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简述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

简述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一、引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种基于效果、效率和经济性的绩效评价方法,它是通过对政府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判断政府各项支出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而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定义、意义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衡量政府财政支出的效果和经济效益,以便改进政府支出决策和实施财政管理,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有效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帮助政府了解自己的支出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促进政府决策的透明化和科学化;同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也能够提高政府的支出效率,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提高政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明确评价的范围和重点。
(2)制定评价指标:制定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
(3)收集数据:通过数据收集、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取评价所需数据。
(4)分析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5)公开结果:公开评价结果,促进政府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1)效益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
其中,经济效益是评价财政支出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指政府支出所产生的物质和资金效益。
(2)效率指标:包括投入效率和生产效率。
投入效率是指政府资金的利用效率,生产效率是指政府支出所形成的产出效率。
(3)成本指标:主要包括政府本身的运营成本和社会的运营成本。
政府的运营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物资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而社会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成本。
(1)直接评价法:直接评价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通过专家访谈、文献分析等方式对政府支出的效果和经济性进行评价和分析。
(2)对比评价法:对比评价法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或不同政策间的比较,从而评价政府的支出效果和经济性。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1. 回报率评价方法:通过计算财政支出项目所带来的经济回报率,评估其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项目的直接和间接效益进行测算,包括项目的贡献GDP增长、就业创造、税收收入增加等。
2.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通过计算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比例,评估其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财政支出项目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来评估项目的效益。
3. 社会影响评价方法:通过评估财政支出项目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环保、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等方面,来评价其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项目的社会影响,来评估项目的效益。
4. 比较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来评价其相对优劣。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项目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估,来选取对社会产生最大效益的项目。
5. 多指标评价方法:通过综合考虑财政支出项目的多个指标,来评估其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评估项目的效益。
衡量财政支出的效益

另一种办法是调查原本做公共汽车往返的 人,火车票价定为多高时愿意改坐火车, 从而估算出时间的价值。
间接收益和成本
假设有一条公路,它的边际
成本收益分析的难题
成本—收益分析需要交叉学科的知识,对成 本的测算需要工程师等的协助。
估价成本和收益,未来发生的成本和收益, 可能需要特定的假设。
收入分配,所获得收益在各个收入阶层中如 何分配,难以估计。
小结
财政支出效率的含义(边际效用理论) 成本收益分析(测算成本与收益、设定社
会贴现率)
2. 确定各种可供选择的办法的全部结果。企业首先关 心的是投入和产出。这样,它将决定每一种可供选择 的生产所需的劳动、铁矿石、煤和其他材料,它要评 估在每一种可供选择的办法下,生产的钢铁的质量, 还要判断所产生的各种废料的数量。
私人部门的项目决策
3. 给每一种投入与产出分配价值。企业将估计工厂的 生存期内的(各种技术条件下的)各种劳动成本;其 他投入的成本,例如煤和铁矿石;它可以销售的钢铁 价格(取决于生产的钢铁的质量,这可能每一个项目 都会变化);以及处理废料的成本。
• 北京交通事故的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 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 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 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另一种计算生命价值的方法是测算死亡的 概率。比如对应于煤矿工人来说,在井下 工作的死亡概率比井上大得多,通过调查 人们为了补偿这种风险所愿意接受的工资 提高,可以算出死亡概率提高的价值。
《中级财税》辅导: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二)

三,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的方法各种方法适用领域:对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如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国防支出),采用“最低费用”分析法;对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其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交通、教育等支出),则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来衡量和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1、“成本―效益”分析法。
(1)基本原理: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
(2)适用领域: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
(3)分析难点:在于直接成本与效益之外的其他成本与效益的测算上。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成本、效益状况:(1)实际成本、效益与金融成本、效益;(2)直接成本、效益与间接成本、效益;(3)有形成本、效益与无形成本、效益;(4)内部成本、效益与外部成本、效益;(5)中间成本、效益与最终成本、效益等因素。
方法评价: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于选择最优支出方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非常有益。
但由于分析过程的复杂性、多面性,该方法的实际运用难度较大,它对政府财政部门以及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技术装备水平均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
