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是制约学生学习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变革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课程改革计划应用于实践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方式扮演重要角色。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因此,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以看出,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有: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既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深层变革的迫切需要和具体表现,又是实践的动力。
1.以自主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学习者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相应调适。
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是学生基于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它直接来自学生的主体。
对学生来说,其内心深处将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对其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差事,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
“要我学”,则是基于学生的外部需求。
这种外部需求有的来自教师,有的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都是外部强加的。
这种毫无责任的被动学习,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也很差。
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成为了人们一生中必须的一项技能,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然而,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要想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就需要转变学习方式,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
一、改变学习空间学习环境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如果你一直待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就会感到乏味,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变学习的环境,比如可以到图书馆、咖啡厅或公园等不同的场所去学习。
这样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二、借助多种学习工具学习不应该只靠书本,现在有很多在线学习平台和APP可以让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知乎》、《Quora》等问题解答平台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而像极客时间、网易云课堂等在线学习平台则可以让我们系统地学习某一个领域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使用记忆法、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尝试个性化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些人喜欢听听课,有些人喜欢看看书,还有人更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因此,我们需要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例如,如果你喜欢听课,那么你可以通过在线音频课程进行学习;如果你喜欢看书,你可以选择买一些书籍进行学习,还可以利用kindle等电子阅读器来方便地查阅资料。
四、多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对于有效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就会很难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多注意力集中的方法,比如可以尝试短时间内集中学习后休息几分钟来放松;可以尝试降噪耳机来减少干扰;还可以采取任务分解法来逐步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与他人交流通过与他人交流,不仅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了解到其他人的观点和经验。
因此,我们需要尝试与他人交流,可以通过在线论坛、社交网络等平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也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讨论学习问题。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如何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思维为主题,以理解过程为主体;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这样,必将会促使学生的全面成长,促动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来说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实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
我在教《航天飞机》这个课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生:老师,我学习了这个课,懂得了一些相关航天飞机的知识。
可我觉得理解得太少,我还想问问:航天飞机除了课文上说的,它还有哪些用途?师: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们都想多知道一些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吗?生:(齐答)想!师:那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航天飞机,明天大家一起交流。
好不好?生:好!(全班欢呼雀跃)第二天,同学们有的上网搜集我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的相关报道,有的在课外书里寻找航天飞机的一些资料,还有的制作了精美的手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在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讲得有声有色,在更深刻理解航天领域知识的同时,增强各自的爱国情谊。
又例如:在即将学习完《三袋麦子》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呢?生:我欣赏小猴子的做法,因为小猴子很聪明,能将一袋麦子变成一堆麦子。
新课标下学习方式转变反思[论文]
新课标下学习方式转变的反思[摘要] 我们所倡导的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学习是将人性弘扬作为学习的宗旨的,绝非简单的为了成绩。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非短视的灌输式学习,学习的方式应该丰富多样而绝非单纯的说教,其学习系统应该是开放兼容并蓄的而绝非固步自封的。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学生的学习是不自由的、不主动的、不能够很好发挥主观能够性的。
本文就新课标下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学习方式转变一、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简单地说,自主首先就是自己做主,指个体具有自我意识、保护并发展自我意识;其次就是个体自觉主动的行为,指在自我意识为主要的内在因素促动下,外在因素协助下,个体自觉自愿地进行活动,活动中个体不被外物所役,是自由的。
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从自发学习的方式向自觉主动学习的方式发展。
这种学习方式最突出的特征是学生心中有“我”,他不仅仅关注老师怎么说,更关注“我”怎么认为;其次是矛盾性,即“我”的看法与他人看法的差异性、矛盾性;再次是探究性,我为什么与别人不同、我怎样想他人怎样想等。
因此,自主的学习方式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并使之成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方法有所变化、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2.合作学习合作。
