重新分配、新意识形态建立、文化地形图改写的“社会转型”的出现。

在这一情势下,文学的整体格局,不同文学形态的关系,文学生产、流通、评价方式,以及作家的存在方式等,也都出现明显的变化。

文化(文学)体制的改革,在90年代初作为国家文化政策提出。

由国家推动的“文化经济”的形成,和文化产业的运作方式,重组、拓展了社会文化空间。

文学与政治权力,与市场之间,建立了一种既抵御、又同谋的复杂依存关系。

“文化经济”的出现,使文化与政治相对疏离成为可能,改变了原先的权力政治与精英文化构成的文化格局,使社会文化空间的裂隙加大,社会文化空间中的诸种成分、力量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化。

在90年代,意识形态权力经典的监管方式仍然继续发挥,不过,明显的趋势是,取代强制性的开展群众运动的文学(文化)干预方式,是采用更具弹性,并更多运用经济集团活动的方式,来影响、规范文学的取向。

提倡“主旋律”既是国家一项反复强调的文化战略措施,但也允许、甚至推动一个消闲、流行文化空间的形成。

90年代文化上的最突出表现,是被称为“大众文化”的通俗、流行文化,借助大众传媒的迅速“崛起”。

“90年代,通俗、流行文化在中国大陆基本发展成型,它成为主要的文化需求对象,并基本上形成一套产业化的生产、运作方式。

它广泛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中的显要组成部分。

以大众娱乐节目和电视连续剧为主要内容的电视的蓬勃发展,以及时尚、消闲性的报纸杂志、书籍的大量涌现。

随后则是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在城市的普及提供的大量娱乐资讯。

在文学的领域,主要为了满足窥秘、猎奇、感官剌激、时尚需求等欲望的作品(主要是小说、通俗故事、纪实文学等类型)大批涌现。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在二十世纪末的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经历了一场繁荣和变革。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独特的故事情节和深度的思考,为中国的文学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九十年代文学的特点、成就以及影响。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九十年代文学的繁荣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和主题开始涌现,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作家们开始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性困境和现实问题,用独特的笔触描绘出时代的脉络。

在整理思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九十年代文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九十年代文学受到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作品中经常出现颠覆传统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度反思。

2、城市文学的兴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文学开始在九十年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品中的城市景象和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3、文化批判和精神探索:九十年代文学作品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同时深入探索个体的精神世界。

这些作品往往触及到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痛点。

在提出观点时,我们认为九十年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在情节构造、语言表达和主题思想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拓展论证,我们引用了以下事实、数据和人物资料:1、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开始尝试新的文学形式和技巧,如先锋小说、新写实主义等。

这些新的文学形式和技巧的出现,为中国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城市文学的兴起为读者展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景象和人物形象,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现实问题和困境。

例如,著名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以浓郁的地域色彩描绘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沉浮。

3、一些文学作品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呼吁人们现代社会中的精神迷失和文化困境。

例如,贾平凹的《废都》通过对一个虚构城市的描绘,展示了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失落。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二章90年代小说简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二章90年代小说简述

2、描摹凡俗小人物
抛弃和拒绝含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人物,将民间生活 中的凡人写入小说
剔除英雄色彩和不食人间烟火成分,描绘普通平凡、 甘于庸常、顺应承受着生活愚弄的小人物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
主人公小林在单位打开水扫办公室, 替领导搬家,不断地小心翼翼地与 同事们“通气” 替老婆跑调动、给孩子办入托、排 队买大白菜、买炭送老师……
《长恨歌》集合了王安忆对于上海全部的认 识和想象
叙事方式:冷静、实在、密不透风、细腻, 以绵密的语言和冷静的理性思考,将人物与 上海历史、文化精神融合
综合使用象征、隐喻、移情等手段,淋漓尽 致地呈现丰富多彩、贴近事物精神本质的意 象群,描写生活琐事、人物心境
四、长篇小说
(一)路遥与《平凡的世界》 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县王家堡村人 82年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惊心动 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难的日子 里》、《平凡的世界》等 创作的主旋律:深刻理解农民对生活状况 的焦灼与痛苦,农村中小知识分子对于生 活幸福的追求、人格解放的渴望和对于文 明的接受和向往
2、90年代女性写作 探讨女性性别意识和内心世界以及心路历程 探讨女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女人与自我 在女性自我探索中,有的描述女性身体语言 包括性心理、性体验 “个人化写作”特征强化 林白、陈染、徐小斌、徐坤、海男、张欣、 须兰以及被称作美女作家的卫慧等
林白的小说具有诗化和情绪化的抒情特点, 《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 《守望空心岁月》等表现了她心中完美的女 性形象与男性中心社会的强烈冲突,《一个 人的战争》描写女性个人成长史,以表现女 性的性体验和身体感受而令人侧目
方方的《风景》
汉口河南棚子的一个码头工人 的家庭,全家11口人挤在13平 米的小屋里 “小屋里有一张大床和一张矮矮的小饭桌。装衣物的 木盆和纸盒堆在屋角。父亲为两个女儿搭了个极小 的阁楼。其余的7个儿子排一溜的睡在夜晚临时搭的 地铺上。父亲每天睡觉前点点数,知道儿女都活着 就行了。然后他一头倒下枕在母亲的胳膊上呼呼地 打起鼾来,每7分钟一趟的火车也惊不醒”。

