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审题指导及范文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模拟考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2025届高考模拟考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2025届高考模拟考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孔子周游列国,以宣扬其仁政主张,历经多年未能成功。

他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尽管如此,他却并不放弃,被人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

身处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面对所有问题,都需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孔子说的“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表明他确实“知其不可”,但他依然“为之”,这体现的是孔子为实践仁政思想而不知疲倦、终生奋斗的精神。

如果把这个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就应该对孔子进行赞美,以弘扬其奋斗精神为主旨。

不过,“知其不可”就是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什么结果,那么,为了不浪费时间和精力,明智一些,停下无用的脚步,确实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如果把这个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就应该对“知其不可而为之”进行批评,指出其不良后果。

当然,如果对“知其不可”的“其”进行分类,指出有些事知其不可也要做,有些事知其不可则不做,同样也是可以的。

注意题干中的“当今”“我们”,写作时需结合实际来谈。

【参考立意】①只要所做正确,即使明知不可,也当努力为之。

②既然不能实现,就不必浪费时间,而要及时止损。

③现在“知其不可而为之”,将来其却未必不可。

④有些事应“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些事则应“知其不可而不为”。

【精彩标题】《以量力而行辨别为与不为》《知其不可,另寻他路》《知其不可,迎难而上》《知其不可,理性为之》《遇不可,成其可》《知难而上,奋发有为》《在不为中蓄力,在为之中发力》《知其不可为应量力而行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勇做时代弄潮儿》《知其不可而为之,方能纠错而进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到底才成之》【素材积累】“知其不可而不为”的例子:1.介之推辞官(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有一位忠诚的臣子名叫介之推。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精致与粗粝”审题指导及优秀作文片段、范文点评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精致与粗粝”审题指导及优秀作文片段、范文点评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精致与粗粝”审题指导及优秀作文片段、范文点评【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当下,很多人追求生活上的精致,也有不少人赞赏生命中的粗粝。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方向】这是一道哲理类材料作文题,论题是“精致”与“粗粝”,呈现了对待生活中的两种倾向,需要考生在准确理解论题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说理。

“精致”意思是“精巧细致”,与以“粗糙”为核心内涵的“粗粝”是反义词,反映的是事物对立的两种不同形态。

材料中“很多人追求生活上的精致”容易理解,即当代人对构成生活基本内容的吃穿住行的细节和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做事条理清晰,精益求精,存在完美主义倾向。

这是追求美好生活、热爱生活的表现,是积极正面的,当然值得赞赏。

“赞赏生命中的粗粝”则不容易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但这里的“粗粝”有表里两层含义。

表面上,“粗粝”意味着不修边幅,不重物质享受,甚至会让人联想到邋遢肮脏的形象,不修边幅是洒脱从容的表现,值得赞赏,邋遢肮脏则没有正面价值,当然不是“粗粝”的题中之义。

“粗粝”值得赞赏,更在于其表象下隐藏着的对忽视物质条件、重视精神和价值追求的优秀品质,以及迸发出来的生命力。

精致是“有所为”的自然结果,是积极介入社会生活后的收获。

而“粗粝”则意味着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世俗方面“有所不为”,呈现出生活条件上简陋、人情世故上笨拙的状态,而伴随着“有所不为”的是另一个维度的“有所为”,即在物质和世俗之外的更具超越性的领域孜孜以求。

“追求生活上的精致”,积极进取,有助于实现世俗的幸福,也能够形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貌;安于“粗粝”,在自己热衷的领域心无旁骛地刻苦钻研,在外人看来或许是自讨苦吃,可置身其中也能自得其乐,一旦成功,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极大的超越,令人敬仰。

理解了“追求精致”和“赞赏粗粝”的原因后可知,“追求精致”者是绝大多数,而安于“粗粝”者是极少数,这两种人都是社会需要的,都能在各自的选择中获得幸福,对社会作出贡献;二者也并不冲突,甚至也有“追求精致”者完成了安于“粗粝”者的事业。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不可谏”和“想当初”写作指导及范文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不可谏”和“想当初”写作指导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不可谏”和“想当初”写作指导及范文【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论语》有云:“往者不可谏。

”可人们面对过往时,却总喜欢说“如果我当初……”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过往”,面对“过往”,有两种态度:①不可挽回;②幻想挽回。

材料道出一个比较普遍的真实情境,作文材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真实情境:我们每个人或许都说过“如果我当初……”。