通俗地说,合作指为了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共同的任务,个体间有效的配合协作。
配合协作的前提是保证成员的相对独立性和独立的劳作能力。
当任务对个体的完成形成一定困难时,合作成为必然。
合作不是随意地组合,而是要求运作的协同性、结果的有效性。
这样合作组就成为较严密的组织,有着较为明确的计划,成员有着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对于合作组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既意识到自己对于合作组的重要性,同时又关注到他人的重要性。
成员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认同感(认同与被认同),成员间体现着平等关系。
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指为了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习者之间的配合协作。
结合实际状况谈谈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结合实际状况谈谈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题目:结合实际状况谈谈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摘要:探求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以促进学习质量提高。
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习。
如何进行大学学习?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能使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获益匪浅,有效圆满地完成大学学业,而且能使大学生在“大学后”的自我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为人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变革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好处一: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在中学里,有任课老师、班主任管着;在家里,有爸妈操心,从学习到生活,一概不用考虑,一心读书就行。
在学习方法上,中学时期,只要跟着老师走就可以了,一切听从老师指挥,老师教学生是“手拉手”领着教,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完成考试。
大学的环境有别于中学,大学老师主要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导,知识的获取更多地要靠自己去做,学会培养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即所谓“学会学习”。
在学习方法上,大学老师则是“老师在前,学生在后引着走”,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时间要自己安排,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有人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地方”,在这里,学习的概念不仅仅指课堂里的内容、教科书里的内容,还包括其他方面,如泡图书馆、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参与各种集体和社团活动,聆听各类讲座,搞社会调查等,更可以和同学、师长广泛交往,互相切磋,相互交流。
可以这样说,大学跟中学最不相同的一个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我们小组的讨论研究,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中学到大学:适应社会角色转变在中学时,不少人是在校内和班级内担任一定职务,有一定知名度的学习尖子,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校园里,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不再担任职务的普通学生。
大学新生必须适应这种由出人头地到默默无闻,由高才生到一般学生的转变,克服失落感和自卑感,对成才要充满信心。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概述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侧重于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所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从单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多元、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转变。
这一转变旨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校和家庭也应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持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探索。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 当前教育背景与学生学习方式现状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教育的普及,学生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网络资源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便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教学方式也在逐渐转变,教师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动力,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一些学生在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时,缺乏有效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论文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1.问题的提出新课改的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纳式为探究式,变重结论为重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
但学过高中物理很多学生特别使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学生,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课下做题不会,找不到思路,这是个摆在广大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所在。
2.问题的分析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其教学地位是相当稳定的。
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下课不会做呢?我作为物理教师有这样切身感受:比如读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却未必或根本写不出人家的水平来。
听别人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问题,但要自己表达出来或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没那么容易了,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作,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
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分几个层次来具体探讨。
3.问题的处理3.1巧记忆,妙记忆,提高记忆效率能够使学到的知识牢记于心,必须强化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会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储存得牢固,指导学生科学巧妙地记忆,就会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记忆的仓库”,在碰到新的学习活动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迅速进行了。
3.1.1理解透彻,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质量的前提,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即时功率”和“平均功率”、“静电场”和“恒定电场”、“变化量”和“变化率”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容易发生混乱。