90年代中国文学状况分析

90年代中国文学状况分析

Monday, September
1
30, 2019
?
《诱惑与困境》
?
——90年代中国文学的内在矛盾
?
吴义勤
?
总体上看,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给人一种繁
荣、多元而又华而不实的印象,但与 80年代中国文学
那种一往无前、坚定不移的气势相比, 90年代的中国
文学正在变得暧昧、犹疑、矛盾重重,它已经丧失了
宣称“玩文学”的也大有人在。我们已 听不到80年代那种“共名”的、宏大的 时代之声。
Monday, September
5
30, 2019
? 文学似乎也早已丧失了“共同语言”, 萦绕我们耳边的只是各种各样的“众声 喧哗”和“南腔北腔”。
? “多元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内、外 两方面的原因。从外部来讲得之于文学 组织、监督、管理、制约方式的改变或 转化以及显在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减退或 松驰;从内部来讲则源于作家主体个性 意识、创造意识等“元”意识的真正觉 醒。(结论,自己思考后得出)
Monday, September
12
30, 2019
? 二、90年代三大板块的文学
? 文学观念的多元性必然导致文学创作的多
样化。 90年代的文坛,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依 存然而又并行不悖的三种文学这就是:主旋律 文学、通俗文学和作家文学。
? 1、政治性的主旋律文学:(官方文学、主流 文学)
? 它产生于90年代初,其出发点是强调文学 的宣传教育功能,要求文学服从于当下的政治 需求。为改革开放服务。它偏重于“写什么”, 有较强的政治性。
? 90年代的大众通俗小说有三大特点:
? (1)台湾文学中的通俗文学作品被 更大规模地引进大陆。如金庸的新武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概述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概述

• 新市民小说
邱华栋《手上的星光》、何顿《生活无罪》、 池莉《来来往往》
• 现实主义冲击波
谈歌《大厂》、关仁山《大雪无乡》、周梅 森《人间正道》
• 散文创作的繁荣与多元化
王安忆
在八九十年代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80初到80中)——“雯雯系列”小 说 • 第二阶段(80中到80末)——《小鲍庄》、 《大刘庄》审视民族文化,“三恋” 性爱题 材 • 第三阶段(80末到90)《叔叔的故事》、 《纪实和虚构》、《长恨歌》为代表,把个人 与历史、文化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等时代问题 引向一种关于精神性的思考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概述
• 背景:
——市场经济意识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消费主义/利益主义为核心的经济理性主 义 覆盖各个领域 ——文化结构多元
• 新历史小说
陈忠实《白鹿原》、刘震云《故乡天下黄 花》 、余华《活着》 、莫言《丰乳肥臀》 、 王安忆《长恨歌》等
• 私人叙事与身体写作
陈染《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林白 《致命的飞翔》、《一个人的战争》等
王朔
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 : • 消费与娱乐 • 批量与复制 • 利用大众媒体
余华与《活着》
• 余华(1960-今) 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出生。 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 门远行》、《鲜血梅花》、 《一九八六年》、《四月三 日事件》、《世事如烟》、 《难逃劫数》、《河边的错 误》《古典爱情》《战栗》 等,茶馆篇小说《在细雨中 呼喊》、《活着》、《许三 观卖血记》《兄弟》,也写 了不少散文、随笔、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说获得意大利卡佛文学奖 等多个国际奖项,译成多国 文字出版
“先锋”
——现代中国文学的“先锋小说”,特指 以格非、残雪、余华、苏童等人为代表 的在80中期到90初期的创作 ——先锋的性质和特点可大体归纳为四点: 反叛性 、先导性、流动性 、悲剧性