过往“不可谏”这一特质,与人们面对过往总爱“想当初”做出假设这一做法之间存在矛盾性。

此次作文希望借此引导学生思考真实问题,学生可以把情境中的主体(包括自己)当作体察甚至是研究对象,对“想当初”这一做法的本真进行深入的评析。

考生可以分析人们喜欢说“如果我当初”的原因,分析这一做法的利与弊,并思考“面对过往”的更恰当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应对之策,进而尝试解决我们都有可能面临的人生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过往”,如何对待不可改变而又让我们感到遗憾的过去。

对于人而言,历史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织产物。

我们眷念着过去,因为过去是我们的历史,是我们走过的路,是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而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只能一味地沉溺于过去,痛惜于过去的失去,懊丧于过去的错误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我们确实应该珍惜过去,感恩过去,但对于不可改变的过去,我们能做的只是从过去中吸取教训,汲取经验,做好走向未来的准备。

过往的“不可改变”这一特质,与人们做出假设这一做法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矛盾性,这为此次作文提供了论证空间。

因此,写作时,考生要抓住其中“我”这一主题,将自己代入真实情境展开思考,由此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过去。

对此,还可一分为二地论证,比如从过去是美好的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说明我们可以珍惜、回味过往的美好,但更要珍惜眼前人,而不能因为沉溺于过去而失去了现在更应该珍惜的;而从过去的失败或错误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说明过去所犯下的错误已经无可改变,我们应该正视事实,但我们也不能一味逃避忘记,而是要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下或未来的挑战等等。

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循 “老人言” 之智,扬突破自我之勇(写作指导+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循 “老人言” 之智,扬突破自我之勇(写作指导+范文展示)

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一位打破世界纪录成绩并夺冠的运动员说;“别人越觉得我做不到,我就越要去做。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写作指导(一)审题1.分析材料“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强调了前人经验的重要性,老人言是先辈们生活智慧的总结,遵循它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体现了对传统经验的重视。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上夺冠运动员“别人越觉得我做不到,我就越要去做”则展现了一种敢于挑战、突破常规、不惧他人质疑的精神,突出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勇于超越自我的决心。

2.确定关系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对立,但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我们不能片面地只强调经验的重要性而不敢突破创新,也不能一味地盲目突破而完全忽视经验的价值。

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需要合理地看待和运用经验与突破精神。

(二)立意1.平衡经验与突破,成就精彩人生。

论述在生活中我们既要尊重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又要敢于在适当的时候突破经验的束缚,以创新和挑战的精神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成就精彩的人生。

2.以经验为基,借突破腾飞。

阐明经验是我们前行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指引和保障,但我们不能被经验局限,要凭借突破精神去开拓新的领域,实现自我超越,如同在稳固的基石上搭建起腾飞的翅膀,飞向更高的天空。

3.在传承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

强调我们要传承前人的经验智慧,同时要具备突破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在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中推动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进步,使我们既能保持根基稳固,又能不断与时俱进,开创美好未来。

(三)参考立意1.聆听前人言,勇闯自我路;2.循旧言稳步行,破成见勇冲锋:3.纳前人智慧,铸自我辉煌;等等。

高考作文写作模考范文练习赏析一(审题指导+参考立意+考场优文)

高考作文写作模考范文练习赏析一(审题指导+参考立意+考场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中国制造”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翻译系统等一系列“黑科技”在巴黎奥运会上闪耀亮相。

这些人工智能的精彩表现,不仅为奥运会增添了科技魅力,也为我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对未来的展望,谈谈这些人工智能的出色运用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对你的成长和职业规划又有怎样的启发。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描述了“中国智造”的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翻译系统等“黑科技”在巴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情景。

这不仅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强大实力,也引发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我们需要认真剖析科技进步与个人成长、职业规划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仅仅惊叹于科技成果带来的表面便利和震撼,却很少深入思考它们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如果我们能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出发,深度挖掘科技对个人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影响,便可清晰地看到科技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如果我们能以长远的眼光展望未来,将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自身的职业理想相结合,就能规划出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职业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是盲目跟从,还是冷静思考并找准自身在科技洪流中的定位,这取决于我们对科技本质的理解和对个人发展目标的清晰认知。

题目的立意可以是强调科技发展对个人成长的全方位塑造,突显在科技时代积极适应变化的重要性;也可以是探讨如何准确把握科技趋势,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职业规划,展现个人在科技浪潮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是论述个人成长与科技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呼吁以科技为翼,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协同发展。

