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层

合集下载

中国官员级别

中国官员级别

中国官员级别行政级别从上到下分为:国家级正职: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如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等。

省部级副职: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等。

厅局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副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国有副厅级企业的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副职,大专正职。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将详细介绍党的发展历程,包括党的成立、党的领导地位确立、党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等方面。

一、党的成立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1年7月23日,当时在上海法租界的一间石库门小楼内,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并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届中央委员会。

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先锋队组织。

二、党的领导地位确立在党的早期发展阶段,党面临着内外的难点和挑战。

但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和革命斗争,逐渐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一步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

三、党的革命斗争党的革命斗争是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国共合作时期,党领导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随后,党领导了抗日战争,与其他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一道,组成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了长征,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党的建设事业党的建设事业是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

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觉悟性、纪律性和战斗力。

党的七大、八大、九大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党的建设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积极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军事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五、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目标,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建国后10大伟人的高考素材

中国建国后10大伟人的高考素材

三一文库()〔中国建国后10大伟人的高考素材〕导语:中国建国后的十大伟人有哪些呢?下面是yuwenmi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写作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周恩来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为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对现阶段的改革开放也起了推动作用。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

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

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诞辰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重温周恩来,不仅仅是一种缅怀,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我们应当学习周恩来的精神,做周恩来这样的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有一次,周总理在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时,一个美国记者伸出手来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

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总理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这时很多人都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

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

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

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

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

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

100篇名家经典革命散文

100篇名家经典革命散文

100篇名家经典革命散文一穿过历史的硝烟,我们站在百年的门槛上回望,一面鲜艳的共和革命的旗帜在辽阔而富饶的中国大地上空猎猎飘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100篇名家经典革命散文。

100篇名家经典革命散文:红色革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彪、彭德怀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

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

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

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二、六十年执政基本经验
作为一个执政六十年的政党, 作为一个执政六十年的政党,我们在长 期执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期执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 总结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在 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方针。 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方针。 基层组织要着力扩大覆盖面, 3、基层组织要着力扩大覆盖面,发挥推动发 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基层组织要培养高素质带头人, 4、基层组织要培养高素质带头人,构建城乡 一体化格局。 一体化格局。
(二)应对金融危机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
1、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 的判断、分析、决策、执行能力; 的判断、分析、决策、执行能力; 2、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处理各种新的 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 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联系群众, 3、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联系群众,领 导群众推进事业发展的能力; 导群众推进事业发展的能力; 4、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 用的状况; 用的状况;
(一)实现十七大目标的需要
1、完善经济体制,转变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完善经济体制,转变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建设。 明建设。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精神文明健康发 展。 完善社会服务、保障、管理体系, 4、完善社会服务、保障、管理体系,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义和谐社会。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5、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历届国家领导人

历届国家领导人

第一届中央政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 德
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 云 林彪 彭德怀 邓小平 邓子恢 贺龙 陈毅 乌兰夫 李富春 李先念 聂荣臻
薄一波(1956年6月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 毛泽东(名誉主席)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 毛泽东(名誉主席)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 毛泽东(名誉主席)
第三届中央政府(1965年1月-1975年1月)
国家主席:刘少奇(1968年10月在十二中全会上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 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 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林 彪(1971年9月13日叛国,死亡)陈 云 邓小平 贺 龙(1969年6月9日病逝) 陈毅(1972年1月6日病逝)柯庆施(1965年4月9日病逝) 乌兰夫 李富春(1975年1月9日病逝)李先念 谭震林 聂荣臻 薄一波 陆定一 罗瑞卿 陶铸(1969年11月病逝)谢富治(1972年3月26日病死)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第二届中央政府(1959年4月27日-1965年1月)
国家主席:刘少奇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 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 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春 李先念 聂荣臻 薄一波 谭震林 陆定一罗瑞卿 习仲勋

语文地方课程资源之黄梅名人

语文地方课程资源之黄梅名人

语文地方课程资源之黄梅名人5、黄梅名人(1)中国历史名人简介--吴仪吴仪(1938年11月-),女,汉族,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祖籍湖北黄梅;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女性领导人,有“中国铁娘子”之称;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