3.1.2言简意赅,记得快教师可类比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编为“一物共线等值反向”;光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法线居中,哪来哪去,角度不变”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源器线加电建,逐个顺次是串联,电路分叉属并联。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谈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谈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就学习方式的概念,为什么要提倡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如何实现这一转变以及自己在教学中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的感受。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 or learning)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方面的基本特征。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上位的东西,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极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二.为什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提升的过程。
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在这种学习观的改变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是个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谈谈学习方式的转变英语作文
谈谈学习方式的转变英语作文英文回答:The advent of the digital age has profoundly reshaped the educational landscape, leading to a paradigm shift in learning methodologies. In the past, traditional face-to-face learning reigned supreme, with students confined to the physical boundaries of classrooms and textbooks. Today, however, technology has empowered learners with unprecedented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resources, usheringin an era of blended learning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s.Blended learning, also known as hybrid learning, seamlessly integrates online and offline learning modalities. Students engage in self-paced, interactive online modules to reinforce concepts introduced in class. This flexibility allows learners to tailor their education to their individual needs and schedules, enabling them to delve deeper into specific topics while accommodating theirextracurricular commitments.Personalized learning takes this adaptability a step further by recognizing that every learner has a unique set of strengths, interests, and learning styles. Technology-enabled platforms leverag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lgorithms to analyze student data and generate customized learning paths that cater to their specific needs. This approach empowers learners to progress at their own pace, focus on areas where they require additional support, and pursue their passions in a personal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While traditional face-to-face instruction remains a valuable component of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has introduced several notable advantages.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active simulations, virtual field trips, and gamified learning experiences,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and make learning more enjoyable. Additionally, online platforms facilitate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allowing students to connect with their peers and instructors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setting, foster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continuous learning.However, the shift towards digital learning also presents certain challenges. Ensuring equitable access to technology and reliable internet connectivity remains paramount, particularly for students from underprivileged backgrounds. Additionally, it is essential to address potential issues related to digital literacy and thedigital divide, empowering learners with the necessaryskills to navigate the online learning landscape.In conclus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earning methodologies in the digital age is an ongoing process that requires collaboration between educators, policymakers, and technology providers. By embracing innovative approaches such as blended learning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we can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empowers learners to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in the 21st century.中文回答: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学习方式转变中的十对关系
学 习方式 转变 的根本 目的是 为 了提高课 堂教学 的质量 和学 生学习 的效 率。大范 围的学 习方式转变应 该是一 个双 向的过程 ,必须 同时 白上 而下和 自下而上 ,不 能单凭上 级 教育主管部 门的 “ 一声令下 ” ,说转就转 ,也不 能任 由个人
转 变 的 过 程 中 ,我 们 必 须 充 分 认 识 这 些 优 势 ,不 能 因 为 我 国 的 教 育 存 在 不 足 而 在 向 西 方 发 达 国家 “ 齐 ” 时 将 我 们 看
国传统教育 一个最 大的弊端就 是 ,教师 忽视甚 至剥夺 了学 生作为学 习者的主体 地位 ,一 切都 由教 师说 了算 ,这严 重 阻碍了学生 主体性 的发展 。学 习方式 的转 变 ,就是 要还 学 生作 为学 习者的主体地 位 。但 在这一过程 中 ,我们 不能走 极 端 ,放弃教 师作为教 者 的主体地位 ,削 弱教师在 学生 学 习过程 中的主导作用 。如果一 味突出学生 的主体性 。完 全 放 手让 学生 去做 ,而忽 略教 师的监 控 、调节 和促进 作用 ,
需要 “ 弃” 扬 .要合理继 承 ,做到 “ 为今用 ” 古 。提倡大 胆
质 疑 ,鼓 励 推 陈 出新 ,正 确 的 肯定 下 来 ,继 续 完 善 ,错 误 的 坚 决 舍 弃 。教 育 改 革 创 新 ,不 是 简 单 地 打 倒 一 个 、另 立系