【参考立意】①科技助力成长,勇攀未来高峰。

②洞察科技力量,规划理想职业。

③在科技浪潮中成长,为未来职业导航。

④拥抱科技变革,成就美好未来。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美好生活”审题指导及范文四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美好生活”审题指导及范文四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美好生活”审题指导及范文四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击壤歌》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老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礼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你有何启发?学校团委准备以“美好生活”为话题开展一次征文活动。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与体验,写一篇征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从审题的角度,关注作文中以下几点:1.材料中“美好生活”的基本含义:辛勤劳动,安居乐业,和谐美好。

2.“美好生活”的范围不局限于个体、家庭,更是指向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3.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其精神古今一贯,初心不改,但内容、方式与时俱进,今昔有别,辩证发展。

4.基于社会人生问题,关注时事新闻,有感而发,体现时代性。

5.学校团委组织征文,写作者应该表现出作为青年学生的特征,放眼未来,心怀天下。

【优秀范文】1美好生活你我他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发展的浪潮奔流不息,古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追求,今有李子柒以文化为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愿景。

古往今来,追求美好生活早已成为社会共识。

依愚之见,吾辈青年应以勤奋为基,以进取之心,达美好之境。

那么,何为“美好生活”?美好生活是《击壤歌》中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老子所述的“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是《礼记》希望的“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因为有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才能推进当代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进一步探索,才使当代青年产生了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因此,我们应沿古人之路,探索当代社会的美好之处。

发展自身优秀品格是通往美好生活的敲门砖。

在一次比赛失利后,苏炳添沉下心来进行反思。

他先是定下跑进九秒的目标,后是改用左脚起跑。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生僻汉字复兴”审题立意指导与范文展示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生僻汉字复兴”审题立意指导与范文展示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生僻汉字复兴”审题立意指导与范文展示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注】“’你知道么?’”(鲁迅《孔乙己》)【注】“回”字过去一般只有三种写法:“回”“囘”“囬”,极少有人用第四种写法(外部一个偏旁“囗”,中间加上一个“目”字)。

孔乙己这种深受科举教育毒害的读书人,常会注意一些没有用的生僻字,而且把这看成学问和本领。

(网络资料)材料二:生僻汉字成为了2024年春节文化的一个焦点。

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民间也大量涌现出如“生活(y è)”“前程朤朤(lǎng )”“百业駸駸(qīn)”等含有生僻字的节日祝福。

一时间生僻字成了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大家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取向和思想内涵,思考如何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如需引用材料二中的生僻字,为便于书写可以拼音代替该字。

)审题与立意:审题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核心议题。

本题以生僻字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复兴为轴心,通过两则材料的对照,揭示了生僻字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命运变迁。

材料一回溯过去,以孔乙己为镜,反映了生僻字曾被特定群体过度崇尚的情形;而材料二则聚焦当下,展现了生僻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复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价值。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必须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迁背后的文化脉络。

生僻字的兴衰,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层面的演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生僻字复兴所折射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立意的难点在于如何精妙地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我们既要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又要展现对现代文化创新的开放与探索。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看景与听景”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看景与听景”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看景与听景”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

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到实地看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思路】所给材料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这里提出了两个概念,即“看景”与“听景”,“有人”暗示这是部分人的认知。

第一层想告诉我们的是在这样的认知中,“看景”不如“听景”。

第二层次,“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到实地看景”,这一层同样在谈“看景”与“听景”这两个概念,一个“但”字明确了这一层与上一层是转折的逻辑关系,而“更多的人”明确的是拥有这样认知的人群范围更大。

第二层交代的是在更多数人的认知中,与其“听景”,不如“看景”。

两个层次展示了对“看景”“听景”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考生可以赞成其中一种观点,也可以对“看景”“听景”哪一个更重要作辩证论述。

论述时注意审读两层内容中的“有人说”“但”“更多的人”这些隐性的限定要素。

“听景"获取的是间接经验,"看景”获取的是直接经验,对待“听景"与”看景”的态度关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据此,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看景”是一种可贵的实践精神,“听景"纵然美好未必真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听景”是间接经验的获取,藉此形成的审美或认知体验,有助于更好地领略“景”的美妙,因而自有其价值。

③既听“景"又看"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可以获取更全面.更真实、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或实践认知。

