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集体林权改革与林地保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解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解析1. 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林地流转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农民通过流转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对流转林地的给予补贴和资金扶持,降低了流转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流转积极性。
2. 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为了落实国家林地确权发证政策,县一级及乡村一级广大农林两委组成专门工作队,陆续向林农发放了国家颁发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证》、《林地确权证明》,解决了农民长期在集体林地中心耕种占地权属不清、土地育种权不确定等问题。
确权工作的完成,为农民流转林地提供了法律依据。
3. 农民收入源头拓宽:农民流转林地后不再从事林木种植,在此基础上实行合理的农林差价政策,通过在林地上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和设立蔬果园等途径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民提供了拓宽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二、林权流转的问题与解析1. 流转主体多样化:林地流转主体多样,包括村集体、单位集体、家庭农场等,流转方式灵活多样,单一流转面临隐藏经济纠纷和资源浪费问题,如何对林地流转主体进行分类和变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流转资金的合理使用:在农村地区,由于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流转资金的使用管控存在不足,一些林地流转款项被挪用于他用,导致资金的滞留,加大了农民流转林地的风险,如何合理规范流转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法律法规的完善性:尽管国家对林地流转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但由于林地流转的现实情况多变,一些规则缺乏强制约束力,落实不到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更严格的执行。
4. 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流转林地的需要加强对林地的保护性利用,防止滥伐滥用,保障国家生态平衡。
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和监管机制,规范林地流转的行为,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追责。
三、林权规范管理的路径选择1. 健全林地流转体系:建立健全林地流转管理体系,包括林地确权、主体分类、权属变更、流转资金管理等一系列内容。
2024年集体林权改制方案
2024年集体林权改制方案____年集体林权改制方案一、背景介绍目前,中国的林业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为了推动林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和集体经济收入,加强生态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____年集体林权改制方案应运而生。
二、改制目标1. 提高林地集体经济收入:通过改制,优化林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林农收入。
2. 加强林地精细监管:建立健全林地权属登记、变更和确权程序,加强林地精细监管,保护林地资源。
3. 推动生态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制,优化林地结构,加强林业管理和保护,推动生态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4. 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通过改制,提高林地的使用效益和经济价值,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改制内容1. 林地权属登记和确权:对全国范围内的林地进行权属登记和确权,明确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 林地流转和经营权划定:明确林地的流转和经营权划定,推动林地的流转和经营权的市场化。
3. 林地利用方式和结构优化: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优化林地利用方式和结构,推动林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4. 林地监管机制建立:建立健全林地监管机制,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益。
5. 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政策:为林农提供转型升级的支持政策,引导林农转向高附加值的林业产业。
四、改制步骤1. 制定改制规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改制规划,明确改制目标、内容、步骤和时间表。
2. 林地权属登记和确权:开展全面的林地权属登记和确权工作,明确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3. 林地流转和经营权划定:根据林地权属登记和确权结果,划定林地的流转和经营权,并推动林地的市场化流转。
4. 林地利用方式和结构优化: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林地利用方式和结构优化方案,推动林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5. 林地监管机制建立:建立健全林地监管机制,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益。
6. 支持政策出台: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支持林农进行生态保护和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的是对中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完善措施。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农村土地、林地等资源配置不合理和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首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取消集体林地所有权,确立村民个体林地所有权。
以前,集体林地是由村民以集体名义占有使用的,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独占和管理不善,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
现在,通过土地流转、林地承包等方式,将集体林地划分为个人林地,村民可以自主经营或流转林地,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其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了林地管理和保护。
传统的集体林权制度对村民的林地使用和管理缺乏监督和约束。
现在,通过设立林权交易市场、建立林地权属登记制度等方式,确保个人林地的合法性和权益,使林地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
同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还加强了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促进了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集体林地改为个人林地后,村民可以流转林地,发展林业种植、林下养殖等经济活动,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集体林地的开发和利用,还可以带动农村的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助于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一直是农村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划为个人林地后,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取消集体林地所有权、加强林地管理和保护、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解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解析随着中国林业改革的不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种背景下,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日益凸显,对于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而农村林业却长期存在着土地被占用、乱搞砍伐等乱象,林权制度混乱、权益不清晰成为制约农村林业发展的瓶颈。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林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农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集体林权制度,加强林地流转,实现林地产权清晰、流转便利、利益共享。