程 中的多对关系 ,科学 转变 、优化 组合 、灵活运 用 ,以促
进 学 生 形 成 良好 的个 性 化 的 学 习方 式 ,不 断 发 展 其 学 习 素
质 ,促进其全 面和谐的发展。
产生 “ 橘逾淮 ,则为枳 ”的现象。过去 的全 盘 “ 苏化 ”行
不 通 .现 在 如 果 全 盘 “ 化 ” 也 必 将 受 阻 。 国外 的 学 习方 西
怎样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论文
浅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1.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在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多层面的开放性问题,使每一位学生感到这个问题自己能解决、会解决,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这样学生在表现自我的同时,也树立了自信心。
如学生擅长用语言表达,我们就让他多回答问题;擅长朗读,我们就鼓励他多读;擅长歌舞、绘画,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展示特长。
我们学校开展了“创星”活动,如:礼貌星、文艺星、纪委星、公德星、劳动星、仪表星、综合星、进步星、只要学生在某方面表现出色,就授予学生相应的星级证书。
使学生人人有“星”,人人有证书,并将每位“星”级学生手捧证书的照片贴在“星级”学生栏目里。
我们还在班级活动中多次开展了“特长展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同时整理并记录在学生成长记录袋里。
这些方法使每位学生逐渐树立了自信心,展示了自己的特长。
2.积极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想学这一点实际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动力,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面介绍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同时培养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尽量少说、少讲,要用精湛的教学设计吸引、启发学生去说、写、谈、唱、动手操作等,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2)精心设置情境,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让学生积极参与,以达到最佳教学目标。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意志为主,使学生能坚持去学,做事要有恒心、毅力,学生只有能学、爱学、会学并坚持学,才会激活兴趣,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后天发展才是无尽的。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转变论文
浅议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掌握数学知识。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学生从单调枯燥、机械被动、死记硬背的学习中转向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学习的方式有哪些改变呢?一、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例如: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178-83-17=178-(83+17)、362-72-28=362-(72+28)、988-88-150=988-(88+150)……并设计了以下问题:(1)仔细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你能否用文字或字母、符号表示所发现的规律。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学生就能把什么是减法性质、如何用字母表示减法性质、减法性质有什么用等内容弄明白了。
其次,讨论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
教师在设置讨论题时,要考虑到这些讨论题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
要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题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便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激励学生共同提高。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论新课标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新课标下学习方式的转变摘要: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传统的教与学都提出了诸多要求。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老师们在做着各方面改变,以求适应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
而作为新课改主体的学生,在新要求下的变化是最为主要的。
本文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方法的选取三方面论述了由传统教学的“听中学”、“看中学”到新课标要求下的“做中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期从学生到老师能做好角色转换,以更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听看做中学教学过程教学氛围教学方法“听中学”和“看中学”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即学生听老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课件,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从而学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科学技术,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是全社会都认识到了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领域的急速扩张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和要求人们要能掌握和学会“做中学”这种学习方式。
“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深入生活实际或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
其实,“做中学”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过去的教育中,学习者通过倾听、观察、模仿而获取知识、学会生存本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教学生打球,让学生在观察、模仿、联系中学会技能,这些都是“做中学”在实际中间的运用。
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一个及其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人们对“做中学”的认知程度,进而把它拓展到发展学生智能、创新学习的领域。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文中实现由“听中学”到“做中学”的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呢?一、设计较好的教学过程要实现由“听中学”、“看中学”到“做中学”的这种转变,就要变“教师讲授”过程为“师生互动过程”、“生生互动过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浅谈现代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现代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彭焕录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但是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
一、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
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
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
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二、独立性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
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