196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卫生部部长、外经贸部部长,曾是中国政府在对外贸易领域的谈判专家。

1956年毕业于兰州女中(现兰州二十七中学)1956年—1962年在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系、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学习。

1962年—1965年毕业后,在兰州炼油厂任车间技术员、政治部办公室干事。

吴仪这段在甘肃的工作经历很有意思。

因为,四十年后,和她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的胡锦涛、温家宝等人,都曾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甘肃省的不同地区工作过。

1965年—1967年任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生产处技术员。

1967年—1983年任北京东方红炼油厂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科长、副总工程师、副厂长。

1983年—1988年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党委书记。

1988年—1991年任北京市副市长。

1991年—1993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93年起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8年—200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

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SARS危机在中国爆发后,4月起,吴仪兼任卫生部部长。

2004年2月起,又兼任新成立的“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

2005年4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免去其兼任的卫生部部长职务。

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吴仪任组长;以协调解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008年3月,届满退休。

中共一大成员代表

中共一大成员代表

1920年夏天,李达抱着“寻找同志干社会革命”的目的,从日本回国。他先去上 海拜访了陈独秀,得知陈与李汉俊正在积极筹建中国共产党,于是他欣然接受了陈独 秀的邀请。为了工作上方便,李达住在了《新青年》杂志社里。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愈秀松在《新 青年》杂志社开会,正式成立了上海“共产党”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推举陈独秀 为党的总书记。然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积极联络在全国其他地方筹建的共产主义小组, 还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开幕,7月24日举行了第二次会议,李达代表上海 发起组报告了自成立以来所进行的工作。7月25日至26日休会两天,由张国焘、李 达等起草党的纲领及以后的工作方案,7月27、28、29日又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 会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组成的中央局。李达因负 责中共“一大”的筹备工作,又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书记, 曾著译过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被选为宣传主任;张国焘因 主持召开中共“一大”,擅长社会活动,被选为组织主任;陈独秀 是《新青年》的创始人,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五四运动和新文 化运动的领袖,有很高的声望,书记非他莫属。“一大”就此结束。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陈独秀、 李达、张国焘、蔡和森等1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李达当众顶 撞了张国焘,在选举中央执行委员时,李达落选。会后张国焘说 “打倒你,我起来。”面对张国焘的刁难,李达决定“还是专心 去研究理论为好”,于是离开了中央。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 党工作,为召开中共一大做出了卓越贡献。1922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 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

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导语: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希望您喜欢阅读:历任领导人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0xx年7月,中共二大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0xx年6月,中共三大选举产生)中共中央:陈独秀(1920xx年1月,中共四大推选)中共中央:陈独秀(1920xx年4月至5月,中共五大推选)中共中央:向忠发(1920xx年6月至7月,中共六大选举产生)(注:1931年,向忠发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后,由王明代理)中共中央:博古(秦邦宪)(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张闻天(洛甫)(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胡耀邦(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赵紫阳(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1997年9月,中共xx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20xx年11月,中共xx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20xx年10月,中共xx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20xx年11月,中共xx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排名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排名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排名本排名是按照新中国成立后职位地位排名,是政治与军事综合的排名,并非是按照七大和八大的委员排名。

而且有几位大将和政治人物没有上榜,也有一些在解放前因为带病、请辞、出国等等原因无缘榜单。

值得需要注意是党外人士也不在榜单,比如宋庆龄、傅作义、程潜、李济深等。

第一名:毛泽东(1893-1976);湖南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二名:朱德(1886-1976);四川人,书记处第四书记;国家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后任委员长;1955年授第一元帅。

刘少奇(1898-1969);湖南人,书记处第二书记;新中国第二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后任国家主席。

第四名:周恩来(1898-1976);江苏人(原籍浙江);书记处第三书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政协副主席。

