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监测方案

空气监测方案
空气监测方案

东三区周边空气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东三区附近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定期或连续测

定,判断校园空气质量是

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

求,为学校空气质量状况

评价提供依据。同时根据

主要污染物情况规定用

SO2、NOx、和TSP三项主

要污染物指标计算空气

污染指数(API),表征空

气质量状况。

二.上海交通大学基础资料

2.1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1.1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闵行区为工业区。学校周围道路车流量大,受汽车尾气污染较为严重。另外,学校内部功能区分布较为复杂,人口密度和活动频率较大,因而校内空气污染物种类繁多,分布较为复杂。

2.1.2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学校及其周围的功能区主要分教学区、学生宿舍、办公区、家属区、实验区、建设施工区、食堂、餐厅、澡堂、运动场、绿地景观以及学校周围小吃店和饭馆等。

而宿舍区的主要污染源有汽车尾气排放、烹饪废气排放、锅炉煤燃烧废弃排放和校内人员活动扬尘。

2.2 气象资料

2.2.1 概况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纬30度40分至31度53分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2.1℃。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上海气温最高的是7、8两月,这些年上海的夏天越来越热,超过35℃的高温天数10天左右;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通常是春节期间)最冷,暴冷的天数虽然不多(一般持续3天),但江南的湿冷连北方人都喊吃不消,常刮刺骨的偏北风,不穿一些厚实保暖的衣物不行,手套、围巾、帽子也要全副武装。降雪的日子不多,有时终年无雪。3月到5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是最好的旅游季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节,忽晴忽雨,20多天的雨量约占全年的1/4,这段时间不宜出游。8月底到9月上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瓢泼大雨。这两个时段游上海一定要带好晴雨伞,好在此时气候炎热,晴天也可用作遮阳避日。

2.3地形资料

上海市在长江三角洲平原前沿,海岸线从长江口到经纱湾,境内青浦、松江、金山一带大约6000年前海退成陆,嘉定-奉贤一线以东4000年前还是沧海。境内除少数残丘外,基本上为坦荡的平原。东部平原一般海拔不超过5米,全市最高点是东南海上的大金山103米,陆地上是天马山98米。平原水网稠密,长江口有多个冲积成岛屿,其中崇明岛为我国第三大岛。

2.3 土地利用和功能区划分情况

对于上海交通大学主校区和东三区的大气监测主要以功能区划分为依据。学校及其周围建筑分布比较紧凑,功能区主要分教学楼、学生宿舍、办公区、家属区、实验楼、食堂、餐厅、澡堂、运动场、绿地景观以及学校周围小吃店、饭馆以及各种商店。

三.采样点的布设

如图,图中黑色圆圈处即为采样点位置。

四.监测项目及其频率

4.1必测项目

必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测定方法

二氧化硫(SO2)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14个日均

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

均值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

度法,定电位电解法

二氧化氮(NO2)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14个日均

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

均值

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原

电池库伦滴定法

O3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采样时间

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靛蓝

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一氧化碳每日至少有18小时采样时间GC法,汞置换法

(CO)

PM10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先切割分离,再用重量法,

β射线吸收法,光散射法,压电晶体差频法

4.2 选测项目

选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测定方法

总悬浮颗粒物(TSP)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滤膜捕集-重量法

苯并[a]芘

(B[a]P)每日至少有18小时采样时间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光谱法,

HPLC法

硫酸盐化速

率每月采样30d±2d,每年12个月

二氧化铅-重量法,碱片-重量

法,碱片-离子色谱法

灰尘自然沉

降量

每月采样30d±2d,每年12个月重量法

氟化物(F)每日至少有12的采样时间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五.采样方法及实验记录

表一

污染物的名称温度/℃

编号大气压力/KPa

采样地点采样仪器

采样时间所用吸收液

采样流量/L/min 采样者

采样体积/L 审核者

表二污染指数分级浓度极限值

转折点号I TSP SO2 NOX NO2 PM10

1 500 1.000 2.620 0.940 0.940 0.600

2 400 0.875 2.100 0.750 0.750 0.500

3 300 0.625 1.600 0.565 0.565 0.420

4 200 0.500 0.250 0.150 0.120 0.250

5 100 0.300 0.150 0.100 0.080 0.150

6 50 0.120 0.050 0.050 0.040 0.050

5.2SO2的测定

5.2.1实验原理

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空气中的SO2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该络合物在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色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SO2含量成正比。

5.2.2仪器

①以多孔玻板吸收管(用于短时间采样);多孔玻板吸收瓶(用于24小时采样);