在此背景下,各地相继制定了相关政策,推行了集体林地确权登记、林权流转等措施。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为解决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林权流转的问题与挑战1. 林权流转需求矛盾突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大量宅基地和耕地被转包或者流转,而农民集体林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林业改革的一大瓶颈。
而部分地区林木生长周期较长,因此流转市场需求并不是特别旺盛,这导致了林权流转的需求矛盾突出。
2. 林权流转规模较小目前,农村集体林权流转的规模较小,流转主体主要依然是农户个体。
由于农户个体规模小、信息不对称、资源优势不足,导致流转交易成本高、流转效率低。
由于缺乏更加完善的流转市场,林地流转的价格也不太合理,使得林权流转规模无法扩大。
三、林权流转的规范化问题及解决途径1. 林权流转市场建设要解决林权流转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建设完善的林权流转市场来扩大流转需求。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建设农村集体林权流转交易中心,提供林权流转信息服务,降低流转交易成本,促进农户合理流转林权。
2. 林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要解决林权流转价格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建立健全的林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解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解析1. 引言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背景下逐步推进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改革的推动下,农村集体林权体制逐渐走向规范化、法治化,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集体林权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亟需进行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还包括了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获得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不断规范管理和监督,才能实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2 林权流转的定义与背景林权流转是指集体林权主体将其拥有的林地、林权或者林木资源进行有偿或无偿的转让、租赁或合作经营等方式,进行流动化配置和交易。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林权流转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措施,旨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调动林地资源的利用,提高林地资源的利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
林权流转的背景主要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转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因素。
林权流转的定义与背景说明了林权流转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更是对传统集体林权制度的一种创新和完善。
通过林权流转,可以实现林地资源的更好利用,提高农民对林地的管理和保护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林权流转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管理措施和政策支持,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与措施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与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了当前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
本文将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和相应的解决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一、主要障碍1. 利益分配问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第一个主要障碍就是利益分配问题。
在过去的集体林权制度下,林地的收益主要由集体经济组织集中统一管理和分配,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了集体成员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挪用林地资源的情况。
2. 土地流转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趋势日益明显,这就导致了集体林地的流转问题。
在林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林地被非法占用或者变相私有化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3. 体制机制不健全问题目前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不健全的问题,例如权属、资产、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集体林地管理维权难、效益不高,以及政府部门职能分散、协调效率低等问题。
4.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当前森林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而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如何确保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措施1. 完善激励机制为了解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我们需要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集体成员保护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林地收益分配机制,向集体成员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激励,推动他们积极参与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2. 加强监管和执法针对土地流转问题,需要加强对集体林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和私有化行为,保护集体林地的合法权益。
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规范林地流转的程序和要求,防止流转过程中出现不正当行为。
规章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规章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在我国,林地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公共资源。
林地资源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让林地在承载生态功能和物质功能的同时,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产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地的管理与监管变得格外重要。
我国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林地资源,其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意义如下:保护林地资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以加强对林地资源的保护,让林地得到更好的管理和保护,同时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持生态平衡,增强生态可持续性。
减轻农民经济负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以通过将林地资源进行拍卖,将土地利用作为农村增收的一条途径,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促进乡村振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集体林权集体林权包括自然生长的森林、人工林、灌木林、竹林等所有森林资源。
集体林权包括所有的权益,如林木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森林采摘权、森林草原资源权等。
分配方式集体林权的分配方式是拍卖。
拍卖的对象是林地、林木及其附着物和生态保护区。
收益分配集体林权的收益分配将按照两个方面来分配:一方面,将收益的50%分配给集体所有权单位,另一方面,将剩余50%的收益分配给林地使用者,即村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实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为了加强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
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制度,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营造合理的市场化机制,以保护和发挥森林资源的多重功能,进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于加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林业资源,逐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已经成为林业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