任弼时(1904-1950);湖南人;书记处第五书记兼秘书长。

第六名:高岗(1905-1955);陕西人;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东北政府主席兼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政委兼司令员。

董必武(1886-1975);湖北人;政治局委员;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政法委员会主任;华北政府主席。

第八名:陈云(1905-1995);江苏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国务院第二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兼重工业部长。

彭真(1902-1997);山西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组织部长;北京市委书记;后任委员长第十名:彭德怀(1898-1974);湖南人;政治局委员;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政府主席兼书记;1955年授第二元帅。

林伯渠(1886-1960);湖南人;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

第十二名:林彪(1907-1971);湖北人;中央委员;中南政府主席兼书记;1955年授第三元帅;后任党副主席。

饶漱石(1903-1975);江西人;中央委员;华东政府主席兼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上海市委书记。

第十四名:刘伯承(1892-1986);四川人;中央委员;西南政府主席兼西南局第二书记;1955年授第四元帅。

刘少奇中国的杰出领导人

刘少奇中国的杰出领导人

刘少奇中国的杰出领导人刘少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领导人。

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早年经历与政治起步刘少奇,原名刘校仁,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农村家庭。

他在年幼时期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

192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

刘少奇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经历中,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在苏联学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思想熏陶。

这对于他日后的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抗战时期的领导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以其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智慧,担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重要职务。

他在党的组织建设、宣传工作以及军事部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在这一时期坚决主张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战组织的建设和指挥工作,并且在与国民党的合作中保持了政治原则和独立性。

刘少奇的领导和贡献为中国最终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刘少奇担任了中国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他在国家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刘少奇在国内经济建设和农村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和政策,如“土地改革”、“三线建设”等,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积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起,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人民领袖的形象刘少奇作为中国领导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以亲民、务实和廉洁的形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刘少奇以身作则,坚持艰苦奋斗和廉洁奉公的原则。

他不仅亲自下基层调研,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还积极提出一系列解决人民问题的举措和政策。

他的崇高品质和思想行动,使他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伟大领袖。

五、受到冤屈与离世然而,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冤屈和迫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任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任主席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胡锦涛(2003年3月15日至今)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

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第一部宪法的产生至“文革”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置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

中国历届领导人及其任期

中国历届领导人及其任期

1.第一届中央政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
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1956年6月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2.第二届中央政府(1959年4月27日-1965年1月)
国家主席:刘少奇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
谭震林陆定一罗瑞卿习仲勋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3.第三届中央政府(1965年1月-1975年1月)
国家主席:刘少奇(1968年10月在十二中全会上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林彪(1971年9月13日叛国,死亡)
陈云邓小平
贺龙(1969年6月9日病逝)
陈毅(1972年1月6日病逝)
柯庆施(1965年4月9日病逝)
乌兰夫
李富春(1975年1月9日病逝)
李先念谭震林聂荣臻薄一波陆定一罗瑞卿
陶铸(1969年11月病逝)
谢富治(1972年3月26日病死)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4.第四届中央政府(1975年1月-1978年3月)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1976年7月6日病逝)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76年1月8日病逝)。

中国历届主席简历

中国历届主席简历

中国历届主席简历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

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序

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序

先按职位分‎,从主‎席‎开‎始‎往下‎,同‎职位‎的‎按名‎字‎的一个字‎母的顺序‎分‎。

‎国家‎级‎正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部‎级‎副职:‎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国家元首 (1)

国家元首 (1)

周恩来(Zhou Enlai 1898.3.5-1976.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4年9月前称政务院)总理,1958年前兼任外交部长,历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主席等职。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和法国求学。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

大革命失败后,先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和南昌起义。

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1年底,进入江西和福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6年西安事变时任中共全权代表与蒋介石谈判,迫使蒋接受抗日的主张。

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参加中共长江局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南方局,代表中共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战工作,并广泛开展对国际友好人士的宣传和团结工作。

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抗战胜利后,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早在建国前,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外事工作的主要领导人。