②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③分光光度计。

5.2.3试剂

①四氯汞钾吸收液(0.04mol/L):称取10.9g氯化汞、6.0g氯化钾和0.07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溶于水稀释至1000ml;

②甲醛溶液(2.0g/L):量取36%~38%甲醛溶液1.1ml,用水稀释至200ml,现配;

③氨基磺酸铵溶液(6.0g/L):称取0.60g氨基磺酸铵溶解于100ml水中,现配;④盐酸副玫瑰苯胺贮备液(0.2%):称取0.20g经提纯的盐酸副玫瑰苯胺,溶解于100ml1.0mol/L的盐酸溶液中:

⑤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0.016%):吸取0.2%盐酸副玫瑰苯胺贮备液20.00ml于250ml容量瓶中,加3mol/L磷酸溶液200ml,用水稀释至标线;

⑥磷酸溶液(3mol/L):量取41ml85%的浓磷酸,用水稀释至200ml;

⑦亚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0.20g亚硫酸钠及0.01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将其溶解于200ml 新煮沸并以冷却的水中,轻轻摇匀。放置2到3小时后标定。此溶液每ml相当于含320到400ug SO2,用碘量法标定出准确浓度。准确量取适量亚硫酸盐标准溶液,用四氯汞钾溶液稀释成每ml含2.0ug SO2标准使用溶液。

5.2.4测定步骤

①标准曲线的绘制:按下表在8支10ml具塞比色管中配置标准色列

加入溶液色列管编号

0 1 2 3 4 5 6 7

2.0mg/ml亚硫酸钠

标准使用液∕ml

四氯汞钾吸收液∕

ml

SO2含量∕ug

在以上各比色管中加入6.0g/L氨基磺酸铵溶液0.50ml,摇匀。再加2.0g/L甲醛溶液0.50ml及0.016%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1.50ml摇匀。当室温为15~20℃时,显色30min;室温为20~25℃时显色20min;室温为25~30℃时显色15min。用1cm比色皿于575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试剂空白值不应大于0.050。以校正吸光度对二氧化硫含量绘制标准曲线,。

②采样:量取5ml四氯汞钾吸收液于多孔玻璃吸收管内(棕色),通过塑料管连接在采样器上以0.5L/min流量采气40min。采样完毕封闭进出口,带回实验室供测定。

③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吸收液放置20min后转入10ml比色管中,用少许水洗涤并转入比色管中,使其总体积为5ml,再加入0.50ml6.0g/L的氨基磺酸铵溶液,摇匀,放置10min 以消除氮氧化合物的干扰。以下步骤同①。

5.2.5数据处理

按下式计算空气中SO2浓度(c)

C(mg/m3)=(A-A0)*Bs/V N

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0----试剂空白溶液吸光度;

Bs---计算因子(ug/吸光度);

V N----换算成标准状况下采样体积,L;

5.2.6数据记录

加入溶液色列管编号

0 1 2 3 4 5 6 7

SO2含量∕ug 0 1.20 2.00 2.80 3.20 3.60 4.40 5.40 吸光度Aˊ

校正吸光度A

5.2.7注意事项

①温度对显色影响较大,温度越高空白值越大。温度高时显色快,褪色也快,最好用恒温水浴控制显色温度。

②对品红溶液试剂必须提纯后方可使用,否则,其中所含杂质会引起试剂空白值升高,是方法灵敏度降低。

③六价铬能使紫红色络合物褪色,产生负担,故应避用硫酸—铬酸液洗液洗涤所用玻璃器皿,若已用此洗液洗过,则需用(1﹢1)盐酸溶液浸洗,再用水充分洗涤。

④用过的具塞比色管及比色皿应及时用酸洗涤,否则红色难于洗净。具塞比色管用(1﹢4)盐酸溶液洗涤,比色皿用(1﹢4)盐酸溶液加1∕3体积乙醇混合液洗涤。

⑤四氯汞钾溶液为剧毒试剂,使用时应小心,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使用过的废液要集中回收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5.3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5.3.1实验原理

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N-(1-萘基)已二胺分光光度法:空气中的氧化物主要以NO 和NO2形式存在。测定时将NO氧化成 NO2,用吸收液吸收后首先生成亚硝酸铵和硝酸。其中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已二胺盐酸盐作用,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因为NO2(气体)不是全部转化为亚硝酸盐(液体),故在计算结果时因除以转换系数。

5.3.2实验仪器

①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管;