八、九十年代小说概述

八、九十年代小说概述

对世界意义和人性的探索 以余华为代表。 表现世界的虚幻感、荒诞感, 人的孤独感、 恐惧感。 表现“人性恶”的主题。
余华先锋小说代表作: 《世事如烟》《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 《河边的错误》《死亡叙述》
余华《现实一种》 人性批判:暴力存在的普遍性
“新写实”小说 时间:与先锋小说同期稍后。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格非褐色鸟群余华现实一种苏童妻妾成群北村施洗的河孙甘露信使之函元叙事叙述者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也介绍叙述故事的方法和过程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相关背景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
八、九十年代小说 80—90年代小说潮流: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小说
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 女性写作
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风景》 刘震云《一地鸡毛》 刘恒《狗日的粮食》
基本特征 1、内容上,注重表现普通人 的生存状态,逼真、庸常的生活原 态。 2、叙述策略:“零度情感”, 淡化价值立场。
主要缺失: 过于认同民间价值,缺少批判 精神。 缺乏精神上的超越性和提升力 量。
女性写作 界定:女性主体,女性意识, 女性视角,女性经验。剥离社会历 史内容,“私人化”色彩。
高晓声
代表作: 《李顺大造屋》 《陈奂生上城》
韩少功
主要作品: 《西望茅草地》 《爸爸爸》 《马桥辞典》
《爸爸爸》 韩少功是八十年代中期“寻 根文学”的倡导者之一。《爸爸爸》 是 “寻根文学”思潮中的重要作 品,对新时期小说观念的蜕变起着 推动作用。
关于“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是作家们在中国社会 急剧变革时期,在现代化和中西文 化碰撞的背景下,对民族文化、传 统精神的挖掘和剖析。他们试图在 世界文学中确认民族个性。

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们大多以清醒的平民意识常常以通俗之语叙写世俗人生俗风俗尚以粗俗之语展示俗人俗语世俗之见以俚俗之语描写几俗场景世态人情在近似老娘都解的平易之语中絮絮叨叨婆婆妈妈地叙写平平常常真真切切的世态世情
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第一节:新写实小说 一、概述 1985年之后,在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创作处于低落状况 之时,刘恒的《狗日的粮食》(1986)、池莉的《烦恼 人生》(1987)、方方的《风景》(1987)等小说,以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 感表达等,呈现出一种新的气息和风格。它们注重冷静 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庸常生态,注重在对世俗人生的 叙写中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味的思考, 在对生活琐事的极端关注中,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热 情,这几篇作品后来被称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 2.新写实小说在对芸芸众生庸常生活的描 写中常常突出其中执著的生命状态,或在 平凡的婚恋生活中感受与体验生命的存在, 或在变通的人生历程中突出生命的顽强与 挣扎。
• 3.新写实小说在对家长里短的世俗生活叙 写中,努力展示人们灰色的精神状态
三、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色
• 1.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 • 1988年刘恒谈及他创作的小说《四条汉子》 时愤愤然地说:“近期的小说讲究文化, 讲究人类,讲究忧患意识。写小说捎带了 多么多讲究,真是越写越难了,摇杆的人 迟早要给讲究到边个像样的屁都放不出来 的地步。我崇拜这些高大的讲究,但我疑 心写小说时念念不忘它们是否恰当。”
• 新写实小说常常在真实地叙写生活时,也 描述一些十分丑陋的生活场景,不净化不 掩饰,常以俚俗之语描写几份场景、世态 人情。因此有人认为:展出大量污卑,肮脏,不堪人目但闪烁 着血灿灿真实光焰的细节”囫。这种说法 是切中肯繁的。

