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湘教版《光与影》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光与影.doc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光与影.doc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1.光与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和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准备不同的光源或图片卡、投影机、投影片、挡光物体(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白色背景墙等。

.教学导入1.讲述: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射人了我们的眼睛,但射人眼睛的光,有的是物体自己发出的,有的是别的物体发出的光照到该物体上后的反射光。

2.区分物体哪些能自己发光,哪些不会自己发光。

3.认识光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活动影子游戏1.过渡:光照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让我们从游戏开始研究吧!2.学生猜谜: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

3.在阳光或投影机灯光下做各种影子游戏,边做边问:灯光邙日光)下的影子像什么?是什么照出来的影子?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皮影戏。

布置任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表演自己的皮影戏。

5.游戏完毕,教师让学生思考:在影子游戏中,影子产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影子的长短、形状、清晰程度等与哪些因素有关?……6.教师组织学生用实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让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三幅图,选用合适的器材[光源、挡光物体(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白色背景墙等]C2)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各自的设计。

(4)学生实验。

(5)汇报与交流。

(提醒学生说出实验结论的同时,还要描述实验方法和影子产生的过程).拓展课后研究影子的大小、形状、方位等与光源、挡光物体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三年科学《光与影》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科学《光与影》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五单元《光与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光和影》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形似的手影游戏,启发儿童的联想思维。

2、引导学生用比照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2、通过介绍相关皮影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光源;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比照实验探究影子的产生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A组:手电筒、小鼓槌、白纸;B组:手电筒、魔方、白纸;C组:手电筒、杯子、白纸教师演示材料:教学课件、手影戏视频、透明胶片、教学过程:观赏导入——理解光源——实验验证——生活中的光与影——拓展总结一、教学引入1、手影戏观赏、介绍师:今天雷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想不想看啊?请大家欣赏节目《手影表演》播放视频《有趣的手影表演》师:节目好看吗?剧中生动的动物和头像是我们看到的什么?(影子)对,那是手的影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与影子相关的知识。

师板书:影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影子的形成与什么相关系呢?生:光和物体……师:影子到底是怎样形成的?真的与光和物体相关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光与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光与影(齐读两次)二、理解光源,奠定基础1、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生答)课件出示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蜡烛),它们会发光吗?师:哪些会自己发光?(太阳、萤火虫、电灯、火柴、蜡烛) 哪些不会自己发光?(镜子、月亮)2、揭示并课件出示:科学家把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或者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齐读两次)师举例说明。

三、影子实验,探究影子产生条件过渡:那么有了光源是不是就一定能产生影子呢?(不能)还需要什么条件?(物体、、、、、等)师:这仅仅我们的猜测,科学是讲究事实的,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光与影》教案: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

《光与影》教案: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

《光与影》教案: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光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娱乐,但我们很少关注到它们所带来的美感和意义。

本教案旨在向孩子们介绍光与影的基本知识,让他们探索光影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视觉认知及审美水平。

第一节了解光与影的基本概念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光与影的基本知识。

我们将从物理的角度来了解光与影的来源和形成。

通过实验,孩子们将了解到,光源是产生光线的物体,光线是指由光源向外发射的光线,而影是由遮挡物阻挡了光线的部分而形成的。

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入地理解光与影的产生过程。

接着,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光与影的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基本性质,而影的形成则涉及光的散射、吸收、衍射等现象。

这样的实验可以更加生动地向孩子们展示光与影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第二节探索光与影的魅力在第一节课中,孩子们已经了解了光与影的基本知识,而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引导他们探索光与影的魅力。

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具有光影元素的艺术作品。

例如,用光影和空间来营造气氛、塑造形象的摄影作品、电影作品、舞台艺术作品等。

通过这样的介绍,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光影在艺术领域中的那种独特魅力。

接着,我们鼓励孩子们动手实践,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创作一些有趣的光影艺术作品。

比如,制作一些简单的光影玩具,用闪光灯和玻璃球来制作彩色光影、用影子剪纸制造简单的幻觉等等。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光影的认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节提升孩子的视觉认知及审美水平在前两节课中,孩子们已经探索了光与影的魅力,而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孩子们提升自己的视觉认知及审美水平。

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具有光影元素的视觉设计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涵盖从日常生活到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建筑空间的多个领域。

通过这样的介绍,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光与影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和魅力。