②多孔玻管吸收管(10ml);

③便携式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④分光光度计。

25.3.3试剂

①N-(1-萘基)已二胺盐酸盐贮备液:称取0.50gN-(1-萘基)已二胺盐酸盐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②显色液:称取5.0g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200ml热水中冷至室温后转入至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0mlN-(1-萘基)已二胺盐酸盐贮备液和5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标线。若显现淡红

色,应弃之重配。

③吸收液:使用时将显色液和水按4﹢1比例混合而成。

④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称取0.3750g优级亚硝酸钠(预现在干燥器内放置24小时)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标液为250ng∕ml亚硝酸盐。

⑤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溶液(2.5ug∕ml):吸取亚硝酸标准准备液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5.3.4测定步骤

①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下列参数和方法配置,亚硝酸盐标准溶液色列:

编号0 1 2 3 4 5

标准使用溶液∕ml 0 0.40 0.80 1.20 1.60 2.00

水∕ml 2.00 1.60 1.20 0.80 0.40 0

显色液∕ml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0 0.10 0.20 0.30 0.40 0.50

亚硝酸盐浓度∕

ug∕ml

将各管溶液混匀于暗处放置20min(室温低于20℃时放置40min以上),用1cm比色皿于波长540nm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以吸光度对亚硝酸含量做标准曲线。

②采样:吸取10.0ml吸收液于多孔玻板吸收管中,用尽量短的硅橡胶管将其串联在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管和空气采样器之间,以0.4L∕min流量采气。20in在采样的同时,记现场温度和大气压力。

③样品测定:采样后于暗处放置20min(室温低于20℃时放置40min以上)后,用水将吸收管中吸收液的体积补充至标线混匀,按标准曲线进行样品测定。

5.3.5数据处理

按下式计算氮氧化物的浓度:

cNOx﹦(A –Ao–a)?V∕b ?f ?Vo

cNOx---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以二氧化氮计),mg∕m3;

A、Ao----分别为样品溶液和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a-----分别为标准曲线的斜率(吸光度?ml∕ug)和截距;

V-----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

Vo-----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f-----Saltzman实验系数,0.88(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超过0.720mg∕m3时取0.77)。

5.3.6数据记录

编号0 1 2 3 4 5

亚硝酸盐浓度∕

0 0.10 0.20 0.30 0.40 0.50

ug∕ml

吸光度Aˊ

校正吸光度A

5.4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5.4.1实验原理

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采样器中已恒重的滤膜,则TSP被截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TSP浓度。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器法。

5.4.2实验仪器

①中流量采样器;

②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

③U形管压差计:最小刻度10Pa;

④X光看片机:用以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⑤分析天平:称量范围≥10g,感量0.1mg;

⑥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15~30℃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⑦玻璃纤维滤膜;

⑧镊子、滤膜带(或盒)。

5.4.3测定步骤

①用孔口流量计校正采样器的流量。

②滤膜准备:首先用X光看片机检查率模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在恒温恒湿箱中于15~30℃任一点平衡24h,并在此平衡条件下称重(精确到0.1mg),几下平衡温度和滤膜重量,将其平放在滤膜带或盒内。

③采样: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采样器采样头内的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带内。

④称重和计算:将采样滤膜在空白滤膜相同的平衡条件下平衡24小时后,用分析天平称量(精确到0.1mg),记下重量(增量不应小于0mg)。

5.4.4数据处理

按下式计算TSP含量:

TSP含量(ug∕m3)﹦(W1‐W0)?109/Q?t

W1------采样后的滤膜重量,g;

W0-----空白滤膜的重量,g;

Q-----采样器平均采样流量,L∕min;

t------采样时间min。

5.4.5数据记录

项目空白滤膜采样后滤膜

重量∕g

结果处理:

①根据SO2、NO X和TSP的实测日均浓度。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值及污染指数计算式,计算

三种污染物物的污染分指数,确定校园空气污染指数(API)、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类别及空气质量状况。

②分析布点、采样和污染物测定过程中可能影响监测结果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因素。