以下是我对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一、提高集体林业经济效益当前,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集体林地经济效益,让广大林农从林业资源中得到更多的收益,提高其积极性、创造力和参与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对集体林业的扶持和引导,建立完善的集体林业产业体系,优化林区经济结构,提高农民的家庭收入水平,同时也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集体林地确权登记体系集体林地确权登记是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重要举措。
通过集体林地确权登记,能够解决过去国家林业管理机构与地方农村基层组织之间的管理界限不清、权利归属不清等问题。
集体林地确权登记还可以为经济振兴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可以让集体林业变得更加可持续、稳定和有序。
三、推行集体林权产权化改革集体林权产权化改革是一个有远见的举措,旨在赋予集体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而这项权利将由农民和村委会共同享有。
为了将这项改革顺利地推行,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之间的协商机制,使集体林地变得与其他资产一样可以被市场化的交易。
四、加强集体林业生态保护加强集体林业生态保护是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
在集体林地的管理和使用中,应当优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非法采伐和滥用资源,以确保集体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范集体林业市场化运作为了推动集体林业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建立规范运作的体制,注重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确保资金的透明和公开,同时还要防止资本的非法获取,防止资本的非法参与和非法经营。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并实施科学监管,将会有助于促进集体林业的发展,和防止相关法规遭到损害。
六、完善集体林地信息化技术应用集体林地信息化技术应用,可以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地整合林地资源,提高林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集体林权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明确集体林权的界定、权益保护、林地流转等相关政策。
2. 推动产权确权登记:加强对集体林权的产权确权登记工作,明确林权的归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林权纠纷。
3. 完善林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林地流转市场,加强林地流转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农民通过流转林地合理规模经营,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4. 加强林权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权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林权管理机构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5. 开展林权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集体林权资源综合配套改革机制,促进林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6.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和林业经营管理能力。
7. 配套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包括财政资金扶持、金融支持、科技支撑等,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集体林权制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集体林权制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对当前集体林权制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土地流转难题目前,集体林权制改革中存在着土地流转难题。
一些村民因为需要资金,不得不将自己的林地流转给了其他人,使得林地使用权变得不稳定。
同时,一些企业也因为土地流转难以确保经营权,在进入行业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对策建议: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完善相关政策,引导村民和企业按照法规积极参与。
同时,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维护土地流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林地保护难题集体林权制改革后,一些地方出现了林地大面积的开垦现象,使得林地的面积和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一些地方的资源保护意识薄弱,林地保护缺乏有效手段和机制。
对策建议:加强对林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升村民和企业的资源保护意识。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林地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林地保护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林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三、权益保障难题在集体林权制改革中,一些村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而出现了一些纠纷和矛盾。
同时,一些企业在经营中也存在着权益保障的问题。
对策建议: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村民、企业和资源的保护。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集体林权制改革的指导和协调,建立健全的调解机制,及时解决各种纠纷和矛盾。
总之,集体林权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必须要继续推进。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集体林权制改革的良好发展,建立健全的林地资源保护机制,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绿色生态的建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几点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关键的政策举措,对于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将林地的所有权从集体转移至个人或家庭,使得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林地,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可以在自己的林地上进行种植、养殖、采摘等活动,增加自己的收入。
同时,农民还可以通过将自己的林地租赁给其他人来获得额外的收益。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砍伐和滥采现象。
在集体林权制度下,由于林地的所有权归属不明,很容易导致林地的滥采和砍伐。
而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林地,更加重视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减少了森林砍伐和滥采现象的发生。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在集体林权制度下,由于林地的所有权归属不明,很难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
而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林地,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了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现象的发生。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
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以逐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和高效利用。