2、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源于美国,是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补充。
含义: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换言之,就是选择那些使用最少的费用就可以达到财政支出目的的方案。
适用领域:主要适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
3、“公共劳务”收费法。
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在整个社会经济未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扩大财政支出从而导致社会总需求的变化,使产出水平即国民收入水平发生变化。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近20年来出现在西方国家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融入预算管理中,使政府预算能像企业财务计划一样,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内控,并通过这种内控,保障政府目标的实现,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与市场的协调能力。
从操作层面上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财政支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它的根本意义更是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考核政府的职能实现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正因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有着这样的功能,因此,如果仅仅从财政的角度来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很难全方位地反映财政支出的实际效益与效率。
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以财政部门为主体,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共同配合而形成的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一项制度。
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再加上支出绩效呈多样性的表现特点,既有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还有更多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社会效益,而且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长短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长期以来,财政部门一直无法采取一种比较准确的办法,来对财政支出进行衡量。
而这一"盲点",恰恰是减少资源损失浪费、提高效率的关键点。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就是要把"不可衡量的事"变为可衡量的,确定政府的职能、财政支出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在给定目标的前提下寻求最有效率的实现目标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一、财政支出定量指标
1、财政总支出: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依据财政法及其他财政立法规定,实施各项财政支出的总额。
2、支出占GDP比重:指政府财政支出金额占GDP金额的比例,用来衡量政府支出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3、财政支出增长率:指财政总支出在一定时期内,同比增长的幅度,是衡量政府支出水平变化的指标之一。
4、财政支出结构:指财政支出去向构成的结构,反映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各部门的程度。
二、财政支出质量指标
1、支出效率:指政府财政支出与服务产出之间的关系,政府支出分配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发挥最大的投入产出比率最大化,是衡量政府支出的一项重要指标。
2、支出质量:指政府财政支出出口涉及的项目、事项、服务项目等符合法律法规、各项政策和政府收支政策,项目完成质量合格的程度。
3、支出效力:指政府财政支出能够提高社会效益和发展水平、改善社会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程度。
4、单位成本效益:指政府财政支出投入获得的相应效益,以投入财政支出金额和效益金额的比例来衡量政府支出的效益是否充分。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

= 333.33 + 317.46 + 302.34 + 287.95 -- 1 000 = 241.08 (亿元) 净现值﹥0, 所以该项目可行
二、成本—效用分析法
成本效用比率 = 等额年成本 效用
等额年成本 = 等额年支出成本 + 年经营成本
三、最低成本法
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
四、“公共劳务”收费法
国防建设、行政工作、道路的建设与维护、 城市供水与排水、公园的建设与维护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项目发生的收益可以用货币计量 二、成本—效用分析法 项目收益不能用货币计量,而是采用相应的 数量单位来度量 三、最低成本选择法 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 四、公共劳务收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净现值法 内部报酬率法
NPV = ∑
t=0 n
效益—成本比率法
-- ∑
s
CIt (1+r)
t
CO t (1+r)t
t=0
NPV: 净现值 r:贴现率
CI投资在第t年的现金流出
n:投资的寿命期限
s:现金流出持续的时间
社会贴现率 要理解净现值的含义
假定某政府投资项目,一次性投资1 000亿元, 当年投资当年完成,下一年开始每年收益350亿元, 项目寿命期为4年。设社会贴现率为5%,计算该项 目的净现值并分析其可行性。
财政支出之绩效评价案例

财政支出之绩效评价案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加。
财政支出的效益如何评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选择一个财政支出案例进行绩效评价,以期有效地评估其效果。
案例背景:
某县政府在一年内投入约500万人民币用于乡村公路的改修和建设,目的是促进当地农民的发展和流通。
绩效评价方法:
1. 经济效益:
① 增加农村公路并改善路况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设施得到了提升,为农村电商和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② 扩大公路通行范围,缩短了农产品运输时间和车费,使交易更便捷。
③ 产业链条得以加长,吸引了更多市场投资。
据统计,在农村公路改建后,在半径5公里范围内,农户收入增长了30%,农产品运输时间和成本降低了24%。
① 改善农村公路状况后,当地干部群众、学生、还有大量工作在农村的城市人士等交通出行受益,社会福利得到了改善。
② 更好的公路环境填补了农村的教育和医疗短板,提高了农村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乡村公路的改建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提供了很好的政治基础,更加凝聚人心,促进了地方政治稳定和发展。
修建乡村公路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村地区的污染,同时增加了绿化环境的面积和优化了空气质量。
结论:
对于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乡村公路的改建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投资,具有多方面的效益。
通过这项投资,当地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还提高了当地的社会福利和政治稳定,是一项非常成功的财政支出。
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开支。
政府开支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然而,政府的支出也需要衡量其效益,以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包括:
1.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方法,用于比较一个政策或项目的成本和效益。