Ii=(c i-c i,j)*(I i,j + 1-I i,j)/(c i,j+1-c i,j)+ I i,j

式中:ci,Ii——分别为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值和污染分指数值;

c i,j,I i,j——分别为第i种污染物在j转折点的极限浓度值和污染分指数值;

c i,j+1,I i,j + 1——分别为第i种污染物在j+1转折点的浓度极限值和污染分指数值。

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府办函〔XX〕108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准确掌握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为核心,以“全面设点、全县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要求,坚持“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测管协同、分工责任”的原则,以“完善网络、信息共享、风险防范、精准服务、强化保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及时提供客观准确、统一完整、科学权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风险监测评估与预报预警能力,为服务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XX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设目标 到XX年,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初步建成标准统一、责任清晰、各方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1.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进一步优化完善气象要素监测点位,在XX主城区新建市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个,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气象局配合) 2.水环境质量监测。落实“河长制”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监测断面布设。在渠江、长滩寺河等重点流域科学布设水质监控断面,及时掌控水质变化情况;在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18个。根据水污染防治要求,适时扩大水质监测网络。(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配合) 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在耕地、林地、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固废集中处理场及周边、饮用水源地、天然气开采、交通干线等区域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县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2个,基本形成能够反映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网络。根据土壤污染防治需要,适时调整和补充土壤监测点位。(县农业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配合) 4.声环境质量监测。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的区域声环境、声功能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点。加强对城市敏感点的监测。(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配合) 5.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单。严格落实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规定开

大气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方案 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二、监测目的是: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三、有关资料的收集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包括:弄清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另外,区别高低烟囱形成污染源的大小,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应区别清楚。 二)气象资料。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及变化情况有影响。主要有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温度的垂直梯度和逆温层底部高度等资料。 三) 地形资料。地形对当地的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情况等有影响。因此,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这也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状况是不同的。如工业区、商业区、混合区、居民区等污染状况各不相同。(五)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维护自然和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群的健康。因此,掌握监测区域的人口分布,居民和动植物受大气污染危害情况及流行性疾病等资料,对制订监测方案、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有益的。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二节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有关资料的收集

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公司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确保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监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三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6月27第二次修订)、《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过程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公司环评中环境监测管理要求等内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三)监测范围 定期对公司废气、废水、地下水、噪声等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要求 1. 废气监测 监测项目:厂界无组织:氨、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臭气、甲醇;有组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 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无组织废气监测——厂界四周。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2. 废水、地下水监测

监测项目:送往达斯玛特污水处理公司的废水:pH、COD Cr 、NH 3 -N 监测点位:污水处理站清水池。 监测频次:每日监测。 监测方法:公司自行监测。 监测项目:地下水: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氯化物。 监测点位:地下水取样口。 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3. 噪声监测 监测项目:对公司厂界昼间、夜间噪声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按照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执行。每季度监测一次。 监测点位:四周厂界外一米。 监测方法:委托淄博圆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 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12-28

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项目 监测方案 ××××××××××有限公司

××年××月××日

×××项目 监测方案 部门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技术审定人:高级工程师技术审核人:高级工程师编制:工程师

1环境空气 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1.1监测点位布设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见表1.1-1及附图1。 1.1.2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频次见表1.1-2。 1.2厂界特征因子监测 厂界特征因子监测点见表1.2-1及附图2。 表1.2-1 厂界特征因子监测点一览表 1.3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5)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相关规定。 1.4监测报告 应包括监测结果、各项目监测分析方法与检出限、同步监测的气象数据等。

2.1监测点布设 共设置××个监测断面,详见表2.1-1。 (HJ/T2.3-93)中有关河流或湖泊、水库相关规定,进行河流或湖泊、水库监测点布设。 2.2监测项目 常规水质参数和特征水质参数,具体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相关规定进行选择。 2.3监测频次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相关规定。 2.4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执行《水和废水分析监测方法》中相关规定。

3.1监测点位布设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见表1.1-1及附图3。 3.2监测项目 (1)水质监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监测因子) (2)井点监测:地理坐标、水位、水温、水量、井深、水井的使用功能、结构。 3.3监测频次 监测一天,每天1次。 3.4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执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中相关规定。 注:以上各项可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中相关规定进行适当调整。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XX 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 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 编制监测方案确定监测项目及类别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