针对本题分析,老师认为:这是一道观点评价类材料作文,需结合所给材料和人生体验,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材料含有极强的思辨性,旨在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应该说这是新高考写作考查的明确要求,“看景”较好地弘扬了新时代新征程聚焦问题、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启发广大青少年思考良好作风对个人发展、凝聚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的重要作用,并从中汲取智慧。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对临、背临和意临”审题指导及范文5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对临、背临和意临”审题指导及范文5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对临、背临和意临”审题指导及范文5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古人认为书法临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临、背临和意临。

对临就是将字帖摆在眼前,照着帖上的运笔和结构写,追求形似;背临意谓脱离碑帖而临,是靠记忆来书写,力求与原作形神兼似;而意临指在继承古□用笔与精神上能有所取舍,自发创造,加之自己的理解和风格特点。

“临书画固贵逼真,尤贵能避其熟。

”临摹书画的过程中做到对临,追求逼真形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在背临的基础上走向意临,在学习古人法度的过程中不被习惯和法度束缚。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的三元关系型的材料作文题。

“对临”照着写,追求形式,是模仿;“背临”,“背临其字,默想其神”,心中有字,力求形神兼似;“意临”是“创造”、“创新”,是取舍后创造出自己的字。

从形似到形神兼似再到取舍创造,层层递进。

“对临”是起点,“背临”是基础,“意临”是升华。

从模仿开始,但模仿不是目的;在模仿中逐渐精通熟练,达到目无全牛的纯熟境界;最终守正创新。

三临要互相依托,循序精进。

没有“对临”、“背临”,“意临”创新不能凭空而来;没有“意临”的守正创新,对临、背临则简单机械无升华。

【优秀题目】1、循临书三境,得大美人生2、品临帖三阶段,悟人生新样态3、以“对临”为基达“背临”,以“背临”为梯求“意临”4、“对临”“背临”诚可贵,“意临”创新价更高。

【优秀范文】1悟临帖之法,走创新之路古人临帖需先对临,而后方能背临,最后才得意临。

三者的层层递进,体现的是临帖之人对运笔、结构熟悉基础之上的独特创造。

惟有对临之基扎实方能背临,惟有于背临之中悟得临帖之法,才可有意临之创。

我认为我们应悟临帖之法,走创新之路。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悲剧?”审题指导+写作框架+题目示例+范文3篇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悲剧?”审题指导+写作框架+题目示例+范文3篇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悲剧?”审题指导+写作框架+题目示例+范文3篇【原题呈现】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期盼追求和美的人生。

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祝福》《哈姆雷特》《红楼梦》这样的悲剧作品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二元思辨类作文题目,写作时,可以深入探讨悲剧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探讨喜剧和悲剧的辩证关系,能结合课文和现实去谈,会更有论证力。

材料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追求和美的人生,但为何还需要像《祝福》《哈姆雷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红楼梦》这样的悲剧作品呢?首先,悲剧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观现实生活的镜子。

尽管我们追求和美,但生活总是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悲剧作品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生活的艰辛,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实世界的真实面貌。

通过欣赏悲剧,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其次,悲剧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痛苦和挣扎,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我们或许无法亲身经历那些悲剧,但我们可以感同身受,体验到人物的喜怒哀乐。

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痛苦,培养我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之心。

再者,悲剧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启示。

它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弊端以及道德的困境,引导我们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通过悲剧作品,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反思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价值,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最后,悲剧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们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人类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欣赏悲剧作品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还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更加珍视和感恩生活中的美好。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青春的力量”审题指导及下水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青春的力量”审题指导及下水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青春的力量”审题指导及下水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毛泽东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高尔基青年人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

结合材料,以“青春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审题指导】审题角度:①围绕“青春的力量”的内涵和外延,谈论“是什么”,回答“概念意义”和表现范围,强调重要性;②围绕“青春的力量”,谈论“为什么”,回答来源,强调时代性;③围绕“青春的力量”,谈论“怎么办”,回答具体做法,强调行为方式。

写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整体入手剖析,也可以侧重某一个方面进行表述。

从题目的具体内涵来看:①要抓住具体的“青春的力量”,从“最积极最有生气”“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角度,扣住青年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来阐发;②要从青年的时代使命出发,“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青年的成长要根据时代的需要,青年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青年要站在时代的潮头把握机遇,“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

【素材精选】1、周承钰:“火箭少女”,心向宇宙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发射现场,一名24岁的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就是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员周承钰。

