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建筑状况 •洛阳永宁寺(北魏最大的佛寺) 永宁寺塔(最高的塔) 《洛阳伽兰记》记载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现存最早的佛塔
•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最早的石窟 •石刻技艺水平提高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一、隋(581-618年) 1、建设成就
兴修水利—大运河 大兴城—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宇文恺—比例尺,制作模型
1、社会背景 2、建筑成就
夯土技术 高台建筑 瓦普遍应用 建筑装饰与色彩 《考工记》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一、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社会背景 2、建筑成就
城市建设高潮 高台建筑 木构技术
二、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1、社会背景 2、建设活动
1、社会背景 2、建筑状况
宫殿 陵墓 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
建筑基本型制已出现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1、社会背景
2、建筑状况
•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 ——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
•湖北蕲春干阑式建筑 3、建筑技术
夯土技术 瓦的发明 坐斗形象出现
四、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2)抬梁式(叠梁式) 屋基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架梁,梁
两端承檩,层叠而上至最上层中间立脊瓜柱承脊檩。
梁柱结构体系 •室内少柱或无柱, 空间大且相对灵活。 •用材大,耗材较多。
3)井干式 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成矩形木框,层层累
叠为承重墙体。
• 耗材量大,空间受限制,封闭。
2、斗栱
第五节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元、明、清 1271年-1911年)
一、元(1271-1368年) 1、社会背景
2、木构技术变革
草率、简洁
3、宗教建筑兴盛
北京西四妙应寺白塔(藏传佛教) 山西洪洞县广胜下寺
山西永济县永乐宫 福建泉州清净寺(元代重建)
4、元大都
二、明(1368-1644年)
实例:
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大雁塔、小雁塔、玄奘塔…… 乾陵
三、五代(907-960年)
1、社会背景
2、建筑技术 塔进一步发展
实例: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砖木)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石) 广东光孝寺铁塔(铁) 前蜀王建墓—永陵
四、宋(960-1279年)
1、社会背景 北宋—辽;南宋—金 2、建筑成就 1)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根本变化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最早的石单层塔
•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李春) —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二、唐(618-907年)
1、发展概况 文化交流 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气魄宏伟、严整开朗、简洁明快、舒展朴实 —形式与结构有机结合
2、建筑成就 1)木结构技术成熟 2)建筑群处理趋成熟 3)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1、善择基址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六、 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七、工官制度
司空 将作
工部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咸阳城 阿房宫 骊山陵 长城
三、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1、社会概况
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2、建筑成就 1)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结构形式已出现 •斗栱普遍应用 •多层木架建筑增加 •屋顶形式多样
2)砖石结构发展
拱券结构; 砌筑方法; 砖类型增多
四、三国、晋、南北朝(220-589年)
1、发展概况 外来文化融汇;佛教建筑 ;园林
主要构件:斗、栱、昂
台基+屋身+屋顶
三、单体建筑的构成
1、单体建筑的特点:
平面的基本组成单元——“间” 由间构成单座建筑。
简明、真实、有机。 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2、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四、建筑群的组合
•量—集结 “化零为整” —平面组织于屋内
•数—积累 “化整为零” —平面组织于屋间
2)木架建筑模数制—《营造法式》李诫
按照斗栱的“材” 模数化、定型化
3)建筑组织手法多样 4)砖石建筑水平达新高度 5)建筑装修、色彩大发展 6)园林兴盛
实例
河北正定隆兴寺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塔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规模最大的石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早的木塔 北京天宁寺塔 山西大同善化寺 山西大同华严寺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建筑的两大渊源 1、穴居系列:
横穴→袋穴→半穴居→地面木骨泥墙ຫໍສະໝຸດ Baidu屋
2、巢居系列:
独木橧巢→多木橧巢→栅居→干阑建筑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1、木骨泥墙房屋
西安半坡村遗址——仰韶文化 西安客省庄遗址——龙山文化 2、干阑建筑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构房屋实例
中国古代建筑史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木构建筑的缺点:
二、木构架的特色
1、木结构体系基本类型
1)穿斗式(立贴式) 落地柱(部分短柱)直接承檩,柱间用穿枋联系,并 以挑枋承托出檐。
檩柱结构体系 •柱距小、密集,空间不开阔。 •用料细小,整体刚性好。 •屋面用材简化,增加了构造的灵活性。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一、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1、社会背景 2、建筑状况
修建沟渠;建筑城郭;修建监狱; 修筑宫室台榭-高台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最早的庭院建筑
传统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开始走向定型(夏至商早期)
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以群体组合见长
1)建筑组合规律: 分间承重;以间成幢;以幢成院;以院成组;以组
成群 2)庭院式构成
围绕一个中心空间组织构成建筑群 特点:内向性
围合方式: •墙围合 •廊院 •合院
3)组群布局 纵向扩展组群; 横向扩展组群; 纵横对称中心式组群。