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表1-4 监测时间及频次

1.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严格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应加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1.2.1 监测地点 XX县政府广场。 1.2.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5) 表1-5 环境空气监测指标及检测方法依据 1.2.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6) 表1-6 环境空气监测网点布置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56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X〕156号)精神,建设完善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健全点位、共享信息、自动预警、严格考核”的建设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到X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省、市、县(区)三级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信息统一发布;健全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部门会商工作机制;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成统一监测、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加快生态文明和美丽X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点位、完善网络。 1.建设科学全面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在全市主要大气输送通道等区域布设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成国、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7个,主要大气输送通道监测点位1个;各县(市)区所有建制区均建有能够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X)》六项因子监测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以下简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每个县建成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其中2个在县城建制区、1个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基本形成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积极优化完善气象要素监测点位。(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气象局) 在全市主要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要湖泊水库、重要城市河流、重点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布设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在X流域及X流域的9条河流上布设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点位)12个,其中水质自动监测站9个;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10个;在城市主要河流布设水质监测点位3个;各县(市)区在本辖区布设完善市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点位),基本形成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优化完善地下水、重点流域、重要湖泊水库、重点水源保护区水质监测点位。(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水利局) 在耕地、林草地、敏感区域、污染典型场地等区域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市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61个,基本形成能够反映我省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网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在辐射环境质量重点控制区域开展放射性环境质量监测和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全市共建设电离辐射自动监测站3座,电磁辐射

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等,引起了巨大环境污染,各地值爆表新闻频出,加深了老百姓对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的担忧与关注,所以进行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势在必行。 XX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将XX市的空气质量有效地监控起来,组成自动化的集中的监控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载波通讯, 实现遥测等功能。 瑞斯康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道路、广场、码头、车站等场合的空气质量监测,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 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架构图 1、系统拓扑图 2、系统组成 平台软件 监控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和财力、物力逐步投入,灵活配置。报警分析和显示模块、监控软件采用超强直观的图形结构,实时准确分析、判断、定位环境数据。适应于不同

层次、不同学历的工作人员操作。 集中控制器 集中控制器是由瑞斯康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设计和生产的集中控制器。它是路灯照明系统中电能信息采集和远程控制的关键设备,安装在路灯箱变中低压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通过485实现对具有RS485接口电能表的采集和通过电力载波通讯对环境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定时或实时的将数据通过TCP/IP、GPRS等通讯方式传回到市政管理部门。该产品采用ARM核微控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在低压电网用电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安装的方便性、使用环境的广泛性及建立系统的经济性等方面给城市管理部门提供了现代的手段。 标准及规范 产品符合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相关标准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具体如下: ◆ IEC61000-6-1-2005 ◆ EN50065 ◆ DL/T645-1997 主要特点 ◆集中控制器采用一体化的小型化工业级设计,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温度范围宽(主控板达到零下40到85摄氏度),在各种干扰情况下能正常采集各种现场信号,100%的遥信正确率和100%的遥控执行率,保证不能误动。 ◆当发生中控室微机或通信线路发生故障时,终端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定时采集数据,以确保照明线路的正常运行。 ◆由于监控终端一般均安装在干扰较大的环境中,为了保证系统可靠工作,终端的软硬件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 ◆对强干扰信号造成的系统复位时采用软硬件自恢复电路处理。保证在无人值守时也能可靠运行。 ◆对采集到的高压交流信号实行多重防电脉冲冲击和防雷保护措施,已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上下行通讯模块化设计,可进行现场更换免设置,使用方便。 ◆具有功能强大的组态功能,可以在当地/远方修改产品参数,支持软件在线升级。 ◆宽电压范围设计使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产品电磁兼容性优良,能抵御高压尖峰脉冲、强磁场、强静电、雷击浪涌的干扰,且具有较

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 1.监测背景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优先考虑并着重解决的重大问题。一些国家甚至将其视为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并与之相提并论的第四大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农产品的国内外竞争力~关系到农民、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诸因素中~产地环境质量恶化是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源头因素。只有绿色的产地环境~再加上生产过程和加工、流通过程的严格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产地环境作为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础~在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择址上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作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产地的土壤、水体、大气的质量状况不可忽视。 据有关统计报道~我国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2002年6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项目组对苏南某市郊区5个蔬菜基地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表明:5个蔬菜基地土壤中镉超标,超过国家允许标准,率从21.9,到80.0,不等。其中有的地方土壤中汞超标也较突出~达到44.4,。此外~按照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所采20个蔬菜样品中~铬超标率15,~镉超标率20,~铅超标率20,,某丘陵地区14000平方公里范围内~铜、汞、铅和镉等污染面积达 35.9,。据相关权威部门的检测数据~2004年81个参加农田环境质量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7个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其中大部分的重金属是通过污水灌溉、大气沉降以及施用有机肥等进入农用地的。

