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f2959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a.png)
我们先看到了根靠“死” 不可以 ,得“活”用,临时称之“先死后活”吧。
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事下来 ,摒弃那些假套空 ,写出自己的真情感 ,篇幅可可短 ,并要求运用累的成、名言警语等 ,按期点 ,秀篇目在班里朗或展出。
,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培育了学生的察能力、思能力等等 ,达到“一石多”的成效。
一、使用教材我国古代的人 ,从上学之日起 ,就日不 ,一般在几年内就能几千个字 ,熟几百篇文章 ,写出的文也是咬文嚼字 ,琅琅上口 ,成腹的文人。
什么在代化教课的今日 ,我念了十几年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 ,竟提起作文就疼 ,写不出像的文章呢?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尖地提出 :“中小学文教课成效差,中学文生文水平低 ,⋯⋯十几年上数是 9160 , 文是2749 ,恰巧是 30%,十年的 ,二千七百多 ,用来学本国文 ,倒是大部分不关 ,非咄咄怪事 ! ” 根究底 ,其主要原由就是腹中无物。
特是写文 ,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文的“三因素”是点、据、 ,也通文的基本构 :提出――剖析――解决 ,但真切起笔来就犯了。
知道“是” , 就是不出“ 什么” 。
根来源因是无“米”下“ ” 。
于是便打开作文集之的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语 ,抄人家的案例 ,不参照作文就很写出像的文章。
因此 ,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可以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一定认识到“照本宣科”的重要性,让学生累积足够的“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书先生”唯恐是街市百姓最为熟习的一种称号,从最先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仰慕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不过更早的“先生”观点并不是源于教书,最先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不是有教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识、有品德的尊长。
3-2-1-3我们先看到了根-研究课课件
![3-2-1-3我们先看到了根-研究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a8db3ecfc789eb172dc8b8.png)
根、茎和叶谁先长出来? 每粒种子都一样吗?
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 长根 长茎和叶 ; 先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 下 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植物的根向_______ 快 ____________ 。
实验: ①在试管中装上适量的水,把新鲜的带根 的小型植物插入试管中。 ②将小型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几滴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 不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上记号。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水位有什么变 化。
思考;试管中的水量会怎 么变化呢?
3月18日
3月18日 3月Βιβλιοθήκη 9日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 壤中。
三年级科学下册 1.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1.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002c5558fafab069dc025c.png)
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材分析】本课共两页,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和作用。
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安排了量大主题的研究活动一、植物根的生长。
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前一课中学生观察的种子内容。
因此前一节课的活动教师必须要组织好,并且教师自己也要跟学生一起做实验。
二、研究根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思考植物根作用的路径。
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中要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好的结合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探究。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老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和方法:1.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有依据的预测,并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并能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谈话: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生思考后回答。
最新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及反思
![最新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23dbe96aaea998fcd220e90.png)
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背景分析】:经过调查,大多数农村孩子(即使是城市孩子在开学初都有过在校园拔草的经历)都是拔过草或其他植物的,有着对根的初步认识,所以可以直接切入研究根的作用。
安排在学生杯子观察根发育实验发芽明显、凤仙花发芽后。
大概在上次课10天后。
(当然各地区根据当地温度,种植时期可灵活安排。
如果当地气候比较冷,可把此项活动稍微靠后安排,先安排上后两个单元,也可以穿插上。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菜豆或其他较大易发芽的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板书设计:『吸收水分和矿物质3.我们先看到了根v固定植物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你怎样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水的重要作用?(要求能说出实验方法和数据)教学建议:没有条件的学校做一组根作用的演示实验放教室里让学生观察也可以。
在第一环节进行汇报植物的种子发育过程时可以讨论下学生种下了几粒种子,出苗的有多少,讨论下为什么有的种子没有发芽。
引导学生要适量浇水,不能过多,过少,适当施肥。
布置作业:继续坚持观察凤仙苗的生长,进行记录,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我们先看到了根》的教学反思“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10b92c8c8d376eeaeaa3176.png)
《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一、以学定教说策略《我们先看到了根》一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了定位:科学概念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1、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3、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4、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5、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2、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这一课要求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发现根的生长的秘密,进而探究根的作用。