总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举措,对于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是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集体林权制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群众收入增加。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1. 完善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集体林权的产权属性、使用、转让和抵押等权利和义务,确保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 推进集体林权确权登记:通过全面开展集体林权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农民群众的林地所有权,提高资源配置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3. 强化集体林地保护:加强对集体林地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强对非法砍伐、滥伐等行为的打击,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4. 引导农民增加林业投资:通过引导和扶持农民增加林业投资,通过林木的种植、采伐等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
5. 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建立集体林权管理组织,增强农民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林权的运行效率。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林业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集体林权制度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第 1 页共 1 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林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林地分为国有林地和集体林地两类。
其中集体林地是指由集体所有、集体组织管理的林地资源。
然而,当前的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权益不清晰、管理混乱、利益分配不公等,迫切需要改革。
二、改革目标1. 建立健全的集体林权制度,明确权益归属,提高管理效率;2. 促进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3. 推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改革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改革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并完善集体林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集体林地的权益归属、管理方式和利益分配规则。
加强对农民的权益保护,确保农民在林地资源利用中享有合法权益。
2. 健全林权确权登记制度建立完善的林权确权登记制度,对集体林地的权属进行明确登记,确保权益归属清晰。
推行全面的林权确权工作,包括对集体林地的边界界定、林地土地使用权的登记、农民对林地资源的权益确认等。
3. 推进林地流转鼓励农民通过林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设置林地流转市场,为农民提供流转信息和流转服务,促进林地流转的顺利开展。
4. 完善集体林地管理机制推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强集体林地的组织管理。
设立专门的林地管理机构,加强对集体林地的规划管理、保护监督和合理利用。
加强农民的林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林地管理水平。
5.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集体林地管理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措施集体林地制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采取以下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措施:1. 加强林地保护和治理加强对集体林地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完善对林地的防火、防虫、抚育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推行科学的林业经营管理方式,加强对林地生态的保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日益恶化,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这项政策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森林可持续管理,同时改善农村生活和经济状况。
下面是一份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详细文档,为你阐述其主要内容及具体实施措施。
一、改革背景中国是一个全球最大的森林资源拥有者,森林资源对经济、社会和生态都非常重要。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森林资源在人类活动和政策管理下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
其中,集体林权制度的缺失是导致森林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去,由于没有明确的林权界定和保障,许多集体林地被非法占用和破坏。
同时,也没有有效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导致了森林资源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为了解决集体林地保护和管理等问题,中国政府开始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促进集体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具体包括:1. 确认和保障集体林地的所有权归属和权益,保障土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2. 建立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实现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 鼓励集体林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营,增加林下收益。
4. 推进集体林地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管理,提高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综合效益。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措施为达成这些目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实施以下措施:第一步:确认集体林地所有权和权益为了落实集体林地的所有权归属和土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家将实施以下措施:1. 确认集体林地的所有权归属和权益:政府将对所有集体林地的所有权归属和权益进行明确确认,有效保障基层农民的土地权益和收益。
2. 建立集体林地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备案制度:政府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集体林地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备案制度,规范土地控制和利益分配。
第二步:建立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为了实现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自然林保护、人工林更新和可持续利用。
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
而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则成为当前环保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背景、意义、现状和前景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集体林权制度源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农村集体化运动,它通过“统一管理,公共使用”模式将农村的小型私有林地归属到村级集体组织名下。
此后,直至2018年,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权利界定模糊、收益分配不公、保护机制不到位等。
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完善生态保护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于2018年7月正式启动。
二、意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对于我国的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其主要意义如下:1、强化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
改革后,村集体将拥有更为明确的产权,有利于提升对资源的保护力度和监管水平。
2、促进农村商业化和产业升级。
随着收益的提升和分配制度的完善,集体林权改革将鼓励村民将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3、加强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民主管理。
改革后,由集体组织管理的森林资源产权更为清晰地划分给村民,村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集体林资源管理,推动决策的民主化制定。