2020年芜湖市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模板】

2020年**市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2020年六月

目录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 3 (一)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3) (二)酸雨监测 (4) (三)大气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 (5) (四)环境空气降尘量监测 (6) (五)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7) (六)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 8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 10 (七)地表水水质监测 (10) (八)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 (11) (九)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 (13) (十)水功能区专项监测 (15) (十一)市(县、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及考核断面监测 (16) (十二)长江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专项监测 (17) (十三)重点湖泊水质监测 (18) 三、土壤环境监测................................................ ..20 (十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20) 四、生态监测及其他专项监测...................................... ..22 (十五)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22) (十六)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23) (十七)农田灌溉水质监测 (25) (十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 (25)

(十九)声环境质量监测 (26) (二十)应急监测 (28) 五、污染源监测 (29) (二十一)重点污染源执法监测 (29) (二十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专项检查 (30) (二十三)入河排污口监测 (31) (二十四)长江入河排污口汇入断面监测 (32) (二十五)黑臭水体监测 (33) (二十六)土壤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 (34) 六、其它监测 (35) (二十七)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35) (二十八)环境监测网外部质量监督与核查 (35) (二十九)实验室能力考核和检查 (37) 七、环境监测质量核查与核查 (38) (三十)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 (38) (三十一)其他环境质量报告 (38)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案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案 检测项目 甲醛的检测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检测 氡气的检测 α射线、β射线的检测 检测地点(4个):生化楼实验室、食堂等 检测所需仪器和试剂 甲醛测定 ·仪器:蒸馏水、注射器、洗耳球、空气采样器(附有吸收管)、小烧杯、具塞25ml比色管(1支)。(外出采样需携带) 具塞25ml比色管(7支)、水浴锅、移液管(1ml、2ml、5ml、10ml)、分光光度计、1000ml容量瓶2个。(测定要用到) ·试剂:乙酰丙酮(乙酸胺、冰乙酸、乙酰丙酮、蒸馏水) 甲醛标准溶液(甲醛溶液(内含甲醛36%--38%)、蒸馏水)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 ·仪器:TVOC测定仪(使用方法参读说明书) 氡气的测定 ·仪器:测氡仪(使用方法参读说明书) α射线、β射线 一、甲醛的测定 特性 无色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流泪、喉部不适 主要危害 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哮喘甚至肺气肿;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引起少年儿童智力下降;致癌促癌 主要来源 夹板、大芯板、中密度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及其制造的家具,塑料壁纸、地毯等大量使用粘合剂的环节

相关标准(GB50325-200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I类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浓度小于或等于0.08mg/m3;II类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浓度小于或等于0.12mg/m3 取样 A、带蒸馏水,注射器,洗耳球,具塞25ml比色管 B、用5ml注射器分两次,共加入10ml蒸馏水到吸收管中(缓慢加入) C、接上取样机电源,再按开启仪器;先按(开启/调整)键,再控制流速为0.5L/min,调速幅度要小,以防蒸馏水被仪器吸入仪器中,然后再按(X10)键六次,保证吸收气体的时间为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待一起停止后,关闭仪器电源,将吸收管中的吸收液缓慢倒入比色管中,不要洒出来。再用少量(不大于10ml)蒸馏水润洗吸收管,将润洗液也倒到比色管中,并盖上塞子,待测。 测定原理: 在过量胺盐存在下,甲醛与乙酰丙酮生成黄色化合物,于414nm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试剂配制 A、乙酰丙酮:将50g乙酸胺,6ml冰乙酸及0.5ml乙酰丙酮试剂溶于100ml水中 B、甲醛标准溶液:吸取2.8ml甲醛溶液(内含甲醛36%--38%),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此时的溶液为每毫升约含1mg甲醛。从容量瓶中取该溶液10ml用水稀释至1000ml,即此时标准溶液浓度为10.0μg/ml。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数支25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0.00,0.20,0.50,1.00,3.00,5.00,8.00ml甲醛标准溶液,加水至25ml,加入2.5ml乙酰丙酮溶液,摇匀。于45--60℃水浴中加热30min,取出冷却,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414nm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减去空白实验所测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和对应的甲醛含量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 将采回来的样品及空白加水稀释至25ml,再加入2.5ml乙酰丙酮摇匀。于45--60℃水浴中加热30min,取出冷却,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414nm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减去空白实验所测的吸光度,得出样品的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求出样品中甲醛的含量。 计算 c=m/v(mg/m3) 式中:c----空气中甲醛的含量(mg/m3) m---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样品含甲醛量(μg/ml) v---空气的含量(L) 11、实验数据记录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姚显阳 学号:B11070412 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组员:康耀宗、王齐浩、潘凯飞、雷斌 专业班级:B110704 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指导老师:葛晓燕