主持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建国初期,他根据各国对台湾问题的不同态度,创造了多层次的不同建交方式,如:完全建交、“半建交”和“暂不建交”,只建立商贸关系等。

1950年2月,赴莫斯科协助毛泽东同斯大林谈判,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同年6月,参与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11月,迫使联合国同意中国政府特别代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武装侵略。

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直接领导朝鲜停战谈判和停战协定的签订。

1951年,提出外事队伍建设的方针,即:“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建党伟人‘董必武’

建党伟人‘董必武’
争的新高潮付出巨大的精力。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董必武同志作为中共代 表团的成员和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 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他协助周恩来同志,参加同国民党当 局的谈判,领导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抗战初期在武 汉,他利用合法身份和他在湖北广泛的社会影响,大力开展党 的统一战线工作,宣传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 持久战的人民战争思想。他直接领导中共湖北省委,抵制王明 右倾投降主义的干扰,团结当地爱国人士,创办七里坪、汤池 等训练班,为开展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华中抗日根据 地培养大批骨干。到重庆后,他作为中共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参 政员,或是同我党其他参政员一道,或是单枪匹马,在这个会 议上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活动进行英勇机智的斗争。 他模范地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各阶 层爱国人士、地方实力派和国际友好人士,为坚持国共合作,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开展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 动,作出重大贡献。1944年党中央提前为他作六十大寿, 对他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党中央在贺电中说:“现在你正 代表着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高举着毛泽东同 志的旗帜,不屈不挠地奋斗着。你是中国民族解放、社会解放 的老战士,你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为庆祝你的生日,将感到光荣。”1945年4月 ,董必武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参加中国代表团 ,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向旅美侨胞和 国际人士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解放区各方面的成绩,扩大 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董必武同志继续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 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成员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为争取和平 民主、制止内战进行复杂艰巨的斗争。1947年春,国共两 党谈判破裂,他率领中共代表团驻南京、上海办事处的同志撤 返延安。随后,前往华北,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和华北 财经办事处主任,紧张地投入支援解放战争的工作。1948 年8月,他主持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经过这次大会, 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他当选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接着,他参 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积极进行立法方面的准备。

中国领导的级别

中国领导的级别

中国领导的级别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以及多样化的领导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机构,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完善各项政策,促进社会发展。

在领导层面上,中国还建立了一套复杂的领导级别制度,来帮助当前的国家机构解决复杂的问题和解决不同社会问题的需求。

中国的领导级别分为五个层次:全国领导人、省级领导人、市级领导人、县级领导人和乡级领导人。

全国领导人主要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组成,他们是中国最高领导层,主要负责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导工作,直接负责中央政府各项重大决策。

省级领导人是指省级政府机构设置的领导首脑,主要负责监督省级行政部门的贯彻实施中央政策,负责省级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其代表机构是省人民代表大会。

市级领导人主要负责市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其代表机构是市人民代表大会。

县级领导人是指县级行政机关设置的市长或县长,其代表机构是县人民代表大会。

乡级领导人指乡镇行政机关设置的书记、农业专家等,其代表机构是村民自治会或者乡民代表大会。

尽管中国分为五个不同的行政级别,但这些级别的领导人都必须承担着责任,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

因此,根据中国法律规定,这些领导人需要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知识,实施有关的政策,有效地沟通和联系上级部门和下级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发展。

除了政治领导外,领导人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关注社会问题,并且在可能的地方做出贡献。

他们应当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处理部门间的关系,注重规范管理,有助于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中国,各级领导人必须充分认识到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经验,有效地实施国家政策,努力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从而实现民族的复兴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有一套复杂的领导级别制度,包括全国领导人、省级领导人、市级领导人、县级领导人和乡级领导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朱德( 1949-1954 ) ▪ 刘少奇( 1949-1954 ) ▪ 宋庆龄( 1949-1954 )
▪李济深( 1949-1954 ) ▪ 张澜( 1949-1954 ) ▪ 高岗( 1949-195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4-1975)▪ 朱德( 1954-1959 ) ▪ 宋庆龄( 1959-1975 ) ▪ 董必武( 1959-197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82-)▪乌兰夫( 1983-1988 ) ▪ 王震( 1988-1993 ) ▪ 荣毅仁( 1993-1998 )
▪胡锦涛( 1998-2003 ) ▪ 曾庆红( 2003-2008 ) ▪ 习近平( 2008- )
1975至1982年间,不设国家副主席职务。