论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热 爱 学 习是 人 的 生 命 本 性 。 每 个 人 通 过 学 习 ,认 识 事 物 、 掌 握 本 领 ,就 能 跨 越 时 空 去 追 溯 远 古 、遐 想 未 来 ,由 此 体 验 到 人 生 的 自 由境 界 , 这 是 何 等 美 妙 而 快 乐 。事 实 上 ,学
八次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 ,其步伐 之大 ,速度之快 ,难度之
性 的活动 。总之 ,新课程从 顺应时代发展 、从关注人 的发
展 以 及 遵 循 学 生 学 习 规 律 的 角 度 提 出 变 革 现 行 的 学 习 方 式 ,不 仅 是 一 种 学 习手 段 的 改 变 ,更 是 一 次 学 习 的 革 命 , 它 是 保 障 学 习 者 适 应 信 息 化 、学 习化 社 会 ,并 获 得 终 身 学
目的迅 猛 之 势 在 全 国顺 利 推 进 。 学 习 方 式 的 转 变 是 本 次 课 程 改 革 的显 著特 征 。 本 文 分 析 了新 课 程 改 革 中 学 习 方式 转 变 的 背景 和 心理 学基 础 ,并 对 变革 的 学 习 方 式 中 学 生 的 “ 学” 和 教 师 的 “ 教 ” 进 行 了阐 述 。
性转变 ,学 新颁布 的 《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指 导 纲 要 》把 “ 以学 生 发 展 为 本 ”作 为新 课 程 的 基 本 理 念 ,提 出 “ 改 变 过 于 强 调 接 受 学 习 、死 记 硬 背 、机 械 训 练 的 现 状 ,倡 导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 乐 于研 究 、勤 于 动 手 ,” “ 大 力 推 进 信 息 技 术 在 教 学 过 程 中普 遍 应 用 ,逐 步 实 现 教 学 内容 的呈 现 方 式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以 及 教 学 过 程 中 师 生 互 动方 式 的 变 革 ” 。新 课 程 指 导 纲 要 突 破 了 以往 历 次 教 学 改 革 着 重 从 教 师 教 的 角 度 研 究 变 革 教 的方 式 转 为 从 学 生 学 的角 度 研 究 变 革 学 的 方 式 。 1 . 变 革 学 习 方 式 顺 应 了 时 代 发 展 的要 求 。历 史 车 轮 驶 进 了2 1 世 纪 ,新 世 纪 是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新 世 纪 是 网 络 信 息 时 代 , 时代 的 发 展 促 使 世 界 教 育 变 革 的一 个 重 要 趋 势 就 是 由单 纯 重 视 “ 教”变为 同时重视 “ 学 ” ,学 习 问题 成 为 现 代 教 育 的 核 心 问 题 之 一 。1 9 9 6 年 国 际2 1 世 纪教育委员 会 向
我的学习方式转变
我的学习方式转变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经历了多次学习方式的转变,每一次的转变都像是一次蜕变,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学习对于我来说就是简单的听课、做作业。
老师在讲台上讲,我在下面听,然后回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那时候,学习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我很少主动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
然而,到了初中,课程的难度增加了,单纯的被动学习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我开始尝试主动学习,比如提前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
通过预习,我能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理解那些更复杂的概念。
同时,我也学会了做笔记。
不再是简单地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而是有选择地记录重点和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
课后,我会对着笔记进行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进入高中后,学习的压力更大了,竞争也更加激烈。
我发现仅仅依靠课堂和书本已经远远不够,于是我开始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借阅各种与学科相关的参考书籍,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那些知识点。
比如学习历史的时候,除了课本上的内容,我还会阅读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分析等。
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那些年份和事件。
另外,我也开始注重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会一起讨论问题,分享彼此的学习方法和心得。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技巧,通过交流,我能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
到了大学,学习环境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放,这也促使我对学习方式进行了更大的调整。
首先,自主学习成为了关键。
没有了老师的时刻督促,我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我会根据课程表和考试安排,提前规划好每周的学习任务,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逐步去实现。
其次,网络资源成为了我学习的重要助力。
我学会了利用各种在线课程平台、学术论坛和数据库,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资料。
论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023-11-11•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背景与意义•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案例•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挑战与对策•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01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背景与意义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03020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对学习方式的指导意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际意义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02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特点优势自主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特点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要求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承担责任、分享资源、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优势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相互促进的动力。
合作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特点优势探究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03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案例自主学习方式案例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案例在一所小学的英语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方式,相互协作,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以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一位高中生物学科的学生,通过探究环境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了具有深度的研究报告。
探究学习方式VS04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挑战与对策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面临的挑战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育资源的限制考试评价体系的制约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方法05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展望定制化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在线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谈谈学习方式的改变英语作文