湘教版科学三下5.1《光与影》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三下5.1《光与影》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三下5.1《光与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光与影》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以及影子产生的原因。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光的传播和影子的一些基本知识。

但他们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以及影子产生的原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实践活动充满兴趣,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提高他们对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3.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提高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影子产生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与影的奥秘。

2.运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讲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手电筒、卡片等。

3.准备PPT,用于展示知识点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光与影的图片,如日食、月食、手影等,引导学生思考光与影的奥秘。

2.呈现(10分钟)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以及影子产生的原因。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手电筒和卡片等材料,观察和分析影子的大小和形状变化。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4.巩固(5分钟)针对实践活动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光与影知识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第五单元多彩的光1(光与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和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准备不同的光源或图片卡、投影机、投影片、挡光物追体(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缳)、白色背景墙等。

一(棍教学导入1(讲述:我们ㄠ之所以能看到周围的物体,葺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射人了笑我们的眼睛,但射人眼睛的鲷光,有的是物体自己发出的范,有的是别的物体发出的光怃照到该物体上后的反1 / 17射光。

匏2(区分物体哪些能自己缋发光,哪些不会自己发光。

3(认识光源:能自己发光坠的物体叫光源。

二(活动影子游戏1(过渡:光照倌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答让我们从游戏开始研究吧~2(学生猜谜:你有一个好吭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涅,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

3(在阳光或蘖投影机灯光下做各种影子游骠戏,边做边问:灯光(阳光犭)下的影子像什么,是什么被照出来的影子,4(阅读肢指南车信箱,了解皮影戏。

尾布置任务:课外兴趣小组的砾同学可以表演自己的皮影戏泫。

5(游戏完毕,教师让川学生思考:在影子游戏中,锻影子产生要具备哪些条件, 影子的长短、形状、清晰程纲度等与哪些因素有关,……颚6(教师组织学生用实验倍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让学生看教材第53页辈的三幅图,选用合适的器材挤,光源、挡光物体(不透明鲆物体、透明物体)、白色背裆景墙等,(2)引导学生夕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喋3)交流各自的设计。

(蚌4)学生实验。

2 / 17(5)汇慎报与交流。

(提醒学生说出篆实验结论的同时,还要描述涧实验方法和影子产生的过程馄)三(拓展课后研究影萃子的大小、形状、方位等与湟光源、挡光物体之间的关系皈。

三年级科学教案-光与影

三年级科学教案-光与影

《光与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光和影》第一课时(P52—53)。

教材分析:光照亮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看见东西,呈现给我们影子、彩虹、电影等众多的光的现象。

这些五颜六色的光现象让好奇的儿童痴迷、困惑,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本课通过影子游戏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研究光时,学生一开始便会质疑:光从何而来教材依据学生的心理,以认识光源作为本课的导入,提出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上时会产生什么现象让学生从影子游戏开始,观察影子产生的过程,设计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物体的影子产生的秘密是什么从而将探究引向深入。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2、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光源。

2、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影子的产生学情分析:学生的探究技能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年级下册实验技能的训练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同时,兼顾其他各项探究能力的提升。

依据三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注意把握“教”、“扶”、“放”的时机,让学生以相对自主的方式,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设计思路科学课必须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

观察是收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他所要的东西。

恩格斯说过:单凭观察所得经验,是绝对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

科学史也表明:只有依靠实验方法,并借助理性思维,才能达到必然性的证明。

所以在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的过程中,学生采用观察和实验两种不同层次的探究手段,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课按照“观察提问”—“猜想与假设”—“实验”—“结论”—“交流”—“应用”的流程来设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去探究自己想且能探究的科学问题。

《光与影》教案模板

《光与影》教案模板

《光与影》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影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路径、光的速度和光年。

2. 光的反射:反射的定义、反射定律、反射镜和凸面镜。

3. 影的形成:影的定义、影的类型(阴影、投影、景深)、影的变化规律。

4. 光的折射:折射的定义、折射定律、透镜和棱镜。

5. 光与影的互动:光与影的合成、光与影的变换、光与影的艺术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影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光与影的艺术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演示法:展示影的形成和变化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与影的互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光学实验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光与影的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件。

2. 实验器材:影的形成和变化实验器材(如手电筒、剪刀、纸张等)。

3. 光学实验模型:准备一些光学实验模型,如凸面镜、透镜等。

4. 艺术创作材料:提供一些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彩笔等,供学生创作光与影的艺术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光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光与影的兴趣。

