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案(共14课时)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案(共14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圆》,这是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圆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了解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圆,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圆的性质和规律。
3.讲解法:教师讲解圆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教案设计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教案设计第一课时: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的例1和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掌握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的方法,并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研究价值,提高数学研究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游戏:摸图形。
出示一个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要求一位同学依次摸出图形并让其他同学说出它们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它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
询问学生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何不同,以及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
本节课将一起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1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在学生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
在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
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在交流中明确指出: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介绍圆规: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圆,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教案(最新)
第六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2、圆特征的发现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预案调整改进一、谈话引入1、游戏:摸图形。
2、你能只摸一下就摸出圆形吗?有什么诀窍吗?引导说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圆。
板书: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教学画圆。
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老师只给你一支粉笔,你能画一个圆吗?你觉得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圆规)下面我们大家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1)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呢?(2)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3)我也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示范画圆,并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1)那什么是圆的圆心呢?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2)什么是半径呢?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3)什么是直径呢?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你会画吗?让学生画。
请学生标出。
3.认识圆的特征。
(1)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出示一个圆,半径5厘米。
如果半径6厘米呢?如果直径是6厘米,半径呢?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4)圆是轴称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5)还有其它发现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87页“练一练”第1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完整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上课时间:月日,累计课时:第50课时⑵指名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直径,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⑶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⑷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3.展示、汇报、交流。
(1)同桌交流:拿出课前剪好的圆,说说自己在折一折、量一量的过程有什么发现?(2)小组讨论:①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学生独立画圆,并用字母o、r、d 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②展示部分学生画的圆,并说说画圆时应注意什么?3.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
⑴学生独立画圆。
⑵全班展示、交流:画圆的步骤有哪些?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还是半径?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圆的认识练习上课时间:月日,累计课时:第51课时第三课时扇形的初步认识上课时间:月日,累计课时:第52课时第四课时圆的周长(1)上课时间:月日,累计课时:第53课时第五课时圆的周长(2)上课时间:月日,累计课时:第54课时x=80②直接用除法计算。
251.2÷3.14=80(米)⑷总结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是顺着题意思考,用除法计算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计算。
2.学习“试一试”。
二、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
提醒学生估算时,可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实际值小了一些,所以周长也应该适当估小一点。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5.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6.完成练习十四第9、10题。
三、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周长(2)圆的周长(2)教学反思:第六课时圆的面积⑵全班展示、交流: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什么关系?2.如果将圆等分成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⑶小组讨论、交流:拼成图形越来越接近什么形状?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⑷全班交流:①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与圆有什么关系?三、教学例9。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初步知识,感受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能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2.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特征。
2.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的特征。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特征。
3.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圆桌、圆盘、圆环等,用于直观展示圆的特征。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圆的概念。
3.准备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测量工具,如软尺、绳子等。
4.准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于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特征。
2.呈现(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
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圆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第六单元:圆课题:圆的重新认识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在自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观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化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积极探索并辨认出圆的特征,能够用圆规画选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科学知识表述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总第60课时教学过程:一、独立自主自学二、明晰目标三、交流提高(一)交流基准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各种圆形物体,全班交流: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圆?2、出示你课前画的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3、全班展示交流。
⑴王莎莎在投影下模拟用相同工具画圆的过程。
⑵探讨:圆和以前研习过的平面图形存有什么相同?(二)交流基准2。
1、用圆规画圆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⑴和组内同学说一说,什么叫做圆心、半径、直径?用手指一所指你所画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⑵指名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直径,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⑶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⑷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3、展示、汇报、交流。
(1)同桌交流:掏出课前抠不好的圆,说道说道自己在八折一折、量一量的过程存有什么辨认出?(2)小组讨论:⑴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⑵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三、稳固开拓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学生单一制画圆,用字母o、r、d分别则表示出来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②投影展现部分学生图画的圆,并说说道画圆时应特别注意什么?3、顺利完成练十三第1、2、3题。
⑴学生单一制画圆。
⑵全班展示、交流:画圆的步骤有哪些?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还是半径?四、总结延展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认识课题:圆的重新认识练第一课时课型:练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直径等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探索圆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的定义、特点等。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巩固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
4.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玩具等。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如圆心、半径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本单元通过学生对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可能对圆的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认识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术语。
2.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圆的知识。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展示圆的知识点。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圆形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思考圆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老师运用课件展示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等术语。
在呈现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释圆的相关概念。
3. 操练(10分钟)老师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用圆规画圆、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4. 巩固(10分钟)老师通过出示一些有关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题目包括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解答完毕后,老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 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例1、例2,“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组织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