谈谈学习方式的改变英语作文Over the years, the way people learn h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cluding the way they learn English. 多年来,人们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包括他们学习英语的方式。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memorizing vocabulary and grammar rules from textbooks has given way to a more interactive and personalized approach. 传统的背诵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方法已经被更加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所取代。
One of the most noticeable changes is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learning English. 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英语学习中技术的运用。
With the rise of language learning apps, online courses, and language exchange platforms, students now have access to a wide range of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skills. 随着语言学习应用程序、在线课程和语言交流平台的兴起,学生们现在能够获取各种资源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Not only does this provide convenience, but it also allows for a more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这不仅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互动。
Another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way English is learned is the shift from a teacher-centered approach to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英语学习方式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试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时间段对某一 内容 的学 习需要 发生 一定 的 “ 质 如说在教 了讲读课文后 ,让学生根 据老师的教 步 , 从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 神和提高学 生 的实 践
变 ”, 由被动 的接 受 、 获取转 变为 主动 的接受 、 法来学 习 自读课 文 , 达到 阅读能力的提高 。 能 力上考 虑 , 以期 我们 倡 导 自主合作 探究 , 这使 得 获取 ,甚至是教 师指 导下 的对新 知的感受 、 体 新课程 的理念要求我 们教师 , 教学过程 我们在教 学某些章节 , 在 某些课 文或者 在某一个
《 新课程 》
20 年9 5 09 月2 日
帮 助 , 试论 生 方 的 变 学 学习 式 转
◎福建 南安市成功初级 中学 吴小 中
一
题、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能很好 地培养
学生主动探究 、 团结 协作 、 勇于创新 的精神 。 可 以这么说 , 教师引导 和帮助学生 采用 自
结合在一起 , 积极探 索新 的转化形式 。
中, 如果拘 泥于传 统 的教 学 , 泥 于课堂 的教 得以激发 ,从而使学生学习上的发 现探索研究 拘 二、 转变的前提——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学结 构 、 教学 内容 的讲授 , 那就 不可 能很 好地 的特点得 以凸显 , 更好地实现学习方式 的转变。 为了更好 地实现学生 学习方式 的转变 , 处理 预设 和生 成 的关 系 。新课 程理 论告诉 我 作
学习 、 体验学习的转化。但是 , 特别说 明的一 重 和信 任学生 ,充分 发挥学生 的主体 作用 , 要 重
3充分发 挥 学生的 主体作用 , , 加强 对学生 点是 , 现学习 、 发 体验学 习代替 不了接受学 习 , 视学生 的情感 、 态度和价值 观。以对话教 学为 自主 、 合作学 习 、 探究学 习的引导 和帮助 , 重视 它们是接受学 习的重要补充形式 , 们所能做 例 , 我 师生 的对话 是平等 民主的 , 双向交流 的 , 学生情感 、 是 态度 、 价值观 的正确导 向 , 使学生 的 的是把接受学 习和发现学 习、 体验学 习有机地 学生在对话 中获得了知识的建构。在对话教学 主体意识得 以增强 ,学生作为 主体 的能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什么是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英文为learning approach或learning style)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的维度,研究者可以从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三个方面对教与学特征作出判断。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有关文献的分析来看,学习方式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变量。
例如,温尼(Winne,P.H.)等在教学模式研究中列出了“学生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量;舒尔曼(Shulman,L.S.)在教学研究纲要图中,列出“学生的思想、感受和意义”这一重要变量;卡彭特(Carpenter,T.P.)等的研究模式,则列出了“学生的认知”等变量。
随着对课堂学习的研究不断地发展,研究者愈来愈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
美国91学者纽曼(Newmann,F.M.)从学生的活动方式角度来看,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engagement)方式。
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学生参与的研究涉及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等不同的方面。
研究者在研究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概念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把学生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组合概念,看作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方式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品质。
第三,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在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
学生学习有不同的思维水平。
这些思维水平首先和认知任务的要求有关,这些认知任务的要求可以通过教材体现出来。
教学内容的认知任务和实际教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记忆操作类的学习。
如操练简单计算等。
第二类,理解性的学习。
如学生听教师讲授,理解了一个公式。
第三类,探索性学习。
如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学生学习的思维层次和教师的教学法处理有关。
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例如,奥苏伯尔等把有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成六级: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运用(已经习得的概念和命题的应用),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
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生的身心和学习活动的情况,提出了八种型态的学习方式。
并把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最高层次的学习形式,提倡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会用学过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生逐步能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解决,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加涅认为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儿童从最低层单纯的学习开始,然后逐步的提升到最高层次解答问题的学习。