2. 讲解光的传播:介绍光的传播路径、光的速度和光年,让学生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

3. 讲解光的反射:讲解反射的定义、反射定律和反射镜、凸面镜的作用。

4. 讲解影的形成:介绍影的定义、影的类型和影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影的形成过程。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与影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新版】湖南科技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光与影》【创新教案】

【新版】湖南科技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光与影》【创新教案】

《光与影》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影子游戏”、“寻找光的传播路线”、“制作小孔成像盒”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研究光时,学生一开始便会质疑:光从何而来?教材依据学生的心理动机,以认识光源作为本课的导入,提出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上时会产生什么现象?让学生从“影子游戏”开始,观察影子产生过程,设计实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物体的影子产生的秘密是什么?将探究引向深入,教材用插图启发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去“寻找光的传播路线”,解释影子产生的现象。

最后用《墨经》里小孔成像科技史引领学生完成一个“制作小孔成像盒”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

本课教材按“观察提问→猜想与假设→实验→结论→交流→应用”的结构来组织教材,能力训练重点是实验和实验描述的能力,重点活动是“影子游戏”。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但他们对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的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哪些物体是光源。

2.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3.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3.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和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探究影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1.能够设计并完成实验,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2.能够制作小孔成像盒。

3.小组成员能够团结协作。

教学准备不同的光源卡片、投影机、手电筒或激光笔、纸箱或鞋盒(暗箱)、蜡烛、动物轮廓厚纸片,蚊香、半透明纸、胶水、相关挂图或投影片。

《光与影》教案模板

《光与影》教案模板

《光与影》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路径、光的速度和强度。

2. 影子:影子的形成、影子的方向和大小。

3.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

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

5. 光的应用:光源、照明、光纤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与影的奥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学知识。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理解。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室内的光源(如日光灯、窗户等)。

2. 学生实验器材(如手电筒、透明塑料尺、玻璃板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光学实验视频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解释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3. 学生能了解光的色散和应用,对光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4.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学生能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展示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2. 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 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4. 光的色散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的计算。

2. 光的折射和反射角度的计算。

3. 光的色散原理的理解。

七、教学安排第1课时:光的传播与影子形成第2课时:光的折射和反射第3课时:光的色散与光谱第4课时:光的应用与实验第5课时:总结与评价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光照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路径、速度和强度,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3. 影子:讲解影子的形成、方向和大小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4. 光的折射和反射:讲解折射和反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光与影》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光与影》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是科学课的核心;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学生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观察能力,实践操作与探究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为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探究方法是学习科学必备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小学科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光与影》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科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9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光与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发现影子的变化,并知道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寻找影子的变化规律,并将观察过程准确地进行记录。
(2)能不断完善并改进实验方案,最终获得严谨的科学结论。
(3)能够制造出有规律的影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探究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归纳总结影子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够制造出有规律的影子。
2、通过第二个活动我们发现了光源和影子的第二个秘密: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的距离有关,遮挡物和光源距离近时影子大,遮挡物和光源距离远影子小
板书设计
光与影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2.光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物体得到的影子
3.影子的特点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第五单元多彩的光.光与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和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准备不同的光源或图片卡、投影机、投影片、挡光物体(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白色背景墙等。

一.教学导入.讲述: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射人了我们的眼睛,但射人眼睛的光,有的是物体自己发出的,有的是别的物体发出的光照到该物体上后的反射光。

2.区分物体哪些能自己发光,哪些不会自己发光。

3.认识光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二.活动影子游戏.过渡:光照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让我们从游戏开始研究吧!2.学生猜谜: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

3.在阳光或投影机灯光下做各种影子游戏,边做边问:灯光(阳光)下的影子像什么?是什么照出来的影子?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皮影戏。

布置任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表演自己的皮影戏。

5.游戏完毕,教师让学生思考:在影子游戏中,影子产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影子的长短、形状、清晰程度等与哪些因素有关?……6.教师组织学生用实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让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三幅图,选用合适的器材[光源、挡光物体(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白色背景墙等](2)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各自的设计。

(4)学生实验。

(5)汇报与交流。

(提醒学生说出实验结论的同时,还要描述实验方法和影子产生的过程)三.拓展课后研究影子的大小、形状、方位等与光源、挡光物体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光与影》教学案例