该方法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项目将提供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政策领域,如医疗保健、教育、基础设施和环保。
2. 经济学评估
经济学评估是一种方法,用于评估政策或项目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项目将提供最大的经济效益,如增加就业机会和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学评估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政策领域,如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
3.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方法,用于评估政策或项目对社会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项目将提供最大的社会效益,如改善社会福利和减少贫困。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政策领域,如医疗保健、教育、基础设施和环保。
4. 持续发展评估
持续发展评估是一种方法,用于评估政策或项目对环境、经济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该方法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项目将提供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效益,如减少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
持续发展评估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政策领域,如能源政策、交通政策和城市规划。
总之,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项目或政策将提供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案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案一、引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和衡量,旨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服务能力。
为了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二、评价目的1、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资金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2、增强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绩效观念,促进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
3、为决策提供依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三、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和方法应具有科学性,能够准确反映财政支出的绩效。
2、公正性原则评价过程应客观公正,不受主观因素和利益关系的影响。
3、系统性原则综合考虑财政支出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和方法应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实施。
四、评价对象和范围1、评价对象涵盖各级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财政支出项目。
2、评价范围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等。
五、评价内容1、目标设定审查财政支出项目的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具有可衡量性。
2、资金投入评估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及时性以及投入的规模和结构。
3、项目管理检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执行情况等。
4、产出成果衡量项目的实际产出,包括数量、质量、时效等方面。
5、效益实现分析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
六、评价指标体系1、共性指标适用于所有财政支出项目的通用指标,如项目合规性、资金管理规范性等。
2、个性指标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目标设定的特定指标,如教育项目的入学率、医疗项目的治愈率等。
评价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权重设置。
七、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评估其投入产出比。
2、比较法通过与同类项目或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评价项目的绩效。
3、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项目绩效的各种因素,找出关键因素。
4、公众评价法征求社会公众对项目绩效的意见和满意度。
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指标

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指标
在对财政支出政策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一些指标:
1.目标实现程度:评估政府在财政支出政策中设定的目标是否达到预期。
目标可以是经济增长、就业率、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评价方法可以是统计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
2.资源配置效率:评价财政支出政策中资源的配置效率,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资源是否被合理配置。
评价方法可以是成本效益分析、效果评估等。
3.经济增长效果:评估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可通过GDP增长率、投资增长、消费增长等指标进行评估。
4.就业效果:评估财政支出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可以评估政府支出对就业人数、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等的影响。
5.社会公平效果:评估财政支出政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可以评价政府支出对收入分配、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的作用。
6.可持续发展效果:评价财政支出政策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程度。
可以评估政府支出对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影响。
7.公众满意度:评估公众对财政支出政策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公众意见收集等方式进行评估。
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工具,例如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研究、对比分析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和不确定性,以及政策的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支出政策的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和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保证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操作实例解析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操作实例解析引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评估政府部门实施的财政支出政策的效果和成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可以判断财政支出的效益,为决策提供依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操作实例解析的方式,介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操作实例解析步骤一: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对象可以是特定的财政支出项目、政策或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工作。