为了孩子们在看清根生长的真相的过程中培养其科学素养,我在本课中采用两大教学策略:其一、结构化策略为了让实验科学、真实、结果显而易见,本课实验我采用了实验材料的结构化,实验方法的结构化,记录方式的结构化,使课堂成为一个解放思想、亲近生活、充满趣味的探究过程。
其二、自主合作探究策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而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须是自主建构的过程。
为此,我除了布置学生在家里自主选择实验,还以小组形式在实验室开展小组实验,每天定时观察记录。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
二、注重体验说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一)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一个交流活动。
交流的内容是前一课中提示学生观察的种子发芽过程。
交流的重点是种子萌发现象和根的生长变化。
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要想生成的精彩而有价值那先前的预设尤显重要。
1、用结构化策略让学生发现根的生长秘密。
【学习实践】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
![【学习实践】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3a30cba0116c175e0e4823.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讨论后回答。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
三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先看到了根 2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先看到了根 2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b3b641852458fb770b5673.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先看到了根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并且知道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作用。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指导观察种子萌发先长根的变化过程。
2.指导学生进行“根的作用”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学生自己准备一张大白纸2.为每组学生准备:1支试管.植物油.带根的新鲜芫荽。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凤仙花的种子终于发芽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2.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探究新知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根的生长(1)思考:植物的根茎叶谁先长出?每粒种子都一样吗?(2)思考: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位置及方向有关吗?(3)学生思考并小组交流,并把交流结果写在大白纸上。
(4)让学生把自己精心种植在玻璃杯中的种子摆出来,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5)小组交流观察意见(6)小组汇报: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与种子放置的位置没有关系。
2指导学生探究根的作用(1)思考:平时浇花时,为什么常常把水浇在土壤?(2)学生思考并交流意见(3)实验过程①在试管中装上适量的水,把新鲜的带根的芫荽插入试管中。
②将芫荽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几滴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上记号。
④观察试管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4)实验操作:(5)汇报观察到的现:试管里的水变少了,水位下降了。
(6)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汇报情况。
(7)到校园的生态园里,试着拔一棵野草,感觉很用力,什么原因呢?(8)学生交流分析情况。
(9)小结: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三)拓展延伸1.在河堤旁、在戈壁滩上,往往会栽一些杨柳树,为什么?2.在一些水土容易流失的河堤旁山坡上,为什么要提倡植树种草?。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 我们先看到了根》公开课课件_1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 我们先看到了根》公开课课件_1](https://img.taocdn.com/s3/m/45b9c738767f5acfa0c7cd23.png)
我们先看到了根
卢宇宸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邓博文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侯佳烨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刘傲郢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张静怡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邹张舒童小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种孔
李梓萱小组
第一天佳小组
第一天
第一天
第三天
第五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教科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三课
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3bc84c7524de518964b7d89.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延伸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尽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或向日葵的一生ppt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菜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今天要求的材料。
注:有种植条件的学校请学校后勤帮忙提前一天对种植基地松好土,施好肥,浇足水。
学习评价:你怎样观察种子,有什么发现?记录表2:种子观察记录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说课稿3.我们先看到了根
![说课稿3.我们先看到了根](https://img.taocdn.com/s3/m/b285eedf49649b6648d7470a.png)
《我们先看到了根》说课稿一、说教材“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预测、探究、分析、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并且知道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通过观看讨论,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作用。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的作用探究。
教学难点:根的作用探究。
三、说学法用适宜的方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探究、合作的方法验证推测;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认识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引入新知探究活动中。
2、观察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植物根的生长情况。
3、研究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初步认识根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拓展延伸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掌握本节的科学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我们先看到了根》植物的生长变化 图文