《光与影》教学案例

《光与影》教学案例湘教版三年级科学单位:xxxxxx过风楼xx中心小学xx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遮挡物、屏。

影子的长短和光的照射位置有关,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的方向相反的。

影子的大小变化与物体和光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

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利用科学教具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新的情景中。

3、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从游戏中发现光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手电筒、遮挡物、屏、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视频,大家想看吗?(课件播放手影戏视频)谁来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手影。

2、师:手影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回答:因为光照在手上,手的影子映照在屏幕上,所以出现了影子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光与影”3、师:产生影子需要有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光源遮挡物屏二、认识光源,奠定基础1、师出示学生熟悉的物体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这些图片那些是光源?学生回答:电灯、xx、火柴、萤火虫师:月亮是光源吗?学生回答:不是,它是借助白天太阳发出的光,晚上才发光。

3、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能成为光源?师课件演示。

学生回报。

教师总结: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三、探究影子产生条件(一)实验一:探究“影子的长短和光的照射位置有关”1、导入:白天在xx下,我们的影子总是一样的吗?学生回答: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影子有时长有时短。

2、师:那么你们知道影子与什么有关系吗?学生回答:位置。

科学三年级下册《光与影》教学设计-

科学三年级下册《光与影》教学设计-

光与影—--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

3.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1.通过分组实验验证影子产生的条件。

2.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介绍光和影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产生影子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猜测图片,激趣导入二、影子游戏,深入探究1.利用课桌上的器材制造影子。

2.学生用句式:我们用向照射,在上就产生了影子。

说说怎样制造影子的。

3.学生根据活动猜测影子产生的条件是什么?4.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影子产生的条件。

三、光源教学1.出示图片让学生分类:哪些能自行发光,哪些不能发光,哪些是靠反射发光?2.教学光源定义四、光的直线传播1.学生根据生活中现象,猜测光是怎样传播的?2.教师演示,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

五、拓展延伸,运用实践1.关于光与影子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运用,你能说出几个吗?2.教师补充:日晷,手影,皮影戏。

六、总结反思,问题结束1.交流这堂课的收获或反思不足。

2.对于光与影,你还想知道什么?《光与影》说课稿----攸县交通路小学丁鹏程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光与影》。

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光与影》是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开始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到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很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但他们对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的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 光与影湘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 光与影湘科版

并画出光传播的 路线,大胆提出猜 测,并引导学生先 通过分析推理来 判断猜测的准确 性,再利用生活中 的现象支持自己 的观点,最后在实 验中寻找证据证 实自己的猜想。让 学生经历一个解 决问题的思维过 程,学会探究的方 法。
引导学生先推 理进行质疑,然 后再用生活中 的经验支持自 己的观点
还有没有其他实验方案? (你们想象一下,如果光不是沿直线传播,会出 现什么情况?) 出示材料,讲解做法。 1) 三孔一直线。 A、 连成一条直线,可借助木棍。 B、 手电筒对准第一个孔照射。 C、 观察最后一张白纸上是否出现小亮斑。 D、 移动中间的孔,照射观察小亮斑。 2) 管道。 A、 手电筒对准弯道照射,观察小亮斑。 B、 换下弯道,换上直道,观察小亮斑。 温馨提示: 1) 注意安全,节约能源。 2) 注意分工,轮流实验。 3) 仔细观察,作好记录。 4) 实验结束,整理材料。 学生实验 5.汇报结果(3’) 谁来汇报一下结果? 从你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光 是怎样传播的? 所以,现在你们能解释清楚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了 吗?谁来解释一下。
学生分组实验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板书)
1.观察光柱。
通过两个验证实 验,让学生明白实 验的方法不止一 种。
尝试让学生解释 影子的产生,训练 学生的概括与表 达的能力。Fra bibliotek2 分钟
通过拓展活动让
三、拓展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寻找到了证据,证明光是沿直 线传播的,你们想看看直直的光柱吗?展示光柱。
材料:装淡墨水的杯子,手电筒。 2.应用:隧道中的激光准直 3.皮影戏
让学生在手影中 理解影子产生的 条件,并感知如何 变换影子形状和 大小,同时了解学 生对光传播路线 的初步想法,引出 “遮挡”,为后面 的探究奠定基础。

《光与影》教案模板

《光与影》教案模板

《光与影》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产生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路径、光的速度、光的折射和反射。