在日常工作中,周承钰被同事亲切唤作“大姐”。

但无论年龄还是个头,“大姐”其实并不大。

2014年,周承钰考取国防科技大学。

求学期间,她在十人参赛只收一名女队员的高难度综合素质挑战赛中脱颖而出,“女汉子”“肯吃苦”“有毅力”成了她的鲜明标签。

周承钰毕业刚来单位时,大家看她娇小,经常护着她。

直到一次3公里测试,她以极强耐力和速度超过多半男同胞,大家才对她刮目相看。

在完成嫦娥五号发射任务期间,面对繁重的工作,她任劳任怨,用实力征服所有人,圆满完成各项测试任务,保证了火箭顺利发射。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逆风飞翔”审题立意指导与范文展示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逆风飞翔”审题立意指导与范文展示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逆风飞翔”审题立意指导与范文展示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根据飞行原理,飞机的升力来自飞机与气流的相对速度,速度越快,升力越大。

逆风能够增加相对速度,所以飞机起飞时最好是逆风,这样使飞机有足够升力,飞得更稳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析:飞机的升力,源自于与气流的相对速度,逆风能增加这种速度,进而使得飞机稳定升空。

这个原理,乍看之下,似乎只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简单知识点,然而,细细品味,却发现其中蕴含了深深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

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面对逆境,我们不应退缩,反而应该勇敢迎难而上,因为逆境能够增强我们的“升力”,使我们在人生的天空中飞得更稳、更高。

飞机的起飞过程,犹如人生的奋斗过程。

飞机需要逆风起飞,以抵抗地心引力的束缚,同样,人在追求梦想和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也常常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些困难,就像那一股股强劲的逆风,试图阻止我们前进。

然而,正是这些逆风,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使我们产生更强的决心和毅力,去克服前方的阻碍。

飞机的升力与速度的关系,也反映了人的潜能与压力的关系。

飞机在逆风中,因为压力而提升了速度,进而产生了更大的升力。

人在面对压力时,也同样能激发出潜在的能量。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在遭遇重大挫折后,不仅没有被打败,反而变得更加坚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就是因为,逆境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压力中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飞机的稳定性,来源于逆风的助力。

同样,人生的稳定与坚韧,也来自于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逆境。

当我们选择勇敢面对,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我们就能在逆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定与坚韧。

这种稳定与坚韧,将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保持坚定的方向,稳步前行。

逆风飞翔,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争与不争”审题指导及范文2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争与不争”审题指导及范文2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争与不争”审题指导及范文2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诗人兰德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说: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说: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干800字。

【审题指导】首先,解读每一则材料的信息:1.英国诗人瓦特•兰德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人生态度是不争,要淡定平和)2.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说: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面对人生要有竞争意识,勇于争)3.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说: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辩证而言:竞争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争与不争的背后是进与退,是积极与消极,是拼搏与淡然,是热闹与安静,是儒家与道家,是青春与暮年,是都市与田园,是不同的人生哲学与人生态度。

立意角度:平和淡然些,不要竞争。

要有要强心,勇于竞争。

辩证而论,该争则争,尽力后而不得便平和面对。

【作文素材】1竞争,使得各行业、各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像我们熟知的网购企业:淘宝、天猫、京东、聚美优品、拼多多等。

这些商家之间的良性竞争,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也让行业自身不敢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从而互相促进,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竞争,让生活更丰富多彩,让社会得以进步,国家得以繁盛。

2李诞曾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说:“因为社会存在这样的竞争,发展的如此之快,我才能站在这和你们阔谈诗和远方。

”是啊,不通过竞争怎么能让人生处于一个充实的状态?怎么会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陶渊明看淡竞争,注重本心,便有了“采菊东篱下”的闲逸;海子看淡竞争,才有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憧憬;杨绛看淡竞争,恬然一世,便有了“和谁都不争”的洒脱。

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审题指导+立意参考+优秀范文

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审题指导+立意参考+优秀范文

第一题【模拟文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方式,甚至时间,所以你是自由的;但你又必须穿越这片沙漠,走向你的目的地,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给出了一个情境“穿越沙漠”,并在对比中分别展现了穿越沙漠这一任务过程的自由与不自由性。

众所周知,沙漠渺茫无际、鲜有人烟、环境恶劣、不宜生存,而在沙漠中行走,我们往往会感觉到单调、无聊、乏味,这就像我们人生中有时候会经历的某一阶段困境,或者日复一日的沉闷和无趣。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穿越的生命历程。

所以材料中“穿越沙漠”的深层隐喻,就是走过人生或发展的困境,如人生中碰到的坎坷、苦难、挫折等等;或突破人生的局限性,如现代人碰到的各种冲突,必须要面对的矛盾和无奈等等。

