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提出是和社会经济、教育、用人制度等社会变革紧密相关联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就业恐惧、畏难自卑、攀比嫉妒、盲从和宿命等心理。大学生顺利就业必须摆正就业观,树立正确就业认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人际交往和挫折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76-02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心理话语的提出是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涉及社会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经济制度等多个母系统。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们走着又红又专的道路,一致听从党和人民事业的召唤,“上山下乡”艰苦奋斗,个人无从选择自己的就业问题,因此当时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问题被遮蔽。乃至到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在精英教育制度下,天之骄子们也无需考虑就业问题,他们毕业通过社会分配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个体间经济差别还不大,考上了大学就等于走上了社会中上等阶层,当时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还没显现。但随着社会经济、教育制度的转型,20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自谋职业了,这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施展才能的机会,但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末的大学生扩招后,
大学生就业已显现出各种矛盾。就业压力加大,就业问题严峻,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展现在人们视线范围内。进入到21
世纪后,大学教育渐趋的大众化,大学生成为社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身上早已退却了天之骄子的光环,每位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和同龄人的竞争。据调查统计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个重大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恐惧心理
大学生要从学子转换为社会职场中人,从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面对广阔而陌生的人际社会环境,自己必须独自面对和处理众多的从未碰到过的“第一次”,他们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有着某种天然的紧张感。一些同学习惯舒适的生活环境,害怕吃苦,担心自己的工作地点、环境艰苦而恐惧就业。还有众多学生在求职屡屡受拒后,不敢再次主动求职,担心害怕继续被拒,因而显露出就业恐惧。2.畏难、自卑心理
面对庞大的就业队伍,众多的竞争者,许多毕业生顿生畏惧感。不敢应对竞争的挑战。即使拿到用人单位面试通知的同学依然还有很多学生面对用人单位的考核、培训试用过程望而生畏,不敢应对。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充当了“鸵鸟”。一些地方院校、或“冷门”
专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甚至不敢汇报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因非“出身名门”而害怕别人瞧不起,有着强烈的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一些困难条件家庭的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对用人单位的外在形象、其他能力的要求而特别敏感,表现出这部分同学的自卑感。还有的同学在求职过程为增加亮点加入到了整形的队伍,甚至酿成了悲剧。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畏难、自卑心理的直接反映。
3.攀比、嫉妒心理
在众多求职的大学生中,他们不乏成功的“面霸”,这些学生手中握着数张用人单位的门票,但就是不签约就业,同学之间曾在着强烈的攀比心理。就业形势越是好转他们的“野心”也就越大:企业要进五百强,公司要进垄断行业。同学与同学之间攀比就职单位的实力和美誉度。完全不考虑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据沈阳日报网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45.45%的人员首选外资企业,其次选择国有企业的占40.91%,后面是股份制企业为13.64%,民营企业的选择率则为0。攀比、嫉妒心理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一些具有留学背景的大学生被称为“海带”,其中也不乏这种原因。
4.盲从心理
曾经对人才流动的一个比喻为“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很多高校毕业生和内地专业人才都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其中有经济待遇的刺激因素,但其中也反映出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从众心理。他们受到媒体或他人价值的引导,抛弃自己的发展平台或者是远景
规划,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下海打工,争当打工皇帝或捞所谓第一桶金,完全忽略了个人的专长、兴趣。最终很多这样的大学生们也是淹没在打工人潮中。还有些同学在校就开始注意到就业的严峻,发现身边的同学有辅修第二专业或参加考研辅导班的,便也加入到了各种培训的考班中,甚至放弃自己专业的学习。目前各类考研辅导班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场面之震惊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当然参加辅导提高考分无可厚非,但把参加培训作为了“自我安慰性空胶囊”盲目参加就不应该了。
5.宿命心理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由于自身准备不足在求职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就开始思想消极,认为自己奋斗拼搏上完大学也没能改变些什么,还不如不奋斗,命中注定自己不能好好就业。曾经在高校毕业生中流传的带简历给“卧佛”(谐音聘用合同“offer”)烧香,求得就业好运气的做法多少就是宿命的影子。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
宏观而言,大学生顺利就业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家庭的幸福和谐。大学生倘若不能充分就业意味着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我国中产阶层的壮大,有碍橄榄形和谐国家的发展。就中观层面而言,他还影响到一个家庭幸福和谐,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是整个家族的希望,若不能就业对整个家庭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社会、国家、学校、要给他们塑造良好的就业
环境和氛围,打造良好的就业平台。
1.树立正确就业观,抛弃传统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旧的就业观念
传统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父辈旧的不合时宜的就业观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们的就业选择。由于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后发型国家,认为考上大学就是要脱离黄土地,成为国家人。要么当公务员、要么进国企。进入民营、服务业或是农业领域就是低人一等。因此,很多农村的大学生是不愿意再从事和农业相关的工作,认为是给父母丢脸。家族内部也会议论那些和农业打交道的大学生们,认为是没出息。这给大学生们增添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家庭、社会宣传引导正确的就业观,给大学生们更宽容的就业评价,对大学生们顺利就业非常重要。
2.树立正确的就业认知
正确的就业认知首先是建立在对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类型,交际圈子、人脉资源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出理性的选择。学校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社会企业也要与学校相结合,让大学生们感知未来职场对自己的要求,提前做好职业的理性“配对”。树立正确的就业认知还要增强吃苦耐劳刻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安逸享乐的惰性。大学生就业是个人发展的又一个起点,是个人价值实现的起步和开始,而不是享乐的开始。大学生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对自己发展、对社会服务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认知。
3.个人职业技能的培养