2. 影子:影子的形成、影子的形状、影子的变化。

3. 光的应用:光源、光的热效应、光的化学效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与影的奥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实验器材:光源、透明塑料尺、硬纸板、蜡烛等。

3. 作业纸、画笔、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影子游戏,引发学生对光与影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传播、影子及其形成原理。

3.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尺上的传播,以及蜡烛燃烧时影子的变化。

5. 案例分析:介绍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太阳能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和影子产生的原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光与影的画作,展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创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进行评价。

3.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光与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学生作业、实验报告等,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光与影的创意摄影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光与影》教案: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

《光与影》教案: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

《光与影》教案:让孩子认识光影的魅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光影艺术的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方式,让学生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2. 影子的形成:讲解影子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背后形成暗区的现象。

3. 光影艺术欣赏:展示各种光影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光影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2. 示范法:展示光影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影子,体验光影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光的传播、影子形成原理的图片和光影艺术作品的展示。

2. 道具:手电筒、障碍物(如纸板、积木等)、白纸。

3. 投影仪:用于展示光影艺术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手电筒和障碍物,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形成,引发学生对光影的好奇心。

2. 讲解光的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

3. 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4. 展示光影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光影的魅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影子,体验光影的变化。

7. 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光影现象,并加以描述。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制作成果,检验他们对光影变化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学生的作业,分析他们对生活中光影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光影艺术展览,加深他们对光影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邀请光影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光影艺术的创作过程。

3. 开展光影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独特的光影作品。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光与影教案

光与影教案

光与影教案
光与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2.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认识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
4.掌握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
5.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光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2.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
4.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可以使用一道题目或者一个趣味实验引入光与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逐步展开:
(1)光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通过介绍光的定义、光的传播方式以及光的速度等知识点,让学生对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定义和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
讲解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的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

(4)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
介绍凹凸透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凹凸透镜,观察成像过程。

3.巩固和展示:
结合课堂练习和实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通过展示实验结果和成像效果,让学生主动参与分享。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光与影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验能力。

五、教学资源:
课件、实验器材、练习题库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趣味实验和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光和影优秀教案

光和影优秀教案

《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识光源,探究产生影子的条件。

2. 能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探究影子变化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探究决定影子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师演示材料: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老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引导揭题。

二、关于“光源”和“影子”产生条件的教学。

1.师:影子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师引导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引导学生判断月亮是光源吗?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光源这个概念。

(2)引导得出另外两个条件。

2.巩固练习,判断在这种情形下,光源、遮挡物、屏分别是什么?
三、探究决定影子变化的因素。

1.师:决定影子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1)老师指导完成,学生认真观察。

(2)小组合作完成,填写报告单。

(3)汇报发现,师引导小结。

2.全班小结,呈现三个特点。

四、拓展和回顾
1.拓展提升,探讨:人们如何利用影子的知识来为人类服务的?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谈收获。

板书设计
光和影
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特点一: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影子随光源的位置(或角度)变化而改变。

特点二: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与光源越近,影子越大;越远,影子越小。

特点三: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光与影的教学设计

光与影的教学设计

光与影的教学设计引言光与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科学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习光与影的原理和特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周围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设计一节关于光与影的课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的原理;- 熟悉光的颜色分光现象。

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能够应用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原理解释现象;- 能够运用光的颜色分光现象进行实践探索。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知识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并解释其特性。

2. 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知识点)- 借助实物示意图,讲解光的反射现象和定律,并进行实验演示。

- 通过示范实验,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

- 制作小组实验,让学生自行探究光的吸收现象及原理。

3. 光的颜色分光现象(知识点)- 通过展示彩虹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光的颜色分光现象的思考。

- 利用光柱和三棱镜等实验装置,进行分光实验。

- 鼓励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进一步深入探究光的颜色分光原理。

4. 实践探索及应用(能力目标)-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运用所学的光与影知识进行解释或解决。

-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如使用凸透镜做简单的放大实验、制作模拟相机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演示法:结合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呈现光与影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发现和验证光与影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探究式学习法:提出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与影》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史晓习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光和影》第一课吋(P52—5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形似的手影游戏,启发儿童的联想思维。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矢口识:
知道什么是光源。