历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49-1955)▪ 朱德( 1949-1955 )
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
(1955-1969)▪ 董必武( 1955-1969 )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78-)▪ 陈云( 1978-1987 ) ▪ 乔石( 1987-1992 ) ▪ 尉健行( 1992-2002 )
▪吴官正( 2002-2007 ) ▪ 贺国强( 2007- )
机构沿革: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沈钧儒( 1949.10-1954.09 ) ▪ 董必武( 1954.09-1959.04 ) ▪ 谢觉哉( 1959.04-1965.01 ) ▪杨秀峰( 1965.01-1975.01 ) ▪ 江华( 1975.01-1983.06 ) ▪ 郑天翔( 1983.06-1988.04 )
▪任建新( 1988.04-1998.03 ) ▪ 肖扬( 1998.03-2008.03 ) ▪ 王胜俊( 2008.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1949.10-1954.09)
1949.10-1954.09 ▪ 董必武▪ 陈云▪ 郭沫若▪ 黄炎培
后任命▪ 邓小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54.09-)
1954.09 -1959.04 ▪ 陈云▪ 林彪▪ 彭德怀▪ 邓小平▪ 邓子恢▪ 贺龙
▪陈毅▪ 乌兰夫▪ 李富春▪ 李先念
1959.04 -1965.01 ▪ 陈云▪ 林彪▪ 彭德怀▪ 邓小平▪ 邓子恢▪ 贺龙
▪陈毅▪ 乌兰夫▪ 李富春▪ 李先念▪ 聂荣臻▪ 薄一波
▪谭震林▪ 陆定一▪ 罗瑞卿▪习仲勋
1965.01 -1975.01 ▪ 林彪▪ 陈云▪ 邓小平▪ 贺龙▪ 陈毅▪ 柯庆施
▪乌兰夫▪ 李富春▪ 李先念▪ 谭震林▪ 聂荣臻▪ 薄一波
▪陆定一▪ 罗瑞卿▪ 陶铸▪ 谢富治
1975.01 -1978.03 ▪ 邓小平▪ 张春桥▪ 李先念▪ 陈锡联▪ 纪登奎▪ 华国锋
▪陈永贵▪ 吴桂贤▪ 王震▪ 余秋里▪ 谷牧▪ 孙健
1978.03 -1983.06 1978.03-1982.05 ▪ 邓小平▪ 李先念▪ 徐向前▪ 纪登奎▪ 余秋里▪ 陈锡联
▪耿飙▪ 陈永贵▪ 方毅▪ 王震▪ 谷牧▪ 康世恩
▪陈慕华
后任命▪ 王任重▪ 陈云▪ 薄一波▪ 姚依林▪ 姬鹏飞▪ 万里▪杨静仁▪ 张爱萍▪ 黄华
1982.05-1983.06 ▪ 万里▪ 姚依林
1983.06 -1988.04 ▪ 万里▪ 姚依林▪ 李鹏▪ 田纪云
后任命▪ 乔石
1988.04 -1993.03 ▪ 姚依林▪ 田纪云▪ 吴学谦
后任命▪ 邹家华▪ 朱镕基▪ 钱其琛
1993.03 -1998.03 ▪ 朱镕基▪ 邹家华▪ 钱其琛▪ 李岚清
后任命▪ 吴邦国▪ 姜春云
1998.03 -2003.03 ▪ 李岚清▪ 钱其琛▪ 吴邦国▪ 温家宝
2003.03 -2008.03 ▪ 黄菊▪ 吴仪▪ 曾培炎▪ 回良玉
2008.03- ▪ 李克强▪ 回良玉▪ 张德江▪ 王岐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