三、现状目前,我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具体表现为:1、全国范围内推广。
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响应中央政策,相继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
2、建立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各地也越来越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建设完善的档案系统,实现数据时时互通,进一步加强网上平台的建设。
3、市场化运作推进。
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合作组织,通过模式创新,加快集体林权资源实现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升级的步伐。
四、前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将会在我国乡村振兴上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1、推广更为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
在现有政策基础上,适当摆脱收益分配过于简单化的标准,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日益加强的生态建设中,更好地落实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实行森林管理与文明建设的得失权衡与协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政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政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林政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对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政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一、问题分析1. 管理权责不清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由于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导致了林地管理权责不清。
一方面,管理主体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益低下。
由于管理者对林地的使用权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约束,导致了林地的滥用和破坏现象日益增多。
2. 缺乏有效监管目前,我国林业管理监管体制尚不够完善,监管资源有限,监管手段和手段落后,监管效果不佳。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事业单位,其监管职能都受到了严重削弱,难以有效地对林地的利用和管理进行监管。
3. 缺乏市场化运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虽然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但由于缺乏市场化的经营观念和技能,导致了经营效率低下,经营盈利能力不足。
由于缺乏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和机制,林地资源开发利用难以与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相匹配,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4. 生态环境保护不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由于经营主体的利益驱动,林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大量的乱采滥伐、破坏和污染现象屡禁不止,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当前,我国林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
应当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林地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林地的使用和经营行为,保证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经营。
2. 加强监管力度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林地资源的横向监管和纵向监管,建立健全林地资源的全面监管体系,确保林地资源的合规使用和管理。
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的查处,建立健全的违法行为处理机制,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效应。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近年来,中国林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林业法规的重大创新,旨在保护和提升集体林权的价值,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背景中国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广阔,但长期以来,集体林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导致集体林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在2013年全面推进改革,加强集体林权的保护和管理。
二、目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明晰林地产权归属、确保集体林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推动农民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具体来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包括:1. 实现林地产权的明晰化:通过确立集体林地的产权归属,使农民群众有效地享有林地资源,并能够依法合理利用和经营。
2. 完善集体林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集体林权管理机构,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升集体林权的效益。
3. 推动农民增收:通过优化林地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增加林农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
三、取得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主要包括:1. 林地产权归属明确: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支持,明确了集体林地的产权归属,使农民真正成为集体林地的主人,有法律依据和权益保障。
2. 林地利用效益提升:推动林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升级换代,提高了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 农民收入增加:集体林权改革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通过林木经营、生态旅游、林下种植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四、未来发展方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集体林权的保护和管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解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解析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问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集体林权的私有化和流转问题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林权流转成为了推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1.林权流转的背景和意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是我国林业资源私有化的趋势和需要,而林权流转作为该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林权流转能够实现林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林权流转能够促进林业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减少林地的碎片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林权流转的实施也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激发其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林权流转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林权流转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林地所有权权属不清,存在权属纠纷和矛盾,导致林地流转难度大,程序复杂。
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民对于林权流转的政策和利益分配不够清晰,导致流转难度大,流转价格不合理。