2.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基本特征及圆的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图钉、线、直尺、圆规、圆形纸片、剪刀、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感受圆的美。
2.展示部分生活中与圆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圆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特征。
1.感受生活中的圆形。
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哪里还有圆?展示自己找到的圆形实物,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讨论: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的游戏,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又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感受圆形与其它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为下一步研究圆的周长打下基础。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自学课本86页关于圆心、半径、直径的知识。
师结合学生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
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圆的过程,说说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利用多媒体课件,感受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
3.画圆(1)任意方法画圆师生交流画圆的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2)学习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6单元 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6单元圆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定义,能够用正确名称描述圆的各个部分。
2.能够准确地使用圆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3.能够绘制圆,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圆的面积与周长。
教学重点1.理解圆的定义,能够用正确名称描述圆的各个部分。
2.能够准确地使用圆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绘制圆,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圆的面积与周长。
教学过程1. 讲解圆的概念及相关名词教师通过说明物体、现象等中圆的存在,引出圆的概念。
结合图片,向学生阐述圆心、直径、弦、弧、半径、圆周等概念。
2. 圆的性质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圆的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都是弦。
•圆的弦与圆心连线垂直相交于弦的中点。
•圆心角所对的弧等于周角所对的宙等于180°。
•(略)3. 讲解圆的周长公式教师利用文化课一上册学到的知识,给出圆的周长公式C=2πr,并通过例子讲述如何使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4. 圆的面积公式教师介绍圆的面积公式S=πr^2,并整合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5. 练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演示、实际讲解、板块划分、奇妙结合、精妙课件和游戏互动等多元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相关知识点,进而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和魅力,是本节课的重点。
6. 作业教师针对所学知识及练习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分层(概念的了解、笔画的练习、操作的实践)、分级(壮大尝试、基础文化课、习题中国、网络延伸)和分面(尝试实践、理解深化、思维拓展、综合提高),多层次地提升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全面促进了学生自主、积极、有效地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详细教案(有单元目标,课时安排)
第六单元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难点: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圆的认识扇形的认识…………………………………………………………1课时练习十三……………………………………………………………1课时圆的周长公式………………………………………………………1课时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1课时圆的面积公式………………………………………………………1课时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1课时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1课时练习十五……………………………………………………………1课时整理与练习…………………………………………………………2课时单元测试……………………………………………………………1课时讲评课………………………………………………………………1课时第六单元课题:圆的认识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圆的认识练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圆的特征,如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
(2)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特征,那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探究圆的周长(1)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画图等方式,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举例说明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3.探究圆的面积(1)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画等方法,将圆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2)引导学生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4)举例说明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4.练习题(1)教材P70第1题: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和面积。
①半径为4厘米的圆;②直径为8分米的圆。
(2)教材P70第2题:填空。
①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是()厘米;②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教材P70第3题:解决问题。
①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4米,求这个花坛的周长和面积。
②一根铁丝长10米,要围成一个圆形铁丝网,求这个铁丝网的面积。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高解题能力。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教材P70第4题: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和面积。
①半径为6分米的圆;②直径为14厘米的圆。
2.教材P70第5题:一个圆形游泳池的直径是20米,求这个游泳池的周长和面积。
3.教材P70第6题: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广场,被一个直径为6米的圆形花坛占据了一部分,求剩余部分的面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中掌握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性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圆形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初步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圆的玩具、硬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到圆形、中心点、半径等。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圆》整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圆的定义、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圆的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2.观看科普视频,了解圆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提高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参加在线课程,通过视频讲解和实例分析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4.玩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来提高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兴趣。
5.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学问题解决来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学习《圆》这一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点、线、面的基本概念,以及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此外,学生对比例尺、比例等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为学习圆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圆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
-对圆的性质和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应用场景来加深理解。
-在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时,可能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圆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圆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的认识-苏教版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主要学习圆的概念和性质,对于未来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熟悉圆的基本概念、符号及特点。
2.能够准确地用圆周率算圆的周长。
2.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绘制圆。
2.能够在图形中找出圆并分析其性质。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圆的概念及符号。
2.圆的周长公式的计算。
2. 教学难点
1.圆的性质及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圆形物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圆的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2. 讲解与操作
1.讲解圆的概念及符号。
2.讲解圆的性质,并进行板书。
3.给学生讲解计算圆的周长公式。
4.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来验证圆的周长公式的正确性。
3. 拓展练习
1.几何画图:让学生绘制指定大小的圆。
2.圆的性质运用题。
五、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根据教师出示的图形,在图形中找出圆。
2.自主作业:练习计算圆的周长。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的概念和性质,为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评估中,通过练习和计算圆的周长,让学生回顾了圆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巩固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但考虑到有些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还有待提升,下节课需要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讲解,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圆的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圆的概念、画圆的方法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法:运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圆形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圆的起源和生活中的圆,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是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学习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圆作为一个特殊的几何图形,其特征和性质与其它图形有很大不同,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和性质的掌握;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素材、圆规、直尺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圆规、直尺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圆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如圆的轴对称性、唯一性等,同时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观察圆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然后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半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周长公式教案苏教版(最新整理)