这些困境与局限性必须突破,就像人困于沙漠中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材料才说我们是不自由的。

但是,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心态穿越沙漠,走出困境,却是我们可以有所选择或改变的。

比如可以徒步走或借助骆驼走,可以孤身一人走或结伴而行,可以边走边欣赏、边走边思考、边走边感悟,也可以诗意地有情趣地行走或者坚定地带有信仰地行走……所以,材料前半句指出对于选择穿越的道路和方式(做事的路径、方式和工具,行走的姿态、心态等),每个人都具有选择的权利。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分析出材料的整体逻辑关系:因为“必须穿越”——很多事是必须要去做的,不可缺少,需要直面,无法逃避,不具有选择性,所以我们“不自由”——受限制、受束缚,是一种枷锁,受到控制和摆布,带有强制性,表现为绝对服从。

但是,在必须穿越沙漠的不自由中,可以自由选择穿越的姿态(不受拘束,不存在限制和阻碍;完全由自己掌握,不受他人摆布;可以自我支配,凭借独立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或积极或消极的各种姿态和方式,当然,由此达成的人生境界是完全不同的。

高考作文模考范文写作练习(审题指导+素材及运用指导+作文提纲+优秀范文)

高考作文模考范文写作练习(审题指导+素材及运用指导+作文提纲+优秀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一、审题步骤及方法1.明确题型:本题属于引语类作文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段引语或名言警句,要求考生围绕引语展开联想和思考,并据此写作。

2.分析考查特点:考查点:考查考生的思维深度、广度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考查形式:通过引语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考查考生能否准确把握引语内涵并结合实际进行论述。

3.审题步骤:①仔细阅读材料:首先,确保理解材料的核心意思。

②关键词提取:“愿意接受的信息”“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

③理解题意:思考这些关键词背后的意义和关联。

思考引语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④分析命题意图:命题人希望通过这个题目考察学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⑤确定文体: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文体,本题未指定文体,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议论文或散文等。

二、材料解读审题第一句:“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在获取信息时的倾向性,即人们倾向于接受那些符合自己已有观念(如价值观、兴趣或者偏好等)的信息。

关键词:偏好、符合、已有观念。

第二句:“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

解读:这进一步说明人们不仅会偏好接受某些信息,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还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而忽视或过滤掉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

关键词:寻找、肯定、忽略。

三、材料立意核心观点:材料揭示了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确认偏误”,即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找并接受那些能够支持自己既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拒绝与之相悖的观点。

立意角度:可以从正面论述如何克服这种偏见,提倡开放思维;也可以从反面探讨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及其影响。

立意方向:1.信息偏见的危害:探讨这种倾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思维封闭、认知偏差等。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青春、奋斗、创新”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青春、奋斗、创新”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青春、奋斗、创新”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青春才会闪光。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很多青年想让青春涂抹上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但青春的个性与特色不是好高鹜远,不是故弄玄虚,不是莽撞行事,更不是追求享乐。

新时代领路人曾指出,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

广大青年应在新时代放飞梦想,施展抱负,勇于创新,让青春绽放绚丽的光彩。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生活的经历或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关键词青春、奋斗、常为新、勇于创新。

第一段强调青年时代奋斗的重要性,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在奋斗中让自己的青春闪光,材料第二段首先指出青年要有个性,但绝不应好高鹜远,不能故弄玄虚,莽撞行事,更不能追求享乐。

接着引用习主席的话,强调青年应施展抱负,勇于创新,让青春绽放绚丽的光彩。

两段材料相互关联,都是有关“青年”“青春”的至理名言,为广大青年指明前进的方向,提示新时代青年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明确青年应该奋斗、创新、有责任担当和远大的抱负等。

写作指导:文章开头可以简短引用材料亮出观点:努力奋斗,展青春风采;接着围绕三个分论点论证:新时代青年要有远大的抱负,青年要为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青年人要用奋斗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引目论让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

口列举长征,抗日,改革中青年的相当和当下各行各业的青年都在努力奋斗的事例,来充分说理。

【参考立意】1.青春向阳,不负芳华。

2.青年要以青春砥砺新征程。

8.奋斗是新青春最好选择。

【问题反馈】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1、标题分论点不打造,语言乏味2、分论点,开头,标题不扣材料3、缺少事例,或者堆砌事例不分析,事例不当4、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没有联系5、没有分论点,分论点表达不明确,分论点交叉重复,没有逻辑6、审题偏差,只抓住其中一个关键词展开,例如创新、汗水。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古人、今人、后人”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5浦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古人、今人、后人”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5浦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古人、今人、后人”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5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王羲之《兰亭集序》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④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