目录 第1章检测背景 (1)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 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2.1气象资料 (2) 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 2.4设计思路 (4)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 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 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2气体的采样 (15) 6.2气体的保存 (18)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 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 8.1质量保证 (20) 8.2评价方法 (21) 8.3实施计划 (25) 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 9.1 NO2的防治 (26) 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 9.3 PM10的防治 (26) 第10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第1章检测背景 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2)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我们的运用能力。 增强布点、采样、处理、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步骤与方法,为以后毕业论文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环境监测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

环境监测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近年行业收入保持平稳。2011-2012年监测行业营收出现爆发式增长,增长率约为38%,主要原因是政府集中采购价格较高的大型监测站,监测设备销售量在这一年也大幅增长了41%。此后,大气监测国控点数目稳定在1436个,监测行业营收整体保持稳定,监测设备销售量出现两次高速增长期,其中,2013-2015年是因为监测设备在现有大型设备基础上的补充或升级,2016-2017年是由于政策打击监测数据造假,将监测工作纳入考核机制。 该环境监测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9565.4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232.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61%;流动资金2333.26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4.39%。 达产年营业收入2171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163.82万元,税金及 附加178.34万元,利润总额4554.18万元,利税总额5360.68万元,税后 净利润3415.6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45.0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61%,投资利税率56.04%,投资回报率35.71%,全部投资回收期4.30年,提供就业职位433个。 坚持“三同时”原则,项目承办单位承办的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 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

积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确保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

环境监测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环境监测仪器项目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仪器项目实施方案 xxx集团

摘要 坚持“三同时”原则,项目承办单位承办的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积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确保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该环境监测仪器项目计划总投资17161.1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770.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07%;流动资金2390.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93%。 达产年营业收入22429.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932.76万元,税金及附加302.61万元,利润总额4496.24万元,利税总额5419.02万元,税后净利润3372.1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46.8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6.20%,投资利税率31.58%,投资回报率19.65%,全部投资回收期6.59年,提供就业职位443个。 2018年是我国“十三五”改善环境治理的关键期,环境监测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结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2010-2017年数据和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现状,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销售额约71亿元。十九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环保行业随着环保税的推进、落地将进入严格监管阶段,而环境监测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项目概况、建设背景、市场研究分析、建设规划、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土建工程、工艺可行性分析、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项目安全规范管理、风险性分析、项目节能评价、进度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项目评价等。

环境监测仪器项目实施方案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第三章建设背景 第四章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第五章土建工程 第六章工艺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第八章风险性分析 第九章项目节能评价 第十章实施进度及招标方案第十一章人力资源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三章经济效益 第十四章项目评价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方案说明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 1.2 项目内容及目标 (1) 1.2.1 项目内容 (1) 1.2.2 项目目标 (2) 1.3 开发原则 (2) 1.4 开发依据 (3) 2总体设计 (5) 3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7) 3.1 技术项目背景 (7) 3.2 系统总体架构 (9) 3.3 系统主要特点 (10) 3.3.1 无需土建的一体化雨量站 (10) 3.3.2 支持系统分步式建设 (11) 3.3.3 充分利用雨水情自动监测系统资源的自动灾情预警报系统 (11) 3.3.4 引入先进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拓宽通信网络,提出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19) 4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22) 4.1 技术项目背景 (22) 4.2 系统框架总体 (22) 4.3 无线传感网络法泥石流监测 (23)

5 滑坡监测预警子系统 (29) 5.1 技术背景 (29) 5.2 国内外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29) 5.3 无人值守的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框架 (30) 5.4 地质灾害的安全监测 (32) 5.5 观测仪器选择 (33) 5.6 自动化采集系统 (36) 6 桥梁和隧道监测预警子系统 (40) 6.1 技术背景 (40) 6.2 监测方案 (41) 7 水质监测子系统 (44) 7.1 技术背景 (44) 7.2 系统框架 (45) 7.3 系统配置 (46) 8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47) 8.1 技术背景 (47) 8.2 系统框架 (47) 8.3 系统配置 (48) 9 气象监测系统 (49) 9.1 技术背景 (49) 9.2 系统框架 (49)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开发区 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项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1113.88平方米(折合约61.64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7.33%,建筑容积率1.48,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1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3.98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1113.8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1793.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848.5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3709.11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4371.87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1台(套),设备购置费4337.08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301530.54千瓦时,折合159.96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9789.73立方米,折合2.54吨标准煤。 3、“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301530.54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9789.73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62.50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0.6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 率20.61%,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 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3741.6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107.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56%;流动资金3633.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44%。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生态环境监测