澳大利亚教育学者比格斯(Biggs,J.B.)指出存在着6种不同的学习层次:A增进知识;B记忆和恢复;C简单应用;D理解内容的意义;E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F改变个人。
比格斯进一步指出了学习可以分成量的学习和质的学习。
比格斯认为,量的概念包括了A、B和D的学习,这三个层次的共同特点是关注知识独立的类目,或者应用一些算法解一些程式化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低层次的活动实现这些学习过程。
质的概念包括E、F和G的学习,这三方面概括起来说,就是通过深层次的学习过程,以达到学习的品质深化的目的。
比格斯进而指出了学与教的层次。
学习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量化的层次,学习是一个学了多少的问题,与此相对应,教学主要是知识的传递。
第二,工具的层次,学习是在一个教和评估的学习机制中呈现效果的,教学是一套有效技能的和谐组合。
第三,质的层次。
学习涉及意义、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方式,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积极地投入的互动过程。
二、为什么要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那么,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要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们从现实背景和理论分析二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目前教育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
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机会。
根据教育部基础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
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
我们认为,这一状况应该有所改变。
学习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应该处于重要的地位。
那么,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有什么关系呢?大量研究表明,两者存在密切的关系。
比格斯提出了所谓3P(Presage,Process&Product)模型。
这一模式描述了课堂学习的前提、过程和产物。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已有概念和动机解读课堂环境,通过元学习因素驱动他们的学习过程。
在3P模型中,学生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环境的特点发生交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
不同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造成了不同的学习结果。
这一模式说明,即使学生面临的教学环境都一样,由于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学习方式,学习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比格斯的这一模式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思想:第一,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中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不同学习方式(如深层次、浅层次等);第二,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谈到什么因素决定学习结果时,比格斯指出,虽然有各种因素影响学习的结果,但主要的因素还是学习的过程;第三,学习具有多种层次的结果,如质化的和量化的结果;第四,影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有两个方面,即教学环境和学生本身的因素。
我们曾经对上海市五百多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过一个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样看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
实际上,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优良,但并没有完全具有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和21世纪公民所需要的素质。
研究者尖锐地指出,在可贵的高分下隐含着危机。
在一些学生中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创新意识不足。
他们很少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
在这种现象的表现是:学生虽然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良好,但并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素质;表面上教学任务完成了,实际上课程要求并不达成。
一言而蔽之,从目标到教学再到评价的循环是在浅层次中完成,并无涉及素质教育的深层次目标。
这种现象,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
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真正的发展。
因此,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
三、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我们认为,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虽然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也并不是学校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
如何改变目前一些学校中存在的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
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和教师都进行了一些努力,探索学习的新形式,也确实出现了许多好的学习形式。
这些形式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并不是权威的讲授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活动12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让学生说明他们所获得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
我们在下文中试举出几种。
实际上,学生活动的形式远远不止这些,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可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达和交流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开放性,问题性和社会性与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分为二种,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社会调查、科学实验和文献研究等。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如一次设计献爱心活动等。
2.Handson的活动“Handson”意思是动手活动。
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这一教育思想和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什么是“Handson”方案呢?这一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一方案强调动手实践活动,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
第二,这一方案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第三,这一方案不仅强调对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第四,“Handson”提倡合作交流,强调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与同伴进行交流,向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及不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其观点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