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影子的产生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橡皮擦、魔方、瓶子
教师演示材料:教学课件、手影戏视频、透明胶片、
教学过程:
观赏导入——认识光源——实验验证——生活屮的影子——拓展总结
一、教学引入
1、手影戏观赏、介绍
师:我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想看吗?学生说:想。

请大家欣赏节H《逗趣》
播放视频《逗趣》
师:好看吗?剧小生动的动物和头像是什么?
如果学生说是手,我会问那手为什么是黑色的?对,那是手的影子。

师板书:影
师:大胆猜想一下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与什么有关?
生:光和物体
师:到底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真的和光和物体有关吗?你们的猜测对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光与影的世界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光与影(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识光源,奠定基础
1、师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物体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它们会发光
吗?
师:那些会自己发光?(电灯、太阳、萤火虫)
2、师总结梳理,揭示并课件出示“光源”概念: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师:我们生活屮有很多物体可以成为光源,比如“手电筒打开后可以成为光源”,你能像
老师这样举儿个例子吗?——什么在什么吋候可以成为光源?
(三)影子游戏,探究影子产生条件
过渡:有光源就能产生影子吗?(不能)还需要什么的条件?(物体 .................. 等)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科学是讲究事实的,就要用实验来验证。

1、下面我们來做一个影子实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手电
筒、魔方、白纸、橡皮擦、杯子(师逐一展示)
在各小组领取材料之前请同学们先小组交流:①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②怎样做这个实验?(让生交流2分钟左右)
师:大家讨论完了吗?现在请小组长上台领取材料和试验单,请各小组长将实验材料先放在你们小组的桌子小间。

2、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我有点提示,请同学们先一起读读: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注意轻拿轻放实验材料
%1、边想边做。

%1、仔细观察,认真填写实验单。

%1、音乐停止活动结束。

始实验之前老师要关掉教室灯光。

3、师:现在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吋老师巡视指导,基本上每组都有收获吋教师打开教室灯光。


4、现在请每小组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请生说)
课件出示记录表
影子产生的条件实验记录单
我的发现
实验材料实验现象
(有无影子)
有、

才能产生影子
①、学生说到自己小组有看到影子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做的实验,用什么照到什么上
面,在哪里看到了影子。

%1、如果有小组汇报没有看到影子,老师要让学生说说怎么做的实验,让其他学生分析一下为什么不能看到影子,是不是缺少什么。

%1、指出试验屮可以能有的小组用的白纸做背景墙,有的也可能用地板、墙面等做背景墙。

(板书)最后指导学生明白要有光源、物体和背景墙才能产生影子。

5、质疑
师演示:把光源的光,照在物体上,在背景墙上看到了影子?观察影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黑色不是红色的(没有光,什么都是一个色。

因为我们看不见!煤了是因为物体挡住光线所致。

)?
(生说,师引导透明物体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能产生影子。


6拿出透明的胶片,问:透明的胶片能遮光吗?(不能)所以就没有影子(注意实验时胶片离光源要近些),2从而总结,要产生影子,物体必须是遮光的物体。

师板书:遮光的
师:由此我们发现影子的产生必须有:课件在我的发现里出现:光源遮光物体背景墙
7、师:用一句话说说影子是怎么产牛的: 板板书:光源发出的光被遮光物体描住,从而在
背景墙上形成了影子。

8、让全班学生自豪地齐读我们的发现。

(四)寻找生活中影子及运用
1、师:关于光与影的知识在生活小运用是非常广泛的,你们能举出儿个例子吗?师:除了你们刚才说到的这些,还有在古代发明钟表吋人们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下竹竿影子的长短和方位变化特点而制作出来。

还有被称作“土电影“的皮影戏也是利用光与影的特点制作的。

课件出示图片:古代钟表和皮影戏还有在摄影反方面人们利用光与影出现了许多美轮美奂的
美景。

请看课件出示:
维多利亚夜景图
随即介绍:这是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口,因为五彩的灯光而显得富丽与豪华;
北京世纪坛夜景图
这是北京的屮华世纪坛,因为灯光照耀而显得金碧辉煌;
重庆的夜景图
这是重庆的夜晚让我们感受星河一般的美景;
2、我们刚欣赏了光与影产生的美景,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出示课件: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其实关于光与影的知识还有很多,比如:影子的大小、形状,方位等与光源和遮光物体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刚才你们提到的很多问题,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下去后一起探讨,同学们科学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一起在科学的海洋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