![《我们先看到了根》植物的生长变化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82848aa216147916112851.png)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文章,诗歌多见于省内外报刊和网络 平台。 喜欢把 日子中 的点点 滴如同 一次旅 行,一 次不清 楚哪里 是终点 的旅行 。在人 生的旅 程中, 有些人 走的很 从容, 一边走 一边欣 赏着沿 途的风 景,春 天踏青 ,感受 万物复 苏时生 命的萌 动;夏 日赏荷 ,嗅闻 花儿的 芳香, 聆听悠 扬的蝉 鸣;秋 时听风 ,欣赏 落叶在 秋风中 忘情的 舞动; 冬日品 雪,品 味银装 素裹的 晶莹, 让自己 的人生 如四季 绚烂, 多姿多 彩。有 些人却 是步履 匆匆, 他们只 顾埋头 盯着脚 下的道 路,拼 命的赶 完余下 的旅程 ,一路 上,只 顾疲于 奔跑, 疲于生 存,疲 于生, 看不见 路边花 儿的美 丽,也 注意不 到蔚蓝 天空中 白云的 漂浮, 一心只 忙于到 达目的 地,一 程又一 程的奔 跑,将 自己置 于永不 停歇的 劳碌之 中,错 过了欣 赏身边 许多美 丽的风 景。
研究根的作用
做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
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记号。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什么?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当今社会的确是一个高速发展、竞争激 烈的社 会,是 一个追 求速成 的社会 ,许多 的人都 在赶路 脚步匆 匆,忙 着做着 自己的 事情。 生下来 后,忙 着长大 ,忙着 工作, 忙着打 拼,睁 开眼就 是各种 烦心事 压在心 中:房 子、孩 子、车 子、位 子、票 子……他 们唯恐 落后于 人,唯 恐受人 轻视, 跟别人 比金钱 、比地 位,比 拥有, 不停地 奔波, 你追我 赶,气 喘吁吁 ,为了 追求物 质财富 、争取 想得的 名和利 、实现 个人的 理想, 呈现在 人们面 前的总 是一副 :麻木 的表情 ,忙乱 的脚步 ,总以 为前面 有一个 巨大的 幸福在 等着他 ,为了 早日抵 达目的 地,日 夜高速 奔跑前 行,生 命就在 疲于的 奔忙中 消耗掉 ,精神 也在残 酷的竞 争和快 节奏的 生活中 趋于紧 张,以 致麻木 或崩溃 。百花 的争奇 斗艳, 吸引不 了他们 向前凝 望的眼 神;婉 转悠扬 的歌声 ,打动 不了他 们执着 的心灵 ;灵山 香气氤 氲,难 以改变 他们坚 毅的神 情;一 路上风 光无限 ,停滞 不了他 们奔忙 的身影 ,他们 关注着 一些虚 无的东 西,而 忘了生 命的本 质意义 。7482 19美文 网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标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4855e650f7ec4afe04a1dfab.png)
《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ff2ee558762caaedc33d44b.png)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经过调查与访问,大多数农村孩子(即使是城市孩子,在开学初都会有过在校园拔草的经历)都是拔过草或其他植物的,有着对根的初步认识,所以可以直接切入研究根的作用。
安排在学生杯子观察根发育实验发芽明显、凤仙花发芽后。
大概在上次课2天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1.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有依据的预测,并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并能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提出问题为什么种子在春天发芽呢?引入新课。
书写本课的标题。
二、研究根的生长特点: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提出问题为什么春天适合种子发芽呢?拿出一个性情前准备好的黄豆芽,提出问题,说说你看到的黄豆芽发发得全过程。
小组研究,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它们的根分别向哪个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吗?小组观察交流,在学习与巩固上写出观察结果。
结合图片,用提问的方法回答问题。
1.种子萌发时先长出的是叶子还是根呢?每粒种子都是吗?2.下面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它们的根分别向哪生长呢?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根的生长速度快吗?3.不同方向放置的玉米种子的根,它们的根向哪生长呢?4.通过刚才的观察,说说这棵黄豆苗生长的顺序,看看它的根长在哪里?它的根向哪个方向生长?三、研究根的作用学生拿出四天之前放在水中的植物,做以下三个实验来观察根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先看到了根》
说课稿
董封中心小学范军军
一、说教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预测、探究、分析、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确定的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并且知道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通过观看讨论,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作用。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的作用探究。
教学难点:根的作用探究。
三、说学法
用适宜的方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探究、合作的方法验证推测;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认识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引入新知探究活动中。
2、观察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植物根的生长情况。
3、研究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初步认识根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检测小结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掌握本节的科学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反思
董封中心小学范军军根据我对教材理解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来完成本节目标,即导入活动、观察活动和研究活动。
在导入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认识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到底有哪些作用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欲望;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先通过猜测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这是先长根还是先长茎和叶,进而通过观察去认识植物是长根再长茎和叶;在研究活动中,通过问题的设疑让学生先知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进而观看视频,认识到根不仅有固定植物的作用,还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和我本身的准备不充分,有些环节就一笔带过,如让学生猜测根、茎和中谁先长出来;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只有及少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来;课件在制作复制过程中出错;都是还不能真正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学习的兴趣等等。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
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
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注意层次,普遍开发。
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
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