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我旗是蒙古族集中的少数民族地区。蒙医蒙药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蒙医药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临床效果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和信任。为了弘扬民族医药,挖掘蒙医药学这一伟大的宝库,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旗委、旗政府决定成立旗蒙医蒙药研究所,1973年1月正式设立。当时是吉林省内唯一的民族医药研究机构,现在也是全区唯一保留的旗县级蒙医药研究所。多年来,研究所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各级卫生科技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艰苦创业,心系民族医药

建所伊始,研究所只有4名职工,借旗保健所一间平房办公。固定资产只有两套桌椅。简陋的工作环境无法开展工作。所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向旗委政府汇报工作,得到了旗委政府的支持。建了土木结构七间平房,解决了办公问题。从此,揭开了科右中旗历史上民族医药研究的序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能否开展好第一步

工作,关系到今后能否搞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研究所自身发展问题。经研究决定整体工作分三步走:一是调入一批知名度高,有威望的中、老蒙医,充实到科研队伍中去,为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迅速打开门诊工作局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求医愿望,同时也打好经济基础。三要牢牢地把握研究所的职能任务,在蒙医药“挖掘、整理、研究、提高”上下功夫。四是通过对门诊患者的调研,为以后科学研究的选题立项进行积极的探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着手解决在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首先集聚一批知名老蒙医,解决了人才问题;第二步开设门诊,首先要解决药品,但启动资金如何筹措成了难题。是等,是靠,还是要,他们认为,决不能再给政府增加压力,事业成功最根本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我们发动职工筹措资金,所领导带头把“文革”中受打击迫害补发的工资拿出一千元,加上职工集资的两千元资金,购买了药品,开展简陋的蒙医药制剂工作。但不到一年办公室用房在大雨中倒塌。不得不再次为解决房屋问题而奔忙。老所长不顾年老体弱长途跋涉几次到当时的哲盟请示资金。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盟领导被老所长的事业心,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特批了6万元,重建蒙医研究所办公室。有了办公场所,蒙医药科研工作很快得到恢复,蒙医老前辈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发挥。研究所名望越来越大,远近闻名。研究所门庭若市,来诊患者络绎不绝。有来自本地的,有来自突泉、淘南、通榆、扎旗

等比邻旗县的,还有特意从北京、哈尔滨、长春、白城等地暮名前来的患者。患者的信任,政府的支持,老辈人的敬业精神鼓舞和激励着蒙医人。三十多年来,几届所领导带领全所职工,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奋创业的优良传统,把研究所建设的越来越好。后来,旗、盟两级政府先后投入,现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盖起了门诊楼、病房楼、制剂楼,固定资产由建所初期的不足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建筑面积不组250平米增加到4100平米,职工由4名增加到147名,蒙药制剂生产不再是当年的药碾子蹬,石碾子推,手工团丸的初始制剂方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

二、弘扬民族医药,努力做好挖掘整理工作。

研究所解决房屋、科研人员问题后,把蒙医药的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上。这项工作对他们来讲,是一份空白答卷。我们把这项工作当做考核研究所工作的标准来认识。决心,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认为科右中旗蒙医药源远流长,在本地区防治疾病的历史上蒙医药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全旗卫生工作高度,发扬民族医药的高度,解决我旗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时,蒙医药知识技术只有为数不多的中、老蒙医所掌握,“缺医少药”是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研究所决定办蒙医乡村医生培训班。培养蒙医药人才,为人民健康服务。经向主管局和政府请示批准后,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当时全所职工不到20人,人力、财力、物力均不具备办班条件,但是为了民族医药队伍的发展壮大,提出了“有条件要办,没条件创造条件办”的口号,腾出办公室当教室,

办公桌椅搬出来当课桌。把实在没有条件住宿的学员安排到职工家去住。任课老师白天给学员讲课,晚上加班干机关的工作。发扬硬骨头精神完成培训任务。110名学员回到各自家乡,为广大农牧民服务,他们至今还活跃在田间地头、牧点,很好地发挥了我旗三级医疗网网底功能。

培训工作完成后,研究所经常派一些理论知识较好,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深入嘎查、艾里,对学员进行技术指导,传授经验,培养他们做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同时,也了解到缺医学工具书,尤其蒙医药书籍奇缺。这是因为解放前老蒙医学的都是蒙医藏经,他们也没有能力出书。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医药工作,50年代出版了《蒙文四部医典》,但也因版本少而无法满足广大蒙医药人员的愿望。为解决蒙医药书籍少的问题,研究所决定编写蒙医专业工具书。当时,我们又遇到了困难,一是著书立说没有经验;二是文献资料少。可是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派人员到各苏木镇、农村牧区进行调研,广泛征求卫生院、乡村医生、社会各界及中、西医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遍访当时哲盟地区各旗县老蒙医,介绍研究所成立以来工作开展情况,畅谈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民族医药发展给予重视和关怀,听取他们对研究所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说明研究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希望他们在有生之年为祖国民族医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胜知以理,动之以情,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深深的感动了他们。他们纷纷解围,把深藏一辈子的蒙医藏文经典著作献了出来,为研究所开展蒙医药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研究所决定,首先编写蒙医药人员急需的方剂选。经过编写人员忘我的工作,仅用一年时间出版了蒙汉对照15万字的《蒙医常用方剂选》,该书以配方简便、合理、疗效确切而深受蒙、中、西不同专业人员和蒙医药爱好者普遍欢迎。以后陆续理挖掘翻译编写整出版了《蒙医乡村医生手册》、《宝音扎布肝病防治》、《斯日吉德米格》、《长寿奥秘》等书。

三、开拓进取、科研创新,丰富民族医药宝库。

研究所努力做好蒙医药挖掘整理工作过程中也在探讨蒙医药的研究提高工作的思路。我们认为不仅要做好传统医药的继承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蒙医药发扬光大的工作,只有这样民族医药才能更有生命力。经过一段慎重考虑,决定从本所治疗肝病临床效果较好的这一特点做研究方向,开设了肝病病房,接诊肝病患者,开始医药系统治疗肝病的临床研究工作。经过一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可性,并进行了省级立项研究。本课题经三年多的时间,对6530例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用传统蒙药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肝病类型、病机、诊法、治测做了较为完整、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并对135例典型病例收住所内进行重点观察和治疗。结果治愈率达79.3%,显效率达85.2%,其中初期肝热症和慢性肝热病的治愈率达91.8%,肝硬化症治愈率达48.6%。本项目不仅在治疗效果方面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具有药源广、费用低、方法简便易用的特点,深受肝病患者的欢迎。尤其对边远地区肝病的防治上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其研究成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