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效益、效率、公平、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因素,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
步骤二:收集数据和信息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政府部门的报告和统计数据、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渠道。
通过搜集数据和信息,可以对财政支出的情况进行全面和准确的了解,为后续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步骤三:建立评价模型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模型。
评价模型可以是定量模型、定性模型或混合模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
评价模型需要明确各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步骤四:计算评价指标基于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根据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并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
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步骤五:解读评价结果根据计算得到的评价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的解读分析。
分析评价结果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同时,将评价结果与既定的政策目标进行对比,判断政策的实际效果和成果。
步骤六: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基于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建议可以针对财政支出政策、资源配置、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以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率。
同时,需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建议的有效性和实施性。
结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一、内容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支出目标与结果、支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财务效益、资源使用效益等方面。
1.支出目标与结果:评价支出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社会效益:包括支出对社会和公民的利益产生的影响,如扶贫、教育、医疗、文化、环保等方面。
3.经济效益:包括支出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研发、产业扶持等方面。
4.环境效益:评价支出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如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等方面。
5.财务效益:评价支出的财务成本、收益和节约效益,如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
6.资源使用效益:评价支出的资源利用效率,是否合理利用资源。
二、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价结果应基于具体、客观、真实的数据和情况,不受主观影响。
2.科学性原则:评价应遵循科学方法和原理,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3.适用性原则:评价方法和标准应适用于不同领域和项目,符合不同行业和部门的特点和需要。
4.可比性原则:对同类项目或不同时间段的项目应具有可比性,避免出现不同标准和评价体系的混淆。
5.参与性原则:应该促进评价过程的民主化和参与性,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方法1.投资回报率法:用投资回报率来评价支出的效益,即支出所产生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越高,效益越好。
2.成本效益分析法:将支出的成本和效益加以比较,计算出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差距,评价效益的好坏。
3.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从社会成本、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出发,综合评价支出的社会效益。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价公共政策和计划的方法。
4.灰色关联度法:灰色关联度法是一种用于评价多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方法,可用于综合评价支出效益中的多个因素。
5.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复杂问题进行多层次分析的方法。
在支出效益评价中,层次分析法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权重。
6.绩效评价法:绩效评价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公共部门绩效和行政工作效能的方法。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财政项目支出时所取得的效果和成效进行评价的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财政项目支出的效率和效益,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和运作,进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基于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评价的。
绩效管理注重对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目标的程度和效果进行衡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评估单位的绩效。
在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指标来评价绩效:1. 经济效益评价:评估财政项目支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包括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对物价的影响等。
通过衡量财政支出对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评价:评估财政项目支出对社会福利的贡献,包括对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作用,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作用等。
通过衡量项目对社会的影响,评估项目的社会效益。
3. 绩效指标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包括财政项目的执行进度、完成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通过对指标的测算和比较,评估项目的绩效。
4. 成本效益评价:评估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通过测算项目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分析项目的成本效益比,评估项目的成本效益。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中,还需要考虑一些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评价应该独立、客观、公正,评价的过程应该透明、公开。
评价应该注重数据的全面和准确,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得出客观的评价结论。
评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目标来确定评价的重点和方法,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二、财政支出的效益
(一)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