中国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状况

中国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状况


张悦然,198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 毕业。已出版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葵花走失在1890》、《 张悦然 十爱》。长篇小说《樱桃之远》、 《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 图文小说集《红鞋》,主编主题书 《鲤》系列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 的青年作家之一, 2006年12月 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 豪榜”重磅发布,张悦然以300万 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 23位,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五大女性作家”
• 夏果果 ,陕西人,曾任《爱人》、《知音女孩》 等杂志编辑。著有《碎》、《今世为贵妃》。即将 出版《城市小贱人》。她的文字唯美、大气,是陕 西新一代青年作家的实力派代表,媒体把他与安妮 宝贝、沧月、郭妮、张悦然一并称作 • 安妮宝贝 ,原名励婕,一名在网络上四处飘荡的 人。从1998年10月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作品, 以《告别薇安》成名于江湖,是2000年国内风头最 健的网络文学作者。职业曾经历金融、编辑、广告, 现在从事文化产品的策划及内容制作,任职出版社 编辑。著有八月未央》、《彼岸花》、《告别薇安》 《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记》、《莲花》 等。
• 郭妮简介:著有《麻雀要革命①②③④》、《天使街23号① ②③④》、《恶魔的法则①②》、《壁花小姐奇遇记①②③》 等书,主编MOOK《火星少女》,目前在创作《再见,苏非 斯》,《帝凰高中》系列。被文学界、媒体、评论界评为“第 三代青春文学第一偶像”。其小说的版权被香港、台湾以及法 国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其中台湾版已出版。郭妮成为到目前 为止被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版权最多的青春偶像 作家。 沧月 2002年末,连续在台湾和大陆出版武侠作品《幻世》 《沧海》《雪满天山》《听雪楼系列》等等,同时顺利通过 了入学考试,在浙大开始建筑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深造。先以 武侠成名,后转涉奇幻写作,均取得好成绩,多本各个出版 社编的2002、2003年度网络佳作选编均收入所写的文章。大 陆的《幻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底出版《听雪楼· 血 薇》-新世界出版社 2005年出版《镜· 双城》和《花镜》。 2006年出版《七夜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市民小说
邱华栋《手上的星光》、何顿《生活无罪》、 池莉《来来往往》
• 现实主义冲击波
谈歌《大厂》、关仁山《大雪无乡》、周梅 森《人间正道》
• 散文创作的繁荣与多元化
王安忆
在八九十年代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80初到80中)——“雯雯系列”小 说 • 第二阶段(80中到80末)——《小鲍庄》、 《大刘庄》审视民族文化,“三恋” 性爱题 材 • 第三阶段(80末到90)《叔叔的故事》、 《纪实和虚构》、《长恨歌》为代表,把个人 与历史、文化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等时代问题 引向一种关于精神性的思考
“先锋”
——现代中国文学的“先锋小说”,特指 以格非、残雪、余华、苏童等人为代表 的在80中期到90初期的创作 ——先锋的性质和特点可大体归纳为四点: 反叛性 、先导性、流动性 、悲剧性
《活着》
——由先锋主义转向世俗关怀 ——苦难主题 • 文学是对“苦难”的一种超越或救赎
• 苦难的因素
• 苦难的回应:温情地受难与古老中国的 生存智慧——“活着” • “苦难”的寓言 天地不仁、祸福无常、人生是苦的寓言 民族与历史的寓言 ——“先锋”的底蕴
王朔
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 : • 消费与娱乐 • 批量与复制 • 利用大众媒体
余华与《活着》
• 余华(1960-今) 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出生。 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 门远行》、《鲜血梅花》、 《一九八六年》、《四月三 日事件》、《世事如烟》、 《难逃劫数》、《河边的错 误》《古典爱情》《战栗》 等,茶馆篇小说《在细雨中 呼喊》、《活着》、《许三 观卖血记》《兄弟》,也写 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 小说获得意大利卡佛文学奖 等多个国际奖项,译成多国 文字出版
九十年代中个领域
——消费主义/利益主义为核心的经济理性主 义 覆盖各个领域 ——文化结构多元
• 新历史小说
陈忠实《白鹿原》、刘震云《故乡天下黄 花》 、余华《活着》 、莫言《丰乳肥臀》 、 王安忆《长恨歌》等
• 私人叙事与身体写作
陈染《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林白 《致命的飞翔》、《一个人的战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