——鲁迅《鲁迅译著书目》⑤今日不能成功的,明日明年可以成功;前人失败的,后人可以继续助成。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演讲稿,参加以“古人、今人、后人”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这是多则材料名言类作文,需按多则材料审题立意方法,逐则材料读懂内涵,再或求同,或辨异,或互补的思维方式,任意选取其中两句进行组合。

1. 审读材料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王羲之《兰亭集序》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④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

——鲁迅《鲁迅译著书目》⑤今日不能成功的,明日明年可以成功;前人失败的,后人可以继续助成。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五个句子内容整合转化:①今人相信后人②今人要继承古人的遗志,要为后人留下的财富。

③前人、今人、后人一代代的薪火相传④后人必须要超越前人⑤后人可以完成前人未竞的事业2. 任选2句组合立意①⑤组合,可立意为:今人相信后人,后人可以完成前人未竞的事业。

③④组合,可立意为:前人、今人、后人一代代的薪火相传,后人必须要超越前人。

①④组合,可立意为:今人相信后人,后人必须要超越前人。

强调一种超越前人的“后浪”精神,跟主题高度相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审题指导及范文: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Llt3210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范文01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英雄“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这是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海报宣传语。

不得不说,创作团队很清楚这个时代人们需要什么。

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或激励自己;或以其为奋斗目标;或视其为崇拜偶像。

就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英雄。

也许是受好莱坞大片影响,许多青少年心目中最常想到的,是那些在荧幕上披荆斩棘、挑战极限、拯救世界的钢铁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们。

这些英雄不但具有超人的本领,能够在危急中力挽狂澜,更是自信、成功、力量与魅力的化身。

他们如此优秀,怎不令人向往和崇拜?然而,超级英雄毕竟是虚幻的想象,现实中英雄们的境遇要困难和残酷得多。

他们没有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的超能力,有的只是血肉之躯,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英雄,或因英才盖世、功勋卓著,或因气节坚贞、无私无畏,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多是他们注定的结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残酷,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意味着肉体毁灭而灵魂不朽。

中华民族,历来是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从古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降的文天祥、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再到近代抗日战争中誓死报国的张自忠、吃棉絮枯草战斗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被捕后遭受种种酷刑却始终没有一丝屈服的赵一曼,英雄们用肉体的殒灭见证生命的意义,捍卫民族的尊严,用行动诠释了英雄的内核不仅是英勇牺牲,更是无私奉献。

穿越历史的烟尘,时针走到今天。

有人说,当今时代是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此言差矣。

英雄的内涵,从来都不狭隘。

战争年代,“血染沙场气化虹”、“一身报国有万死”是英雄,和平时期,见义勇为、坚守正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也是英雄。

那些为人民造福、干出经天纬地大事业的是英雄,那些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也是英雄。

境遇有不同,能力有大小,但爱国无贵贱,奉献无高低。

只要不断超越自我,坚持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益的事,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或群众心目中的“英雄”。

当今之中国,局势复杂、任务繁重,其实更加需要英雄。

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需要纵横捭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领袖英雄,更需要千千万万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平民英雄。

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只要我们心中种下英雄的“种子”,脑中崇尚英雄的精神,奋发进取、乐业奉献,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都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巴桂茹) 02前进的时代需要英雄家国情怀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由许多与我们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们彼此确认的情感联结为了应对高原地区的体能训练,一餐能吃20个包子;常年与雪山为伍风沙做伴,脸上晒出了“高原红”。

西藏高原上90后女兵袁远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

“我爱你,中国!”为了这句朴素的告白,为了那份像火一样藏在心底的信念,多少军人像袁远一样,在和平年代默默守卫边疆,付出青春年华、奉献一腔热血?近期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雄故事。

“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男神”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英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10天就获得3300多万次点击。