一些农民对林地流转认识不足,存在信任缺乏,抵触情绪重等问题,也制约了林权流转的顺利进行。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林权的规范也成为了极为重要的问题。
林权规范是保障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基础,对于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林权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实施过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林权规范的实施难度大,程序复杂。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林权规范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林权乱象严重。
林权规范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农民对林权规范的认识不足,也制约了其规范实施。
三、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的解析和对策针对上述林权流转及规范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出发,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加以解析和分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指对中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进行的改革和完善。
在过去,中国农村地区的林木资源主要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控制,个体户或村民通常只能享有使用权。
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在保护林木资源的前提下,赋予农民更大的经营权和管理权,激发林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林权确权登记:对集体林地进行确权登记,明确每个集体经
济组织或个体农户的林权范围和权利。
2.林权分置和流转:将集体林权与农户个体财产权相分离,可
以让农户自主决定林地的使用、出租、转让等经营管理方式。
3.林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林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将林地分配给
个体农户,使农户能够长期租用或承包林地,从而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4.市场化经营管理:鼓励农民将集体林地作为经济活动的发展
领域,促进林业产业化和农民的市场化经营。
5.保护生态环境: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强调保护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强对集体林地的管理和监督。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可以更加自主地管理和经营集体林地,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同时,合理的林地经营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经济的发展。
集体林权改革视角下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面通过林权改 革确立 了农 民的经 营主体 地位 , 盘活 了森林资源 , 善森 改 林资源保护管 理 ; 另一方面随着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工作 的深入 , 林 集体 权 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面临新 的形势和问题。
11 业产权制度对森林资 源保护 和管理 的积极 影响 .林 111 ..调处好山林权属纠纷 , 壮大林业经济 林 业产 权制度改 革是稳妥 地调处好 山林权属 纠纷 , 维护 农村社会 稳定, 落实科学发展 , 社会和谐 的有力抓手 。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 促进 革, 能进一 步增强农 民群众 的山林权属意 识 , 促使 广大农 民积极 参与 , 稳 妥地调处好 山林权属 纠纷 , 维护农村社 会稳定 。广西 藤县 2 0 年各 09 乡镇 上报林地 纠纷 10 不含 旧案 ) 至年底 已调处 结案 18 , 3 宗( , 1 宗 凋处 成 功率 9 %。通过 改革 , l 化解 深层次 的矛盾 问题 , 突破林业 发展 的体 制 、 制障碍 , 山林 资源 真正落实到户 , 机 把 能让经营者 有其 山 , 植树者受 其益 , 者得其利 。同时 , 务林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次全 面 、 深入 、 生动 的 民主法 制教育活动 。通过林改 实践 , 一方面 , 能教育 引导村 干部懂得 依法行政 , 有效地杜绝村干部 “ 暗箱操作” 乱卖 山乱花钱 的现象 ; 另一方 面, 能教育 和引导群众 学会如何依 法维权 , 主动参与集体 事务管 理 , 推 动村务公 开 , 确保管理的公平 、 公正 、 透明。实现壮大林业经 济的 目的 , 为广西实现林业 强省 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增强林农管 护意识 , 进了森林 资源有效保护 ._ 2 促 林业 普遍存在 产权不 清 、 投资经 营主体不 到位 、 利益 分配不合 理 、 经营机制不灵 活 、 业生产要素流转不规 范等问题 , 林 严重影响 了农 民建 设 林业 的积极性 , 已成为 制约林业发 展的焦点 和难点 问题 。通过集 体 林 权制度改革 , 是将林权落实到户 、 一 到人 , 还山 、 还权 、 还利 于民 , 广 使 大林农耕 者有 山 、 耕山有 责 、 务林有利 、 致富有 门。充分调 动林农参 与 森林 资源 的保护管理 和开发 , 最终达到改善森林 资源保护管理 的 目的; 二 是实现“ 山有其 主 、 主有其权 、 权有其责 、 责有其 利” 让农 民群众真正 , 从 林业经营 中得 到实惠 , 才会争着造 、 精心 护 、 抢着 管 , 杜绝乱砍滥伐现 象, 使森林 资源得 到有效 的保护和管理 ; 三是 由于产权 得到明晰 ,集体 “ 林 ” 干部林 ” 或“ 变成 了“ 自家林” 林农作为权利人 对山林有了经营 自主 , 权, 其经 营和管护 意识得 到极 大增强 。林 农在经 营和管理观 念上 的转 变, 对森林 的关注 和爱护大大加强 , 客观上最 大限度地减少 了乱砍滥伐 现象 的发 生 , 保护 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增长 的资源基础 。 1. .3 2 有力 地推动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生态体 系建设 通 过规范产权界定 , 产权流转和产权保护 三个 环节 , 促进 了林业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在国有、集体林业领域建立现代产
权制度;直接目的是创新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林地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管理机制;根本
目的是实现林业科学发展,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意义: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千方百计促进林业增收,倡导社
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流转,可以解决多年以来“乱砍滥伐”、“年年种树不见树”等
等长期困扰国有林经营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有利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良好的生态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因素之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
体,是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它的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生产木材直
期效应。
(二)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界定不清
国有林的国有权属是非常明确的,但由谁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由谁来经营国有资产、
由谁来行使收益权,其界定并不明确。目前的情况是:哪一级政府管辖,就由哪一级政府行
使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各种权利;谁实际占有谁就享有收益权。在该产权体系下,不可避免地
2008年“水资源保护
与开发利用”、2010年“海洋开发与保护”以来国考一脉相承的主题设计特点。因此,完全
可以认为,这一主题也是今年国考的重要命题点之一。
【政策背景】
2010年
6月
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林地保护
利用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改革”作为今后
理,实行生态重要区域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积极补充林地数量。
二是加大森林保护力度,确保森林面积总量逐步增加。严格保护有林地和生态脆弱地区
的灌木林地,实行森林面积占补平衡。加快宜林地造林绿化,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治理,
实施退化有林地修复工程。
三是科学经营林地,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确保重点公益林、重点商品林和生态屏
11月
24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
18
个手印,搞起“大包干”,使土地的经营权得到了落实,作为开始了中国农村划时代的变革