中国建筑设计重心:“间”、“院”
五、 建筑与环境
—现存最早的佛塔
•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最早的石窟 •石刻技艺水平提高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至宋 581年-1279年)
一、隋(581-618年) 1、建设成就
兴修水利—大运河 大兴城—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宇文恺—比例尺,制作模型
1、社会背景 2、建筑成就
夯土技术 高台建筑 瓦普遍应用 建筑装饰与色彩 《考工记》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一、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社会背景 2、建筑成就
城市建设高潮 高台建筑 木构技术
二、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1、社会背景 2、建设活动
1、社会背景 2、建筑状况
宫殿 陵墓 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
建筑基本型制已出现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1、社会背景
2、建筑状况
•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 ——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
•湖北蕲春干阑式建筑 3、建筑技术
夯土技术 瓦的发明 坐斗形象出现
四、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2)抬梁式(叠梁式) 屋基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架梁,梁
两端承檩,层叠而上至最上层中间立脊瓜柱承脊檩。
梁柱结构体系 •室内少柱或无柱, 空间大且相对灵活。 •用材大,耗材较多。
3)井干式 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成矩形木框,层层累
叠为承重墙体。
• 耗材量大,空间受限制,封闭。
2、斗栱
第五节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元、明、清 1271年-1911年)
一、元(1271-1368年) 1、社会背景
2、木构技术变革
草率、简洁
3、宗教建筑兴盛
北京西四妙应寺白塔(藏传佛教) 山西洪洞县广胜下寺
山西永济县永乐宫 福建泉州清净寺(元代重建)
4、元大都
二、明(1368-1644年)
实例:
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大雁塔、小雁塔、玄奘塔…… 乾陵
三、五代(907-960年)
1、社会背景
2、建筑技术 塔进一步发展
实例: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砖木)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石) 广东光孝寺铁塔(铁) 前蜀王建墓—永陵
四、宋(960-1279年)
1、社会背景 北宋—辽;南宋—金 2、建筑成就 1)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根本变化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最早的石单层塔
•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李春) —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二、唐(618-907年)
1、发展概况 文化交流 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气魄宏伟、严整开朗、简洁明快、舒展朴实 —形式与结构有机结合
2、建筑成就 1)木结构技术成熟 2)建筑群处理趋成熟 3)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1、善择基址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六、 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七、工官制度
司空 将作
工部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咸阳城 阿房宫 骊山陵 长城
三、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1、社会概况
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2、建筑成就 1)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结构形式已出现 •斗栱普遍应用 •多层木架建筑增加 •屋顶形式多样
2)砖石结构发展
拱券结构; 砌筑方法; 砖类型增多
四、三国、晋、南北朝(220-589年)
1、发展概况 外来文化融汇;佛教建筑 ;园林
主要构件:斗、栱、昂
台基+屋身+屋顶
三、单体建筑的构成
1、单体建筑的特点:
平面的基本组成单元——“间” 由间构成单座建筑。
简明、真实、有机。 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2、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四、建筑群的组合
•量—集结 “化零为整” —平面组织于屋内
•数—积累 “化整为零” —平面组织于屋间
2)木架建筑模数制—《营造法式》李诫
按照斗栱的“材” 模数化、定型化
3)建筑组织手法多样 4)砖石建筑水平达新高度 5)建筑装修、色彩大发展 6)园林兴盛
实例
河北正定隆兴寺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塔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规模最大的石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早的木塔 北京天宁寺塔 山西大同善化寺 山西大同华严寺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建筑的两大渊源 1、穴居系列:
横穴→袋穴→半穴居→地面木骨泥墙ຫໍສະໝຸດ Baidu屋
2、巢居系列:
独木橧巢→多木橧巢→栅居→干阑建筑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1、木骨泥墙房屋
西安半坡村遗址——仰韶文化 西安客省庄遗址——龙山文化 2、干阑建筑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构房屋实例
中国古代建筑史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木构建筑的缺点:
二、木构架的特色
1、木结构体系基本类型
1)穿斗式(立贴式) 落地柱(部分短柱)直接承檩,柱间用穿枋联系,并 以挑枋承托出檐。
檩柱结构体系 •柱距小、密集,空间不开阔。 •用料细小,整体刚性好。 •屋面用材简化,增加了构造的灵活性。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一、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1、社会背景 2、建筑状况
修建沟渠;建筑城郭;修建监狱; 修筑宫室台榭-高台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最早的庭院建筑
传统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开始走向定型(夏至商早期)
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以群体组合见长
1)建筑组合规律: 分间承重;以间成幢;以幢成院;以院成组;以组
成群 2)庭院式构成
围绕一个中心空间组织构成建筑群 特点:内向性
围合方式: •墙围合 •廊院 •合院
3)组群布局 纵向扩展组群; 横向扩展组群; 纵横对称中心式组群。
中国建筑设计重心:“间”、“院”
五、 建筑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