第六单元圆的周长公式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2.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3。
在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谁来说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圆的哪些知识?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4。
我们知道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它的车轮有一些规格,出示:22英寸、24英寸、26英寸的图片。
如果把它们各滚动一圈,哪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1)猜测滚动的路程与什么有关?(2)你认为什么是圆的周长?指出:车轮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
学生在图中指出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3)比较这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又有什么发现?车轮的直径越长,车轮的周长就越长。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要研究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怎样做?学生汇报。
小结:我们可以画几个圆量量它的直径和周长,算一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2)在卡板上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用手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来量你这个圆的周长呢?小组讨论.(3)汇报方法。
谁来把你的方法演示给大家看?要想量得比较准确的话需要注意些什么?滚动法、绕圈法、用软尺测量(4)操作活动.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量出圆的周长,再用计算器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把书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填完以后思考表格下面的问题,并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5)交流发现。
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小结: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π。
介绍圆周率。
阅读“你知道吗"内容。
说说你了解了哪些知识?(7)公式推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圆课题:圆的认识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圆的特征,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总第60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三、交流提升(一)交流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各种圆形物体,全班交流: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圆?2、出示你课前画的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3、全班展示交流。
⑴指名在投影下演示用不同工具画圆的过程。
⑵讨论: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二)交流例2。
1、用圆规画圆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⑴和组内同学说一说,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用手指一指你所画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⑵指名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直径,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⑶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⑷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3、展示、汇报、交流。
(1)同桌交流:拿出课前剪好的圆,说说自己在折一折、量一量的过程有什么发现?(2)小组讨论:⑴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⑵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学生独立画圆,并用字母o、r、d 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②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画的圆,并说说画圆时应注意什么?3、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
⑴学生独立画圆。
⑵全班展示、交流:画圆的步骤有哪些?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还是半径?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认识课题:圆的认识练习第一课时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画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
总第61课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判断练习。
⑴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⑵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⑶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⑷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⑸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逐一判断。
二、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2、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⑴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⑵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⑶学生试画最大的圆。
⑷全班交流:①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
②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③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⑴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⑵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
4、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三、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保持不变。
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交流小结: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认识练习1、判断练习。
⑴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⑵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⑶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⑷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⑸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课题:扇形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扇形,知道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圆里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总第6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圆有哪些特征?2、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二、导入新课三、教学新课1、教学例3(1)认识扇形认真观察例3的3个圆中的图形,说说每个圆中涂色部分的共同特点。
提问:每个图色部分都由几条线围成的?围成每个图色部分的三条线各有什么特点?每个图色部分都有几个角?这些叫的顶点都处于什么位置?(2)展示、汇报、交流。
(3)认识弧和圆心角(4)依次指一指上面几个扇形中的圆心角以及与圆心角相对的弧。
⑴和组内同学说一说,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用手指一指你所画圆的圆心、半径、圆心角和弧。
⑵指名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并标上相应的字母,指一指哪儿是圆心角,哪儿是弧。
2、小组讨论: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课件演示,学生回答。
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联系对扇形的已有认识进行判断。
启发学生认识到:半圆可以看做特殊的扇形,它的圆心角是180度。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重点认识:图中的绿色部分也是扇形,不过他的圆心角已经超过了180度。
4、完成练习十三第11、12、13题。
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扇形的认识例3课题:圆的周长(1)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掌握圆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圆、线、小尺。
总第63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4。
1、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经常听人们说:“我买了一个28的自行车。
”“我买了一个24英寸的彩电”。
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体规格的数字。
2、课件出示例4题目及图示,全班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3、小组交流:从你课前滚动大小不同的圆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4、课件演示车轮滚动,验证学生的发现。
5、全班交流:你觉得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关系?(直径越大,圆也就越大,所以周长也越长。
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说圆的周长跟半径也有关。
)二、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这样的实验你们课前做了吗?2、拿出课前探究圆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实验单,小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⑴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实验记录单,介绍实验过程。
⑵纵观各组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学生自学课本93页,了解圆周率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概括圆周长公式。
⑴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如果圆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谁来说一说π、C、d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板书:C÷d=π,C÷π=d ,C=πd)⑵求圆的周长用哪个公式?(C=πd或C=2πr)三、巩固拓展1、完成“试一试”⑴学生独立计算。
⑵全班展示交流。
2、完成“练一练”。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
⑵全班展示交流。
⑶学生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指名口头列式,学生集体计算。
6、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交流。
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周长(1)周长=圆周率(π)直径C=πd或C=2πr课题:圆的周长(2)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总第64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6。
⑴课件出示例6的场景图,全班交流:怎样能准确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又不会损伤到花坛里的花草呢?(先测量出花坛的周长,再算出花坛的直径。
)⑵课件出示测量的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小组交流:知道了这个花坛的周长,怎样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呢?①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展示自己是怎么解答的。
⑶全班展示、交流。
①根据圆周长公式C=πd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x=251、2÷3.14x=80②直接用除法计算。
251、2÷3.14=80(米)⑷总结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是顺着题意思考,用除法计算是直接利用周长公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计算。
2、学习“试一试”。
二、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
提醒学生估算时,可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实际值小了一些,所以周长也应该适当估小一点。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5、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6、完成练习十四第9、10题。
三、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圆的周长(2)课题:圆的面积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将教材117、118页的圆剪下来。
总第65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7。
1、课件出示例7的上图及相关的文字。
全班交流:图中的线段r在正方形中是什么?在圆中是什么?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并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圆的面积吗?2、课件出示例7下面的两幅图,学生计算并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