所谓效益,就是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谓提高 经济效益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对于微观经济主体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 明确且易于把握的标准,花了一笔钱,赚回了更多的钱,这项活动便是有效益的。
从原则上说,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支出效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政府处于 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所以其支出效益同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效益存在重大差别。
对财政支出的效益进行评价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原因在于:
一是效益或成本有很多难以用市场价格或货币单位计量,即缺乏共同性; 二是效益或成本往往不是直接地体现出来,有些效益是无形的,即存在隐性; 三是效益或成本往往具有长期性,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或更长的时间; 四是不同的支出项目有不同的短期、长期效益。
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时,应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单项分析 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由于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复杂性,财政支出评价指标的设置必须遵从政
府的宏观性方案以及部门既定的工作目标,一个单独的评价指标应该是与具 体目标的实现相联系,而且通常每个工作目标都应该有相应的评价指标。
根据前面所讲的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可以考虑设计支出规模、 支出结构、项目及部门(单位)效益四个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可根据具体 情况建立相应的子指标体系。一般而言,可设置如下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二、财政支出的效益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内容和评价 3.单位绩效评价 任何一项财政支出最终要通过公共部门分配到具体的使用单位,因而,资金使用单位既是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模板

公共项目成本和收益的类型
直接的和间接的
• 直接成本和收益指的是与项目本身有着密切关系的 成本或收益; • 间接成本和收益则是项目附带产生的成本或收益。
12
2019/1/4
公共项目成本和收益的类型
有形的和无形的
• 有形成本和收益指的是可以用市场价格衡量,并且 按惯例应该计入会计账目的一切成本和收益; • 无形成本和收益则是指不能通过市场价格直接估计, 因而也不能入账的一切成本和效益。
• 中央政府通常要根据公共项目对全社会产生的影响 权衡该项目的可行性。 • 地方政府一般只考虑公共项目对本辖区的影响。
9
2.2 公共项目成本和收益的类型
2019/1/4
公共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一般区分为四大类 型:
实际的和金融的 直接的和间接的 有形的和无形的 内部的和外部的
10
2019/1/4
4
2019/1/4
1.确定政府项目的目标:
政府支出项目的目标看起来很容易确定,但实际上是一个 比较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众多的目标之间作出选择。政府支出项目通常被 期望实现很多目标,而且最好是同时实现这些目标。比如 增加收入总量和消费总量;再分配地区间、群体间和个人 间的收入;降低失业水平;改善国际收支等。 第二,要考虑目标实现的时间跨度。在众多的目标当中, 既有现在要实现的,也有将来要实现的。目标实现的时间 跨度因其所要实现的性质不同而差异很大。 第三,目标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追求一个目标可能牺牲 另一个目标,或者至少以另一个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为代价。
3
2019/1/4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一般分为六个基本步骤: ①确定政府项目要实现的目标; ②列举成本和效益; ③测算成本和效益; ④测算贴现成本和效益; ⑤选择决策标准; ⑥选定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项目千差万别,衡量财政支出的效益需要多种方法,有一些支出项目,如电站投资之类,其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计量。
对于此类财政支出的效益,可以来用“成本——效益”法进行分析。
另有一些支出,如军事、政治项目之类,成本是易于计算的,但效益却不易衡量,而且,通过此类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
分析此类财政支出的效益,一般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
还有一些项目,如公路、邮电之类,成本易于衡量,效益难以计算,但通过这些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进入市场交易。
对于此类项目,可以通过设计某种“公共服务收费法”或“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和提高效益。
(一)“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1、含义:所谓“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2、社会效益的计算:选择最优投资项目的依据是计算该项目的净社会效益。
净社会效益等于效益减去成本后的余额。
在计算成本和效益时,会遇到一个时间问题。
3、“成本一效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运用。
但是,由于相当多的财政支出的成本与效益都难以准确衡量,有的甚至根本无法衡量,因而适用范围受到了局限。
一般认为:在政府的经济支出上,运用这一分析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成本-效用分析法
也称成本-效应分析法,它是在实物目标确定之后,通过对各种可能的方案的成本计算,帮助选择效率最高方案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效用比率=等额年成本/效用
(三)因素分析评分法
是将影响投入(财政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并将投入产出比进行计算据以评价的一种方法。
(四)最低成本法
对于不能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财政支出项目,可以运用最低费用选择法进行分析,此法与“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区别,是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运用最低费用选择法来确定财政支出项目,其步骤同前述“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大致相同,由于免去了计算支出效益与无形成本的麻烦,此法的分析内容要简单得多。
首先,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
其次;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
在计算费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多年安排支出的项目,也要用贴现法折算出“费用流”的现值,以保证备选方案的可比性。
最后,还要按照费用的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
最低费用选择法多被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上,不妨举一例加以说明。
假定政府打算在4年内培养出10000名农学专业的大学生,经过专家研究,提出4个能达到上述目标的备选方案:(1)新建5所农学院。
每所学院招生2000名,这要兴建校舍。
招聘教师和管理人员;(2)扩建既有的农学院,这要新建若干校舍,增聘若干教师和管理人员;(3)兴办广播电视大学农学专业,这要增添与电视教学有关的各种设备,聘用教师,安排一应教学行政和组织工作;(4)组织农学专业的自学考试,这要组织辅导、考试等一应工作。
即便上述4个方案均能培养出10000名质量相等的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它们各自支出的费用肯定是不同的,对这4个备选方案的费用作比较分析,当能选出费用最低者。
运用最低费用分析法来确定最佳方案,在技术上是不困难的,困难之处在于备选方案的确定。
因为,这里提出的备选方案应能无差别地实现同一个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