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速度,森林资源日益变得稀缺,人们便产生了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的要
求,在此基础上森林产权制度产生了。
改革林权制度的原因:现行森林产权制度不完善。针对现有制度运行中的弊端,应采
取制度改革措施,建立完善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制度机制,提高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的制度绩效。国有林区面临资源枯竭和经济发展艰难双重困境。由于长期过量采伐,自上
个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有林区逐步陷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境地,加之管理体
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国有林业职工生存艰难。必须通过改革林权制度,从根本上使林区
摆脱困境。
【对策思路】
解决林地产权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进行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然后对使用权加以细
化,促进林地使用权流转。通过国有林地使用权流转来提高国有林区制度绩效。
障等用地需要,合理调整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结构。建立林地质量评价定级制度,实施森林
质量工程和木本粮油工程,提高林地生产力。
四是优化结构布局,统筹区域林地保护利用。对不同区域林地实行差别化保护利用政策,
规范林地利用秩序。
五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改革。创新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林地和发展森
一手抓发展方式转变,把产权变革和方式两个转变两个“转”结合起来。通过产权改革促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林地保护措施:
今后
10年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一是严格保护林地,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长。
实行用途管制和分级管理,从严保护和管理现有林地。加强沙化石漠化土地、工矿废弃地治
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林区人“靠山吃山”、“资源依赖症”思想严重,生产观念被严重束缚,
陷入了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恶性循环,林业经济也随之萎缩;另一方面,在信息服务、组
织机构、技术力量、资金实力等方面“短期效应”突出,缺乏发展如速生丰产林、绿化树、
菌类、森林食品、北药、林下生态养殖等“以短养长”项目的有利举措,影响林权改革的长
会主义新林业经济建设。这些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而林业要发展必须突
破瓶颈,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林权制度。林权制度改革正是市场配置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
发展林业产业的关键和突破口。
(一)林权制度改革是增加森林蓄积、促进林业系统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职工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可以在依
21世纪前十年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一个亮点,可以作为国有
林区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范本。
2004年
4月
23日,伊春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惟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
位。
2006年
1月
4日,国务院
119次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伊春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如果把
1978年
列经济社会问题。林区在资源和经济的“两危”困局中举步维艰,曾经“因林而兴”的森林
资源主产区,面临“林枯而衰”的危机,如何再次“借林而起”,成为林区经营管理有待破
解的课题。
(一)“资源依赖症”和“短期效应”突出
由于国有国营林业体制安排,林业产权虚置,经营与责任主体缺位,责权利严重不统一。
(三)林权制度改革是激活民间资本、提高林业生产力的有效形式
林权改革后,还山于民,还利于民,林业职工由原来游离于国有林经营外的“雇工”变
成了山林的主人,职工群众的生产力与国有林的生产资料紧密结合,奠定了效益产生的基础。
不仅激活了民间资本,使国家投入不足部分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解决森林资源培育投入乏
会出现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权力相互争夺、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
(三)林业职工参与林改的热情不高
突出表现在职工群众对林权改革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大兴
安岭地域寒冷,造林周期长,见效慢,甚至当代人见不到效益;二是缺少长期稳固的林业政
策和有效的配套措施;三是缺少来自政府层面的积极的政策引导;四是职工群众对造林效益
2010年
10月
10日,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
在批示中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不仅推进了植树造林,而且
促进了林下产业发展,使山地改变了面统一,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完善政策,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
出加工业和各种辅业,转为职工自营和民营,逐步形成国有、集体、民营和个体等多种经济
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也才能使林业职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山主人”,实现产权主体的有
权有责、连利连心,从而为国有林业发展建立责权利一体、内生动力充足的良好机制,最终
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现行林权制度不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林地所有权主体模糊;林地使用权和所有
国有集体林权改革与林地保护
考点解析
为什么把国有集体林权改革与林地保护作为国考主要押题热点:
林地产权本质属于土地产权范畴,林地保护也属于土地保护范畴,对土地所有权、经营
权和土地保护的考查,是历来国考命题的重点,如
2007、2009年国考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
全角度进行命题设置;同时,土地保护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生态问题,能够体现两者的交
权之间的边界不清晰;林地使用权主体组织程度低、规模分散;现行林权制度缺乏优化的组
织基础,难以抵御复杂多变的市场风险;林地收益分配制度的不规范,导致林地产权制度实
现机制的残缺和局限。界定林权、理顺林木财产权利关系时突出的问题是从社会利益出发,
从森林的社会、生态效益的重要性出发,过分限制乃至剥夺了林木产权主体的正当合法的财
接的经济价值。因此,森林应当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物种、调节气候、保护农田等
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保护生态方面,很显然,天然林的作用要远大于人工林,只有把大
多数天然林有效地保护起来,同时大力发展人工林,才能达到保护生态,为各种生物种群提
供庇护场所的目的。因此,林业的大力发展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10年全
国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集体林
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在国有林区引起反响。在全国最早实行国有林权改革试点的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个尝试林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的蒋永彬表示:林权改革是国有林区科
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应加快推进。
叉,而此类交叉命题方式则是近年国考命题的趋势,
2008年以来,每年几乎均为经济与生
态交叉命题;
其次,
2007年国考和
2009年了宁海南重庆等省市联考主题分别为耕地保护、农村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与林地产权改革有相当的关联性,林权改革符合国考的命题倾向,同时又
与以往主题有所区别,不至于重复;
认识不足,热情不高,造林工作滞后。
【原因分析】
森林产权制度产生的原因:人口增长、资源稀缺、技术进步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是森
林产权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人类社会之初,森林资源只是人们的一种生计来源,资源相
对丰富,没有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性,因而没有确定所有权的必要。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
展、科技进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能力越来越强,致使森林资源增长的速度大大小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