正如网友的感慨:“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

”英雄不应该站在云端和神坛,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普通人。

在展现军中英雄报国志的同时,也记录下他们的儿女情、英雄泪,让他们的选择和坚守在家与国的“双线叙事”中更显不凡与崇高。

中国空军第一人王文常,随身携带着与妻子谈恋爱时收到的百余封情书;驻守黑河的“冰花男神”张书辉,已13年没有回家过春节,每年冬天带着战士们建冰哨、刻冰雕以解乡愁。

这是记录更是唤醒,是表达更是传递,它激发了人们心中深藏的种子,以一组负重前行的时代英雄群像,焕发出整个社会的爱国情怀与英雄精神。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谭清泉在大山深处坚守40年,是导弹发射场上的“定海神针”,被人誉为“年龄越来越长,贡献越来越大”,这是精忠报国的价值血脉;王文常29年翱翔长空,3次与死神擦身,却驾驶歼击机安全飞行5000小时,刷新中国空军的纪录,这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满广志从小立志“绝不仅为吃饱穿暖,还要干成大事”,在训练场上激励将士“赢我才能过关,胜我才能打仗”,这是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这里,家国情怀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由许多与我们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们彼此确认的情感联结,让观众在我和祖国之间发现了“我们”。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这些身着戎装的当代英雄,传承的是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火种,是中共一大、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今天,无论是攻关核心技术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推动转型升级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仍需要征服“雪山”“草地”、跨越“娄山关”“腊子口”,需要用爱国情怀和英雄精神汇聚起磅礴力量。

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每个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

这是儿女对母亲的诉说,这是青春书写的誓言,这是热血铺就的长路,这是生命熔铸的丰碑。

新时代,新长征,英雄精神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路的灯塔,爱国信仰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号角。

03时代呼唤“年份英雄”马刚岁月流金。

一句“酒是陈的香”,道出了人们对白酒价值的认知标准——年份。

年份,是时间沉淀的味道,是跨越时空的优雅。

在中国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仰望星空的执着,脚踏实地的苦干,诠释“年份”的终极奥义。

有人用生命去回答。

20多年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魂”文朝荣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苦干实干吃上饱饭,把极贫村建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美好家园。

他笔记里写着:“幸福不是天上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有人用心灵去感悟。

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西营镇农民王秀芝,克服了失去右小臂的创伤,自主创业、帮扶他人,用勤劳奋斗铺就乡亲们的致富之路。

她说:“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我有一分热就会发一分光,尽我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有人用信仰去诠释。

40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厅级退休干部高德荣,走遍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被亲切地称为“老县长”。

如今,高德荣退而不休,不顾年岁已高,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全力以赴督战独龙江帮扶项目工程。

他说:我是独龙族的儿子,共产党才是我们独龙族的头人。

20年、30年、40年,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份英雄。

年份之于他们,是为改变贫困面貌而坚如磐石的宝贵品质,是为大家舍小家而感动岁月的赤子情怀。

时代呼唤“年份英雄”。

领袖曾说,“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更加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来帮助我们提振精气神。

只要将“年份英雄”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前进中攻坚克难的奋斗源泉,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

做“年份英雄”要甘于平凡。

英雄干的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定是为民谋利益的事。

他们的伟大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日常的工作、平凡的坚守中。

行之愈深,其进愈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于农村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做成同样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苦干实干,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年份英雄”人人可为。

新年的钟声敲响,到2020年,一个百年魂牵的梦想就要实现。

3年多辛勤耕耘,酿造的是一坛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乐的美酒,是一坛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佳酿。

攻坚拔寨,同步小康,人人都是“年份英雄”,矢志奋斗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会让这坛美酒愈加甘醇厚重。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当“年份英雄”成为各级党员干部队伍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支队伍焕发出的蓬勃的发展激情,一定能撕掉贫困的标签,成就这个时代的丰功伟业。

04时代呼唤英雄,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78年前,日本军国主义铁蹄在当时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从此,中华大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包括骇人听闻的的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回顾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正是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打出了中国人的铮铮骨气、中国人的英雄气概,才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

人要有骨气,民族要有精神。

抗日战场上,张自忠将军在与日军枣宜会战前留下绝笔:“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战斗中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

一百多名将士拼死抢回张将军的遗骸,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10万人,可歌可泣!抗美援朝战场上,邱少云、黄继光,一个个普通的战士,在生死考量间,在民族大义与个人私利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身取义,牺牲小我、成就大局。

正是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正是抱着对中华大地的深深热爱,抱着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让中国军人具有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也让装备精良的敌人闻风丧胆、肃然起敬!!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就是英雄的情怀,这就是决定战场上成败的关键因素。

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饮水当思源,正是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中浴血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建设发展成就的今天。

在当下和平年代,没有了硝烟战火,英雄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60年如一日造福百姓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吴孟超、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他们的活跃在抗击洪流的堤坝上、活跃在治病救人的病床前、活跃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活跃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