129科协论坛·2009年第1期 (下)资源环境与节能减灾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 监测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 测过渡和拓宽。 1 生态监测的定义 生态监测是采用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尺度 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 监测生态系统条件、条件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趋势 而获得。国内有学者提出“生态监测就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 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 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 察的过程,监测的结果则用于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 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提供 决策依据,这一定义似乎从方法原理、目的、手段、意义等方 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在监测对象上,生态监测既不同于城市环境质量监测, 也不同于工业污染源监测。从环境监测发展历程来看,目前 所指的生态监测主要侧重于宏观的、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 题,它具有反映人类活动对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全貌、有 机综合影响的优点。如近年来积极开展的福建省湿地生态环 境监测,河南省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南极中山站近岸海域生 态环境监测,以及在我国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较早,近几年又 做了大量工作的新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应当看到,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的拓宽,除了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外,环境监测的理论和实践必是生态监测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基本保证。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荒漠生态学、脆弱带生态学、地球化学、气象学、物候学、水文学、环境经济学、人文物理学等的理论和实践对生态监测更是大有裨益。2 生态监测的类型 国内对生态监测类型的划分有许多种,常见的是从不同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可分为城市生态监测、农村生态监测、森林生态监测、草原生态监测及荒漠生态监测等。这类划分突出了生态监测对象的价值尺度,旨在通过生态监测获得关于各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的现状资料、受干扰(特别指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承受影响的能力、发展趋势等。根据生态监 测两个基本的空间尺度,生态监测可分为两大类: 2.1 宏观生态监测 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至少应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 可扩展到全球。宏观生态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 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 2.2 微观生态监测 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 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微观生态监 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工作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 宏观生态监测必须以微观生态监测为基础,微观生态监 测又必须以宏观生态监测为主导,二者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监测应包括宏观和微观监测两种尺度所形成的生态监测网。 3 生态监测的任务与特点 对生态系统现状以及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重要生态问题进行动态监测;对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治理过程中生态平衡恢复过程的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集积,研究上述各种生态问题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建立数学模型,为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打下基础;支持国际上一些重要的生态研究及监测计划,如GEMS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MAB (人与生物圈)等,加入国际生态监测网络。 生态监测的特点主要是: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分散性 。4 生态监测的技术方法 生态监测技术方法就是对生态系统中的指标进行具体测量和判断,从而获得生态系统中某一指标的特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以反映该指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在选择生态监测具体技术方法前,要根据现有条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技术路线,确定最佳监测方案。技术路线和方案的制定大体包含以下几点:生态问题的提出,生态监测台站的选址,监测的内容、方法及设备,生态系统要素及监测指标的确定,监测场地、监测频度及周期描述,数据的整理(观测数据、实验分析数据、统计数据、文字数据、图形及图象数据),建立数据 库,信息或数据输出,信息的利用(编制生态监测项目报表,针对提出的生态问题建立模型、预测预报、评价和规划、政策规定)。 在确定具体的生态监测技术方法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若干国家标准或相关的操作规范,尽量采用该学科较权威或大家公认的方法。一些特殊指标可按目前生态站常用的监测方法。 生态监测对于结构与功能复杂的宏观生态环境进行监 测,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生态监测平台是宏观监测的基础,它必须以三S 技术作支持,并要具备容量足够大的计算机和宇航信息处理装置。三S 技术 ,即地理信息技术(GIS )、遥感技术(RS )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三项技术形成了对地球进行空间观测、空间定位及空间分析的完整 的技术体系。从国内已有工作来看,许多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还没有在生态监测中发挥作用。多数工作尚属研究性质,环境监 测意义尚的常规生态监测工作尚在起步和酝酿中,急待开发和实施。生态监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对环境监测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的最终结果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污染治理方案。生态监测将为更深层次的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服务,提出生态环境规划、生态设计方 案,最终目的是建立天地人和的生态环境。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单纯从理化、生物指标监测来了解环境质量已不能满足要求,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被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逐步认识和掌握。生态环境监测 □ 丁 琼 (奎屯环境保护监测站 新疆·奎屯 833200)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09)01-129-01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 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PM10、 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3.1 必测项目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XX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监测区域现场勘查及资料收 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 象气候、土壤利用等) 编制监测方案 确定监测项目 及类别 确定确定监测点 布置及采样时间 和方法 电话预约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 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 监测指标技术要求方法依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总氮(湖、库,以N计) 铜 锌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 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组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位置设点依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样品名称采样方法采集设备 地表水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